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大众认知
1
作者 马俊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共11页
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领袖和导师的马克思、恩格斯极为关注社会发展及其动因。其对社会问题的阐释,由表及里、寻根究底,探寻与统治者歪曲并宣扬的全然不同的因果本质。马克思对小农属性的阐述,是认识底层大众的理论基石。普通小农把统治... 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领袖和导师的马克思、恩格斯极为关注社会发展及其动因。其对社会问题的阐释,由表及里、寻根究底,探寻与统治者歪曲并宣扬的全然不同的因果本质。马克思对小农属性的阐述,是认识底层大众的理论基石。普通小农把统治者的“好事”作为自己的“好事”,把统治者的“坏事”作为自己的“坏事”;他们不但是统治者为了一己利益的牺牲品,而且是统治阶层虔诚的赞美者。马克思主义史学兴起后,这种研究方法非常适合解释中国近代社会形态及其发展动因,不但可以重新审视主导和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传统认知,对资本、市场、企业、商人、私欲、边沁乃至社会形态、人类共同的精神产品等条分缕析,犀燃烛照,给予更加客观公允的历史论断,肯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而且使作为被统治阶级的最广大的民众更加明了自己的利益所在,弄清自己的利益与统治者利益的区别,不再与统治者同是非、共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 新社会史 底层民众 中国近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者”与“被书写者”:再论梁启超与早期中国史学史研究
2
作者 闫艳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8-36,共9页
20世纪20年代在域外史学理论范式大量输入情境之下,梁启超所发凡起例的以史家、史官、史著等为研究主体对象的史学史研究范式,解决了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等重大理论问题,影响了近代以来中国史学史撰写的形与神,甚至直接塑造... 20世纪20年代在域外史学理论范式大量输入情境之下,梁启超所发凡起例的以史家、史官、史著等为研究主体对象的史学史研究范式,解决了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等重大理论问题,影响了近代以来中国史学史撰写的形与神,甚至直接塑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史学史论著的书写概貌。而在这些论著的撰写过程中,著者除直接效仿服膺的梁启超史学史研究范式外,又同时将梁启超拣择出来,写入中国史学发展历程中。这正映射出近代学人对梁启超与中国史学史学科学术关联的多重理解,是有强烈的学术诉求。即在彼时史学家眼中,梁启超既是拥有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建设者”与“被书写者”双重身份的学科奠基者,更是一名已经具有优秀传统理论素养和与近代域外史学相抗衡的自觉意识的近代史家,肩负起了赓续传统史学使命、构建史学史体系的历史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学 梁启超 早期中国史学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目录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3
作者 赵元斌 熊静 何官峰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5,共10页
中国目录学在经历了漫长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总结后,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近代学术转型之机,在充分继承传统目录学历史财富基础上,吸收西方目录学思想,完成了学科体系的理论化、系统化建构。本课题旨在对先秦至公元2000年中国目录学的历史... 中国目录学在经历了漫长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总结后,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近代学术转型之机,在充分继承传统目录学历史财富基础上,吸收西方目录学思想,完成了学科体系的理论化、系统化建构。本课题旨在对先秦至公元2000年中国目录学的历史发展进行全景式梳理,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资料整理”及“中国目录学史研究”两个维度,按照“提出问题→梳理史料→分析史料→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开展研究:首先,提出中国目录学史重要理论问题,搭建中国目录学史研究框架;其次,全面展开中国目录学史研究资料收集,编撰《中国目录学年表新编》;最后,根据中国目录学史的历史分期,分阶段开展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目录学史 中国目录学年表新编 古代目录学 近代目录学 现当代目录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与省思:2023年近代社会史研究扫描
4
作者 赵晓阳 《晋阳学刊》 2024年第3期3-9,共7页
2023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呈现出强劲兴盛的发展态势,其学术热点仍表现为对社会史学科的学术回顾与反思,主要包括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日常生活史研究、学术社会史研究、历史人类学研究、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等内容。同时,也形成一... 2023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呈现出强劲兴盛的发展态势,其学术热点仍表现为对社会史学科的学术回顾与反思,主要包括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日常生活史研究、学术社会史研究、历史人类学研究、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等内容。同时,也形成一些新的学术增长热点,主要包括新革命生活史,全球史视野下的本土实践,借鉴社会史、社会经济史研究撰写某行业专业史等方面。但同时也存在着社会史研究理论探索明显滞后、研究“同质化“”碎片化”状态仍比较普遍等问题。期待未来社会史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和理论,甚至形成新的研究范式,为历史研究视野和解释能力的深度拓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新革命生活史 全球史 行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潜流”到“预流”:医疗社会史与中国古代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新进展
5
作者 李浩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89-96,共8页
近百年来,医疗社会史与中国古代文学跨学科研究日益受到学人重视,逐渐从“潜流”变为“预流”。对经典命题的重审与省思常常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再出发的前提,而医疗社会史恰为今人重返文学创作的历史现场开辟了路径。医疗社会史视角的... 近百年来,医疗社会史与中国古代文学跨学科研究日益受到学人重视,逐渐从“潜流”变为“预流”。对经典命题的重审与省思常常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再出发的前提,而医疗社会史恰为今人重返文学创作的历史现场开辟了路径。医疗社会史视角的介入足以令许多过去我们习焉不察的文献与命题重新“陌生化”,从而为研究者切入古代文学文本提供新鲜而多元的视角。视野的多元带来研究思路的拓展,进而引导人们重审以往那些决定论或简单化的因果解释,这有助于研究者提出新的推论,深化学界对古代世风、士风及经典作家、作品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医疗社会史 跨学科研究 疾病 医疗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历史视阈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维阐释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安宝 黎胜文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的事实”,现代化在现代性的权力扩张中成了世界各民族所必须直面的社会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对这一“世界历史性的事实”所作出的中国回应... 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的事实”,现代化在现代性的权力扩张中成了世界各民族所必须直面的社会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对这一“世界历史性的事实”所作出的中国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兼具“世界历史”发展的共性以及“民族历史”发展的个性,是指导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因此,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时,将之置于世界历史的视阈下,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必然性、理论科学性以及方向指引性,也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对世界历史进程的现代性改造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从而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之路——三十年的批判与展望
7
作者 刘斌 侯志江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85-93,共9页
自弗朗西斯·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以来,学术界的批判之声不绝如缕,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文献。梳理这些文献,发现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批判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展开。理论层面的批判多集中于“历史终结论”的立论前提、... 自弗朗西斯·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以来,学术界的批判之声不绝如缕,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文献。梳理这些文献,发现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批判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展开。理论层面的批判多集中于“历史终结论”的立论前提、论证过程、最终结论,进而指出其内在困境;实践层面的批判主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实、资本主义现状、福山本人思想变化等方面证伪其理论。回顾“历史终结论”的批判图景,有助于洞悉福山作出该结论的实质,透视其理论观点的真实面目,领悟占领舆论制高点和国际话语权的时代价值,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更多战略定力,为人类实现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终结论” 自由民主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晚年对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思考及其方法论创新
8
作者 杨与时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90-99,333,共11页
恩格斯晚年在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同时,结合19世纪末欧美四国的基本国情,论述了四条体现特殊性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针对德国跨越式发展而导致的政治领域的“历史错乱”,恩格斯提出充分利用议会斗争“新武器”的道路。针对英... 恩格斯晚年在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同时,结合19世纪末欧美四国的基本国情,论述了四条体现特殊性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针对德国跨越式发展而导致的政治领域的“历史错乱”,恩格斯提出充分利用议会斗争“新武器”的道路。针对英国社会平稳发展的情况,他提出为建立更加完善的民主制度而斗争的道路。针对美国由历史的断层而导致的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与无产阶级不成熟的国情,他提出通过普遍性的党纲来组织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道路。针对俄国脱离历史发展而导致的自身的落后与西方的先进并存的国情,他提出俄国革命与欧洲工人运动形成互补,利用土地公有制快速飞跃的道路。一个多世纪以前的理论对于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心任务,必须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基本国情普遍性与特殊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探析
9
作者 余绪鹏 刘念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F0003,共7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使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本科阶段的必修思政课。二十大精神如何融入该课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思政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在融入理念上需要坚持:以史为据,讲清二十大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使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本科阶段的必修思政课。二十大精神如何融入该课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思政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在融入理念上需要坚持:以史为据,讲清二十大精神植根于历史的事实依据;学史明理,阐释二十大精神植根于历史的理论逻辑;读史增信,感悟二十大精神植根于历史的政党自信。在融入的重点内容上,要准确把握百年奋斗的历史主题,深刻阐释“两个行”的理论内涵,系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脉络,全面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融入的具体建议上,要将二十大精神融入教材内容的各个部分,深入讲解“三个务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五个必由之路”等知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历史·百年奋斗·社会革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何以创造的三重视域
10
作者 秦飞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11,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形成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伴随世界历史的开辟而出场,经过被动效仿、独立自主、开放学习、超越引领的四大历史阶段,形成了一条...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形成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伴随世界历史的开辟而出场,经过被动效仿、独立自主、开放学习、超越引领的四大历史阶段,形成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制度、生产关系、政党、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和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世界历史 百年奋斗 社会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心态史与中国近代社会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程利 王晓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6-89,共4页
心态史研究作为社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长时段的社会现象 ,弥补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只注重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的缺憾 ,从而加强对社会广大民众心态的研究 ,使一些问题找到更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社会心态 历史研究 研究方法 社会史 心态史 中国 近代社会研究 农民运动 自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鄯善国社会性质再议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富学 徐烨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89,共6页
传统史料对鄯善国的记载绝少,所幸20世纪初以来新疆地区出土的仆去卢文文书中含有丰富的史料,可弥补史书记载之不足。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在鄯善国内已经形成了以国王为首的地主阶级,他们向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或农奴收取地租,农民或农奴... 传统史料对鄯善国的记载绝少,所幸20世纪初以来新疆地区出土的仆去卢文文书中含有丰富的史料,可弥补史书记载之不足。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在鄯善国内已经形成了以国王为首的地主阶级,他们向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或农奴收取地租,农民或农奴是鄯善国最基本的劳动生产者,说明魏晋时期的鄯善国已经迈入了封建社会的门槛。同时还应看到,当时鄯善国社会还保留着一定的奴隶制残余,存在着"奴仆"和"私属",从仆去卢文文书看,这部分人一般不参加生产劳动,具体劳动性质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吐鲁番学 怯卢文 鄯善 楼兰 尼雅 租佃关系 社会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建构与专题研究互推共振:2017年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扫描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文 徐轶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67,共6页
2017年,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继续沿着学科理论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史料整理与搜集持续推进,专题研究持续拓展和深化.跨学科融合趋向进一步加强,在历史人类学、社会学、妇女研究、青年研究、医疗史等领域学者的参与下,中国当代社... 2017年,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继续沿着学科理论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史料整理与搜集持续推进,专题研究持续拓展和深化.跨学科融合趋向进一步加强,在历史人类学、社会学、妇女研究、青年研究、医疗史等领域学者的参与下,中国当代社会史学科建设、社会结构、社会治理、社会保障、社会生活和社会心态等多方面的研究均取得较丰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史研究 中国当代 专题 扫描 共振 学科融合 历史人类学 史料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历史人类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2
14
作者 侯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3-90,共8页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历史人类学,尽管从学术传承上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它的出现为消融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边界,促成两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历史学内,“历史人类学”的形成亦经历了一个从社会史、社会...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历史人类学,尽管从学术传承上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它的出现为消融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边界,促成两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历史学内,“历史人类学”的形成亦经历了一个从社会史、社会文化史到历史人类学的演变过程。而在中国近代史领域,历史人类学已经展开一些研究实践,但是尚需进一步提倡。这种提倡表现在三个方面:底层视角、区域经验、文本与田野互动。历史人类学会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产生有益的影响,会成为一种介于宏大叙事与经验性实证研究的“中层理论”。从历史学科的本位出发,历史人类学对人类学的吸收借鉴颇多,但是不能轻易放弃历史学科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类学 中国近代史 社会史 社会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评说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陆俭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共14页
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汉语语法学在中国的诞生。文章依据语言研究的目的与任务,从所运用的理论方法、本体研究内容、应用研究这三条线索陈述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近百年来的进展状况。在理论方法的运用上,逐步... 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汉语语法学在中国的诞生。文章依据语言研究的目的与任务,从所运用的理论方法、本体研究内容、应用研究这三条线索陈述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近百年来的进展状况。在理论方法的运用上,逐步呈现多元化的态势,而且研究者面对汉语事实已不单单借鉴国外语言学理论方法,也提出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观点和理论主张;从研究内容看,已从“以描写为主”进到“以解释为主”,这体现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化;从应用研究的角度看,现代汉语语法应用研究不断增添服务对象,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文章扼要梳理、陈述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发展的历程,特别强调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也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改革开放40年也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发展的40年,特别是汉语学界开始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进行反思,并积极探究“摆脱印欧语的干扰,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的研究路子,这对深化汉语语法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最后,指出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些不良学风与文风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走向,强调要在搞好现代汉语语法自身研究的基础上,以“语言学+”的模式,积极思考并逐步走向汉语语法研究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交叉研究的路子,以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增长点,使得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报刊资料与近现代史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周兴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5,共7页
近现代中国报刊乃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一个种类多、数量大、内容无所不包的史料宝库。报刊资料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有很大史料价值, 及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和起着十分重要之作用。我们应大力发掘、广为搜罗和准确运... 近现代中国报刊乃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一个种类多、数量大、内容无所不包的史料宝库。报刊资料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有很大史料价值, 及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和起着十分重要之作用。我们应大力发掘、广为搜罗和准确运用各种报刊史料, 以期将近现代史各个领域的研究深化一大步, 取得更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年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范式之转换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长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50,共9页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复兴30年来,相继出现了"现代化"、"本土现代性"、"社会与国家"、"社会治理"等四类影响较大的研究范式,推动着学科不断走向新的广度、高度与深度。但作为以研究本土经验为主旨的学科,尚缺乏有效回应现实问题...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复兴30年来,相继出现了"现代化"、"本土现代性"、"社会与国家"、"社会治理"等四类影响较大的研究范式,推动着学科不断走向新的广度、高度与深度。但作为以研究本土经验为主旨的学科,尚缺乏有效回应现实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对于西方经验与理论已无力解释的"中国道路"这一世界理论难题,也还没有提出得到广泛认可的本土解释理论。展望未来,从"社会治理"着眼,在全球化视野下,向社会建设与发展维度方向拓展,可能会推动我们对中国近代社会治理与发展取得更深入的认识,为当今中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良治社会与善治社会,提出有益的历史启示和理论阐释。由此可能会形成新的研究范式,引领学科在理论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社会史 研究范式 史学理论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韦定广 邬沈青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8,共8页
中国道路本质上是一条以社会主义方式实现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独特的制度条件与任务承载,使之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意义:重视"中央权威"作用,为解决"非西方"国家现代化难题提供经验与借鉴;坚持和... 中国道路本质上是一条以社会主义方式实现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独特的制度条件与任务承载,使之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意义:重视"中央权威"作用,为解决"非西方"国家现代化难题提供经验与借鉴;坚持和平发展,开创大国崛起与民族复兴新模式;以改革开放重塑社会主义力量与形象,使"民本、和谐、开放、文明"成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倡导新国际行为准则,为推动人类文明进入"亚太世纪"或"太平洋时代"发挥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社会主义现代化 民族复兴 世界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改良与空间设计——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的创建 被引量:7
19
作者 彭长歆 彭晓光 田伊 《南方建筑》 2016年第6期82-87,共6页
位于广州长堤的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是该会在中国的早期建设之一。建筑师何士按照该会"德、智、体、群"全人培养的目标完成了功能的配置和空间的设计,并在本地建筑师事务所伯捷洋行的协作下,在气候和建造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调适。... 位于广州长堤的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是该会在中国的早期建设之一。建筑师何士按照该会"德、智、体、群"全人培养的目标完成了功能的配置和空间的设计,并在本地建筑师事务所伯捷洋行的协作下,在气候和建造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调适。通过对它的创建过程及建筑要素的分析,基本廓清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的建筑策略。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基督教青年会在改造青年、改良社会的宗旨下,如何通过选址、功能配置、空间设计、建筑形式及建筑技术等有形的建筑要素来实现意义的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社会改良 广州基督教青年会会所 何士 空间现代性 教会复兴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灾荒史理论探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语圣 徐元德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2期114-119,共6页
中国近代灾荒史是中国灾荒史的断代史。中国近代灾荒史作为一个研究的有机系统,是由灾害、灾荒、灾因、灾荒社会问题、灾荒救治等子系统组成,各系统又有自己的组成要素,这些架构了中国近代灾荒史的学科体系。中国近代灾荒史与灾害学、... 中国近代灾荒史是中国灾荒史的断代史。中国近代灾荒史作为一个研究的有机系统,是由灾害、灾荒、灾因、灾荒社会问题、灾荒救治等子系统组成,各系统又有自己的组成要素,这些架构了中国近代灾荒史的学科体系。中国近代灾荒史与灾害学、社会学、经济史、政治军事史、外交史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深入研究中国近代灾荒史,加强灾荒史教育,对今天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灾荒史 灾荒 灾荒社会问题 灾荒救治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