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ice Analysis of Water Supply for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1
作者 QIU Zhong enProfessor, Design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 China Tan Chang liSenior Engineer, Design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 China ZHU Qin Engineer, Design Institute, Chan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9-32,共4页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ter supply price of a hydraulic project includ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policies. This paper thoroughly demonstrates the water pric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from ...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ter supply price of a hydraulic project includ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policies. This paper thoroughly demonstrates the water pric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from the viewpoint of economic policies. It is considered that if the project is assigned as a profitable one and built depending on commercial loan from bank completely or mostly, the water price will be too high to be undertaken by users,and if the project places the public good at first while considering the economic benefit, its investment mainly relies on the state (national or local governments) appropriation and self-raised funds and a little from the bank loan on favorable terms, the pric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atisfying the cost and reasonable profit will be relatively lower and can be undertaken by the users in the North China where water shortage is serious. The problem of higher water price of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to the north of the Yellow River can be tackled by taking measures such as "compensating agriculture by industry" according to foreign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relevant sugges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CE of water supply water PRICE estimation FUND RAISING schemes water TRANSFER cost Middle-rout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输水明渠水工建筑物对水质变化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习刚正 肖新宗 +2 位作者 张屹哲 贾海燕 王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2,共8页
水工建筑物作为明渠输水的重要基础设施,改变渠道水动力条件和污染物迁移过程,可能对渠道水质造成影响。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倒虹吸/渡槽、退水闸等典型水工建筑物的调查采样,分析水工建筑物对渠道水质变化的影响。... 水工建筑物作为明渠输水的重要基础设施,改变渠道水动力条件和污染物迁移过程,可能对渠道水质造成影响。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倒虹吸/渡槽、退水闸等典型水工建筑物的调查采样,分析水工建筑物对渠道水质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时间尺度上,调查区水温、溶解氧(DO)、pH、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溶解态高锰酸盐指数(DCOD_(Mn))、颗粒态高锰酸盐指数(PCOD_(Mn))、总氮(TN)、溶解态总氮(DTN)、总磷(TP)、溶解态总磷(DTP)和颗粒态总磷(PTP)等指标季节差异显著(p<0.05),颗粒态总氮(PTN)季节差异不显著(p>0.05);空间尺度上,调查渠段水温、pH、DO、COD_(Mn)和DCOD_(Mn)等指标沿程出现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p<0.05)。②夏季倒虹吸/渡槽等水工建筑物出口端PCOD_(Mn)显著高于入口端(p<0.05),春、秋季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春季退水闸处pH显著高于输水渠道(p<0.05),夏季和秋季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认识大型输水明渠水质变化规律、优化水质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水工建筑物 输水明渠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供用水特征及驱动因素
3
作者 闫月生 杨晓静 +1 位作者 付平凡 李占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33,共8页
供用水结构可以反映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程度,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受水区供用水特征和驱动因素对受水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受水区12个城市2003~2022年的... 供用水结构可以反映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程度,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受水区供用水特征和驱动因素对受水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受水区12个城市2003~2022年的供用水数据,采用M-K检验法、信息熵原理和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研究区供用水结构变化趋势、用水结构均衡度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在95%置信水平下,受水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以及其他水源供水分别呈现显著上升、显著下降以及显著上升趋势;农业、工业用水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而城乡生活环境综合用水则呈显著上升趋势。②12个城市中用水结构信息熵值均值最大的是许昌市和漯河市,均达1.06,用水结构最为均衡;信息熵值增长最快的是鹤壁市,增幅16.4%,减小最快的是郑州市,降幅达34.4%。③在16个用水结构驱动因子中,粮食产量、年降水量、规模以上企业个数3个指标与对应部门用水量的灰色关联度均增大到0.65~1之间,达到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用水特征 M-K检验 信息熵 灰色关联度 驱动因素 南水北调中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供水成本核算研究
4
作者 周晨露 周冰逸 +2 位作者 方国华 李鑫 曾辕 《江苏水利》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围绕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基于规划与实际调水量、淮水利用比例、泵站开机等基本情况,探讨工程最新成本构成与核算方法,核算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供水成本。通过分析各项费用、各个区段在单方水总成本中的占比,明晰供水成本结构特... 围绕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基于规划与实际调水量、淮水利用比例、泵站开机等基本情况,探讨工程最新成本构成与核算方法,核算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供水成本。通过分析各项费用、各个区段在单方水总成本中的占比,明晰供水成本结构特征,并对最易影响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变化的费用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为相关供水成本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 江苏段 供水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污染物降解及自净能力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新宗 郭芳 +2 位作者 贾庆林 刘信勇 王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6,共8页
自净过程是影响河湖水体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污染物降解系数是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关键参数。定量分析长距离输水过程中渠道本身的自净作用,对于认识总干渠水质变化过程,区分其他外源因素对水质变化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以高锰酸盐指... 自净过程是影响河湖水体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污染物降解系数是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关键参数。定量分析长距离输水过程中渠道本身的自净作用,对于认识总干渠水质变化过程,区分其他外源因素对水质变化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以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实验模拟的方法测定了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典型断面的污染物降解系数,并将模拟的自净衰减过程与水质实际变化过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①总干渠污染物降解系数k相对天然河流处于较低水平,陶岔断面k_(COD_(Mn))为0.055 d^(-1),k_(NH_(3)-N)为0.003 d^(-1),郑湾断面k_(COD_(Mn))为0.049 d^(-1),k_(NH_(3)-N)为0.003 d^(-1),大安舍断面k_(COD_(Mn))为0.032 d^(-1),k_(NH_(3)-N)为0.009 d^(-1);考虑到高锰酸盐指数实际组分复杂,渠道降解系数较模拟结果可能更低。②模拟的自净衰减过程受温度、流速的影响较大,不同条件下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将从1.8 mg/L下降至0.228~1.042 mg/L,氨氮浓度将从0.034 mg/L下降至0.026~0.030 mg/L。由于存在藻源性、大气沉降和坡面径流等外源输入增量,总干渠沿程实测高锰酸盐指数介于1.8~2.4 mg/L之间(2019年),基本维持稳定;氨氮浓度介于0.029~0.096 mg/L之间(2019年),有升高趋势。理想条件下,自净作用最大能够消减高锰酸盐指数增量的81.81%,消减氨氮增量的30.37%。研究成果可为深入认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输水过程中水质沿程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降解 自净过程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降解系数 模拟实验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典型供排闸站施工导流分析研究
6
作者 侯钧宇 陈栋 +2 位作者 王凯 杨晨霞 严春华 《江苏水利》 2024年第3期33-36,共4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起扬州长江,经13个梯级提水入东平湖后,穿黄北送等,线路总长1466.5 km。鉴于南水北调输水干线上水工建筑物的功能多样,加固改造时供排水导流工况复杂,选取输水干线典型闸站即沙集闸站,分功能、分时段、分规模、分方...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起扬州长江,经13个梯级提水入东平湖后,穿黄北送等,线路总长1466.5 km。鉴于南水北调输水干线上水工建筑物的功能多样,加固改造时供排水导流工况复杂,选取输水干线典型闸站即沙集闸站,分功能、分时段、分规模、分方案地进行导流,充分保障施工期工程原供排水充分效益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闸站 泵站 施工导流 供水 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区水域面积变化遥感分析
7
作者 吴康勇 孙卫华 毛峰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5期1-9,78,共10页
为更好地研究调水对供水区域水域面积的影响,利用遥感技术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供水区及其下游四季的水域面积变化情况及其动因。研究表明:在调水工程实施之后,汉江中下游区域出现了水域面积大幅度下降的情况,汉江流域水域面... 为更好地研究调水对供水区域水域面积的影响,利用遥感技术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供水区及其下游四季的水域面积变化情况及其动因。研究表明:在调水工程实施之后,汉江中下游区域出现了水域面积大幅度下降的情况,汉江流域水域面积从2011年到2015年整体减少,尤其是春夏季水域面积减少最多,春季减少52.6km^(2),夏季减少65.8km^(2),减少比例达到17.3%,秋季和冬季水域面积减少幅度较小,秋季水域面积减少23.4km^(2),冬季水域面积减少最少,为4.2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供水区 HJ-1A/B卫星 水域面积变化 汉江中下游 丹江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BIM+GIS协同管理平台研发与应用
8
作者 苏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3-136,148,共5页
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BIM多表现为单体模型,各专业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为了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和设计质量与效率,以BIM+GIS技术为基础,分析水利工程BIM设计流程以及BIM+GIS协同管理需求,提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维过程中任务、... 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BIM多表现为单体模型,各专业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为了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和设计质量与效率,以BIM+GIS技术为基础,分析水利工程BIM设计流程以及BIM+GIS协同管理需求,提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维过程中任务、计划、人员等多方协同管理机制,研发BIM+GIS协同管理平台,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以银川都市圈中线供水工程为例,进行平台实际应用。应用情况表明:利用BIM+GIS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工程计划编制与汇总、任务调整变更、形象进度控制、设计方案论证评审等的统一管理;基于BIM+GIS的协同设计实现了模型总装、碰撞检查、优化设计等;基于BIM+GIS的设计协同交付实现了工程设计成果的校审和交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GIS 协同管理 平台 水利工程 银川都市圈中线供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洮二期工程供水管线设计及信息化管理
9
作者 把余英 张永鹏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5期28-31,共4页
引洮二期庄浪应急供水工程是在引洮二期工程建成但尚未达到设计用水规模的一定时期内,利用工程富余配水指标和富余输水能力,以引洮二期工程为水源,通过供水管线的延伸向庄浪县应急供水,通过与当地水资源联合调度解决全县城乡生活及工业... 引洮二期庄浪应急供水工程是在引洮二期工程建成但尚未达到设计用水规模的一定时期内,利用工程富余配水指标和富余输水能力,以引洮二期工程为水源,通过供水管线的延伸向庄浪县应急供水,通过与当地水资源联合调度解决全县城乡生活及工业生产用水紧张状况,该供水工程通过实现现代化管理有效促进庄浪县近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洮工程 供水 线路比选 管线计算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衬砌施工
10
作者 张笛 王庆帅 《山东水利》 2024年第3期18-20,共3页
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施工中,为增加应急调水输水能力,同时保证渠道输水安全,在基本不增加原设计水位条件下提高了六分干的过流能力。本文简述了工程六分干渠道衬砌段施工流程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总结了施工经验,提... 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施工中,为增加应急调水输水能力,同时保证渠道输水安全,在基本不增加原设计水位条件下提高了六分干的过流能力。本文简述了工程六分干渠道衬砌段施工流程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总结了施工经验,提出建议对策,为类似项目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 应急供水 渠道输水 衬砌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供水系统多水源联合调度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9
11
作者 于冰 梁国华 +2 位作者 何斌 董立新 周惠成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4-884,共11页
从城市供水系统的关键元素出发,通过系统网络拓扑分析,构建了"水源—水厂—分区用户"三层供水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基于此拓扑结构和兼顾整个供水系统的社会效益和供水成本两个调度目标,建立城市供水系统的多水源联合供水优化调... 从城市供水系统的关键元素出发,通过系统网络拓扑分析,构建了"水源—水厂—分区用户"三层供水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基于此拓扑结构和兼顾整个供水系统的社会效益和供水成本两个调度目标,建立城市供水系统的多水源联合供水优化调度模型;利用NSGA-II(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算法进行模型求解,并给出最佳均衡解的选择规则;将该模型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的天津市供水系统。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实现了天津市不同来水丰枯组合情景下多种水源的合理分配,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均衡社会效益与供水成本的详细供水方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供水系统存在的工程问题,可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如最不利典型年来水情景下,总可供水量(14.73亿m3)大于天津市总需水量(13.77亿m3),但由于供水工程能力限制,特定供水规则下推荐的社会效益与供水成本折中方案的缺水量为2.44亿m3、总供水成本为32.6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水源联合调度 优化调度模型 网络拓扑结构 城市供水系统 NSGA-II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59
12
作者 沈泽昊 张全发 +4 位作者 岳超 赵俊 胡志伟 吕楠 唐园园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3-644,共12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简称LULC)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动态具有深刻的影响。这对于我国大规模跨流域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尤为重要。本文制定了该工程中线水源区约95000km2面积的LULC分类系统,利用2000年前后的TM影像完成LULC分布现状图,并结合DE...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简称LULC)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动态具有深刻的影响。这对于我国大规模跨流域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尤为重要。本文制定了该工程中线水源区约95000km2面积的LULC分类系统,利用2000年前后的TM影像完成LULC分布现状图,并结合DEM分析了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森林覆盖率为50.97%,灌丛25.58%;农田约占15%,其中旱地与水田的比例约10:3;石砾裸地等强烈退化类型合占5.66%;水域约占1%。②区内秦岭南坡、汉—丹平原丘陵、巴山北坡三部分的LULC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强度土地利用类型和退化土地类型主要分布在汉—丹平原丘陵地区;秦岭南坡耕地的水分条件较巴山北坡好,但局部土地退化现象也更严重。③地形对LULC具有明显影响。海拔高度控制着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异和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及利用强度的分布;各土地覆被类型的分布显示了坡度对土地开发强度的限制作用;坡向对局部LULC格局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区域尺度上可能对秦岭南坡与巴山北坡的LULC结构差异具有贡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当前的LULC结构和空间格局显示,总体上植被状况良好,高强度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集中于海拔1000m以下的平缓地区,而退化土地类型也主要存在于这一区域,是流域水质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关键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区 LULC 空间格局 汉江中上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配置 被引量:12
13
作者 宋丹丹 杨树滩 +3 位作者 常本春 曾春芬 马劲松 王腊春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7-421,共5页
在对水资源系统进行模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等特点,构建流域降雨径流模型、水动力学模型、水量调配模型以及水工程调度模型等子模型,对受水区水资源量、供需水量等进行研究。基于所建模型提出... 在对水资源系统进行模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等特点,构建流域降雨径流模型、水动力学模型、水量调配模型以及水工程调度模型等子模型,对受水区水资源量、供需水量等进行研究。基于所建模型提出水利工程调度方案,对研究区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分别模拟计算分析研究区内农业、工业、生活、生态和船闸用水户在现状与规划工情下不同水平年的供水、需水、缺水情况,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通过现状与规划方案对比可知,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建成后供水能力提高,缺水量显著降低。95%、75%和50%保证率下,缺水率分别降低10.3%、8.0%和5.2%。研究成果为南水北调东线水利工程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量调配 模型模拟 供需水 南水北调东线 水资源配置 水工程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供水均衡性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优化调度 被引量:17
14
作者 方国华 李智超 +4 位作者 钟华昱 张劲松 闻昕 孙洪滨 黄显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8,共9页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向省内受水区输水时遭遇的供水时空不均衡问题,同时为了增加工程运行的综合效益,提高工程的供水均衡性,建立了以受水区综合缺水率最小、泵站总抽水量最小、缺水率时间标准差最小、缺水率空间标准差最小为目...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向省内受水区输水时遭遇的供水时空不均衡问题,同时为了增加工程运行的综合效益,提高工程的供水均衡性,建立了以受水区综合缺水率最小、泵站总抽水量最小、缺水率时间标准差最小、缺水率空间标准差最小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NSGA-Ⅲ算法求解优化调度模型,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与TOPSIS法的组合赋权法进行方案优选。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调度方案,优化调度方案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受水区的供水率得到明显改善,在95%、75%和50%来水频率下,综合缺水率分别下降了9.2%、8.2%和10.5%;泵站总抽水量在95%、75%来水频率下增加了21.6%、15.4%,在50%来水频率下下降了39.4%;受水区供水时空均衡性明显提高,在95%、75%和50%来水频率下缺水率时间标准差、缺水率空间标准差均显著降低,不同受水区不同时段缺水率分布范围更均匀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均衡性 NSGA-Ⅲ算法 组合赋权法 多目标优化调度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效益评估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丽 朱启林 +2 位作者 孙静 杜勇 申碧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4-46,78,共4页
采用分摊系数法、开采损失法、影子价格法以及替代工程法,计算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京供水的效益。计算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所产生的供水效益为311.76亿元,其中经济效益为295.75亿元,生态环境效益为16.01亿元;同时,该工... 采用分摊系数法、开采损失法、影子价格法以及替代工程法,计算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京供水的效益。计算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所产生的供水效益为311.76亿元,其中经济效益为295.75亿元,生态环境效益为16.01亿元;同时,该工程投入运行以后,还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计算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制定调水方案以及实施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效益评估 经济效益 生态环境效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供水成本分摊与核算 被引量:11
16
作者 宋健峰 郑垂勇 +1 位作者 陈晓楠 赵敏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75-982,共8页
随着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水价,用经济手段促进对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当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合理使用已迫在眉睫。而分摊和核算供水成本正是制定水价的核心和关键。该文对与调水工程供水成本分摊和核算... 随着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水价,用经济手段促进对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当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合理使用已迫在眉睫。而分摊和核算供水成本正是制定水价的核心和关键。该文对与调水工程供水成本分摊和核算相关的分段、水量数据、供水成本项目、成本分摊等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首先沿供水路线将整个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分为20个区段;经由水量分配确定了20个区段的净增供水量和考虑供水损失的折算水量数据;从会计核算角度确定供水工程供水至各受水区,各省、市分水口门的成本项目构成,并对供水成本进行核算,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全段总成本费用255451.61万元;最后通过功能间,新旧供水间和区段间的三级分摊,核算得出各段应承担的成本费用和单方水成本,全段平均单方水成本费用0.573元/m3。结果可为有关方面更好地协调水源区与受水区(尤其是省际之间)的矛盾提供决策辅助;为将来制定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成本核算办法以及水价方案提供参考;并可作为制定供水成本核算方面的政策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成本分摊 成本核算 水量分配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岩隧道掘进机隧道点荷载试验评价岩石强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泉声 赵怡凡 +1 位作者 张晓平 孔晓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77-984,共8页
使用隧道掘进机(TBM)开挖隧道时刀盘和盾体阻碍了对岩石状态的观察,这时可使用岩渣对岩石条件进行预测和评价。从滚刀破碎掌子面产生的岩渣中选取块状岩石进行点荷载试验可以获得岩石强度,但是受过滚刀损伤作用的岩石强度值与未受损伤... 使用隧道掘进机(TBM)开挖隧道时刀盘和盾体阻碍了对岩石状态的观察,这时可使用岩渣对岩石条件进行预测和评价。从滚刀破碎掌子面产生的岩渣中选取块状岩石进行点荷载试验可以获得岩石强度,但是受过滚刀损伤作用的岩石强度值与未受损伤的岩石强度值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从吉林引松供水工程TBM破岩产生的岩渣中挑选块状试样进行点荷载试验,同时在产生岩渣的相应位置钻取岩芯获取点荷载强度,与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对比,记录了取样地点地质状态、试样的尺寸、破碎状态以及等效断裂面积。结果表明:岩渣中的岩块受到滚刀作用产生的损伤强度值有所下降,为完整取芯试样的63.25%,原岩越完整受损程度越大;灰岩点荷载强度换算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系数约为25.3,直接使用岩渣时建议系数约为42.1;峰值荷载与等效断裂面积成正比;尺寸过大的试块往往与岩体原有裂隙有关,强度极低,不适宜用作点荷载试验。研究结果为TBM隧道现场快速获取岩石强度参数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掘进机(TBM) 岩渣 点荷载 损伤 引松供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水质安全应急调控与处置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浩 郑和震 +1 位作者 雷晓辉 蒋云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共6页
为应对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可能存在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加强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防治和管理,建立"数值模拟—评价诊断—溯源预测—应急调控—污染处置"5大环节于一体的突发水污染应急调控与处置技术体系,包括闸泵群控制下水... 为应对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可能存在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加强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防治和管理,建立"数值模拟—评价诊断—溯源预测—应急调控—污染处置"5大环节于一体的突发水污染应急调控与处置技术体系,包括闸泵群控制下水量水质模拟技术、水质安全评价诊断技术、突发水污染溯源预测技术、水污染应急调控技术和水污染应急处置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示范工程和系统平台,适用性强,可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输水水量水质安全,实现"一渠清水北送"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 突发水污染事故 应急调控与处置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状况综合评价 被引量:18
19
作者 孙甲 韩品磊 +3 位作者 王超 辛小康 雷俊山 尹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112,共11页
为了客观、科学地反映南水北北调中线总干渠水体水质状况,选取南水北调中线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全线8个常规监测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水质综合评价。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类别为Ⅲ类(基于平均值和中位值)... 为了客观、科学地反映南水北北调中线总干渠水体水质状况,选取南水北调中线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全线8个常规监测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水质综合评价。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类别为Ⅲ类(基于平均值和中位值)和Ⅳ至Ⅴ类(基于最大值);若不考虑总氮,评价结果则为Ⅰ至Ⅱ类(基于平均值和中位值)和Ⅱ至Ⅲ类(基于最大值)。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总干渠各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在0.16~0.30之间,各断面评价结果均为合格,总氮对大部分断面污染指数的分担率都在50%以上。模糊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断面对Ⅰ类水质标准的隶属度均超过0.7,对Ⅱ类水质标准的隶属度在0.14~0.17之间,对Ⅲ至Ⅴ类水质标准的隶属度很低,水质最终的评价结果均为Ⅰ类。综合三种评价结果,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总体良好,能够满足供水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中线总干渠 单因子评价 综合污染指数 水质模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14
20
作者 尹炜 王超 辛小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4,共8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我国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水质保护要求极高。工程规划设计阶段,重点考虑了沿途降水降尘、桥面污染径流、雨洪风险、事故倾覆等因素对渠道水质的影响。按照环评报告和环评复核报告的要求,中线工程建立了系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我国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水质保护要求极高。工程规划设计阶段,重点考虑了沿途降水降尘、桥面污染径流、雨洪风险、事故倾覆等因素对渠道水质的影响。按照环评报告和环评复核报告的要求,中线工程建立了系统的水质保障体系,有力保证了通水后水质稳定在Ⅰ~Ⅱ类。监测结果显示:总干渠通水后出现了部分水质指标沿程升高的问题,通水初期还出现了藻类过度增殖的现象。为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干渠沿线的大气干湿沉降、桥面径流、雨洪漫溢、地下水内排等因素都可能会造成污染输入;南北温差和季节温差、pH值沿程梯度等因素驱动的水化学过程变化可能是水质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渠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水流过程、生境演变和生物群落演变等各种因素交织耦合,可能是驱动氮、磷生源要素相关的水质指标时空变化规律的重要机制。根据分析结果,鉴于对总干渠这一复杂的巨系统认识不足,因而目前对水质的变化很难做到预判,预测则更难。为了总干渠水质能够得到长效保障,建议应重点解决对系统的认知、模拟预测以及调控管理等3个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管理 水环境污染 水化学 生态系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