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7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AIN REGULARITY IN REINFORCERS OF SHORT-FIBER/ WHISKER REINFORCED COMPOSITE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迺鹏 刘秋云 刘晓宇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04-210,共7页
Based on the study of strain distribution in short-fiber/whisker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a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λ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root-mean-square strain of reinforcers to t... Based on the study of strain distribution in short-fiber/whisker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a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λ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root-mean-square strain of reinforcers to the macro-linear strain along the same direction. Quant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λ and microstructure parameters of the composite is obtained. As an example of applying and verifying λ, the stress-strain curve of [AlBO]w/Al composite under tensile loading is predicted and favorably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s. By using λ, the stiffness modulus of the composite with arbitrary reinforcer orientation under any loading condition is predicted from the microstructure parameters of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t-fiber/whisker reinforced composite strain distribution stiffness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utational model for short-fiber composites with eigenstrain formulation of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s
2
作者 马杭 夏利伟 秦庆华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8年第6期757-767,共11页
A computational model is proposed for short-fiber reinforced materials with the eigenstrain formulation of the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s (BIE) and solved with the newly developed boundary point method (BPM). The... A computational model is proposed for short-fiber reinforced materials with the eigenstrain formulation of the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s (BIE) and solved with the newly developed boundary point method (BPM). The model is closely derived from the concept of the equivalent inclusion Of Eshelby tensors. Eigenstrains are iteratively determined for each short-fiber embedded in the matrix with various properties via the Eshelby tensors, which can be readily obtained beforehand either through analytical or numerical means. As unknown variables appear only on the boundary of the solution domain, the solution scale of the inhomogeneity problem with the model is greatly reduced. This feature is considered significant because such a traditionally time-consuming problem with inhomogeneity can be solved most cost-effectively compared with existing numerical models of the FEM or the BEM. The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compute the overall elastic properties for various short-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over a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 (RVE), showing the validity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mputational modal and the solution proced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t-fiber equivalent inclusion EIGENSTRAIN Eshelby tensor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boundary poi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Young's moduli prediction of random distributed short-fiber-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foams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3
3
作者 WANG Bo1, WANG RongXiu2 & WU Yong1 1 School of Mathematic Science,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0, China 2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72-78,共7页
The elastic moduli of short-fiber-reinforced foams depend critically on the fiber content and fiber length, as well as on the fiber orientation distribution. Based on periodic tetrakaidecahedrons, the finite element m... The elastic moduli of short-fiber-reinforced foams depend critically on the fiber content and fiber length, as well as on the fiber orientation distribution. Based on periodic tetrakaidecahedrons,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s with short-fiber reinforcement we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e fiber content and fiber length on Young's modulus. The fiber length distribution and fiber orientation distribution were also considered. The proposed models featured in a three-dimensional diorama with random short-fiber distribution within or on the surfaces of the walls and edges of the closed-cells of polypropylene (PP) foams. The fiber length/orientation distributions were modeled by Gaussian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Different fiber volume fractions, different lengths, and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predicted Young's moduli of the PP foams with short-glass-fiber or short-carbon-fiber reinforcement were compared with other theoretic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agreement was found to be satisfactory. The proposed finite element models were proved to be acceptable to predict the Young's moduli of the grafted closed-cell PP foams with short-fiber reinfor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t-fiber reinforcement Young’s MODULUS finite element Gaussian distribution
原文传递
Modeling and mesoscopic damage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brittle short-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洪秋 梁乃刚 夏蒙棼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9年第5期530-540,共11页
Aimed at brittle composites reinforced by randomly distributed short-fibers with a relatively large aspect ratio, stiffness modulus and strength, a mesoscopic material model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esc... Aimed at brittle composites reinforced by randomly distributed short-fibers with a relatively large aspect ratio, stiffness modulus and strength, a mesoscopic material model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escription,damage mechanisms, damage-induced anisotropy, damage rate effect and stress redistribution,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 were derived. By taking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polymers as an example, the effect of initial orientation distribution of fibers, damage-induced anisotropy, and damage-rate effect on macro-behaviors of composites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compared favorably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t-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MESOSCOPIC material model DAMAGE CONSTITUTIVE theory dam-age-induced anisotropy damage-rate effect.
原文传递
短切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元模拟及其随机分布快速生成算法
5
作者 喻九阳 张天义 +2 位作者 刘博文 马琳伟 杨培炎 《塑料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8,共8页
复合材料的剪切、横向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与基体的界面强度。复合材料界面强度通常依赖纤维和树脂基体的大小、形状、性质和空间分布。文章提出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选择短切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剪切、横向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与基体的界面强度。复合材料界面强度通常依赖纤维和树脂基体的大小、形状、性质和空间分布。文章提出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选择短切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有限元模拟计算,对纤维的随机分布提供一种快速生成算法,分析短切玻璃纤维长度对片状模塑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切玻璃纤维片状模塑料弹性模量随纤维长度的增大出现先增大后变缓的趋势,通过比较随机结构和规则结构说明计算方法合理性,纤维分布的随机性对复合材料宏观弹性常数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切纤维增强 随机分布模型 数值模拟 纤维长度 弹性常数
原文传递
多毛羽纱线的高品质再造成纱技术及应用
6
作者 夏治刚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2-24,共3页
短纤纱成形的本质是将散纤维加工成按纵向有序排列的线性集合体。短纤纱成形方法主要有开放端和握持端纺纱^([1])。开放端纺纱以转杯纺、涡流纺为代表,共同点在于:纤维须条在非握持状态下加捻成纱,加捻、卷绕位置分开,实现高速成纱;开... 短纤纱成形的本质是将散纤维加工成按纵向有序排列的线性集合体。短纤纱成形方法主要有开放端和握持端纺纱^([1])。开放端纺纱以转杯纺、涡流纺为代表,共同点在于:纤维须条在非握持状态下加捻成纱,加捻、卷绕位置分开,实现高速成纱;开放端纺纱以纤维缠绕结构为主,其中转杯纺以纤维搭接加捻缠绕方式成形,纱体呈内紧外松式层状包缠结构^([2]);涡流纺以前纤维尾端连续包缠后纤维头端的方式包缠成纱,纱体纤维呈螺旋直径递增的单螺旋包缠结构^([3]),纱表面光洁度、紧密度高,对应织物抗起球等级高。但包缠成纱结构决定了纱体纤维内外转移不足、抱合力差^([4]),纱强低、纱表摩擦易解缠,严重制约纱线高强稳固的高品质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毛羽纱线 短纤纱 高品质成纱技术 转杯纺 涡流纺 环锭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照改性聚酯短纤维/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谭浩东 罗勇欢 +6 位作者 童鑫 刘书银 刘鸿鑫 刘安宇 郭森 李国洪 刘清亭 《橡胶工业》 CAS 2025年第1期3-9,共7页
采用微波辐照工艺和硅烷偶联剂KH550对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改性PET(MPET)短纤维/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微波活化作用下,硅烷偶联剂KH550附着于PET短纤维表面... 采用微波辐照工艺和硅烷偶联剂KH550对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改性PET(MPET)短纤维/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微波活化作用下,硅烷偶联剂KH550附着于PET短纤维表面,有利于改善PET短纤维与橡胶基体之间的界面粘合性能;与PET/NR复合材料相比,MPET/NR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定伸应力和撕裂强度增大,拉断伸长率减小,动态力学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短纤维 天然橡胶 微波辐照 硅烷偶联剂 改性 界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磁控溅射氧化钇薄膜形貌及物相的影响
8
作者 陈浩 曹振亚 +1 位作者 姜志忠 孙嘉隆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6,共5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短钨纤维表面制备Y_(2)O_(3)薄膜,薄膜厚度约100 nm。为便于研究,首先采用相同工艺将Y_(2)O_(3)薄膜沉积在钨片上,分别在500、700及900℃热处理1 h,通过扫描电镜、XRD射线衍射手段对薄膜表面形貌及物相变化分析,...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短钨纤维表面制备Y_(2)O_(3)薄膜,薄膜厚度约100 nm。为便于研究,首先采用相同工艺将Y_(2)O_(3)薄膜沉积在钨片上,分别在500、700及900℃热处理1 h,通过扫描电镜、XRD射线衍射手段对薄膜表面形貌及物相变化分析,确定用于镀Y_(2)O_(3)薄膜短钨纤维的热处理温度。结果表明,700、900℃的薄膜均发生破损,而500℃热处理后的薄膜表面完整,相比于未热处理薄膜,结晶度提高。在此基础上,对镀Y_(2)O_(3)薄膜短钨纤维进行500℃热处理,最终在短钨纤维表面制备出了均匀完整、结晶度良好的Y_(2)O_(3)薄膜,为后续Wf/W复合材料制备奠定了工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钨纤维 磁控溅射 Y_(2)O_(3)薄膜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后门把手短玻纤增强PA6成型工艺CAE优化设计
9
作者 李超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7,共7页
根据某汽车后门把手塑件采用35%短玻纤(GF)增强聚酰胺(PA6)材料成型的需要,结合塑件的结构应用特点,以35%GF+PA6材料成型时潜在的浮纤问题和玻纤纤维取向张量定向问题为优化目标,采用CAE分析方法对塑件成型模腔的浇注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根据某汽车后门把手塑件采用35%短玻纤(GF)增强聚酰胺(PA6)材料成型的需要,结合塑件的结构应用特点,以35%GF+PA6材料成型时潜在的浮纤问题和玻纤纤维取向张量定向问题为优化目标,采用CAE分析方法对塑件成型模腔的浇注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CAE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模腔成型件结构的限制,浇注系统仅有香蕉形浇口、潜伏式浇口能适用于塑件的成型,在优选浇口直径为Ф1 mm的条件下,采用单一潜伏式浇口充填模腔更有利于塑件避免浮纤的产生,同时得到取向张量一致性,塑件翘曲变形能控制在0.6503 mm(低于MT3级B类尺寸要求)。然后,将浇注系统优化为2个潜伏式浇口,浇口直径?1 mm,纤维定向概率较小的范围缩小,浮纤潜在发生区域减小,总体翘曲变形值减小至0.2871~0.4821 mm之间,翘曲变形可控制在MT3级A类尺寸要求以内,有利于增强塑件的结构强度,塑件的尺寸更稳定。优化后,塑件注塑较好的参考工艺参数组合为模温88.89℃、料温279.9℃、注射时间1.044 s、注射压力80 MPa、保压7 s(70 MPa-2 s、50 MPa-2 s、30 MPa-3 s)、冷却时间25 s,注塑周期可控制在39~40 s之间。试模检验得到了合格品质的实际塑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玻纤 35%GF+PA6 汽车后门把手 CAE优化 注塑工艺设计 模流分析 注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与幅度的延迟误差对脉冲相干堆积的影响
10
作者 刘必达 黄智蒙 +3 位作者 周丹丹 夏汉定 张帆 彭志涛 《光电技术应用》 2025年第1期12-16,共5页
文中搭建了基于GTI腔(Gires-Tournois interferometer)的三脉冲时域相干合成系统,实验研究了脉冲串相位预设与幅度波形的时间延迟误差对合成效果的影响。在光腔相位控制系统处于闭环的情况下,在1 ns范围内,以0.1 ns的精度改变脉冲相位... 文中搭建了基于GTI腔(Gires-Tournois interferometer)的三脉冲时域相干合成系统,实验研究了脉冲串相位预设与幅度波形的时间延迟误差对合成效果的影响。在光腔相位控制系统处于闭环的情况下,在1 ns范围内,以0.1 ns的精度改变脉冲相位预设电压的时钟,观察并分析相干堆积波形的演化过程与规律。结果表明,脉冲串相位与幅度波形的时钟精密同步能够较大地提升相干堆积波形的峰值,经过实验优化,三脉冲时域相干合成,主副脉冲比达到6.43∶1。另外,相位预设信号与幅度波形存在时间延迟的情况下,会使堆积波形发生畸变,主脉冲峰值相对同步的时刻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 超短脉冲 脉冲相干堆积 脉冲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及取向玄武岩纤维增强烟片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1
作者 周博文 李伟帅 +4 位作者 张泽明 党东营 黄存盛 张德伟 汪传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9,共11页
用锆酸酯对玄武岩纤维(BF)进行表面改性,并对烟片胶(RSS)基体内的BF进行取向,研究了不同长度、添加份数和取向方式对BF/RS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BF及添加BF未取向的BF/RSS复合材料相比较,BF取向的BF/RSS复合材料的综... 用锆酸酯对玄武岩纤维(BF)进行表面改性,并对烟片胶(RSS)基体内的BF进行取向,研究了不同长度、添加份数和取向方式对BF/RS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BF及添加BF未取向的BF/RSS复合材料相比较,BF取向的BF/RSS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其中,长度为3 mm、添加份数为5 phr并经径向取向的BF/RSS复合材料相较于其它长度、份数及取向方式的综合性能最好,300%定伸应力增加了22.8%,撕裂强度提高了25%,且Payne效应较弱,损耗因子峰值小,扫描电镜分析表明BF在RSS基体中的分散性较好。BF长度为6 mm、添加份数为5 phr并经过径向取向制得的复合材料,在胶轮转速720 r/min、冲击速度120 c/min条件下,耐切割性能最优提高了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烟片胶 改性 锆酸酯 短纤维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碳基雷达吸波材料的制备及反射率性能仿真计算
12
作者 吴赛 杨东方 +2 位作者 胡悦 李业华 赫丽华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4,共4页
为了研制一种轻质薄层宽带吸波材料,采用抄纸法制备一种由短切碳纤维和短切玻璃纤维组成的超薄碳玻纸,将含有导电碳纤维的碳玻纸作为电损耗层与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介质层交替粘接成型为多层复合吸波材料。通过对材料进行介电常... 为了研制一种轻质薄层宽带吸波材料,采用抄纸法制备一种由短切碳纤维和短切玻璃纤维组成的超薄碳玻纸,将含有导电碳纤维的碳玻纸作为电损耗层与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介质层交替粘接成型为多层复合吸波材料。通过对材料进行介电常数试验、反射率仿真计算以及反射率实测,开展材料的反射率各向异性研究,探索材料的反射率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自由空间法试验的吸波材料的复合电磁参数模拟的反射率与材料实测反射率基本吻合;通过材料阻抗匹配设计的多层碳基材料均展现了优异的吸波性能,材料在8~18 GHz的反射率均小于-10 dB,吸波效能大于90%,其中当PMI泡沫厚度为2 mm、碳纤维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15%、0.20%时,多层复合吸波材料吸收性能最优,最大反射率为-28.03dB@15.73 GHz;短切碳纤维在碳玻纸中分散均匀,材料反射率各向异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雷达吸波材料 反射率 短切碳纤维 碳玻纸 电损耗层 抄纸法 阻抗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采棉纺纱清梳工艺与设备优选
13
作者 谢家祥 《纺织器材》 2025年第2期23-31,共9页
为提高机采棉的纺纱质量,阐述棉纤维物理指标与纱线质量的相关性及影响显著性、检测方法及选用原则,分析清理工序开棉机的工艺选择、清棉机不同型式打手和打击方式下纤维质量指标及成纱指标,对梳棉工序的梳理质量评定指标、梳理区工艺... 为提高机采棉的纺纱质量,阐述棉纤维物理指标与纱线质量的相关性及影响显著性、检测方法及选用原则,分析清理工序开棉机的工艺选择、清棉机不同型式打手和打击方式下纤维质量指标及成纱指标,对梳棉工序的梳理质量评定指标、梳理区工艺要点以及针布齿形选择及磨损失效机理等进行剖析。认为:原棉质量是纱线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需掌握选配原则、合理选用棉纤维检测方法,严格把控原棉质量;清梳工艺应依据原料性能设计,重视开松度的提高以及棉结和短绒的控制,设置合理的梳理隔距、锡林与刺辊线速比,同时选择适合的针布齿形以及更换周期;做好原棉、清理和梳理工艺的协同,重视设备、器材等的使用维护,能有效提升梳理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清理 梳理 针布 隔距 棉结 短绒 齿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发酵表征膳食纤维性质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帮秀 谭斌 +1 位作者 李森 吴娜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7-344,共8页
肠道微生物在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的相互作用和代谢会影响人体的生理状况。而膳食纤维是肠道细菌的主要能量来源,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促进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的产生来促进人体健康。膳食纤维在3... 肠道微生物在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的相互作用和代谢会影响人体的生理状况。而膳食纤维是肠道细菌的主要能量来源,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促进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的产生来促进人体健康。膳食纤维在37℃条件下与粪便菌液混合进行体外发酵实验。该文综述了体外发酵过程中膳食纤维对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以及膳食纤维性质变化方面的研究,膳食纤维的不同物理和化学结构是决定发酵速率、短链脂肪酸谱和不同细菌群生长的关键因素。但不同来源的膳食纤维对健康肠道生态系统的影响鲜有报道。该文对不同来源和性质的膳食纤维对人类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作用,和如何通过膳食纤维促进健康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性质 体外发酵 肠道微生物群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钢管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15
作者 董志勇 雷劲松 李大东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41-47,101,共8页
为深入探究圆钢管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短柱在轴压作用下的承载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12个圆钢管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短柱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出构件的破坏模式及荷载-位移关系曲线,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 为深入探究圆钢管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短柱在轴压作用下的承载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12个圆钢管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短柱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出构件的破坏模式及荷载-位移关系曲线,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增加,试件承载能力逐渐降低;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试件承载能力逐渐提高,但体积率大于0.9%时试件承载能力出现降低现象;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加,试件的承载能力逐渐提高,且混凝土强度等级对试件承载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所建模型在破坏形态及承载特性方面与试验吻合良好,该模型能较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再生混凝土 短柱 轴压承载力 钢纤维掺量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纤化天丝电池隔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韩立新 李广斌 +3 位作者 李志强 王淑叶 庄思杰 龙柱 《中华纸业》 2025年第3期53-59,共7页
通过对天丝短切纤维进行打浆处理,获得了具有不同原纤化程度的天丝纤维,将天丝纤维与PE/PET双组分短切纤维通过湿法非织造技术制备电池隔膜支撑体。探究了天丝纤维几何尺寸和形貌以及PE/PET双组分短切纤维支撑体对隔膜孔隙结构的影响,... 通过对天丝短切纤维进行打浆处理,获得了具有不同原纤化程度的天丝纤维,将天丝纤维与PE/PET双组分短切纤维通过湿法非织造技术制备电池隔膜支撑体。探究了天丝纤维几何尺寸和形貌以及PE/PET双组分短切纤维支撑体对隔膜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天丝纤维经过不同打浆转数处理后,纤维尺寸和隔膜孔隙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在加入PE/PET双组分短切纤维支撑体时采用湿压榨工艺可以有效降低隔膜厚度,提升隔膜紧度以及力学性能。商用电池隔膜厚度不超过60μm,孔径不大于3.5μm,孔隙率在40%以上,采取打浆转数20000r、打浆度为92°S R的原纤化天丝与PE/PET双组分短切纤维制备定量为32g/m2的复合天丝隔膜,天丝与PE/PET双组分纤维配比为5∶3,制得复合天丝隔膜厚度为52.06μm,最大孔径为3.3μm,孔隙率达80%以上,抗张强度为26.16N·m/g,可达到商用电池隔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丝纤维 PE/PET双组分短切纤维 电池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短时傅里叶变换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托辊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苗 孟庆爽 +3 位作者 李博 卢进南 李玉岐 杨志勇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5-574,共10页
托辊故障已成为带式输送机运行中的常见问题。若不能及时诊断托辊故障,则将严重制约带式输送机的安全运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某矿带式输送机中间段托辊的实际运行工况,提出了一种融合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 托辊故障已成为带式输送机运行中的常见问题。若不能及时诊断托辊故障,则将严重制约带式输送机的安全运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某矿带式输送机中间段托辊的实际运行工况,提出了一种融合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托辊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以分布式光纤为基础,对托辊在正常、轴承损坏及筒皮断裂工况下运行时的振动信号进行采集并作STFT处理,得到对应的时频图样本集,并将其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将训练集输入CNN模型以进行诊断模型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更新不同工况下托辊的运行状态特征。最后,将训练好的CNN模型应用于测试集,并输出托辊运行状态的识别结果。结果表明,所构建的CNN模型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9.6%。基于所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在某矿上开展现场实验,以进一步验证CNN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CNN模型对带式输送机中间段托辊的运行状态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6.5%,与测试集上的识别准确率仅相差3.1个百分点,说明所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后续可通过不断增加不同工况下托辊的运行数据来提高该故障诊断方法的鲁棒性,这可为煤矿企业有效诊断托辊故障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辊 故障诊断 分布式光纤 短时傅里叶变换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P筋混凝土短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及承载力计算
18
作者 宋博 金浏 杜修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0-1088,共9页
为分析梁高、剪跨比、腹筋率等参数对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筋混凝土短梁抗剪承载力的定量影响,并验证前期基于拉杆拱模型提出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对11根玄武岩FRP筋混凝土短梁开展了剪切破坏试验,试验梁最大梁高为1.2 m.... 为分析梁高、剪跨比、腹筋率等参数对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筋混凝土短梁抗剪承载力的定量影响,并验证前期基于拉杆拱模型提出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对11根玄武岩FRP筋混凝土短梁开展了剪切破坏试验,试验梁最大梁高为1.2 m.试验结果表明,梁高、剪跨比、水平腹筋率、竖向腹筋率均对FRP筋混凝土短梁的抗剪承载力有显著影响.当梁高由300 mm增大到1200 mm,试验梁的无量纲极限抗剪强度下降46.7%.当水平腹筋率由0增大至1.0%,试验梁的无量纲极限抗剪强度提高40.5%.基于拉杆拱模型提出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式可以合理反映梁高、剪跨比、水平腹筋率等因素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与本试验结果及搜集试验数据均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短梁 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筋 抗剪承载力 计算方法 拉杆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气涡流纺长片段竹节段彩纱的设计与生产
19
作者 张会青 马洪才 +1 位作者 王秀燕 孔令乾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77-80,共4页
探讨有色超短纤维在喷气涡流纺花式纱开发中的应用及生产要点。采用有色粘胶超短纤维与本色竹浆纤维、椰炭改性涤纶纤维,在并条机上加装竹节装置,利用喷气涡流纺纱技术纺制成长片段竹节段彩纱。针对粘胶纤维长度相对较短的特点,工艺上... 探讨有色超短纤维在喷气涡流纺花式纱开发中的应用及生产要点。采用有色粘胶超短纤维与本色竹浆纤维、椰炭改性涤纶纤维,在并条机上加装竹节装置,利用喷气涡流纺纱技术纺制成长片段竹节段彩纱。针对粘胶纤维长度相对较短的特点,工艺上尝试采用短流程、减小隔距、降低打击件速度等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开发的喷气涡流纺段彩纱具有段彩片段长、生产效率高的特点,其在布面上色点朦胧,时而形成连续分布,时而散点分布,形成不同于传统段彩纱的独特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粘胶纤维 椰炭改性涤纶 竹浆纤维 竹节段彩纱 喷气涡流纺 新型花式纱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梳效果的评估与改进
20
作者 赵建奎 张志强 《纺织器材》 2024年第4期67-72,共6页
为合理控制纺纱半制品质量、提高成纱品质,详细介绍清梳效果评估的目的、方法及标准,结合实际生产经验及乌斯特公报数据,重点从半制品棉结、杂质、短绒及纤维伸直度等方面对清梳效果进行评估,分析问题及成因,并对梳棉、清梳等重点工序... 为合理控制纺纱半制品质量、提高成纱品质,详细介绍清梳效果评估的目的、方法及标准,结合实际生产经验及乌斯特公报数据,重点从半制品棉结、杂质、短绒及纤维伸直度等方面对清梳效果进行评估,分析问题及成因,并对梳棉、清梳等重点工序及部位提出改进方法。指出:清梳效果的评估与改进应依据半制品结杂、短绒、伸直度变化规律,分析判断清梳联各工序的清梳效果,结合落棉率的分配及落物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及时调整不达标工序和部位,充分发挥器材专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梳效果 评估 棉结 杂质 短绒 纤维伸直度 锡刺比 半制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