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metic selection in a 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nther culture of indica/japonica hybrid of Oryza Sativa L.
1
作者 CHEN Ying LU Chaofu HE Ping SHEN Lishuang XU Jichen ZHU Lihuang,Inst of Genetics,Academia Sinica,Beijing 100101 XU Yunbi Dept of Agro,Zhejiang Agri Univ,Hangzhou 310029,China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8年第4期2-3,共2页
It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for application ofanther culture in hybrid breeding, geneticanalysis, and molecular mapping whether thedoubled haploid (DH) population derived fromanther culture of rice crosses represent... It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for application ofanther culture in hybrid breeding, geneticanalysis, and molecular mapping whether thedoubled haploid (DH) population derived fromanther culture of rice crosses represents a ran-dom array of the microspore population, i.e.whether gametic selection occurs in androgene-sis. A DH population including 132 lines 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etic selection in a 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nther culture of indica/japonica hybrid of Oryza Sativa 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Comparison in Tissue Culture Ability of Mature Embryo in Different Cultivars of Rice 被引量:7
2
作者 YAN Li-na LI Xia WU D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SCD 2010年第6期840-846,共7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of mature embryos in different rice varieties,nine japonica,nine indica and eleven hybrid rice varieties of two line or three line or superiority combinations were selecte...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of mature embryos in different rice varieties,nine japonica,nine indica and eleven hybrid rice varieties of two line or three line or superiority combinations were selected as explants to study the callus induction,differentiation and regeneration rates on different media.The higher callus induction (61.7-89.2%) was observed in japonica rice,when cytokinin was added at lower concentration (0.3 mg L-1 6-BA) in M8 basal medium,supplemented with 30 g L-1 sucrose,8 g L-1 agar and 2 mg L-1 2,4-D.Further,the addition of two cytokinins (2 mg L-1 6-BA,0.5 mg L-1 KT) and 1 mg L-1 NAA in the M8 basal supplemented medium resulted in 9.1-100% of the callus induction in indica rice.The percent callus induction in hybrid rice varieties was 40-86.3% when addition of 1 mg L-1 6-BA and 1 mg L-1 KT was added,and the cytokinins was required by the japonica and indica rice varieties in the M8 basal supplemented medium.It was observed that when the 0.5 mg L-1 2,4-D and 1 mg L-1 6-BA were added in japonica rice,and 0.2 mg L-1 2,4-D and 0.5 mg L-1 6-BA were added in indica and hybrid rice in the MS different media,the regeneration rates were 9.2-59.5%,3.6-87.5% and 17.2-43.2% for japonica,indica and hybrid rice,respectively.Thus,the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with higher output is established in the mature embryos of similar rice varie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onica indica hybrid rice mature embryos HORMONE tissue culture 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lite Doubled Haploid Lines from Two Indica Rice Hybrids 被引量:1
3
作者 Rukmini MISHRA Gundimeda Jwala Narashima RAO +1 位作者 Ravi Nageswara RAO Pankaj KAUSHAL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6期290-299,共10页
Despite significant yield advantage over inbred rice, the adoption rate of hybrid rice in India is very low due to the high seed cost and poor quality of the produce.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 we initiated a doubled h... Despite significant yield advantage over inbred rice, the adoption rate of hybrid rice in India is very low due to the high seed cost and poor quality of the produce.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 we initiated a doubled haploid (DH) breeding approach to develop new lines from two elite indica rice hybrids (CRHR5 and CRHR7) through rapid fixation of homozygosity in the recombinants. In vitro culture of the rice anthers resulted in 243 and 186 fertile DH lines of CRHR5 and CRHR7, respectively. Flow cytometric and pollen fertility analyses confirmed the DH ploidy status of the regenerations. Morpho-agronomic evaluation revealed 100%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for all the characters in the DH lines of both hybrids. Nineteen promising DH lines of each hybrid were advanced to A2 generation for yield evaluation. The yield levels of the DH lines ranged from 5 097-6 965 kg/hm^2 for CRHR5 and 5 141-7 235 kg/hm^2 for CRHR7, which were at par or higher than the parental hybrids.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cooking quality analyses revealed significant and acceptable values for grain length and width, alkali spreading value, amylose content and water uptake ratio of the selected DH lines. Three DH lines, CR5-10, CR5-49, CR5-61 from CRHR5, and four DH lines, CR7-5, CR7-7, CR7-12 and CR7-52 from CRHR7, showed significant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have been recommended for multi-location trials for subsequent release as new indica doubled haploid rice varie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her culture doubled haploid indica rice hybr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及基因型对粳稻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沙沙 房振兵 +4 位作者 陈波 潘高峰 潘秀才 赵红 田永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为了优化粳稻花药培养技术体系,提高粳稻杂交组合的花药培养效率,选用2种碳源麦芽糖、蔗糖设置不同处理的诱导培养基对10个粳稻F 4杂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粳稻花药培养过程中诱导培养基添加蔗糖花药培养效果要优于麦芽糖。然... 为了优化粳稻花药培养技术体系,提高粳稻杂交组合的花药培养效率,选用2种碳源麦芽糖、蔗糖设置不同处理的诱导培养基对10个粳稻F 4杂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粳稻花药培养过程中诱导培养基添加蔗糖花药培养效果要优于麦芽糖。然后用优化的诱导愈伤培养基对6个粳稻不同世代杂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其中组合J118表现出较好的愈伤组织诱导率(9.90%)和绿苗分化率(14.48%),花药培养力最高(1.43%)。因此,J118是花药培养再生能力强的杂交组合,可作为单倍体育种、基因定位与克隆和遗传转化研究的基础材料,对提高花培育种效率和加速新品种育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花药培养 碳源 基因型 花药培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水稻籼粳杂交后代花药培养力的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朱永生 陈葆棠 张端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4-317,共4页
以水稻籼粳交F1 为材料 ,研究了改变培养基的氮素比例和碳源、30℃高温热击处理花药及改善供体植株的生理状况等措施对提高籼粳杂交后代花药培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氮素比例中NH+4 NO-3 为5 .3 2 8.0时对提高花药培养力效果最好 ;... 以水稻籼粳交F1 为材料 ,研究了改变培养基的氮素比例和碳源、30℃高温热击处理花药及改善供体植株的生理状况等措施对提高籼粳杂交后代花药培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氮素比例中NH+4 NO-3 为5 .3 2 8.0时对提高花药培养力效果最好 ;混合使用 3%蔗糖和 3 %麦芽糖作碳源对提高出愈率、绿苗分化率及花药培养力效果显著 ;高温热击处理 36h ,可以同时使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的提高达到显著水平 ;对供体植株的喷施 0 .8%KH2 PO4能使出愈率显著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交 花药 培养力 培养基 高温热击预处理 双单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F_1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5
6
作者 郭书巧 唐海娟 +1 位作者 王州飞 张红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以黑壳子粳/苏御糯、铁杆青/苏御糯和薄稻/苏御糯3个籼粳杂交F1及其亲本和粳稻品种武运粳8号为试验材料,在Ms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类物质和有机营养物,建立籼粳杂交F1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结果表明:Ms+2mg... 以黑壳子粳/苏御糯、铁杆青/苏御糯和薄稻/苏御糯3个籼粳杂交F1及其亲本和粳稻品种武运粳8号为试验材料,在Ms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类物质和有机营养物,建立籼粳杂交F1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结果表明:Ms+2mg·L^-1 2,4-D+1mg·L^-1NAA+0.2mg·L^-1KT为最佳诱导培养基,籼粳杂交F1花约愈伤组织诱导率达4.1%~4.5%;在该培养基中添加水解酪蛋白或酵母提取物,能明显提高诱导率,增幅达20.5%-27.3%;Ms+2.5mg·L^-1 6-BA+0.5mg·L^-1 KT为最佳分化培养基,籼粳杂交F1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达14.3%~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交F1 花药培养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稻材料成熟胚组织培养力的比较 被引量:27
7
作者 阎丽娜 李霞 吴丹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7-1135,共9页
【目的】研制适应性广的不同类型水稻成熟胚再生技术。【方法】采用生产上应用价值高的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成熟胚为外植体材料,比较研究9个粳稻、9个籼稻和11个新近培育的超级杂交稻(两系或三系)或优势组合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出愈、分化和... 【目的】研制适应性广的不同类型水稻成熟胚再生技术。【方法】采用生产上应用价值高的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成熟胚为外植体材料,比较研究9个粳稻、9个籼稻和11个新近培育的超级杂交稻(两系或三系)或优势组合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出愈、分化和再生等组织培养力表现。【结果】以M8为基本培养基,在添加30g·L-1蔗糖、8g·L-1琼脂和2mg·L-12,4-D(2,4-苯氧乙酸)相同成分的基础上,供试粳稻材料单独添加较低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即0.3mg·L-16-BA(6-苄基嘌呤)可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出愈率在89.2%-61.7%之间;而供试籼稻材料则需在添加2mg·L-16-BA和0.5mg·L-1KT(激动素)两种细胞分裂素的基础上,再添加1mg·L-1NAA(萘乙酸)生长素类激素,可明显提高出愈率,出愈率在100%-9.1%之间;而11个偏籼型超级杂交稻则表现在添加1mg·L-16-BA和1mg·L-1KT(激动素)两种细胞分裂素,即可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出愈率在86.3%-40%之间。在此基础上,在添加了0.5mg·L-12,4-D和1mg·L-16-BA的MS分化培养基(粳稻)以及0.2mg·L-12,4-D和0.5mg·L-16-BA(籼稻和超级杂交稻)的分化培养基上,可分别获得59.5%-9.2%(粳稻)、87.5%-3.6%(籼稻)和43.2%-17.2%(杂交稻)的植株再生率。【结论】初步建立了适合相同水稻类型成熟胚高频再生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籼稻 杂交稻 成熟胚 激素 培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的体细胞与花药培养及再生植株性状表现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凌定厚 陈梅芳 +2 位作者 马镇荣 梁承邺 陈宝源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44-251,共8页
对8个光敏感雄性不育籼稻杂种一代及其亲本花药培养的研究发现,光敏不育粳稻虽然为雄性不育,但其愈伤组织诱导率与植株再生能力不在一般正常粳稻品种之下,为籼稻“新会粘”的28倍。绝大多数光敏不育之籼粳杂种的花药培养能力也是十分高... 对8个光敏感雄性不育籼稻杂种一代及其亲本花药培养的研究发现,光敏不育粳稻虽然为雄性不育,但其愈伤组织诱导率与植株再生能力不在一般正常粳稻品种之下,为籼稻“新会粘”的28倍。绝大多数光敏不育之籼粳杂种的花药培养能力也是十分高的。在起源于体细胞及花药的光敏不育水稻之再生植株共1146株试管苗中,发现少数在5月下旬及6月上旬抽穗的已表现为完全雄性不育。这些材料之幼穗的第二枝梗分化时(4月下旬至5月上旬)之日长尚不足13小时,远在农垦58S的临界日长14小时之下。在8个组合的籼粳光敏杂种一代花粉植株中,有的组合完全表现为粳型(组合4及7,表2),有的完全表现为籼型(组合2及6),多数则两者兼有。在全部80个愈伤无性系中,单倍体20个,二倍体58个,多倍体2个。58个二倍体无性系申不育的为20个,占34.5%。其中在晚造短日照条件下能转变为可育的有11个,占二倍体的19%,占二倍体不育的55%。所有光敏不育花粉植株,在早造条件下I-KI之花粉染色率与结实率均为0%,在晚造(9月份之后)条件下,能转换为可育。但不同组合、不同无性系之间育性转换的频率与稳定性差异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雄性不育 花药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培养力的比较 被引量:30
9
作者 李霞 陈婷 周月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以中籼品种扬稻6号和粳稻9908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成熟胚(种子)愈伤组织的培养力.结果表明:以M8为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为1 mg/L 2,4-D、2 mg/L ABA、2 mg/L 6-BA的培养基可以使扬稻6号的成愈率达到90.5%;激素配比为1 mg/L 2,4-D的... 以中籼品种扬稻6号和粳稻9908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成熟胚(种子)愈伤组织的培养力.结果表明:以M8为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为1 mg/L 2,4-D、2 mg/L ABA、2 mg/L 6-BA的培养基可以使扬稻6号的成愈率达到90.5%;激素配比为1 mg/L 2,4-D的培养基可以使9908的成愈率达到88.2%;以M8为基本继代培养基,激素配比为2 mg/L 2,4-D、1 mg/L ABA的培养基可以使扬稻6号和9908的愈伤组织的继代率分别为71.6%和87.5%;以MS为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为0.2 mg/L 2,4-D、2 mg/L 6-BA、2 mg/L KT的培养基使扬稻6号和粳稻9908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分别达到65.4%%和62.7%,建立了扬稻6号和9908稳定高效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水稻 成熟胚 组织培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被引量:16
10
作者 严钦泉 阳菊华 伏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3-166,共4页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 ,以籼粳程度不同的 4个两用核不育系和 11个优良父本品系为材料 ,研究和分析了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结果发现 ,亲本籼粳程度与杂种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三者...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 ,以籼粳程度不同的 4个两用核不育系和 11个优良父本品系为材料 ,研究和分析了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结果发现 ,亲本籼粳程度与杂种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三者之间两两相关显著 ,而亲本籼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亲本籼粳程度 亚种间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苏沪香粳花药培养力的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霞 赵贇涛 +1 位作者 阎丽娜 周月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8-113,共6页
为建立适合江苏水稻主栽品种花药培养的技术体系,本研究以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苏沪香粳为研究材料,分别从取样温度,低温预处理天数以及培养基中的蔗糖、琼脂和激素等研究不同水稻亚种花培的植株再生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气温26℃~31℃之... 为建立适合江苏水稻主栽品种花药培养的技术体系,本研究以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苏沪香粳为研究材料,分别从取样温度,低温预处理天数以及培养基中的蔗糖、琼脂和激素等研究不同水稻亚种花培的植株再生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气温26℃~31℃之间,扬稻6号在4℃低温预处理9d,接种到以M8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4-D1mg/L,NAA3mg/L,KT1mg/L,脯氨酸100mg/L,水解酪蛋白300mg/L,60g/L蔗糖和琼脂8g/L的花药愈伤诱导培养基中,可以获得高达8.5%的出愈率.而苏沪香粳在气温27℃~30℃之间,4℃低温预处理12d,接种到以M8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4-D1mg/L,NAA3mg/L,KT1mg/L,脯氨酸100mg/L,水解酪蛋白300mg/L,60g/L蔗糖和琼脂6g/L的花药愈伤诱导培养基中,可以获得高达15.05%的出愈率.扬稻6号和苏沪香粳花培愈伤组织转接分化培养基分别获得2.7%和5.7%的绿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花药培养 组织培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交加倍单倍体后代性状遗传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英 何平 +1 位作者 陆朝福 徐云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1-457,共7页
对一个典型的籼/粳组合、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_1花药进行培养,所获二倍体花粉植株除约20%自然结实率为0外,其余植株的结实率在1%至正常结实之间,65%株系在75%以上,并稳定地传至自交后代。对130多个加倍单倍体(DH)多种性状的遗传进... 对一个典型的籼/粳组合、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_1花药进行培养,所获二倍体花粉植株除约20%自然结实率为0外,其余植株的结实率在1%至正常结实之间,65%株系在75%以上,并稳定地传至自交后代。对130多个加倍单倍体(DH)多种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花药培养可以克服籼/粳后代包括育性在内的各种性状长期分离不易稳定的严重障碍。生育期、株高、每穗粒数及千粒重等数量性状均为连续分布,呈正态曲线,为多基因控制。涉及籼与粳分类的一些性状,如叶毛、稃毛、酚反应、落粒性等的遗传,有的为一对主基因控制,有的为多基因决定。根据程氏形态指数对各个DH系的籼、粳属性进行分类,可以看到除籼型与粳型株系各占14%外,其余为各种偏籼和偏粳类型,形态指数也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两个亲本均为早、中熟品种,但光温反应有所不同。DH群体对光温反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不感光也不感温类型,也有对光温反应均较强类型等。各种性状都出现超亲分离,表明亚种间杂种的性状遗传存在大量多基因累加和互补作用。同时对籼/粳杂种不育的原因与产生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 花药培养 水稻 加倍单倍体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杂交粳稻恢复系配合力分析及其利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程灿 周继华 +1 位作者 曹黎明 袁勤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6,共6页
以6个不同类型的杂交粳稻恢复系和6个BT型粳稻不育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杂种一代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系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繁18’>‘繁16’>‘繁15’>‘申恢C9’&... 以6个不同类型的杂交粳稻恢复系和6个BT型粳稻不育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杂种一代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系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繁18’>‘繁16’>‘繁15’>‘申恢C9’>‘申恢254’>‘206’,综合比较其他性状GCA效应,籼粳交偏粳型恢复系‘繁15’、‘繁16’是GCA效应较好的父本。产量及相关性状大多数受恢复系的影响大于不育系,在杂交粳稻新组合测配上,恢复系选择是关键,同时也不能忽视不育系的作用以及双亲的互作效应。籼粳交恢复系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组合的产量竞争优势表现突出,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籼粳交恢复系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花药培养力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德瑶 丁效华 +2 位作者 尹建华 揭银泉 熊宏亮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1-7,共7页
用5个籼稻品种(系)及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F_1进行花药培养,研究了不同基因型间培养力的差异及遗传。 花药培养力是一个可以遗传的特性,在不同基因型间有明显差异。出愈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生产率的一般配合力方差,特殊配合力方差很显著,... 用5个籼稻品种(系)及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F_1进行花药培养,研究了不同基因型间培养力的差异及遗传。 花药培养力是一个可以遗传的特性,在不同基因型间有明显差异。出愈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生产率的一般配合力方差,特殊配合力方差很显著,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较小,存在杂种优势和胞质效应。三个特性相比,绿苗生产率有最大的广义遗传力,但一般配合力方差的相对比重(GCa%)和狭义遗传力以出愈率最高。因此,在水稻花培育种中利用高培养力的亲本经合理配组是可能获得高频率绿苗的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花药培养力 特殊配合力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花培技术培育水稻籼粳交两系不育材料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国新 黄文超 但志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71-1775,共5页
【目的】快速将粳稻染色体片段渗入籼型两系不育系,获得稳定材料,便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方法】对籼型两系不育系Bph68S与粳稻少孽粳杂交的F1,采用花药培养的方法,构建籼粳交DH系两系材料,并观察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对大田的... 【目的】快速将粳稻染色体片段渗入籼型两系不育系,获得稳定材料,便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方法】对籼型两系不育系Bph68S与粳稻少孽粳杂交的F1,采用花药培养的方法,构建籼粳交DH系两系材料,并观察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对大田的种植株型进行鉴定,从242株绿苗中获得123个二倍体单株,其中41个单株具有两系不育系的特性;DH3S两系不育单株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与母本Bph68S相比,其有效穗降低(14.2±2.9)%,成穗率增加(21.5±5.8)%,株高降低(28.5±3.2)%。两系不育株DH3S与籼稻9311组配杂交种F1的成穗率、穗粒数和单株产量均高于Bph68S与9311组配的杂交组合。【结论】用籼稻两系不育亲本与粳稻杂交的F1花培构建DH两系不育材料,可快速获得两系不育系稳定中间材料,是快速获得籼粳交不育系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籼粳交 两系不育系 花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偏籼后代材料花药培养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楷正 向朝 +1 位作者 王世全 李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26,共4页
试验利用水稻籼粳交偏籼后代的10份材料进行了花药培养效果研究,结果如下:不同株系间培养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N6、SK3培养基对籼粳交偏籼后代材料的培养效果明显优于通用培养基,N6又稍优于SK3培养基;... 试验利用水稻籼粳交偏籼后代的10份材料进行了花药培养效果研究,结果如下:不同株系间培养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N6、SK3培养基对籼粳交偏籼后代材料的培养效果明显优于通用培养基,N6又稍优于SK3培养基;花培材料在预冷处理之前不宜剪叶;从试验中筛选到了2份具有较高培养力的株系,为今后遗传育种工作和分子遗传研究提供了合适的遗传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偏籼后代 花药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爪交后代的花药培养效率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涛 罗科 +3 位作者 韩思怀 郭学兴 涂升斌 李旭锋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对爪畦稻J15、J21、J20以及J211与不同的籼型杂交稻三系亲本杂交后代不同世代进行了花药培养.结果表明:当同一爪哇稻与三系亲本杂交时,其F1花药培养力高低顺序为:爪哇稻/保持系>爪哇稻/恢复系>爪哇稻/不育系的杂种后代.这种差异... 对爪畦稻J15、J21、J20以及J211与不同的籼型杂交稻三系亲本杂交后代不同世代进行了花药培养.结果表明:当同一爪哇稻与三系亲本杂交时,其F1花药培养力高低顺序为:爪哇稻/保持系>爪哇稻/恢复系>爪哇稻/不育系的杂种后代.这种差异可能存在细胞质效应.4个爪哇稻品种中,以J15所配组合的出愈率和培养力为最高,绿苗分化率以J20所配组合最高.低代材料花药在适合籼粳交的SK3培养基上反应较好,高代材料的花药在适合籼稻的M8培养基上反应较好.改良M8和改良SK3培养基的花培效果分别优于M8和SK3培养基.F5、F6代材料的花药在改良M8培养基上出愈率可超过50%.琼脂糖代替琼脂可显著提高出愈率和培养力.高温预培养(30-32℃)24 h其花药培养效率达到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哇稻 花药培养 培养力 籼型杂交稻 水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BT型三系花药培养提纯复壮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承妹 陆家安 +5 位作者 袁勤 倪林娟 张建明 侯根宝 万常照 全立勇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7-12,共6页
应用花药培养技术对粳稻BT型不育系寒丰A、8204A和保持系寒丰B、8204B及恢复系R161、R161-10、湘晴花培提纯复壮。试验结果表明:不育系的花药培养力达6%以上,花培后代的败育率不育系为100%,对照为99.55%和99.54%;套袋自交结实率花... 应用花药培养技术对粳稻BT型不育系寒丰A、8204A和保持系寒丰B、8204B及恢复系R161、R161-10、湘晴花培提纯复壮。试验结果表明:不育系的花药培养力达6%以上,花培后代的败育率不育系为100%,对照为99.55%和99.54%;套袋自交结实率花培不育系为零,对照为0.16%~0.30%。不育系花粉植株后代性状稳定,整齐度高,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显著低于对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花培后代生活力提高,结实率、种子饱满度和千粒重都比对照提高,具有复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BT型三系 花药培养 粳型不育系 提纯复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花药培养快速选育广亲和水稻材料 被引量:6
19
作者 査中萍 杜雪树 +4 位作者 万丙良 殷得所 李进波 夏明元 戚华雄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7期3213-3215,共3页
以籼粳交品种甬优4949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建立了籼粳交DH群体,并对丰产性较好的DH系进行广亲和基因S5n的PCR检测,获得了含有广亲和基因S5n的DH系材料。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花药培养 籼粳交 广亲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花药培养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江树业 陈启锋 +4 位作者 蓝进莲 李维明 祁建民 潘润森 季彪俊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85-389,共5页
通过对5个籼稻品种(系)配成的5×5双列杂交后代的花药培养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分析表明:(1)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是可遗传的特性,它们的遗传存在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出愈率和绿苗率还具有明显的胞质效应... 通过对5个籼稻品种(系)配成的5×5双列杂交后代的花药培养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分析表明:(1)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是可遗传的特性,它们的遗传存在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出愈率和绿苗率还具有明显的胞质效应;(2)一个具有较高出愈率的亲本或组合,其分化率和绿苗率并不一定高,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和分化过程可能是由不同基因控制的;(3)在花培育种中,建议建立花培育种亲本圃,结合常规育种技术指导亲本选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花药培养 配合力 出愈率 分化率 绿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