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2/IgH基因重排与GCB分子亚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
作者 蒋会勇 陈愉 +2 位作者 张三泉 朱梅刚 赵彤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bcl-2/IgH基因重排与分子亚型生发中心样(GCB)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半巢式PCR对60例DLBCL的bcl-2/IgH基因重排进行了检测,并对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在组织微阵列上...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bcl-2/IgH基因重排与分子亚型生发中心样(GCB)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半巢式PCR对60例DLBCL的bcl-2/IgH基因重排进行了检测,并对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在组织微阵列上同步观测CD20,CD10,Bcl-6,黑色素瘤相关抗原(突变体)1(MUM1)的表达,进行GCB和非生发中心样(non-GCB)分子分类.结果:经常规法扩增bcl-2/IgH,有6/60例DLBCLbcl-2/IgH阳性;在6例阳性样本中,采用本组设计的半巢式PCR扩增,经克隆及测序证实5例bcl-2/IgH基因重排阳性,1例为人类第19号染色体BAC331191基因的片段.60例DLBCLCD20表达全部阳性;CD10,Bcl-6,MU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46.7%,61.7%;GCB32(53.3%)例,non-GCB28(46.7%)例.bcl-2/IgH基因重排阳性的病例均属GCB分子亚型,且与CD10表达有显著性相关(P=0.012),而与Bcl-6及MUM1表达无相关性.结论:使用本组设计的半巢式PCR可提高bcl-2/IgH基因重排检测的准确性.bcl-2/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可协助确定部分GCB分子亚型的DL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bcl-2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瘤-2结合抗凋亡基因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郭致飞 汪超 +1 位作者 马春春 赵兵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949-1953,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 1,BAG-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SP二步法,检测2009年9月至2021年9月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212例人...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 1,BAG-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SP二步法,检测2009年9月至2021年9月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212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以及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BAG-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检测到BAG-1总体的阳性表达率为61.3%,BAG-1在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和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4%和71.1%(P=0.001)。BAG-1表达阴性和阳性的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0个月和17个月(P<0.001)。BAG-1表达阴性和阳性的高级别胶质瘤病人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个月和11个月(P<0.001)。BAG-1阴性和阳性表达的病人无进展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个月和8个月(P=0.001)。结论BAG-1在人脑胶质瘤中高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与病人生存时间呈负相关,BAG-1可能成为预测胶质瘤预后及化疗疗效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抗凋亡基因1 b淋巴细胞-2基因(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2蛋白表达及其与基因异常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永胜 薛永权 +1 位作者 杨海燕 张俊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944-946,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bcl-2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bcl-2基因易位和扩增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DLBCL中bcl-2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IgH/bcl-2双色双融合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bcl-2基因的易位和扩...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bcl-2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bcl-2基因易位和扩增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DLBCL中bcl-2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IgH/bcl-2双色双融合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bcl-2基因的易位和扩增。结果 59例DLBCL中bcl-2蛋白的表达率为67.8%(40/59),bcl-2基因易位和扩增的发生率分别为1.7%(1/59)和22.0%(13/59),bcl-2基因异常(易位或扩增)的总检出率为23.7%(14/59),bcl-2蛋白表达与基因异常之间无相关性(P=1.000)。结论 bcl-2基因可能在DLBCL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bcl-2蛋白表达的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bcl-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地区乳腺癌患者B淋巴细胞瘤-2基因C(-938)A多态性与临床生物学指标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勇莉 王晓武 +4 位作者 王玉花 韩静琦 管钰琳 徐婷 李耀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4151-4155,共5页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乳腺癌(BC)患者B淋巴细胞瘤-2(Bcl-2)基因C(-938)A多态性(AA、AC、CC基因型)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BC患者65例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乳腺癌(BC)患者B淋巴细胞瘤-2(Bcl-2)基因C(-938)A多态性(AA、AC、CC基因型)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BC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术中采集患者BC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Bcl-2基因C(-938)A多态性(AA、AC、CC基因型);收集患者临床生物学指标,包括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雌激素受体(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状态、分子分型。采用列联系数χ2检验分析Bcl-2基因C(-938)A多态性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65例患者中,AA、CA、CC基因型分别为6、30、29例。由于AA基因型例数少,无法独立分析,故将AA基因型和CC基因型合并分析。Bcl-2基因C(-938)A多态性与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分子分型均不存在关联性(P>0.05)。结论青海地区BC患者Bcl-2基因C(-938)A多态性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分子分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b淋巴细胞-2基因C(-938)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舒冏 黄仁魏 +4 位作者 苏祖兰 吴祥元 林东军 肖若芝 林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705-706,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Bcl 2在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 ,探讨它在肿瘤恶性程度、疗效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病理确诊的初治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45例 ,病理标本均行常规石腊包埋、HE染色和免疫组化LSAB法标记。结果 :45... 目的∶通过检测Bcl 2在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 ,探讨它在肿瘤恶性程度、疗效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病理确诊的初治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45例 ,病理标本均行常规石腊包埋、HE染色和免疫组化LSAB法标记。结果 :45例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 ,Bcl 2表达在高度恶性患者中为 66 7% ,低、中度患者为 6 7%。Bcl 2阳性患者初次治疗完全缓解 (CR)率为 41 7% ,Bcl 2阴性者CR中率为 90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Bcl 2阴性者长期生存率明显高于Bcl 2阳性者 (P <0 0 5 )。结论 :检测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 非霍奇金氏淋巴 bcl-2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和P-糖蛋白表达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香红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初诊未治的100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5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中Bcl-2和P-gp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初诊未治的100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5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中Bcl-2和P-gp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Bcl-2和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0%和44.00%,高于5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的4.00%和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664、22.371,P均<0.001)。100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Bcl-2和P-gp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_s=0.373,P<0.001)。结论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骨髓细胞中存在Bcl-2和P-gp蛋白的高表达,这可能有助于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b淋巴细胞-2基因 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2基因重排与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
7
作者 梁进 顾英 +2 位作者 申政磊 刘馨 杨承纲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Bcl-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不同类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标本中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行RT—PCR检测外周血Bcl-2/IgH的表... 目的探讨Bcl-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不同类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标本中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行RT—PCR检测外周血Bcl-2/IgH的表达水平。结果60例DLBCL中,Bcl-2阳性率分别为61.67%(37/60);Bcl-2/IgH的阳性表达12例(12/60)。结论Bcl-2有望成为DLBCL亚分类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IgH基因 基因重排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车菊色素对高龄糖尿病大鼠B细胞淋巴瘤基因2及Bcl-2相关X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董波 郑永霞 +1 位作者 徐珣 周新妹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6年第1期24-27,31,共5页
目的了解矢车菊色素对高龄2型糖尿病大鼠(Goto-Kakizaki rats,GK大鼠)肾损害时B细胞淋巴瘤伯血病基因-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aciated X protem,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25周龄雄性GK大鼠24只... 目的了解矢车菊色素对高龄2型糖尿病大鼠(Goto-Kakizaki rats,GK大鼠)肾损害时B细胞淋巴瘤伯血病基因-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aciated X protem,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25周龄雄性GK大鼠24只随机分为矢车菊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矢车菊组饲喂含10%葡萄糖的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苷溶液600 mg/L8周,对照组饲喂10%葡萄糖溶液8周。每周测量体重及空腹血糖,8周后处死。RT-qPCR检测大鼠左肾Bcl-2、Bax mRNA表达,同时检测左肾脏器指数、血清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GHbA1c)并观察右肾病理损害。结果矢车菊组肾Bcl-2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车菊组Bax基因与对照组比,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矢车菊组GK大鼠的体重、空腹血糖、血清GHbA1c和左肾脏器指数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矢车菊组肾脏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矢车菊色素可降低GK大鼠的体重、空腹血糖和血清GHbA1c水平,减轻糖尿病的肾损伤,可能与促进Bcl-2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白血病基因-2 bcl-2相关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基因与淋巴细胞发育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自勍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1999年第3期133-135,共3页
bcl—2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抑制凋亡的原癌基因,它在淋巴细咆发育过程中的正负选择(成熟与凋亡)中起着主要作用,而它的易位和异常表达也影响了淋巴瘤的发生。本文就bcl-2基因的分子基础、抑制凋亡机制及其在正常淋巴细胞发育中的作用等作... bcl—2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抑制凋亡的原癌基因,它在淋巴细咆发育过程中的正负选择(成熟与凋亡)中起着主要作用,而它的易位和异常表达也影响了淋巴瘤的发生。本文就bcl-2基因的分子基础、抑制凋亡机制及其在正常淋巴细胞发育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基因 淋巴细胞发育 原癌基因 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2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朱锋 周丽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Bcl-2基因表达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研究它的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全身症状及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 目的探讨Bcl-2基因表达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研究它的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全身症状及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为III/IV期、疗效差、全身症状明显者,Bcl-2表达阳性率高。结论检测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对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期、疗效及不良临床过程有一定意义,Bcl-2的高表达可以作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不良临床特征、疗效差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bcl-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中18号染色体上微卫星位点与bcl-2/IgH基因重排的相关性
11
作者 李化梅 李龙萍 +1 位作者 杨海燕 邓飞 《合肥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中18号染色体上微卫星位点D18S64、D18S61与bcl-2/IgH基因重排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对37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IgH基因重排主要断裂点(MBR)进行检测,PCR-SSCP方法检测bcl-2基因内部、基因周围微卫星...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中18号染色体上微卫星位点D18S64、D18S61与bcl-2/IgH基因重排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对37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IgH基因重排主要断裂点(MBR)进行检测,PCR-SSCP方法检测bcl-2基因内部、基因周围微卫星位点D18S64、D18S61的MSI和LOH情况。采用DNA抽提试剂盒提取石蜡包埋组织基因组DNA、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银染法-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对样本进行MSI和LOH分析。结果 37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2/IgH基因重排阳性率为24.3%(9/37)。各位点MSI、LOH频率分别介于16.2%-18.9%和16.2%-21.6%。D18S61位点MSI阳性组的bcl-2基因重排阳性率均高于MSI阴性组(P<0.05),而D18S64位点则与之相反(P>0.05);D18S61位点LOH阳性组的bcl-2基因重排阳性率明显高于LOH阴性组(P<0.05),D18S64位点与之相反(P>0.05)。结论 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位点D18S61的MSI/LOH有显著相关性,表明D18S61可能是bcl-2基因周围区域与bcl-2基因关系较为密切的微卫星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 bcl-2/IgH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2基因主要断裂点和次要断裂点检测分析
12
作者 李化梅 《科技信息》 2013年第22期110-110,共1页
目的: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2基因不同断裂点bcl-2基因重排的发生频率。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对30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基因主要断裂点(MBR)和次要断裂点(MCR)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对样本进行分析。结果:30例... 目的: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2基因不同断裂点bcl-2基因重排的发生频率。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对30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基因主要断裂点(MBR)和次要断裂点(MCR)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对样本进行分析。结果:30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主要断裂点(MBR)bcl-2基因重排频率为23.3%(7/30),其中滤泡性淋巴瘤(FL)发生频率为50%(2/4),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为27.2%(3/11),套细胞淋巴瘤(MCL)为20%(2/10)。进一步分析次要断裂点(MCR)发现,bcl-2基因重排频率为6.7%(2/30),滤泡性淋巴瘤(FL)发生频率25%(1/4),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为9%(1/11),其余病例均未检出。结论:bcl-2基因重排在滤泡性淋巴瘤中发生频率较高,其次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但次要断裂点bcl-2基因重排频率低。套细胞淋巴瘤中检测出bcl-2基因重排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 bcl-2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生存素、P16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范林明 邹敏 +1 位作者 肖祥明 吴彩霞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患者癌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P16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集的54例BCC癌组织(A组),34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癌组织(B组)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C组...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患者癌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P16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集的54例BCC癌组织(A组),34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癌组织(B组)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C组)。检测3组Survivin、P16和Bcl-2基因蛋白水平,并分析其在BCC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A组和B组Survivin和Bcl-2总阳性表达率高于C组,P16总阳性表达率低于C组(P <0. 05)。在BCC癌组织中Survivin和Bcl-2的表达均与P16表达呈负相关,而Survivin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P <0. 05)。结论 Survivin和Bcl-2在BCC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而P16则呈较低表达,3种基因蛋白在BCC的发生和进展中均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 基底细胞 基因 P16 b淋巴细胞-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bcl-2及ki-6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吕方芳 陆洪芬 +4 位作者 印季良 施达仁 范月珍 李进 洪小南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30-934,共5页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对化疗不敏感和复发现象是否与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bcl-2蛋白及增殖因子ki-67蛋白的表达有关。方法:收集2000-2003年本院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DLBCL患者,符合入组条...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对化疗不敏感和复发现象是否与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bcl-2蛋白及增殖因子ki-67蛋白的表达有关。方法:收集2000-2003年本院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DLBCL患者,符合入组条件41例,分析IPI各因素及疗效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同时,20例可获取病理组织标本的患者,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survivin、bcl-2及ki-67蛋白表达的测定,并对其进行预后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结外侵犯情况、ECOG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及疗效均为DLBCL的独立预后因素,是否合并放疗或使用美罗华对预后影响无统计学差别;多因素分析提示ECOG评分与疗效是影响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免疫组化分析显示ki-67乘积高的患者生存期较短(P<0.05),复发组的平均ki-67指数及bcl-2乘积较未复发组高(前者P<0.05,后者P=0.069),bcl-2乘积高的患者死亡率较高(P<0.05),survivin核阳性患者较核阴性患者生存期短,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期、结外侵犯情况、ECOG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疗效及ki-67均为DLBCL的独立预后因素,Ki-67指数高为复发危险因素,bcl-一2乘积高为预后危险因素,survivin核阳性可能是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基因 survivin 基因 bcl-2 基因.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与CD34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5
作者 刘季 季珊维 《医药前沿》 2024年第9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集落分化抗原34(CD34)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23年9月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143例,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将患者分成毛发上皮瘤组(n=...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集落分化抗原34(CD34)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23年9月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143例,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将患者分成毛发上皮瘤组(n=85)和基底细胞癌组(n=58),对所有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比较Bcl-2与CD34在不同疾病中的表达。结果:基底细胞癌组Bcl-2表达的阳性率为100.00%,CD34表达的阳性率为0.00%,毛发上皮瘤组Bcl-2表达的阳性率为89.41%,CD34表达的阳性率为13.48%,两组Bcl-2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敏感度高于CD34,特异度低于CD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毛发上皮瘤诊断中的敏感度高于CD34,特异度低于CD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呈高表达,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CD34基底细胞癌中不表达,在毛发上皮瘤呈低表达,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无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 毛发上皮 b淋巴细胞-2基因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感肺炎患者外周血中PDCD5与Bcl-2蛋白表达及其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明 苏维 +2 位作者 马士恒 王涛 程雪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9-403,共5页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蛋白PDCD5和Bcl-2在流感肺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ELISA实验检测流感肺炎患者血清中凋亡相关蛋白PDCD5和Bcl-2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流感肺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Western ...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蛋白PDCD5和Bcl-2在流感肺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ELISA实验检测流感肺炎患者血清中凋亡相关蛋白PDCD5和Bcl-2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流感肺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流感肺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PDCD5和Bcl-2表达;流式细胞仪分离检测T细胞亚群含量及凋亡变化,分析T细胞亚群凋亡与血清中凋亡相关蛋白PDCD5和Bcl-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PDCD5在流感肺炎患者血清中表达较健康对照者表达显著增加(μg/L:19.77±8.88 vs.1.32±1.02,P<0.05),Bcl-2表达显著降低(μg/L:6.15±2.10 vs.10.25±3.56,P<0.05),且两者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86,P<0.05);流感肺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增加(%:39.68±12.15 vs.2.54±1.61,P<0.05),且淋巴细胞中PDCD5高表达(0.81±0.16 vs.0.21±0.06,P<0.05),Bcl-2低表达(0.33±0.14 vs.0.53±0.11,P<0.05);流感肺炎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及CD3+CD4+T细胞亚群和CD3+CD8+T细胞亚群的凋亡比例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增多(21.19±10.67 vs.12.63±7.15、15.49±8.85 vs.10.56±5.14、15.93±7.89 vs.12.38±6.97,P<0.05),其中CD3+CD4+T细胞亚群凋亡更为显著,且与血清中PDCD5表达呈正相关(r=0.335,P<0.05),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r=-0.296,P<0.05);流感肺炎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比较,T细胞亚群中CD3+CD4+T细胞比例下降(27.32±3.14 vs.39.49±4.41,P<0.05),CD3+CD8+T细胞比例增加(40.81±3.89 vs.28.36±2.85,P<0.05),CD4+/CD8+T细胞比值降低(0.67±0.17 vs.1.39±0.16,P<0.05).结论流感肺炎患者外周血中PDCD5高表达,Bcl-2低表达,两者呈显著负相关,T淋巴细胞凋亡可能与PDCD5和Bcl-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 b淋巴细胞-2基因(bcl-2)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C-MYC、BCL-2和BCL-6基因异常与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常玉清 方建晨 +4 位作者 冯蔚鹰 陈海仁 丁祺 冯砺锦 葛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22-1327,共6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C-MYC、BCL-2、BCL-6基因异常和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5例DLBCL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FISH法检测DLBCL中C-MYC、BCL-2和BCL-6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C-MYC、BCL-2、BCL-6基因异常和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5例DLBCL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FISH法检测DLBCL中C-MYC、BCL-2和BCL-6蛋白表达和基因易位情况,分析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05例DLBCL中男性106例,女性99例,中位年龄60岁,C-MYC/BCL-2双表达44.4%(91/205)。按照Hans分型分类,GCB型占37.1%,non-GCB占62.9%;C-MYC、BCL-2和BCL-6基因易位阳性率分别为9.3%、8.8%、30.1%。C-MYC与BCL-2基因异位在双表达组较高,与Hans分型、性别、年龄等无关;BLC-6基因易位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重打击淋巴瘤2例,三重打击淋巴瘤3例,占2.44%(5/205)。171例患者获得随访,34例失访,随访8~107个月,死亡48例,病死率为28.1%;患者生存时间与Hans分型及年龄有关,而C-MYC与BCL-2双表达组与双重打击及三重打击组总预后比普通组差。结论C-MYC/BCL-2双表达对基因易位有提示作用,明确诊断可依靠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C-MYC、BCL-2及BCL-6基因易位可作为DLBCL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b细胞 基因异常 C-MYC bcl-2 bc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P53、CyclinD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晓涛 张继新 +5 位作者 高颖 沈冰 曲从玲 张程燕 昌红 李保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0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Bc l-2、P5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备高通量的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 l-2、P53、Cyc linD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结果 Bc l-2和P53主要表达于弥漫性大... 目的探讨Bc l-2、P5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备高通量的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 l-2、P53、Cyc linD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结果 Bc l-2和P53主要表达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而CyclinD1只在套细胞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结论由Bc l-2和P53协同表达途径以及CyclinD1异常表达途径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b细胞 基因 bcl-2 基因 P53 细胞周期蛋白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MYC、Bcl-2和/或Bcl-6基因易位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19
作者 李思静 闫淑芳 +5 位作者 马志萍 苏丽萍 杨美虹 杨柳青 刘波 李新霞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9期746-750,755,共6页
目的探讨伴有MYC、Bcl-2和/或Bcl-6基因易位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C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48例DLBCL石蜡组织切片,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基因检测进一步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形态学特点。结果FISH筛... 目的探讨伴有MYC、Bcl-2和/或Bcl-6基因易位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C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48例DLBCL石蜡组织切片,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基因检测进一步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形态学特点。结果FISH筛选出的18例为伴有MYC、Bcl-2和/或Bcl-6基因易位的HGBCL,形态学以中心母细胞型为主,可见星空现象、凝固性坏死,核分裂象和凋亡小体;MYC/Bcl-6基因易位双打击淋巴瘤(MYC/Bcl-6 DHL)12例;MYC/Bcl-2基因易位双打击淋巴瘤(MYC/Bcl-2 DHL)2例;MYC/Bcl-2/Bcl-6三打击淋巴瘤(THL)4例。Hans分型10例为GCB型,8例为non-GCB型;随访时间24个月,MYC/Bcl-6 DHL比MYC/Bcl-2 DHL患者中位生存期长、但总生存率相似(P=0.13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HL和骨髓累及的伴有MYC、Bcl-2和/或Bcl-6基因易位HGBCL患者总生存期(OS)低,病理分型与预后无关。结论本研究中MYC/Bcl-6 DHL的患病率较高,以non-GCB型多见;伴有基因易位的HGBCL患者治疗效果差,诊断有赖于荧光原位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b细胞淋巴 MYC bcl-2 bcl-6 基因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阴活胃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淋巴细胞瘤-2基因和三叶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彦竹 何小艳 曾斌芳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437-1440,共4页
目的探讨养阴活胃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和三叶因子1(trefoil factor 1,TFF1)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 目的探讨养阴活胃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和三叶因子1(trefoil factor 1,TFF1)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每组16只。除空白对照组常规饲养、自由进食水外,均采用2 g水杨酸钠加入100 m L的30%乙醇溶液中给大鼠灌胃,每天1次,每次3 m L,配合隔日喂食不禁水法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运用中药低、中、高剂量及维酶素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黏膜Bcl-2及TFF1表达阳性细胞数,光镜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中的LSD法。与空白对照组(18.08%)比较,各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43.41%)比较,应用养阴活胃合剂治疗后,中药高、中剂量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95.66%)比较,各组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除中药高剂量组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接近于空白对照组外(P>0.05);与模型组(84%)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养阴活胃合剂对CAG大鼠模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提示养阴活胃合剂可能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上调TFF1表达起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2基因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