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5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献考辨·政治解读·思想阐释——《贞观政要》的研究视角及反思
1
作者 何玉红 过轩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贞观政要》是记述唐太宗君臣探寻致治之道言论的经典著作。学术界对《贞观政要》的研究,可概括为文献考辨、政治解读和思想阐释三种视角。有关成书时间、史料来源、体例特色、版本流传等文献考辨,是《贞观政要》研究的基础。政治解读... 《贞观政要》是记述唐太宗君臣探寻致治之道言论的经典著作。学术界对《贞观政要》的研究,可概括为文献考辨、政治解读和思想阐释三种视角。有关成书时间、史料来源、体例特色、版本流传等文献考辨,是《贞观政要》研究的基础。政治解读视角下,学者关注《贞观政要》文本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复杂关联。思想阐释的视角,注重对《贞观政要》所蕴含的仁政、君德、法治等思想的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学术界应转向“文本学”的理论思考,走向“外史”的研究路径,并注重比较分析的视野,以此深化对《贞观政要》及相关问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观政要》 文献考辨 政治解读 思想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朝国家翻译实践及当代启示:从“怀柔远人”到“会通超胜”
2
作者 郭国良 朱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2,共10页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繁盛的一个朝代。万邦来朝,傅安、陈诚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西方传教士入华,皆为证明。相伴而来的是繁荣的翻译活动,从因“怀柔远人”政策而兴起的四夷馆翻译活动,到“会通超胜”思想引发的西学翻译活动,延...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繁盛的一个朝代。万邦来朝,傅安、陈诚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西方传教士入华,皆为证明。相伴而来的是繁荣的翻译活动,从因“怀柔远人”政策而兴起的四夷馆翻译活动,到“会通超胜”思想引发的西学翻译活动,延续了两百余年。从国家翻译实践视域来看,明朝翻译活动具有明显的国家翻译实践性质。明朝统治者采取翻译活动机构化、翻译过程合作化、译者培养制度化、翻译规范明晰化、儒家思想基础化五种举措,发挥翻译在民族融合、国际交往、富国强兵三个方面的治理功能。在当今中国与世界深度融通的背景下,国家翻译实践的规模逐渐扩大。明朝翻译活动可为当前我国国家翻译实践在项目规划、人才培养、规范制定等方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四夷馆 西学翻译 明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者的同情与诗家的共鸣——杜甫与王维相关四诗笺解
3
作者 查屏球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奉赠王中允》是在公开集体写作活动中的作品,杜甫因有过陷贼经历,对王维因陷贼而被关押受辱之事公开表达同情,在朝议之时,表达了与李岘一致的立场,多仁恕之道。《早朝大明宫》是杜甫与王维同台竞技之作,在这次宫中集体创作活动中,王... 《奉赠王中允》是在公开集体写作活动中的作品,杜甫因有过陷贼经历,对王维因陷贼而被关押受辱之事公开表达同情,在朝议之时,表达了与李岘一致的立场,多仁恕之道。《早朝大明宫》是杜甫与王维同台竞技之作,在这次宫中集体创作活动中,王维诗水平最高,杜甫近距离地感受到这位诗坛领袖诗艺的高妙,晚年作《秋兴八首》多有取资。杜甫所说“西庄王给事”之西庄,不是据地理方位而言,而是用典,是借谢灵运之宅代指王维辋川山庄。杜甫寻其宅,还缘于两人母亲都是博陵崔氏家族人,他们有表亲关系。这一亲缘推进杜甫与王维的诗缘关系,杜甫对王维秀句的肯定,表达了他对王维诗学指向的认可,杜甫对王缙、裴迪的认可也是缘于对王维诗才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王维 母系亲缘 同情降官 律体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统与政统的抉择:管仲形象历史建构的理论进路
4
作者 杨超 靳献豪 《管子学刊》 2025年第1期5-15,共11页
《论语》中孔子描绘的管仲形象,为后世学者接续塑造。其中,汉魏经学家、宋代事功学派反复彰明管仲的“仁者”身份;宋代道学家集中凸显管仲的“器小”特质;持“汉宋调和”论调的清代儒家学者则能不流一偏,执两用中。在管仲形象呈现的迥... 《论语》中孔子描绘的管仲形象,为后世学者接续塑造。其中,汉魏经学家、宋代事功学派反复彰明管仲的“仁者”身份;宋代道学家集中凸显管仲的“器小”特质;持“汉宋调和”论调的清代儒家学者则能不流一偏,执两用中。在管仲形象呈现的迥异面貌背后,有着较为深刻的政治因由:不同时代,儒家学者在政统、道统抉择上的差异,决定了各自价值标准的分殊,进而促成了管仲形象的不同建构。从管仲形象历史嬗变的理论进路中,能够窥见汉宋学术之流变,亦可对儒学史之演化渊源与历程进行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仲 仁者 器小 道统 政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贞观政要》中“为政以德”与“无为而治”的深度融合——中国帝制时代君主治国理想范式的分析
5
作者 张师伟 曹姣 《政治思想史》 2025年第1期56-70,226,共16页
中国传统时代有着系统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其中儒家的“为政以德”和道家的“无为而治”具有重要的典范意义。李世民等贞观君臣创造了把“为政以德”和“无为而治”融合起来的国家治理思想,一方面自觉弘扬“为政以德”,以儒家理想的君... 中国传统时代有着系统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其中儒家的“为政以德”和道家的“无为而治”具有重要的典范意义。李世民等贞观君臣创造了把“为政以德”和“无为而治”融合起来的国家治理思想,一方面自觉弘扬“为政以德”,以儒家理想的君臣角色激励和规范自己;另一方面又在具体治理举措上贯彻“无为而治”,强调道家的轻徭薄赋、简政无为等。贞观君臣“以儒为主,儒道融合”的国家治理思想创造了盛世的治理效果,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观政要》 李世民 为政以德 无为而治 深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建伟教授平脉辨证治疗“疫后诸证”经验
6
作者 汪玲羽 陈琳慧 +1 位作者 陈明显 连建伟(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治疗“疫后诸证”的辨治特色及临证经验。[方法]通过分析连教授治疗“疫后诸证”的病因病机和脉诊特色,总结归纳其治疗“疫后诸证”的学术经验,并列举一则疫后咳嗽验案予以分析。[结果]连教授认为“疫后诸证”已至...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治疗“疫后诸证”的辨治特色及临证经验。[方法]通过分析连教授治疗“疫后诸证”的病因病机和脉诊特色,总结归纳其治疗“疫后诸证”的学术经验,并列举一则疫后咳嗽验案予以分析。[结果]连教授认为“疫后诸证”已至疫病恢复期,此期或余邪未清或体虚失养,治疗时当首辨虚实,临证以“平脉辨证”为辨治特色。认为感染疫病,首先影响的是脾胃功能,所以脉诊多从“关脉”着手,着重“关脉”之虚实。根据左右关脉的盛衰虚实特征两关相参,并结合舌诊而定处方用药。治疗上紧扣疫后诸证病机,或祛邪或扶正,均不离脉诊,用药博采众长,遵古而不泥古。所附医案以上述治疗特色贯穿全程,并取得较好疗效。[结论]连建伟教授多以“平脉辨证”为辨证特色,根据疫后诸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进行辨证施治,用药师古不泥古,临床特色鲜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后诸证 平脉辨证 关脉 舌脉相参 连建伟 辨治特色 医案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岳麓秦简“候馆简”研究——竹简秦汉律与《周礼》比较研究之十
7
作者 朱红林 《南都学坛》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岳麓书院藏秦简(伍)》简212-213有关候馆设置管理的规定,证明了《周礼·地官·遗人》的记载是有史实依据的。设候馆于市,这或许是中国古代早期市场的起源之一,而候馆很可能是市场管理机构市亭的前身。同时,秦汉简《传食律》... 《岳麓书院藏秦简(伍)》简212-213有关候馆设置管理的规定,证明了《周礼·地官·遗人》的记载是有史实依据的。设候馆于市,这或许是中国古代早期市场的起源之一,而候馆很可能是市场管理机构市亭的前身。同时,秦汉简《传食律》中很多发生在候馆或者说传舍中的买卖或借贷行为,也可以从侧面证明候馆与市场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候馆 传舍 秦汉简牍 《周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8
作者 尚凯 王世雁 +2 位作者 李洪艳 王金凤 渠宝兰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唇舌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唇舌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感觉刺激、电刺激等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干预组采用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并以洼田饮水试验等级的改变作为疗效判断指标;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估患者误吸风险。结果两组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等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均有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误吸风险等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误吸风险等级均有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效果良好,其在提升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风险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通关利窍 针刺 镜像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建伟教授对右关脉虚大的脉理探析及诊治经验
9
作者 彭少文 汪玲羽 +1 位作者 陈宛芸 张咩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5年第4期101-103,共3页
文章总结了连建伟教授临床上对于右关脉象虚大的诊治经验。连建伟教授传承东垣重脾胃的思想,精于脉诊,临证脉证合参,重视右关脉象的变化。连建伟教授认为右关虚大为右关部脉出现脉体宽大,举之无力,按之空霍之象。右关脉虚大者,多属脾胃... 文章总结了连建伟教授临床上对于右关脉象虚大的诊治经验。连建伟教授传承东垣重脾胃的思想,精于脉诊,临证脉证合参,重视右关脉象的变化。连建伟教授认为右关虚大为右关部脉出现脉体宽大,举之无力,按之空霍之象。右关脉虚大者,多属脾胃虚弱,中气不足,遵“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义,连建伟教授常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建伟 右关脉虚大 脉诊 名医经验 补中益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条道路:张怀Guan书学理论初探
10
作者 郑晓华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4,共24页
中国书法在其早期发展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模式-“摹古派”与“任情派”;张怀Guan在两种模式之外,又提出了书法艺术的“第三条道路”-“自然派”。自然派的艺术理想在“通过书法艺术笔墨表现语言的拓展和再创造,确立自... 中国书法在其早期发展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模式-“摹古派”与“任情派”;张怀Guan在两种模式之外,又提出了书法艺术的“第三条道路”-“自然派”。自然派的艺术理想在“通过书法艺术笔墨表现语言的拓展和再创造,确立自然在书法艺术表现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对大千世界自然气象的抽象摹拟和概括表现,再现自然生命的神奇浑壮之症状,借此感化、净化心灵,实现书法艺术由追求悦目之形的”技“向介入社会文明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怀guan 书法艺术 书学理论 学术研究 创作模式
原文传递
管仲在盐业管理上的贡献及影响
11
作者 孙鹏 《中国井矿盐》 2025年第2期44-46,共3页
管仲辅助齐桓公治国理政,在齐国推出的“官山海”政策,推动了盐业的发展,极大程度地增加了齐国的财政收入,为齐桓公称霸诸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官山海”政策对后世盐政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历代王朝采用,促进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 管仲辅助齐桓公治国理政,在齐国推出的“官山海”政策,推动了盐业的发展,极大程度地增加了齐国的财政收入,为齐桓公称霸诸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官山海”政策对后世盐政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历代王朝采用,促进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及中国盐文化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仲 官山海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议《诗经·邶风·静女》“彤管”“荑草”之英译
12
作者 于阳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5年第1期178-181,共4页
笔者聚焦于《诗经·邶风·静女》中两个充满象征涵义的关键词——“彤管”和“荑草”。通过引用前人在心理学、符号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本研究选择古汉语语义和象征意义的角度分析,并针对各英文译本进行了比较和批评。研究发现... 笔者聚焦于《诗经·邶风·静女》中两个充满象征涵义的关键词——“彤管”和“荑草”。通过引用前人在心理学、符号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本研究选择古汉语语义和象征意义的角度分析,并针对各英文译本进行了比较和批评。研究发现,多数英文翻译由于缺乏对古汉语和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往往无法准确地传达这两个意象的复杂含义。因此,本文也提出了一个新的翻译方案,旨在更准确地传达“彤管”和“荑草”的多层面含义,从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英译 彤管 荑草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正阳门关帝庙大殿历史及复原研究
13
作者 李宇嘉 马全宝 《华中建筑》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正阳门瓮城内曾经建两座庙宇,东为观音庙,西为关帝庙,作为北京内城九门中等级最高的庙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其始建时间已不可考,但可据古籍古画中的记载推断为明中后期建成,历经明清两代并进行多次修缮,直到1971年被拆除。该文根据... 正阳门瓮城内曾经建两座庙宇,东为观音庙,西为关帝庙,作为北京内城九门中等级最高的庙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其始建时间已不可考,但可据古籍古画中的记载推断为明中后期建成,历经明清两代并进行多次修缮,直到1971年被拆除。该文根据明代官式建筑大木特征及清《工程做法》,对关帝庙大殿展开复原研究,包括屋架分布、斗口及攒当取值、平面形式,复原所依靠的数据来源于1951年的测绘信息及1971年拆除庙宇的档案记录,并对不准确的历史数据进行矫正,最后将正阳门关帝庙大殿的基本信息整理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阳门 关帝庙大殿 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子》整全规范理论体系论绎
14
作者 马腾 刘薇 《管子学刊》 2025年第2期5-20,共16页
《管子》具有融合儒、道、法三家色彩的特质,由法学视域观之,其规范理论体系亦颇为整全。于规范本源论层面,《管子》以道为最高,进而引道入治,为社会规范奠定至高哲学本源;于规范价值论层面,《管子》并王霸之道,合拢秩序功效,彰扬民众德... 《管子》具有融合儒、道、法三家色彩的特质,由法学视域观之,其规范理论体系亦颇为整全。于规范本源论层面,《管子》以道为最高,进而引道入治,为社会规范奠定至高哲学本源;于规范价值论层面,《管子》并王霸之道,合拢秩序功效,彰扬民众德性,恪奉良善规范价值;于规范本体论层面,《管子》以道为基,衍化各类社会规则,以求德目法度整全并各显其效;于规范位阶论层面,《管子》消弭礼法分歧,统合规范功能,主张礼法并重而治;于规范实施论层面,《管子》追求举国上下皆从法的实施效果,赏罚并举而倡规范教化,慎刑罚制裁。《管子》代表了一种兼合而整全的规范理论,不啻古典法律思想史上一种具有创造性的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规范 稷下学宫 法家 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帝四经》中“独”与“观”的双循环结构
15
作者 张士媛 《管子学刊》 2025年第2期34-47,共14页
《黄帝四经》具有较丰富的黄老思想特色的“观”与“独”的表述。“独”与“观”不仅是圣王不可或缺的政治品质,亦是圣王政治实践活动的重要面向。“独”与“观”二者具有循环互证关系:“独”所开启的“明”为“观”提供源初视域;借此视... 《黄帝四经》具有较丰富的黄老思想特色的“观”与“独”的表述。“独”与“观”不仅是圣王不可或缺的政治品质,亦是圣王政治实践活动的重要面向。“独”与“观”二者具有循环互证关系:“独”所开启的“明”为“观”提供源初视域;借此视域,“观”的过程亦是圣王积累政治实践知识的重要途径。“知”的蕴蓄与沉淀,可进一步助益圣王对“本体之独”即“道”的通达。在“独”与“观”的循环互证中,还包含“知”与“明”的循环互证。借助“知”与“明”的中介功能,最终落实“独”与“观”的循环互证关系。“独”与“观”、“明”与“知”的二重嵌套结构的动态循环、互相加强的过程,亦是圣王的政治治理得以不断自我更新、长久维持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四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的关帝信仰书写研究
16
作者 杨宇 《蒲松龄研究》 2025年第1期20-33,共14页
《聊斋志异》共有十一篇故事进行了关帝信仰书写,内容方面包括对关帝神圣形象与神异事迹的书写、对关帝性格特点与高尚品质的书写、对关帝信徒组织形式及活动方式的书写等三部分。蒲松龄的这些关帝信仰书写的特点在于在感情上表达了他... 《聊斋志异》共有十一篇故事进行了关帝信仰书写,内容方面包括对关帝神圣形象与神异事迹的书写、对关帝性格特点与高尚品质的书写、对关帝信徒组织形式及活动方式的书写等三部分。蒲松龄的这些关帝信仰书写的特点在于在感情上表达了他对关帝极度敬爱,在人物形象上对关帝形象进行了文人化改写,在故事宗旨上兼顾神道设教与刺世疾邪,在思想内容上蕴含着其个人的新思想。究其原因,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进行关帝信仰书写是受到了时代环境、家族传统、三国故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关帝信仰 蒲松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艺术语境下沈阳关氏皮影戏创新设计研究
17
作者 刘子英 于静 《丝网印刷》 2025年第1期124-126,共3页
以辽北地区“沈阳关氏皮影戏”现代艺术创新设计为个案研究,结合地域文化,兼顾民族文化特征,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语境下,探讨传统非遗的创新设计。
关键词 现代艺术 关氏皮影戏 AIGC 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管子》的城市规划理念到韧性城市建设——古今城市营建中的变与不变
18
作者 池梦洁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3期94-97,共4页
在历史长河中,城市安全始终是城市规划的核心议题。《管子》的城市规划思想以环境治理为切入点,既在精神层面构建理想主义的宏观认知,又在实践层面以实用主义路径指导城市建设。文章通过对比分析《管子》的规划理念与现代韧性城市理论,... 在历史长河中,城市安全始终是城市规划的核心议题。《管子》的城市规划思想以环境治理为切入点,既在精神层面构建理想主义的宏观认知,又在实践层面以实用主义路径指导城市建设。文章通过对比分析《管子》的规划理念与现代韧性城市理论,揭示了古今城市营建中“变”与“不变”的内在逻辑:古代对礼制框架的突破与功能优化,与现代韧性城市强调的生态适应、风险预判及动态恢复能力形成历史呼应。研究表明,城市安全需兼顾传统智慧与技术创新,在明晰自然规律与人文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前瞻性规划应对复杂挑战,以实现人居文明的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韧性城市 城市安全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杂剧《单刀会》的改编
19
作者 王昕宇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元杂剧《单刀会》自问世以来不断地被改编上演。迄今为止,对其进行过改编的戏剧约有三十余种。这些戏剧均讲述了关羽单刀前赴鲁肃所设的宴会,最终安然而返的故事,其主旨在于表现关羽顽强不屈的抗争意识及弘扬儒家的传统文化。改编后的... 元杂剧《单刀会》自问世以来不断地被改编上演。迄今为止,对其进行过改编的戏剧约有三十余种。这些戏剧均讲述了关羽单刀前赴鲁肃所设的宴会,最终安然而返的故事,其主旨在于表现关羽顽强不屈的抗争意识及弘扬儒家的传统文化。改编后的戏剧在重视关羽形象塑造的同时,亦对剧中的小人物给予关照。此外,除各改编剧本的流传,北昆、川剧等剧种的演出亦极具地域特色。剧作家们对剧本的改编和戏剧表演艺术家对舞台的演绎共同构成了各具特色的《单刀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刀会》 关汉卿 改编 京剧 地方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儒管志道对周子之学的多维阐释
20
作者 石霞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63-69,共7页
作为晚明思想界的关键性人物,管志道给予了周子超乎寻常的重视,不仅将周子《太极图说》与佛家义理进行类比互诠,把周子塑造为一个“直探本源,融会二氏”的思想宗师,还标举周子为孔子之“正脉”、宋学之“宗祖”,视周子为超乎朱子、阳明... 作为晚明思想界的关键性人物,管志道给予了周子超乎寻常的重视,不仅将周子《太极图说》与佛家义理进行类比互诠,把周子塑造为一个“直探本源,融会二氏”的思想宗师,还标举周子为孔子之“正脉”、宋学之“宗祖”,视周子为超乎朱子、阳明之上而可与孔子比拟的“中兴之圣”。相关诠释与表彰体现出管志道打破三教藩篱、贯通三教的思想主张,以及其欲借重佛学以突破“朱王之争”、开创新的思想体系的致思取向,同时也折射出晚明思想界复杂、多元的学术格局。值得注意的是,管志道对周子思想的诠释实则已经背离了儒家的本体论和价值取向,表现出对佛家“虚无”之旨的追求,就此来看,实在难以将管氏定位为正统儒者,而当将其视为一位援佛入儒的“狂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志道 周子 三教合一 《太极图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