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field strength of cities linked by high-speed rail (HSR) network in China 被引量:7
1
作者 WANG Degen NIU Yu +3 位作者 SUN Feng WANG Kaiyong QIAN Jia LI Fe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7年第7期835-856,共22页
Traffic is an indispensable prerequisite for a tourism system. The "four vertical and four horizontal" HSR network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of the "traffic revolution" in China. It will affect the spatial... Traffic is an indispensable prerequisite for a tourism system. The "four vertical and four horizontal" HSR network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of the "traffic revolution" in China. It will affec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ourism accessibility in Chinese cities, thus substan- tially increasing their power to attract tourists and their radiation forc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volution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wer to attract tourism of cities linked by China's HSR network by measuring the influence of accessibility of 338 HSR-linked cities using GIS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1) The accessibility of Chinese cities is optimized by the HSR network, whose spatial pattern of accessibility exhibits an obvious traf- fic direction and causes a high-speed rail-corridor effect. (2)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ourism field strength in Chinese cities exhibits the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center annular diver- gence and dendritic diffusion. Dendritic diffusion is particularly more obvious along the HSR line. The change rate of urban tourism field strength forms a high-value corridor along the HSR line and exhibits a spatial pattern of decreasing area from the center to the outer limit along the HSR line. (3) The influence of the higher and highest tourism field strength areas along the HSR line is most significant, and the number of cities that distribute into these two types of tourism field strengths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ir area expands by more than 100% HSR enhances the tourism field strength value of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and the radiation range of tourism attraction extends along the HSR 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 network tourism field strength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China
原文传递
Study up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al Eco-tourism-Based upon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and Demand and Competition Field
2
作者 方世敏 赵金金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10期51-55,共5页
Along with the coming of the low-carbon era, people hav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tourism will embrace a huge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market relationship of sup... Along with the coming of the low-carbon era, people hav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tourism will embrace a huge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market relationship of supply-demand in economics and of field competition in physics,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up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eco-tourism,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demand and field,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direction for the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field and to guide eco-tourism to the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ECO-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Supply-demand COMPETITIVE f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理论视角下历史村镇旅游活化路径模型建构及实践选择
3
作者 龚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46-55,共10页
旅游活化是历史村镇活态保护和传承延续的有效方式,而历史村镇旅游活化的实现必须依托于特定的场域空间。基于场域理论对历史村镇旅游活化场域进行阐释,厘清场域、资本和惯习三个核心要素在旅游活化场域中的内涵及定位,辨析各要素之间... 旅游活化是历史村镇活态保护和传承延续的有效方式,而历史村镇旅游活化的实现必须依托于特定的场域空间。基于场域理论对历史村镇旅游活化场域进行阐释,厘清场域、资本和惯习三个核心要素在旅游活化场域中的内涵及定位,辨析各要素之间互为作用和影响的逻辑关系,构建历史村镇旅游活化路径模型,并根据旅游活化场域的现实与发展需求,对历史村镇旅游活化场域的实践选择提出建议,以提升历史村镇旅游活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村镇 旅游活化 场域理论 路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场与互动仪式:露营旅游者情感能量变化路径研究
4
作者 马琳 王晓华 《旅游论坛》 2025年第2期1-16,共16页
近年来,露营旅游作为新兴旅游方式备受欢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对其流行原因的解释尚不充分。文章运用旅游体验情感能量动力机制模型,探讨了露营旅游中情感能量变化的两条核心路径——旅游场与互动仪式,旨在揭示其受欢... 近年来,露营旅游作为新兴旅游方式备受欢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对其流行原因的解释尚不充分。文章运用旅游体验情感能量动力机制模型,探讨了露营旅游中情感能量变化的两条核心路径——旅游场与互动仪式,旨在揭示其受欢迎的背后机制。通过扎根理论分析访谈文本,文章得出以下结论:露营旅游场分为元素充足型和元素不足型,前者能改变旅游者的认知,从而产生情绪或情感变化,为情感能量变化提供基础,后者中的情感能量不一定降低;露营旅游中存在互动仪式链,积极互动有提升情感能量的作用,部分消极互动能够转化为积极互动;旅游场与互动仪式相互作用,旅游场为互动仪式提供舞台,互动仪式也能促进旅游者与旅游场的互动。文章根据结论为当前露营旅游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此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营旅游 互动仪式 旅游场 情感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域理论的文化和旅游融合测度及机制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5
作者 王乃举 王塞 李玉年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8-38,共11页
基于场域理论,运用物理学容量耦合模型测度文旅融合水平,采用灰色斜率相似关联度模型探讨文旅融合机制。结果显示:2012—2021年安徽省文游两大子系统发展水平及融合发展度总体水平较低,以中、低等级为主;社会环境变化引起两大子系统及... 基于场域理论,运用物理学容量耦合模型测度文旅融合水平,采用灰色斜率相似关联度模型探讨文旅融合机制。结果显示:2012—2021年安徽省文游两大子系统发展水平及融合发展度总体水平较低,以中、低等级为主;社会环境变化引起两大子系统及融合系统的剧烈波动,旅游子系统波动更加激烈,文旅融合发展度阶段性特征明显,旅游子系统对融合系统的影响显著;文旅融合主要贡献力量源自文化子系统,而主要阻滞力量来自旅游子系统。提出该省应优化文旅融合供给侧场域、引领文旅融合需求侧场域和规范文旅场域惯习行动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场域理论 融合发展度 灰色斜率相似关联度 融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暑旅游促进民族“三交”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四川茂县坪头村的田野调查
6
作者 罗小军 罗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5年第6期193-198,共6页
新世纪以来旅游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避暑旅游是旅游经济中的一种典型业态,也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该文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构建了避暑旅游促民族“三交”的作用机制模型,基于四川茂县坪头... 新世纪以来旅游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避暑旅游是旅游经济中的一种典型业态,也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该文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构建了避暑旅游促民族“三交”的作用机制模型,基于四川茂县坪头村的调研和数据分析验证了内在作用机制。其中,空间共居和经济共享变量的作用机制并不显著,文化共乐、社区共建和心理共情三个变量能够正向影响民族“三交”效应。所以,在避暑旅游促民族“三交”过程中,需要重点强化民族文化活态传承、促进避暑旅游社区共建共治、开辟避暑旅游文化共情路径等,提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成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暑旅游 交往交流交融 作用机制 坪头村 旅游社区 田野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盐非遗旅游的文化展演与提升发展研究——以福建莆田盐场、泉港山腰盐场为例
7
作者 欧荔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5年第1期54-64,共11页
海盐与生活密切相关,开展海盐非遗旅游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表现。调研福建莆田盐场、泉港山腰盐场,通过深度访谈、案例对比、扎根理论等方法,分析海盐非遗旅游五大行为主体,构建“文化展演”四大范畴:文化价值判断、文化情感投入、文化展... 海盐与生活密切相关,开展海盐非遗旅游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表现。调研福建莆田盐场、泉港山腰盐场,通过深度访谈、案例对比、扎根理论等方法,分析海盐非遗旅游五大行为主体,构建“文化展演”四大范畴:文化价值判断、文化情感投入、文化展演行为、文化身份确认,论证其递进关系,最终形成行为主体互动迭代的理论框架。据此提出在“文化展演”视角下,以四大范畴内涵为抓手,海盐非遗旅游目的地提升发展的举措:促进游客文化展演的被动与主动形成;科技与文创助力文化展演内容及形式,形成良性互动的迭代平台;发挥行为主体潜能,根据文化展演的互动逻辑,提升目的地整体规划和营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盐非遗旅游 文化展演 莆田盐场 山腰盐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and Practice of Forest-bathing Field in Japan 被引量:3
8
作者 Qunming ZHENG Xiaoya Y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2期18-20,25,共4页
Japa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forest tourism for health care reason.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bathing field in Japan, this paper s... Japa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forest tourism for health care reason.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bathing field in Japan, this paper studied the forest tourism for health care factor in Japan and concluded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construction of forest-bathing field, as well as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e e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the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forest tourism for health care factor in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tourism for health CARE REASON Forest-bath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客凝视与权力叙事:一个分析视角——以西江千户苗寨旅游生态场域的多元治理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锦宏 郝彦博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5期780-789,共10页
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作为研究案例地,运用共生理论、场域论构建民族村寨旅游生态场域,通过旅游凝视理论,运用Amos软件分析被... 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作为研究案例地,运用共生理论、场域论构建民族村寨旅游生态场域,通过旅游凝视理论,运用Amos软件分析被凝视主体施加力量的权力叙事行为路径系数,据以探讨凝视主体的共生交互与协同治理逻辑。结果表明:(1)民族村寨旅游生态场域存在多元主体交互凝视,附加主体“非人形化”叙事行为间接参与叙事;(2)游客凝视视角下,游客与各主体之间交互共生与政府的监督管理、办事有效、居民的民风淳朴、易于沟通、企业的诚信经营、服务良好等权力叙事行为显著正相关;“主客凝视”对于构造“多元治理-持续增效”的民族村寨旅游生态场域影响最强;(3)基于游客凝视的视角,游客对居民的民风淳朴、原真性体验,特色鲜明等权力叙事行为认知较好,对政府的监督管理、政策优惠、办事有效等权力叙事行为上同意感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凝视 生态场域 共生理论 旅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理论视角下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特征与机制——以合柴1972工业记忆小镇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兴柱 苏云清 +2 位作者 周玲 阳鹂 陈学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70,共17页
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对传承城市文脉、实施城市更新战略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Bourdieu的场域理论,建构旅游场域的概念模型,并以合柴1972工业记忆小镇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法、文本分析法以及数理分析方法对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特征与机... 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对传承城市文脉、实施城市更新战略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Bourdieu的场域理论,建构旅游场域的概念模型,并以合柴1972工业记忆小镇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法、文本分析法以及数理分析方法对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特征与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合柴旅游化经历旅游市场初构、旅游空间置换、复合空间生成3个发展阶段,在主体互动模式、资本累积、文化认同、价值理念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2)旅游资本和主体价值感知是关键的中介因素,通过有效衔接旅游惯习而形成3条推进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链式路径,且游客和居民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异质性;3)旅游惯习、旅游资本、主体价值感知是推动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核心条件,主要通过组态形式发挥作用,形成3种非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驱动类型——价值依存型、利益诉求型、惯习内化型。研究结论揭示了人的主体性影响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复杂因果关系及理论过程,为旅游地文化价值挖掘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借鉴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空间 旅游化 旅游场域 场域理论 特征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空间下的技艺:基于腾冲藤编的田野考察与反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运 陈艳 孙晓艳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2-33,共12页
腾冲藤编制作技艺取材考究、工艺复杂,充分体现了藤编制作传统手工艺人的匠心与智慧。对腾冲藤编制作技艺而言,对这一地方性工艺,学界还鲜有系统的研究。文章以艺术人类学为总体视角,以田野调研为基础,以旅游空间生产为腾冲藤编传承与... 腾冲藤编制作技艺取材考究、工艺复杂,充分体现了藤编制作传统手工艺人的匠心与智慧。对腾冲藤编制作技艺而言,对这一地方性工艺,学界还鲜有系统的研究。文章以艺术人类学为总体视角,以田野调研为基础,以旅游空间生产为腾冲藤编传承与发展的现实背景,在探析腾冲藤编历史与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空间生产+非遗”的分析框架,对腾冲藤编进行系统考察,对其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藤编 田野考察 旅游空间 工艺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以加榜梯田考察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麻勇恒 骆科俊 吴文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9,153,共10页
发展在本质上是资源盘活及资源价值的变现,而资源盘活是发展的问题起点。拥有丰富资源却缺失让资源价值得以变现的产业植入,必然导致资源闲置或资源低效益利用。从江加榜梯田的个案表明,山地生态农业目前还存在产业单一、技术含量低、... 发展在本质上是资源盘活及资源价值的变现,而资源盘活是发展的问题起点。拥有丰富资源却缺失让资源价值得以变现的产业植入,必然导致资源闲置或资源低效益利用。从江加榜梯田的个案表明,山地生态农业目前还存在产业单一、技术含量低、生产劳作条件差、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致使劳力不足以及农产品价格低,市场空间窄小等不利因素。面临这样的发展困境,只有对山地生态农业产业链进行升级打造,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才能发挥以梯田为代表的山地生态资源优势,进而为山地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找到可行的路径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生态农业 高质量发展 加榜梯田 资源盘活 农文旅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信息流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王文超 车亮亮 王辉 《旅游论坛》 2024年第3期26-38,共13页
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旅游信息获取的难度,促成了旅游信息在地域范围内的流动,在城市之间形成了旅游信息流网络。文章基于百度指数,借助场强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QAP分析,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探究城市群内部旅游信息流特征与规... 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旅游信息获取的难度,促成了旅游信息在地域范围内的流动,在城市之间形成了旅游信息流网络。文章基于百度指数,借助场强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QAP分析,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探究城市群内部旅游信息流特征与规律,并解释影响旅游信息流网络结构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旅游信息流场强时间分布上,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信息流总场强,集聚场强和扩散场强演变过程基本一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空间分布上,山东半岛城市群总场强呈现多核心的特点,集聚场强由多核心场强特征向双核心方向演变,扩散场强呈现东西方向边缘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且由南向北减弱的结构特点。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信息流网络具有核心—次级核心—边缘地区的结构特点,核心地区较为稳定,次级核心区域变化较大,边缘地区变化不大,旅游信息流网络结构向双核心方向发展。旅游信息流网络结构影响因素上,推力和拉力因素与山东半岛旅游信息流网络结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阻力因素相关性不明显,推力和拉力因素中的人口因素、信息化程度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信息流 场强 社会网络分析 影响因素 QAP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场域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逻辑与具体实践——基于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的田野调查
14
作者 余翔 张婧娴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15,共9页
旅游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旅游场域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蕴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围绕共享文化的内核吸引逻辑是旅游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系的基础,过程递进逻辑和场域拓展逻辑是两者关系的时空作... 旅游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旅游场域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蕴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围绕共享文化的内核吸引逻辑是旅游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系的基础,过程递进逻辑和场域拓展逻辑是两者关系的时空作用界面。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作为东部地区畲族人口集聚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群众。通过采用文献梳理、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从经济交往、文化交流、空间交融等方面生动展现了大均乡旅游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状况,并从其显著成效中总结出实践经验,以期为良性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地区同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场域 景宁畲族自治县 大均乡 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视角下工业博物馆旅游叙事空间的建构研究 ——以东方红农耕博物馆为例
15
作者 李鑫雨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0-55,共6页
围绕场域理论提出场域记忆受场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关注物理场域和心理场域对游客记忆的作用。工业博物馆是展示工业文化的主要场所,目前的研究对工业博物馆关注不足。从场域理论视角出发,通过质性研究构建了工业博物馆旅游空间的叙事... 围绕场域理论提出场域记忆受场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关注物理场域和心理场域对游客记忆的作用。工业博物馆是展示工业文化的主要场所,目前的研究对工业博物馆关注不足。从场域理论视角出发,通过质性研究构建了工业博物馆旅游空间的叙事场域模型,关注工业博物馆的物理空间和游客的精神空间,多层次分析工业博物馆作为旅游目的地,如何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将精神世界嵌入文化场域中。进而提出工业博物馆在叙事过程中应该关注客观环境及游客体验的双重场域,重视叙事空间对重构场域记忆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叙事空间 场域理论 工业博物馆 东方红农耕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爱琴 马合锐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8期41-44,共4页
红色研学旅行是贯彻落实文旅融合发展策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红色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可增强校内外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实效,筑牢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教育阵地以及促进文旅业态的纵深发展革新。近年来,红色研学... 红色研学旅行是贯彻落实文旅融合发展策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红色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可增强校内外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实效,筑牢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教育阵地以及促进文旅业态的纵深发展革新。近年来,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虽然取得较为喜人的育人效果和积极成就,但红色研学旅行起步较晚,仍然存在着机制运行不畅、市场规范不健全、产品存在低质现象、资源缺乏挖掘整合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红色研学旅行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加强部门联动协同合作以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完善市场标准体系建设以推动市场规范化发展,构建高质量产品体系不断打造多样性创新型产品,深入推进资源挖掘并实现资源整合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研学旅行 红色文化 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承德县北大山公园石海奇观的成因及地学旅游初探
17
作者 李成祥 张绪教 +4 位作者 殷志强 曹静 邵海 田钰琛 彭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7-817,共11页
石海是发育于基岩斜坡带较为特殊的地貌类型之一,因形成动力多样和过程复杂,前人对其成因的争论由来已久。河北省承德县北大山发育壮观的石海,是该森林公园的主要景观和旅游资源,为石海成因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野外地质调... 石海是发育于基岩斜坡带较为特殊的地貌类型之一,因形成动力多样和过程复杂,前人对其成因的争论由来已久。河北省承德县北大山发育壮观的石海,是该森林公园的主要景观和旅游资源,为石海成因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野外地质调查、砾石统计和无人机航拍建模等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北大山森林公园石海地貌开展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石海的物源来自沟头被断裂和节理破碎的花岗岩崩塌体;组成石海的巨大砾石具有重力崩塌和短距离流水搬运的特征,与冰川或泥石流搬运的特征并不符合;冻融分选作用是导致巨大石块集中出露地表,进而形成石海的主要动力。本文首次提出承德北大山石海地貌的冻融分选成因的新认识,不仅对石海成因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它区域石海地貌的成因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海 重力崩塌 冻融分选 旅游地学 北大山 承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业态下的元阳梯田文化与文创包装设计研究
18
作者 王鑫瑶 杨晓宁 《绿色包装》 2024年第2期92-95,共4页
本文从元阳梯田旅游业态出发,通过挖掘当地民族文化特色及独特地域资源,进行文创包装设计,意在发展当地旅游,促进经济提升。探讨元阳梯田民族符号和文创包装设计结合的可行性,完成多系列文创设计方案及设计实践。通过实践引出元阳梯田... 本文从元阳梯田旅游业态出发,通过挖掘当地民族文化特色及独特地域资源,进行文创包装设计,意在发展当地旅游,促进经济提升。探讨元阳梯田民族符号和文创包装设计结合的可行性,完成多系列文创设计方案及设计实践。通过实践引出元阳梯田文创包装设计新方法,以期更好地利用文创包装设计发展元阳梯田旅游的同时延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态 元阳梯田 民族符号 文创设计 包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田系统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提升策略
19
作者 辛琳 王樱霏 童俊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9,共8页
【目的】在当前确保粮食安全和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背景下,聚焦粮田类的农业文化遗产,力求在保护性开发的前提下,解决当前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方法】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数据基础,系统梳理46项粮田类农业文化... 【目的】在当前确保粮食安全和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背景下,聚焦粮田类的农业文化遗产,力求在保护性开发的前提下,解决当前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方法】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数据基础,系统梳理46项粮田类农业文化遗产,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检索、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类型特征与景观构成要素。【结果】粮田类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脆弱性高,在旅游景观营造中,存在空窗期长、特色化低、传承力弱等系列问题。从保护性开发视角出发,提出多样化的提升策略:1)原真性保留,提升遗产地的景观本底,保护其生态基础;2)全场景构建,打造四季可赏的景观体系,增强持续吸引力;3)地域性营造,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因地制宜;4)沉浸式体验,策划互动性活动,增强游客参与感和文化认同。【结论】为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景观提升提供了有效路径,对推动遗产保护、乡村旅游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粮田景观 作物景观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东“雁南飞”茶田“茶旅融合”发展战略研究
20
作者 陈海明 林淑婷 +1 位作者 陈芳 陈艺予 《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264-270,共7页
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中国乡村振兴。本文根据文献研究法选取梅州“雁南飞”茶田的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以名义集群法讨论分析各要素,并通过策略管理工具SWOT矩阵的两两匹配原则进行战略分析,研究... 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中国乡村振兴。本文根据文献研究法选取梅州“雁南飞”茶田的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以名义集群法讨论分析各要素,并通过策略管理工具SWOT矩阵的两两匹配原则进行战略分析,研究结论可为“雁南飞”茶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提供参考和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田 茶旅融合 乡村振兴 名义群体法 SWOT矩阵分析 雁南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