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Cropping Systems in Maize Field Infested by Striga asiatica (Madagascar)
1
作者 Mbolatiana AlinàRazafindrasoa Berthe Rasoamampionona +3 位作者 Christien Razafindraibe Isabelle Ratsimiala Ramonta Norinirina Victorine Rakotoarisoa Alice Andrianjak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22年第1期24-30,共7页
The main problem of maize plantations is the attack of Striga asiatica in the poor soil,leading to the reduction of maize yield.Th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helps the host plants to fight against the attack of... The main problem of maize plantations is the attack of Striga asiatica in the poor soil,leading to the reduction of maize yield.Th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helps the host plants to fight against the attack of biotic stress,increasing the water and their nutrients element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nhance maize production,particularly Plata maize variety,by restoring the AMF in soil under Striga asiatica infestation.During 3 years period from 2016 to 2019,three cropping systems were installed on an experimental field of FOFIFA station,Madagascar,using Mulch-based-Cropping System(MCS)of Stylosanthes,and Green Cover System(GCS)using Vigna unguiculata and a Control Plot(CP).A laboratory study was also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mycorrhizal rate in maize roots.The best results on root mycorrhization were found in MCS 16.53%and in GCS 11.65%against 2.01%for the CP.The average number of Striga asiatica plants per plot(100 m^(2) areas)emerging soil was 1 for MCS,3 for GCS,and 15 for CP.The yield production for MCS,GCS,and CP was respectively 4.43 t/ha,2.56 t/ha,and 1.40 t/ha.The high roots colonization mycorrhizal of 16.53%reduces the average Striga asiatica plants number emerging 1 per 100 m^(2) and increases maize grain production by 4.43 t/ha for MCS.The use of MCS of Stylosanthes is the best way to increase the maize yield,reduce Striga plants emerging,and improve the AMF restoration in maiz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TORATION AMF MAIZE striga asiatica cover system STYLOSANTHES Vigna unguicul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脚金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2
作者 彭素娟 赖俊 +2 位作者 陈丹 王建文 冯真英 《北方药学》 2024年第6期5-9,共5页
目的:优化独脚金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选择独脚金总黄酮的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再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和数据分析得出最... 目的:优化独脚金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选择独脚金总黄酮的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再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和数据分析得出最优提取工艺。此外,以维生素C为对照,研究其清除DPPH、羟自由基和铁离子的还原力。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独脚金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A1B3C3D3,即乙醇浓度55%、料液比1:50 g/mL、提取温度70℃;在最佳条件下测得独脚金总黄酮总提取率平均值为6.325%。独脚金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最大清除率为89.53%和58.52%,最大还原力为0.021。结论:正交试验工艺简单可行,可用于独脚金中总黄酮的提取,为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 总黄酮 正交设计试验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脚金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松 陈吉航 +4 位作者 龚明 黄孟秋 李婧 吴安国 赖小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对玄参科植物独脚金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独脚金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半乳糖醛酸苷(Ⅰ)、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Ⅱ)、槲皮... 目的:对玄参科植物独脚金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独脚金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半乳糖醛酸苷(Ⅰ)、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Ⅱ)、槲皮苷(Ⅲ)、刺槐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Ⅳ)、芹菜素(Ⅴ)、金圣草素(Ⅵ)。结论:化合物Ⅰ~Ⅳ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 化学成分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对独脚金总黄酮的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陶艳 黄松 +3 位作者 罗明琍 马兰 赖小平 陈建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研究聚酰胺分离纯化独脚金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独脚金样品溶液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考察多个工艺参数。结果聚酰胺对独脚金的总黄酮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其吸附分离工艺条件的药液浓度为1.12~2.24mg/mL,... 目的研究聚酰胺分离纯化独脚金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独脚金样品溶液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考察多个工艺参数。结果聚酰胺对独脚金的总黄酮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其吸附分离工艺条件的药液浓度为1.12~2.24mg/mL,以2BV/h吸附速率进行吸附,95%乙醇250mL洗脱效果最佳。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分离效果良好,适于独脚金中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独脚金 总黄酮 纯化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脚金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杰 阿西娜 +1 位作者 包瑛 刘春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8-92,共5页
为了获取独脚金多糖(DJPc)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水提醇沉法提取DJPc进行优化,并对DJPc进行GC分析和体外清除·OH自由基、DPPH·自由基活性的测定.结果发现得到DJPc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8,提取时间2.... 为了获取独脚金多糖(DJPc)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水提醇沉法提取DJPc进行优化,并对DJPc进行GC分析和体外清除·OH自由基、DPPH·自由基活性的测定.结果发现得到DJPc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8,提取时间2.5h,提取温度80℃,得率为10%;DJPc的单糖组成为Rha、Ara、Xyl、Man、Glc、Gal,其摩尔比为1.0∶0.7∶1.6∶0.8∶1.2∶1.5;在DJPc浓度为2500μg/m L时,得到对·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64.9%、50.2%,说明DJPc具有很好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 多糖 提取 正交试验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独脚金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羊青 王祝年 +2 位作者 王清隆 王茂媛 晏小霞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1,97,共5页
以独脚金种子为材料,探讨预处理时间、温度、光照、植物生长调节剂、低温层积、贮藏时间等不同处理方式对其休眠与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独脚金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最佳萌发温度为30℃,预处理时间为13 d时萌发率最高;独脚金种子存... 以独脚金种子为材料,探讨预处理时间、温度、光照、植物生长调节剂、低温层积、贮藏时间等不同处理方式对其休眠与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独脚金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最佳萌发温度为30℃,预处理时间为13 d时萌发率最高;独脚金种子存在生理休眠现象,GR 24可有效打破其休眠,萌发率显著高于GA、6 KT、ABA和TZ处理(p<0.05);贮藏80~180 d的独脚金种子萌发率均可高达80%以上,贮藏时间太短(10 d)或太长(365 d)其萌发率均较低,表明独脚金休眠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低温会导致独脚金种子进入次生休眠,表现出休眠循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 种子萌发 休眠 温度 贮藏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脚金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3
7
作者 蔡时可 魏杰 +1 位作者 李战超 王继华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7年第4期375-378,共4页
采用茎段作为外植体,建立独脚金Striga asiatica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结果显示,0.1%升汞溶液处理7~9 min是较有效的消毒方法;诱导不定芽增殖培养基适宜配方为MS+6-BA 3.0 mg·L^(-1)+IBA 0.1mg·L^(-1);生根培养基配方为MS+... 采用茎段作为外植体,建立独脚金Striga asiatica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结果显示,0.1%升汞溶液处理7~9 min是较有效的消毒方法;诱导不定芽增殖培养基适宜配方为MS+6-BA 3.0 mg·L^(-1)+IBA 0.1mg·L^(-1);生根培养基配方为MS+NAA 0.1 mg·L^(-1)+IBA 0.5 mg·L^(-1),培育周期为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脚金转录组特征分析
8
作者 张龙 蔡时可 +2 位作者 孙金锴 梅瑜 王继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2042-2048,共7页
【目的】获取独脚金[Striga asiatica(L.)O. Kuntze.]的转录组信息特征。【方法】提取独脚金叶片和茎的总RNA、建库、测序、组装,以注释和比对等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得到独脚金转录组的遗传信息。【结果】共获得38 096 466个高质量Reads,通... 【目的】获取独脚金[Striga asiatica(L.)O. Kuntze.]的转录组信息特征。【方法】提取独脚金叶片和茎的总RNA、建库、测序、组装,以注释和比对等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得到独脚金转录组的遗传信息。【结果】共获得38 096 466个高质量Reads,通过de novo组装获得41 918条Unigenes,N50长度为1 754 bp,平均长度1 029 bp。共有27 375条Unigenes(占65.31%)在CDD、PFAM、KEGG、KOG、GO、NR、NT等数据库中得到注释。其中NR数据库注释到27 187条Unigenes,在KEGG中注释到5 331条Unigenes,涉及284条代谢通路。在独脚金中共鉴定到30条Unigenes涉及黄酮类生物合成,同时还鉴定到778个转录因子(TFs)。采用微卫星识别软件(MISA)对组装的1 000 bp以上的Unigenes分析发现,13 107条Unigenes包含17 036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结论】利用转录组数据分析为独脚金的重要功能基因鉴定和次生代谢通路的挖掘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 转录组 Unigenes 功能注释 简单重复序列(SSR)
原文传递
广东独脚金资源调查与种子扫描电镜观察
9
作者 郑海 黄意成 +2 位作者 黄涵签 周伟明 李永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6期127-129,共3页
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广东独脚金资源调查,独脚金种子采用计数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结果发现,独脚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正逐步减少,部分地区很难找到野生资源。在广东省内调查区域尚未发现有人工栽培独脚金... 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广东独脚金资源调查,独脚金种子采用计数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结果发现,独脚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正逐步减少,部分地区很难找到野生资源。在广东省内调查区域尚未发现有人工栽培独脚金。独脚金种子微小,黑褐色,呈广椭圆形和倒卵状椭圆形,种皮有明显的纵条脊突。独脚金资源已逐渐枯竭,影响其进一步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应该加大保护独脚金资源的力度,保护独脚金的生态环境;改进收获时间和采摘方式,促进独脚金种群恢复和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 资源调查 种子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脚金药材的质量标准 被引量:6
10
作者 章怀奋 黄松 +2 位作者 罗明琍 丁婕 赖小平 《中国药师》 CAS 2010年第9期1263-1264,共2页
目的:初步建立独脚金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对独脚金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独脚金中芹菜素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分离效果好、斑点清晰;芹菜素对照品的进样量在1.25~12.5μg(r=0.999 7)范围内峰面积积分值... 目的:初步建立独脚金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对独脚金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独脚金中芹菜素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分离效果好、斑点清晰;芹菜素对照品的进样量在1.25~12.5μg(r=0.999 7)范围内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1%,RSD=1.56%(n=6)。结论:所建立的质量标准有利于对独脚金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 芹菜素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干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昆 陈耀祖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29-331,共3页
从干草中分离出五个化合物,并分别并鉴定为β-谷甾醇,香豆酸,棕搁酸,木樨草素和柯伊利素。
关键词 干草 木樨草素 柯伊利素 谷甾醇 香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脚金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方既明 章怀奋 +1 位作者 黄松 赖小平 《中国药师》 CAS 2010年第6期800-802,共3页
目的:建立独脚金药材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kma(Diamonsil^(TM)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2%甲酸水溶液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0nm。结果:建立了独脚金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 目的:建立独脚金药材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kma(Diamonsil^(TM)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2%甲酸水溶液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0nm。结果:建立了独脚金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确立了独脚金药材指纹图谱中的8个共有峰,计算出10批独脚金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有很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能够用于独脚金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脚金配方颗粒、水煎剂、饮片特征图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永妍 张岩岩 +4 位作者 姜国志 孙胜斌 李军山 牛丽颖 陈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6-850,共5页
目的比较独脚金配方颗粒、水煎剂、饮片的HPLC特征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Inertsil ODS-SP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 目的比较独脚金配方颗粒、水煎剂、饮片的HPLC特征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Inertsil ODS-SP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40 nm。结果初步建立了独脚金配方颗粒、水煎剂、饮片的HPLC特征图谱。并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08版)进行数据处理。确定了独脚金配方颗粒7个特征峰,鉴别了2个黄酮类特征峰(木犀草素、芹菜素),且均可在其水煎剂、饮片中得到追溯。结论采用HPLC法所建立的独脚金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具有配方颗粒、水煎剂、饮片成分的可追溯性,为全面控制独脚金配方颗粒的质量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 配方颗粒 水煎剂 饮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特征图谱
原文传递
独脚金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钟凤娥 李胜华 +1 位作者 江贤方 张良勇 《湖南林业科技》 2018年第5期63-67,72,共6页
为研究玄参科植物独脚金(Striga asiatica(L.)O.K.)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如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鉴定了到19个化合物,分别... 为研究玄参科植物独脚金(Striga asiatica(L.)O.K.)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如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鉴定了到19个化合物,分别为(-)-threo-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 ether(1),3β-hydroxyolean-12-en-11-one acetate(2),2α, 3α, 19α, 23-四羟基-乌索烷-12-烯-28-O-β-D-葡萄糖苷(3),olean-12-ene-3β,7β,15α,28-tetraol(4),黄芩素6,4'-二甲醚(5),金圣草黄素(6),金圣草黄素-7-O-葡萄糖苷(7),rhamnopyranosyl vanilloyl(8),5, 3', 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9),5,7,3',4',5'-五甲氧基黄酮(10),木犀草素-7, 3', 4'-三甲醚(11),芹菜素(12),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14),3-O-(6'-O-palmitoy-β-D-glucosyl)-spinasta-7,22-diene(1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7),withagulatin A(18),(6S,9R)-roseoside(19),其中化合物1,2,3,4和19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 化学成分 withagulatin 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脚金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汝秀 林莹波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20期59-61,共3页
目的:研究独脚金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小鼠热板法实验观察独脚金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性组织中一氧化氮(NO)... 目的:研究独脚金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小鼠热板法实验观察独脚金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性组织中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_2(PGE_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独脚金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热刺激痛阈值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对炎性组织中NO、PGE_2、TNF-α含量有一定的降低作用。结论:独脚金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和一定的镇痛作用,其抗炎作用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和促炎症因子的分泌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 抗炎 镇痛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角金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惠兰 《海峡药学》 2021年第5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独角金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独角金药材粉末经75%乙醇提取得到粗提物(ECE),将粗提物溶于水后分别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PEF)、乙酸乙酯部位(EAF)、正丁醇部位(BF)和水部... 目的研究独角金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独角金药材粉末经75%乙醇提取得到粗提物(ECE),将粗提物溶于水后分别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PEF)、乙酸乙酯部位(EAF)、正丁醇部位(BF)和水部位(AF)。以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羟自由基(·OH)、还原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独角金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均有抗氧化活性,呈显著剂量效应关系;其抗氧化效果因反应体系的不同而不同,且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有差异。结论独角金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做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角金 不同极性部位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独脚金总黄酮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爱娟 赵凤兰 韦正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期42-43,41,共3页
目的:优化独脚金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独脚金黄酮提取率为因变量,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结果:优化出最佳提取工艺为:醇浓度7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5 h。提取预测值与验证... 目的:优化独脚金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独脚金黄酮提取率为因变量,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结果:优化出最佳提取工艺为:醇浓度7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5 h。提取预测值与验证值偏差为-0.07%。二项式拟合复相关系数平方R2=0.9871。结论:采用本工艺提取独脚金总黄酮具有方法简便,精密度高,可预测性较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 总黄酮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独脚金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
18
作者 唐思琪 索宗武 +4 位作者 赖政松 施咏滔 周秀芹 薛梦鑫 李小军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58-2963,共6页
目的:掌握半寄生植物独脚金的群落结构特征,为独脚金野生资源保护以及合理有序利用夯实基础。方法:分别在广东惠州、福建龙岩、江西赣州等独脚金分布区域设置样地,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不同分布点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的种群组成、结构特征... 目的:掌握半寄生植物独脚金的群落结构特征,为独脚金野生资源保护以及合理有序利用夯实基础。方法:分别在广东惠州、福建龙岩、江西赣州等独脚金分布区域设置样地,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不同分布点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的种群组成、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不同样地共涉及31科56属61种植物。独脚金群落类型可分为6个类别,其中马唐在各群落中的重要值总和最大,达106.3%,为典型的优势物种。各群落物种丰富度(S)、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多样性系统中的物种均匀度Pielou指数(E)则有所不同。结论:独脚金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照,喜分布在开阔平整的荒草地,其伴生植物主要为草本类植物,群落中寄主生长旺盛则有利于独脚金的生长发育。建议加大独脚金野生资源保护力度,深入研究人工栽培独脚金的关键技术,从根本上改善独脚金资源短缺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 半寄生植物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群落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寄生类药用植物的寄生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虞超 周骏辉 +1 位作者 胡启跳 袁媛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4-1021,共8页
寄生类药用植物是一类重要的中药资源,其寄生分子机制是植物学领域研究热点。本研究以寄生类药用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独脚金(Striga asiatica)和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为代表,综述了其种子萌发与吸器形成、与寄主... 寄生类药用植物是一类重要的中药资源,其寄生分子机制是植物学领域研究热点。本研究以寄生类药用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独脚金(Striga asiatica)和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为代表,综述了其种子萌发与吸器形成、与寄主之间寄生识别和物质交流等方面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寄生类药用植物的寄生分子机制深入研究、资源开发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分子机制 菟丝子 独脚金 肉苁蓉
原文传递
独脚金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小虎 陈柯欣 +8 位作者 郭艺鹏 刘秦 耿晓珊 方振名 卢恩科 周碧莹 姚贤秋 黄龙娣 刘强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7534-7539,共6页
为建立适用于独脚金的SRAP-PCR反应体系并筛选扩增条带丰富的引物组合,本研究以独脚金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影响SRAP-PCR反应的5个主要因素dNTP浓度、Taq酶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DNA浓度进行优化;并利用优化的反... 为建立适用于独脚金的SRAP-PCR反应体系并筛选扩增条带丰富的引物组合,本研究以独脚金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影响SRAP-PCR反应的5个主要因素dNTP浓度、Taq酶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DNA浓度进行优化;并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对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独脚金SRAP-PCR最优反应体系为10μL,其中dNTP 0.06 mmol/L,Taq酶0.3 U,Mg^(2+)2.0 mmol/L,引物1.0μmol/L,DNA 25 ng,10×PCR Buffer 1μL;利用该体系从95对引物中共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稳定、丰富引物组合39对。本研究所优化的反应体系和筛选的引物组合为后续独脚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有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striga asiatica) SRAP-PCR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