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邢西永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7期67-7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50例对照组和50例治疗组。两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分析两组住院时间、病情缓解情况、炎症指标变化、免疫功能、肝肾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第7天,治疗组血培养阳性转化率为94%,优于对照组(76%)(P<0.05)。联合治疗后,治疗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和血清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水平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VIG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推动病情的快速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抽检质量评价
2
作者 邵晓玮 李玉平 +1 位作者 王洪明 赵南 《中国药业》 2025年第4期79-84,共6页
目的提升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质量。方法2023年5—9月抽取山东省市售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样品46批,共涉及5家生产企业、16个批准文号、7种品规。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及5个企业注册标准,检测酸度、有关物质... 目的提升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质量。方法2023年5—9月抽取山东省市售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样品46批,共涉及5家生产企业、16个批准文号、7种品规。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及5个企业注册标准,检测酸度、有关物质、水分、含量等;并围绕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及法定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探索性研究。结果法定标准检验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企业Z样品中他唑巴坦(1批)含量均匀度不合格,由2种主成分采用混粉分装工艺导致;配伍(与5%葡萄糖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溶液室温放置24 h pH均下降,2种主成分均降解,且企业R样品中杂质6超过限度(0.2%);聚合物、元素杂质及残留溶剂均低于限度。结论山东省内除企业Z外,其他企业该药品的质量均良好。建议企业增加含量均匀度检查项目或进行风险评估,对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同时修改药品说明书,严格限制复溶后药物使用时间,加强质量标准再研究,达到并通过一致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质量评价 聚合物 含量均匀度 配伍稳定性 元素杂质 残留溶剂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集采与非集采注射用头孢菌素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璐 宋沧桑 +5 位作者 李兴德 邓雨琴 毛盼盼 张函舒 董艳珍 程瑶瑶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5-830,共6页
目的比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简称“集采”)与非集采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和注射用头孢他啶治疗细菌性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市19家医疗机构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使用过3种集采或非集采注射用... 目的比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简称“集采”)与非集采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和注射用头孢他啶治疗细菌性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市19家医疗机构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使用过3种集采或非集采注射用头孢菌素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住院患者的病例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组间基线差异后,分别比较3种集采与非集采注射用头孢菌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结果平衡组间基线差异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集采组与非集采组各394例,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集采组与非集采组各472例,注射用头孢他啶集采组504例、非集采组590例。有效性方面,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和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集采组与非集采组的临床有效率、72 h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恢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头孢他啶集采组C反应蛋白恢复至正常参考范围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集采组(46.9%vs.27.9%,P<0.05),但其余有效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3种注射用头孢菌素集采组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非集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头孢唑林钠集采组患者血小板计数降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集采组(20.7%vs.7.1%,P<0.05),注射用头孢他啶集采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集采组(5.3%vs.1.9%,P<0.05)。此外,3种注射用头孢菌素其余实验室相关指标异常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集采注射用头孢菌素的有效性不劣于非集采品种,安全性与非集采品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注射用头孢他啶 药品集中采购 头孢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药物调配法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晓霞 刘美兰 邢星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药物调配法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500支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采用两种不同的药物调配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调配方法(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实验组采用改良药物调配方法,包括负压溶解法、... 目的探讨改良药物调配法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500支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采用两种不同的药物调配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调配方法(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实验组采用改良药物调配方法,包括负压溶解法、药物预处理溶解法、增加溶媒溶解法、振荡器溶解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药物有效含量、不溶性微粒数量,统计药物调配时间,比较合格率。结果实验组负压溶解法(7.13±1.22)min、药物预处理溶解法(7.02±1.34)min、增加溶媒溶解法(6.24±1.20)min、振荡器溶解法(5.16±0.69)min,药物调配时间短于对照组(11.68±2.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负压溶解法[(45.45±7.67)粒·mL^(-1)、(26.58±3.02)粒·mL^(-1)、(8.12±1.47)粒·mL^(-1)、(1.43±0.55)粒·mL^(-1)、(2.19±0.75)粒·mL^(-1)、(3.43±0.88)粒·mL^(-1)]、药物预处理溶解法[(44.16±6.98)粒·mL^(-1)、(25.66±3.19)粒·mL^(-1)、(8.08±1.45)粒·mL^(-1)、(1.36±0.48)粒·mL^(-1)、(1.98±0.67)粒·mL^(-1)、(3.12±0.82)粒·mL^(-1)]、增加溶媒溶解法[(44.05±6.86)粒·mL^(-1)、(25.47±3.23)粒·mL^(-1)、(6.14±1.28)粒·mL^(-1)、(1.45±0.46)粒·mL^(-1)、(2.07±0.71)粒·mL^(-1)、(3.25±0.83)粒·mL^(-1)]、振荡器溶解法[(44.28±7.23)粒·mL^(-1)、(26.05±3.11)粒·mL^(-1)、(0.99±0.42)粒·mL^(-1)、(1.42±0.50)粒·mL^(-1)、(2.06±0.68)粒·mL^(-1)、(3.48±0.85)粒·mL^(-1)]加入溶媒后2、4、6、8、10、15 min不溶性微粒数量均较对照组[(50.20±8.19)粒·mL^(-1)、(38.67±6.54)粒·mL^(-1)、(26.23±4.71)粒·mL^(-1)、(18.31±3.57)粒·mL^(-1)、(13.22±2.34)粒·mL^(-1)、(6.56±1.25)粒·mL^(-1)]少(均P<0.05);实验组负压溶解法[(64.53±1.77)%、(82.42±1.13)%、(91.65±0.76)%、(99.62±0.16)%、(99.51±0.22)%、(99.17±0.30)%]、药物预处理溶解法[(65.04±1.82)%、(82.79±1.36)%、(93.68±0.73)%、(99.64±0.17)%、(99.56±0.23)%、(99.20±0.28)%]、增加溶媒溶解法[(64.78±1.69)%、(81.82±1.20)%、(98.70±0.64)%、(99.65±0.15)%、(99.54±0.26)%、(99.22±0.31)%]、振荡器溶解法[(65.11±1.75)%、(82.26±1.25)%、(99.68±0.14)%、(99.62±0.17)%、(99.50±0.21)%、(99.24±0.26)%]加入溶媒后2、4、6、8、10、15 min药物有效含量均较对照组高[(46.84±2.45)%、(55.93±2.36)%、(67.38±1.74)%、(79.47±1.25)%、(86.24±1.31)%、(98.39±0.84)%](均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调配方法,使用改良药物调配方法在5 min左右完成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调配,可最大限度减少不溶性微粒数量,为药物有效含量提供保证,建议临床应用该配置方案时,现用现配,尽早输注,保证患者用药效果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负压溶解法 药物预处理溶解法 增加溶媒溶解法 振荡器溶解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鞘内注射治疗神经介入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及对脑脊液NSE Ang-Ⅱ和MDA的影响
5
作者 曲志梅 吕冬菊 高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742-746,共5页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鞘内注射治疗神经介入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效果及对脑脊液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9-01—2021-06经替加环素...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鞘内注射治疗神经介入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效果及对脑脊液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9-01—2021-06经替加环素鞘内注射治疗的神经介入术后颅内感染患者20例为A组,2022-01—2023-06经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鞘内注射治疗的神经介入术后颅内感染患者44例为B组。比较2组患者脑脊液NSE、Ang-Ⅱ、MDA水平,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元(PCT)、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NEU%)],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脑脊液NSE、Ang-Ⅱ、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CRP、PCT、WBC及NE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细菌清除率、细菌再感染率及细菌替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与替加环素鞘内注射治疗神经介入术后颅内感染均能显著消除脑脊液病原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神经损伤,临床有效率较高。临床可对耐药性较强的患者进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鞘内注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术 颅内感染 替加环素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 鞘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施罗炯 孙静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2022年该院收治的72例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采用哌拉西...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2022年该院收治的72例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水平、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36/36),高于对照组的83.33%(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临床指标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头孢他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严重感染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头孢他啶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联合维生素B1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陈洽铭 郑重 +1 位作者 王利勇 张卓敏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联合维生素B1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普宁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5)。...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联合维生素B1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普宁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B1肌内注射和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生化指标、时间指标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两组白细胞计数、肌酐水平降低,白蛋白水平升高(P<0.05);术后3 d,两组白细胞计数、白蛋白、肌酐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道功能总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术后使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联合维生素B1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 维生素B1 穴位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注射用头孢他啶中碳酸钠的含量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浩 仇仕林 王红武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注射用头孢他啶中碳酸钠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SCX柱,以0.02mol·L^(-1)醋酸铵溶液(用冰醋酸调节pH至4.8)-乙腈(70:30)为流动相,流速为1.5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检测器温度...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注射用头孢他啶中碳酸钠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SCX柱,以0.02mol·L^(-1)醋酸铵溶液(用冰醋酸调节pH至4.8)-乙腈(70:30)为流动相,流速为1.5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检测器温度:40℃,雾化气体(空气)压力:0.35 MPa。结果:Na+在50~501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0.3%,n=6 ; 日内精密度(RSD=1.0%,n=6)良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 头孢他啶 碳酸钠 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健和 崔巍 +3 位作者 黎银波 彭词艳 万小敏 彭六保 《中国药业》 CAS 2007年第11期7-9,共3页
目的考察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制剂的稳定性和配伍稳定性。方法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和溶液配伍稳定性试验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高湿度条件下5d该制剂吸湿严重以至于性状发生变化,高温及强光照射10d对... 目的考察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制剂的稳定性和配伍稳定性。方法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和溶液配伍稳定性试验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高湿度条件下5d该制剂吸湿严重以至于性状发生变化,高温及强光照射10d对其质量也有一定影响;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分别放置6个月和12个月)表明,产品较为稳定;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在8h内稳定。结论该制剂稳定性良好,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制剂稳定性 配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五种药物的配伍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白林 王晓蕾 +1 位作者 吕晓川 高翠萍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 在 2 5℃条件下 ,考察 2 4h内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五种药物的配伍及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及五种药物在 2 4h内的含量变化 ,光阻法测定不溶性微粒变化 ,同时观察外观及测定pH值变化。结... 目的 在 2 5℃条件下 ,考察 2 4h内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五种药物的配伍及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及五种药物在 2 4h内的含量变化 ,光阻法测定不溶性微粒变化 ,同时观察外观及测定pH值变化。结果 配伍液Ⅴ、Ⅵ、Ⅶ、Ⅷ在放置期间外观及颜色无明显变化。各样品溶液 2 4h内pH值无明显改变 ;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的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甲硝唑磷酸二钠、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放置 2 4h含量下降在 10 %以内、头孢曲松钠、头孢唑林钠放置 2h及 6h含量下降大于 10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五种药物无明显配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药物配伍 稳定性 头孢呋辛钠 头孢他啶 甲硝唑磷酸二钠 头孢唑林钠 头孢曲松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头孢菌素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燕 徐晓月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40-640,I0001-I0005,共6页
目的对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三唑巴坦钠进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试验。方法采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豚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体外溶血试验,血管刺激性试验,评价两种头孢类抗生素的安全性。结果此两种抗生素在临床等效剂量... 目的对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三唑巴坦钠进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试验。方法采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豚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体外溶血试验,血管刺激性试验,评价两种头孢类抗生素的安全性。结果此两种抗生素在临床等效剂量下,对动物的毒性作用较大,主动和被动致敏试验中,对最低等效剂量以10倍稀释后药物对动物的毒性减低,未显示出致敏作用;对家兔红细胞无体外溶血性;对家兔耳缘静脉无明显局部刺激性。结论合理的剂量设置是头孢类抗生素进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关键。基于动物试验的局限性,临床医师在应用此类抗生素时应提高用法与用量的监测水平,合理用药,警惕潜在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他啶与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静 刘自玲 +4 位作者 杨建 李军沂 张庭辉 宋和娣 孟凡成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4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头孢他啶与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观察室温下8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和不溶性微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在0℃、35℃、避光、光照条件下头孢他啶的含量、杂质变化。结果:配伍液8h内外观、pH和... 目的:研究注射用头孢他啶与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观察室温下8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和不溶性微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在0℃、35℃、避光、光照条件下头孢他啶的含量、杂质变化。结果:配伍液8h内外观、pH和不溶性微粒数没有变化。0℃光照、避光条件下,8 h后配伍液中药物含量和杂质都符合《中国药典》规定。35℃光照条件下4 h时药物含量符合要求。但最大单杂超出范围。结论:注射用头孢他啶与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受温度影响较大,夏季高温应注意环境降温,并于2h内输注完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他啶 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他啶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5
13
作者 宋双庆 马国杰 胡鹏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19年第7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他啶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4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抗菌治疗,其中42例使用...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他啶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4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抗菌治疗,其中42例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2 g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q12 h)、48例使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3 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q12 h)、54例使用头孢他啶(1 g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q12 h)。比较三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7%、97.92%、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8.33%、1.85%,头孢他啶组发生率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胆囊炎的抗菌治疗可选择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他啶三种抗菌药物,而头孢他啶的安全性较其他两种药物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头孢他啶 急性胆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邢桂兰 王世雄 符健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55-356,359,共3页
为观察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3∶1和5∶1)对小鼠和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笔者按《新药研究指南(西药)》的毒性试验要求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3∶1和5∶1)急性毒性试验以静脉注射给药的半数致死量(LD50),小... 为观察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3∶1和5∶1)对小鼠和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笔者按《新药研究指南(西药)》的毒性试验要求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3∶1和5∶1)急性毒性试验以静脉注射给药的半数致死量(LD50),小鼠分别大于5.45g·kg-1和6.0g·kg-1,大鼠分别大于4.26g·kg-1和3.84g·kg-1,提示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临床用药毒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唑巴坦钠 注射用头孢他啶 急性毒性研究 大鼠 小鼠 静脉注射给药 毒性反应 药毒 急性毒性试验 西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美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大胜 付秀娟 师要辉 《中国药师》 CAS 2010年第7期997-998,共2页
目的:考察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分别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温条件下,将这两种注射用抗生素分别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在8 h内,观察各配伍溶液的pH和外观变化... 目的:考察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分别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温条件下,将这两种注射用抗生素分别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在8 h内,观察各配伍溶液的pH和外观变化,并采用HPLC法测定各配伍溶液中主药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分别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后,pH、外观无明显变化,相对含量分别在96%及99%/96%以上。结论: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在室温下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液在8 h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关沙星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 配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必治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玉梅 庚俐莉 +4 位作者 舒姣洁 张芸 徐显楠 臧士国 刘昊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9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肺炎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联合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他唑... 目的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肺炎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联合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莲必治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用药效果及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憋喘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用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用药基础上联合莲必治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炎症指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肺炎 莲必治注射液 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 炎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热清联合抗生素对AECOPD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雷习群 郑霞 高勇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12期1237-1240,共4页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抗生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解痉、平喘、化痰、氧疗、...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抗生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解痉、平喘、化痰、氧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基础治疗,需要机械通气者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25 g入0.9%氯化钠100 m L静脉滴注,q 6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20 m L加入5%葡萄糖100 m 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于治疗7 d后进行评价;采集2组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全自动血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血氧饱和度(Sa O2),放射免疫法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6、IL-8、TNF-α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 O2、Pa CO2、Sa O2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GRP、ET-1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有效改善AECOPD患者的炎性状态,改善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 抗生素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AECOPD 炎性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爽 刘浩 +1 位作者 林彤彦 穆晓静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9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0天。比较2组临床疗效、基础血清生化指标及特异性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和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炎症指标(WBC、CRP)明显降低,肝功能指标(ALT、AST)显著降低,肾功能指标(Cr、BUN)明显下降,PaO_2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sTREM-1与IL-10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血必净注射液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色谱检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的杂质谱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浩 刘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4-848,共5页
目的针对现行HPLC方法的不足之处,采用胶束电动色谱技术检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的杂质谱。方法方法建立过程中分别采用压力辅助-胶束电动色谱和短端进样法对药品中的有关物质进行筛查,以便得到较为完整的杂质谱和分析目标;为证... 目的针对现行HPLC方法的不足之处,采用胶束电动色谱技术检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的杂质谱。方法方法建立过程中分别采用压力辅助-胶束电动色谱和短端进样法对药品中的有关物质进行筛查,以便得到较为完整的杂质谱和分析目标;为证实分离系统的专属性和有效性,分别采用杂质对照品、半制备HPLC和梯度洗脱HPLC-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对杂质谱中的主要杂质进行了确认。结果采用该方法,9个已知杂质、其他未知杂质、哌拉西林以及三唑巴坦之间均分离良好。新方法可对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的杂质进行更为有效而全面的分离分析。结论该方法可应用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的杂质谱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色谱 杂质谱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临床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文 查王健 黄茂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1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在健康人体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入6个单次给药组和3个多次给药组。单次给药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0.468 g、1.17 g、1.755 g、2.34 g、2.9... 目的:评价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在健康人体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入6个单次给药组和3个多次给药组。单次给药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0.468 g、1.17 g、1.755 g、2.34 g、2.925 g、3.51 g。多次给药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7.02 g、9.36 g、14.04 g,连续给药7 d。观察受试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变化情况。结果:单次给药组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多次给药组1名受试者出现过敏性皮疹,2名受试者出现一过性ALT、AST增高。2名受试者试验过程中因感冒出现病毒疹。结论:健康受试者对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的单次最大耐受剂量为3.51 g,耐受性较好。连续7 d给予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14.04 g.d-1,受试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 注射剂 耐受性 I期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