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中小学德育课程建构与实施 被引量:7
1
作者 谢琰 《基础教育课程》 2022年第17期22-27,共6页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建构中小学德育课程,学校需树立德育课程具身观,注重体验性;落实德育课程情境观,强调真实性;坚持德育课程生成观,突出过程性。德育课程的目标定位要注意遵循规律凸显生本取向,课程内容设计需利用多维架构实现资源整合,...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建构中小学德育课程,学校需树立德育课程具身观,注重体验性;落实德育课程情境观,强调真实性;坚持德育课程生成观,突出过程性。德育课程的目标定位要注意遵循规律凸显生本取向,课程内容设计需利用多维架构实现资源整合,课程实施评价要通过观身察行达成育人效果。基于此,中小学德育课程应从“德育课程”走向“课程德育”,从“单向发力”走向“多方协同”,从“离身旁观”走向“具身沉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中小学德育课程 建构原则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哲学新论》:让教育思考更有质感
2
作者 余孟孟 《今日教育》 2019年第4期70-72,共3页
到目前为止,纸质书籍依然是人类知识的主要物质载体和传播介质,教育知识的存储和传播也是如此。自有教育起,便有了人对教育的思考。如果把人类关于教育的思考统称为教育知识,那么当今社会承载教育知识的书籍的数量一定是一个天文数字。... 到目前为止,纸质书籍依然是人类知识的主要物质载体和传播介质,教育知识的存储和传播也是如此。自有教育起,便有了人对教育的思考。如果把人类关于教育的思考统称为教育知识,那么当今社会承载教育知识的书籍的数量一定是一个天文数字。有人说,当今世界上90%的书籍都是垃圾。还有人说,烧掉这本书,看对人类的知识宝库是否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类 教育哲学 教育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教育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价值、原则及发展启思
3
作者 杨志平 《传播与版权》 2023年第7期67-70,共4页
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深刻影响着期刊出版产业变革、结构调整及期刊发展方向。中宣部印发的《报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是考核期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教育学术期刊需要明晰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价值,落实党和国家关... 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深刻影响着期刊出版产业变革、结构调整及期刊发展方向。中宣部印发的《报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是考核期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教育学术期刊需要明晰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价值,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期刊出版工作政策的需要,认清新时代教育学术期刊困中寻路的发展需要,秉承整体性、多维性、真实性实施原则,于问题导创新、以评价促发展,从出版导向、内容建设、传播网络、人才培养四个维度探寻发展路径,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术期刊 社会效益评价考核 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本开新:教育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路径
4
作者 谢琰 余孟孟 《采写编》 2022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纸媒式微的时代,教育学术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路径是返本开新。“返本”主要包括知本、立本、固本。“开新”则包括迎新、革新、创新。迎新是从思想认识上拥抱期刊发展的新趋势。革新是从制度规范上革除期刊运营中的旧做法。创新... 纸媒式微的时代,教育学术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路径是返本开新。“返本”主要包括知本、立本、固本。“开新”则包括迎新、革新、创新。迎新是从思想认识上拥抱期刊发展的新趋势。革新是从制度规范上革除期刊运营中的旧做法。创新是从行动上创生期刊的新形式和新内容,如建立新的学术话语体系,实现多元立体化的传播,由纸刊转型为教育智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本开新 教育学术期刊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编辑继续教育的破圈探索——以基础教育类学术期刊编辑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谢琰 《中国编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3,共5页
编辑继续教育破圈,意味着突破既有圈层的限制,打破固有边界和思维定式,注重融合与跨界,以聚合多方力量来实现破局突围与创新发展,其背后的基本逻辑包括当前的出版技术革新、期刊功能拓展等。编辑继续教育的破圈实践应该有两个维度:内容... 编辑继续教育破圈,意味着突破既有圈层的限制,打破固有边界和思维定式,注重融合与跨界,以聚合多方力量来实现破局突围与创新发展,其背后的基本逻辑包括当前的出版技术革新、期刊功能拓展等。编辑继续教育的破圈实践应该有两个维度:内容破圈注重融合与跨界,指向综合素养的提升;形式破圈让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采取分层分类模式。立足于新的时代和技术发展背景,编辑继续教育的破圈路径主要包括:以活动场景、数字场景等赋能,满足编辑需求;建设学术共同体、学习共同体,联结更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 继续教育 基础教育 学术期刊 破圈 融合发展
原文传递
“体知”的基本精神及当代教育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郑艳 余孟孟 《教育评论》 2021年第4期156-161,共6页
“体知”是中国哲学特有的一种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从精神内涵看,“体知”是一种整全的认识方式,是一种切身的实践智慧,是一种丰富的生命体验。“体知”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层面对传统教育观提出了全面挑战。在“... “体知”是中国哲学特有的一种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从精神内涵看,“体知”是一种整全的认识方式,是一种切身的实践智慧,是一种丰富的生命体验。“体知”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层面对传统教育观提出了全面挑战。在“体知”的视域下,教育面向的是个体生命的整全性,是一种复杂的“体知”关系,蕴含着关照生命健康的使命。“体知”的理念让人们重新回到教育的原点———身体来思考教育、审视教育,进而建构更丰富、更本真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知 课堂教学 学习 教育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时代教育学术期刊的知识服务:价值意蕴、实现基础与实践策略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志平 《科技传播》 2022年第4期45-47,61,共4页
教育学术期刊开展知识服务是推动教育学术期刊破局求生的重要途径,是服务融媒时代用户知识学习的有效方式,也是建构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力支撑。明晰需求、匹配服务、建构环境,是教育学术期刊知识服务的实现基础,丰富产品形态、建立媒体... 教育学术期刊开展知识服务是推动教育学术期刊破局求生的重要途径,是服务融媒时代用户知识学习的有效方式,也是建构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力支撑。明晰需求、匹配服务、建构环境,是教育学术期刊知识服务的实现基础,丰富产品形态、建立媒体矩阵、营建知识社群,是建构知识服务体系的重点,坚持发展导向、用户导向和问题导向,是知识服务质量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服务 教育学术期刊 媒介融合 用户需求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一种师生倾听伙伴关系 读李政涛教授《倾听着的教育》 被引量:2
8
作者 余孟孟 《今日教育》 2019年第11期70-72,共3页
《倾听着的教育》李政涛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翻译人张立在《倾听自然:提高对自然的感知力》一书的"译后记"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在2001年夏天的内蒙古高原上,十几个人组成的团队做了一个"倾听... 《倾听着的教育》李政涛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翻译人张立在《倾听自然:提高对自然的感知力》一书的"译后记"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在2001年夏天的内蒙古高原上,十几个人组成的团队做了一个"倾听自然"的游戏。游戏简单异常,无须道具。只要每个人找到各自喜欢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双手握拳,就可以开始倾听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力 伙伴关系 倾听 译后记 内蒙古高原 出版翻译 引人入胜 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具身认知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建构: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6
9
作者 谢琰 《传播与版权》 2023年第6期86-88,共3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集视、听、读、互动等于一体的沉浸式阅读产品出现。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来看,具身参与的程度不同,读者对文本内容的认知效果和阅读体验也不同。纸质阅读因身体参与程度较高...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集视、听、读、互动等于一体的沉浸式阅读产品出现。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来看,具身参与的程度不同,读者对文本内容的认知效果和阅读体验也不同。纸质阅读因身体参与程度较高而更容易趋向“沉浸”,数字时代的超文本和浏览式阅读则远离了“沉浸”,融媒体环境造就的全新阅读体验又有助于读者回归“沉浸”。沉浸式阅读体验的具体建构路径主要有:遵循具身性,技术应用“以人为本”;强化情境性,提升读者的审美体验;注意生成性,丰富读者的互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沉浸式阅读 价值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党史学习教育对中小学教师积极人格构建的现实价值和可行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琰 余孟孟 《中小学德育》 2021年第6期18-21,共4页
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积极人格的胜利,红色基因的实质是积极人格基因。党史学习教育对中小学教师积极人格的构建具有现实价值。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教师可以获得积极人格形成的可行路径,即以积极信念引领自身教育实践,以积极思维导引日常教... 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积极人格的胜利,红色基因的实质是积极人格基因。党史学习教育对中小学教师积极人格的构建具有现实价值。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教师可以获得积极人格形成的可行路径,即以积极信念引领自身教育实践,以积极思维导引日常教育情绪,以积极体验涵育教师职业幸福感,以积极反思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学习教育 中小学教师 积极人格 可行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媒介场景视角的短视频传播策略研究——以图书类短视频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琰 《出版参考》 2023年第9期4-8,共5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平台和内容不断迭代,场景的建构成为短视频内容传播的重要特征。场景建构有助于受众获得多维立体的感官体验,同时有效生成用户画像。短视频的兴起也为出版业开拓了新的品牌宣传形式和图书营销渠道。图书类短视频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平台和内容不断迭代,场景的建构成为短视频内容传播的重要特征。场景建构有助于受众获得多维立体的感官体验,同时有效生成用户画像。短视频的兴起也为出版业开拓了新的品牌宣传形式和图书营销渠道。图书类短视频的常见场景包括学习性场景、故事性场景、社交性场景、生活性场景。在具体的场景建构过程中,需要短视频根据自身需求和目标受众建构合适的场景,其应该包含具身体验、情感连接、文化浸润三个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场景 短视频 传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认知视角下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困境、内涵与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志平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第19期76-80,共5页
提高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观念,增长风险防范知识与增强危机应对技能,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落实,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借助具身认知理论作为立论框架,聚焦中小学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现状,可知存在以心代身、心不顾... 提高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观念,增长风险防范知识与增强危机应对技能,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落实,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借助具身认知理论作为立论框架,聚焦中小学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现状,可知存在以心代身、心不顾身、身不应心等身心分离之困。通过详尽分析,提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有具身性、情境性、生成性等认知特征,并从优化内容呈现、促进身心参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丰富教学方式、促进互动生成等三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提升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实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具身认知理论 困境 内涵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作是门手艺》: 通俗的深刻,严谨的有趣
13
作者 余孟孟 《今日教育》 2021年第3期79-80,共2页
看着身边已经成名成家的师长还不断有新的论文和著作“出炉”,年轻的后辈们难免着急,亦心生羡慕。怎样才能写出有创见、有分量的文章?如何才能真正掌握论文写作的方法?我曾就这些问题向一位亲近的专家请教,得到的教诲是:“做学问是没有... 看着身边已经成名成家的师长还不断有新的论文和著作“出炉”,年轻的后辈们难免着急,亦心生羡慕。怎样才能写出有创见、有分量的文章?如何才能真正掌握论文写作的方法?我曾就这些问题向一位亲近的专家请教,得到的教诲是:“做学问是没有捷径的。要自己在‘做’中学,‘做’中体悟。”因此,我就在做学问和写论文方面开始了长期的自我摸索。毫不夸张地说,我是在硕士毕业之后的第十年,才感觉自己摸到了论文写作的“门”,才领会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写作 硕士毕业 做学问 真正掌握 写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实践进路
14
作者 杨志平 《出版参考》 2023年第2期82-85,共4页
《报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为新时代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考核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文章针对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考评中存在的虚化、窄化、异化等现存问题,提出以评价促发展,建构学术期刊“... 《报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为新时代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考核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文章针对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考评中存在的虚化、窄化、异化等现存问题,提出以评价促发展,建构学术期刊“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模型。并从“加强选题策划,坚守出版导向”“增强学术品质,提升内容质量”“强化受众意识,促进媒介融合,提升传播质量”“树立运营理念,增强编辑学术素养,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制度体系,建立联动机制,提升管理质量”等维度提出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社会效益 评价考核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困境与突破——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
15
作者 杨志平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3年第11期56-60,共5页
阅读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必要途径。囿于传统身心分离认知理论,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对师生身体的参与不够重视,致使情感教育陷入理性化、浅表化、程式化的困境。基于此,以具身认知理论为立论框架,阐析小学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身体参... 阅读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必要途径。囿于传统身心分离认知理论,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对师生身体的参与不够重视,致使情感教育陷入理性化、浅表化、程式化的困境。基于此,以具身认知理论为立论框架,阐析小学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身体参与”“情境创设”“互动生成”三大要素,并从情感教育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情境、阅读活动四个维度,提出“由体生情“”触物激情“”借境育情“”以行导情”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阅读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具身性 具身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有意思”的学科教学到“有意义”的教学研究——胡新颖老师访谈
16
作者 胡新颖 谢琰 《新课程评论》 2024年第9期115-122,共8页
一、做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新课程评论》:胡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杂志的访谈。您不仅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研员,曾经还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化学特级教师。请问,您为什么会实现这一角色转变?胡新颖:其实,我的角色一直在变化中。我... 一、做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新课程评论》:胡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杂志的访谈。您不仅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研员,曾经还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化学特级教师。请问,您为什么会实现这一角色转变?胡新颖:其实,我的角色一直在变化中。我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便开始做中学教学工作。在初中工作了5年,经历乡村中学、城市学校,又到高中工作了4年,然后进入教研部门做教研员。教研工作14年后,我又重新回到一线,纯粹地做老师,现在又回到教研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部门 教研员 中学教学 教研工作 乡村中学 角色转变 教学研究 胡老师
原文传递
教育强国建设: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使命与行动——湖南大学第三届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岳麓峰会综述
17
作者 谢琰 余孟孟 《新课程评论》 2024年第7期94-100,共7页
2024年6月22日,第三届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岳麓峰会在长沙成功举办,峰会的主题为“教育强国建设: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使命与行动”。本届峰会由湖南大学主办,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湖南省教育学会初中校长工作... 2024年6月22日,第三届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岳麓峰会在长沙成功举办,峰会的主题为“教育强国建设: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使命与行动”。本届峰会由湖南大学主办,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湖南省教育学会初中校长工作研究分会、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新课程评论》杂志协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改革 教育强国 湖南大学 教育报刊 岳麓 初中校长 峰会 成功举办
原文传递
从传统走向未来:探索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路——周南中学陈新春校长访谈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新春 谢琰 余孟孟 《新课程评论》 2022年第10期65-72,共8页
2022年7月5日,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第七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普通高中教育十年改革发展成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重点谈到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包括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深刻变革、学校多样特色发展扎实推进、办学质量评... 2022年7月5日,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第七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普通高中教育十年改革发展成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重点谈到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包括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深刻变革、学校多样特色发展扎实推进、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基本建立等。回顾十年发展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已从加快普及走向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新阶段。如何理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困难和问题是什么?路径有哪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教育 质量评价体系 育人方式 提高质量 十年 整体提升 发展之路 困难和问题
原文传递
生命的湖:在文字与课堂间流淌——郭初阳老师访谈
19
作者 郭初阳 谢琰 《新课程评论》 202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一、“课=书”:让课堂与书本合一《新课程评论》:郭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杂志的访谈。请问您目前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读书、写作、上课,依然是您的日常吗?郭初阳:被《新课程评论》采访,与有荣焉。是的,读书、写作、上课,构成了我的... 一、“课=书”:让课堂与书本合一《新课程评论》:郭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杂志的访谈。请问您目前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读书、写作、上课,依然是您的日常吗?郭初阳:被《新课程评论》采访,与有荣焉。是的,读书、写作、上课,构成了我的日常生活,从大学毕业直到如今,一直如此。当然,随着工作的变迁,三者的侧重会有所不同。做班主任与任课教师那些年,上课的任务重,加上班级管理,有时忙得连理发的时间都没有,只能在睡前读一会儿书,写得也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初阳 生命的湖 读书 写作 新课程评论
原文传递
教书必先读书——罗晓晖老师访谈
20
作者 罗晓晖 谢琰 《新课程评论》 2024年第12期123-128,共6页
一、理想的语文课堂《新课程评论》:罗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杂志的访谈。您在担任教研员之前,曾在成都七中担任语文备课组长多年。可以说,这些年您一直沉浸于语文课堂中。请问您理想的语文课堂是怎样的?罗晓晖:不同的语文教师对“... 一、理想的语文课堂《新课程评论》:罗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杂志的访谈。您在担任教研员之前,曾在成都七中担任语文备课组长多年。可以说,这些年您一直沉浸于语文课堂中。请问您理想的语文课堂是怎样的?罗晓晖:不同的语文教师对“理想的语文课堂”的想象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对语文课堂各自不同的理解。我认为,理想的语文课堂大致需要满足如下条件:第一,学科学理清晰,能体现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点是从学科角度来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学科思想 学科方法 教研员 语文能力 教书 语文教师 学科角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