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致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分析
1
作者 赵秋月 卫红涛 +2 位作者 李丹丹 闫安 邸宣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致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药师干预结果并文献研究。方法临床药师对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使用阿加曲班治疗AIS,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并分析出血...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致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药师干预结果并文献研究。方法临床药师对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使用阿加曲班治疗AIS,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并分析出血原因、治疗过程、不良反应转归。同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和PubMed阿加曲班治疗AIS的相关文献,分析其安全性。结果使用阿加曲班注射液的AIS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共196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情况15例(7.65%);出血严重程度:13例仅为潜血阳性,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2例为活动性出血,延长了住院时间。经药师干预,给予停药及质子泵抑制剂(PPIs)等治疗后情况均好转,对原患疾病进程影响不明显。检索得到的7篇有关阿加曲班治疗AIS安全性的文献,总计纳入1070例患者。其中6篇文献显示,阿加曲班组消化道出血1例,发生率0.45%,对照组消化道出血3例,发生率1.36%;1篇将消化道出血列在其他出血事件中,数据统计后并没有增加其他出血事件的概率。结论应用阿加曲班治疗AIS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但一般出血量较少,预后良好,对AIS治疗影响较小;既往研究也表明,阿加曲班不会增加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加曲班 注射液 消化道出血 凝血酶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 安全性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出血并发症的影响
2
作者 杨松琪 陈秀菊 李西忠 《中国处方药》 2025年第5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应用药物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应用药物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阿加曲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出血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治疗后研究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疗效 并发症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评价
3
作者 郝劲松 程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5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利国医院神经内科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48 h之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试验法分为...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利国医院神经内科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48 h之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试验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在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再予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对照组仅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比较2组治疗1、2周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安全性。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分别为(2.21±0.28)分、(2.18±0.4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3±0.65)分、(3.86±0.33)分;观察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别为(2.28±0.73)分、(0.98±0.5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91±0.64)分、(1.62±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1、2周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观察期间未见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对发病在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阿加曲班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凝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血清指标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
作者 刘珊 刘海艳 《系统医学》 2025年第5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3年1—12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诊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3年1—12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诊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加曲班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5.92%(47/49),高于对照组的83.67%(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P<0.05)。观察组多胺氧化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脑部动脉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流速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阿加曲班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确切,可改善其血清学指标、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且联合治疗方式相对安全,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加曲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血清指标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陈艳秋 苟怀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6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低剂量阿加曲班联合...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低剂量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APTT值、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RS)及不良反应发胜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APTT值均较治疗前增加,但均在安全范围内,而治疗组在治疗后2 h、12 h、24 h的APTT值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 h和24 h的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7 d和90 d,治疗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和90 d,治疗组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出血等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时间<4.5 h的AIS接受标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给予低剂量阿加曲班持续静脉泵入24 h,无明显增加出血风险,有利于改善AIS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在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梁奔尧 朱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8期70-73,共4页
目的探究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在进展性脑梗死(PI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80例P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治疗组(30例)。患者入... 目的探究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在进展性脑梗死(PI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80例P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治疗组(30例)。患者入院后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病情进展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情况、病情缓解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mR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病情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PIS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降低残疾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抗血小板药物 进展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江 胡绍福 +1 位作者 陈启航 窦志杰 《中国医药》 2024年第3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阿加曲班组和双抗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阿加曲班组和双抗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阿加曲班组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双抗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口服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及安全性指标。结果阿加曲班组总有效率高于双抗组[81.7%(49/60)比65.0%(3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加曲班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双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双抗组[(0.81±0.20)分比(1.34±0.37)分、(87±5)分比(7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全血黏度切变率、相对血液黏度切变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阿加曲班组均低于双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对小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能促进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独立能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缺血性 小动脉闭塞 阿加曲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8
作者 孟虹媛 石艳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4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治疗时选择联合依达拉奉联合阿加曲班的作用。方法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ACI患者1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8例。对照组为依达拉奉药物治疗,观察组为依达拉奉+阿加曲班药物治疗,...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治疗时选择联合依达拉奉联合阿加曲班的作用。方法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ACI患者1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8例。对照组为依达拉奉药物治疗,观察组为依达拉奉+阿加曲班药物治疗,分析组间疗效,并对比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整体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经治疗,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而对比NIHS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TT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APTT分析,观察组数值较对照组更低(P<0.05)。VEGF、FMD、NO数值分析,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ET-1,观察组数值较对照组低(P<0.05)。组间不良反应分析P>0.05。结论ACI治疗时选择依达拉奉联合阿加曲班,对比单一给药,联合用药疗效更佳,可使抗凝效果增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减轻,神经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具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阿加曲班 血管内皮功能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脑梗患者合并药物热的药学会诊实践
9
作者 李彦萍 陈秋林 +2 位作者 蔡培珊 杨嘉永 陈方 《海峡药学》 2024年第11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脑梗患者合并发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药师参与1例脑梗患者的药学会诊,分析发热的原因,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结果 医师采纳了药师的建议,患者发热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临床药师对脑梗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仔细...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脑梗患者合并发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药师参与1例脑梗患者的药学会诊,分析发热的原因,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结果 医师采纳了药师的建议,患者发热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临床药师对脑梗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仔细了解用药史,可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发热 药学会诊 临床药师 脑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前列素钠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10
作者 张静 钱倩 +1 位作者 王森 许士民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9期1046-1049,1053,共5页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该院收治的ACI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阿加曲班组,每组63例。阿加曲班组...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该院收治的ACI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阿加曲班组,每组63例。阿加曲班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阿加曲班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阿加曲班组的基础上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以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56/63),显著高于阿加曲班组的74.60%(4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升高,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MoCA、MMSE评分显著高于阿加曲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TNF-ɑ、IL-1β、IL-6和CRP水平显著低于阿加曲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显著升高;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MDA水平较阿加曲班组明显降低,SOD、T-AOC和GSH-Px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V_(mean))显著加快,平均血流量(Q_(mean))显著升高,脑血管外周阻力(Rv)和特性阻抗(Zcv)显著降低;与阿加曲班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的V_(mean)加快更显著,Q_(mean)升高更显著,Rv、Zcv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治疗组与阿加曲班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联合阿加曲班治疗ACI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并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前列素钠 阿加曲班 急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与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海鸥 李妙丹 +3 位作者 谭慧敏 林鑫 邓晓江 周亮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91-397,共7页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与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3年10月在南方医院增城院区住院诊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1例,将收集的病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n=64)应用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B组(n=37...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与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3年10月在南方医院增城院区住院诊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1例,将收集的病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n=64)应用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B组(n=37)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巴氏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来评估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治疗效果,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各种出血并发症来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在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A组治疗后48 h、7 d、出院时NIHSS、30 d、90 d mRS较B组均有下降(P<0.05),治疗后30 d、90 d BI较B组升高(P<0.05);在治疗小血管闭塞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两组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A组出院时NHISS评分低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30 d、90 d mRS评分均有下降(P>0.05),治疗后30 d BI指数、90 d BI指数均有上升(P>0.05);两组用药治疗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进展性脑梗死较替罗非班组效果好,两组治疗小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相当;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早期效果较替罗非班可能更好,两组治疗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效果相当;两组用药安全性相当,未发生严重的出血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阿加曲班 替罗非班 阿司匹林 药物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内皮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
12
作者 陶颖俊 任腾竹 +1 位作者 魏峰 刘新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665-2671,共7页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内皮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0只SPF级KM小鼠,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模。38只小鼠建模成功,将其分为模型组9只、线粒体移植组9只、阿加曲班组10只、联合组10只。线粒体移...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内皮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0只SPF级KM小鼠,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模。38只小鼠建模成功,将其分为模型组9只、线粒体移植组9只、阿加曲班组10只、联合组10只。线粒体移植组给予外源性线粒体提取液,阿加曲班组给予阿加曲班,联合组给予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正常组、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干预7 d后观察小鼠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内皮功能、血流变学、凋亡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联合组脑梗死体积比、ET-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Caspase-3、Bax蛋白表达量上升,NO水平、Bcl-2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联合组脑梗死体积比、ET-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Caspase-3、Bax蛋白表达量下降,且联合组低于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NO水平、Bcl-2蛋白表达量上升,且联合组高于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采用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干预后内皮功能损伤改善,血流变学得到调节,脑损伤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线粒体移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皮功能 血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MS法测定阿加曲班中基因毒性杂质NDMA和NDEA 被引量:1
13
作者 季行行 刘芹 +3 位作者 邱荣英 李铁健 李观军 张贵民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5期1354-1357,共4页
目的 采用GC-MS/MS法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阿加曲班中N-亚硝基二甲胺(NDMA)和N-亚硝基二乙胺(NDEA)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Agilent DB-WAX UI(30 m×0.25 mm×0.25 μm)气相色谱柱分离,离子源为电子轰击电离源(EI),在多反应离子监测(M... 目的 采用GC-MS/MS法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阿加曲班中N-亚硝基二甲胺(NDMA)和N-亚硝基二乙胺(NDEA)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Agilent DB-WAX UI(30 m×0.25 mm×0.25 μm)气相色谱柱分离,离子源为电子轰击电离源(EI),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下检测,按外标法建立标准曲线测定阿加曲班中两种杂质的含量。结果 NDMA和NDEA分别在19.20~128.00 ng·mL^(-1)和5.36~35.73 n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NDMA和NDEA的定量限分别为19.20 ng·mL^(-1)和5.36 ng·mL^(-1),检测限分别为6.40 ng·mL^(-1)和1.79 ng·mL^(-1)。NDMA和NDEA低、中、高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10.2%、107.8%、107.2%(RSD为3.2%,n=3)和114.7%、107.3%、107.6%(RSD为5.6%,n=3)。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能够有效测定阿加曲班中NDMA和NDEA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GC-MS/MS法 N-亚硝基二甲胺 N-亚硝基二乙胺 多反应离子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进展性卒中患者效果及对炎症因子、促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
14
作者 张曼 张三军 齐琳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炎症因子、促动脉硬化指数(AIP)、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进展性卒中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一组40例(普罗布考治疗)、...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炎症因子、促动脉硬化指数(AIP)、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进展性卒中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一组40例(普罗布考治疗)、联合组40例(阿加曲班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神经功能[B型利钠肽(BN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小板功能。结果 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组(P<0.05);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AIP降低,BI评分升高(P<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血清BNP、NSE、Aβ1-42、IL-1β、MCP-1、Lp-PLA2水平降低(P<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体积降低(P<0.05)。结论 阿加曲班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确切,可改善神经功能、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抑制血小板活化,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卒中 阿加曲班 普罗布考 炎症因子 促动脉硬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15
作者 毕丽丽 刘长玲 +1 位作者 丁绪平 孟宪良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3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A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滨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基础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各75例。基础治疗组应用阿加曲班治疗,...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A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滨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基础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各75例。基础治疗组应用阿加曲班治疗,联合治疗组应用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炎性因子、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降低,联合治疗组低于基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升高,联合治疗组高于基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联合治疗组低于基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基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治疗AIS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轻炎性反应,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阿加曲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张龙 吴小燕 +4 位作者 高金玉 李群 杨国强 葛纪 刘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2期2279-228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自2019年6月到202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90例急诊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剂量组(给予高剂量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自2019年6月到202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90例急诊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剂量组(给予高剂量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治疗)和低剂量组(给予低剂量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治疗)各45例。对比治疗7 d后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治疗前及治疗7 d后两组神经功能[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根据不同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将两组的临床疗效纳入研究并实施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高剂量组总有效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2)将两组的神经功能采用CSS评分、NIHSS评分评估纳入研究并实施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采用CSS评分、NIHSS评分比较(P>0.05);治疗7 d后,高剂量组采用CSS评分、NIHSS评分高于低剂量组(P<0.05)。(3)将两组的预后采用m RS评分评估纳入研究并实施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高剂量组预后良好2.22%(1/45)高于低剂量组15.56%(7/45)(P<0.05)。(4)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治疗前CSS评分及治疗前NIHSS评分与预后不良组存在差异(P<0.05)。(5)以急性脑梗死预后为因变量,以单因素中对比有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经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治疗前CSS评分及治疗前NIHSS评分。结论:高剂量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能够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而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治疗前CSS评分及治疗前NIHS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剂量阿加曲班 低剂量阿加曲班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原文传递
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血流的影响
17
作者 王沛 陈翔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652-656,共5页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血流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纳入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列为试验组(58例)和常规组(58例),常规组...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血流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纳入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列为试验组(58例)和常规组(58例),常规组予以急性脑梗死基础治疗,试验组采用阿加曲班配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缺血半暗带区域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所有患者治疗后开展为期半年随访,比较2组脑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3.2±5.4)s,凝血酶原时间(PT)为(12.6±4.2)s,凝血酶时间(TT)为(26.6±5.3)s,均高于对照组[(30.4±5.2)s、(10.4±3.2)s、(23.4±5.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内皮素-1(ET-1)为(46±10)ng/L,一氧化氮(NO)为(54±10)ppb,均低于常规组[(51±10)ng/L、(60±10)ppb],试验组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为(85±10)ng/L,高于常规组(80±10)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缺血半暗带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缺血半暗带区的脑血流量(CBF)为(17.4±4.3)ml/(100 g·min),高于常规组(14.4±4.1)ml/(100 g·min);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为(5.2±1.4)s,达峰时间(TTP)为(5.3±1.3)s,均低于常规组[(6.7±2.1)s、(6.8±2.1)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随访第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为(20.4±5.1)分,随访第6个月的NIHSS评分为(14.3±4.4)分,均低于常规组[(23.4±5.2)分、(17.2±4.3)分];试验组随访第3个月的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分为(78±10)分,随访第6个月的MBI评分为(87±10)分,均高于常规组[(72±10)分、(81±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对减轻血管内皮损伤、促进缺血半暗带区血流及脑神经功能恢复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加曲班 血流动力学 缺血半暗带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在体外膜肺氧合中的应用
18
作者 章初寒 卢安卫 《中外医疗》 2024年第7期195-198,共4页
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过程中,为了有效预防凝血并发症,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显得尤为关键。阿加曲班作为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DTI),以其可控的抗凝监测、出色的抗凝... 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过程中,为了有效预防凝血并发症,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显得尤为关键。阿加曲班作为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DTI),以其可控的抗凝监测、出色的抗凝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等特点,可能相较于传统的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更为优越。本文综述了阿加曲班在ECMO中的应用,为抗凝治疗提供了更为个体化的选择,进一步丰富了ECMO抗凝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体外膜肺氧合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郭海霞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60例。...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60例。常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加曲班静脉注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高于常规组的8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P=0.012)。治疗后,研究组巴氏指数[(65.3±7.3)分]高于常规组[(59.8±7.5)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2±0.4)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6±0.7)分]均低于常规组[(2.4±0.6)分、(7.6±1.1)分](t=-4.07、12.89、17.82,均P<0.001);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ɑ均低于常规组(t=10.10、18.25、14.15,均P<0.001);研究组一氧化氮高于常规组,而内皮素1、血栓素A2均低于常规组(t=-7.65、10.77、21.90,均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使其脑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整血清炎症因子,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药物疗法 联合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生活质量 银杏酮酯滴丸 阿加曲班
原文传递
阿加曲班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20
作者 程树杰 黄俊炼 +1 位作者 黄坊 洪晓玲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34-436,共3页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治疗)和研究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治疗),对比...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治疗)和研究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心低于对照组,基线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血清多胺氧化酶(PAO)、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