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6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思当代美国的政治与文化困境
1
作者 吴冠军 《天府新论》 2025年第1期145-152,160,共9页
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使我们有必要重思当代美国政治与文化的深层逻辑。美国社会今天面临着剧烈的族群问题、白人至上主义的回归、“另类右翼”的兴起。从精神分析学与政治哲学的双重视角和理论资源出发,我们可以把当代美国政治与... 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使我们有必要重思当代美国政治与文化的深层逻辑。美国社会今天面临着剧烈的族群问题、白人至上主义的回归、“另类右翼”的兴起。从精神分析学与政治哲学的双重视角和理论资源出发,我们可以把当代美国政治与文化困境,定位到“文明及其不满”的机制在发生作用。政界的“政治正确”的政客们与知识界的“文化左翼”制造了大量的“对文明的不满”,当这份不满无法在垂直向度化解而只能在水平向度蔓延时,社会就会快速陷入撕裂乃至解体边缘。“文明及其不满”的机制使得人类文明结构性地无法抵达终极性的“理想社会”,而如何处理从该结构性缺口中产生出的“对文明的不满”,深层次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稳定性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总统大选 大他者 文明及其不满 多余快感 帝国 文化左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0年代海外保钓运动与留美知识文化圈的“左转”
2
作者 周之涵 《台湾研究集刊》 2025年第1期125-140,共16页
发生于1970年代初的海外保钓运动既是一场爱国保土的政治抗议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左派力量介入运动并产生的影响来看,还可以将之视为一场基于爱国主义的左翼文化运动。这场左翼文化运动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它汲取了1960年代... 发生于1970年代初的海外保钓运动既是一场爱国保土的政治抗议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左派力量介入运动并产生的影响来看,还可以将之视为一场基于爱国主义的左翼文化运动。这场左翼文化运动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它汲取了1960年代全球新左翼运动的思想资源,也呼应、发展了保钓运动中开拓出的反殖反霸主题,并最终将保钓运动推向了中国统一运动。正是在它的激发和催化下,这一时期留美知识文化圈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左转”迹象,现实主义原则、第三世界视野、社会主义新中国认同等成为当时主流的文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 保钓运动 留美知识文化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与传播:论于伶的改译剧
3
作者 何菲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3,I0003,共7页
左翼剧作家、戏剧活动家于伶选择意旨精神与现实斗争相契合的外国戏剧进行创造性改译,其中国化、革命化的改译实践以及改译剧的演出效果折射出于伶切合现实斗争需要、重视舞台演出而非案头剧创作的改译戏剧观。同时,于伶在不同时期面对... 左翼剧作家、戏剧活动家于伶选择意旨精神与现实斗争相契合的外国戏剧进行创造性改译,其中国化、革命化的改译实践以及改译剧的演出效果折射出于伶切合现实斗争需要、重视舞台演出而非案头剧创作的改译戏剧观。同时,于伶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观众所改译剧作的演出成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戏剧演出效果因时因人而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伶 改译剧 左翼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局与重塑——无序的报业困境与投身救亡图存的左翼报人
4
作者 马晓晨 《西部学刊》 2025年第4期144-147,共4页
20世纪30年代初,正处于民族危亡之际,因国民党政府的严格管制,移植于西方的新闻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加之报人群体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中国新闻界陷入困境。面对时代问题,一批先进的报人群体从认知上主动打破新闻界无序的政治困境,结合... 20世纪30年代初,正处于民族危亡之际,因国民党政府的严格管制,移植于西方的新闻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加之报人群体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中国新闻界陷入困境。面对时代问题,一批先进的报人群体从认知上主动打破新闻界无序的政治困境,结合中国实际,主动构建适应新闻界发展的理论,并在探索中建立了一套本土化的新闻理论体系和愈发健全的报业组织,形成了中国新闻学研究会、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记者座谈、中国青年记者协会四大新闻团体,以昂扬的姿态投身于救亡图存的民族大业中。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报人群体的革命信仰在破与立中不断加深,立场也愈发清晰,这一时期的报人们有力地迈出了中国新闻业本土化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报人 救亡图存 职业期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塑战时新国民:情感动员与教育纪录片《第二代》
5
作者 陈莹 《艺术传播研究》 202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抗战时期诞生的教育纪录片《第二代》于1941年由中央电影摄影场摄制,潘孑农导演。国民党政权拍摄该片的直接目的在于利用难童形象谋求对外宣传,但若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活动中开展的情感教育工作的角度延展开去亦可以看到,左翼电影人在... 抗战时期诞生的教育纪录片《第二代》于1941年由中央电影摄影场摄制,潘孑农导演。国民党政权拍摄该片的直接目的在于利用难童形象谋求对外宣传,但若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活动中开展的情感教育工作的角度延展开去亦可以看到,左翼电影人在参与这类任务时发起情感动员的方式通常在于塑造一系列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的银幕形象。这部《第二代》以战时的中国难童作为情感媒介,发挥了纪录片的纪实功能,刻画了保育院儿童在炮火下的成长经历,将他们塑造成了富有战斗力与奉献精神的新一代战时国民。该片作为左翼电影人在战时的官营电影机构主持的作品,表面上虽必须配合国民党政权的抗战建国方针,但实际上也通过儿童的演剧和歌唱传达出了鲜明的进步立场,将他们身上富集的情感资本转向了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战理念。该片构筑了许多汇聚情感力量与革命认同的景观,以儿童为艺术代表宣告了一种新兴政治主体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形象 情感动员 教育纪录片 左翼电影 抗战宣传 《第二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通史写作的开创
6
作者 程鹏宇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贺凯出生于山西辛亥革命元勋之家,自幼接受革命思想,早年从事进步文学的创作和翻译,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思想。他在政治上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山西地方组织的创建,在文学组织上参加了“左联”。同时,他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在中... 贺凯出生于山西辛亥革命元勋之家,自幼接受革命思想,早年从事进步文学的创作和翻译,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思想。他在政治上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山西地方组织的创建,在文学组织上参加了“左联”。同时,他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上,写出了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学通史——《中国文学史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文学史写作理论。这一著作不但在中国文学史的写作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需要重视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凯 《中国文学史纲要》 “左联”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记忆与历史重述——左翼作家的“左翼文学”回忆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跃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CSSCI 2024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左翼作家对“左翼文学”的回忆蔚为大观,构成现代中国不容忽略而又意味深远的文化景观。其重构历史的强烈意图,与当下政治生态、社会现实之间的深层互动,使其足以作为实践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记忆的转向”的典型样本。左翼作家通过个人... 左翼作家对“左翼文学”的回忆蔚为大观,构成现代中国不容忽略而又意味深远的文化景观。其重构历史的强烈意图,与当下政治生态、社会现实之间的深层互动,使其足以作为实践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记忆的转向”的典型样本。左翼作家通过个人史、“左联”史和左翼文学史的叙述,完成形象重塑、身份认同、重构历史、接续传统等多种意图,充分体现话语生产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紧密关系。“左翼文学”回忆对社会框架十分依赖,呈现出明显的“集体记忆”特征,打上了社会主导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深深印记,但“个体记忆”又常常逸出“社会框架”,对集体记忆构成冲击与反抗,使得左翼作家的回忆呈现出微妙的张力。然而无论如何,左翼作家的“左翼文学”回忆都在很大程度上重构了中国现代文学史,深度影响了我们对左翼文学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 左翼作家 集体记忆 历史重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内地左翼话语中的台湾地区革命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忠纯 杨鹏慧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4年第1期107-124,共18页
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人对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地区同胞命运的日益关切,内地报刊发表的涉台文章数量不断增多。这些文章不仅深度有明显提升,形式也更加多样,还出现了不少小说、话剧等体裁的作品。涉台的文学类作品,大多具有明显的左翼倾向... 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人对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地区同胞命运的日益关切,内地报刊发表的涉台文章数量不断增多。这些文章不仅深度有明显提升,形式也更加多样,还出现了不少小说、话剧等体裁的作品。涉台的文学类作品,大多具有明显的左翼倾向,背后还可见中共及左联的影响。中共延续了大革命时期对台湾地区革命的关心,除了指导台共的成立,还体现在左联为首的左翼作家对台湾地区革命的书写上。内地左翼文坛以“阶级斗争”为基调,关注台湾地区工农阶级的命运前途,丰富了中国内地的涉台书写与关注视角。20世纪30年代中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内地左翼响应中共组建抗日统一战线的号召,淡化话语中的“阶级斗争”色彩,以“弱小民族”为话语桥梁,在阶级与民族之间架起了书写台湾地区革命的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地左翼 台湾地区革命 弱小民族 联合抗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激进左翼“共产主义观念复兴”的四条进路及其批判
9
作者 谢昌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1,共10页
当代西方激进左翼一个重要的思想倾向就是“共产主义观念的复兴”,主要体现出四条思想进路,即把共产主义视为柏拉图式先在性理念和康德意义上的调节性理念的理念化倾向;把共产主义视为反对现实矛盾的社会对抗运动的现实化倾向;把共产主... 当代西方激进左翼一个重要的思想倾向就是“共产主义观念的复兴”,主要体现出四条思想进路,即把共产主义视为柏拉图式先在性理念和康德意义上的调节性理念的理念化倾向;把共产主义视为反对现实矛盾的社会对抗运动的现实化倾向;把共产主义视为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阶段中所凸显的共同性趋势的内在化倾向;把共产主义视为以审美变革为基础的感性化倾向。这四种进路一方面体现出当代西方激进左翼学者在新条件下寻求新的革命主体和革命策略的尝试和努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考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态度的曲解和误解。总结、反思当代西方激进左翼共产主义观念复兴中的趋向,以唯物史观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对其展开批判,能够为我们在当代条件下更好认识共产主义提供一定的思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西方激进左翼 共产主义观念复兴 四条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论左翼文艺运动三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
10
作者 周建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49-356,共8页
“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是左翼文艺运动三大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生动地反映了从革命文学论争到文艺大众化讨论进程中的左翼文艺运动历史风貌,对于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范型作用。“革命”竖起了左翼文艺的... “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是左翼文艺运动三大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生动地反映了从革命文学论争到文艺大众化讨论进程中的左翼文艺运动历史风貌,对于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范型作用。“革命”竖起了左翼文艺的道德标杆,确立了革命文学生存与发展的伦理优势;“无产阶级”标明了左翼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明确了革命文学的主体及思想立场;“大众化”初步型构了无产阶级文艺范式,解决了革命文学发展的基本路径与方法。“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以其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形象地演绎了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形成的关键历史进程,揭示了无产阶级文学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无产阶级 大众化 逻辑关系 左翼文艺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翼文学学术研究的当代应用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评俞王毛《中国左翼文学演进过程研究(1923—1949)》
11
作者 周海琳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9-54,共6页
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对学术研究提出了新要求。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应在学理探索外,尽力彰显应用价值,为发展变化中的当代社会相关方面提供经验借鉴,合力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俞王毛博士的学术专著《中国左翼文学演进过... 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对学术研究提出了新要求。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应在学理探索外,尽力彰显应用价值,为发展变化中的当代社会相关方面提供经验借鉴,合力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俞王毛博士的学术专著《中国左翼文学演进过程研究(1923—1949)》不仅从学理层面整体关注“过去时”的左翼文学本身,描绘左翼文学演进镜像、探析左翼文学现实主义来源、勾画左翼文化运动旗手“鲁迅形象”,也在应用层面实践其当代价值,是对新时代学术研究新要求的积极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科 左翼文学 学术研究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政治格局的重塑:原因与影响
12
作者 张金岭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及随后提前举行的国民议会选举加速了法国政治格局的重塑,在右翼民粹主义政治力量迅速崛起的同时,形成了左—中—极右“三派割据”的结构,进一步激发了法国政治生态的碎片化。导致如此政治生态的原因主要为三重危机:... 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及随后提前举行的国民议会选举加速了法国政治格局的重塑,在右翼民粹主义政治力量迅速崛起的同时,形成了左—中—极右“三派割据”的结构,进一步激发了法国政治生态的碎片化。导致如此政治生态的原因主要为三重危机:一是在法国经济发展重重困顿之下所出现的民生境遇的严重恶化;二是在日益复杂的社会情势之下民众的认同危机逐渐加剧;三是在传统政党政治式微的背景下民众意欲寻找新的替代方案。如此局势对法国的影响将会是深远的:首先,未来短期内法国在深化经济社会改革方面将面临重重阻力;其次,法国社会的内在分化或将进一步加剧;最后,新的政治生态或将催化法国政治制度的深度变革。未来法国政局的稳定将依赖于各方如何在新的“社会契约”重塑中形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政治格局 右翼民粹主义 政治危机 社会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佚文《新舞台的角色》和北平时期的孙犁
13
作者 张占杰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新舞台的角色》发表在天津1934年11月12日、15日、20日的《益世报》第14版上,是孙犁的佚文。它与《北平的地台戏》一起,开启了孙犁对话剧大众化问题的思考。这篇特写对进步话剧演员进行了介绍,突出了他们鲜明的时代特征:个性张扬、演... 《新舞台的角色》发表在天津1934年11月12日、15日、20日的《益世报》第14版上,是孙犁的佚文。它与《北平的地台戏》一起,开启了孙犁对话剧大众化问题的思考。这篇特写对进步话剧演员进行了介绍,突出了他们鲜明的时代特征:个性张扬、演技精湛、多才多艺,是真正为民众、为艺术献身的艺术家,与旧戏演员有着本质的区别。北平时期的孙犁,关注时代进步、追踪文艺新潮,所写文章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左翼文艺青年的特质。在以后的革命和文学生涯中,这种特质若隐若现,最终铸就了一个独特的孙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新舞台的角色》 佚文 左翼文艺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裔美国左翼文学发展历史的启示与思考
14
作者 王卓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20-36,111,共18页
在21世纪的今天回溯非裔美国左翼文学,重新思考非裔美国左翼文学遗产、考察其成就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非裔美国文学和社会化创作倾向显著的左翼文学之间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非裔美国左翼文学努力实现与马克思主义的接轨,把种族意识... 在21世纪的今天回溯非裔美国左翼文学,重新思考非裔美国左翼文学遗产、考察其成就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非裔美国文学和社会化创作倾向显著的左翼文学之间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非裔美国左翼文学努力实现与马克思主义的接轨,把种族意识提升到阶级意识的高度,更为集中地体现了左翼文学的精神实质。在一定程度上,非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黑人政治权力的斗争史。非裔美国左翼文学一个重要成就是形成了非裔美国文学中抗争的、革命的文学传统。而这一文学传统不但成为非裔美国文学的重要美学特征,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美国文学的整体样貌和诸多文学流派的精神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裔美国左翼文学 艺术成就 政治影响 研究动态 批评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意识的声音传达:中国早期发声电影的国家观念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红 张仕林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有声电影尚未传入时,其技术与理念便在中国产生了反响。青年会外籍干事在众多城市的有声电影演讲及商业影院外国有声电影放映逐渐普及,有声片中的民族语言问题逐渐提上议程。在基于国语的有声电影创作实践中,左翼电影人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声电影尚未传入时,其技术与理念便在中国产生了反响。青年会外籍干事在众多城市的有声电影演讲及商业影院外国有声电影放映逐渐普及,有声片中的民族语言问题逐渐提上议程。在基于国语的有声电影创作实践中,左翼电影人发挥了积极作用,与同时期的国语教育运动共同成为语言现代化、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语片与方言电影的冲突实际反映的是近现代中国电影民族性、国际性、地方性间的矛盾,此问题的解决成为国语占据有声电影主导权并构建民族国家观念的过程与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电影 有声电影 国语教育 民族国家观念 左翼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左翼数字社会主义理论:动力、特征与抗争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泉 杜敏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7,共8页
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不断进步的数字化科技,社会主义理论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其中数字社会主义的出现集中体现了当代西方左翼对资本主义历史变革的乐观精神。广义的数字社会主义既包括凯文·凯利提出的狭义“数字社会主义”,也包括赛... 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不断进步的数字化科技,社会主义理论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其中数字社会主义的出现集中体现了当代西方左翼对资本主义历史变革的乐观精神。广义的数字社会主义既包括凯文·凯利提出的狭义“数字社会主义”,也包括赛博共产主义、交往社会主义、平台社会主义等其他类型。尽管各种数字社会主义类型的理论内涵不完全相同,但其中却蕴含了共同的理论要素。数字社会主义在理论主题选择、发展逻辑构建、理论向实践转变等方面表达了西方左翼的理论智慧和批判态度,同时又反映出他们有别于科学社会主义在社会变革中所具有的勇气与斗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主义 西方左翼 资本主义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朗普阵营瓦解“深层政府”计划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昭曦 韩亚峰 《当代美国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86-107,132,133,共24页
“深层政府”是近年来美国保守派热衷讨论的政治术语,瓦解“深层政府”则是特朗普阵营优先推进的行动议程。特朗普及美国右翼势力敌视并谋求瓦解“深层政府”,皆因其认为美国联邦行政官僚并未秉持政治中立原则,而是代表自由派精英对民... “深层政府”是近年来美国保守派热衷讨论的政治术语,瓦解“深层政府”则是特朗普阵营优先推进的行动议程。特朗普及美国右翼势力敌视并谋求瓦解“深层政府”,皆因其认为美国联邦行政官僚并未秉持政治中立原则,而是代表自由派精英对民众实施压迫,无法有力维护美国国家利益,有违美国的建国初衷和宪法原则。特朗普阵营为瓦解“深层政府”确立了行动依据和支撑,将特定联邦部门锚定为重点打击目标,并筹组能够替代“深层政府”的可靠人员队伍。该计划若付诸实施,将会对美国内政外交带来显著冲击。虽然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特朗普阵营推动瓦解“深层政府”依然面临法律争议、政治阻击以及保守派的内部争论。特朗普阵营瓦解“深层政府”的计划集中反映了美国保守派势力挑战自由主义国内秩序、同自由派争夺国家主导权的长期诉求,美国政治和社会的极化撕裂亦将因此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治 特朗普阵营 “深层政府” 共和党 右翼民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主义文人对左翼作家的审视--以徐志摩和邵洵美的《珰女士》为中心
18
作者 余凡 卫俐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由自由主义文人徐志摩创作、邵洵美续作的小说《珰女士》以“左联五烈士”之一--胡也频被捕、营救和牺牲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为故事背景,并对丁玲、沈从文等文坛著名文人故事加以融入和演绎。这部小说体现出自由主义文人对左翼作家人道... 由自由主义文人徐志摩创作、邵洵美续作的小说《珰女士》以“左联五烈士”之一--胡也频被捕、营救和牺牲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为故事背景,并对丁玲、沈从文等文坛著名文人故事加以融入和演绎。这部小说体现出自由主义文人对左翼作家人道主义层面的同情、意识形态维度的质疑及爱国主义立场下的理解。《珰女士》作为徐志摩创作的重要小说,不仅是全面认识徐志摩不可或缺的一部作品,亦是洞悉20世纪30年代文坛与文学思潮的重要窗口。《珰女士》的成书背景、故事影射及背后创作动机,反映出30年代自由派知识分子因启蒙话语的失落、政治身份的错位和社会地位的边缘化而产生的信仰危机和生存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珰女士》 徐志摩 邵洵美 左翼思潮 爱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洪深左翼电影剧作中的家国情怀与诗意现实主义——兼论中国左翼电影的现实主义问题
19
作者 李亚 欧孟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洪深左翼时期的电影剧作实现了由家庭伦理向国家民族情怀的转变,其表述方式采用了诗意现实主义,文本上呈现出一幅山河破碎、家庭兴衰、人事沧桑的变幻图景,隐含着对新时代主体力量的呼喊与期待。由洪深左翼电影剧作中的诗意现实主义可... 洪深左翼时期的电影剧作实现了由家庭伦理向国家民族情怀的转变,其表述方式采用了诗意现实主义,文本上呈现出一幅山河破碎、家庭兴衰、人事沧桑的变幻图景,隐含着对新时代主体力量的呼喊与期待。由洪深左翼电影剧作中的诗意现实主义可以自然延伸到左翼电影中的现实主义问题。而中国左翼电影中的现实主义不但与同时期好莱坞电影以及欧洲电影中的现实主义存在着巨大差异,而且它与左翼电影剧作中的现实主义亦非同一所指。即便同为左翼剧作家,其剧作中的现实主义风格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对19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加以检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深 左翼电影剧作 家国情怀 诗意现实主义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左翼学者对文化帝国主义批判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1
20
作者 向玉珍 焦恒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6期43-49,共7页
西方左翼学者主要从“文化霸权”“民族文化”“大众文化”三重维度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批判。首先,阐述资产阶级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关系,明确资本主义“文化霸权”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其次,分析资本主义殖民统治下的殖民地本土文化... 西方左翼学者主要从“文化霸权”“民族文化”“大众文化”三重维度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批判。首先,阐述资产阶级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关系,明确资本主义“文化霸权”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其次,分析资本主义殖民统治下的殖民地本土文化边缘化现象,谴责了殖民主义文化渗透所引发的民族文化生存与民族文化认同等系列问题;最后,揭露资本逻辑操控下被标准化和泛娱乐化的大众文化生产异化危机,挖掘出文化帝国主义的资本增殖逻辑本质。西方左翼学者在批判文化帝国主义的同时,因种种因素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原则、方法的偏离或对资本主义的暧昧态度,从而使他们的理论存在一定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学者 文化帝国主义 意识形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