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主体性与美国苗族社区性别关系变迁
1
作者 黄秀蓉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7-94,共8页
在当代美国社会,苗族女性群体已获得一定的社会权利与地位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她们走出家庭与社区,参与外部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努力争取两性的自由平等。在苗族社区内部,性别不平等仍是一种较为显性的存在,女性在整体上仍处于一种弱势... 在当代美国社会,苗族女性群体已获得一定的社会权利与地位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她们走出家庭与社区,参与外部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努力争取两性的自由平等。在苗族社区内部,性别不平等仍是一种较为显性的存在,女性在整体上仍处于一种弱势地位。社会地位的变化与新身份的获得、美国社会相对平等的性别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普及,激发了美国苗族女性的自身主体性,推动了美国苗族女性的整体性发展。美国苗族社区内的性别关系朝着更为平等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苗族 女性主体性 父系家族 性别关系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婚姻到社会:迈向全面发展的妇女权益保障之路 被引量:3
2
作者 郑依彤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2,共11页
近年来,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建设成果丰富,既有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全面修订,又有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相关司法解释的相继出台,在持续赋权的同时,逐步强化平权观念,但其中理念革新与价值张力并存。循赋权进路,规范性理解妇女的弱势所在,找准... 近年来,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建设成果丰富,既有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全面修订,又有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相关司法解释的相继出台,在持续赋权的同时,逐步强化平权观念,但其中理念革新与价值张力并存。循赋权进路,规范性理解妇女的弱势所在,找准妇女在社会规范与权力结构中的现实落差是赋权的前提。基于此,应重点围绕婚姻家庭、人格财产等私权领域,完成权利拓展与强化;沿平权进路,厘清与赋权相并列的、支撑性别平等的立法的另一种权利义务及责任分配方式是构建平权机制的前提。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的制定亦展现性别平等的最新制度思考,但平权机制的完善仍有诸多未尽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权益保障 赋权 平权 性别平等 民法典 婚姻家庭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家庭与性别之间:农村青年女性的“做女儿”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祖丽 郑丹丹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45,共14页
韦斯特和齐默尔曼的“做性别”理论强调性别是在特定情境下的互动式达成,拓展了将性别实践仅视为角色或制度结果的传统性别理论。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妻子或母亲的性别实践,忽视了原生家庭中的青年女性。做妻子、母亲的女性通常更主动,处... 韦斯特和齐默尔曼的“做性别”理论强调性别是在特定情境下的互动式达成,拓展了将性别实践仅视为角色或制度结果的传统性别理论。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妻子或母亲的性别实践,忽视了原生家庭中的青年女性。做妻子、母亲的女性通常更主动,处于平等或优势地位,传统文化中女儿在性别和代际两个维度均处于下位且难以退出,这使得“做女儿”的性别实践更能呈现不同性别观念的交互影响与互构。以王芳哥哥出轨事件为例,本文指出,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青年女性的性别实践在传统与现代力量的交织中呈现出复杂性,教育和经济提升确实能给女性赋权,但并不必然导致女性观念变化和地位的根本改变。基于理性的女儿偏爱观以及女性主义理论作为异文化,对于“做女儿”实践可能产生重大冲击。即便如此,在情感压力下采纳家庭主义性别观念维系家庭和谐仍是农村青年女性“做女儿”的首要原则。性别平等价值观的践行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女儿 做性别 再做性别 家庭和谐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性别文化与新时代和谐家庭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婕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先进性别文化以男女平等为基点,尊重性别差异,坚持和而不同,追求现实平等,是推动夫妻和睦、共同发展的文化导向和社会规范。反对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对促进妇女发展及构建新时代和谐家庭起到重要作用。新时代构建和谐家庭是中国式现代化... 先进性别文化以男女平等为基点,尊重性别差异,坚持和而不同,追求现实平等,是推动夫妻和睦、共同发展的文化导向和社会规范。反对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对促进妇女发展及构建新时代和谐家庭起到重要作用。新时代构建和谐家庭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求,为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对促进婚姻家庭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性别文化 和谐家庭 现实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丈夫的育儿参与可以降低妻子养育的机会成本吗?——基于工资收入的视角
5
作者 黄伟 杨浩 《南方人口》 CSSCI 2024年第6期51-63,共13页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人口高质量发展加以支撑。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战略下的一大难题是生育率不足。生育率不足与养育子女的高昂成本关系紧密,然而,养育子女的机会成本往往被忽视。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2020年共3期的调...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人口高质量发展加以支撑。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战略下的一大难题是生育率不足。生育率不足与养育子女的高昂成本关系紧密,然而,养育子女的机会成本往往被忽视。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2020年共3期的调查数据,实证丈夫育儿参与对妻子养育机会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1)丈夫育儿参与对妻子养育的机会成本具有抑制作用;(2)丈夫育儿参与通过缓解时间约束、提高社会资本降低妻子养育的机会成本;(3)在妻子性别观念较为传统、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丈夫育儿对妻子养育机会成本的抑制作用将被弱化。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减轻养育负担、促进性别平等、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丈夫育儿 机会成本 工作-家庭冲突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政策、子女数量与中国的性别教育平等 被引量:12
6
作者 陆万军 邹伟 张彬斌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7-112,共16页
近年来,中国性别教育差距快速缩小并呈现出女性高等教育在校生比重超越男性的现象,文章从生育政策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改善女性教育获得显著促进了性别教育平等。队列分析显示,生育政策之后的出生队列中女性... 近年来,中国性别教育差距快速缩小并呈现出女性高等教育在校生比重超越男性的现象,文章从生育政策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改善女性教育获得显著促进了性别教育平等。队列分析显示,生育政策之后的出生队列中女性相对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性别教育差距明显缩小。基于生育政策地区差异和出生队列差异构建的双差分模型分析发现,以农村二孩政策地区为参照组,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在提高女性相对受教育机会方面更为明显。但相对于二孩政策,一孩半政策在促进性别教育平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由于在一孩半政策下独女户和双女户数量较少,家庭受性别偏好影响会将资源向男性倾斜,导致政策没有通过控制家庭规模提高女性相对教育获得机会。研究认为,随着中国放松生育政策,农村地区由一孩半政策过渡到二孩政策并不会对女性教育获得产生明显影响,应该关注生育政策调整对严格独生子女政策地区女性教育获得的影响。同时,随着性别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可以利用劳动力市场政策降低市场性别歧视,进一步提高女性地位并促进性别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政策 性别平等 教育获得 双差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儿防老”还是“传宗接代”?——老年人对子女的角色期待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袁小波 杜鹏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10,共11页
利用“天津市居民养老观念及需求调查”数据考察老年人对子女的角色期待及其影响因素,重点分析儿子养老角色、男系姓氏传承角色和家庭扩展角色期待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子女尤其是儿子的功能在当今社会已发生明显变化,在其养老价值不断弱... 利用“天津市居民养老观念及需求调查”数据考察老年人对子女的角色期待及其影响因素,重点分析儿子养老角色、男系姓氏传承角色和家庭扩展角色期待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子女尤其是儿子的功能在当今社会已发生明显变化,在其养老价值不断弱化的同时,文化性和再生产性传宗接代功能相对凸显;个体资源、子女结构和代际支持以及社会养老资源等因素均显著作用于老年人的儿子养老角色期待;而男系姓氏传承角色和家庭扩展角色较强地抵制了诸多个体和社会因素以及文化观念的冲击,是一种根植传统伦理观的认知沉淀;女儿的养老和传承作用的增长对儿子价值产生了冲击。建议加强对家庭养老的支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发展,保障老年人的多元性养老选择,并为生育选择重新赋予孝道主导和性别平等的生育伦理,强化子女的文化和情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儿防老 传宗接代 角色期待 孝道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文化构建中女性作用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东升 王春艳 邢珺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88,共7页
笔者根据经济学均衡原则,在以家庭文化经济内涵为基础,分析家庭文化构建中的女性角色变迁中发现,传统社会女性角色主要在家庭内,家庭期待男性多于女性;现代社会女性角色从家庭延伸到社会,家庭对男女期待逐渐平等;从经济学的边际收益递... 笔者根据经济学均衡原则,在以家庭文化经济内涵为基础,分析家庭文化构建中的女性角色变迁中发现,传统社会女性角色主要在家庭内,家庭期待男性多于女性;现代社会女性角色从家庭延伸到社会,家庭对男女期待逐渐平等;从经济学的边际收益递减和主客观结合思想分析发现,女性角色变迁的实质是实现男女平等;女性受教育水平和参与就业为女性角色变迁和性别平等奠定了基础,也是家庭文化构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从现代女性接受小学、初中、高中等教育状况分析发现,接受高层次教育的女性逐渐增加且一定条件下超过男性;从分行业女性就业分析发现,女性就业涉及行业多,各行业就业不断增加且在某些行业的就业率高于男性;现代社会女性接受高层次教育和参与就业状况表明,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且逐渐被重视。笔者认为,在家庭文化构建中女性的作用具有递增的路径依赖,即女性依次发挥环境营造者、事业帮协者和精神传感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文化 女性作用 经济学均衡原则 女性角色变迁 性别平等 女性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权力的性别格局:不平等还是多维度网状分布?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金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2-68,81,共8页
从已有的有关家庭权力研究的成果看,性别平等与否是一个核心议题。首先,家庭权力是一种立体网状分布,其至少存在着婚姻、代际、个人这三个维度,家庭成员角色身份的多样性使得家庭权力领域内部形成多样且重叠/交错的权力空间;其次,由于... 从已有的有关家庭权力研究的成果看,性别平等与否是一个核心议题。首先,家庭权力是一种立体网状分布,其至少存在着婚姻、代际、个人这三个维度,家庭成员角色身份的多样性使得家庭权力领域内部形成多样且重叠/交错的权力空间;其次,由于在权力空间中的集聚点不同,占据的权力领地不同,家庭成员拥有的权力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三,家庭权力性别分布的变化与整个社会-文化大背景相伴随,具有本地化和受多种机制运作控制的特征,并且由此,即使是女权的扩展,也并不一定就是纯粹的妇女的胜利。研究证实,今天中国家庭权力的性别格局就总体而言,仍呈男强女弱的不平等态势,但在不同维度和权力空间存在着较大的性别差异,而夫妻权力已成为家庭主导性的控制权力。这表明,就实质而言,家庭权力的性别格局应是多维度的网状分布,而不是单维度的性别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权力 性别 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董事参与会促进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吗?——性别平等观念与家族企业的情境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梁强 章佳媚 +1 位作者 詹玉欣 王博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32,共13页
现有文献强调女性董事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但尚未明晰这种关系背后的社会心理机制及其情境因素。本文从社会角色理论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理论出发,强调外部情境是影响女性董事对企业社会责任作用的关键因素。对中国民营上市制... 现有文献强调女性董事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但尚未明晰这种关系背后的社会心理机制及其情境因素。本文从社会角色理论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理论出发,强调外部情境是影响女性董事对企业社会责任作用的关键因素。对中国民营上市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整体上女性董事参与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但这一作用取决于其所处的制度和组织场域。当性别不平等程度较低时,女性董事参与表现出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促进作用,而当性别不平等程度较高时,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同时,该促进作用在家族企业情境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女性关键董事,女性非关键董事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深化了女性参与和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关系的讨论,表明社会性别偏见仍是限制当前中国“她力量”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对女性领导特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董事 企业社会责任 家族企业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产假制度发展的国外经验及其启示意义 被引量:41
11
作者 李西霞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生育产假制度是保护生育妇女的重要制度之一。基于生育产假制度国外创建的新生儿父亲陪护假和父母育儿假制度,极大地推动了男女两性在有偿工作中的机会平等和无偿家务劳动中的责任分担,显著提高了生育保护水平。目前我国为应对人口老龄... 生育产假制度是保护生育妇女的重要制度之一。基于生育产假制度国外创建的新生儿父亲陪护假和父母育儿假制度,极大地推动了男女两性在有偿工作中的机会平等和无偿家务劳动中的责任分担,显著提高了生育保护水平。目前我国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在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以鼓励生育。这在客观上要求建立新生儿父亲陪护假和父母育儿假等配套制度,促进对生育妇女的保护。研究国外相关制度安排,将为我国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假 新生儿父亲陪护假 父母育儿假 有偿工作 无偿家务劳动 两性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妇女发展状况评估 基于家庭领域性别平等指标体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帆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2-155,共14页
本文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妇女发展纲要的要求,从国情出发,参照反映家庭领域中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际常用指标,尝试构建了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本文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妇女发展纲要的要求,从国情出发,参照反映家庭领域中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际常用指标,尝试构建了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作出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水平均处于中等发展程度,与健康、教育和经济领域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水平相比,家庭领域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还相对滞后,女性在家庭中的传统角色以及男女两性家庭责任分担模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性别平等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对构建和谐家庭性别分工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晶 师吉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9-64,共6页
传统的家庭性别分工作为人类最原始的社会分工,在生产关系较为落后的经济条件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提高劳动效率和增加家庭福利的作用。但是却把女性置于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中弱势地位,并使男性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分... 传统的家庭性别分工作为人类最原始的社会分工,在生产关系较为落后的经济条件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提高劳动效率和增加家庭福利的作用。但是却把女性置于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中弱势地位,并使男性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分工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女性主义对于性别分工问题的研究,必将为建构一种新型的家庭分工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家庭性别分工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领域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帆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99-104,共6页
本研究运用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体系,对中国家庭领域中的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关系进行量化分析,以期能够客观地反映目前中国家庭领域中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及其地区差异,为制定合理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家庭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指标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性别平等看回归自然和谐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艳 李莉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7-139,共3页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两性平等到不平等,再从不平等到平等和谐的发展过程,既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但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两性平等与和谐不会自然到来,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争取。从争取性别平等开始,回归到自...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两性平等到不平等,再从不平等到平等和谐的发展过程,既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但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两性平等与和谐不会自然到来,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争取。从争取性别平等开始,回归到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平等 回归 自然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别视野下当代中国夫妻关系平等的新要求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群 刘芮 郝靖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1期49-52,75,共5页
性的自然属性(差异)并未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性别,女性主义者称之为社会性别则是一个具有心理学和文化属性的概念,为一种社会标签,表现为男尊女卑、男外女内,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因而也是可以改变的。婚姻是以社会... 性的自然属性(差异)并未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性别,女性主义者称之为社会性别则是一个具有心理学和文化属性的概念,为一种社会标签,表现为男尊女卑、男外女内,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因而也是可以改变的。婚姻是以社会性别为基础的社会构建,因婚姻而组成家庭,各女性主义流派创立了不同的理论,中心论题主要是家庭与夫权制的关系。公私领域的划分与性别分工也产生了同样的结果,即当公领域与丈夫联系起来,私领域和妻子联系起来,等级就应运而生。因此,社会性别视野下中国夫妻关系平等的新要求是实现起点平等与结果平等的统一、法律制定的去性别化及家事法公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婚姻家庭 夫妻关系平等 新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中的性别平等问题与社会对策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尧耿 付红梅 《南方人口》 CSSCI 2008年第1期7-10,24,共5页
我国坚持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了家庭领域的性别平等。但是,当今家庭仍然存在一些性别不平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孩的成长和妇女的发展。要实现家庭中的性别平等与两性和谐发展必须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倡导... 我国坚持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了家庭领域的性别平等。但是,当今家庭仍然存在一些性别不平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孩的成长和妇女的发展。要实现家庭中的性别平等与两性和谐发展必须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倡导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建设先进性别文化、推进社会政策的性别主流化,关心女孩成长、提高妇女社会经济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平等 家庭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反家庭暴力”话语实践变迁及其逻辑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树坤 胡艾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104,共11页
自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家庭暴力”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关注“,反家庭暴力”话语实践也随之开启。回顾“反家庭暴力”话语实践的变迁,可以发现女性视角逐渐被隐去,代之为中立的性别立场;制度叙述中“家庭成员”替代了“女性”“;和谐... 自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家庭暴力”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关注“,反家庭暴力”话语实践也随之开启。回顾“反家庭暴力”话语实践的变迁,可以发现女性视角逐渐被隐去,代之为中立的性别立场;制度叙述中“家庭成员”替代了“女性”“;和谐美满”淡化了“暴力”特征。而话语实践过程中的这些“自然”转换,反映的正是话语规则背后的性别文化及无意识的性别权力结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家庭暴力法 女性 家庭 和谐 性别权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四国家庭友好政策及效应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亮亮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89-93,共5页
为帮助女性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间的冲突、促进劳动力市场和家庭生活领域中的性别平等,以北欧国家为代表的欧盟国家率先制定并实施了家庭友好政策。从政策安排看,丹麦侧重于提供儿童早期教育和公共照料服务,英国更加注重家庭津贴和税收... 为帮助女性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间的冲突、促进劳动力市场和家庭生活领域中的性别平等,以北欧国家为代表的欧盟国家率先制定并实施了家庭友好政策。从政策安排看,丹麦侧重于提供儿童早期教育和公共照料服务,英国更加注重家庭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对家庭的支持,德国侧重于为家庭提供生育假期政策安排,意大利则着重为3—6岁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从政策效应看,儿童早期教育和公共照料服务比生育假期和家庭津贴更能促进女性就业,提高女性地位。虽然四国家庭友好政策的侧重点和政策效应均存在一定差异,但向女性的政策倾斜仍然是各国家庭友好政策最重要的共性,也是践行"社会性别主流化"理念的一次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友好政策 福利体制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人“休产假”与性别平等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玉敏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23-26,共4页
传统的性别角色和两性分工导致的不平等分担责任是妇女充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障碍,也使男性承担了过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男人"休产假"的法理基础在于男女平等分担家庭责任和建立男女两性平等伙伴关系。妇女争取权利... 传统的性别角色和两性分工导致的不平等分担责任是妇女充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障碍,也使男性承担了过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男人"休产假"的法理基础在于男女平等分担家庭责任和建立男女两性平等伙伴关系。妇女争取权利平等需要男性的参与,国家应通过立法形式确保男子对其子女和家庭负责。男人"休产假"是促进性别平等和两性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人“休产假” 性别角色 男女平等伙伴关系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