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inference rules in legal logic
1
作者 Xiong Minghu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年第3期58-74,共17页
Inference rules are at the heart of studies of logic. Although legal logic is an applied logic, it is not a simple application of the inference rules of formal logic in the legal domain, but the outcome of a combinati... Inference rules are at the heart of studies of logic. Although legal logic is an applied logic, it is not a simple application of the inference rules of formal logic in the legal domain, but the outcome of a combination of the inference rules of formal logic and inference rules peculiar to the legal domain. Therefore, although legal inference rules have some features in common with the inference rules of formal logic, they also have a distinctive character. Their common features are to be found in the fact that the basic inference rules of formal logic ar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inference rules of legal logic, while their distinctiveness lies in the fact that legal inference rules contain a special inference rule that does not exist in formal logic, the rule of burden of pro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gal logic inference rules rule of burden of proof
原文传递
民事审判中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以当事人与法官权责配置为视角的分析
2
作者 卢佩 《经贸法律评论》 2025年第2期123-140,共18页
由于法律审的建构在我国仍缺少直接的立法依据和正当性基础,而适用七人合议庭审理的案件在实务中并不多见,中国语境下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区分的适用核心场域,应是一审程序的庭审构造和当事人与法官的权责配置。由于功能分析法是为了弥... 由于法律审的建构在我国仍缺少直接的立法依据和正当性基础,而适用七人合议庭审理的案件在实务中并不多见,中国语境下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区分的适用核心场域,应是一审程序的庭审构造和当事人与法官的权责配置。由于功能分析法是为了弥补概念/逻辑分析法的不足而生,并未提供一个正向识别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具体化标准,逻辑的分析路径才是最有效的。事实必须引入诉讼才能构成法院裁判的对象。以法官为视角,将法官的裁判活动区分为事实确认和事实评价,前者为事实问题,后者若在评价过程中叠加法律价值的取舍,则为法律问题,否则也属于事实问题。普遍性事实的确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结合不同的语境进行具体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问题 法律问题 逻辑区分 司法三段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强国的法治样态与行动
3
作者 马焕灵 王金利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5,共10页
教育强国与法治具有内生性逻辑关联,法治是教育强国的前提和基础,教育强国是法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可以刻画出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法治的应然样态:教育法治理念应具有鲜明政治性和人民性,彰显中国特色;教育法... 教育强国与法治具有内生性逻辑关联,法治是教育强国的前提和基础,教育强国是法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可以刻画出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法治的应然样态:教育法治理念应具有鲜明政治性和人民性,彰显中国特色;教育法律制度应促进提升教育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以实现教育“自身强”“支撑强”“影响强”的功能价值;由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构成的联合教育法治行动应护航教育强国高质量发展。立足于教育强国法治应然样态要求,我国教育法治建设应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加快推进教育法法典化的进程以及提升教育法治行动效能,努力开创依法治教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法治建设 法治逻辑 法治样态 法治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秩序统一性导向下部门法冲突的司法调适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冬兴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8,共13页
部门法冲突是指同一法秩序内,不同部门法要素因悖反评价协调性要求而产生的实体冲突。部门法冲突会对统一法律适用和国家法治统一造成巨大威胁。司法裁判应当妥善处理部门法冲突,实现法秩序参与社会治理的最优化这一法治国设计目标。法... 部门法冲突是指同一法秩序内,不同部门法要素因悖反评价协调性要求而产生的实体冲突。部门法冲突会对统一法律适用和国家法治统一造成巨大威胁。司法裁判应当妥善处理部门法冲突,实现法秩序参与社会治理的最优化这一法治国设计目标。法秩序统一性系法秩序作为目的论体系之冲突禁止要求,其作为部门法冲突司法调适的法理导向,可从法律的体系性、司法职业的德性、裁判的说理义务得到正当性证成,并以“有限的范导性”为其作用机制。基于法秩序统一性,对部门法冲突进行司法调适时,应以司法为语境厘清冲突的表面形态和内在本质,以司法处理的方法分流为目标进行冲突的类型化归纳,兼顾法秩序的存在论统一属性与目的论统一属性。构建符合法秩序统一性的部门法冲突司法调适方案时,应当遵循法律方法的客体适应性原理,围绕法律概念部门法冲突、违法性评价部门法冲突和法律后果部门法冲突的内在特质,进行相应的司法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秩序统一性 部门法冲突 逻辑规则 价值判断 体系思维
原文传递
志愿服务参与环境治理的双重逻辑与法治统合
5
作者 王志鑫 《宁夏党校学报》 2025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志愿服务参与环境治理,是推动环境治理模式和志愿服务现代化转型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作为一种集体行动,志愿服务参与环境治理需要诸多逻辑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才能避免陷入“行动困境”。从行为逻辑上看,志愿服务群体积极、持续地参与... 志愿服务参与环境治理,是推动环境治理模式和志愿服务现代化转型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作为一种集体行动,志愿服务参与环境治理需要诸多逻辑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才能避免陷入“行动困境”。从行为逻辑上看,志愿服务群体积极、持续地参与离不开主体意识的驱动、价值理性的引导及伙伴关系的协同。从制度逻辑上看,志愿服务群体规范、有序地参与仰赖于政策工具的适度运用、制度规则的事前安排、信息交互机制的创新完善,以及赋权与责任对等原则的充分贯彻。法治是实现志愿服务参与环境治理的行为与制度逻辑统合的重要手段。通过以法律规则与公共政策为中心的形式合法性建构、以程序设计为重点的过程建构、以责任配置为基础的实质有效性建构、以激励培育为导向的行动模式建构,推动志愿服务参与环境治理的法治化进程,为促进志愿服务更有效地嵌入环境共治网络,形成善治的参与秩序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环境治理 行为逻辑 制度逻辑 法治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数字人民币犯罪多重法益保护:法理逻辑与体系构造
6
作者 杨淞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55-67,共13页
数字人民币实现了货币、财产与数据三重属性的深度融合,这些基础属性的交缠错杂,在司法实践中映射出法益界定模糊与保护空白的规范漏洞。数字人民币法律属性的复杂化、技术革新与法律保护之间的错位、法益保护机制固有的缺陷导致涉数字... 数字人民币实现了货币、财产与数据三重属性的深度融合,这些基础属性的交缠错杂,在司法实践中映射出法益界定模糊与保护空白的规范漏洞。数字人民币法律属性的复杂化、技术革新与法律保护之间的错位、法益保护机制固有的缺陷导致涉数字人民币的犯罪行为跨越国家货币管理秩序、公私财产权益、个人信息安全以及网络系统安全等多重法益领域,形成重叠交叉的侵害格局。有鉴于此,亟须采用法益识别与精细化层次划分策略、综合考量与差异化评价相结合的具体方法,通过法律指引与技术赋能的协同作用,实现数字时代背景下法律与技术的同频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民币 刑事犯罪 多重法益 法理逻辑 保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一流大学教育基金会收支规模与结构研究——基于34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数据
7
作者 胡彬玮 赵志强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8-18,39,共12页
本研究对我国34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教育基金会在首轮建设期的收支规模与结构进行分析,发现高校教育基金会存在以下问题:募资规模不大,服务高校发展能力有待提升;支出规模有限,社会公益服务使命履行不够到位;收入结构过度依赖捐... 本研究对我国34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教育基金会在首轮建设期的收支规模与结构进行分析,发现高校教育基金会存在以下问题:募资规模不大,服务高校发展能力有待提升;支出规模有限,社会公益服务使命履行不够到位;收入结构过度依赖捐赠渠道,各地区投资回报率均不高;支出结构明细尚需细化,人才培养活动支持不够等。其机制性成因主要包括筹资机制的非均衡性与区域捐赠文化的差异化、资金流向的限制性与投资决策的非专业化、管理模式的滞后性与法律体系建设的粗放化等。基于整体观视角,高校应构建校院两级筹资体系,重视中华慈善文化培育;加强团队专业能力建设,推动投资组合策略改革;政府应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立全面社会监督机制,以助力我国“世界一流大学”高校建设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基金会 市场逻辑 筹资体系 管理团队 法律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逻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猛宗 王一然 《天津电大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新时代的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建设为法治人才培育引领正确方向,是新时代法学教育发展及法律逻辑教学范式转向的现实需要。法律逻辑课程思政元素可从多维度挖掘,但现实中还存在着思政元素与课程... 新时代的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建设为法治人才培育引领正确方向,是新时代法学教育发展及法律逻辑教学范式转向的现实需要。法律逻辑课程思政元素可从多维度挖掘,但现实中还存在着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衔接生硬的问题。此外,在法律逻辑课程教学内容、形式及考核方式上的不足也阻碍着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为此,法律逻辑课程思政建设应明确目标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并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此外,还应结合学科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实现与课程内容的衔接,并不断丰富课程形式、优化考核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逻辑学 课程思政 法治人才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论的三重逻辑反思 被引量:1
9
作者 何跃军 陈淋淋 何雨泽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8-46,共9页
应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新一轮法学教育改革正在紧张酝酿中,改什么与怎么改成为关键问题。目前法学界在改革的主要问题上形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观点。本文再度深入反思上述观点,追问其逻辑证立问题。通过三重逻辑反思,认为法... 应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新一轮法学教育改革正在紧张酝酿中,改什么与怎么改成为关键问题。目前法学界在改革的主要问题上形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观点。本文再度深入反思上述观点,追问其逻辑证立问题。通过三重逻辑反思,认为法学教育中的理论性并未被充分挖掘和讲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正常现象,理论与实践是一种“貌离神合”的关系;法学教育中理论联系实践与理论联系实际是不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难度要远小于理论联系实践,应鼓励教师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脱节论的三重逻辑反思,可以发现理论与实践在法学教育中既不能偏废,也不能过度强调,只有真正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才是未来法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可靠出发点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改革 脱节论 逻辑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地方监察机关的法治逻辑及展开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伊士国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40-51,共12页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地方监察机关具有严密的法治逻辑,既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逻辑要求,也是强化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必然要求,还是对监督者再监督的题中之义。但由于监察权在我国新“四权”权力配置模式中处于优越地位,地方...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地方监察机关具有严密的法治逻辑,既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逻辑要求,也是强化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必然要求,还是对监督者再监督的题中之义。但由于监察权在我国新“四权”权力配置模式中处于优越地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地方监察机关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障碍。这就需要在正确认识和处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与地方监察机关监察两者“异中有同”“相得益彰”关系的基础上,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地方监察机关开展“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以实现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地方监察机关监督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监督 监督权 监察机关 监察权 法治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诉讼的民事检察监督:证成及制度化路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舒瑶芝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9,共16页
由数字化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数字化司法变革催生了在线诉讼中民事检察监督的新形式,民事检察监督嵌入在线诉讼既是诉讼构造数字化的逻辑使然,也有益于实现诉讼程序中的检察监督功能。在线诉讼具备时空场域转换、有形要素缺失、技术壁垒显... 由数字化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数字化司法变革催生了在线诉讼中民事检察监督的新形式,民事检察监督嵌入在线诉讼既是诉讼构造数字化的逻辑使然,也有益于实现诉讼程序中的检察监督功能。在线诉讼具备时空场域转换、有形要素缺失、技术壁垒显现等全新的特质,客观上也要求民事检察监督进行技术性和程序化的匹配。当前,在线诉讼民事检察监督作为检察监督的新命题,有必要从理念、规范以及实践的维度进行具体审视,促使其进入理论观照视野,探寻其未来的可能出路。在理念维度上,需要将技术赋权塑造为促使底层逻辑具象化的载体;在规范维度上,需要顺应在线诉讼的特质,明确检察监督的侧重点,并引入正当程序的理念实现具体规则的优化;在实践维度上,需要聚焦大数据监督平台及算法模型的适配性搭建,为全面提升在线诉讼民事检察监督的质效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生产逻辑 在线诉讼 民事检察监督 技术赋权 大数据法律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论证研究在中国:成长与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玉赞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共18页
法律论证研究在中国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法律论证研究的孕育和出场,二是法律论证研究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三是新时代的法律论证研究。中国法律论证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具有不同的境遇和任务,亦有不同的理论表现和发展重心。经过几十... 法律论证研究在中国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法律论证研究的孕育和出场,二是法律论证研究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三是新时代的法律论证研究。中国法律论证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具有不同的境遇和任务,亦有不同的理论表现和发展重心。经过几十年发展,法律论证在中国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独立研究课题,形成了诸多研究进路、研究论题和研究团队,并成为指引和引领法学理论和部门法研究的基础理论。同时,中国法律论证研究还面临如何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与现实语境,学习镜鉴域外法律论证理论,创建中国自主的法律论证理论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 法律方法 法律逻辑 法律修辞 法律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法条知识的事理型类案检索方法
13
作者 李林睿 王东升 范红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7-1365,共9页
现有类案检索研究忽略了模型应当蕴含的法律逻辑,无法适应实际应用中案件相似标准的要求;类案检索任务的中文数据集较少,难以满足研究需求现状.为此提出基于法律逻辑、有较强可解释性的类案检索模型,构建以谓语动词为基础的案件事理图谱... 现有类案检索研究忽略了模型应当蕴含的法律逻辑,无法适应实际应用中案件相似标准的要求;类案检索任务的中文数据集较少,难以满足研究需求现状.为此提出基于法律逻辑、有较强可解释性的类案检索模型,构建以谓语动词为基础的案件事理图谱.将各类罪名对应的法条知识融入所提模型,将提取的不同要素输入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评分器以实现准确、高效的类案检索.构建针对类案检索任务、以易混淆罪名组为主要检索案由的Confusing-LeCaRD数据集,所提模型在LeCaRD数据集和Confusing-LeCaRD数据集上的归一化折损累计增益分别为90.95%和94.64%,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TF-IDF、BM25和BERT-PLI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案检索 法条知识 法律逻辑 事理图谱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医疗人工智能的算法逻辑、风险及其应对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明 韦俨芸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4,187,共10页
数字赋能医疗人工智能及其运行的算法逻辑对传统医疗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嵌入逻辑推动科技与医疗的双向共融,概率逻辑造就人工诊疗向智能诊疗的机制转换,效率逻辑亦协调功利主义与自然正义的价值博弈。然而,在“物理-数字”虚实交互的二... 数字赋能医疗人工智能及其运行的算法逻辑对传统医疗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嵌入逻辑推动科技与医疗的双向共融,概率逻辑造就人工诊疗向智能诊疗的机制转换,效率逻辑亦协调功利主义与自然正义的价值博弈。然而,在“物理-数字”虚实交互的二元格局中,技术内生性风险与外在性风险交织叠加,导致算法权力异化后权力与权利架构失衡,威胁患者基本权利的同时,引发医生自主地位丧失的风险,而数字要素内嵌其中的交互式人机共决机制,更是致使医疗责任认定陷入困境。为此,应摒弃传统治理思维,并基于数字法治视角,寻求以数字人权为本源维护医疗主体基本权利,以数字正义为基础引导智能医疗向善,并以数字安全为保障完善医疗算法运行机制,持续为医疗人工智能算法风险的防治增添法治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人工智能 算法逻辑 法治风险 数字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前教育立法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仲连 赵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2,共8页
学前教育立法是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将推动中国的学前教育科学、持续、有效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立足于中国学前教育的现实需求,遵循了学前教育立法的实践逻辑;尊重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 学前教育立法是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将推动中国的学前教育科学、持续、有效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立足于中国学前教育的现实需求,遵循了学前教育立法的实践逻辑;尊重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经验与过往,这遵循了学前教育立法的历史逻辑;尊重立法的法律技术要求,这遵循了学前教育立法的法理逻辑。三重逻辑辩证统一于中国学前教育的立法实践,旨在促进中国学前教育有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法 实践逻辑 历史逻辑 法理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法律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冯帅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5,共15页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内含减少污染的负外部性、增加生态系统的正外部性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重意涵,存在“经济-环境”关系的二元协调,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但是,现有“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协调...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内含减少污染的负外部性、增加生态系统的正外部性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重意涵,存在“经济-环境”关系的二元协调,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但是,现有“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资源配置-经济发展”促进机制、“减污-降碳”合力机制难以涵盖全部要素。在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美国“经济增长-能源转型-环境治理”系统模式、欧盟“生态优先-能源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综合模式的基础上,或可引入“碳减排-污染防治-生态产品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四位一体的协同模式。该模式以科学合理、经济性和生态环境完整性、多元主体参与为基本原则,以全国碳市场建设和能源转型为主战场,以绿色资金配置和绿色技术发展为两大侧重,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协同推进 法律机制 政策逻辑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法律责任规范入典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瑶瑶 程雁雷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60,共8页
教育法律责任是法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法典编纂不可缺少的一环。实现教育法律责任规范入典需要有力的理论支撑。价值层面,有助于厘清和践行《宪法》中的教育规范条款,最大化发挥教育法律责任的特定功能,进一步实现教育法律规... 教育法律责任是法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法典编纂不可缺少的一环。实现教育法律责任规范入典需要有力的理论支撑。价值层面,有助于厘清和践行《宪法》中的教育规范条款,最大化发挥教育法律责任的特定功能,进一步实现教育法律规范体系化的编纂目标。法理层面,法律责任既是对教育法典中主体权利和义务的必然回应,又是教育法典编纂遵照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还是教育行政执法的理论依据。政策层面,以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为目标,党和国家、立法机关、各级政府就教育法律责任分别作出需求与回应。教育法典法律责任的编排体例宜采取“总则+分则”式,总则中专章对教育法律责任作一般条款规定,分则中对特殊教育阶段和教育类型的法律责任作出具体条款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律责任 教育法典 价值逻辑 法理逻辑 政策逻辑
原文传递
通往现代财政之路:制度变迁逻辑与政策选择
18
作者 潘光曦 邓达 史晓琴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2-53,共12页
当代中国的财政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在系统梳理当代中国财政制度变迁过程,总结分析不同阶段财政制度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各种类型的财政制度在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下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利用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范式,从行为主体、基... 当代中国的财政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在系统梳理当代中国财政制度变迁过程,总结分析不同阶段财政制度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各种类型的财政制度在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下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利用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范式,从行为主体、基本动力、变迁模式和基本路径几个角度入手解读了当代中国财政制度的变迁机制。研究发现我国财政制度变迁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受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双重驱动,以强制性变迁模式为主,体现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兼备特征的渐进式变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不断深化财税领域改革,成绩斐然,同时也面临很多现实挑战。为了匹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需要进一步从法制建设、税制改革、支出管理、央地财政关系、预算管理、财政支撑能力等方面入手,将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向纵深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嬗变逻辑 法治财政 现代财政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水网建设投融资的市场化改革:经济逻辑与法治保障 被引量:3
19
作者 匡友青 《中国水利》 2024年第9期67-72,共6页
国家水网建设是水安全保障体系构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效益不明显的水网建设项目中,发掘区域水安全保障体系(包含水网项目)的经济效益是水网建设投融资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逻辑。这需要在资产权益端和金融工具端进行相应改革,使二者相... 国家水网建设是水安全保障体系构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效益不明显的水网建设项目中,发掘区域水安全保障体系(包含水网项目)的经济效益是水网建设投融资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逻辑。这需要在资产权益端和金融工具端进行相应改革,使二者相向而行、相互匹配,降低水网项目融资需求端和供给端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同时,在具体实现以市场化资本助力水网建设过程中,要加快落实法治保障,培育均衡、绿色、安全的水利投融资理念,强化产权制度激励,加强金融监管和法律责任约束,以防范项目风险,畅通资金渠道,为国家水网建设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水网建设 水利投融资 市场化改革 经济逻辑 法治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许可证为核心的开源社区治理逻辑 被引量:3
20
作者 辜凌云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61,共13页
作为一种普遍承认且共同遵守的约束开源社区的方法,以开源许可证为核心的行为准则和贡献规则属于典型的社群规范,其通过自发性自治规则以互惠约束机制实现社群自治。开源许可证丛林与知识产权丛林的交互出现,影响着各类主体对开源许可... 作为一种普遍承认且共同遵守的约束开源社区的方法,以开源许可证为核心的行为准则和贡献规则属于典型的社群规范,其通过自发性自治规则以互惠约束机制实现社群自治。开源许可证丛林与知识产权丛林的交互出现,影响着各类主体对开源许可证的选择行为。法律对开源许可证性质和效力的确认,赋予了开源社区社群规范的契约法律含义;司法对现行规范分析框架的运用,使得开源许可证受到法律作用力的影响,逐步形成契约性自治规则。作为网络空间中两类不同的治理方法,“社群规范”与“法律规则”以不同的规制路径,共同作用于以许可证为核心规范的开源社区这一对象。对于该治理模式,不能仅依规制主义的思路予以分析,还应关切市场可能对开源许可证条款变化产生的引导作用,形成利他主义的开源与利己主义的商业模式结合的本质仍然是产业政策在特定市场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源许可证 社群规范 法律规则 商业模式 治理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