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Crude Oil Contamination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Momoge Wetland of China 被引量:12
1
作者 WANG Ying FENG Jiang +3 位作者 LIN Qianxin LYU Xianguo WANG Xiaoyu WANG Guop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6期708-715,共8页
Large oilfields are often coincidentally located in major river deltas and wetlands,and potentially damage the structure,function 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of wetlands during oil exploration.In the present study,th... Large oilfields are often coincidentally located in major river deltas and wetlands,and potentially damage the structure,function 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of wetlands during oil exploration.In the present study,the effects of crude oil contamination during oil exploration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marshes of the Momog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Jilin Province,China.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the marsh soil near the oil well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adjacent control marsh.Soil water contents in oil-contaminated marshe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temperature and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area,especially in fall.Crude oil contamin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soil pH up to8.0,and reduces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il.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sampling sites.Therefore,crude oil contamination could potentially alkalinize marsh soils,adversely affect soil fertility and physical properties,and cause deterioration of the marshes in the Momog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Phyto-remediation by planting 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 has the potential to simultaneously restore and remediate the petroleum hydrocarbon-contaminated wetlands.Crude oil contamination affects th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so developing an effective restoration program in the Momoge wetland is necce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de oil contamination marsh soil oilfield in marshes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ETLAND momog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结果与分析
2
作者 罗怀秀 徐吉洪 +3 位作者 华朝朗 杨忠兴 陶晶 俞瑶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45-55,共11页
在开展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保护空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整合优化规则,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地进行优化整合。结果显示,云南省纳入整合优化的自然保护地共有6类324个,整合优化过程中被归并98个、被转型37个、被拆分1个、撤销16个,整合优化后... 在开展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保护空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整合优化规则,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地进行优化整合。结果显示,云南省纳入整合优化的自然保护地共有6类324个,整合优化过程中被归并98个、被转型37个、被拆分1个、撤销16个,整合优化后,全省自然保护地共225个,总面积485.86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2.68%,与整合前实际净占地面积469.89万hm^(2)相比,净增面积15.97万hm^(2),占比增加0.42%。整合优化实现了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保护面积不减少的目标,将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质量,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优化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夯实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基础,促进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自然公园 整合优化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经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晶晶 臧振华 +2 位作者 赵磊 徐卫华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684-9694,共11页
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是实现保护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我国现有管理评估多集中于单一、同类型、同省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对中大型尺度多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的评估较少。黄河流经省域分布着许多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 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是实现保护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我国现有管理评估多集中于单一、同类型、同省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对中大型尺度多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的评估较少。黄河流经省域分布着许多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屏障的重要基础,在维持区域生态安全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为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构建5类共26项的管理成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基于证据的专家打分法,评估了黄河流经省域内8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2020年间的管理成效,在识别影响管理成效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2016年以来,黄河流经省域8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总体较好,优秀率达26.83%,良好率达64.63%,主要体现在管理主体、本底调查、保护对象等指标的平均得分较高。②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管理级别越高、建立越早,公共服务、规章制度、经费保障等方面越完善的保护区管理成效越好;此外,基础设施与日常巡护,科研监测与科普宣教、信息化建设,社区关系与生态修复、保护对象指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③管理成效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人才建设、综合执法、社区发展、人类干扰等方面,建议有关单位在人才队伍、行政执法、生态补偿等方面加以完善,以提升管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经省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指标体系 管理成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爬行动物新纪录——华西腹链蛇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杰 张自亮 +7 位作者 李辉 杨鑫宇 胡小龙 唐依萍 刘昕 刘慧 张佑祥 吴涛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2023年5月24日于湖南省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41′36″N,110°09′30″E;212 m)采集到东亚腹链蛇属(Hebius)一雌性物种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符合华西腹链蛇(Hebius maximus)形态描述;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构建的东亚腹链蛇... 2023年5月24日于湖南省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41′36″N,110°09′30″E;212 m)采集到东亚腹链蛇属(Hebius)一雌性物种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符合华西腹链蛇(Hebius maximus)形态描述;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构建的东亚腹链蛇属部分物种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该标本与华西腹链蛇(H.maximus)聚为一支,其遗传距离为1.7%~2.2%。综合形态数据与系统发育分析,确定此次采集到的标本为华西腹链蛇。同时,根据已有研究对华西腹链蛇在中国分布情况的报道,确定该标本系湖南省分布新纪录。本研究将湖南省东亚腹链蛇属种类提升至8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华西腹链蛇 CYT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杰 杨鑫宇 +8 位作者 唐依萍 刘昕 刘慧 刘陈义 谭叶琛 张自亮 徐培培 张佑祥 吴涛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419-429,共11页
2022—2023年,运用样线法调查了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并分析了其区系特征。共记录到两栖爬行动物3目19科44属60种,其中省新纪录1种,新种1种,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为主,广布种次之。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高... 2022—2023年,运用样线法调查了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并分析了其区系特征。共记录到两栖爬行动物3目19科44属60种,其中省新纪录1种,新种1种,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为主,广布种次之。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辛普森指数均较低,说明该地区此类生物的保护亟待加强。本次调查进一步掌握了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资源现状,为两栖爬行动物的系统地理研究与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省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格西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新记录8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绪言 刘星雨 +4 位作者 黄玫 邓婷 龚小露 蒋志敏 高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在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采样中,经过采集标本拍照记录并查阅相关文献共鉴定发现6科7属6种1亚种1变种四川省植物分布新记录,分别为长叶杨(Populus wuana C.Wang et Tung)、棘枝忍冬(Lonicera spinosa Jacq.ex Walp.)、囊谦杜鹃... 在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采样中,经过采集标本拍照记录并查阅相关文献共鉴定发现6科7属6种1亚种1变种四川省植物分布新记录,分别为长叶杨(Populus wuana C.Wang et Tung)、棘枝忍冬(Lonicera spinosa Jacq.ex Walp.)、囊谦杜鹃(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subsp.yushuense Fang et S.X.Wang)、密花橐吾(Ligularia confertiflora Chang)、齿叶红景天(Rhodiola serrata H.Ohba)、刺瓣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var.spinulifera(L.H.Zhou)C.Y.Wu et H.Chuang)、红角蒲公英(Taraxacum luridum Hagl.)、窄边蒲公英(Taraxacum pseudoatratum Oraz.),凭证标本保存于宜宾学院植物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竹笋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包刘媛 杨科 +4 位作者 环颜平 杨成翠 韩多 张永至 杨顺强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测定分析了乌蒙山方竹春季笋和秋季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与春季发笋的筇竹笋和秋季发笋的永善方竹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蒙山方竹笋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纤维素含量均高于筇竹笋和永善方竹笋,可溶性糖含量低于筇竹笋、略高... 测定分析了乌蒙山方竹春季笋和秋季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与春季发笋的筇竹笋和秋季发笋的永善方竹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蒙山方竹笋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纤维素含量均高于筇竹笋和永善方竹笋,可溶性糖含量低于筇竹笋、略高于永善方竹笋,可食率高于筇竹笋但低于永善方竹笋;乌蒙山方竹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与筇竹笋和永善方竹笋有明显的差异,且与永善方竹笋的差异小于与筇竹笋的差异。总体而言,乌蒙山方竹笋的营养品质相对较好,且春季笋品质优于秋季笋。研究结果可为探明乌蒙山方竹的亲缘关系及其笋营养价值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方竹 筇竹 永善方竹 营养成分 亲缘关系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昭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研究
8
作者 谭廷鸿 王卓 +4 位作者 肖洋 张宁 杨传东 吴瑶 康公平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22-32,共11页
为了解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麻阳河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采用随机踏查法对麻阳河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进行初步调查,并对其资源进行评价。麻阳河保护区有大型真菌247种,隶属于59科121属;其中优势科有红菇科、多孔菌科、小菇科... 为了解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麻阳河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采用随机踏查法对麻阳河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进行初步调查,并对其资源进行评价。麻阳河保护区有大型真菌247种,隶属于59科121属;其中优势科有红菇科、多孔菌科、小菇科、鹅膏科、牛肝菌科;优势属有红菇属、乳菇属、鹅膏属、小菇属、栓孔菌属、粉褶菌属、枝瑚菌属、灵芝属、小皮伞属。大型真菌中食用菌68种,药用菌23种,食(药)用菌18种,毒菌41种。调查研究表明,麻阳河保护区有丰富的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型真菌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健康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邓智勇 解宜兴 +5 位作者 刘懿 王丞 刘梦云 马骏 王朋冲 付意成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3期111-117,129,共8页
为了全面掌握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河流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的综合状况,选取澧水、澧水北源、澧水中源、澧水南源、溇水、溹水作为评价对象,利用SL/T 793-2020《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中的分级指标评分法,依据河湖健... 为了全面掌握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河流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的综合状况,选取澧水、澧水北源、澧水中源、澧水南源、溇水、溹水作为评价对象,利用SL/T 793-2020《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中的分级指标评分法,依据河湖健康综合评分(RHS)确定河湖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保护区河流总体评价结果均为健康,分项评价指标中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河流纵向连通指数、河岸稳定性未达到健康水平。提出需要将修复保护区河流纵向连通性、恢复河流生态基流作为管理与治理重点,同时对澧水北源、中源等涉及山区河段河流采取生态化的防洪治理模式,既满足防洪标准又尽量减少人为扰动,为野生大鲵生境保护与修复提供优良的河流底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评价 澧水干流 澧水支流 RHS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管理现状
10
作者 郞玉良 王辉 +1 位作者 张英楠 张金峰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6-29,共4页
本文介绍了吉林省自然概况及自然保护地现状,梳理了自然保护地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吉林省 自然保护地 保护 管理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调查与分析
11
作者 周玉霞 周晓雷 +2 位作者 刘晓娟 苏静怡 杨燕燕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3期66-72,共7页
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按照踏查路线和典型样地法相结合,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筛选,共筛选出具有观赏性的野生植物398种,隶属于89科,241属,其中包含变种、亚种以及变型的野生植物。蕨类植... 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按照踏查路线和典型样地法相结合,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筛选,共筛选出具有观赏性的野生植物398种,隶属于89科,241属,其中包含变种、亚种以及变型的野生植物。蕨类植物13种,隶属于10科,11属,裸子植物2科2属4种,被子植物77科228属372种。在398种野生观赏植物中,我国特有植物有128种,占32.16%。根据野生植物观赏的特性以及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将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分为观花类野生植物、观果类野生植物、观树形类野生植物、垂直绿化类野生植物和地被类野生植物五大类,筛选出观花类野生植物资源39种,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观果类野生植物资源18种,包括乔木和灌木,观形类野生植物资源15种,垂直绿化类野生植物资源10种,地被类野生植物资源24种。将野生观赏植物的最佳观赏特性进行描述(包括观花时期、观果时期以及生活型),对城市绿化造景有所启发,针对崆峒山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现状提出保护及开发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太统-崆峒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生观赏植物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12
作者 陈振林 杨卫诚 +4 位作者 罗康 熊玲 杨涛 黄玉杰 张高发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8,共11页
为了解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习水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资源及水质现状,于2022年7月(丰水期)及2022年11月(平水期)对习水保护区5个管理站内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习水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优... 为了解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习水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资源及水质现状,于2022年7月(丰水期)及2022年11月(平水期)对习水保护区5个管理站内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习水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优势种、密度、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特征,并基于水质理化参数及生物指数对保护区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丰水期和平水期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45种,隶属3门6纲13目37科,其中昆虫纲(Insecta)占比最多(35种,占77.80%)。优势种为中华沼螺Parafossarulus sinensis、扁蜉Heptagenia sp.、扁蚴蜉Ecdyonurus sp.、纯襀Paragnetina sp.、四节蜉Baetis sp.。从时间上看,平水期的密度和生物量均大于丰水期,丰水期的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大于平水期;从空间上看,密度大小排序为蔺江管理站>大白塘管理站>小坝管理站>长嵌沟管理站>三岔河管理站;生物量大小排序为蔺江管理站>小坝管理站>长嵌沟管理站>三岔河管理站>大白塘管理站。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大小排序为大白塘管理站>小坝管理站>长嵌沟管理站>三岔河管理站>蔺江管理站。不同指数显示的习水保护区水质结果不同,水质理化参数结果表明习水保护区水质为Ⅱ类水,水质较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明保护区水质为轻污染状态;生物指数(BI)显示保护区水质为清洁型。结合水质理化参数及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耐污值结果可知,生物指数的结果更符合保护区实际的水质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习水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以水生昆虫为主,水质为清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13
作者 窦慧筠 秦树亮 +3 位作者 赵志玲 黄赫 尤宏姝 李伟东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33-35,共3页
本文梳理分析了吉林省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发展的进程、现状。吉林省自然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存在各保护地对自然教育认识不足、自然教育工作缺乏统一高效管理、自然教育工作的开展缺乏与产业合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等瓶颈亟待突破。结合现... 本文梳理分析了吉林省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发展的进程、现状。吉林省自然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存在各保护地对自然教育认识不足、自然教育工作缺乏统一高效管理、自然教育工作的开展缺乏与产业合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等瓶颈亟待突破。结合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吉林省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自然保护地 自然教育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锋敏 杨敬爽 +3 位作者 郭小萌 张萌 程爽 李明远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6-38,42,共4页
本文简述了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分析了其自然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
关键词 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教育 现状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蕨类植物两个新纪录属——燕尾蕨属和黑心蕨属
15
作者 喻智勇 陈文红 +4 位作者 王玉琴 周建和 李建红 潘杨杨 张良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在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期间,采集到蕨类植物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物种全缘燕尾蕨Cheiropleuria integrifolia(D.C.Eaton ex Hook.) M.Kato和凤尾蕨科(Pteridaceae)物种黑心蕨Doryopteris concolor(Langsd.&... 在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期间,采集到蕨类植物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物种全缘燕尾蕨Cheiropleuria integrifolia(D.C.Eaton ex Hook.) M.Kato和凤尾蕨科(Pteridaceae)物种黑心蕨Doryopteris concolor(Langsd.&Fisch.) Kuhn。文献考证表明,两个物种所在的燕尾蕨属(Cheiropleuria C.Presl)和黑心蕨属(Doryopteris J.Sm.)均为云南省新纪录属。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燕尾蕨属 黑心蕨属 新纪录属 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爪哇伏翼在广东分布的新记录
16
作者 黄泽双 肖金海 +6 位作者 何向阳 邓瑾 曾金阳 邱源 刘佩莹 陈创杰 张礼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0-425,共6页
为调查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翼手目多样性情况,于2019年9月使用雾网采集到一批蝙蝠,其中5只伏翼(1♂、4♀)体型小,前臂长27.7~30.5 mm。头部及耳朵呈深棕色;被毛较密,背毛暗棕色,腹毛稍浅,基部褐色,毛尖灰白色;后足长约为胫骨长... 为调查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翼手目多样性情况,于2019年9月使用雾网采集到一批蝙蝠,其中5只伏翼(1♂、4♀)体型小,前臂长27.7~30.5 mm。头部及耳朵呈深棕色;被毛较密,背毛暗棕色,腹毛稍浅,基部褐色,毛尖灰白色;后足长约为胫骨长的一半,翼和尾膜深棕色;头骨粗壮,吻突宽平;颧弓窄而短,无眶上突,矢状嵴和人字嵴微弱;齿式:2.1.2.3/3.1.2.3=34。上述标本与爪哇伏翼Pipistrellus javanicus的外形及头骨特征相符。基于COⅠ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也支持形态学鉴定结果。本发现为爪哇伏翼在广东省分布的新记录,标本保存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手目(蝙蝠) 爪哇伏翼 广东省 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
17
作者 胡孔飞 夏昕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41-246,共6页
2022年8月—2023年9月对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和兽类进行调查,基于国家鸟兽多样性调查指南,鸟类采用样带法,兽类采用红外相机调查法,共完成30条样带调查并布设红外相机15台。根据野外调查数据及相关参考文献,此次共记录鸟... 2022年8月—2023年9月对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和兽类进行调查,基于国家鸟兽多样性调查指南,鸟类采用样带法,兽类采用红外相机调查法,共完成30条样带调查并布设红外相机15台。根据野外调查数据及相关参考文献,此次共记录鸟类148种,隶属于14目48科;兽类24种,隶属于5目14科。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鸟类中,广布种14种(9.46%)、东洋界物种85种(57.43%)、古北界物种49种(33.11%);夏候鸟36种(24.32%)、留鸟80种(54.05%)、冬候鸟29种(19.59%)、旅鸟19种(12.84%)。兽类中,东洋界物种16种(66.67%)、古北界物种3种(12.50%)、广布种5种(20.83%)。根据G-F指数分析结果,鸟类在科、属水平上的多样性较为丰富(DF=21.37, DG=3.80, DG-F=0.822),而兽类在科、属水平上的多样性较低(DF=5.87, DG=2.65, DG-F=0.549)。本研究对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鸟兽资源进行本底调查,旨在补充基础数据,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 兽类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章蜜 罗伟 孔凡前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6期64-67,170,共5页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区农村居民点所占比重较小,呈功能区分区差异,其中核心区和缓冲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形态规则、分布密...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区农村居民点所占比重较小,呈功能区分区差异,其中核心区和缓冲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形态规则、分布密集,实验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大、形态复杂、分布稀疏;保护区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于海拔300 m以下,坡度25°以下,距河流、道路200 m以内区域;保护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与经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生产方式、支柱产业等对农村居民点布局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莫格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白鹤停歇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相桂权 张洪岩 +5 位作者 吴景才 于国海 孔维尧 吴志刚 山广茂 王海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6-131,共6页
对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景观类型的变化及其对停歇白鹤种群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3年间,保护区内农田、人工林、村庄、草地和沼泽的面积趋于减少,而盐碱地、浅水泡、水库和河流的面积呈增加趋势;随着降雨量的增加... 对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景观类型的变化及其对停歇白鹤种群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3年间,保护区内农田、人工林、村庄、草地和沼泽的面积趋于减少,而盐碱地、浅水泡、水库和河流的面积呈增加趋势;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农田、盐碱地和草地面积显著减少,而河流和沼泽面积随之显著增加.1983-2008年春季,在保护区停歇的白鹤种群数量呈增加趋势,每年春季平均有(571.5±485.6)只白鹤在此停歇,春季最高历史记录出现在2008年,为2 148只.2000-2007年秋季,在莫莫格保护区停歇白鹤种群数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种群数量为(495.6±429.4)只,2007年秋季种群数量最高,为1 485只.随着盐碱草甸面积的增加,停歇白鹤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r=-0.785,P=0.037);停歇白鹤种群数量与泡沼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796,P=0.032);农田、人工林、河流和水库面积变化对白鹤种群数量变化无显著影响.实施白鹤停歇地保护和恢复重建应重点加强对泡沼的保护和管理;另外,盐碱草甸为白鹤潜在的停歇生境,保护其完整性对白鹤停歇地的恢复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停歇地 种群动态 景观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孔洋阳 韩海荣 +1 位作者 康峰峰 王清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62,共8页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目前正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严重影响。为衡量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程度,以吉林省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实地调查及文献...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目前正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严重影响。为衡量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程度,以吉林省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从保护区内社会经济活动程度、湿地环境状况、保护对象状况3个方面的12个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该保护区保护对象水鸟的状况良好,湿地状况受气候影响较大,并受到石油开采影响程度正逐渐减小,而畜牧业及种植业对其影响逐渐显现。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最终结果等级为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层次分析法 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