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站区节点-场所属性评估与优化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1
作者 郭雪飞 于晨 +1 位作者 杨森 李思成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9,共9页
在区域发展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的背景下,站城关系面临转型重塑。评估铁路客站及其毗邻地区交通和城市属性的发展情况,对于推动站城融合发展具有诸多助益。到目前为止,我国铁路站区针对此方面的系统性定量研究仍略显不足。结合我国铁路... 在区域发展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的背景下,站城关系面临转型重塑。评估铁路客站及其毗邻地区交通和城市属性的发展情况,对于推动站城融合发展具有诸多助益。到目前为止,我国铁路站区针对此方面的系统性定量研究仍略显不足。结合我国铁路站区发展的特殊性,基于贝托里尼的节点-场所模型重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地区45个铁路站区进行属性评估与优化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长三角铁路站区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普遍节点属性较强,未能实现节点与场所属性的均衡发展。作为既有铁路站区的指标评估工具,本研究有助于修正影响铁路站区发展的不利因素,实现站区节点与场所的动态平衡发展,为我国更新以及新建站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与规划 站城融合 铁路站区 节点-场所模型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驱动理论构建——站城融合X混合功能模块体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东杰 郦仲华 +2 位作者 姚涵 于晨 郭雪飞 《铁道经济研究》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铁路客站功能日趋完善,站城连接愈发紧密。将客站及其周边5~10 min的步行范围定义为站城核心区并作为主要研究范围,对站城融合案例功能和空间类型进行系统性梳理,首次提出X混合功能模块,结合客站功能模块、城市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铁路客站功能日趋完善,站城连接愈发紧密。将客站及其周边5~10 min的步行范围定义为站城核心区并作为主要研究范围,对站城融合案例功能和空间类型进行系统性梳理,首次提出X混合功能模块,结合客站功能模块、城市配套功能模块、城市开发功能模块3大基础功能模块,构建站城融合X混合功能模块体系,分析国内外典型案例柏林中央车站、上海虹桥站和兰州中川站的功能模块构成。通过构建站城融合X混合功能模块体系,促进未来设计创新和机制突破,提升站城融合发展空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站 站城融合 站城核心区 功能模块 客站功能 城市配套功能 城市开发功能 混合功能 理论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视角下的高铁片区交通组织策略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辉 黄伟 黄亚丽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6期64-67,共4页
站城融合逐渐成为共识,不少城市的高铁片区成为城市建设或更新的重点区域,如何针对新要求优化高铁片区的交通系统是重要议题之一。从一体化的视角探讨高铁片区开发建设中重点要素与交通组织的协同策略,并以雄安高铁片区为例,总结高铁片... 站城融合逐渐成为共识,不少城市的高铁片区成为城市建设或更新的重点区域,如何针对新要求优化高铁片区的交通系统是重要议题之一。从一体化的视角探讨高铁片区开发建设中重点要素与交通组织的协同策略,并以雄安高铁片区为例,总结高铁片区的交通组织、土地开发互馈、建设运营协同的技术方法,供类似高强度地区开发建设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片区 站城融合 交通组织 土地开发互馈 建设运营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与开发城市大规模地铁车站综合体的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邹金杰 杨其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670-673,共4页
通过介绍我国城市地铁建设背景和城市的发展方向,分析了开发大规模地铁车站综合体在城市发展中的优势作用,从城市设计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城市地铁车站综合体开发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大规模地铁车站综合体开发模式、开发原则、开发程序... 通过介绍我国城市地铁建设背景和城市的发展方向,分析了开发大规模地铁车站综合体在城市发展中的优势作用,从城市设计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城市地铁车站综合体开发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大规模地铁车站综合体开发模式、开发原则、开发程序和施工技术可行性,以此论证了开发大规模地铁车站综合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目的使其充分发挥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综合体 地下空间 综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D模式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陆化普 刘若阳 +1 位作者 张永波 傅志寰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7-145,共9页
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为代表的“大城市病”已经成为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制约性因素,推进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深度融合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模式是综合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举措。本文采用机理分析方法,研究... 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为代表的“大城市病”已经成为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制约性因素,推进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深度融合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模式是综合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举措。本文采用机理分析方法,研究了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作用机制,分析了交通与土地利用融合发展模式与常规发展模式在用地布局、人口密度分布上的差异,论证了TOD模式下的人口分布及其与交通系统的耦合关系特征;在分析我国TOD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剖析了代表性案例的TOD模式特点与经验,认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TOD内涵、发展目标及路径均有所不同。提出了城市空间合理结构及其与交通系统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规划设计原则、实现途径,涵盖城市群范围内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宏观)、都市圈与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组团结构(中观)、轨道交通站点及其周边用地结构(微观)3个层次。研究建议,在管理统筹、法律政策、标准规范、利益分配、规划审批、激励机制、公众参与等方面采取行动,为深化TOD模式应用、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 TOD 城市群 都市圈和中心城区 轨道交通站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城区铁路站场综合开发的探索与实践--以香港西九龙站和重庆沙坪坝站为例 被引量:17
6
作者 徐颖 肖锐琴 张为师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3-70,共8页
伴随对"缝合铁路割裂,促进城市品质发展"的高品质开发的呼唤,铁路与城区融合发展已成为众多城市中心区铁路站点地区规划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综合开发作为一种盘活铁路土地资源、提升中心城区空间品质的创新路径,将成为我国铁... 伴随对"缝合铁路割裂,促进城市品质发展"的高品质开发的呼唤,铁路与城区融合发展已成为众多城市中心区铁路站点地区规划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综合开发作为一种盘活铁路土地资源、提升中心城区空间品质的创新路径,将成为我国铁路站场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文章从决策合作组织、土地制度及出让、规划设计与实施、运营收益平衡等方面对香港西九龙、重庆沙坪坝这两个中心城区铁路站场案例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得出站城紧密融合的空间组织逻辑、立体出让的土地制度灵活设计、跨部门多主体的协作共商平台、打造"铁路+多方"利益共同体对于保障和推动铁路综合开发的关键作用等经验,以期为今后中心城区铁路综合开发的研究与规划实践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站场 综合开发 站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空间网络形态研究——基于广州3个地铁站域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凌晓红 王颖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94,共8页
针对我国城市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交通站点与空间形态发展耦合不足、步行环境欠佳、功能适配性存疑等问题,以广州珠江新城、公园前和长寿路3个地铁站点为例,借助空间句法比较分... 针对我国城市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交通站点与空间形态发展耦合不足、步行环境欠佳、功能适配性存疑等问题,以广州珠江新城、公园前和长寿路3个地铁站点为例,借助空间句法比较分析站域空间网络的组构特性及其与站点布置、步行人流分布、建设强度及功能布局等的关联,考察TOD模式下站域空间形态发展的特征及规律,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厘定。结果显示:珠江新城站域街区网格化程度不足,站点与空间组构耦合互动不足;公园前站域街道网络可达性强,集聚人群活动效应明显,但当前功能布局与空间组构存在不匹配现象;长寿路站域背景网络结构连续均匀,对步行交通出行有利,但商业功能布局对小尺度组构所牵引的人流利用不足。因此,我国未来轨道交通站域建设应关注空间组构对人车流的基础决定力量,提高交通站点、功能布局与空间网络形态之间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TOD模式 空间网络组构 建设强度 功能布局 广州地铁站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技术在地铁站建筑中的应用策略 被引量:7
8
作者 赵鹏飞 张同杰 +1 位作者 郭建民 任爽爽 《建筑节能》 CAS 2020年第11期75-79,146,共6页
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加强绿色技术在地铁站建筑中的应用。近些年地铁建设趋于理性化发展,对地铁建设空间协同、绿色技术应用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研究都有一定的进步。通过对地铁站建筑中绿色技术手段的详细研究,并结合资料分析、实地调研和... 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加强绿色技术在地铁站建筑中的应用。近些年地铁建设趋于理性化发展,对地铁建设空间协同、绿色技术应用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研究都有一定的进步。通过对地铁站建筑中绿色技术手段的详细研究,并结合资料分析、实地调研和数字信息模拟等多种方法,总结出被动式与主动式两种绿色技术策略,其中将被动式绿色技术分为外部环境优化整合、建构形态多元介入、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三方面;将主动式绿色技术分为清洁能源适度开发、智能装置合理配置、建筑材料绿色应用三方面。并根据两种绿色技术策略特性,提出"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为建设"高效、节能、舒适"的地铁站建筑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建筑 被动式绿色技术 主动式绿色技术 优化整合 适度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商业活力提升的地铁站域站城融合度评价方法与体系构建——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项目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翔宇 韩婷 +2 位作者 马英 张威 张君君 《中外建筑》 2021年第5期18-23,共6页
在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新时代,提升商业活力是提高站城融合度的催化剂。本文立足于地铁站域站城融合的视角,通过对经济协调度、社会活动满意度、交通换乘便捷度、环境质量舒适度4个影响因子之间关联机制的研究,针对地铁站域缺乏商业活力... 在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新时代,提升商业活力是提高站城融合度的催化剂。本文立足于地铁站域站城融合的视角,通过对经济协调度、社会活动满意度、交通换乘便捷度、环境质量舒适度4个影响因子之间关联机制的研究,针对地铁站域缺乏商业活力的现状问题,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商业活力提升的站城融合度评价体系。本文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项目为例,给出其站城融合度分值,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优化策略,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活力 地铁站域 站城融合度 评价体系 AHP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交站域共享设施站城融合度评价机制及在绿心项目的应用
10
作者 李翔宇 韩婷 +1 位作者 李然东 吴南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68-978,共11页
为了解决城市轨交站与周边大型公共建筑并未达到共享、融合的难题,立足于站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对北京典型地铁站域开展调研,通过分析梳理现状问题,提出构建地铁站域共享设施站城融合度评价体系.通过对其指标生成机理的系统研究,应用熵值... 为了解决城市轨交站与周边大型公共建筑并未达到共享、融合的难题,立足于站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对北京典型地铁站域开展调研,通过分析梳理现状问题,提出构建地铁站域共享设施站城融合度评价体系.通过对其指标生成机理的系统研究,应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构建出通过多元统计回归优化后的评价体系.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项目的地下共享设施为例,通过提取绿心项目有关评价体系指标数据,根据多元回归方程拟合度差值分析指标偏差原因,从而具有针对性地提出项目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域 共享设施 站城融合 生成机理 多元回归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站区空间布局与物业开发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君涛 董贺轩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7,共6页
针对地铁站区空间与物业开发之间的协同问题进行探索,并以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为实地调查对象,从开发模式、物业业态类型及物业开发绩效方面对地铁站区空间布局与物业开发之间的关联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论:站区空间布局模式影响物业... 针对地铁站区空间与物业开发之间的协同问题进行探索,并以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为实地调查对象,从开发模式、物业业态类型及物业开发绩效方面对地铁站区空间布局与物业开发之间的关联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论:站区空间布局模式影响物业开发模式,每种空间布局与物业开发都有相对应类型;站区空间布局模式影响物业业态类型,空间布局规模决定物业业态类型;站区空间布局模式影响物业开发绩效,复合型相比单一型空间布局的物业开发经济效益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区 空间布局 物业开发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发育区地铁车站基坑突水涌泥应急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嘉恒 张鹏飞 涂文博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第15期23-27,共5页
岩溶发育区因溶土洞众多、地下水丰富,基坑开挖作业极易引发坑底突水涌泥风险。如何有效应对突涌风险,保证线路施工安全一直是业界难题。以广州某岩溶发育区车站基坑突水涌泥的事故应急治理为例,分析了基坑开挖施工作业引发突水涌泥的原... 岩溶发育区因溶土洞众多、地下水丰富,基坑开挖作业极易引发坑底突水涌泥风险。如何有效应对突涌风险,保证线路施工安全一直是业界难题。以广州某岩溶发育区车站基坑突水涌泥的事故应急治理为例,分析了基坑开挖施工作业引发突水涌泥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混凝土反压控制涌水量,基坑外四阶段填充式注浆封堵溶土洞及基坑内垂直分层注浆填充裂隙隔断水源的综合治理方法,并总结得出了岩溶发育区基坑突水涌泥应急处理的整体思路。钻孔取芯及变形监测数据表明,基坑内外涌水通道得到有效治理,可为岩溶发育区突水涌泥的应急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发育区 地铁车站 基坑 突水涌泥 应急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设计与地铁车站综合开发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敏洁 《山西建筑》 2006年第5期26-27,共2页
着重分析地铁车站综合开发的优势,以及如何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段来指导地铁车站的综合开发,目的是研究我国未来地铁车站综合开发的趋势。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地铁站 综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城融合理念下铁路站区综合开发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10
14
作者 窦静雅 《铁道经济研究》 2022年第1期18-22,共5页
铁路客站作为城市与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客站周边往往成为聚集商业、服务业、办公、居住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区域,在拉动城市经济、重塑城市格局、高效利用土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供给侧为新型城镇... 铁路客站作为城市与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客站周边往往成为聚集商业、服务业、办公、居住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区域,在拉动城市经济、重塑城市格局、高效利用土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供给侧为新型城镇化、都市圈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持高铁建设与城镇化融合发展,铁路站区综合开发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文章以铁路站区TOD上盖开发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现阶段铁路站区综合开发的支持政策、开发与管理现状,分析我国铁路站区TOD开发进展缓慢的成因,提出加快推进铁路站区综合开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站区 综合开发 站城融合 TOD综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站域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设计的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全伟 闫苗苗 《山西建筑》 2020年第19期117-119,共3页
通过对地铁车站站域地下空间的分析研究,从地下空间一体化整体层面进行分析论述,提出站域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的理念和优化策略,对我国地铁车站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发展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理论参考。
关键词 地铁站域 地下空间 一体化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站域地下空间一体化的开发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曼 《江西建材》 2022年第7期87-88,共2页
文中对地铁站域地下空调一体化开发设计问题展开论述,阐述其开发设计理念和主要的开发利用模式,并提出完善一体化设计的合理建议,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地铁站域 地下空间 一体化 开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与周边地块一体化开发设计要点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鑫鑫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第13期71-73,共3页
地铁车站与周边地块一体化开发主要分为地铁自有空间开发、与周边物业连通开发、与竖向连接3个类型。阐述了地铁与物业连接界面设计要点和物业开发时序问题,并结合实际项目阐述了各种连通开发的设计要点,以期在兼顾实用、安全和美观的... 地铁车站与周边地块一体化开发主要分为地铁自有空间开发、与周边物业连通开发、与竖向连接3个类型。阐述了地铁与物业连接界面设计要点和物业开发时序问题,并结合实际项目阐述了各种连通开发的设计要点,以期在兼顾实用、安全和美观的前提下,更好地为地下空间的一体化开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一体化开发 开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背景下轨道站点片区精细化城市设计策略研究——以南京朝天宫地铁站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薇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2期176-177,共2页
在存量提质的城市更新背景下,轨道站点作为地区复兴的触媒,愈加强调以精细化设计为基础的一体化开发。文章以南京地铁5号线朝天宫站为例,从功能提升、用地开发、空间优化、交通组织、文脉延续等方面,探讨精细化城市设计策略。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轨道站点片区一体化 精细化城市设计 朝天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核心商业区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改造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玉婷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0年第10期7-12,共6页
文章以无锡市中心TOD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核心商业区的现状调研分析,结合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整体规划,并借鉴国内外一体化开发案例经验,深入剖析该城市核心商业区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构想方案,分析既有建筑的改造和一体化开发后... 文章以无锡市中心TOD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核心商业区的现状调研分析,结合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整体规划,并借鉴国内外一体化开发案例经验,深入剖析该城市核心商业区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构想方案,分析既有建筑的改造和一体化开发后对商业及交通带来的影响。希望通过轨道交通建设契机,为实现更便捷的换乘功能,提升城市商业体整体价值提供思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一体化开发 地下空间 地铁车站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枢纽的“站城一体”发展模式研究——以深圳龙岗大运枢纽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靖宇 吕国林 +1 位作者 刘烨 向晓夏 《交通与运输》 2020年第S02期161-166,共6页
深圳在2010年出现城市更新项目出让用地大于新增建设用地供地,这意味着深圳已进入存量时代。面对深圳城市更新已进入追求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尤其对于轨道大运枢纽此类战略引领地区的交通枢纽,践行"站城一体"发展理念,以统筹维... 深圳在2010年出现城市更新项目出让用地大于新增建设用地供地,这意味着深圳已进入存量时代。面对深圳城市更新已进入追求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尤其对于轨道大运枢纽此类战略引领地区的交通枢纽,践行"站城一体"发展理念,以统筹维度——城市功能、综合交通、城市设计、利益分配、开发实施五个层面统筹策略,为类似存量开发枢纽地区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开发 站城一体 战略引领地区 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