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文册命命服与西周官职爵位研究
1
作者 王晖 《中原文化研究》 2025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学术界早期研究西周金文册命礼多以韨衡类去确定西周爵位,但韨衡只是服饰配饰,只起辅助性的作用,并不完全具备判断爵等的功能,以致后来一些学者怀疑西周册命赐服旂是否与爵位有关。本文认为,金文所见西周册命礼中命服才是衡量爵位等级... 学术界早期研究西周金文册命礼多以韨衡类去确定西周爵位,但韨衡只是服饰配饰,只起辅助性的作用,并不完全具备判断爵等的功能,以致后来一些学者怀疑西周册命赐服旂是否与爵位有关。本文认为,金文所见西周册命礼中命服才是衡量爵位等级的主要条件。织绣彩纹而成的“织衣”是册命礼上大夫级命服,并以“■巿”“赤■巿”等韨衡调节其爵位的高下。单色无绘绣的“玄衣”是中下大夫级命服,而以“■巿”“赤巿”“素巿”等韨衡调节其爵位的高下。依据衣服类命服赐品基本上可以把西周爵位的等级划分为三个大类,服饰的配饰可在三大类中进一步区分等级情况。春秋以后诸侯、卿士大夫命服与官爵的配合有了很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金文 册命礼 命服 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西周金文中的“虐”字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斯鹏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3期32-37,169,共7页
西周金文选钟乙“虣(暴)虐”之“虐”写作“”,从卜、虎会意,表示以兵杖搏虎,为“虐”之初文。“(虐)”字的造字意图与“虣”字之表示以戈钺搏虎相类,对应的词也意义相近,故文献中常见“虣(暴)虐”连言。■盨铭文“虐”所从“匕”、《... 西周金文选钟乙“虣(暴)虐”之“虐”写作“”,从卜、虎会意,表示以兵杖搏虎,为“虐”之初文。“(虐)”字的造字意图与“虣”字之表示以戈钺搏虎相类,对应的词也意义相近,故文献中常见“虣(暴)虐”连言。■盨铭文“虐”所从“匕”、《说文》“虐”篆文所从“爪”,均为“卜”形之讹变。《说文》对“虐”字形、字义的说解,以及目前学术界将“虐”字追溯至甲骨文从虎抓人形之字的主流意见,均不可靠。西周金文霸姬盘中的“”字也应释为“虐”,读为“效”,义为致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选钟 霸姬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周金文族徽的种类、数量及其变化
3
作者 黄端胜 雒有仓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3-30,共8页
西周金文族徽既有不同于商代晚期的族氏名号,也有对商代晚期族氏名号的大量沿袭。这是殷遗民族群在西周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反映。目前学术界对西周金文族徽尚缺乏全面的整理与研究。通过对西周金文族徽种类、数量的整理与统计可知,西周中... 西周金文族徽既有不同于商代晚期的族氏名号,也有对商代晚期族氏名号的大量沿袭。这是殷遗民族群在西周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反映。目前学术界对西周金文族徽尚缺乏全面的整理与研究。通过对西周金文族徽种类、数量的整理与统计可知,西周中后期的族徽种类和数量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原因除了这一时期周文化的强势影响外,主要与西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殷遗民对周文化的认同有关。正确认识西周金文族徽种类、数量的上述变化,对于深入认识西周社会组织结构、家族形态、族氏迁移流动以及民族融合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单一族徽 复合族徽 种类 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西周赐兵类彝铭及器主之名位
4
作者 胡其伟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1,共8页
西周青铜器多见赐兵类铭文,大部分为上级对下级的赏赐,往往是因为下级的职事具有戎臣属性。这些“戎臣”的等级不同,受赐兵器亦有高低之分,诸侯和少数王朝军政长官所得兵礼器级别最高,为斧钺或彤弓、彤矢一类;其次为一般的师类职官和参... 西周青铜器多见赐兵类铭文,大部分为上级对下级的赏赐,往往是因为下级的职事具有戎臣属性。这些“戎臣”的等级不同,受赐兵器亦有高低之分,诸侯和少数王朝军政长官所得兵礼器级别最高,为斧钺或彤弓、彤矢一类;其次为一般的师类职官和参与战事的贵族,所得为具有“琱?、缑柲、彤緌”的戈等兵器;还有一类是身具捍卫大宗、家族之责的家臣或小宗族长。赐兵器现象或可作为判断贵族职事所属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彝铭 赐兵现象 戎臣 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西周金文的“送”字
5
作者 应金琦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4期53-69,171,共18页
西周金文中可隶定为“■”的字,一般释为“遗”,但此字无论字形还是用法,都与真正的“遗”不合,释“遗”实不可信。根据字形线索,并结合辞例,本文认为“■”应释为赠送之“送”字。
关键词 西周金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说西周金文句首“■”字用法——兼与朱其智、朱学斌二位先生商榷
6
作者 孙永波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西周金文句首的“■”字,朱其智、朱学斌二位先生有文章辨析前人的观点并提出了新说,认为“■”当读为提起连词“且”。但二位先生对前人杨树达“叹词说”的反驳证据性并不强,难成定论。根据与西周金文时代相近的现存今文《尚书》辞例来... 西周金文句首的“■”字,朱其智、朱学斌二位先生有文章辨析前人的观点并提出了新说,认为“■”当读为提起连词“且”。但二位先生对前人杨树达“叹词说”的反驳证据性并不强,难成定论。根据与西周金文时代相近的现存今文《尚书》辞例来看,读“■”为“且”也不可信;又据《尚书》以“嗟”或“咨”等开头的常见句式,能够反证杨树达“叹词说”是正确的。此外,“句首”之“句”的定义当为具有完整句意的句子,而非分句。朱文所引用之10例金文铭文,并非都是严格的句首“■”字之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铜兵器研究现状综论——兼评《两周青铜兵器定名研究》
7
作者 王建欣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0-124,共5页
青铜兵器研究在铭文及器物形制的考较,国别、断代、官制等古史问题研究,以及铭辞格式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全面梳理青铜兵器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青铜兵器研究存在缺乏均衡性以及研究角度相对不足等问题,兼评青铜兵器研... 青铜兵器研究在铭文及器物形制的考较,国别、断代、官制等古史问题研究,以及铭辞格式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全面梳理青铜兵器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青铜兵器研究存在缺乏均衡性以及研究角度相对不足等问题,兼评青铜兵器研究的力作——《两周青铜兵器定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兵器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两周青铜兵器定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周金文中的非处所词语处所化现象
8
作者 蒲东族 《中国文字研究》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西周金文中部分非处所词语在“VP+(处所介词+)NP_(非处所)”结构的“NP_(非处所)”位置上可发生处所化,这类NP非处所可由名词和少量动词充当,指人名词用例相对较多,指物名词和抽象性状名词用例较少。非处所词语处所化发生的语义条件是V... 西周金文中部分非处所词语在“VP+(处所介词+)NP_(非处所)”结构的“NP_(非处所)”位置上可发生处所化,这类NP非处所可由名词和少量动词充当,指人名词用例相对较多,指物名词和抽象性状名词用例较少。非处所词语处所化发生的语义条件是VP或介词需要处所论元才能完整地表达语义,发生机制是转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非处所词语 处所化 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説“[不不]”
9
作者 陳斯鵬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由安大簡《詩經》“[不不]”爲今本“副”之異文,及銅器自名“[否否]”“[■]”讀爲“桮”,可以推斷“[不不]”衍“不”聲。清華簡拾《四告》“[不不]益增多”應讀“倍益增多”,由此推論西周金文中的“不[不不]”“不[否否]”均應讀爲... 由安大簡《詩經》“[不不]”爲今本“副”之異文,及銅器自名“[否否]”“[■]”讀爲“桮”,可以推斷“[不不]”衍“不”聲。清華簡拾《四告》“[不不]益增多”應讀“倍益增多”,由此推論西周金文中的“不[不不]”“不[否否]”均應讀爲“丕倍”,是大而多之意,多用作定語以修飾“休”“魯休”“元德”等詞,也可作狀語以修飾動詞或整個句子形式。“[不不]”字構形即以兩花柎表達雙倍之意。《尚書》中的“丕丕”有可能原本寫作“不[不不]”,後世轉寫之時因誤讀而寫成“丕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安大簡 清華簡 [不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 Logic, and the Debate about Western Zhou Government: A Reply to Lothar von Falkenhausen
10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7年第3期485-507,共23页
In response to Lothar von Falkenhausen's contention that the Western Zhou government was hopelessly stuck in a kinship structure that oper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der of aristocratic lineages, the present paper ... In response to Lothar von Falkenhausen's contention that the Western Zhou government was hopelessly stuck in a kinship structure that oper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der of aristocratic lineages, the present paper offers new theoretical grounds as well as new inscriptional evidence showing that the Western Zhou government was a bureaucracy invented precisely to allow the Zhou king to overcome or manipulate the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a kinship structure, in order to achieve actual political and administrative goals. This is the central debate in the study of the Western Zhou government as the fountainhead of the long-standing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and institutions. To refute the ill-conceived "anthropological model" of the Western Zhou government, the paper carefully examines the logical confusions, the wrong methodological choice, and the misinformation about contemporaneous bronze inscriptions as well as about current archaeology exhibited in Falkenhausen's review, thus reconfirming bases for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Western Zhou government already offered in Bureaucracy and the State in Early China (Cambridge 2008). Furthermore, the paper discusses intellectual norms in book reviews in the West and China and offers new insights into the date of the Ling group of vessels, a central problem in the dating of Western Zhou bronzes. The paper provides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for future constructive studies of the Western Zhou government and the issue of bureaucracy in Chinese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zhou BUREAUCRACY bronze inscriptions LINEAGE Lingbronzes culture of book review
原文传递
西周凤鸟纹饰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11
作者 李赟 陈继红 +1 位作者 唐雨洁 李颖 《山东纺织科技》 2024年第4期12-15,共4页
文章以文创产品与西周凤鸟纹样相结合为目的,通过分析西周凤鸟纹饰的文化特征和艺术风格,揭示西周凤鸟纹饰的文化地位,同时展现其在青铜器艺术中的独特之处,为西周凤鸟纹饰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青铜器艺术 西周凤鸟纹饰 纹样创新 文创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廾)季鼎、扬簋与西周法制、官制研究中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絜 李晶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的最为重要的史料之一,但须以准确的分期与释读为前提。西周中期的(矢廾)季鼎、扬簋等金文资料中的“司寇”并非官称,有周一代始终有司法官吏“司寇”之设或与之类似的观点不能成立。周代“司寇”的设立时...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的最为重要的史料之一,但须以准确的分期与释读为前提。西周中期的(矢廾)季鼎、扬簋等金文资料中的“司寇”并非官称,有周一代始终有司法官吏“司寇”之设或与之类似的观点不能成立。周代“司寇”的设立时代甚晚,至多只能推导到西周末叶,且其职位不高,以缉捕寇盗、维护社会治安为主要职事。在西周官制复原研究中,应该分清职官与职事,且不能与《周礼》等文献强行比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铭文 [矢廾]季鼎 扬簋 西周史 法律制度 职官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从甲骨文到今文尚书的动宾结构模式化及其发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清华 李为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8-158,共11页
甲骨文动宾结构有动宾和宾动两式,宾语后置是其基本语序倾向。卜辞宾语不同的前置方式起于不同的动因,有标记前置主要归因于强调需要,无标记前置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原始语言较低的句法模式化水平。甲骨文宾语中占最大规模的不是客体宾语... 甲骨文动宾结构有动宾和宾动两式,宾语后置是其基本语序倾向。卜辞宾语不同的前置方式起于不同的动因,有标记前置主要归因于强调需要,无标记前置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原始语言较低的句法模式化水平。甲骨文宾语中占最大规模的不是客体宾语,而是附加体宾语,这是该时期宾语的典型特征,但西周汉语里客体已取代附加体在宾语中的典型地位。不过,西周汉语和尚书语言双宾语结构的语序仍有模式化水平较低的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西周金文 今文尚书 动宾结构 模式化水平 标记化水平 非定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簋与伯■诸器 被引量:26
14
作者 朱凤瀚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F0003,共8页
新见卫簋二器,与此前从海外购回的伯■诸器年代相近,约在西周穆共之际。卫簋与伯■诸器,为同一宗族成员所铸祭祀祖神的礼器。伯■与卫乃兄弟关系,其中■为长兄,系大宗族长,卫为弟,乃分支首领,是为小宗。兄弟二人均任职于王朝,先后受到... 新见卫簋二器,与此前从海外购回的伯■诸器年代相近,约在西周穆共之际。卫簋与伯■诸器,为同一宗族成员所铸祭祀祖神的礼器。伯■与卫乃兄弟关系,其中■为长兄,系大宗族长,卫为弟,乃分支首领,是为小宗。兄弟二人均任职于王朝,先后受到周王赏赐。卫簋与伯■诸器在铭文格式、遣词造句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和重复性,表明大宗对宗族祭祀活动及相关祭祀礼器有主导权和决定权,而且同一宗族内部在祭祀礼器的制作与管理上有一套统一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青铜器铭文 卫簋 伯(犭臣犬)器 年代 家族形态 青铜器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周青铜器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志荣 周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79,共7页
西周青铜器的精神内涵和相称比例关系既符合力学要求,又体现了视觉的美感要求,并向着简单和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在虚实统一、有无相生中突显了器物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其纹饰以平面表现立体特征,粗细线条表明画面元素的前后虚实关系。雕塑... 西周青铜器的精神内涵和相称比例关系既符合力学要求,又体现了视觉的美感要求,并向着简单和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在虚实统一、有无相生中突显了器物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其纹饰以平面表现立体特征,粗细线条表明画面元素的前后虚实关系。雕塑技法使器表平面上表现出浑厚、凝重的立体效果。动物纹饰逐渐简化而富有图案趣味。神秘色彩淡化,纹饰重视抒发性情。西周中晚期金文逐步摆脱商金文的影响,以"篆引"为基础,开始形成自家风貌,走向纯粹线条化。字型固定统一,结构取纵势,修长婉丽,圆融内敛,"线"的自足性得到强烈张扬,笔墨韵味获得独立,线条浑厚华滋,凝重自然。西周青铜器的礼制化、系列化特色突出,富于秩序感和庄严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青铜器 审美特征 造型 纹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周金文历谱与历史年代探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毓周 周言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8,共10页
西周历史年代问题一直是中国古史年代学的关键所在,也是近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但是,有关西周历史年代问题虽经多方讨论,其中一些问题迄未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可靠历史文献建立合理的西周年代框架... 西周历史年代问题一直是中国古史年代学的关键所在,也是近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但是,有关西周历史年代问题虽经多方讨论,其中一些问题迄未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可靠历史文献建立合理的西周年代框架,并通过含有完整历日要素的西周金文资料排出能与文献互洽的金文历谱,建立起一个既符合天象又合于金文年历的比较可信的西周历史年代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历史年代 金文历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公鼎铭与周代宗法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絜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7,共10页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新出应公鼎,其铭文有重新释读的必要,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促使今人对周人是否行日名之制、周代宗统君统之关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该器铭文的"■"字,属祭祀动词,其义或与进献稻粱祭祀祖神相关。"珷...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新出应公鼎,其铭文有重新释读的必要,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促使今人对周人是否行日名之制、周代宗统君统之关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该器铭文的"■"字,属祭祀动词,其义或与进献稻粱祭祀祖神相关。"珷帝日丁"是指周武王。武王以日名为称,纯属个别现象,既不能说明应国始终行日名之制,更无法证明姬周王室有类似习俗。综观文献及相关铜器铭文资料,西周及春秋时期并无后世礼家所谓的"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之礼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青铜器铭文 应公鼎 日名制 宗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周王朝政府的僚友组织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景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25,共8页
西周金文中的"僚"和"友",是不同身份的两类职官。其中的"僚"是指担任副职、负责辅佐正职管理职事的官员;"友"则是指一般的属吏,这类属吏通常是由官长的同族兄弟担任。在西周时期,一些政府部门... 西周金文中的"僚"和"友",是不同身份的两类职官。其中的"僚"是指担任副职、负责辅佐正职管理职事的官员;"友"则是指一般的属吏,这类属吏通常是由官长的同族兄弟担任。在西周时期,一些政府部门已经形成了正职、副职和属吏的三级科层结构,反映了西周行政组织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科层化和政事的日益繁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青铜器铭文 行政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汉字构形变化的规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素凤 孙文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6-209,共4页
“汉字构形学”是王宁创建的理论体系,它适合于分析各类汉字的构形模式,便于对不同形制的汉字进行比较。本文以汉字构形学理论为指导,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对古汉字构形变化做从定量到定性的研究,总结出汉字构形在古文字阶段的变化规... “汉字构形学”是王宁创建的理论体系,它适合于分析各类汉字的构形模式,便于对不同形制的汉字进行比较。本文以汉字构形学理论为指导,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对古汉字构形变化做从定量到定性的研究,总结出汉字构形在古文字阶段的变化规律义化、音化、记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形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金文看周代媵妾婚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曹兆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0-107,共8页
金文中,作器者分别以7种名义为出嫁女铸媵器。有些铭文虽无“媵”字,但从内容上大致可以推定其为媵器。两女同时被媵送时,其中一女是作为异姓他国来媵的媵妾。两个出嫁女的称谓可能铸于同一媵器之中,也可能分别铸于不同的媵器之中。周... 金文中,作器者分别以7种名义为出嫁女铸媵器。有些铭文虽无“媵”字,但从内容上大致可以推定其为媵器。两女同时被媵送时,其中一女是作为异姓他国来媵的媵妾。两个出嫁女的称谓可能铸于同一媵器之中,也可能分别铸于不同的媵器之中。周代这种异姓嫡媵婚制,使周代女性地位一落千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周代 女性 媵器 媵妾婚制 婚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