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巢式PCR对海南槟榔(Areca catechu L.)黄化病的初步检测 被引量:21
1
作者 周亚奎 甘炳春 +4 位作者 张争 隋春 魏建和 杨云 杨新全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81-384,共4页
通过对海南槟榔黄化病病原的研究,初步确定其病原物,对开展后续研究及防治策略提供依据。利用巢式PCR方法,对在海南3个市县采集的28个黄化病植株的不同组织进行了植原体检测,结果表明:在2个市县9个槟榔黄化病病株叶片中检测到了植原体,... 通过对海南槟榔黄化病病原的研究,初步确定其病原物,对开展后续研究及防治策略提供依据。利用巢式PCR方法,对在海南3个市县采集的28个黄化病植株的不同组织进行了植原体检测,结果表明:在2个市县9个槟榔黄化病病株叶片中检测到了植原体,而在根和茎中没有发现植原体。将扩增片段克隆后测序得到1249bp的完整植原体序列。利用MEGA3软件构建了系统发育进化树,同源性聚类发现其属于翠菊黄花组B亚组。初步判断发生在海南的槟榔黄化病是由于植原体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黄化病 植原体 巢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ArecacatechuL.)的民族植物学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重明 陈建国 +1 位作者 刘育衡 朱如彩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4年第1期36-41,共6页
本文从民族植物学的观点介绍了我国南方各省嚼槟榔的习俗、历史及演变,分析了这个习俗的形成原因及槟榔的药用价值。作者认为咀嚼槟榔有成瘾性,但是否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必须进一步研究。作者对这种习俗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本文从民族植物学的观点介绍了我国南方各省嚼槟榔的习俗、历史及演变,分析了这个习俗的形成原因及槟榔的药用价值。作者认为咀嚼槟榔有成瘾性,但是否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必须进一步研究。作者对这种习俗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对槟榔的开发利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植物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Nutrient Content in Soil and Leaves of Adult Areca catechu Trees
3
作者 HuANDe FENG Hua WANG +1 位作者 Haijie HUANG Dengfeng W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6期146-148,218,共4页
The annual dynamic changes of nutrient content in soil and leaves of adult Areca catechu trees in the A.catechu producing area Tunchang were studied by fixed point observation method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 The annual dynamic changes of nutrient content in soil and leaves of adult Areca catechu trees in the A.catechu producing area Tunchang were studied by fixed point observation method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ational fertilization of A.catechu.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of the A.catechu plantation was weakly acidic on the whole,and soil pH was 5.53.Soil phosphorus content was extremely low,only 5.46 mg/kg.Nitrogen content in A.catechu leaves was the highest( up to 20.24 g/kg),while phosphorus content was the lowest( only 0.31 g/kg).The differences in nutrient content were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trient demand.There was a difference in nutrient content of A.catechu leaves during the annual growth period.Because the maximum nutrient requirement period of A.catechu trees was from April to September,the important fertilization period of A.catechu trees was also from April to Septe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ca catechu L. SOIL LEAVES Nutrient content Dynamic changes HAIN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方法探讨槟榔抗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张晶 张佐妹 +4 位作者 于书仪 刘俊言 尹德辉 林昱欣 刘颖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290-1303,共14页
目的:研究槟榔(areca catechu L,AC)降血糖、兴奋中枢神经等作用,运用网络药理学等方法探究其治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s)的潜在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筛选数据库及文献得出AC... 目的:研究槟榔(areca catechu L,AC)降血糖、兴奋中枢神经等作用,运用网络药理学等方法探究其治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s)的潜在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筛选数据库及文献得出AC的主要活性成分和靶点基因;利用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与DM和NDs相关的疾病靶点基因。运用Rstudio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信号通路(KEGG)富集分析,应用STRING11.5在线数据库构建共有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运用分子对接观察AC主要活性成分(配体)与核心靶点(受体)的结合能力。利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槟榔碱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以确定给药浓度。利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检测槟榔碱对细胞外葡萄糖含量的影响,评价槟榔碱调节葡萄糖代谢改善DM的功效。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AKT1、TP53、PPARG等因子和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AC改善DM和NDs的核心靶点和通路。分子对接结果也显示AC的有效成分与DM和NDs的核心靶点有较高的结合能力。CCK8实验结果显示在给予槟榔碱0.5 mg/mL的浓度及刺激24 h后,细胞增殖能力最强(P<0.01)。0.5 mg/mL、1 mg/mL的槟榔碱浓度均增加了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P<0.01),且以0.5 mg/mL槟榔碱剂量的药效最好。结论:AC可能通过调节AKT1、TP53、PPARG等因子和PI3K-Akt信号通路来改善DM和NDs。且槟榔碱对细胞的增殖和葡萄糖代谢具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神经退行性疾病 糖尿病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库和网络药理学探索槟榔诱导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向口腔鳞癌转变的机制
5
作者 张婧 林琳 +2 位作者 张磊 尹雪雯 浦迎秋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9期833-838,共6页
目的探讨槟榔诱导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转变为口腔鳞癌(OSCC)的生物学过程,为进一步验证潜在的精准生物标记物和靶点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从GeneCards、OMI、DisGENET数据库获得发病基因,从TCMSP和Batman-TCM数... 目的探讨槟榔诱导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转变为口腔鳞癌(OSCC)的生物学过程,为进一步验证潜在的精准生物标记物和靶点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从GeneCards、OMI、DisGENET数据库获得发病基因,从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获得槟榔活性成分相关作用靶点,在活性成分靶点的互作网络基础上筛选出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探究靶点的潜在生物学功能并依据蛋白靶点序列相似性获得同源功能注释。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OSCC和OSF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本研究筛选出槟榔24个活性成分参与促进OSF进展为OSCC的101个关键靶点。富集分析显示,细胞周期、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换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通路28个,蛋白聚类簇注释到17个功能分类。对功能富集分析显著性的通路结合文献报道,选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进行验证,OSCC/OSF+组织的PI3K和Akt表达量高于OSCC/OSF-组织(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筛选出槟榔活性成分在OSF向OSCC进展中的关键分子和靶点,OSCC发病机制众多且复杂,PI3K/Akt通路在OSF转变为OSCC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早期干预或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槟榔 网络药理学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林下养鹅模式对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6
作者 余慧霖 周华 +3 位作者 黄海 吴金群 陈海辉 余雪标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1-16,共6页
研究林下养鹅密度对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可以为合理的林下养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林龄为12年的槟榔林为试验对象,于2021年开始设置不同的养鹅密度试验处理(CK、A1、A2、A3处理的套养鹅分别为0、2、4、6只/64 m^(2)),研究槟榔... 研究林下养鹅密度对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可以为合理的林下养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林龄为12年的槟榔林为试验对象,于2021年开始设置不同的养鹅密度试验处理(CK、A1、A2、A3处理的套养鹅分别为0、2、4、6只/64 m^(2)),研究槟榔林不同养鹅密度下的杂草数量、种类和多样性特征以及土壤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1)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鹅养殖区域林下杂草的数量、种类均有所降低;养殖密度的增加使杂草的Margalef、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在养鹅6只/64 m^(2)(A3)时达到最低值,分别为0.08、0.13和0.09。(2)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鹅养殖活动区域土壤的pH和土壤有机质、氮、磷等养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A2处理最大程度增加了土壤pH,高出对照4.58%;A3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是CK对照的1.40、1.38、1.68和1.37倍;A2处理下土壤碱解氮含量为153.89 mg/kg,是CK对照的1.99倍(p<0.05),A1处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为56.50和77.11 mg/kg,显著高出CK对照25.32和33.86 mg/kg(p<0.05)。综上所述,随着槟榔林下养鹅密度的增加,鹅养殖活动区域内杂草数量、种类和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槟榔林下鹅群活动能够降低杂草丰富度,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养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林下养殖 土壤养分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槟榔原花青素工艺 被引量:94
7
作者 陈健 孙爱东 +1 位作者 高雪娟 潘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86,共5页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槟榔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槟榔干原花...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槟榔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槟榔干原花青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600W、超声时间16min、料液比1:40(g/mL)、丙酮体积分数81%,在此条件下,测定花青素提取率最高达到3.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原花青素 提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槟榔果实性状及其槟榔碱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杜道林 王小英 +3 位作者 甘炳春 王有生 冯锦东 陈伟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2-436,共5页
通过性状比较和差异显著性检验,从形态学与生物化学两个水平研究了海南5个常见槟榔栽培种之间果实性状变化及其槟榔碱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海南槟榔5个品种间果实性状都不同,其中以品种A、B、D的果实品质达到国家药典规定的一级标准... 通过性状比较和差异显著性检验,从形态学与生物化学两个水平研究了海南5个常见槟榔栽培种之间果实性状变化及其槟榔碱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海南槟榔5个品种间果实性状都不同,其中以品种A、B、D的果实品质达到国家药典规定的一级标准,品种C、E达到二级标准;(2)品种E的叶面积、产量(座果数×单果重)最大,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植株的产量与叶面积呈正相关;(3)5个品种中以品种B的槟榔碱含量最大(0.4451%),其次为品种E、C、D、A。其中品种A与B、A与E、B与D、B与E之间差异显著;(4)长、短蒂花品种之间槟榔碱含量差异不显著;(5)槟榔碱含量与其果实性状之间无显著相关性;(6)槟榔碱含量与营养成分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果实性状 叶面积 海南槟榔 性状比较 座果数 单果重 槟榔碱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杨文强 王红程 +3 位作者 王文婧 王英 张晓琦 叶文才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0-403,共4页
目的:研究槟榔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反相RP-18柱、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鼠李素(1)、槲皮素(2)、甘草素(3)、5,7,4'-tr... 目的:研究槟榔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反相RP-18柱、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鼠李素(1)、槲皮素(2)、甘草素(3)、5,7,4'-trihydroxy-3',5'-dimethoxyflavanone(4)、(+)-儿茶素(5)、反式白黎芦醇(6)、阿魏酸(7)、香草酸(8)、过氧麦角甾醇(9)、豆甾-4-烯-3-酮(10)、β-谷甾醇(11)、环阿尔廷醇(12)、de-O-methyllasiodiplodin(13)。结论:其中,化合物2~4、6、7、9、10、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细胞内氧化损伤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唐敏敏 宋菲 +2 位作者 王辉 赵松林 陈卫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6-1141,共6页
研究了槟榔多糖粗提物(ASP)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内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的槟榔子多糖经初步去杂质后,具有良好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能力、二价铁螯合能力和三... 研究了槟榔多糖粗提物(ASP)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内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的槟榔子多糖经初步去杂质后,具有良好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能力、二价铁螯合能力和三价铁还原力。在对HSF细胞内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研究中,当过氧化氢(H2O2)处理浓度为150μmol/L、ASP添加浓度为20μg/m L时,HSF细胞存活率上升至93.15%,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当短波紫外线照射强度为100μW/cm2、照射时间为3.5 h、ASP添加量为20μg/m L时,HSF细胞存活率上升至82.92%,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ASP具有抑制H2O2和短波紫外线处理对HSF细胞造成的氧化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多糖 抗氧化 抗细胞内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与灌水量对槟榔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卢丽兰 甘炳春 +2 位作者 许明会 周亚奎 王旭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477-4484,共8页
利用通气法田间原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灌溉量对槟榔土壤氨挥发速率和挥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恢复期和出花期追肥灌水后,不同施肥处理均在第3天出现氨挥发速率峰值(0.50—3.42 kg·hm-·2d-1),而后迅速下降并进入... 利用通气法田间原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灌溉量对槟榔土壤氨挥发速率和挥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恢复期和出花期追肥灌水后,不同施肥处理均在第3天出现氨挥发速率峰值(0.50—3.42 kg·hm-·2d-1),而后迅速下降并进入低挥发阶段。出花期氨挥发速率峰值(1.50—4.42 kg·hm-·2d-1)比恢复期氨挥发速率峰值明显高。灌水量小(300 m3/hm2)的氨挥发率和总量比灌水量大(600 m3/hm2)的明显减小。在同一氮水平下,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氨挥发率较高。在同一有机质含量条件,氨挥发率随着N肥含量增加而升高。与单施N肥处理相比,有机肥与N肥配施可明显减少氨挥发速率和总量,可减少氮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灌溉 氮肥 有机肥 氨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橡胶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颜桂军 朱朝华 +2 位作者 陈秋波 邱庆军 刘美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3-717,共5页
以槟榔、橡胶作为供体,玉米、花生、南瓜、黄豆、稗草、马唐为受体,通过种子萌发的生测和根伸长的生测法来测定槟榔、橡胶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槟榔叶浸提液在对玉米、南瓜和黄豆的萌发和根生长的影响呈现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现象... 以槟榔、橡胶作为供体,玉米、花生、南瓜、黄豆、稗草、马唐为受体,通过种子萌发的生测和根伸长的生测法来测定槟榔、橡胶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槟榔叶浸提液在对玉米、南瓜和黄豆的萌发和根生长的影响呈现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现象;槟榔叶浸提液高浓度下对稗草和马唐的根生长有抑制作用。槟榔根系周围的土壤对玉米和南瓜的萌发、玉米和黄豆的根生长都有促进作用;而对南瓜的根生长和花生的萌发有抑制作用。橡胶叶浸提液高浓度下对南瓜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低浓度对花生的根生长有促进作用;橡胶叶浸提液对马唐的根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橡胶根系周围土壤对玉米种子的萌发和根生长都有少量促进作用,橡胶根系周围的土壤对花生的萌发和根生长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槟榔 橡胶 间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对动物胃肠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颖丽 程昉 +1 位作者 王慧玲 司克媛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61-63,共3页
从在体、离体水平观察槟榔 (ArecacatechuL .)对动物胃肠运动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槟榔明显增高家兔十二指肠肠管的张力 ,减小收缩波平均振幅 ,不影响收缩频率 ;山莨菪碱、异搏定能减弱槟榔对十二指肠肠管张力的增... 从在体、离体水平观察槟榔 (ArecacatechuL .)对动物胃肠运动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槟榔明显增高家兔十二指肠肠管的张力 ,减小收缩波平均振幅 ,不影响收缩频率 ;山莨菪碱、异搏定能减弱槟榔对十二指肠肠管张力的增高作用 .槟榔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有显著加强作用 .由研究结果得到提示 :槟榔兴奋家兔十二指肠 ,此效应可能由胆碱能M受体介导 ,且涉及家兔十二指肠平滑肌细胞膜上对异搏定敏感的Ca2 +通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山莨菪碱 异搏定 家兔 十二指肠 M受体 肠管 张力 胃肠蠕动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提取物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性比较及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丹 李丹 +1 位作者 许启泰 康文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4,109,共4页
采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法3种测定法对槟榔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槟榔提取物乙酸乙酸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 采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法3种测定法对槟榔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槟榔提取物乙酸乙酸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14.60、2.04μg/m L)和还原Fe3+的能力(TEAC=4762.99μmol/g)均强于阳性对照BHT(DPPH方法:IC50=24.49μg/m L;ABTS方法:IC50=6.56μg/m L;FRAP方法:TEAC=2503.17μmol/g),正丁醇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44.32、7.62μg/m L)和还原Fe3+的能力(TEAC=1587.42μmol/g)均弱于阳性对照BHT,且乙酸乙酯部位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均大于正丁醇部位。可见,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及还原Fe3+的能力可能与其总多酚、总黄酮含量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抗氧化活性 总多酚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槟榔果皮和种子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大鹏 王金梅 +2 位作者 尹震花 许启泰 康文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82-1786,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槟榔果皮和种子的挥发性成分。从槟榔发黄果皮和青果皮中分别鉴定出29和21种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89.18%和71.96%,从发黄果实种子和青果实种子中分别鉴定出20和15种成分,分...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槟榔果皮和种子的挥发性成分。从槟榔发黄果皮和青果皮中分别鉴定出29和21种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89.18%和71.96%,从发黄果实种子和青果实种子中分别鉴定出20和15种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87.47%和70.24%,发黄果皮和青果皮有8个共有成分,发黄果实种子和青果实种子有13个共有成分,四者有5个共有成分。槟榔果皮和种子的挥发性成分具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对干旱胁迫槟榔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佳 刘立云 +1 位作者 李艳 周焕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保水剂对干旱胁迫槟榔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为槟榔节水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热研一号槟榔幼苗为材料,在干旱条件下施用0.1%~0.4%保水剂20 d后,测定不同处理槟榔幼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可溶性蛋白含...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保水剂对干旱胁迫槟榔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为槟榔节水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热研一号槟榔幼苗为材料,在干旱条件下施用0.1%~0.4%保水剂20 d后,测定不同处理槟榔幼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析槟榔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光能利用和耗散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干旱胁迫下,施用0.1%~0.4%保水剂可有效提高槟榔幼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当保水剂施用剂量为0.3%时,槟榔幼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最高,MDA含量最低,POD活性最高;槟榔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和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在保水剂施用剂量为0.3%时最大,光化学猝灭系数(q P)随保水剂施用剂量的增大而增加,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随保水剂剂量的增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结论】施用保水剂可有效提高干旱胁迫槟榔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酶活性,保障光合作用顺利进行,缓解干旱胁迫对槟榔幼苗的伤害,以施用0.3%保水剂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干旱胁迫 保水剂 生理特征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延缓剂对槟榔苗期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福孙 孙爱花 +2 位作者 王燕丹 周兆德 符常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5-257,共3页
为探讨生长延缓剂对槟榔苗期矮壮的光合特性。于2006年6—11月以移栽45天后海南槟榔为材料,通过喷施250mg/L与500mg/L多效唑、40mg/L和80mg/L烯效唑及清水5个处理,研究其对槟榔苗期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喷施多效唑与烯效... 为探讨生长延缓剂对槟榔苗期矮壮的光合特性。于2006年6—11月以移栽45天后海南槟榔为材料,通过喷施250mg/L与500mg/L多效唑、40mg/L和80mg/L烯效唑及清水5个处理,研究其对槟榔苗期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喷施多效唑与烯效唑均能显著增加苗期槟榔叶绿素含量,且使叶绿素荧光参数Fv/Fo,Fv/Fm,qP显著增加,而降低qN、NPQ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并以250mg/L多效唑处理效果较明显。适当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可增加PSⅡ反应中心开放比例,推动光合电子传递,提高槟榔叶片光合性能,起到壮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生长延缓剂 叶绿素荧光 多效唑 烯效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条件下槟榔叶片氮、磷、钾含量及其比例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卢丽兰 甘炳春 +2 位作者 魏建和 许明会 王旭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208,共7页
采用田间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探讨海南地区不同产量水平、不同生长年限、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氮、磷、钾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槟榔叶片氮、磷、钾比例约为1∶0.081∶0.356。高产组槟榔叶片平均氮含量比中高产组和中产组的分别... 采用田间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探讨海南地区不同产量水平、不同生长年限、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氮、磷、钾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槟榔叶片氮、磷、钾比例约为1∶0.081∶0.356。高产组槟榔叶片平均氮含量比中高产组和中产组的分别高10.45%和21.73%;而比低产组槟榔叶片的高了36.86%。正常结果树(低产组槟榔)叶片平均氮含量比黄化组(轻)和黄化组(重)的分别高10.15%和19.49%;黄化组(轻)槟榔叶片平均氮含量比黄化组(重)的高11.61%。高产组槟榔叶片平均磷含量比中高产组和中产组的分别高10.71%和13.64%;而比低产组槟榔叶片的高17.02%。正常结果槟榔(低产组)叶片平均磷含量比黄化组(轻)和黄化组(重)的分别高10.87%和18.48%;黄化组(轻)槟榔叶片平均磷含量比黄化组(重)的高8.5%。高产组槟榔叶片平均钾含量比中高产组和中产组的分别高17.24%和25.00%;而比低产组槟榔叶片的高31.96%。正常结果槟榔(低产组)叶片平均钾含量比黄化组(轻)和黄化组(重)的分别高15.15%和19.42%;黄化组(轻)槟榔叶片平均钾含量比黄化组(重)的高5.03%。不同生长年限槟榔叶片氮、磷、钾含量有所差异,随着树龄增加,高产组槟榔叶片氮、磷、钾含量比较低产组的高。槟榔叶片氮含量最高,钾次之,磷最低。氮磷钾含量对槟榔产量提高有很大影响,槟榔黄化病可能引起叶片中N、P、K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产量水平 生长年限 黄化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作和间作对槟榔和咖啡生长、根系形态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晓阳 董云萍 +5 位作者 邢诒彰 赵青云 龙宇宙 林兴军 孙燕 白亭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06-1912,共7页
本研究设置了槟榔和咖啡单作及间作盆栽试验,对比分析了单作和间作种植形式下槟榔和咖啡生长量、生物量、根系形态、土壤和植株养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抑制了咖啡株高的生长,显著减少了咖啡的茎鲜重、干重,促进了槟榔... 本研究设置了槟榔和咖啡单作及间作盆栽试验,对比分析了单作和间作种植形式下槟榔和咖啡生长量、生物量、根系形态、土壤和植株养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抑制了咖啡株高的生长,显著减少了咖啡的茎鲜重、干重,促进了槟榔株高、茎粗的生长,槟榔茎鲜重、干重显著增加;从槟榔咖啡根系空间分布可见,咖啡根系在盆栽土层内比槟榔根系分布范围宽,其根系延伸到槟榔根系生态位,能使该生态位槟榔根长密度增加,槟榔根系主要分布在本株根系空间范围内;间作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咖啡对氮、钾肥的吸收量大于槟榔,槟榔对钙、锌的吸收量大于咖啡,两者间养分吸收的差异,减少了作物间养分的竞争;间作咖啡氮平衡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大于单作,间作槟榔叶片氮、磷,茎干氮、磷、钾,根氮、磷、钾累积量均大于单作。综上,槟榔间作咖啡根系互作具有对土壤养分资源利用的互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咖啡 间作 根系形态 养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槟榔理化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袁源 刘洋洋 +2 位作者 龚霄 周伟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69-2376,共8页
本研究以槟榔为对象,采用色差、气质、液相、紫外等分析手段,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槟榔外观形态、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的干燥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最快到达干燥终点的是微波干燥;干燥后槟榔外皮亮度增加,绿色度下降... 本研究以槟榔为对象,采用色差、气质、液相、紫外等分析手段,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槟榔外观形态、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的干燥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最快到达干燥终点的是微波干燥;干燥后槟榔外皮亮度增加,绿色度下降,黄色度提高;槟榔干制品的厚度与干燥温度呈负相关,低温的冻干可基本保持槟榔的厚度;干燥过程中槟榔的硬度出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失水率50%时硬度最低,为后续粉碎工艺提供理论支持;干燥后槟榔的总黄酮、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新鲜青果,抗氧化能力均显著强于新鲜样品;而槟榔碱含量干燥样品均显著低于新鲜样品,因此可推断槟榔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总黄酮、总酚含量相关,与槟榔碱无明显相关。不同干燥方式对槟榔的影响明显不同,在生产中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干燥方式或复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干燥 理化特性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