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ption of Translated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Spanish-speaking World:A Survey of Seven Spanish Versions of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1
作者 Wen-Wen Hu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2年第3期169-175,共7页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s of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have focused on English versions;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non-English translations.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first inves...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s of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have focused on English versions;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non-English translations.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first investigation of the reception of the seven Spanish versions of Huangdi Neijing in terms of three parameters:collection records in libraries worldwide;book reviews and citation counts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and customer reviews on Amazon.The results revealed four features of Spanish trans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of Huangdi Neijing in terms of reception of academia,reception of general readers,the center of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and the role of Chinese scholars.These factors demonstrate the marginal status of Spanish transl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lassics.The implications are summarized in hopes of promoting the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CM classics in the Spanish-speaking world and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ommunication of TCM culture in the non-English-speaking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RECEPTION spanish trans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Translated Texts on Huangdirent Translating Styles o'n s Internal Classics——Simple Analysis on the Diffe Culture-Specific Lexicon, Figure of Speech and Four-Chinese-Character Structures
2
作者 杨峥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7期5-6,共2页
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s(Neiji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cient medical classics, which plays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medical field. More and more domestic and overseas scholars published their translat... 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s(Neiji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cient medical classics, which plays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medical field. More and more domestic and overseas scholars published their translated texts on Neijing. Due to the diversity of editions and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the translating styles and contents are widely different. This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different translating styles on culture-specific lexicon、figure of speech and four-Chinese-character structures in Neij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nslated texts culture-specific lexicon figure of speech four-Chinese-character structu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Chapter “Comprehensive Discourse on Phenomena Corresponding to Yin and Yang” in 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
3
作者 Zhi-Wei Zhou Yan-Qing Li Hai-Ying Li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2年第1期52-57,共6页
Culture-loaded words refer to words with specific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at can express an abstract or a specific concept,which may be related to religious beliefs or social customs,but do not exist in other language... Culture-loaded words refer to words with specific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at can express an abstract or a specific concept,which may be related to religious beliefs or social customs,but do not exist in other languages and cultures.Therefore,culture-loaded words bring some difficulties to translation work.Huang Di Nei Jing(《黄帝内经》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is the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heory,and is listed as the first of the four classics of TCM.It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cultureloaded words,which embody the anci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s a difficult but crucial point in the translation of 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 and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of 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 as a whole.Taking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Maoshing Ni and Li Zhaoguo as examples,this work identifies the culture-loaded words appearing in the chapter“Yin Yang Ying Xiang Da Lun”(阴阳应象大论Comprehensive Discourse on Phenomena Corresponding to the Yin and Yang).This work studies the strategies and translation proces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with a view to contribute to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class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e-loaded words Huang Di Nei Jing(《黄帝内经》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 Trans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十六时制与时序探赜
4
作者 刘立伟 范逸品 《河南中医》 2025年第2期189-193,共5页
古代纪时法分为等时纪时法和时段纪时法两种,等时纪时法将昼夜均匀划分若干等份,时段纪时法根据日之出入将昼夜分为若干不等时段,可细分为四时制、十时制、十二时制、十六时制、十八时制、二十八时制、三十二时制。十二时制与十六时制... 古代纪时法分为等时纪时法和时段纪时法两种,等时纪时法将昼夜均匀划分若干等份,时段纪时法根据日之出入将昼夜分为若干不等时段,可细分为四时制、十时制、十二时制、十六时制、十八时制、二十八时制、三十二时制。十二时制与十六时制是秦汉及以前通行的时段纪时法,先秦时期纪时体系较多,多采用非等时制,模糊概念的纪时名词较多,西汉至东汉是十六时制向十二时制转变的重要时期。《黄帝内经》所采用的时制为十六时制,时序依次为夜半、鸡鸣、大晨、平旦、日出、早食、晏食、日中、日昳、下晡、夕时、日入、黄昏、晏晡、合夜、人定,反映了早期医家依据日常活动、自然现象纪时的特色,但此种十六时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存在地域性、季节性差异,日出日落时间也存在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制 时序 等时纪时法 时段纪时法 十六时制 十二时制 《黄帝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四诊合参的中和意蕴与临床价值
5
作者 陈晓 贾梦真 黄岩杰 《河南中医》 2025年第3期331-336,共6页
《黄帝内经》四诊合参遵循天地人整体观,以人与自然、人体自身的顺应、协调、中和为标准,对疾病进行全面、准确把握,从而达到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望诊首先是望神,其次是望色,再次是综合望诊,将人体脏腑藏于... 《黄帝内经》四诊合参遵循天地人整体观,以人与自然、人体自身的顺应、协调、中和为标准,对疾病进行全面、准确把握,从而达到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望诊首先是望神,其次是望色,再次是综合望诊,将人体脏腑藏于内的功能与表现于外的征象内外相参,从其“和”与“不和”“应”与“不应”推导出内外相参相应的变化规律;闻诊立足于五行理论,对五脏与五音、五声及气味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判断,以诊察疾病的各种性质与变化规律;问诊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全面把握疾病的根本所在,切中肯綮,明确病名或病证,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前提;切诊一是强调脉应四时,二是强调脉以胃气为本,三是强调色脉互参,四是重视“平息以调之为法”。医者应充分融合四诊收集到的有效信息,精准诊疗,使“失中和”向“中和”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诊合参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黄帝内经》 “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胃肠病从“三焦胀”辨治探讨
6
作者 王建康 张徐 +2 位作者 王杨帆 康琼巧 方俊剑 《河南中医》 2025年第2期205-210,共6页
功能性胃肠病的病理本质是以三焦腑功能受损,进而病及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兼及心失藏神、肝失疏泄、肺失宣肃、肾(膀胱)失气化表现的多系统多方位的临床综合征。“三焦胀”是以三焦气机升降失司导致气机不畅或逆乱为核心、以脾胃功... 功能性胃肠病的病理本质是以三焦腑功能受损,进而病及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兼及心失藏神、肝失疏泄、肺失宣肃、肾(膀胱)失气化表现的多系统多方位的临床综合征。“三焦胀”是以三焦气机升降失司导致气机不畅或逆乱为核心、以脾胃功能失调为基本症状,兼及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的脾胃综合征,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各类症状具有高度类同性。三焦与脾胃的关系密切,三焦气机失调容易引发脾胃病症状,说明“三焦胀”与功能性胃肠病具有内在联系。其辨证应以三焦功能为核心,以调复三焦气化为根本,力求“三焦胀”与功能性胃肠病的病、证、理、法、方、药的有机统一,体现临床证治一元论、精准度、靶向性,提高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疗效。功能性胃肠病表现为“三焦胀”类同症状时常可分为以下4种证型辨治:腠理失通型、三焦郁热型、相火僭越型、水道壅滞型;常用方剂有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旋覆代赭汤、生姜泻心汤、栀子豉汤、乌梅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黄帝内经》 三焦胀 腠理失通证 三焦郁热证 相火僭越证 水道壅滞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神”理论在心身病中的应用
7
作者 曹璐璐 王照钦 +2 位作者 龙俊燚 刘慧荣 吴焕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31-2635,共5页
《黄帝内经》的形神观念对心身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其中“神”在心身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核心主导地位。通过探讨心身医学中“神”的重要性,阐释神与经络脏腑的关系和针灸调神在心身病中的关键角色。详述针灸治疗心身病的全过... 《黄帝内经》的形神观念对心身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其中“神”在心身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核心主导地位。通过探讨心身医学中“神”的重要性,阐释神与经络脏腑的关系和针灸调神在心身病中的关键角色。详述针灸治疗心身病的全过程,强调医患之间的神气互动和腧穴选择的重要性,达到针灸调神养形的治疗效果。以期为现代心身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心身病 形神理论 黄帝内经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壮火食气”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病机与治疗思路
8
作者 罗成 叶远航 +1 位作者 宁博 王飞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88-3695,共8页
支气管扩张症(BE)是以支气管出现不可逆的永久性异常扩张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因此阻断支气管的异常扩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壮火食气”理论,从中西医角度、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方面阐述BE不同时期的病机。正气不足,“壮火”... 支气管扩张症(BE)是以支气管出现不可逆的永久性异常扩张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因此阻断支气管的异常扩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壮火食气”理论,从中西医角度、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方面阐述BE不同时期的病机。正气不足,“壮火”内盛,阻络损络,消“食”正气是BE急性期的主要病机特点,以“壮火”炽盛为其主要环节;“食气”气日久,“壮火”潜藏,络虚络损,暗“食”正气是BE稳定期的主要病机,以“食气”日久为其主要环节。治疗上确立了清“壮火”、补“虚气”的总治则,但“壮火”不可孤清,“虚气”不可独补,扶正祛邪并用。急性期以“壮火”为主,治标为要,应以清“壮火”兼以补“虚气”,同时注意辨证,根据邪气的偏重辅以相应的治法以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注重肺之生理特性;稳定期以“食气”为主,治本为先,补“虚气”辅以清“壮火”,以防“壮火”复燃,同时注重通络药的使用,搜剔肺络中潜藏之“壮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壮火食气 病机 治疗思路 中医药 黄帝内经 壮火 肺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仲景对《黄帝内经》脾胃理论的发挥
9
作者 杨文园 何晓晖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1期1632-1635,共4页
《伤寒论》继承了《黄帝内经》“人以胃气为本”“土生万物”思想,将顾护脾胃的思想贯穿于治疗疾病始终,在六经证治中既重视脾胃阳气又重视脾胃阴液。治疗太阳病时,强调发汗过程中要资养汗源;素体脾胃虚弱者,托邪外出同时补中和胃;使用... 《伤寒论》继承了《黄帝内经》“人以胃气为本”“土生万物”思想,将顾护脾胃的思想贯穿于治疗疾病始终,在六经证治中既重视脾胃阳气又重视脾胃阴液。治疗太阳病时,强调发汗过程中要资养汗源;素体脾胃虚弱者,托邪外出同时补中和胃;使用峻药攻邪时,以攻邪不伤正为原则,处处顾护脾胃之气;太阴病脾阳虚弱者,提出温之的治疗法则,方用理中汤、四逆汤。其将《黄帝内经》脾胃升降理论具体运用于脾胃病的施治中,以辛开苦降,降逆调和为法,设立了以半夏泻心汤为首的诸泻心汤方,开创了以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交错、气机痞塞之脾胃病先河;在药物的煎法、服法及药后调护中也处处注意养护胃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理论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论治室性早搏
10
作者 刘欣然 王恒和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36-1039,共4页
室性早搏病机多分为虚实两端,虚者为气血阴阳亏虚,血脉失充,心神失养而悸,实者多为气滞、血瘀、痰饮、郁火阻滞气血运行,扰乱心神所致,临证多见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应标本兼顾,平调气血阴阳,祛除久瘀之积。基于《黄帝内经》“平治于权衡... 室性早搏病机多分为虚实两端,虚者为气血阴阳亏虚,血脉失充,心神失养而悸,实者多为气滞、血瘀、痰饮、郁火阻滞气血运行,扰乱心神所致,临证多见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应标本兼顾,平调气血阴阳,祛除久瘀之积。基于《黄帝内经》“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理论治疗室性早搏,当平治于权衡以治本,去宛陈莝以治标。治本应益气养血补心脉、平调阴阳除悸源;治标应活血化瘀通心络、理气化痰畅心胸、清心降火安心神。常用方药有归脾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黄连温胆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平治于权衡 去宛陈莝” 《黄帝内经》 中医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运气角度探析脏腑辨证与三阳病的关系
11
作者 崔亚东 刘晓燕 +4 位作者 张玉鑫 张文静 黄雪杰 申占国 陈辛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39-3843,共5页
《黄帝内经》的脏腑辨证是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辨证方法,《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经临床实践检验效果显著的辨证体系,将2种辨证方法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有助于加强对六经辨证的理解和运用。本文以五运六气为桥梁,将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中... 《黄帝内经》的脏腑辨证是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辨证方法,《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经临床实践检验效果显著的辨证体系,将2种辨证方法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有助于加强对六经辨证的理解和运用。本文以五运六气为桥梁,将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中的三阳病进行联系,总结了太阳与心相通应、阳明与肺相通应、少阳与胆相通应的观点,并进行辨证分型。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能够丰富对《伤寒论》辨证思路的理解,从而为学习和应用《伤寒论》提供新的思路,且可拓宽运气理论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脏腑辨证 伤寒论 六经辨证 三阳病 五运六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肾性水肿的临床思路
12
作者 江理芳 张春戬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1期1665-1669,共5页
肾性水肿的发病主要与脏腑功能失司密切相关,尤以肺、脾、肾三脏为主,究其根本,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肺主宣发肃降,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温煦化饮,三脏功能相互为用,是维持机体内水液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记载... 肾性水肿的发病主要与脏腑功能失司密切相关,尤以肺、脾、肾三脏为主,究其根本,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肺主宣发肃降,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温煦化饮,三脏功能相互为用,是维持机体内水液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记载了治疗水肿的基本治法——“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即宣通肺气、通腑泄浊、活血化瘀以利水消肿。三法之中“洁净府”最为关键,贯穿疾病始终,发挥好其在“开鬼门”与“去宛陈莝”之间的枢纽作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温阳化气、益气养阴、利水消肿等“洁净府”的治疗方法达到“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助邪”的目的。然三法各有所宜,当抓住主要病机,调养受损脏腑,清除邪气,以维持气血津液正常运行和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鬼门” “洁净府” “去宛陈莝” 肾性水肿 《黄帝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美容思想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继慧 张小卿 +1 位作者 吴景东 张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96-99,共4页
针对中医美容学科发展中需要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经典文献研究要求和美容医学在关注人体身心健康方面的需要,该文对《黄帝内经》诸相关篇章进行解读,发现《黄帝内经》中体现的中医美容思想十分重要而可贵。它反映了中国美容医学一开始就具... 针对中医美容学科发展中需要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经典文献研究要求和美容医学在关注人体身心健康方面的需要,该文对《黄帝内经》诸相关篇章进行解读,发现《黄帝内经》中体现的中医美容思想十分重要而可贵。它反映了中国美容医学一开始就具有明显以人为本思想,并具有对人体容貌美的多元化理念和对健康美的高度重视。同时,《黄帝内经》在健康方面关注人的社会自然属性,在美的原则上同时强调形神双重之美。这些美容思想与当今世界健康理念十分吻合。作者指出,《黄帝内经》美容思想具有重要医学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美容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经》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建斌 王玲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中医理论形成的早期人们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方法:将《内经》中有关篇章,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得出其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结果:在《内经》中,与脑有直接联系的经络主要有足阳明经、足太阳经、督脉和跷脉;经络... 目的:探讨在中医理论形成的早期人们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方法:将《内经》中有关篇章,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得出其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结果:在《内经》中,与脑有直接联系的经络主要有足阳明经、足太阳经、督脉和跷脉;经络出入大脑的部位主要有眼系、巅顶部、风府穴和顑部;大脑内部也存在一定的经络通路。结论:《内经》对大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是比较丰富的,在临床诊治脑病时值得重视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 经络 《内经》 中医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关”辨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艳梅 高树中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0-342,共3页
“四关”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继《内经》之后,诸代医家有引用“四关”者,并对“四关”一词给予解释。但笔者认为后世医家对“四关”一词的理解都与《内经》原意不符。本文提出对《内经》中“四关”一词的认识以供同道参考... “四关”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继《内经》之后,诸代医家有引用“四关”者,并对“四关”一词给予解释。但笔者认为后世医家对“四关”一词的理解都与《内经》原意不符。本文提出对《内经》中“四关”一词的认识以供同道参考,并指出正确理解“四关”一词的含义对治疗五脏病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中医名词 考证 医学 中国传统/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象思维对中医美容研究的重要指导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继慧 张小卿 +1 位作者 吴景东 张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90-93,共4页
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重要思维模式,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也有充分体现。本文通过考察《黄帝内经》诸篇章运用象思维模式和方法对人体生理、病理、辨证论治及养生保健方面的分析和论述,发现象思维模式对中医美容研究具有重要... 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重要思维模式,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也有充分体现。本文通过考察《黄帝内经》诸篇章运用象思维模式和方法对人体生理、病理、辨证论治及养生保健方面的分析和论述,发现象思维模式对中医美容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借鉴意义,对人体容貌美研究、美容辨证论治和养生美容等方面都具有指导作用。笔者指出,对《黄帝内经》象思维传统的研究就是中医美容理论研究的活水源头,并将促进中医美容学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象思维 中医美容 指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分课堂”在《内经》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庆祥 颜培正 相光鑫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991-993,共3页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与老师对分教学学时,在课堂中开展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演讲,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甚至创造力。通过在中医经典《内经》教学中应用对...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与老师对分教学学时,在课堂中开展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演讲,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甚至创造力。通过在中医经典《内经》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促进了学生学习经典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分课堂 《内经》 经典学习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内经》理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思路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元献 丘丽华 王玲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3期10-12,共3页
《黄帝内经》详细记录了"暴聋"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本文旨在研究《内经》关于"暴聋"的相关理论,探讨缪刺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机理,认为其可能与人体经络结构及神经生理结构相关,并提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思路,从而为实... 《黄帝内经》详细记录了"暴聋"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本文旨在研究《内经》关于"暴聋"的相关理论,探讨缪刺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机理,认为其可能与人体经络结构及神经生理结构相关,并提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思路,从而为实验研究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突发性耳聋 理论探讨 缪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经》“厥”及相关病名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士玉 王彩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42-1543,共2页
《黄帝内经》中与厥字相关的病名有多种,部分名称所指的疾病与今天中医内科学的厥证相同或相近,而也有多数疾病并不属于今之厥证,这些名称在后世疾病正名过程中不断被定正。文章将对《黄帝内经》中与厥相关的病名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厥字... 《黄帝内经》中与厥字相关的病名有多种,部分名称所指的疾病与今天中医内科学的厥证相同或相近,而也有多数疾病并不属于今之厥证,这些名称在后世疾病正名过程中不断被定正。文章将对《黄帝内经》中与厥相关的病名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厥字在名称中的含义及其所指的具体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人体骨数浅议 被引量:4
20
作者 苏永强 刘斌 董福慧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61-1263,共3页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基础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通过总结归纳该书人体骨的名称、数量,列举后世经典医书的有关条文,以及中西医学骨数量不一致现象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认...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基础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通过总结归纳该书人体骨的名称、数量,列举后世经典医书的有关条文,以及中西医学骨数量不一致现象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认为《黄帝内经》人体骨数的观点,是中国古代医家在解剖学的基础上对于人体骨特有的认识,正视并正确理解这一观点,是立足中医关于人体结构的基础理论,发展中医骨伤科学术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骨数 解剖 中医骨伤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