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眼眶外伤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张俊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对高度疑似眼眶外伤性骨折的病患实施不同的CT诊断方法,再比较诊断效果。方法 80例高度疑似眼眶外伤性骨折的病患入组。本次研究从2023年10月开始,截止于2024年10月。所有病患均接受常规CT诊断方法和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以手... 对高度疑似眼眶外伤性骨折的病患实施不同的CT诊断方法,再比较诊断效果。方法 80例高度疑似眼眶外伤性骨折的病患入组。本次研究从2023年10月开始,截止于2024年10月。所有病患均接受常规CT诊断方法和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以手术病理组织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上述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和影像学表现。结果(1)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80例高度疑似眼眶外伤性骨折的病患中有64例阳性和16例阴性。常规CT检查结果显示:80例高度疑似眼眶外伤性骨折的病患中有阳性55例、阴性25例,敏感度经计算=70.31%,特异度经计算=37.50%,准确性经计算=63.75%,误诊率经计算=62.50%,漏诊率经计算=29.69%。MSCT后处理技术检查结果显示:80例高度疑似眼眶外伤性骨折的病患中有阳性63例、阴性17例,敏感度经计算=96.88%,特异度经计算=93.75%,准确性经计算=96.25%,误诊率经计算=6.25%,漏诊率经计算=3.13%。通过上述数据得知,MSCT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常规CT诊断,P<0.05。(2)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发现,MSCT后处理技术与常规CT存在不同之处。结论 对高度疑似眼眶外伤性骨折的病患实施MSCT后处理技术,最终发现其临床应用价值比常规CT更高;MSCT后处理技术与常规CT技术在诊断高度疑似眼眶外伤性骨折的病患时表现不同影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外伤性骨折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常规ct 手术病理组织检查 临床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刘洪业 张翔海 汪肖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CT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前应用X线技术,观察组术前应用CT后... 目的探讨CT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前应用X线技术,观察组术前应用CT后处理技术,同时利用2种诊断方式进行踝关节骨折诊断及参且手术治疗效果评估。比较2组患者术前踝关节LangeHansen骨折分型、术后1d解剖复位及内固定情况,评估2种检查方法对踝关节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及疗效评估。结果手术探查结果显示,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存在旋前外展型(PAB)骨折7例,旋前外旋型(PER)骨折4例,旋后内收型(SAB)骨折8例,旋后外旋型(SER)骨折11例,术前观察组CT后处理技术、对照组X线探查踝关节Lange-Hansen骨折分型结果准确性分别为93.33%、80.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观察组利用CT后处理技术发现内固定适宜和解剖复位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X线技术,CT后处理技术诊断踝关节骨折患者骨折分型准确率较高,可辅助完成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ct后处理技术 X线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基层医院四肢骨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曾佑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3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 CT,MSCT)后处理技术在基层医院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2月—2022年4月上犹县中医院收治的82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入...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 CT,MSCT)后处理技术在基层医院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2月—2022年4月上犹县中医院收治的82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数字化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和MSCT扫描检查,其中MSCT检查时运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e recombination,MPR)、表面阴影显示(surface shadow display,SSD)和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olume rendering 3D imaging technology,VRT)等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仔细观察骨折信息。由2名对患者骨折情况不知情的影像科医师分别阅读DR、MSCT图像片并讨论得出一致诊断结果,比较2种影像检查手段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诊断结果。结果82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共存在95处骨折,其中MSCT检查中运用MRP、SSD和VRT技术分别检出95处、92处和93处骨折,MSCT检查的骨折检出率为100.00%(95/95),明显高于DR的骨折检出率83.16%(79/9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1,P<0.05)。与DR影像学表现相比,MSCT后处理技术能更充分显示关节面断裂、关节面塌陷、关节内碎片、关节脱位。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能获取更充分全面的骨关节损伤影像资料,有利于四肢骨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减少漏诊的情况发生,避免耽误病情,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关节骨折 影像学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数字化X射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4
作者 徐罗 翟跃杰 +1 位作者 刘东清 李红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08月-2022年08月8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且术后1年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多层螺旋CT冠脉动脉成像检查完成术后复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08月-2022年08月8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且术后1年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多层螺旋CT冠脉动脉成像检查完成术后复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支架腔内狭窄采用多层螺旋CT冠脉动脉成像检查的显示结果,对比不同多层螺旋CT的平面重组、曲面重建、CT仿真内窥镜后处理技术在显示患者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狭窄范围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其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不同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狭窄近、远端正常血管的检出率和对狭窄处斑块形态的检出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狭窄近、远端正常血管的检出率,曲面重建最高,平面重组次之,CT仿真内窥镜最低;而对狭窄处斑块形态的检出率,平面重组最高,CT仿真内窥镜次之,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冠脉动脉成像检查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预后再狭窄方面,其诊断结果十分接近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不过术后支架狭窄形态分析采用多平面重建这一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更理想,而血管狭窄范围分析则采用曲面重建这一后处理技术,其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预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与X射线在诊断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华玉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11-0114,共4页
分析采取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与X射线在诊断四肢骨折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计划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纳入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00例四肢骨折病人,对比采取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与X射线的诊断效果。结果 和... 分析采取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与X射线在诊断四肢骨折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计划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纳入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00例四肢骨折病人,对比采取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与X射线的诊断效果。结果 和常规的X线检查进行比较,采取多层螺旋CT 后以及相应的处理技术检查整体的准确度、敏感度都比较高,而在漏诊率方面较低,相应的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于四肢骨折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方式,对于四肢骨折诊断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X射线 四肢骨折 诊断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平片及MSCT后处理技术在儿童肘关节外伤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玉龙 宋得夫 +2 位作者 幸世龙 彭涛 杨毅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8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究X线平片及MSCT后处理技术在儿童肘关节外伤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肘关节外伤性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观察X线平片检查及MSCT检查的诊断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比经X线平片... 目的探究X线平片及MSCT后处理技术在儿童肘关节外伤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肘关节外伤性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观察X线平片检查及MSCT检查的诊断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比经X线平片检查、MSCT检查对儿童肘关节外伤性骨折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经MSCT检查对儿童肘关节外伤性骨折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33%、86.67%、96.67%,X线平片检查对儿童肘关节外伤性骨折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33%、71.67%、81.67%,MSCT检查对儿童肘关节外伤性骨折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于X线平片检查(P<0.05)。结论X线平片和MSCT检查均可有效的显示儿童肘关节外伤性骨折的影像学特点,但是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儿童肘关节外伤性骨折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更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平片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肘关节 外伤性骨折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平片与CT后处理技术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兰 张滔 +1 位作者 张德州 刘愉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7期137-139,143,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X线平片与CT后处理技术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比较X线平片、CT后处理技术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检出率,分析X线平片、CT... 目的旨在探讨X线平片与CT后处理技术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比较X线平片、CT后处理技术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检出率,分析X线平片、CT后处理技术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术前诊断、术后复查中的价值。结果 X线平片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检出率分别为73.16%、68.83%、85.28%,CT后处理技术则分别为94.80%、90.90%、98.70%,CT后处理技术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01);完全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X线表现各异,对于确诊合并胸腔积液者行引流管处理,三维重建中,可清晰见患者肋骨多发肋骨骨折部位、数量、形态和移位方向,根据患者三维重建图像进行了肋骨骨折固定术治疗,术后1-7天内复查CT平扫,肋骨多发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复查胸部X线平片。结论 CT后处理技术对多发性肋骨骨折诊断、检出效能均优于X线平片,临床可根据图像资料制定相关手术方案,固定取出术后复查采用X线平片更经济、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平片 ct后处理技术 多发性肋骨骨折 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交叉韧带MR扫描中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岑玉坚 胡秋根 +1 位作者 杨少民 欧阳裕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7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膝关节交叉韧带磁共振(MR)扫描方式的指导价值。方法成人膝关节螺旋CT检查阴性者66例,挑取经多层螺旋CT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利用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进行任意角度矢状面图像重建,评价所得图像膝关节交...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膝关节交叉韧带磁共振(MR)扫描方式的指导价值。方法成人膝关节螺旋CT检查阴性者66例,挑取经多层螺旋CT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利用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进行任意角度矢状面图像重建,评价所得图像膝关节交叉韧带的显示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与MR扫描膝关节交叉韧带图像显示效果基本一致,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斜冠状面上前交叉韧带(ACL)显示全长最佳,后交叉韧带(PCL)则在标准矢状面上显示全长最佳,显示率为100.0%。结论将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于探求膝关节交叉韧带成像的最佳方位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结论准确、明确,对于膝关节交叉韧带MR扫描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交叉韧带 磁共振扫描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T后处理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明华 郭庆强 +2 位作者 柴晓明 吴小强 邵培育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9期94-97,共4页
目的:研究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后处理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良恶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2020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6例SPN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进行... 目的:研究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后处理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良恶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2020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6例SPN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进行D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将原始图像传输到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操作,比较CT扫描原始图像和后处理图像的诊断结果,并分析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96例SPN患者中,良性结节39例,恶性结节57例,CT扫描原始图像正确诊断恶性结节患者33例,后处理图像正确诊断恶性结节患者54例,后处理图像的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空泡征显示率均高于CT扫描原始图像(P<0.05),CT扫描原始图像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差(Kappa=0.374),后处理图像与金标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48),后处理图像诊断SPN良恶性的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扫描原始图像(P<0.05)。结论:DSCT后处理技术在SPN良恶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良恶性 双源ct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实现临床诊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建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0期79-80,共2页
目的:评析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我院经手术结果确认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中抽取64例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处理,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入院并确诊的32例患者设... 目的:评析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我院经手术结果确认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中抽取64例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处理,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入院并确诊的3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DR检查,另抽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入院并确诊的32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应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本研究将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检出情况,分析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本研究中,实验组32例研究对象的诊断阳性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研究对象的漏诊率也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极高,能够有效诊出患者是否患有四肢骨关节骨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关节骨折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清武 《中外医疗》 2011年第1期179-179,共1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89例小儿气管支气管阴性异物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后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了解符合情况及异物部位符合率。结果 89例多排螺旋CT诊断的小儿气...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89例小儿气管支气管阴性异物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后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了解符合情况及异物部位符合率。结果 89例多排螺旋CT诊断的小儿气管支气管阴性异物患者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发现阴性异物86例,符合率96.62%。3例为气管内肿块。结论多排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检查时间短,安全无痛苦,诊断率高,定位准确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 气管支气管异物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肺支气管变异中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岑玉坚 胡秋根 +1 位作者 杨少民 欧阳裕锋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5期169-169,171,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右肺支气管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6例右肺支气管通畅并显示清楚的病例,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支气管树、CT仿真内镜(CTVE)重建右肺各段支气管,评价通过各种方法所得图像的显示效果,计算出各种分支形...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右肺支气管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6例右肺支气管通畅并显示清楚的病例,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支气管树、CT仿真内镜(CTVE)重建右肺各段支气管,评价通过各种方法所得图像的显示效果,计算出各种分支形式出现概率。结果采用MPR易于发现各段支气管,MPR和支气管树图像能确定共干长度较长类型,两者均能将各段分支情况直观、准确的显示出来,CTVE可作为MPR和支气管树的补充。综合应用三种技术对右肺各段支气管的分型结果为:右肺中叶段三分支者6(3.8%)例,右肺下叶前外共干型67(42.9%)例,上叶尖段与前段共干7(4.5%)例,尖段与后段共干38(24.3%)例,前段与后段共干19(12.2%)例。结论利用MPR易于发现支气管,其与支气管树一样可立体显示各段支气管依次分支及较长两两共干类型,CTVE可腔内观察开口数目及"隆嵴"的位置形态,对支气管树图像在短共干中的不足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联合应用三种后处理技术可以对右肺各段支气管进行较准确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MPR 支气管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的CT后处理技术及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彪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第10期1337-1338,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CT后处理方法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的CT表现行平扫、增强及三维后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可见肿块,14例密度不均,12例肿瘤内钙化,12例形态不规则,6例肿块边缘模糊不清,4例瘤...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CT后处理方法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的CT表现行平扫、增强及三维后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可见肿块,14例密度不均,12例肿瘤内钙化,12例形态不规则,6例肿块边缘模糊不清,4例瘤内呈瘤结节,2例瘤周呈强化残圈,21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18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CT后处理技术对甲状腺癌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ct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芝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14
作者 田跃忠 《医疗装备》 2011年第9期7-8,共2页
胸腰椎骨折应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不仅可获得优质影像,还能清楚显示骨折类型、受损椎体与相邻椎体间的关系,同时可清晰显示椎管内碎骨片、椎管狭窄程度、脊髓受损情况及估计脊柱稳定性等。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术式选择以及术后疗... 胸腰椎骨折应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不仅可获得优质影像,还能清楚显示骨折类型、受损椎体与相邻椎体间的关系,同时可清晰显示椎管内碎骨片、椎管狭窄程度、脊髓受损情况及估计脊柱稳定性等。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术式选择以及术后疗效观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螺旋ct后处理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兰图 李爽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9期36-38,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共56例为研究对象,56例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收集56例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由两名放射科诊断医... 目的旨在探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共56例为研究对象,56例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收集56例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由两名放射科诊断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观察冠状面、矢状面、轴位等显示状况,分析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影像学特点,比较MSCT平扫及后处理技术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诊断的检出率。结果 MSCT平扫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检出率为52.54%,后处理技术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检出率为96.61%,后处理技术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S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56例患者中,眼球损伤59眼,眼环不完整12眼,球内出血25眼,晶状体脱位8眼,晶状体缺如6眼,前房加深、视网膜剥离各6眼,眼球破裂2眼。眼内异物24枚,CT平扫图像主要表现为眼球体积缩小,多数患者可见眼球壁不规则,球内正常解剖结构紊乱;视神经密度增高,局部增粗,边缘模糊,弯曲变性,骨窗显示眶壁骨折。CT平扫冠状面、矢状面均可见视神经增粗,视神经垂直部位存在弯曲变形,局部密度增高,少数视神经管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MPR图像可直观显示眼环的完整性,沿视神经走行的斜位重建能准确地观察视神经损伤的情况。结论 CT后处理技术可直观、立体且全面显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影像学特征,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ct后处理技术 影像学特征 临床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娟 张美凤 滕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3期104-106,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隐匿性骨折患者,研究例数一共50例,隐匿性骨折患者均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在2016年12月2日—2018年1月2日之间,分为观察组一组(25例隐匿性骨折患...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隐匿性骨折患者,研究例数一共50例,隐匿性骨折患者均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在2016年12月2日—2018年1月2日之间,分为观察组一组(25例隐匿性骨折患者)、对照组一组(25例隐匿性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DR诊断,将两种诊断方式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隐匿性骨折患者检出率96.00%(阴性患者1例、所占比为4.00%;阳性患者24例、所占比为96.00%)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隐匿性骨折患者漏诊率与误诊率和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25例患者中的隐匿性骨折患者的特异性96.00%、敏感度92.00%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隐匿性骨折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后,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隐匿性骨折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邹婷婷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6期143-146,共4页
目的在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中采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影像诊断,并分析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分别予以数字化X线摄影平片、多层螺... 目的在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中采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影像诊断,并分析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分别予以数字化X线摄影平片、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检查,以手术实施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数字化X线摄影平片检查及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与敏感度。结果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与敏感度均高于数字化X线摄影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检查的漏诊率、误诊率均低于数字化X线摄影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中采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影像诊断,能够明显降低诊断漏诊率,且有效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四肢骨关节 骨折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伟欣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6期78-79,共2页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6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进行X线平片以及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最大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以及表面遮盖等)来...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6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进行X线平片以及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最大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以及表面遮盖等)来进行诊断分型,然后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在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平片以及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后,其中X线平片分型准确率占85.48%,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分型准确的占100%。结论:在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术前分型时,具有较高的分型准确率,对于之后的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 胫骨平台骨折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后处理技术对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方红 李相生 +1 位作者 樊红霞 马芳芳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CT后处理技术诊断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8例肝硬化患者纳入观察组,完善所有患者入院检查,并进行肝功能分级(Child-Pugh)评分。选择同时期医院查体的均无肝脏病变且既往无肝脏疾病史的68名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观察组... 目的:探讨CT后处理技术诊断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8例肝硬化患者纳入观察组,完善所有患者入院检查,并进行肝功能分级(Child-Pugh)评分。选择同时期医院查体的均无肝脏病变且既往无肝脏疾病史的68名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观察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接受CT检查,测量肝脏体积(LV),换算成标准化后的LV。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之间LV的差异性,分析LV与其年龄、体质量、身高、体表面积(BSA)、肝脏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间隔5 d以上重复测量LV,组内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第1次测量和第2次测量的相关性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C=0.975,P<0.05),两次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标准化前后,Child-Pugh不同分级中ChildPugh C级<Child-Pugh B级<Child-Pugh A级;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LV与其年龄、肝脏Child-Pugh评分呈负相关(r=-0.347,r=-0.231;P<0.05),与体质量指数、BSA呈正相关(r=0.328,r=0.252;P<0.05)。结论:CT后处理技术测量肝脏体积可靠性好,诊断肝硬化的准确性高,且LV是较为可靠的肝功能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ct后处理技术 肝脏体积(LV)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廓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付美萍 吴耀贤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3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廓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胸廓创伤者进行MPR、VR、3D-MIP等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84例胸廓损伤,其中肋骨骨折84例,肩胛骨骨折20例,锁骨骨折16例,胸椎骨折32例及胸骨骨折7例,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显...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廓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胸廓创伤者进行MPR、VR、3D-MIP等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84例胸廓损伤,其中肋骨骨折84例,肩胛骨骨折20例,锁骨骨折16例,胸椎骨折32例及胸骨骨折7例,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显示效果,诊断准确。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廓创伤诊断中,快捷、方便、准确,尤其是骨折立体影像显示方面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体层摄影术 临床应用 螺旋ct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