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4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rent patterns of the sun protection measures adopted by nurses and the risk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compliance
1
作者 Hero Brokalaki Evridiki Patelarou +3 位作者 Constantine Vardavas Ioannis S. Elefsiniotis Konstantinos A. Giakoumidakis Eirini Brokalaki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1年第3期43-50,共8页
The incidence of skin cancer is increasing worldwide. Included in high risk group are people who have light common phenotypic factors (hair, skin, eyes), have high number of naevi, report previous sunburns and have a ... The incidence of skin cancer is increasing worldwide. Included in high risk group are people who have light common phenotypic factors (hair, skin, eyes), have high number of naevi, report previous sunburns and have a family history of skin cancer. Protecting the skin from the sun by wearing protective clothing, using sunscreen and avoiding sun exposure are recommended among primary preventive activi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current patterns of sun protection measures adopted by nurses an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mpliance with sun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melanoma. This cross 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2007 during the Annual Greek National Conference of Nursing. Nurses most commonly chose to use sunscreen, to wear glasses, to use an umbrella or to seek for shad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mselves against sun exposure. Finally, phenotypic factors, previous sunburns and common naevi presence were found to affect nurses’ attitude towards protective measures. This study poses the necessity of targeting high risk groups for melanoma through campaigns aiming to foster sun protection behaviou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NOMA nursing Prevention risk factors SKIN Canc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k factors and care of early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fter primary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被引量:3
2
作者 Xiao-Lin Zuo Yan Wen 《Frontiers of Nursing》 2023年第2期203-211,共9页
Objectives: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early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after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Methods:A total of 468 patients who received PLIF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 Objectives: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early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after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Methods:A total of 468 patients who received PLIF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une 2020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study.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early SSI,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nd the general data were analyzed by univariate analysis.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with the dichotomous variable of whether early SSI occurred and other factor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of early SSI and put forward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Results:Among 468 patients with PLIF,18 patients developed early SSI(3.85%).The proportion of female,age,diabetes mellitus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operation segment,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and drainage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uninfected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whereas the preoperative albumin and hemoglobin in the infect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uninfected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grading,body mass index(BMI),complications including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or hypertension(P>0.05).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reoperative diabetes mellitus(OR=2.109,P=0.012)/UTI(OR=1.526,P=0.035),prolonged drainage time(OR=1.639,P=0.029)were risk factors for early SSI.Men(OR=0.736,P=0.027)and albumin level(OR=0.526,P=0.004)were protective factors in reducing early SSI.Conclusions:Women,preoperative diabetes/UTI,hypoproteinemia,and prolonged drainage time are risk factors for early SSI after PLIF.Clinical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 combination with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reduce the risk of early S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isional infection nursing measures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risk factors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ortant issues on the preven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and the management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3
作者 Xue-Lu Yu Jian-Hui Peng +3 位作者 Qing Chang Jing-Wen Chen Ji-Shun Yang Ming-Ke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2025年第4期428-434,共7页
In this article, we have addressed the recent published article by Wang et al whichexamines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SSIs) and evaluatesthe effectiveness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in th... In this article, we have addressed the recent published article by Wang et al whichexamines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SSIs) and evaluatesthe effectiveness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in their prevention. Wang et al identifiedseveral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of SSIs, including age ≥ 60 years, diabetesmellitus, and surgical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sufficient cystic duct stump closure,gallbladder perforation, empyema, and postoperative hematoma. Their findingssuggest that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can serve as a protective factor against SSIs.However, other reported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warrant considerationto further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SIs, lower healthcare costs, and enhancepatient outcomes. Additionally, the judicious use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is crucial in light of the growing global challeng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caused bythe misuse and overuse of antibiotics. Effective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prophylactic antibiotic use should be prioritized to balance infection control withthe need to comba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risk factors preventive measures MANAG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抑郁危险因素的探索研究
4
作者 陆金平 崔颖 《临床研究》 2025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产科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是否出现产后抑郁分为产后抑郁组21例和无抑郁组179例,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产妇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产科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是否出现产后抑郁分为产后抑郁组21例和无抑郁组179例,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产妇临床资料与产后抑郁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产后抑郁的因素。结果产后抑郁组与无抑郁组夫妻关系、不良孕产史、参加产前教育、睡眠质量、家庭年收入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夫妻关系差、有不良孕产史、未参加产前教育、睡眠质量差、家庭年收入<8万元均为影响产妇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OR=4.799、3.938、4.031、3.504、4.890,P<0.05)。结论夫妻关系、不良孕产史、产前教育、睡眠质量、家庭年收入均是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促使积极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发生重症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5
作者 邵青青 张鑫 张琳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究肠道病毒A71型(EV-A71)病原菌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发生重症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16例EV-A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86例... 目的探究肠道病毒A71型(EV-A71)病原菌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发生重症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16例EV-A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86例)和重症组(30例),收集并整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基础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EV-A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发生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重症组居住地城乡接合部、发病至确诊时间>3 d、发热最高温度≥39℃、监护人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占比高于轻症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城乡接合部、发病至确诊时间>3 d、发热最高温度≥39℃、监护人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均为EV-A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发生重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患儿居住地以城乡接合部为主,发病3 d内确诊是预防病情进展的关键期,发热最高温度≥39℃是重症的早期识别指标之一,监护人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不利于患儿病情防控。对居住地城乡接合部的重点地区及监护人受教育程度偏低的重点人群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践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治疗方案是减少重症病例发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A71型 重症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口油品罐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研究
6
作者 李哲 李彩凤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5年第2期34-38,共5页
为了提升港口油品罐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水平,建立规范化双重预防运行机制。基于锦州港油品罐区储运作业流程,考虑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指标的影响,进而引入修正系数(γ)对传统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基... 为了提升港口油品罐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水平,建立规范化双重预防运行机制。基于锦州港油品罐区储运作业流程,考虑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指标的影响,进而引入修正系数(γ)对传统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本罐区工艺特点的双重预防机制。结果表明:采用修正后的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等级降低率为65.83%,4个风险辨识范围整体风险等级降低一级。采用该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对于油品罐区储运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控措施 修正系数 风险评估 双重预防 整体风险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4年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调查及防控措施分析
7
作者 叶满华 查芳俊 《现代医院》 2025年第3期459-462,共4页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为防控措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某院380位医务人员2020-2024年职业暴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因素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发放3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63份,有效回收率...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为防控措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某院380位医务人员2020-2024年职业暴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因素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发放3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63份,有效回收率95.53%。调查显示,2020-2024年间,某院共发生140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38.57%。其中职业类别主要为护士(57.14%),其次为实习护士(25.00%)和医生(13.57%);年龄≤25岁暴露人员占比(47.14%)最高,且工龄<5年(55.71%)的医务人员更易发生职业暴露;职业暴露分布的场所较广,其中以病房(47.14%)和手术室(17.86%)居多;暴露方式多为锐器伤(80.00%),暴露部位主要为手部(86.43%),暴露环节主要为拔针(26.43%)和注射(16.43%),操作不谨慎(61.43%)为暴露发生的主要原因;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40.00%)最多,大多数(94.29%)医务人员能在暴露后采取规范的应急处理措施并完成血液检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相对较小、工龄越短、职业培训次数越少、心理素质较差是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针对职业暴露特点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特征调查 危险因素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海燕 李璐 陈美伊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5年第3期169-174,共6页
术中压力性损伤不仅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还会增加医疗负担。因此,探讨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近年来有关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 术中压力性损伤不仅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还会增加医疗负担。因此,探讨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近年来有关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长、手术体位等,总结对应干预措施,旨在降低手术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术中压力性损伤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科护士对皮肤撕裂伤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茵 梁霄 +2 位作者 王玫 范柏林 乐霄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了解老年科护士对皮肤撕裂伤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皮肤撕裂伤知识评估工具对武汉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86名老年科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老年科护士... 目的了解老年科护士对皮肤撕裂伤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皮肤撕裂伤知识评估工具对武汉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86名老年科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老年科护士的皮肤撕裂伤认知得分为(9.53±2.02)分。老年科护士对皮肤撕裂伤认知正确率排名前5个条目分属于特殊群体、病因学、分类和观察维度;排名最低的5个条目分属于预防、治疗和风险评估维度。影响老年科护士对皮肤撕裂伤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为学历、工作年限、是否为专科护士、皮肤撕裂伤相关培训(均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31.7%。结论老年科护士对皮肤撕裂伤认知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对与临床实践相关的预防、治疗和风险评估认知相对不足,应加强相关培训,提高老年科护士对皮肤撕裂伤的关注度,从而提高皮肤撕裂伤整体预防及护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皮肤撕裂伤 护士 风险评估 预防治疗 认知 培训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俭 程小伟 朱向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抑郁症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关系及预防对策。方法114例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依据是否伴有NSSI分为伴有NSSI组(59例)和不伴有NSSI组(55例)。统... 目的分析青少年抑郁症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关系及预防对策。方法114例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依据是否伴有NSSI分为伴有NSSI组(59例)和不伴有NSSI组(55例)。统计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单因素,并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伴有NSSI组与不伴有NSSI组有无焦虑、抑郁程度、有无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有无童年虐待、是否受过校园欺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焦虑、重度抑郁、有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有童年虐待、受过校园欺凌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高危因素包括有焦虑、重度抑郁、有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有童年虐待、受过校园欺凌等,临床可据此给予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针对性预防对策,以减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高危因素 预防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云 林小枫 +3 位作者 尹会 吴强 谢晶 曹富江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8期59-62,共4页
脊髓损伤是一种高致残性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脊髓损伤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致死率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对脊髓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预防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为脊髓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提供依据,从而... 脊髓损伤是一种高致残性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脊髓损伤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致死率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对脊髓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预防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为脊髓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认知水平,促进脊髓损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预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学指标构建H型高血压患者MACE发生风险预测模型
12
作者 李琪 闫肃 唐瑞双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1636-1639,1645,共5页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H型高血压患者MACE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375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41例)和非MACE组(334例)...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H型高血压患者MACE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375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41例)和非MACE组(334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构建H型高血压患者MACE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以C-index量化模型预测性能,并绘制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准度及鉴别效度,绘制决策曲线分析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临床净受益。结果MACE组高血压病程、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Toll样受体(TLR4)水平及靶器官损害数目>2个的患者比例、高血压分级为3级的患者比例、入院当日收缩压(SBP)、入院当日舒张压(DBP)、夜间平均SBP、夜间平均DBP均高于非MACE组,高分子量脂联素(HMW-ADP)水平低于非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平均SBP、Hcy、TLR4水平升高及HMW-ADP水平降低均是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H型高血压患者MACE发生风险的C-index为0.821(95%CI:0.712~0.896)。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值为0.75~0.80时,可提供附加临床获益。结论基于Hcy、TLR4、HMW-ADP、夜间平均SBP构建H型高血压患者MACE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效果,适合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靶器官损害 短期预后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朕瑜 彭民金 +4 位作者 董晨 李丽 唐以军 孙敏 谢多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45-49,共5页
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人群。本文综述了ECMO支持治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控措施,并从患者相关因素、治疗相关因素及环境与设备因素阐明该人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防控措施涵盖合理置管、拔管操作,... 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人群。本文综述了ECMO支持治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控措施,并从患者相关因素、治疗相关因素及环境与设备因素阐明该人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防控措施涵盖合理置管、拔管操作,清洁消毒,建立专业团队,加强感染监测,监测药物浓度,导管材料的选择。本文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前沿指导,加强对该领域的专业认知,以实现在ECMO支持治疗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风险,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防控措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现状、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喻佳 陆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3期87-89,105,共4页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现状、风险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87例尿毒症患者,收集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I的风险因素。结果 287...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现状、风险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87例尿毒症患者,收集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I的风险因素。结果 287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RI发生率为18.47%(53/287),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62.92%。两组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及白蛋白(Alb)、尿素氮、血肌酐、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住院时间≥4 d、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2周、Alb≤35 g/L、Hb≤110 g/L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I的风险因素(OR> 1,P<0.05)。结论 年龄>60岁、住院时间≥4 d、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2周、Alb≤35 g/L、Hb≤110 g/L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I的风险因素,临床可据此进行针对性预防,并参照主要致病菌进行对应抗菌治疗,以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性感染 风险因素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高校易燃易爆实验室不安全因素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喜迪 仲淑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7-253,共7页
为了减少高校实验室火灾爆炸事故,参考“2-4”模型理论,以实验开展流程对2001年来发生的46起火灾爆炸事故进行分析,基于蒙特卡罗法构建了不安全因素风险评估模型。对实验前准备、实验操作过程、实验后整理、实验材料、仪器设备5个环节... 为了减少高校实验室火灾爆炸事故,参考“2-4”模型理论,以实验开展流程对2001年来发生的46起火灾爆炸事故进行分析,基于蒙特卡罗法构建了不安全因素风险评估模型。对实验前准备、实验操作过程、实验后整理、实验材料、仪器设备5个环节的不安全因素风险后果值进行累计概率分布,通过敏感度分析得出各不安全因素对风险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材料、实验操作过程2个环节的风险值最高;“未熟知实验危险有害因素”“废弃物处理不当”“实验试剂材料违规购买、存放或使用”“危险实验未防护”及“试剂材料选取方式不符合规定或更改设备操作顺序”5个不安全因素的敏感度值大于30%,对风险值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对各环节及重点不安全因素的提出事故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燃易爆实验室 蒙特卡罗法 不安全因素 风险评估模型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和年轻人结直肠癌特点及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港胜 余柑祥 陈惠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结直肠癌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环境污染的加剧,青少年和年轻人(AYAs)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明显升高。AYAs是指15~39岁人群,与老年癌症患者相比,AYAs癌症患者具有更高的长期和晚期风险,... 结直肠癌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环境污染的加剧,青少年和年轻人(AYAs)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明显升高。AYAs是指15~39岁人群,与老年癌症患者相比,AYAs癌症患者具有更高的长期和晚期风险,预后更差,结直肠癌也成为导致AYAs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以结直肠癌为切入点,分析AYAs结直肠癌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探讨AYAs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拟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青少年和年轻人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诊疗方法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17
作者 刘钰连 黄志强 陈臻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164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调查其口腔感染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164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调查其口腔感染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64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共42例口腔感染,口腔感染率25.61%。口腔感染组与无口腔感染组在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经口胃管、是否使用抗生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文化程度、卒中类型、病程、饮酒史、吸烟史、是否合并高血压、营养状态、生活能否自理、口腔护理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0岁(95%CI 1.168~1.636、1.767~7.504,P=0.000、0.000)、合并糖尿病(95%CI 1.822~4.989,P=0.000)、有经口胃管(95%CI 1.630~10.910,P=0.003)、使用抗生素(95%CI 1.225~4.051,P=0.009)是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院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感染风险高,结果提示与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有经口胃管、使用抗生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可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口腔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