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基运动与民国上海大学师生群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雄威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81,168,共10页
民国上海大学对1922—1927年的非基运动具有重大影响。不仅促成运动在1924年8月的"复活",且使其在同年底发生从宣传到行动的重要转折,推动该运动成为一项全国性运动。相当一批非基运动中的活跃分子具有上海大学师生和中共党... 民国上海大学对1922—1927年的非基运动具有重大影响。不仅促成运动在1924年8月的"复活",且使其在同年底发生从宣传到行动的重要转折,推动该运动成为一项全国性运动。相当一批非基运动中的活跃分子具有上海大学师生和中共党团员的双重身份。非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共借助上海大学这一革命平台成功领导的一场社会运动。上海大学的个案集中显示了由师生关系和社团组织两条路径共同形成的革命性、开放性的群体对非基运动乃至整个早期中共学生运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基运动 上海大学 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上海高校哲学系的兴起与衰落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戍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9-172,189,共15页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哲学热”余波影响,加之各私立大学为追求规模而滥设科系,上海高校哲学系逐渐兴办起来,30年代以后却普遍衰落乃至停办。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教育部为发扬文化、复兴学术,指定同济大学创办哲学...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哲学热”余波影响,加之各私立大学为追求规模而滥设科系,上海高校哲学系逐渐兴办起来,30年代以后却普遍衰落乃至停办。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教育部为发扬文化、复兴学术,指定同济大学创办哲学系,三年后因政权鼎革而并入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近代上海高校哲学系两次从兴起到衰落的转变,既有上海缺乏高水平综合性国立大学的原因,也与国民政府教育部缺乏科学、公正的教育决策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高校 文科 哲学系 科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翼国际主义运动与中共早期革命者的关系钩沉——以1922年巴比塞致陈独秀的信为线索
3
作者 侯庆斌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9,共7页
1920年法国作家巴比塞联合进步知识分子在巴黎成立光明社,标志着一战后欧洲左翼国际主义运动的兴起。该运动关注文艺领域,以宣扬反战、人类平等和人道主义为宗旨,有别于以政治革命为中心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光明社的刊物和沙龙等活动... 1920年法国作家巴比塞联合进步知识分子在巴黎成立光明社,标志着一战后欧洲左翼国际主义运动的兴起。该运动关注文艺领域,以宣扬反战、人类平等和人道主义为宗旨,有别于以政治革命为中心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光明社的刊物和沙龙等活动聚焦于文学革命本身,却为第三国际的宣传提供了载体,扩大了国际共运和苏俄革命在中国留法勤工俭学群体中的影响。在与中国学生的接触中,巴比塞开始将目光投向东方。1922年巴比塞致信陈独秀试图在中国建立光明社分社,但无果而终。彼时中国的左翼文化尚不成气候,新生的中共也缺乏引领左翼文化建设的意识。就巴比塞组建左翼知识分子“国际”的理想而言,欧洲和中国的“时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国际主义运动 巴比塞 陈独秀 中共早期革命者 光明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是个“生而资本主义”的国家吗?--20世纪美国史学中的美国资本主义起源问题
4
作者 焦姣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33-145,158,共14页
美国历史学界曾经长期将美国看作一个“生而资本主义”的国家,并避免讨论美国资本主义的起源史。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通过引入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相关争论,美国资本主义“起源”问题在美国学界重新受到重视。经过70—80年代的“农业... 美国历史学界曾经长期将美国看作一个“生而资本主义”的国家,并避免讨论美国资本主义的起源史。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通过引入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相关争论,美国资本主义“起源”问题在美国学界重新受到重视。经过70—80年代的“农业资本主义”辩论、90年代的“市场革命”论和近年的“新资本主义史”,美国历史学界不仅破除了“生而资本主义”的历史神话,将资本主义元素吸纳入主流历史分期中,经过修正的资本主义概念也成为当前史学界反思美国例外论、构建全球史叙事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美国史 历史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敬历史学家 张勇安
5
作者 张勇安 《世界历史评论》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以ChatGPT、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正在深刻改变历史学研究的面貌。这些技术工具极大地加速了历史文本的处理与生产,提高了研究效率,为拓展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潜在风险:AI对情感、... 以ChatGPT、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正在深刻改变历史学研究的面貌。这些技术工具极大地加速了历史文本的处理与生产,提高了研究效率,为拓展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潜在风险:AI对情感、语境和文化背景的理解仍存在局限,线下文献和加密数据的获取障碍尚未完全解决,而技术的过度演绎可能导致难以察觉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方法 历史学研究 张勇安 潜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章太炎对疑古史学的批判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爱国 颜英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批判疑古史学最为激烈的代表人物。章太炎对疑古史学的批判基于其强烈的文化民族主义立场,谓疑古史学推倒经、子、古史,起到推翻维系中华民族认同的国史的负面作用。章太炎对疑古史学的批判既有其犀利深刻之处,如对其...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批判疑古史学最为激烈的代表人物。章太炎对疑古史学的批判基于其强烈的文化民族主义立场,谓疑古史学推倒经、子、古史,起到推翻维系中华民族认同的国史的负面作用。章太炎对疑古史学的批判既有其犀利深刻之处,如对其史观与方法论的批判,亦有一些失误,主要是苛责太深,如对其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的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古史学 章太炎 文化民族主义 民族认同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理论透视与历史实践 被引量:3
7
作者 严泉 《西部学刊》 2017年第1期5-9,共5页
"五权宪法"在理论来源上,秉持一种开放的政治立场,融合中西政治智慧。1936年5月5日颁行的"五五宪法草案",虽然在形式上具备"五权宪法"的框架,但其确定的政体制度却是"强总统制"。"五权宪... "五权宪法"在理论来源上,秉持一种开放的政治立场,融合中西政治智慧。1936年5月5日颁行的"五五宪法草案",虽然在形式上具备"五权宪法"的框架,但其确定的政体制度却是"强总统制"。"五权宪法"思想在中国的政治实践,主要有两次,一是抗战后中国短暂的民主化,二是1987年"解严"后台湾地区的民主化。特别是台湾地区的民主转型,近20年来经过七次"修宪",政体制度经历了从名义五权到实质三权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五权宪法 政治智慧 历史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卫生组织和医疗卫生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8
作者 刘海丽 冯玉鑫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13年10月19日至20日,“国际卫生组织和医疗卫生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研讨会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社、上海大学马斯托禁毒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上海大学 医疗卫生 卫生组织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学术月刊》 禁毒政策 上海市
原文传递
自东徂西:章遹骏赴英办理禁烟与民国初年中英民间禁毒外交的尝试
9
作者 黄运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29-142,160,共15页
民国初年,全国禁烟联合会会长章遹骏一行三人赴英办理禁烟,试图通过游说英国政客和向英国公众演说等活动,终止《中英禁烟条件》并移去沪上印土,其愿望最终落空。这主要因为英国外交部既面临印度事务部和英国鸦片商的压力,又希望用禁烟... 民国初年,全国禁烟联合会会长章遹骏一行三人赴英办理禁烟,试图通过游说英国政客和向英国公众演说等活动,终止《中英禁烟条件》并移去沪上印土,其愿望最终落空。这主要因为英国外交部既面临印度事务部和英国鸦片商的压力,又希望用禁烟作为与中国交涉其他事务的筹码,并且章遹骏一行是民间而非官方代表,因此未接受章遹骏的请求。从中国方面来看,全国禁烟联合会实力微弱,缺乏全国性的号召力,也难以形成舆论压力。且民国初年政局不稳,政府财政紧张,不仅禁政难以实施,更在外事上仰列强之鼻息。章遹骏一行赴英办理禁烟,折射出民国初年政府禁政无力,民间禁毒外交处境艰难。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章遹骏赴英办理禁烟一案,徒为袁世凯粉饰个人形象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禁烟条件》 章遹骏 全国禁烟联合会 民间禁烟组织 禁毒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名历史学家金重远先生逝世
10
作者 张勇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2-82,共1页
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历史学系教授、复旦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首任主任金重远先生因突发心脏病,于2012年6月7日7时54分在家中逝世,享年78岁。
关键词 历史学家 金重远 逝世 复旦大学 俄罗斯研究 心脏病 教授
原文传递
大变局时代的新文科战略考量——历史学视野的审视与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桑兵 陈恒 +5 位作者 孙江 章清 俞金尧 张勇安 王涛 张越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33,177,共31页
数个世纪以来的经验表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往往伴随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无疑,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需要总结中国经验、阐释中国... 数个世纪以来的经验表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往往伴随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无疑,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需要总结中国经验、阐释中国理念、贡献中国智慧,充分回应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关头 审视与思考 思想先导 知识变革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 大变局 哲学社会科学 战略考量
原文传递
英国查理一世时期的“海洋主权”与海疆治理
12
作者 陈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5-296,共12页
查理一世时期英国政府对海洋事务高度重视,尤其是通过维护“海洋主权”驱动海疆治理。英王查理一世对经略海洋怀有强烈抱负,但他继位时恰逢17世纪全球危机爆发,英国海外扩张放缓,海防受到挑战。为应对危机,查理一世以“海洋主权”为着力... 查理一世时期英国政府对海洋事务高度重视,尤其是通过维护“海洋主权”驱动海疆治理。英王查理一世对经略海洋怀有强烈抱负,但他继位时恰逢17世纪全球危机爆发,英国海外扩张放缓,海防受到挑战。为应对危机,查理一世以“海洋主权”为着力点,在周边海域建构以英国为中心的海洋秩序。基于这一背景,英国当局主动运用海军治理海疆,尤其是要求外国船只对英舰“降旗致敬”,确保英国在周边海域的政治主导地位。查理一世对“海洋主权”的伸张助长了海洋民族主义,提振了本国的海上地位,为后世治理海疆奠定了重要基础。查理一世政府的海疆治理表明,这一时期不是漠视海洋的时代,相反其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推动英国海上势力从“做大”向“做强”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理一世 “海洋主权” 海疆治理 海洋秩序 17世纪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视野下的英国《白棉布法令》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柴彬 先煜晢 《世界历史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111-126,M0005,F0003,共18页
17世纪晚期,随着英印棉布贸易的发展,来自印度的白棉布在英国风靡一时,引发了英国社会的保护主义浪潮。为了保护本土产业和国家利益,英国政府先后于1699年和1720年颁布了两部白棉布输入禁令,即著名的《白棉布法令》。西方史学界对其的... 17世纪晚期,随着英印棉布贸易的发展,来自印度的白棉布在英国风靡一时,引发了英国社会的保护主义浪潮。为了保护本土产业和国家利益,英国政府先后于1699年和1720年颁布了两部白棉布输入禁令,即著名的《白棉布法令》。西方史学界对其的研究经历了视角的缓转换与慢拓宽。早期研究在经济社会史视野下,聚焦于保护主义与棉布贸易两大问题,英国羊毛行业与东印度公司是研究的主角;20世纪后期,在新史学思潮的影响下,跨学科研究填补了早期研究中的不足,消费史研究解释了印度白棉布风靡英伦的原因,社会史研究考察了英国的保护主义运动;随着全球史观的兴起,21世纪的历史学者将其置于全球视野中,相关研究逐渐突破了民族国家的范畴,走私贸易、全球贸易网络和英帝国体系成为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棉布贸易 保护主义 《白棉布法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访“花边文学”事件:伏线、语境与真相
14
作者 侯庆斌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3,共8页
1934年“花边文学”事件是否是误会?学界尚有争议。揆诸史料,“倒提鸡鸭”例禁的舆论反响和廖沫沙的文学革命观是两条关键的伏线。廖沫沙对林语堂及其小品文主张的批驳,构成《论“花边文学”》的写作背景。“花边文学”旨在批判有违救... 1934年“花边文学”事件是否是误会?学界尚有争议。揆诸史料,“倒提鸡鸭”例禁的舆论反响和廖沫沙的文学革命观是两条关键的伏线。廖沫沙对林语堂及其小品文主张的批驳,构成《论“花边文学”》的写作背景。“花边文学”旨在批判有违救亡精神的“消极的小品文”,本与鲁迅无关。鲁迅以“公汗”之名发表《倒提》,意在揭露租界华人的奴性。廖沫沙用教条化的阶级分析法将《倒提》的国民性批判主题解读为尊洋抑华,指责“公汗”无视国人的抗争精神。《倒提》遂成“花边文学”,其作者成了“买办”文人,误会由此而生。“花边文学”事件揭示了1930年代救亡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对日常批判空间的改造,也为鲁迅在左翼文学运动中的“横站”姿态提供了一个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边文学”事件 鲁迅 廖沫沙 国民性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日本的纠偏实践与局限——以“第二个教育敕语案”为中心
15
作者 张智慧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4-14,158,共12页
1889年颁布的明治宪法与翌年颁布的《教育敕语》,构成了近代日本天皇制的重要两翼。彰显“天皇神圣”思想和“忠君爱国”理念的《教育敕语》在日本社会的普及过程中被逐渐绝对化、极端化,在甲午战争期间更是掀起了极端国家主义的浪潮。... 1889年颁布的明治宪法与翌年颁布的《教育敕语》,构成了近代日本天皇制的重要两翼。彰显“天皇神圣”思想和“忠君爱国”理念的《教育敕语》在日本社会的普及过程中被逐渐绝对化、极端化,在甲午战争期间更是掀起了极端国家主义的浪潮。战争期间成为第二届伊藤博文内阁文部大臣的西园寺公望,对此深感担忧。西园寺上任后积极主张文明化的教育方针,强调科学教育、女子教育、外语教育等,特别是主张“平常时”的道德教育,并试图颁布“第二个教育敕语”,倡导适应新时代的新道德。“第二个教育敕语”计划因受到保守体制的打压和制约,同时也因未得到首相伊藤的支持而未能成功。然而这一纠偏实践却打破了“教育敕语”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话,为我们提示了一种历史的可能性。其倡导的文明化教育方针虽具有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但也存在帝国主义的一面,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尽管如此,西园寺冒着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森有礼”的危险,试图纠正《教育敕语》弊端的主张和实践也为大正时期的民主运动,乃至战后日本的民主主义提供了思想前提和铺垫,其重要意义亦不能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敕语》 西园寺公望 “第二个教育敕语案” 纠偏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墨西哥教育世俗化改革成效研究
16
作者 江时学 吴孙沛璟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94-103,I0002,I0003,共12页
以政教分离为核心的世俗化进程为墨西哥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其中教育成为该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19世纪,独立后的墨西哥在教育世俗化改革进程中经历了理念的确立、中央集权的巩固以及世俗教育体系的建立等三个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 以政教分离为核心的世俗化进程为墨西哥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其中教育成为该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19世纪,独立后的墨西哥在教育世俗化改革进程中经历了理念的确立、中央集权的巩固以及世俗教育体系的建立等三个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世俗化被正式纳入全国教育法律文件及墨西哥宪法中,成为国家教育的首要原则及纲领,开启了墨西哥教育史上的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尽管该时期存在诸如联邦体制造成的政策执行受限,政治局势不稳定带来的政策连贯性和递进性缺失,社会工业发展落后、宗教势力顽固及原住民动乱导致的国库枯竭等不利因素,教育世俗化依旧使墨西哥的教育体系得以摆脱过去的束缚,走上了一条更加自由、多元的发展道路,培养出了具备现代知识与批判性思维的新人,构建起独特的国家认同及文化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 教育改革 世俗化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中共在中国台湾的隐蔽战线——洪国式个案探微
17
作者 林威杰 《台湾历史研究》 2024年第2期65-76,共12页
国共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对敌斗争有一套独特而隐蔽的工作模式,被称为“隐蔽战线”。为促成中国台湾解放、完成国家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安排洪国式等人暗中抵台,以便建立、发展岛内隐蔽战线。洪国式初衷是策反海空军重要将领... 国共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对敌斗争有一套独特而隐蔽的工作模式,被称为“隐蔽战线”。为促成中国台湾解放、完成国家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安排洪国式等人暗中抵台,以便建立、发展岛内隐蔽战线。洪国式初衷是策反海空军重要将领,希望以此获取重要军事情报,为解放中国台湾提供助力。洪国式在中国台湾的地下工作,利用既有人际网络,向中国台湾军方渗透,获得了一些情报,有助于动摇国民党军心、打击国民党退台残余势力。虽然洪国式在中国台湾从事地下活动时间不长便被捕,实际发挥的作用有限,但作为中共解放中国台湾隐蔽战线历史的一部分,有其特殊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国式 中国共产党 台湾地区 隐蔽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埃及埃利芬提尼城三神组的特殊性--以阿努克特女神及其节日为中心
18
作者 潘佳熙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12-121,158,共11页
埃利芬提尼城的三神组因由女性神阿努克特充当子代神明,而在组合形式上表现出与传统三神组的差异,但这一特殊性的本质是对克努姆父系血脉及其职能继承的强调。该三神组以尼罗河为支撑有力地弥补了其在血缘关系上的不足,阿努克特女神则... 埃利芬提尼城的三神组因由女性神阿努克特充当子代神明,而在组合形式上表现出与传统三神组的差异,但这一特殊性的本质是对克努姆父系血脉及其职能继承的强调。该三神组以尼罗河为支撑有力地弥补了其在血缘关系上的不足,阿努克特女神则借助节日有效地承担起三神组中子代神的继承之责。同时,阿努克特的节日通过周期性的仪式重复建构起该节日与尼罗河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集体记忆,增强阿努克特崇拜在埃及南部疆域等地区宗教生活中的重要性,借以提升阿努克特在埃利芬提尼三神组中的地位,该神组的结构也因此趋于完善并由此强化其与尼罗河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能演化成为尼罗河的主要象征之一。不仅如此,埃利芬提尼城的三神组还成为埃及人在寻求解决尼罗河水泛滥、实施地方管理和保持本土宗教信仰等现实问题时的重要手段,并在维持埃及南部和努比亚地区社会秩序和巩固埃及人身份认同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埃及 埃利芬提尼城三神组 阿努克特 尼罗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高校历史学科高年级研讨课探索——以《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读书会》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峻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0年第1期135-139,共5页
近年来国内高校中出现的高年级研讨课,是参照欧美教学体系里"研讨课"这一课程类型而设立的。早在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就在研究生课程里加入了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小班化教学模式;20世纪初美国高校也普遍开设针对研究生和... 近年来国内高校中出现的高年级研讨课,是参照欧美教学体系里"研讨课"这一课程类型而设立的。早在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就在研究生课程里加入了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小班化教学模式;20世纪初美国高校也普遍开设针对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小组研讨课",其授课方式是在教授主持下,借助某一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教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小组方式讨论与探究。①本世纪初,这一以小班化、研讨型为特点的课程模式,率先被清华大学引入而设立新生研讨课,并很快在各高校中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研讨课 研究生课程 中国文明起源 小班化 交流互动 课程类型 德国柏林大学 读书会
原文传递
徐复观的考据观和考据方法述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邵华 陈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8-184,239,共7页
徐复观对乾嘉汉学和以胡适为代表的新考据派在治学上的态度立场、价值关怀等持批判态度。徐氏认为考据虽可解决细微局部的问题,但崇尚考据的学风,使许多学者丧失思考力,造成思想上的贫乏,导致学术经世功用缺失,无益于社会现实和文化思... 徐复观对乾嘉汉学和以胡适为代表的新考据派在治学上的态度立场、价值关怀等持批判态度。徐氏认为考据虽可解决细微局部的问题,但崇尚考据的学风,使许多学者丧失思考力,造成思想上的贫乏,导致学术经世功用缺失,无益于社会现实和文化思想问题的解决。他以思想史的路径切入到对中国文化问题的探讨,主张思想与考据相结合,在治学上反对悬空立论,强调以考据作为治思想史的起点。在考证方法上,他提出文献线索考证法和思想线索考证法,而此两种方法都是建立在穷其思想源流、发展演变的视角基础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考据观 新考据学派 思想线索考证法 文献线索考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