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立新教授从肝论治不寐经验
1
作者 马文豪 温立新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134-2137,共4页
温立新教授从肝论治不寐,认为不寐的病因病机与肝密切相关。治疗上,采用辨病、辨脉、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注重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中药。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寐,治疗上有常法和变法之别,对不寐以及一些特殊类型的不寐,如早醒型不寐、围绝经期... 温立新教授从肝论治不寐,认为不寐的病因病机与肝密切相关。治疗上,采用辨病、辨脉、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注重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中药。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寐,治疗上有常法和变法之别,对不寐以及一些特殊类型的不寐,如早醒型不寐、围绝经期不寐、顽固性失眠等,均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从肝论治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芝银应用温阳法辨治瘿病后期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浩然 许芝银 马朝群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3-1158,共6页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许芝银教授对于瘿病诊疗经验丰富,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术后等瘿病在临床进展到后期均出现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缺乏,常进一步累及肝、脾、肾等脏腑,均有阳虚证候。强调在...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许芝银教授对于瘿病诊疗经验丰富,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术后等瘿病在临床进展到后期均出现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缺乏,常进一步累及肝、脾、肾等脏腑,均有阳虚证候。强调在辨治基础上审证求机,灵活应用温阳法,温阳以行气、消痰、祛瘀、利水、散结、益气养阴。突出脏腑辨证、兼顾整体与局部统一,且灵活应用药对,颇具特色,疗效显著,更好地诠释“异病同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瘿病后期 温阳法 辨证论治 名老中医 @许芝银 经验 异病同治 验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ence inheritance from famous specialists based on real- world clinical research paradig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被引量:1
3
作者 Guanli Song Yinghui Wang +7 位作者 Runshun Zhang Baoyan Liu Xuezhong Zhou Xiaji Zhou Hong Zhang Yufeng Guo Yanxing Xue Lili Xu 《Frontiers of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00-309,共10页
The current modes of experience inheritance from famous specialis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clude master and disciple, literature review, clinical-epidemiology-based clinical research observation, an... The current modes of experience inheritance from famous specialis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clude master and disciple, literature review, clinical-epidemiology-based clinical research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 via computer and database technologies. Each mode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However, a scientific and instructive experience inheritance mode has not been developed. The advent of the big data era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and practice accumulation of the TCM clinical research paradigm in the real world have provided new perspectives, techniques, and methods for inheriting experience from famous TCM specialists. Through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e research group proposes the innovation research mode based on the real-world TCM clinical research paradigm, which involve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existing modes. This mode is formulated in line with its own 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TCM and is expected to become the main mode of experience inheritance in the clinical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real world clinical research paradigm famous specialist experience inheritance
原文传递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Q Method i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Expert Experience
4
作者 刘孟宇 李勇 +1 位作者 吕爱平 韩学杰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11期869-873,共5页
The Q method,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refers to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Q-sorts based on quantitative techniques. It is used to research individual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alyzing consensu... The Q method,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refers to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Q-sorts based on quantitative techniques. It is used to research individual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alyzing consensus and divergence to identify and categorize subjects' viewpoints. The sorting process is completely performed by the subjects, independent of study researchers. The Q method in medical research has been applied in many fields, including nursing care, clinical studies, doctor and patient's perceptions, health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The authors used the Q method to research Chinese medicine (CM) group decision making, exploring its practical feasibility in this important field. Four primary domains are addressed: (1) integration of expert opinion; (2) expert classification; (3) ascertaining the entire viewpoint orientation of a certain type of expert; and (4) comparison of expert opinion using an additional perspective. The essence of the Q method caters to the CM thinking model and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CM and explored more deep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 method famous veteran doctors of Chinese medicine expert experience
原文传递
陈凯教授治疗湿疹经验录 被引量:7
5
作者 孙丽蕴 徐旭英 马一兵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0-332,共3页
陈凯教授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湿疹,内外兼顾,因人施治,效果显著。对急性湿疹,辨以湿热浸淫证,法以清热利湿止痒;慢性湿疹辨以湿毒内蕴证,法以除湿解毒,润肤止痒;老年乏脂性湿疹,辨以血虚风燥、阴虚内热证,法以滋阴养血疏风;婴幼儿急性湿疹... 陈凯教授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湿疹,内外兼顾,因人施治,效果显著。对急性湿疹,辨以湿热浸淫证,法以清热利湿止痒;慢性湿疹辨以湿毒内蕴证,法以除湿解毒,润肤止痒;老年乏脂性湿疹,辨以血虚风燥、阴虚内热证,法以滋阴养血疏风;婴幼儿急性湿疹辨以湿热内蕴证,法以清热利湿,佐以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中医药疗法 老中医经验 陈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智敏教授证治肠梗阻的经验 被引量:6
6
作者 袁国荣 潘智敏(指导)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791-1792,共2页
潘智敏教授系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师出名门,得著名中医临床学家杨继荪教授的真传,学验俱丰,尤其在急、重、危病人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潘智敏教授在证治肠梗阻方面有独到的经验,认为肠梗阻可分... 潘智敏教授系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师出名门,得著名中医临床学家杨继荪教授的真传,学验俱丰,尤其在急、重、危病人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潘智敏教授在证治肠梗阻方面有独到的经验,认为肠梗阻可分为痞结、瘀结、疽结三期,其病机为腑气闭绝,气滞血瘀,热毒内结。治疗原则为理气攻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疗的关键在于理气通下,及早使用清热化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中医药疗法 名老中医经验 潘智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聪运用水蛭治疗妇科疾病临证举隅 被引量:10
7
作者 钱麟 齐聪 杨红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6期16-18,共3页
介绍齐聪教授运用水蛭治疗妇科疾病经验。认为妇科诸证多因虚致瘀或因实致瘀,活血化瘀为常用大法;在临证中擅以水蛭为要药治疗输卵管阻塞、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
关键词 妇科疾病 活血化瘀 水蛭 临床经验 齐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文泉教授病证结合治疗老年病经验数据挖掘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晋 苏博 周文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2期2644-2646,共3页
周文泉教授认为调整理论就是"中庸"思想,亦所谓"致中和",它是从事物的两个方面考虑,使两者平衡而不偏离,将其失衡部分,经过调整达到"中和"。包括调整阴阳、调畅气机、调和气血、调理脏腑、调整用方、调... 周文泉教授认为调整理论就是"中庸"思想,亦所谓"致中和",它是从事物的两个方面考虑,使两者平衡而不偏离,将其失衡部分,经过调整达到"中和"。包括调整阴阳、调畅气机、调和气血、调理脏腑、调整用方、调整用药,以"致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文泉 名老中医经验 调整 致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风、毒”探讨宋欣伟分期诊治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艳 徐丽萍 +1 位作者 关天容 宋欣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829-834,共6页
[目的]探析宋欣伟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临床经验,总结中西医结合诊治CTD-ILD的要点。[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病案,从中医病因病机、脏腑传... [目的]探析宋欣伟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临床经验,总结中西医结合诊治CTD-ILD的要点。[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病案,从中医病因病机、脏腑传变、中西药联合施治等方面对宋欣伟教授诊治CTD-ILD的中医理论及处方用药思路进行分析总结,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宋欣伟教授提出以"风、毒"分期论治CTD-ILD,急性期以治"风"为首,辨表里内外、兼夹传变,强调早期识别病情变化,谨防"炎症风暴";慢性期以祛"毒"为要,并明确所合之邪,权衡病势及邪正盛衰,可重用虫毒之物以毒攻毒,并兼顾调补脾肾。所举验案为干燥综合征并发ILD,病程已属晚期,治以益气养阴、搜风攻毒、祛瘀通络,经投以生脉散加减,联合西药抗炎及抗肺纤维化治疗,终获良效。[结论]宋欣伟教授针对临床中CTD-ILD复杂性、异质性、难治性的特点,提出分期诊治理论,对于疾病的早期识别、个体化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时机的把握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借鉴意义,值得学习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间质性肺病 名医经验 分期诊治 宋欣伟 验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证候标准建立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98
10
作者 李建生 余学庆 +1 位作者 胡金亮 程龙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4-6,共3页
针对目前中医证候标准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提出了建立证候标准的思路与方法 ,即文献研究是证候研究的基础 ,临床调研是构建证候标准研究的重要环节 ,专家问卷调查提高证候标准的指导性 ,症状 /体征量化是证候标准建立的关键 ,计算智... 针对目前中医证候标准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提出了建立证候标准的思路与方法 ,即文献研究是证候研究的基础 ,临床调研是构建证候标准研究的重要环节 ,专家问卷调查提高证候标准的指导性 ,症状 /体征量化是证候标准建立的关键 ,计算智能方法的介入将为证候诊断研究提供技术平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 诊断方法 临床调查 专家经验 计算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周郁鸿治疗急性白血病维持期的组方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姗 陈帅 +4 位作者 李秋爽 黄思佳 叶宝东 周郁鸿 吴迪炯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331-133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周郁鸿教授治疗急性白血病维持期患者的中药处方,总结周教授治疗急性白血病维持期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基于门诊病历系统,整理筛选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周郁鸿教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急性白血... [目的]通过分析周郁鸿教授治疗急性白血病维持期患者的中药处方,总结周教授治疗急性白血病维持期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基于门诊病历系统,整理筛选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周郁鸿教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处方,经过双人审核,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 18.0数据挖掘软件和SPSS Statistics 26.0统计软件,应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分析方法,统计中药使用频次,分析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共计98例患者,统计发现304首处方,合计203味中药,药物总频次为5115次,其中出现频次高于100次的有16味中药,前5味分别是白术(85.20%)、茯苓(72.70%)、黄芪(70.39%)、党参(69.74%)和甘草(60.53%)。治疗急性白血病正虚邪恋证的前5味中药分别是白术(80.33%)、黄芪(72.68%)、茯苓(68.85%)、党参(62.30%)、陈皮(58.47%)。药性多为平性和温性,药味多为甘味,多归脾经。药物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是酸枣仁和白术,其置信度是93.83%,支持度是53.29%。[结论]周教授治疗急性白血病维持期患者主以补虚扶正为治则,方药以益气健脾养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名老中医 学术经验 周郁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振球教授百合汤加味治疗胃痛经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雪姣 黄政德 吴若霞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283-1284,共2页
[目的]总结郭振球教授运用百合汤加味治疗胃痛的经验。[方法]提要分析百合汤的源流及近现代医家临证运用百合汤治疗胃痛的临床案例,结合实例观察郭振球教授运用百合汤治疗胃痛的加减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百合汤治疗胃痛有历代文献及... [目的]总结郭振球教授运用百合汤加味治疗胃痛的经验。[方法]提要分析百合汤的源流及近现代医家临证运用百合汤治疗胃痛的临床案例,结合实例观察郭振球教授运用百合汤治疗胃痛的加减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百合汤治疗胃痛有历代文献及临床依据,郭振球教授运用百合汤加味治疗胃痛疗效显著。[结论]郭振球教授运用百合汤加味治疗胃痛经验丰富,疗效肯定,值得传承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汤 胃痛 名老中医经验 郭振球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位名中医辨证治疗肺癌经验述要 被引量:20
13
作者 扈冰 龚亚斌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10期49-51,共3页
总结30位名中医辨证治疗肺癌的经验,他们注重扶正祛邪、从化痰清热、祛瘀解毒、益气养阴、健脾补肾、疏肝理气等方面治疗,同时注重病理类型阶段、肺肝同调、顾护脾肾;并列举用药特点。
关键词 肺癌 名中医 经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传承模式的实践与思路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曹礼忠 黄桃园 +6 位作者 尹建华 罗霄山 欢娜 姚和顺 潘杰 戈焰 任薇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92-95,共4页
广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传承室)建设经验主要有:(1)建立传承室组织机构,贯彻执行各项政策、规章制度、营造良好传承氛围;(2)传承室条件建设,配置传承室所需场所、装备,建成名老中医临床原始数据库和中医传承平台;(3)组建信息... 广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传承室)建设经验主要有:(1)建立传承室组织机构,贯彻执行各项政策、规章制度、营造良好传承氛围;(2)传承室条件建设,配置传承室所需场所、装备,建成名老中医临床原始数据库和中医传承平台;(3)组建信息技术服务团队,采用现代信息分析技术存录、整理和挖掘传承内容;(4)制定发展战略和实施细则,制定完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5)严审传承人资格,创新学习机制、培养方法,强化知识管理运行与考核机制,重视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素质和经典学习,以及中医思维模式、继承创新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名老中医医德、医风、医理、医术、医道及中医显隐性知识的完整传承;(6)重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学说、经验的科学验证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 中医药传承 传承模式 实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静威教授从伏邪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撷萃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玉洁 周静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介绍与总结周静威教授从伏邪论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周教授门诊抄方,对东直门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RA患者初诊和后期随访的诊疗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查阅中医典籍和现代RA临床研究... [目的]介绍与总结周静威教授从伏邪论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周教授门诊抄方,对东直门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RA患者初诊和后期随访的诊疗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查阅中医典籍和现代RA临床研究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临床诊疗思路及立法处方用药几个方面总结周教授从伏邪论治RA的经验,并举一则验案进行例证。[结果]周教授认为伏邪是RA的始动因素,伏邪痹阻是RA的核心病机,由此立透邪通痹之法,采用大量藤类药,以通经入络,荡涤肌肉、筋骨等伏藏之邪气,改善RA患者关节肿胀、滑膜炎、关节破坏等病变,减少RA发作,延缓病情进展。周教授还注重RA的个体化治疗,主张"主症定病名,兼症定证型",对基础方龙藤汤,进行随症加减,并结合四时养护、饮食、运动、定期随访等对患者进行综合管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所举医案,患者辨为风湿热痹证,周教授治以透邪通痹、清热利湿、舒筋活络,并据此遣方用药,疗效显著。[结论]周教授从伏邪论治RA,以透邪通痹为治则,龙藤汤为基础方,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加减,往往能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周教授的经验丰富了中医药治疗RA的辨证论治体系,值得学习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伏邪 透邪通痹 龙藤汤 医案 中医治疗 名医经验 周静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名中医学家林兰教授学术经验系列之五 辟秽降浊防传变养阴生津贵润燥——治疗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经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倪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93-194,共2页
乳酸性酸中毒属于中医“秽浊”、“神昏”、“脱症”等范畴。主要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脾失健运 ,湿浊中阻 ;心火肝郁 ,痰浊蕴结 ;误治失治 ,阴脱阳亡三端。治疗上中医可分痰浊中阻型、痰浊蒙蔽型和阴脱阳亡型灵活论治 ;宜抓住治疗时机 ,中... 乳酸性酸中毒属于中医“秽浊”、“神昏”、“脱症”等范畴。主要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脾失健运 ,湿浊中阻 ;心火肝郁 ,痰浊蕴结 ;误治失治 ,阴脱阳亡三端。治疗上中医可分痰浊中阻型、痰浊蒙蔽型和阴脱阳亡型灵活论治 ;宜抓住治疗时机 ,中西医结合以提高疗效 ,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中医药疗法 林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长松教授温阳潜降法治疗虚寒型失眠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良梅 王长松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4-16,共3页
失眠病机在于阴阳失交,多从心血不足、心脾两虚、阴虚火旺、痰热扰心、肝火扰心、胃气不和等论治。虚寒型失眠多因机体阳气消耗过多。王长松教授擅从虚寒辨治,以舌、脉及精神状态、冷热感为辨证要点。用复法治疗,力求主次有序,逐个击破... 失眠病机在于阴阳失交,多从心血不足、心脾两虚、阴虚火旺、痰热扰心、肝火扰心、胃气不和等论治。虚寒型失眠多因机体阳气消耗过多。王长松教授擅从虚寒辨治,以舌、脉及精神状态、冷热感为辨证要点。用复法治疗,力求主次有序,逐个击破。临证重用桂枝、附子温阳,佐以潜降,加龙骨、牡蛎等重镇安神之品。重视煎煮方法,附子多与干姜或炮姜同煎、久煎,并嘱中饭后30min、睡前1h服用,意在速达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寒型失眠 不寐 温阳潜降 中医药治疗 王长松 老中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萍萍分期辨治恶性淋巴瘤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轶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6期38-40,共3页
李萍萍教授认为恶性淋巴瘤临床以局部淋巴结肿大及累及相应组织器官的损害为特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痰核"、"石疽"、"失荣"等范畴;以"痰湿、血瘀、气滞"为主,虚实夹杂较为多见,主要影... 李萍萍教授认为恶性淋巴瘤临床以局部淋巴结肿大及累及相应组织器官的损害为特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痰核"、"石疽"、"失荣"等范畴;以"痰湿、血瘀、气滞"为主,虚实夹杂较为多见,主要影响肝脾肾三脏,注意扶正,兼顾治疗的不同时期,结合治疗病史及症状体征,配合西医治疗的不同阶段进行中药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化疗期间中药主要作用是减轻化疗药毒副作用,缓解临床症状,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化疗间歇期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缓解,多见疲乏、自汗盗汗、腹胀胃酸等正气损伤,以健脾扶正为主;康复期放化疗、靶向治疗及生物治疗结束,李老师认为这一阶段无明显症状以调节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为主,有临床症状的应分清痰湿、血瘀、气滞等,化痰除湿,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补益阴阳。因各种治疗手段对机体攻伐太过,无论何种治法均勿忘健脾扶正,顾护后天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痰核 失荣 骨髓抑制 化痰除湿 活血化瘀 疏肝理气 补益阴阳 李萍萍 老中医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德西驱邪补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19
作者 禄保平 马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10期7-8,共2页
毛德西教授认为呼吸系统疾病多与外感六淫有关,内因则有痰湿、脾虚、肾虚、肺经气阴亏虚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肺脏宣发、肃降功能而发病;提出"急性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以补益为法"的独到见解,驱邪补益,根据肺失宣降程度... 毛德西教授认为呼吸系统疾病多与外感六淫有关,内因则有痰湿、脾虚、肾虚、肺经气阴亏虚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肺脏宣发、肃降功能而发病;提出"急性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以补益为法"的独到见解,驱邪补益,根据肺失宣降程度,酌配升降药对及调理气机之品;毛师善用药对,如麻黄配橘红、麻黄配地龙、黄芩配百部、葶苈子配苏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 咳嗽 喘证 哮喘 气短 驱邪补益 药对 毛德西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家经验研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证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洪靖 赵河通 +2 位作者 余宋 耿欢 翟笑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1-946,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以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中医界对COVID-19的研究理论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本文梳理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药专家对COVID-19病名、病性、病机、治则治法、方药等的主要观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以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中医界对COVID-19的研究理论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本文梳理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药专家对COVID-19病名、病性、病机、治则治法、方药等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总结分析。大多数中医药专家认为COVID-19属于“湿毒疫”,“湿毒”是COVID-19的病理核心,在病机中有着重要地位,但也有中医药专家提出从“火热”“气不摄津”“温热”等角度探讨COVID-19病机。除此之外,对COVID-19的病位、病性,中医药专家们亦都有自己独到的观点,直接影响到COVID-19的治则治法和选方用药。我们对目前研究尚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1)要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全过程把握病机;(2)从“三因制宜”角度辨别其病机同中有异;(3)不可忽视瘀血在疾病转归中的重要作用;(4)中医药辨治还要实现主观性与客观化、个性化与标准化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病 专家经验 中医药证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