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故障维修及维护管理 被引量:3
1
作者 郭桐 李莹洁 柳东慧 《南方农机》 2020年第11期218-218,共1页
多普勒雷达是气象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多普勒雷达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常见故障,讨论了解决问题方法及维护管理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 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 故障维修 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及在定量估计降水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寇蕾蕾 李应超 +1 位作者 楚志刚 徐芬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0-471,共12页
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NUIST-CDP)的观测资料,结合南京龙王山SA天气雷达数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综合观测基地的OTT Parsivel雨滴谱仪数据、南京市地面雨量计数据,分析NUIST-CDP探测资料的质量及定量降... 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NUIST-CDP)的观测资料,结合南京龙王山SA天气雷达数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综合观测基地的OTT Parsivel雨滴谱仪数据、南京市地面雨量计数据,分析NUIST-CDP探测资料的质量及定量降水估计(QPE)精度情况。将NUIST-CDP与SA雷达的回波强度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NUIST-CDP回波强度偏弱;将滴谱仪上方NUIST-CDP测量的反射率因子Z_H、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与滴谱仪数据对比,雷达参量Z_H、Z_(DR)与滴谱仪数据变化趋势一致,但整体略偏小;比较差分传播相移率K_(DP)与Z_H的变化情况,由差分传播相移Φ_(DP)经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的K_(DP)与Z_H数据一致性很好。利用南京地区2015年夏季(5—8月)收集的滴谱数据计算偏振雷达参数,拟合测雨方程,进行两次降水过程个例的QPE分析,并与南京地区雨量计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R(K_(DP))测雨精度最高,R(K_(DP),Z_(DR))次之,使用偏振参量能明显提高降雨估算精度;R(Z_H)、R(Z_H,Z_(DR))方法测雨反演结果低于地面雨量计雨量值,且低于SA雷达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 雨滴谱 数据质量分析 定量降水估计(Q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C-12型X波段全相参双线偏振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技术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音 于文震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7,共4页
阐述了 GL C- 12型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技术与系统构成以及信号 /数据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 X波段 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 双线偏振 信号处理 GLc-12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移动全相参多普勒雷达应用及与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对比 被引量:6
4
作者 吴迎旭 安应玉 周一 《黑龙江气象》 2011年第1期27-31,共5页
本文根据2010年8月10日12:00至8月12日12:00在呼兰地区连续48 h观测得到的移动X波段全相参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数据,讨论了该移动雷达在两个方面的应用情况:一是根据移动雷达观测150 km范围内得到的回波进行全方位跟踪、识别;二是对该移动... 本文根据2010年8月10日12:00至8月12日12:00在呼兰地区连续48 h观测得到的移动X波段全相参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数据,讨论了该移动雷达在两个方面的应用情况:一是根据移动雷达观测150 km范围内得到的回波进行全方位跟踪、识别;二是对该移动雷达观测结果在强度场、速度场以及回波高度、回波位置与距离30km的C波段3830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其各方面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X波段全相参多普勒天气雷达 c波段3830新一代天气雷达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C波段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故障检测排除个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硕 《吉林气象》 2004年第2期35-35,37,共2页
3830天气雷达发射系统的功能,是在速调管阴极脉冲持续期间,将接收机激励源分机提供的宽度1μs(或2μs)、峰值功率0.5W左右的发射脉冲激励信号,放大成为宽度1μs(或2μs)、峰值功率250kW以上的大功率、全相参、高品质的射频发射脉冲。
关键词 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 个例分析 故障检测 c波段 一代 雷达发射系统 发射脉冲 峰值功率 激励信号 持续期 速调管 激励源 接收机 全相参 高品质 宽度 分机 射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移动全相参多普勒雷达应用及与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对比
6
作者 吴迎旭 周一 安应玉 《林业勘查设计》 2011年第2期-,共5页
根据2010年8月10日12时至8月12日12时在呼兰地区连续48小时观测得到的移动x波段全相参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数据,讨论了该移动雷达在两个方面的应用情况:一是根据移动雷达观测150km范围内得到的回波进行全方位跟踪、识别;二是对该移动雷... 根据2010年8月10日12时至8月12日12时在呼兰地区连续48小时观测得到的移动x波段全相参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数据,讨论了该移动雷达在两个方面的应用情况:一是根据移动雷达观测150km范围内得到的回波进行全方位跟踪、识别;二是对该移动雷达观测结果在强度场、速度场以及回波高度、回波位置与距离30km的c波段3830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其各方面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X波段全相参多普勒天气雷达 c波段3830新一代天气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规划方法处理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差分相位φ_C数据 被引量:8
7
作者 周聪 闵锦忠 +1 位作者 戚友存 庄潇然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7-625,共9页
高质量的差分相位数据能够有效地提高雷达识别粒子、估测降水的能力。本研究针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NUIST-CDP),提出一套差分相位φC数据的质量控制算法。其中将雷达观测到的差分相位φC分为5个部分:差分传... 高质量的差分相位数据能够有效地提高雷达识别粒子、估测降水的能力。本研究针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NUIST-CDP),提出一套差分相位φC数据的质量控制算法。其中将雷达观测到的差分相位φC分为5个部分:差分传播相位φDP、后向散射差分相位δ、非降水回波的波动εNP、系统误差εS以及电磁波信号的随机扰动εR。在线性规划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模糊逻辑法、小波分析法与迭代滤波法分别将差分相位φC数据中的εNP、εR和δ剔除,然后依据滤波后的数据,将各径向中第一个降水回波的值作为该径向的系统误差εS。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平滑由非降水回波引起的大振幅波动以及因电磁波信号造成的小振幅扰动,且可以剔除差分相位φC数据中存在的δ。此外,处理后的数据满足随径向距离递增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 差分相位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差分相位质量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曹杨 苏德斌 +1 位作者 周筠珺 徐文静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8-559,共12页
由于差分传播相移率(K_(DP))不受电磁波在雨区衰减影响,与降水强度呈线性关系,在定量降水估测和降水粒子相态识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北京市气象局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数据,对差分相位(Φ_(DP))数据进行了质量分析和处理... 由于差分传播相移率(K_(DP))不受电磁波在雨区衰减影响,与降水强度呈线性关系,在定量降水估测和降水粒子相态识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北京市气象局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数据,对差分相位(Φ_(DP))数据进行了质量分析和处理,包括地物杂波抑制、退折叠和滤波;再利用该雷达在2012年7月21日特大暴雨期间观测到的数据分析Φ_(DP)处理效果,并用处理后的Φ_(DP)数据估算K_(DP),对估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识别地物杂波、退除差分相位折叠以及滤除干扰和降水移动等引起的随机数据波动,处理后的数据估算的K_(DP)能有效反映降水粒子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 差分相位 差分传播相移率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差分相位数据质量控制 被引量:36
9
作者 肖艳姣 王斌 +2 位作者 陈晓辉 曹俊武 杨贤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3-230,共8页
针对移动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提出了一套差分相位数据质量控制算法,包括地物杂波抑制、退折叠、初始差分相位调整和滤波等,然后利用2个个例分析了这种差分相位数据质量控制算法的效果。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识别和消除差分... 针对移动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提出了一套差分相位数据质量控制算法,包括地物杂波抑制、退折叠、初始差分相位调整和滤波等,然后利用2个个例分析了这种差分相位数据质量控制算法的效果。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识别和消除差分相位数据中的地物杂波、退掉折叠的相位和滤除正常的随机差分相位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 差分相位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其数据处理系统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晓辉 曹俊武 +2 位作者 胡志群 肖艳娇 汪旭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6-125,共10页
文章介绍了车载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其数据处理系统,并对其资料质量和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该雷达采用的单发双收的工作机制,实现对Z_H、Z_(DR)、Φ_(DP)、K_(DP)、ρ_(HV)(0)以及L_(DR)等参数的探测。这些信息反映了... 文章介绍了车载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其数据处理系统,并对其资料质量和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该雷达采用的单发双收的工作机制,实现对Z_H、Z_(DR)、Φ_(DP)、K_(DP)、ρ_(HV)(0)以及L_(DR)等参数的探测。这些信息反映了云和降水粒子的范围、大小和运动变化等特征,是研究云和降水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形成机制及其物理过程变化的有效工具。基于该雷达的数据处理系统是在利用这些测量参数的基础上,可以实现降水处理和降水粒子相态识别功能,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气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 数据处理系统 降水估测 相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36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及其在一次降水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曹俊武 刘黎平 +1 位作者 陈晓辉 陈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200,257,共10页
该文介绍了2004年完成的在北京市气象局升级改造后的3836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的技术状况,并通过对2004年11月9日北京地区一次大范围层状云降水观测资料的分析,讨论了其探测资料的质量情况和对降水粒子的探测性能,同时还根据零度层... 该文介绍了2004年完成的在北京市气象局升级改造后的3836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的技术状况,并通过对2004年11月9日北京地区一次大范围层状云降水观测资料的分析,讨论了其探测资料的质量情况和对降水粒子的探测性能,同时还根据零度层亮带内不同相态降水粒子的散射和空间取向等特征建立了一种利用双线偏振雷达观测资料识别零度层亮带的方法,并利用该雷达的观测资料对识别结果做分析检验,最后讨论了零度层亮带内各种降水粒子相态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除线性退极化比LDR未作分析外,3836雷达探测到的这次降雨过程的分析结果与国外双线偏振雷达的研究结果相似,其对降水粒子相态结构的反映比较有效合理。建立的零度层亮带识别模式合理,识别得到的结果能反映零度层亮带的特征。通过对零度层亮带内各偏振参数的变化特点分析,从双偏振雷达测量参数的角度解释了“零度层亮带”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在零度层以下的冰相粒子融化成大雨滴然后再裂碎为小雨滴,从而造成在该层内水平偏振反射率因子ZH、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先增大后减小、水平/垂直偏振波零延迟相关系数ρhv(0)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836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 资料质量 零度层亮带 降水粒子的相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与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定量对比方法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29
12
作者 吴翀 刘黎平 张志强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0-401,共12页
受外场试验条件的限制,相控阵天气雷达在测试过程中难以与用于对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保持相同位置,造成不同雷达之间的观测资料无法直接对比。为了较全面地分析该情况下相控阵天气雷达的探测能力,提出了针对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分辨率的雷... 受外场试验条件的限制,相控阵天气雷达在测试过程中难以与用于对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保持相同位置,造成不同雷达之间的观测资料无法直接对比。为了较全面地分析该情况下相控阵天气雷达的探测能力,提出了针对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分辨率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匹配方法和观测资料的定量对比方法。初步使用该方法对2010年5月21日的S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SPAR)与相距54 km的南京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观测资料进行了结构的对比及数值的分析。结果表明:(1)S-PAR的回波结构与位置均较为合理,与CINRAD/SA相比反射率因子测量偏差很小,未受地物影响的径向速度较为接近,同时单波束发射4波束同时接收的扫描方式大大节约了扫描时间;(2)S-PAR受宽波束的影响,100 km外的回波出现了明显的平滑现象,难以探测到细微结构;(3)S-PAR的灵敏度比CINRAD/SA差,100 km处的最小可测反射率因子偏高16 dBz,通过相同灵敏度的模拟后发现S-PAR较差的灵敏度是造成回波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4)提出的经纬度匹配方法较好地将不同位置下的雷达资料对应起来,经纬度匹配后在垂直方向的不同处理方式得到的结果存在细微差异,基于采样体积的平均方法取得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 定量对比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双通道同时收发式多普勒偏振天气雷达 被引量:36
13
作者 王致君 楚荣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5-140,共6页
以我们研制的X波段多普勒偏振天气雷达为基础,介绍一种双通道同时收发式多普勒偏振雷达技术,并对其优缺点和应用问题进行讨论。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多参数雷达,它可同时获取云和降水的强度信息(ZH)、多普勒信息(平均径向速度V,谱宽W)... 以我们研制的X波段多普勒偏振天气雷达为基础,介绍一种双通道同时收发式多普勒偏振雷达技术,并对其优缺点和应用问题进行讨论。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多参数雷达,它可同时获取云和降水的强度信息(ZH)、多普勒信息(平均径向速度V,谱宽W)和偏振信息(差反射率ZDR,差传输相移ΦDP及比相差KDP和相关系数ρHV)。这些信息反映了云和降水粒子的范围、大小、运动变化和相态的不同,是全面了解云和降水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形成机理及其微物理变化过程的较好工具。它可广泛用于大气物理研究、人工影响天气、暴洪监测和临近天气预报等领域,对于提高云和降水物理研究水平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 双通道 多普勒偏振天气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缺口在C波段多普勒雷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夏文梅 王晓君 +1 位作者 孙康远 段鹤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3,共7页
利用普洱CIND3830-CC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2004—2013年普洱C波段天气雷达中V型缺口的统计特征、V型缺口与地面降雹的对应关系,并对V型缺口在冰雹预警方面的应用及其对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利用普洱CIND3830-CC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2004—2013年普洱C波段天气雷达中V型缺口的统计特征、V型缺口与地面降雹的对应关系,并对V型缺口在冰雹预警方面的应用及其对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V型缺口的最佳观测仰角为0.5°~2.4°,垂直高度上,V型缺口的高度出现在2.1~6.5 km。(2)将V型缺口分为2种类型,第一类为块状强回波单体径向后侧的V型缺口,第二类为片状或块状多单体回波径向后侧的V型缺口。(3)第一类V型缺口的组合反射率(CR)为50~66 dBz,普遍≥55 dBz,出现冰雹的几率为69%。(4)第二类V型缺口的CR为47~64 dBz,普遍为50~55 dBz,出现冰雹的几率为29%。(5)当出现V型缺口、H_(45 dBz)≥7.5 km、CR≥55 dBz时,可预报有冰雹出现,准确率达100%,V型缺口对冰雹预警的时间提前量为5~102 min。此外,得出了V型缺口内冰雹回波的识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c波段天气雷达 冰雹 V型缺口 统计分析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波段多普勒雷达双PRF模式速度混淆区识别和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川 刘黎平 +1 位作者 胡志群 殷中伟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5-886,共12页
中国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在双PRF工作模式下经常在正(负)速度区出现负(正)速度杂点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雷达资料的使用。为了提升雷达径向速度资料的质量,提出了一种对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在双PRF工作模式下径向速度正负速度混淆区(速度... 中国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在双PRF工作模式下经常在正(负)速度区出现负(正)速度杂点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雷达资料的使用。为了提升雷达径向速度资料的质量,提出了一种对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在双PRF工作模式下径向速度正负速度混淆区(速度混淆区,下同)的识别和处理方法,并以CINRAD/CC雷达资料为例,分析了识别和处理方法的效果。利用哈尔滨和牡丹江雷达2010年夏季部分时段观测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速度混淆区内径向速度值的跳动幅度约为雷达双PRF模式最大不模糊速度值。利用径向速度资料中各点与周围8点径向速度平均差值的分布规律和区域内正、负速度平均值的差值规律,能够正确识别速度混淆区,速度模糊区边界能够得到保留;以速度混淆区各点为中心,通过统计各点邻域内非速度混淆点的正、负速度点个数占非速度混淆点总数的比例,再将最大比例对应的径向速度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径向速度替代值,能够消除并修正原始资料中的速度混淆区;对比原始资料,处理后资料中的速度混淆区被消除,资料质量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波段多普勒雷达 双PRF模式 速度混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资料质量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杜牧云 刘黎平 +1 位作者 胡志群 杨川 《暴雨灾害》 2011年第4期328-334,共7页
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2011年完成升级改造后观测的一次降水过程资料为例,讨论其探测资料质量及其对降水粒子的探测性能,统计分析降水回波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零滞后互相关系数ρHV(0)与信噪比... 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2011年完成升级改造后观测的一次降水过程资料为例,讨论其探测资料质量及其对降水粒子的探测性能,统计分析降水回波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零滞后互相关系数ρHV(0)与信噪比SNR的关系,以及系统初始相位的稳定性,反射率因子ZH分别与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和差传播相移率KDP资料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及零滞后互相关系数ρHV(0)在信噪比小于15 dB时受噪声影响较大,资料变得不可信;距离雷达3 km以内的偏振参量不稳定,资料不可用。系统初始相位在观测过程中相对稳定,无明显波动。利用垂直扫描数据进行系统误差订正后的ZDR资料能较好地反映降水粒子的实际情况,而对差传播相移ΦDP分类处理后拟合的差传播相移率KDP资料也与实际情况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 资料质量 差分反射率因子 差传播相移 差传播相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的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子良 刘新安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共3页
叙述了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关键技术 ,并利用该试验型雷达探测降雨强度 ,提取降水粒子相态信息。进行了一些分析研究 。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双线偏振 X波段 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车载型多普勒天气雷达结构总体设计综述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海波 潘锴 《电子机械工程》 2003年第4期8-10,18,共4页
给出了X波段车载型多普勒天气雷达结构总体设计,针对天气雷达的特点及技术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对总体结构的几个主要组成作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 X波段 车载型 多普勒天气雷达 总体结构 方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吉林强降雨的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蕊 顾松山 何宇翔 《科技信息》 2013年第14期115-116,112,共3页
本文利用714XD P-A型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的回波信息及地面雨量站资料,对2007年5月吉林省伊通地区一次带状对流性降水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采用卡尔曼滤波对ФDP进行处理,并利用滤波后的ФDP对ZH和ZDR进行衰减订正,然后通过多元线... 本文利用714XD P-A型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的回波信息及地面雨量站资料,对2007年5月吉林省伊通地区一次带状对流性降水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采用卡尔曼滤波对ФDP进行处理,并利用滤波后的ФDP对ZH和ZDR进行衰减订正,然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出3种雷达测雨公式。最后通过3个相对雷达不同距离的雨量站对测雨公式的测雨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3种测雨公式中R(KDP)对不同距离的降水反演效果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 ФDP 卡尔曼滤波 降水估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信号处理器的研制
20
作者 王千骐 陈晓辉 《雷达与对抗》 2005年第1期28-31,共4页
介绍了一种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信号处理器的设计,给出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基本构成并对基本算法及一些处理方法作了描述。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X波段 信号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