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No.4 Gynecological Herbal Enema
1
作者 邓有娟 余敏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2-,共1页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ology,anatomyand absorbability of the rectum,rectal administration seems tobe a new approach and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application ofChinese herbal medicine.Based on the experi...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ology,anatomyand absorbability of the rectum,rectal administration seems tobe a new approach and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application ofChinese herbal medicine.Based on the experiential formula ofDr.He Shaoshan(a famous and veteran TCM doctor),thepharmaceutical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has developed aseries of medicinal herbal products for gynecological use,yielding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results.The No.4Gynecological Herbal Enema is one of the series,and it isbriefly introduced as foll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抗癌药(中药) 红藤 大血藤 制乳香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No.4 Gynecological herbal ene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Effectiveness of Herbal Enema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alcium Channel Blocker-Controlled Trials
2
作者 Chun-Yan Wang Xu-Dong Tang +3 位作者 Pei-Yong Zheng Zhen Xiao Li Zhang Guang Ji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Objectiv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is a common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and a symptom-based diagnosis. Because of the unclear mechanisms, the treatment available have not acquired the satisfied effe... Objectiv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is a common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and a symptom-based diagnosis. Because of the unclear mechanisms, the treatment available have not acquired the satisfied effect. We performed a meta-analysi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herbal enema in treating IBS compared to th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administration. Methods: We searched f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 testing herbal enema in patients with IBS which compared to th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administration in Pub Med, EMMBASE, the 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 the Wan-fang Database and the VIP Database up to May 2016 with no language restrictions.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global symptom improvement and secondary outcome was the symptom severity scale score. Safety was also assessed. We used Revman 5.3 to estimate the pooled mean difference(MD) for continuous outcomes and relative risk(RR) for binary outcome measures, with a 95% confidence interval(CI).Results: Five studies(230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209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included in the meta-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erbal enema as the sole intervention or combined with other treating methods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global symptom improvement and mucous stool scale and has potential to improve abdominal distention compared to th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administration.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abdominal pain.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herbal enema may be an effective assistant means for 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bal enem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META-ANALYSIS
原文传递
中药热敷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症临床研究
3
作者 袁计红 李双双 +5 位作者 龚菁菁 陆伟华 顾晨艳 徐春静 金咏梅 丁志盼 《河南中医》 2025年第4期606-609,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降酐合剂...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降酐合剂保留灌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药热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5-D瘙痒症量表(5-Ditch scale,5D-IS)评分和瘙痒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5D-IS评分降低、瘙痒积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95.13%,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敷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瘙痒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瘙痒症 中药热敷 中药保留灌肠 降酐合剂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湿热证临床研究
4
作者 郭思扦 李庆 +3 位作者 李泽森 何立乾 王旭栋 史健 《现代中医药》 2025年第2期88-93,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腹膜透析患者辨证属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符合标准的7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腹膜透析及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保...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腹膜透析患者辨证属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符合标准的7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腹膜透析及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隔日1次,共7次),治疗2 w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电解质、超滤量、BNP、BCM、中医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1.42%,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2%(P<0.05);治疗组治疗后肾功能、电解质、炎症指标、BNP、BCM及腹痛不适、乏力、便秘、纳差、水肿等各项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且超滤量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指标高于对照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能明显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肾功能、容量负荷、促进电解质稳定、减轻微炎症状态、缓解临床症状,对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提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邪腑出法 腹膜透析 中药灌肠 终末期肾脏病 容量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脾胃升降理论”的中医适宜技术在胃肠疾病的规范化应用
5
作者 尤金枝 王捷虹 +9 位作者 许永攀 沙志慧 王倩 穆恒 杨燕燕 刘芳芳 张豪斌 任耀龙 李力 赵理智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74-78,共5页
脾胃是人体气机输布的中枢,脾主升清是脾运化、散精、统血、维系脏腑等功能的总结,若升清功能失常,治疗宜用“升清法”,如健脾以升清、理胃以升清、补肾以升清等,而灸法、穴位贴敷、中药蒸汽浴、沐足等作用于经络脏腑,协助发挥健脾、理... 脾胃是人体气机输布的中枢,脾主升清是脾运化、散精、统血、维系脏腑等功能的总结,若升清功能失常,治疗宜用“升清法”,如健脾以升清、理胃以升清、补肾以升清等,而灸法、穴位贴敷、中药蒸汽浴、沐足等作用于经络脏腑,协助发挥健脾、理胃、补肾以达升清之功。而胃通降失司、气机升降失调,宜用“通降法”,针刺、药物灌肠、中频治疗等外治法可调节气机升降,条达脏腑气化功能,祛邪扶正以疗疾。以此理论为指导辨证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协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肠易激综合症、炎症性肠病、麻痹性肠梗阻、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胃轻瘫综合征等疾病,通过升降脾胃气机、调理脏腑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升降理论 中医适宜技术 针灸疗法 穴位贴敷 穴位注射 中频治疗 中药灌肠 中药蒸汽浴 中药足浴 胃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结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旭 华校琨 +2 位作者 王剑达 何镇文 郭路明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7期47-50,73,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其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UC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其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UC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与中药保留灌肠疗法,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功能指标CD3^(+)、CD4^(+)与CD8^(+)含量、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IL)-1β、IL-23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GF-β1、CD3^(+)、CD4^(+)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IL-1β、IL-23、CD8^(+)含量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GF-β1、CD3^(+)和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L-1β、IL-23、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能显著改善UC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其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功能 中药保留灌肠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灌肠方基于NLRP3/SIRT6信号通路改善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7
作者 顾红 田玉雯 +1 位作者 夏晶晶 马炯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355-1362,共8页
[目的]探究中药灌肠方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给予C57BL/6J小鼠自由饮用2.5%DSS水溶液7 d以诱导UC。2 d后给药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 [目的]探究中药灌肠方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给予C57BL/6J小鼠自由饮用2.5%DSS水溶液7 d以诱导UC。2 d后给药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1.3、2.6、5.2 g/kg)的中药灌肠方和阳性药柳氮磺吡啶0.2 g/kg灌肠,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肠。以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切片病变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采用生理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 protein-1,ZO-1)、闭合蛋白(occludin)、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沉默调节蛋白6(sirtuin 6,SIRT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SS可诱导结肠炎症、隐窝丢失、杯状细胞耗竭、炎性浸润;血清TNF-α、IL-6、IL-1β及IL-18炎症因子水平,MPO活性和NO、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灌肠方治疗后明显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症隐窝丢失、杯状细胞耗竭、炎性浸润的现象;血清TNF-α、IL-6、IL-1β及IL-18炎症因子水平,MPO活性和NO、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01),中剂量和高剂量组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中药灌肠方组小鼠结肠组织ZO-1、occludin、SIRT6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P<0.01,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组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中药灌肠方对DSS诱导的UC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包括缓解炎症、减轻氧化应激、改善肠道屏障通透性以及调节NLRP3/SIRT6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灌肠方 炎症 氧化应激 肠道屏障 紧密连接 NLRP3 SIRT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灌肠联合塌渍法对慢性肾衰瘙痒指数、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徐毅 周波 +2 位作者 罗斗前 陈方明 宋小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986-989,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联合中药塌渍法在慢性肾衰竭(CKD3 ~5期)、皮肤瘙痒(血虚风湿瘀毒证)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原则,共纳入病例90例,疗程4周。根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维持西医... 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联合中药塌渍法在慢性肾衰竭(CKD3 ~5期)、皮肤瘙痒(血虚风湿瘀毒证)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原则,共纳入病例90例,疗程4周。根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维持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为西医基础治疗加中药灌肠联合中药塌渍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情况、肾功能、睡眠质量,以及血常规、谷丙转氨酶、钙磷、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评估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4%。治疗后试验组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血磷指标改善明显。2组未出现血小板、谷丙转氨酶、血钙等安全性指标异常。结论 中药灌肠联合中药塌渍法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方法有效,安全性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瘙痒及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灌肠 中药塌渍法 慢性肾功能衰竭 皮肤瘙痒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em自护理论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唐运媛 段文丽 林奕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8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论运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医院肛肠科住院接受治疗的84例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 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论运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医院肛肠科住院接受治疗的84例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保留灌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Orem自护理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炎性反应指标和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UCDAI)中的便血、腹泻、内镜表现、医师评定的评分相较于干预前均有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IL-8的水平相较于干预前均有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IBDQ)评分中的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及社会功能的评分相较于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基于Orem自护理论指导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M自护理论 中药保留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内外合治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10
作者 金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8期1455-145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方法:8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美沙拉嗪及常规灌肠治疗,观察组43例予以热瘀散内服及中药灌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方法:8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美沙拉嗪及常规灌肠治疗,观察组43例予以热瘀散内服及中药灌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瘀散辅助中药灌肠治疗UC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热瘀散内服 中药灌肠 对照治疗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氏复方马齿苋液保留灌肠预防混合痔术后切口感染临床研究
11
作者 申碧羚 季英 +3 位作者 梁晚华 黄卓华 帅卫 莫柱君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2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季氏复方马齿苋液预防混合痔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湿热下注或气滞血瘀的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0.5%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保留灌肠,试验组给予季氏复方马齿苋液保留... 目的:观察季氏复方马齿苋液预防混合痔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湿热下注或气滞血瘀的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0.5%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保留灌肠,试验组给予季氏复方马齿苋液保留灌肠。比较2组术后体温、手术切口感染征象、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术后临床疗效均为100%。术后第2、3、4天,2组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体温均处于正常范围,均未出现37℃以上的发热患者。术后,2组均无出现红、肿、热、痛及脓性分泌物等感染征象。术后第3天,试验组平均IL-10(1.32±1.30)pg/mL,对照组为(1.45±1.65)pg/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季氏复方马齿苋液和0.5%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预防混合痔术后感染方面疗效肯定,并起到相近效果,患者均无出现感染、发热、发炎等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季氏复方马齿苋液 保留灌肠 术后切口感染
原文传递
中药结肠洗液联合基础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BUN、SCr、UA及IS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邹川 吴禹池 +1 位作者 林启展 刘旭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评价中药结肠洗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肠源性尿毒素的清除作用和安全性,为进一步优化CRF中医综合疗法的方案提供基础。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将96例2010年3—12月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住院CRF患者按照其意愿分... 目的评价中药结肠洗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肠源性尿毒素的清除作用和安全性,为进一步优化CRF中医综合疗法的方案提供基础。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将96例2010年3—12月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住院CRF患者按照其意愿分为灌肠治疗组(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按照CRF非透析期临床治疗方案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结肠洗液灌肠治疗,每天1次,疗程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清肠源性尿毒素水平硫酸吲哚酚(IS)、BUN、UA及SCr水平,监测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评价该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最终完成观察研究84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治疗后SCr、BUN、I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S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疲倦乏力、腰膝酸软、大便干结以及水肿比例均降低(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纳差呕恶比例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在灌肠治疗期间均能保持每日排便1次以上,以软烂便为主。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中药结肠洗液联合基础疗法治疗CRF可使血清肠源性尿毒素(IS、BUN)水平在短期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灌肠 慢性肾功能衰竭 肠源性尿毒素 硫酸吲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倍生冲剂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凌波 薛莉 李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倍生冲剂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倍生冲剂联合中药灌肠,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和内生肌酐清除... 目的探讨倍生冲剂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倍生冲剂联合中药灌肠,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8.6%、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临床症状、体征及Ccr、Scr、BUN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治疗12周后临床症状积分及Ccr、Scr、BUN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生冲剂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能明显改善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改善肾功能水平,倍生冲剂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具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早中期 倍生冲剂 中药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中药保留灌肠对预防甘露醇肾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燕双 白慧梅 +1 位作者 孙熙罡 宋怡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浓度中药保留灌肠,预防脑卒中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引起急性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颅压升高患者应用甘露醇为主要脱水剂,并采用相同剂量中药保留灌肠30...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浓度中药保留灌肠,预防脑卒中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引起急性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颅压升高患者应用甘露醇为主要脱水剂,并采用相同剂量中药保留灌肠30min,每日1次。试验组采用50 mL高浓度液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200 mL常用浓度液保留灌肠。通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5天及治疗10 d血肌酐、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进行疗效评估,并对患者接受中药保留灌肠的舒适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发生甘露醇肾损害1例,发生率6.67%,对照组1例因脑水肿加重死亡,发生甘露醇肾损害2例,发生率为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各项肾功能指标情况相似(P>0.05)。两组患者接受灌肠后舒适程度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泄浊法保留灌肠能有效预防静脉滴注甘露醇后急性肾损害,且使用高浓度、液体量较少的中药保留灌肠药疗效肯定,患者接受程度、依从性、感觉舒适度更高,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泻浊法 中药灌肠 脑卒中 甘露醇 急性肾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及对血清CRP、脂联素水平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葛玉英 程亚菲 王秋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25-302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治疗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ADPN)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8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治疗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ADPN)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8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及血液透析疗法,观察组患者配合给予中药灌肠治疗,4周/1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ELISA法测定血清ADPN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RP、ADPN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指标BUN、SCr及中医症候积分有明显改善,血清CRP、ADPN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钙、血钠、血钾水平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CRP、ADPN水平升高,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CRP、ADPN水平,促进肾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CRP 脂联素 血液透析 中药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外敷加灌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卢蔚起 陈育忠 +1 位作者 郝蕾 吴健瑜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双柏散外敷配合通腑泻热合剂灌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 【目的】观察中药双柏散外敷配合通腑泻热合剂灌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柏散外敷及通腑泻热合剂保留灌肠,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CRP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包块较对照组显著缩小(P<0.01)。(3)治疗后,2组血清CR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组的下降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双柏散外敷及通腑泻热合剂灌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能降低患者血清CRP水平,疗效肯定,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 中药外敷 中药灌肠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肾衰灵液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高磷血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7
作者 熊维建 钟锦 张玲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6期1040-1041,1089,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肾衰灵液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透析组给予基础治疗加中药肾衰灵液结肠透析,灌肠组给予基础治疗加中药肾衰灵液灌肠,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加单纯结肠透析,均治疗4周,测定... 目的观察中药肾衰灵液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透析组给予基础治疗加中药肾衰灵液结肠透析,灌肠组给予基础治疗加中药肾衰灵液灌肠,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加单纯结肠透析,均治疗4周,测定各组治疗前后BUN、Scr、Ccr、K+、、Ca2+、P+等水平及疗效情况。结果透析组在降低血磷、Scr、BUN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优势,在血钙的平衡、GFR和尿酸的控制上亦优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iPTH方面改善均不明显(P>0.05)。结论本疗法能够改善残存肾单位的高灌注和基底膜足细胞的损害,降低肾脏的高代谢状态,改善钙磷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灵液 慢性肾功能衰竭 结肠透析 中药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泄浊和络方联合中药灌肠治疗CKD3~4期气虚湿瘀型患者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彬 高晨 +4 位作者 黄秀贞 刘丹丹 刘志华 任鲁颖 王祥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期119-121,125,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泄浊和络方联合中药灌肠治疗CKD3~4期气虚湿瘀型患者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 C)、血清钙(Ca^(2+))、血清磷(P^(3+))、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红蛋白(HB)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泄浊和络方联合中药灌肠治疗CKD3~4期气虚湿瘀型患者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 C)、血清钙(Ca^(2+))、血清磷(P^(3+))、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红蛋白(HB)的影响,旨在延缓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病程进展,改善远期预后。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益气泄浊和络方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肾衰宁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e GFR、BUN、Scr、Cys C、Ca^(2+)、P^(3+)、ALP、HB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和7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e GFR、BUN、Scr、Cys C、Ca^(2+)、P^(3+)、ALP、HB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BUN、Scr、Cys C、Ca^(2+)、P^(3+)、ALP、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泄浊和络方联合中药灌肠可早期干预肾脏代谢及内分泌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进入终末期肾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泄浊和络方 中药灌肠 CKD3~4期 气虚湿瘀型 临床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蒸热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性后遗症患者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40
19
作者 张岩雪 孙军华 +1 位作者 李红艳 王颖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10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蒸热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湿热瘀结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SPID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蒸热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湿热瘀结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SPID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常规西药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蒸热疗法,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0天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ELISA法和qRT-PCR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及外周血单核细胞RORγt mRNA、Foxp3 mRNA与RORγt/Foxp3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58%(4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34/48)](P<0.05);两组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P>0.05);两组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IL-17、RORγt mRNA、RORγt/Foxp3水平均降低,IL-10、TGF-β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蒸热法可提高常规西药治疗SPID的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治疗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循环及促进机体Th17/Treg的免疫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药保留灌肠 蒸热 TH17/TREG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7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震 张连城 周震 《天津中医药》 CAS 2009年第5期370-37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及中药灌肠,14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9%,对照...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及中药灌肠,14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6%,组间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并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 中药灌肠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