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建设及精神凝聚
1
作者 徐蓉 纪庆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1,共9页
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及精神凝聚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思想前提。从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特征、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自信出发,进一步探讨... 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及精神凝聚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思想前提。从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特征、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自信出发,进一步探讨文化建设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支撑力、如何培养时代新人并凝聚强大民心、如何对内对外展现独立自主形象,是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本质要求。为此,需要以“两个结合”为路径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主体性,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充分释放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丰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在文化自信自强的不断建构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文化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地表速度建模技术在复杂山地地震资料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彭更新 顾小弟 +3 位作者 段文胜 公亭 赵锐锐 王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52,共9页
传统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将偏移成像和静校正问题分开处理,在复杂山地资料处理中,由于地表条件复杂、近地表横向速度变化剧烈、高速层出露等问题,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的静校正处理会引起波场畸变,导致旅行时计算误差较大,影响深度偏... 传统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将偏移成像和静校正问题分开处理,在复杂山地资料处理中,由于地表条件复杂、近地表横向速度变化剧烈、高速层出露等问题,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的静校正处理会引起波场畸变,导致旅行时计算误差较大,影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真地表偏移面的全深度建模与成像技术方案,从地表高程面开始速度建模,计算旅行时,将静校正问题隐含在偏移成像过程中,在复杂山地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山地 静校正 初至层析 微测井 真地表 速度建模 波前构建 射线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视域下的微证书:概念界定、运行模式与本土化体系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健 孙善学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47,共10页
微证书是终身学习理念下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利于帮助学习者搭建终身学习和不断进步的台阶,使其能够有效应对数字化时代就业市场对工作技能的新需求。从微证书的通用定义、设计原则、功能特征和运行模式等维度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 微证书是终身学习理念下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利于帮助学习者搭建终身学习和不断进步的台阶,使其能够有效应对数字化时代就业市场对工作技能的新需求。从微证书的通用定义、设计原则、功能特征和运行模式等维度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世界范围内三个微证书体系的主要特征、模式,即欧洲的纵向发展体系、澳大利亚的横向发展体系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的附加增值体系,提出我国微证书体系建设要立足于服务人们终身学习与工作,坚持需求导向、能力本位,具备学习、流动、评价、认可和转换等功能,要突出一个成果、融通两个类型、建立三个机制、兼顾四个方面、把握好五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学习 微证书 概念界定 运行模式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建设质量评价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宝君 张浩言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6-84,共9页
科学评价是保证质量的前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作为优势功能的聚合物,其建设过程和质量离不开科学、系统、高效的评价机制这一“定盘星”。紧扣立德树人任务,贴近学生现实需求,顺应科技发展大势,建立评价目标导向和体系架构厘... 科学评价是保证质量的前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作为优势功能的聚合物,其建设过程和质量离不开科学、系统、高效的评价机制这一“定盘星”。紧扣立德树人任务,贴近学生现实需求,顺应科技发展大势,建立评价目标导向和体系架构厘定机制、健全评价指标内容动态调整机制、落实评价关键技术创新机制,既是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建设和质量提升的应然选择,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优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 建设 评价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磊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87,共3页
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为了激发学生的体质潜能、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目标、改革方向、优化结构等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相应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路径.所提措施为持... 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为了激发学生的体质潜能、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目标、改革方向、优化结构等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相应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路径.所提措施为持续推动体育学科发展和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公共体育课程 教学创新团队 建设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高计划”背景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6
作者 于生兰 黄陈 杨海峰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2-35,共4页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国家职业教育药品生产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实践载体,聚焦现代制药产业高端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习近平新...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国家职业教育药品生产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实践载体,聚焦现代制药产业高端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团队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协同创新能力提升为主线,以校企协同工作机制和跨界培养机制为保障,打造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进而形成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药品生产技术 教学创新团队 建设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7
作者 刘永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共9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即确立了科学主体的地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民族科学大众的根本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三大体系”有...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即确立了科学主体的地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民族科学大众的根本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三大体系”有其丰富的内涵但三者发展并不平衡“;三大体系”建设具有开创性和范式性,对后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早期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目标指向、内容定位和建设路径
8
作者 蔡晓卫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19,共9页
高质量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改进高校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在目标取向上,要以持续提升大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素养为目标,使法治成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内容定位上,要以立场引导、价值塑造和思维养... 高质量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改进高校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在目标取向上,要以持续提升大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素养为目标,使法治成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内容定位上,要以立场引导、价值塑造和思维养成为导向,重点阐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立场、公平正义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论;在建设路径上,要以思政课为载体,深刻认识“三进”工作的政治性、必要性,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性、主导性,高度重视“三进”传播的系统性、实践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真正实现“进头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三进” 目标指向 内容定位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社会急救体系的研究
9
作者 王玉俊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 对青岛市社会急救体系建设经验进行总结,为推进“大急救”体系建设,“健康青岛”战略实施提供对策。方法 通过对青岛市社会急救体系的社会急救培训、志愿者队伍组建与调派、乡医-急救联动建设、120 AED电子地图的构建等方面进行归... 目的 对青岛市社会急救体系建设经验进行总结,为推进“大急救”体系建设,“健康青岛”战略实施提供对策。方法 通过对青岛市社会急救体系的社会急救培训、志愿者队伍组建与调派、乡医-急救联动建设、120 AED电子地图的构建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青岛市政府重视对社会公众的急救培训与考核,通过“救在身边”急救志愿服务项目,引入“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手段,积极引导志愿者参与院前急救工作,有效完善社会急救体系构建。结论 青岛市已初步建立了社会急救体系,但仍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需进一步推进社会急救立法,建立社会支持急救激励保障机制,加强同质化、规范化社会急救培训管理,扩大急救志愿者队伍招募与培养,完善城市AED等急救设施配置,多途径培育良好社会急救文化氛围,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以确保社会急救体系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志愿者 院前急救 社会急救 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纹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嘉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究在文创产品当中融入传统纹样的方法,以便更好地表达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使产品更具冲击力,使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能得到更好地提升。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法展开研究,对传统纹样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意义、中国传统纹样在文... 目的探究在文创产品当中融入传统纹样的方法,以便更好地表达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使产品更具冲击力,使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能得到更好地提升。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法展开研究,对传统纹样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意义、中国传统纹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及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建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并结合案例展开研究。结论传统纹样历史极为悠久,承载着中华文化数千年来的流变和传承,其极具民族特色,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纹样 文创产品设计 抽象变形 意境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处理前后高拱坝施工期倒悬变形研究
11
作者 郑磊 崔腾洲 +3 位作者 齐问坛 王海州 张国新 张磊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9,共9页
【目的】高拱坝坝址通常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包括深部卸荷带、节理、裂隙等。深部节理是深部岩体卸荷破裂引起的一种特殊地质缺陷,在自重、温度和混凝土徐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高拱坝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将进一步加大施工期的倒悬变形... 【目的】高拱坝坝址通常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包括深部卸荷带、节理、裂隙等。深部节理是深部岩体卸荷破裂引起的一种特殊地质缺陷,在自重、温度和混凝土徐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高拱坝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将进一步加大施工期的倒悬变形,不利于高拱坝的工作状态,从而影响到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全坝全过程反馈仿真分析方法,以西南某在建大坝为例,建立大坝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精细模型,根据坝体混凝土整体浇筑、封拱灌浆计划,开展对大坝全坝段施工的仿真模拟分析,全面反映温度场、应力场和施工期变形状况,研究了包括Ⅱ级结构面、Ⅲ级结构面和建基面置换块等地质缺陷对倒悬变形和大坝工作性态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高拱坝从坝基开始随浇筑高度的增大,倒悬度不断增大,1/3坝高以下的倒悬变形值较小;在1/3~2/3坝高内产生倾向顺河向上游的倒悬变形,在2/3坝高以上倒悬变形消失,产生顺河向下游方向的变形。全坝全过程仿真计算结果显示,顺河向上游方向倒悬变形的最大值约为20.000 mm,在1/3~2/3坝高间产生;顺河向下游方向变形的最大值约为13.000 mm,在2/3坝高以上产生。同一高程下,上游面至下游面受温度荷载、徐变等综合因素影响,变形波动在3.400 mm范围内,实际安装布置时需考虑此误差对倒悬变形监测的影响,Ⅲ级结构面和建基面置换块对拱冠梁坝段施工期变形影响较小,Ⅱ级结构面(F_(2)、F_(2-1)断层)位于14^(#)坝段下方,对施工期倒悬变形和坝顶下游方向变形影响较大,最大倒悬变形增幅约为4.000 mm,坝顶顺河向下游变形增幅约为7.500 mm。【结论】根据计算结果,在进行施工期变形数据反演时不仅要考虑高拱坝坝体材料的力学参数,也要重点反演Ⅱ级结构面弹性模量和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拱坝 地质缺陷 全坝全过程仿真计算 倒悬变形 施工期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句在线加工的特征、影响因素及机制
12
作者 李小平 葛明贵 《心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491-502,共12页
概念隐喻研究的热潮之后,隐喻的言语层面特别是隐喻句层面重获重视。通过梳理该范畴的核心研究与最新文献,可作若干基本判断。(1)在隐喻句在线加工特征方面:字面义和隐喻义的产生以平行加工的方式进行,但所需认知资源存在差异;本、喻体... 概念隐喻研究的热潮之后,隐喻的言语层面特别是隐喻句层面重获重视。通过梳理该范畴的核心研究与最新文献,可作若干基本判断。(1)在隐喻句在线加工特征方面:字面义和隐喻义的产生以平行加工的方式进行,但所需认知资源存在差异;本、喻体加工是否存在优先顺序尚待更深入的探讨,现有结果与检验目的息息相关;隐喻句表现出无语境不可逆性,但在早期加工阶段具有对称性。(2)在隐喻句在线加工的影响因素方面:语义的影响多可归于适宜度和熟悉度的范畴,且加工时间随该两项指标的升高而缩短,但亦存在词源性和引发性隐喻等其它重要影响维度;工作记忆等认知资源影响隐喻句在线加工。(3)在隐喻句在线加工的机制方面:以类比机制为核心和以归属机制为核心的两大理论及其调和理论可解释当前的主要发现,但局限于从隐喻句内部成分的互动探索其机制,且尚未在汉语的多种隐喻句形式上得到验证。(4)基于汉语“属”字隐喻句的特征与表达属相语义的语句高度相似性,以及构式迁移获得了实证证据的支持,可以认为构式迁移机制可能至少是部分隐喻句的加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句 在线加工 类比机制 归属机制 构式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地铁车站及高架桩基的影响兮析
13
作者 李志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5-190,195,共7页
[目的]研究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施工对既有地铁车站及高架桩基的影响。[方法]以合肥S1线五里墩站安全线隧道施工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五里墩站为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项目施工全过程进行三维建模,对比分析了逐线开挖和两线同... [目的]研究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施工对既有地铁车站及高架桩基的影响。[方法]以合肥S1线五里墩站安全线隧道施工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五里墩站为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项目施工全过程进行三维建模,对比分析了逐线开挖和两线同时开挖两种方案下车站结构和高架桩基的变形。为考察类似工程在不同土体条件下的适用性,通过改变隧道处土体黏聚力和弹性模量两参数,分析了两参数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对土体以及车站底板沉降的影响。[结果及结论]隧道开挖完成后,2号线五里墩站底板在两种方案下的最大沉降相近,分别为0.73 mm和0.77mm,均满足控制标准要求;当土体的黏聚力和弹性模量分别小于70 k Pa和100 MPa时,隧道开挖过程中车站结构的沉降和桩基的水平位移开始显著增大,应对此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既有车站 下穿施工 黏聚力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扩挖并行下穿既有建筑物的施工影响
14
作者 郑龙超 李明 +2 位作者 潘伍 李静 路军富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41,共6页
[目的]受地面既有建(构)筑物影响,有的地铁车站两端盾构接收区车站主体围护桩无法施作,须采用洞桩法施工。对此需研究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扩挖并行下穿既有建筑物的施工影响。[方法]以成都地铁18号线新建倪家桥站下穿既有建筑物工程为研... [目的]受地面既有建(构)筑物影响,有的地铁车站两端盾构接收区车站主体围护桩无法施作,须采用洞桩法施工。对此需研究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扩挖并行下穿既有建筑物的施工影响。[方法]以成都地铁18号线新建倪家桥站下穿既有建筑物工程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根据实际施工方案,对地面和既有建(构)筑物沉降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现场监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及结论]采用超前大管棚、临时立柱支撑体系、7导洞分部开挖以及人工挖孔灌注桩等洞桩法施工技术,能够在有效控制地面和既有建筑物沉降的前提下,成功实现车站主体围护桩的施作;对地面沉降和既有建筑物沉降影响最大的施工步骤是导洞(1)、(3)、(5)、(7)的开挖;既有建筑物在导洞(1)、(2)处沉降明显,最大沉降值为9.62 mm,是模拟结果沉降值的1.5倍,现场监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均满足安全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洞桩法 下穿施工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知识社区知识社会建构中人机协作模式的形成机制研究——基于人机互补的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裘江南 张方芳 +2 位作者 高双燕 王岍 蔡承杰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28,共12页
随着AI的发展,在线知识社区(OKC)正成为人与机器人协作知识社会建构的重要平台。然而,目前人机协作的相关研究缺乏从人机互补的视角来探究知识社会建构中人机协作模式的形成机制。本文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协调理论,从微观的人机属性... 随着AI的发展,在线知识社区(OKC)正成为人与机器人协作知识社会建构的重要平台。然而,目前人机协作的相关研究缺乏从人机互补的视角来探究知识社会建构中人机协作模式的形成机制。本文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协调理论,从微观的人机属性出发,搭建了人机协作模式形成机制的研究框架,采用流程挖掘、交互作用检验等方法对模型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的认知能力、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及感知能力均促进人辅助机器人和机器人辅助人循环结构人机协作模式的形成,而人的知识结构起着负向影响作用;人的知识结构及认知能力、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均促进人辅助机器人和机器人辅助人循环结构人机协作模式的形成,而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不起作用;人的知识结构和机器人的感知能力间存在交互作用,且任务复杂性对人机属性与人机协作模式形成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丰富了有关OKC人机协作的实证研究,拓展了人机互补关系相关理论在OKC人机协作知识社会建构中的应用,同时为社区管理及运营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知识社区 知识社会建构 人机协作模式 人机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多测合一”标准化建设的研究与实施 被引量:1
16
作者 陶利 贾旖旎 《测绘标准化》 2024年第3期6-11,共6页
“多测合一”改革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和部署的重要举措,其中统一技术标准体系是“多测合一”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根据国内“多测合一”标准现状,立足于无锡市“多测合一”实施方案,探讨整合、统一... “多测合一”改革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和部署的重要举措,其中统一技术标准体系是“多测合一”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根据国内“多测合一”标准现状,立足于无锡市“多测合一”实施方案,探讨整合、统一技术标准的思路,介绍无锡市“多测合一”标准化建设情况,为其他城市相关标准的研究、编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建设项目“ 多测合一” 标准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泥地层盾构下穿密集房屋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17
作者 黄辉 吴晔晖 +2 位作者 谢文达 朱六兵 刘昌 《土木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54-162,共9页
为研究大直径盾构在淤泥地层下穿民房群施工控制措施,本文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盾构下穿期间的掘进参数控制及地表变形情况;同时在隧道与地面建筑之间施作隔离桩控制民房群沉降,对隔离桩保护房屋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为研究大直径盾构在淤泥地层下穿民房群施工控制措施,本文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盾构下穿期间的掘进参数控制及地表变形情况;同时在隧道与地面建筑之间施作隔离桩控制民房群沉降,对隔离桩保护房屋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隔离桩能有效控制盾构施工引起的下穿段建筑物沉降,桩长30.85m时,房屋最大沉降-0.4mm,相对无隔离桩时的沉降减少了26.7mm;(2)隔离桩距离隧道越近,控制建筑物沉降的效果越明显,隔离桩到隧道距离从13m减小到1m,房屋最大沉降从-1.39mm减小至-0.43mm;(3)依据试验段与数值模拟结果优化下穿段盾构掘进参数,通过设置隔离桩,本工程盾构穿越后地面建筑沉降普遍控制在-6mm以内,保证了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隔离桩 下穿建筑物 沉降控制 施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8
作者 李阳洋 彭飞 +2 位作者 王芳 蒋卓娟 俞荷花 《上海护理》 2024年第9期59-63,共5页
目的构建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促进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6-9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管理等领域的21名专家... 目的构建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促进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6-9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管理等领域的21名专家进行了2轮函询,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并确定最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5.2%、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75、0.87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2、0.128。最终确定的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项一级指标(安全文化、制度保障、工作环境、操作行为、防护用具、督导与考核)、12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结论基于文献研究及专家咨询方法构建的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作为评价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质量的参考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针刺伤 职业防护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师德政策的演进脉络与制度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
19
作者 马光 侯鹏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6-44,共9页
高校师德政策是党和国家指引高校师德建设的行动准则,展现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定位和发展方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开展研究,可以发现,党领导下的高校师德政策历经孕育与萌芽、探索与阻滞、调整与改革、规范与发展、落实与... 高校师德政策是党和国家指引高校师德建设的行动准则,展现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定位和发展方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开展研究,可以发现,党领导下的高校师德政策历经孕育与萌芽、探索与阻滞、调整与改革、规范与发展、落实与优化五个阶段。高校师德政策的发展与变迁既遵循政治环境、经济体制、文化观念等宏观情境嵌套的深层结构逻辑,也遵循关键历史节点和路径依赖现象蕴含的历史逻辑,并受到微观行动者利益博弈的动力制衡。展望未来,应把握制度变迁逻辑,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问题导向,以制度创新突破路径依赖现象,为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化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师德政策 历史制度主义 高校师德建设 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保护、民族团结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三重逻辑
20
作者 罗东 孙婧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5,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为民族地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民族地区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劳动权、文化权和经济权利的有效保护。在民族地区施行农村集体产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为民族地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民族地区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劳动权、文化权和经济权利的有效保护。在民族地区施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能够实现将少数民族群众组织起来、团结起来的目标,进而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民族地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