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mimetic Drag Reduction Study on Herringbone Riblets of Bird Feather 被引量:15
1
作者 Huawei Chen Fugang Rao +2 位作者 Xiaopeng Shang Deyuan Zhang Ichiro Hagiwara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3年第3期341-349,共9页
Birds have gradually formed various excellent structures such as streamlined shape and hollow shaft of feather to improve their flying performance by millions of years of natural selection. As typical property of bird... Birds have gradually formed various excellent structures such as streamlined shape and hollow shaft of feather to improve their flying performance by millions of years of natural selection. As typical property of bird feather, herringbone riblets align along the shaft of each feather, which is caused by perfect link of barbs, especially for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feathers of wings. Such herringbone riblets of feather are assumed to have great impact on drag reduction. In this paper, microstructures of secondary feathers of adult pigeons are investigated by SEM, and their structural parameters are statistically obtained.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eather structure, novel biomimetic herringbone riblets with narrow smooth edge are proposed to reduce surface drag. In comparison with traditional microgroove riblets and other drag reduction structures, the drag reduction rate of the proposed biomimetic herringbone riblets is experimentally clarified up to 16%, much higher than others. Moreover, the drag reduction mechanism of herringbone riblets are also confirmed and exploited by CF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imetic surface drag reduction herringbone riblets bird feather
原文传递
A New Type of Feather from a Primitive Bird Provided by CAS Scientists
2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0年第4期188-188,共1页
According to an official announcement by the CAS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IVPP), a piece of critical evidence for the origi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feathers has been described from a... According to an official announcement by the CAS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IVPP), a piece of critical evidence for the origi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feathers has been described from a Mesozoic bird fossil newly discovered by two IVPP paleontologists, Profs. Zhang Fucheng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d A New Type of feather from a Primitive bird Provided by CAS Scientists C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羽显微鉴定技术及应用的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20
3
作者 胡诗佳 王利利 彭建军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9-702,共4页
鸟羽显微鉴定即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经适当处理的鸟羽材料的细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不同物种鸟类羽毛的显微结构差异,主要根据显微镜观察到的鸟羽上独特的结构差异,结合宏观的鸟类分类系统知识,从而达到鸟类物种区分、鉴定、识... 鸟羽显微鉴定即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经适当处理的鸟羽材料的细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不同物种鸟类羽毛的显微结构差异,主要根据显微镜观察到的鸟羽上独特的结构差异,结合宏观的鸟类分类系统知识,从而达到鸟类物种区分、鉴定、识别的效果。通过介绍国内外鸟类羽毛显微鉴定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对鸟羽鉴定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鸟羽显微鉴定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拓展和完善鸟羽显微鉴定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羽 显微技术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种鸟类绒羽羽小枝的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黎红辉 沈猷慧 赖勤 《晓庄学院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71,89,共5页
选择20种(鸡形目雉科10种和不同目10种)鸟羽,观察分析它们绒羽羽小枝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雉科10种绒羽羽小枝形态变化甚小;(2)不同目10种绒羽羽小枝在节间长度、节的直径以及节的形态、色素分布等变化很大.这些差异可以作为鸟类的... 选择20种(鸡形目雉科10种和不同目10种)鸟羽,观察分析它们绒羽羽小枝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雉科10种绒羽羽小枝形态变化甚小;(2)不同目10种绒羽羽小枝在节间长度、节的直径以及节的形态、色素分布等变化很大.这些差异可以作为鸟类的分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绒羽 羽小枝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汞在鸟体羽毛组织中的含量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3
5
作者 郭东龙 周梅素 +1 位作者 席玉英 朱军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共5页
为了探讨汞在鸟体羽毛中的详细分布规律 ,我们对金雕 (Aquilachrysaetos)、普通 (Buteobuteo)和红脚隼 (Falcovespertinus)和褐马鸡 (Crossoptilonmantchuricum )羽毛组织中的汞进行了测定 ,并对以上几种鸟体羽毛中的汞含量进行了分析... 为了探讨汞在鸟体羽毛中的详细分布规律 ,我们对金雕 (Aquilachrysaetos)、普通 (Buteobuteo)和红脚隼 (Falcovespertinus)和褐马鸡 (Crossoptilonmantchuricum )羽毛组织中的汞进行了测定 ,并对以上几种鸟体羽毛中的汞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汞在金雕羽毛中的分布规律为 :腹羽 >背羽 >飞羽 >尾羽 ;在普通羽毛中的分布规律为 :尾羽 >背羽 >腹羽 >飞羽 ;红脚隼为 :飞羽 >尾羽 >背羽 >腹羽 ;褐马鸡为 :飞羽 >尾羽 >背羽 >腹羽。金雕初级飞羽和尾羽中的Hg含量为 :羽片上端 >羽轴上端 >羽片下端 >羽轴下端。金雕初级飞羽的羽片上端和羽片下端 ;羽片上端和羽轴上端 ;羽片下端和羽轴上端有着极为明显的正相关。金雕尾羽的羽片上端和羽轴上端 ;羽片下端和羽轴上端之间的Hg含量有着极为明显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羽毛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鸟羽结构针织面料开发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建萍 苗明珠 +1 位作者 沈德垚 姚晓凤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1,共7页
为缩短国内滑雪服研发技术与国外品牌的差距,探讨仿生鸟羽结构对针织织物热湿性能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提升国内滑雪保暖裤的穿着舒适性。首先,通过融合仿生学和提花设计手法改变织针成圈方式,根据羽毛微观结构特征开发了8种不同组织结构... 为缩短国内滑雪服研发技术与国外品牌的差距,探讨仿生鸟羽结构对针织织物热湿性能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提升国内滑雪保暖裤的穿着舒适性。首先,通过融合仿生学和提花设计手法改变织针成圈方式,根据羽毛微观结构特征开发了8种不同组织结构的仿生针织运动面料;然后,在热阻、保温率、透湿率、透气率和经纬向芯吸高度等单一指标对比的基础上,建立灰色近优矩阵进一步综合评估面料热湿性能优劣;最后,基于男性下肢局部出汗、热分布特征提出各面料组织的应用建议。结果表明:凹槽Ⅰ类、仿羽片面料吸湿透湿性好,仿羽小枝、仿羽枝、凹槽Ⅱ类面料保暖性优异,空泡状Ⅰ类和空泡状Ⅱ类面料透气性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仿生 鸟羽结构 针织面料开发 灰色近优法 织物热湿性能 滑雪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说羽毛化石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敏 周忠和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2-116,128,共5页
自第一枚始祖鸟化石发现以来,鸟类的起源与演化成为了古生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鸟类的起源问题涉及了恐龙以及早期鸟类的形态结构、飞行以及羽毛等多方面内容。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以及相邻地区侏罗纪地层发现的许多保存精美的带毛恐... 自第一枚始祖鸟化石发现以来,鸟类的起源与演化成为了古生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鸟类的起源问题涉及了恐龙以及早期鸟类的形态结构、飞行以及羽毛等多方面内容。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以及相邻地区侏罗纪地层发现的许多保存精美的带毛恐龙,中生代的鸟类化石,为鸟类的恐龙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并且使我们对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有了较丰富的认识。笔者主要介绍了带毛恐龙的羽毛化石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发育生物学,讨论了关于羽毛的发育和演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羽毛 带毛恐龙 热河生物群 羽毛的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窝中残留羽毛成分的胶原酶法基因组DNA提取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羚郦 陈念 +2 位作者 张威威 吴国洪 赖小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24-1226,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从燕窝药材残留的羽毛中快速高效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在对洞燕样品进行体视镜显微观察的同时,对比加入胶原酶前后对常规基因组提取方法得率的影响,同时对提取的样品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该方法在常规仅使... 目的:建立一种从燕窝药材残留的羽毛中快速高效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在对洞燕样品进行体视镜显微观察的同时,对比加入胶原酶前后对常规基因组提取方法得率的影响,同时对提取的样品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该方法在常规仅使用蛋白酶K的基础上增加胶原酶处理使得裂解效率明显提高,从而能够提取得到更多更完整的基因组DNA分子,采用该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可用于后续的PCR扩增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操作和分析。结论:该项技术可辅助用于燕窝类生物制品来源物种身份的快速鉴别,对于富含胶原蛋白的各种动物来源的组织材料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燕 燕窝 羽毛 胶原酶 基因组DNA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鸮形目七种鸟类面部羽毛的扫描电镜观察与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周用武 刘昌景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83-187,共5页
为了研究鸮形目鸟类放射状羽毛构成的特殊面盘的微观形态,利用其面部羽毛微观形态进行物种鉴定,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褐林鸮、长耳鸮、雕鸮、斑头鸺鹠、黄腿渔鸮、草鸮和红角鸮7种鸮形目鸟类面部羽毛的显微结构,同时测量鸮形目面部羽毛... 为了研究鸮形目鸟类放射状羽毛构成的特殊面盘的微观形态,利用其面部羽毛微观形态进行物种鉴定,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褐林鸮、长耳鸮、雕鸮、斑头鸺鹠、黄腿渔鸮、草鸮和红角鸮7种鸮形目鸟类面部羽毛的显微结构,同时测量鸮形目面部羽毛羽枝间距,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鸮形目7种鸟类面部羽毛在显微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除了褐林鸮与长耳鸮、黄腿渔鸮与斑头鸺鹠的面部羽毛羽枝间距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不同物种间面部羽毛羽枝间距差异极显著(P<0.01),可以用于区分鸮形目鸟类的不同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鸮形目鸟类 面部羽毛 羽枝 显微结构 扫描电镜
原文传递
蜂胶黄酮对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詹勋 曾佩玲 +2 位作者 王修启 黎相广 张军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2-15,共4页
为研究蜂胶黄酮对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430只34周龄新广K96黄羽肉种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35只,各重复间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和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300g/t和500g/... 为研究蜂胶黄酮对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430只34周龄新广K96黄羽肉种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35只,各重复间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和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300g/t和500g/t蜂胶黄酮预混剂,正试期为6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蜂胶黄酮对黄羽肉种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平均蛋重、料蛋比和死亡率的影响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Ⅰ组在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蛋重上表现较好,而试验Ⅱ组的死亡率最低;试验第21天种蛋入孵,各组间受精率和入孵蛋出雏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添加蜂胶黄酮有提高受精率和入孵蛋出雏率的趋势;第42天种蛋入孵,试验Ⅰ组的受精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上结果提示,无论是添加300g/t还是500g/t蜂胶黄酮对黄羽肉种鸡的采食量、产蛋率、蛋重和料蛋比影响较小,但对种鸡死亡率、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有比较明显的正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黄酮 黄羽肉种鸡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的古生物学及今生物学资料看羽毛的起源与早期演化(英文)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星 郭昱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1-329,共19页
近年来关于羽毛和羽状皮肤衍生物的研究极大促进了我们对羽毛起源与早期演化的理解。结合最新的古生物学与今生物学资料,对一些保存了皮肤衍生物的非鸟恐龙标本进行观察研究,为这个重要的进化问题提供了新见解。推测羽毛的演化在鸟类起... 近年来关于羽毛和羽状皮肤衍生物的研究极大促进了我们对羽毛起源与早期演化的理解。结合最新的古生物学与今生物学资料,对一些保存了皮肤衍生物的非鸟恐龙标本进行观察研究,为这个重要的进化问题提供了新见解。推测羽毛的演化在鸟类起源之前就以下列顺序完成了5个主要的形态发生事件:1)丝状和管状结构的出现;2)羽囊及羽枝脊形成;3)羽轴的发生;4)羽平面的形成;5)羽状羽小支的产生。这些演化事件形成了多种曾存在于各类非鸟初龙类中的羽毛形态,但这些形态在鸟类演化过程中可能退化或丢失了;这些演化事件也产生了一些近似现代羽毛或者与现代羽毛完全相同的羽毛形态。非鸟恐龙身上的羽毛有一些现代羽毛具有的独特特征,但也有一些现生鸟羽没有的特征。尽管一些基于发育学资料建立的有关鸟类羽毛起源和早期演化的模型推测羽毛的起源是一个全新的演化事件,与爬行动物的鳞片无关,我们认为用来定义现代鸟羽的特征应该是逐步演化产生的,而不是突然出现。因此,对于羽毛演化而言,一个兼具逐步变化与完全创新的模型较为合理。从目前的证据推断,最早的羽毛既不是用来飞行也不是用来保暖,各种其他假说皆有可能,其中包括展示或者散热假说。展开整合性的研究有望为羽毛的起源问题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兽脚类 恐龙 皮肤附属物 羽毛 起源与早期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耶秦简“捕羽”的消费主题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子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31,共5页
里耶秦简所见"捕鸟"、"捕羽"、"捕鸟及羽"简文,提供了可以反映秦时生态条件以及以猎捕禽鸟为形式的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信息。"买羽"、"买白翰羽"、"卖白翰羽"简文,说明鸟... 里耶秦简所见"捕鸟"、"捕羽"、"捕鸟及羽"简文,提供了可以反映秦时生态条件以及以猎捕禽鸟为形式的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信息。"买羽"、"买白翰羽"、"卖白翰羽"简文,说明鸟羽的消费需求以及"羽"进入市场的情形。除了制作"翭"以供应军国之用外,以鸟羽作装饰材料体现楚地传统风习,亦曾影响中原社会生活的情形更应当受到关注。在统一的秦帝国的赋役体系中,也许"羽赋"的征收,最重要的消费主题是用以满足追求富丽秀华的装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耶 秦简 捕鸟 捕羽 装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游禽腹部绒羽节状羽小枝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用武 刘昌景 童祚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找出不同游禽鸟类绒羽的微观结构差异,为游禽鸟类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雁形目动物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黑天鹅(C.atratus),??目动物小??(Podiceps grisegena),鸥形目动物黑尾鸥(La... 【目的】找出不同游禽鸟类绒羽的微观结构差异,为游禽鸟类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雁形目动物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黑天鹅(C.atratus),??目动物小??(Podiceps grisegena),鸥形目动物黑尾鸥(Larus crassirostris)和鹈形目动物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腹部绒羽羽小枝上节的形态,并测量分析绒羽羽小枝的节间距和节直径差异。【结果】6种游禽的腹部绒羽均由节状羽小枝构成,羽小枝的分布较松散,节形状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有4种较典型的形态,其中,绿头鸭和普通鸬鹚属同一种形态,小天鹅和黑尾鸥属同一种形态,小??和黑天鹅则各自为一种形态。6种游禽绒羽羽小枝的节间距和节直径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绿头鸭腹部绒羽羽小枝的节间距明显长于其他5种游禽,小天鹅腹部绒羽羽小枝的节间距最短;小??腹部绒羽羽小枝的节直径最粗,普通鸬鹚腹部绒羽羽小枝的节直径最细。【结论】不同生态类群鸟类的绒羽羽小枝结构存在差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绒羽羽小枝上的节形态并结合其节间距和节直径差异分析,基本上可将绿头鸭、小天鹅、黑天鹅、小??、黑尾鸥和普通鸬鹚等6种游禽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禽 绒羽 羽小枝 节间距 节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以群分”适用于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吗——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Meta分析的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炳成 王敏 张士强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101,共10页
嵌入班级网络中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形成不同的小群体,这些小群体间的学业成就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者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整体网分析与元分析(Meta分析)相结合,在对大学生班级内小群体的学业成就差异进行多项独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 嵌入班级网络中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形成不同的小群体,这些小群体间的学业成就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者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整体网分析与元分析(Meta分析)相结合,在对大学生班级内小群体的学业成就差异进行多项独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元分析技术将29项研究(N=1076)的结果予以综合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每个班级的大学生都在互动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数量的小群体,且每个小群体中的学生数量不同;(2)大学生学业成就存在着“人以群分”现象,即同一班级的大学生在互动中产生的小群体在学业成就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大学生应加强与高学业成就水平的小群体之间的互动以提高学业成就;而高校管理者也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识别班级中的不同小群体,从而采取相应的学业成就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以群分” 大学生 学业成就 社会网络分析 元分析 整体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长期羽髓进行同工酶分析研究初报
15
作者 白秀娟 刘虹 刘桂荣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4-76,共3页
以雏鸡生长羽毛的羽髓组织、心脏、肝脏、肾脏为材料,进行了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垂直板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生长期的羽毛的羽髓组织,完全可以替代内脏组织或血液采样进行同工酶测定。
关键词 鸟类 生长期 羽毛 羽髓 同功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构为美——中国古代美学关于美的心理本质的界说 被引量:1
16
作者 祁志祥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51-57,共7页
中国古代美学资料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物固以类相召。”人性“爱同憎异”,“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这些是异质同构为美思想的明确注脚;也是中国古代关于美的心理本质的固有思想。它与西方美学异质同构为美的思想异曲同工... 中国古代美学资料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物固以类相召。”人性“爱同憎异”,“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这些是异质同构为美思想的明确注脚;也是中国古代关于美的心理本质的固有思想。它与西方美学异质同构为美的思想异曲同工。究其成因,渊源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比则应 类固相召 天人合一 中国 古代美学 心理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典籍中的非类型故事阐释——以《搜神记·羽衣人》为例
17
作者 李传江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5期73-77,共5页
《搜神记.羽衣人》故事未见有其它类似记载,笔者将其概括为"非类型",并运用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的方法,从蛇的生殖象征角度来解读,得出了"飞蛇幻化为女人,‘淫’凡男‘谷’,使其怀孕并留于宫中"的结论,进而指... 《搜神记.羽衣人》故事未见有其它类似记载,笔者将其概括为"非类型",并运用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的方法,从蛇的生殖象征角度来解读,得出了"飞蛇幻化为女人,‘淫’凡男‘谷’,使其怀孕并留于宫中"的结论,进而指出这种非类型故事在民间传承中的产生原因及其生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人 鸟蛇 非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类羽毛在气流中变形的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康灵 叶正寅 +1 位作者 叶坤 洪正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4-884,共11页
鸟类羽毛在飞行中的物理性质是仿生力学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CFD/CS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羽毛微结构在气流作用下的变形和力学特征,揭示了鸟类静止时羽毛蓬松、而在飞行状态下紧贴皮肤表面保持表面光滑的物理机制.首先,通过对鸟类羽... 鸟类羽毛在飞行中的物理性质是仿生力学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CFD/CS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羽毛微结构在气流作用下的变形和力学特征,揭示了鸟类静止时羽毛蓬松、而在飞行状态下紧贴皮肤表面保持表面光滑的物理机制.首先,通过对鸟类羽毛在显微镜下的观察,将羽毛分解成典型简单微结构以模仿羽枝单元,从而对羽毛外形和结构进行建模,之后,采用CFD/CSD方法分析比较了两种典型羽枝模型结构(片状和枝状羽枝单元)的变形和力学特征,最后,基于上述片状羽枝模型进一步研究了来流方向对羽枝变形的影响机理及多根排列羽枝的变形和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一定风向的范围内,羽毛在气流下都具有保持紧贴皮肤表面的变形趋势,这种紧贴壁面的趋势只有在气流与羽轴几乎垂直时才会改变;在来流侧滑角为45°时,羽枝沿皮肤表面法向下压的变形最为显著,尖端位移达原始高度的约97%;多根排列的羽枝在顺流方向气动载荷逐渐下降,与迎风首根羽枝最大差距约11%.此研究工作对于理解鸟类飞行时羽毛的力学特性有明确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力学 鸟类羽毛 羽毛微结构 流固耦合 计算流体/结构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鸟羽毛扑翼气动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后伟 侯悦民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66,共6页
针对仿鸟扑翼羽毛构型设计的问题,建立单个羽毛CFD模型及扑翼仿鸟羽毛型飞行器模型,研究羽毛构型与所能提供升力规律。首先基于羽毛形状建立羽毛简化模型,然后利用Fluent软件分析单根羽毛扑动过程中的气动规律及羽毛升阻力系数随羽毛弯... 针对仿鸟扑翼羽毛构型设计的问题,建立单个羽毛CFD模型及扑翼仿鸟羽毛型飞行器模型,研究羽毛构型与所能提供升力规律。首先基于羽毛形状建立羽毛简化模型,然后利用Fluent软件分析单根羽毛扑动过程中的气动规律及羽毛升阻力系数随羽毛弯角的变化。机翼上下扑动时,同时参与俯仰运动,内翼与外翼间也存在弯曲运动,机翼也会带动各部位羽毛参与相对应运动。仿真结果表明羽毛随机翼运动时,在一定流速下,升力及阻力分别随羽毛弯角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鸟羽毛扑翼 气动性能分析 升力 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蛇图腾与氏族过渡的文化遗迹——《搜神记·羽衣人》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瑞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1,共4页
本文通过论述鸟、蛇图腾及其所代表的生殖崇拜,探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出现的"产翁制",对《搜神记·羽衣人》故事作出还原性解读,论证该故事所记叙的内容正是上述现象在后人误解的情况下变异而成为"怪事&qu... 本文通过论述鸟、蛇图腾及其所代表的生殖崇拜,探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出现的"产翁制",对《搜神记·羽衣人》故事作出还原性解读,论证该故事所记叙的内容正是上述现象在后人误解的情况下变异而成为"怪事"被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人 鸟蛇组合 生殖崇拜 氏族过渡 产翁制 误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