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18-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04与氟18-氟脱氧葡萄糖在胃中低分化腺癌患者显像中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张莹 柳江燕 +5 位作者 田小雪 崔振存 张凯 沈亦敏 付静瑜 彭岱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1期154-159,共6页
目的比较氟18-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04(^(18)F-FAPI-04)与氟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像在胃中低分化腺癌患者的生物分布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 目的比较氟18-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04(^(18)F-FAPI-04)与氟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像在胃中低分化腺癌患者的生物分布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的10例胃中低分化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10 d内采用^(18)F-FDG和^(18)F-FAPI-04 PET/CT扫描,比较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摄取两种显像剂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和肿瘤与背景比(TBR),评估其生物分布和诊断价值。结果^(18)F-FAPI-04 PET/CT显像对恶性病灶的检出率较^(18)F-FDG PET/CT增加41%。给药60 min后,脑、甲状腺、心肌、血池、骨骼肌、肝、胰腺、脾、肾、结肠、前列腺、转移病灶和所有恶性病灶摄取^(18)F-FAPI-04和^(18)F-FDG的SUV_(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和肝转移灶摄取^(18)F-FAPI-04和^(18)F-FDG的SUV_(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API-04与^(18)F-FDG显像肿瘤原发灶以瘤周正常组织、纵隔血池为背景的TB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API-04与^(18)F-FDG显像以纵隔血池为背景的转移性淋巴结、以肝实质为背景的肝转移灶、以脂肪组织为背景的腹膜转移灶、以骨组织为背景的骨转移灶、以肺实质为背景的肺转移灶的TB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API-04对胃中低分化腺癌显示出比^(18)F-FDG更优越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04 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胃中低分化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与18-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标准化摄取值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婧 汪世存 潘博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相同组织学类型但分化程度不同的宫颈癌原位病灶在经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显像后最大标准摄取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18)F-FDG PET...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相同组织学类型但分化程度不同的宫颈癌原位病灶在经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显像后最大标准摄取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41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鳞癌34例(高分化7例,中分化21例,低分化6例),腺癌7例。比较不同病例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原位病灶的^(18)F-FDG PET-CT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结果:宫颈鳞癌患者的SUV_(max)(12.14±5.38)高于腺癌(6.99±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鳞癌患者中高分化组SUVmax为6.86±2.85,中分化组SUV_(max)为12.21±3.74,低分化组SUV_(max)为17.75±5.97,3组中SUV_(max)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宫颈鳞癌分化程度与SUV_(max)呈负相关(r=-0.669,P<0.05)。结论:不同组织类型及相同组织类型但分化程度不同的宫颈癌原位病灶^(18)F-FDG PET-CT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之间有差异,对指导临床治疗可能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对于高SUV_(max)值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18-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标准化摄取最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不同时相延迟显像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建军 陈虞梅 +4 位作者 黄钢 孙晓光 施一平 万良荣 宋少莉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4-266,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不同时相延迟显像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确定延迟显像的最佳时间选择。方法:回顾分析80例明确诊断且同时进行18F-FDGPET/CT三时相显像的患者共148个病灶。第1次显像时间为药物... 目的:比较研究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不同时相延迟显像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确定延迟显像的最佳时间选择。方法:回顾分析80例明确诊断且同时进行18F-FDGPET/CT三时相显像的患者共148个病灶。第1次显像时间为药物注射后64min;第2次(早期延迟显像)时间为110min;第3次(晚期延迟显像)时间为233min。分析每个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并根据公式滞留指数(RI1)=(SUV2-SUV1)/SUV1×100%;RI2=(SUV3-SUV1)/SUV1×100%进行计算。通过特征工作曲线(ROC)比较分析两次延迟显像的诊断效率。结果:80例患者共148个病灶。109个为恶性病灶,39个为良性病灶。恶性病灶的RI1和RI2分别为(14.8±13.1)%和(10.8±20.5)%;良性病灶的RI1和RI2分别为(11.3±28.2)%和(9.3±42.4)%。RI1的曲线下面积为0.627±0.050(P=0.013),RI2的曲线下面积为0.57±0.06(P<0.05)。早期延迟显像的诊断效率明显高于晚期延迟显像。结论:在应用18F-FDGPET/CT延迟显像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时,采取早期延迟显像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 延迟显像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代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显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4
作者 吴萍 傅宏亮 +1 位作者 邹仁健 杜隽铭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乳腺肿块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和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42例乳腺肿块患者44个乳腺病灶,最终病理诊断为乳腺良性疾病8例10个病灶,乳腺恶... 目的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乳腺肿块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和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42例乳腺肿块患者44个乳腺病灶,最终病理诊断为乳腺良性疾病8例10个病灶,乳腺恶性肿瘤34例34个病灶。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方面,^(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较高(k=0.4,P=0.008);^(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直径>1 cm恶性肿块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直径≤1 cm的恶性肿块(P=0.005)。^(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的敏感性为88.24%。特异性为50.00%,准确性为79.55%,假阴性率为11.13%,阳性预测值为85.71%,阴性预测值为55.56%。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辅助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直径>1 cm的乳腺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18-氟代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显像 病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CT及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价亚低温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疗效 被引量:10
5
作者 颜云 李清平 +4 位作者 董文斌 贾雯 郭琳 翟雪松 康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0-695,共6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疗效及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PET)/CT和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的诊断和疗效判断价值。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29例胆红素脑病患儿分为常规组(n=15)和亚低温组(n=14...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疗效及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PET)/CT和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的诊断和疗效判断价值。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29例胆红素脑病患儿分为常规组(n=15)和亚低温组(n=14)。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加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 EEG、神经烯醇化酶(NSE)及治疗后的^(18)F-FDG PET/CT脑葡萄糖代谢率。结果两组NSE治疗后均显著降低(t>9.670,P<0.001),亚低温组治疗后NSE显著低于常规组(F=46.146,P<0.001)。两组治疗后a EEG的睡眠觉醒周期(SWC)、癫痫样活动及异常程度均有改善(P<0.05),亚低温组治疗后的SWC、癫痫样活动及异常程度恢复更好(P<0.05)。亚低温组治疗后各脑区脑葡萄糖代谢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Z>2.943,P<0.01)。脑葡萄糖代谢率与a EEG及NSE改变呈负相关(r>0.640,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可更好地促进脑细胞能量代谢恢复;^(18)F-FDG PET/CT和a EEG可用于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胆红素脑病 亚低温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CT 振幅整合脑电图 葡萄糖代谢 神经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特点及预测骨髓浸润的价值
6
作者 杨满 黄琰 +4 位作者 孙凤霞 张灵秀 朱璐遥 刘宪凯 王秀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特点及预测骨髓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以PET/CT存在局灶性骨髓浸润...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特点及预测骨髓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以PET/CT存在局灶性骨髓浸润灶认定为骨髓浸润,根据是否发生骨髓浸润分为骨髓浸润组和骨髓正常组。其中骨髓浸润组分为局部浸润、弥漫浸润、局部伴弥漫浸润三组。观察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值,使用Spearman分析影像参数与Ann Arbor分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ET/CT对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经^(18)F-FDG PET/CT检查发现,骨髓浸润16例(22.86%),骨髓正常54例(78.14%),骨髓浸润中,局部浸润2例(12.50%)、弥漫浸润4例(25.00%)、局部伴弥漫浸润10例(62.50%);对比骨髓浸润组与骨髓正常组的^(18)F-FDGPET/CT参数发现,骨髓浸润组SUVmax、MTV和TLG值均高于骨髓正常组(P<0.05);对比不同临床分期的^(18)F-FDG PET/CT参数发现,4个临床分期的SUVmax、MTV和TLG值差异显著,均随着临床分期的进程而升高(P<0.05);Spearman分析显示,SUVmax、MTV和TLG与临床分期均成正相关(r=0.944,r=0.569,r=0.982,P均<0,001);SUVmax、MTV和TLG诊断骨髓浸润的AUC的面积分别为0.999、0.700、0.994(P均<0.05)。结论^(18)F-FDG PET/CT诊断DLBCL患者效能较高,其影像参数均呈现较高水平,与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且其对骨髓浸润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8)-脱氧葡萄糖 PET/CT 骨髓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PSMA-1007 PET/CT与^(18)F-FDG PET/CT及MRI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效能对比分析
7
作者 姜丹凤 申双 +1 位作者 王晋波 卫宁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对比氟-18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抑制剂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18)F-PSMA-1007 PET/CT)与氟-18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 PET/CT)及MRI在前列腺癌(PCa)诊断及分期... 目的探讨对比氟-18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抑制剂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18)F-PSMA-1007 PET/CT)与氟-18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 PET/CT)及MRI在前列腺癌(PCa)诊断及分期中的效能。方法选取本院疑似PCa的103例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诊断为恶性76例,良性27例。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18)F-PSMA-1007 PET/CT与^(18)F-FDG PET/CT及MRI诊断PCa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性,并分析其诊断PCa分期的效能。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18)F-PSMA-1007 PET/CT诊断PCa敏感度为94.74%(72/76),特异度为100%(27/27);^(18)F-FDG PET/CT诊断PCa的敏感度为89.47%(68/76),特异度为70.37%(19/27);MRI诊断PCa的敏感度为84.21%(64/76),特异度为62.96%(17/27)。^(18)F-PSMA-1007 PET/CT、^(18)F-FDG PET/CT、MRI诊断PCa Kappa值分别为0.904、0.598、0.461。^(18)F-PSMA-1007 PET/CT诊断PCa符合率高于^(18)F-FDG PET/CT诊断与MRI诊断,误诊率低于^(18)F-FDG PET/CT诊断与MRI诊断,漏检率低于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PSMA-1007 PET/CT诊断包膜外侵犯、精囊腺侵犯、淋巴结转移、骨转移高于^(18)F-FDG PET/CT诊断与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PSMA-1007 PET/CT与^(18)F-FDG PET/CT及MRI诊断PCa诊断及分期均具有一定价值,但^(18)F-PSMA-1007 PET/CT诊断PCa与诊断分期的准确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18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抑制剂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18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8)F]氟代乙基吲哚丙酸作为PET显像剂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董伟璇 秦开心 +3 位作者 沈聪 施冬梅 胡文豪 段小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0-1026,共7页
目的吲哚丙酸在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中有关键作用,本研究拟设计合成^(18)F-标记的吲哚丙酸即1-[^(18)F]氟代乙基-吲哚丙酸(1-[^(18)F]-IPA),并对其作为肿瘤PET显像剂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前体1-(2-对甲苯磺酸氧乙基)-吲哚丙酸甲酯与^(1... 目的吲哚丙酸在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中有关键作用,本研究拟设计合成^(18)F-标记的吲哚丙酸即1-[^(18)F]氟代乙基-吲哚丙酸(1-[^(18)F]-IPA),并对其作为肿瘤PET显像剂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前体1-(2-对甲苯磺酸氧乙基)-吲哚丙酸甲酯与^(18)F-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粗产品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并收集中间体,最后水解得1-[^(18)F]-IPA。目测产品的澄清度,精密试纸测定pH值,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放射化学纯度和稳定性。ICR健康小鼠尾静脉注射1-[^(18)F]-IPA(0.2 mL,7 MBq),于5、15、25、45、75、120 min各不同时间点处死并解剖,测定1-[^(18)F]-IPA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荷BxPC-3裸鼠行micro-PET/CT显像并进行图像分析。组织器官不同时间点生物学分布的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结果1-[^(18)F]-IPA总制备时间约35~40 min,放射化学产率(45±5)%,放射化学纯度>95%。产品溶液澄清无颗粒,pH值约6.5,体内外稳定性好。于各时间点处死ICR健康小鼠并解剖后测定1-[^(18)F]-IPA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结果表明除外脑组织,在ICR健康小鼠全身各主要脏器均有1-[^(18)F]-IPA的一定摄取,以肝脏、胆囊以及肾脏摄取最明显,胆囊处随时间推移放射性逐渐增高,在120 min时达到(39.86±6.56)%ID/g,骨摄取随时间无明显变化。Micro-PET/CT表明,荷BxPC-3裸鼠在注射1-[^(18)F]-IPA 30 min后的BxPC-3肿瘤处有一定量放射性摄取,但并不明显,此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约为55.18±14.62。这与生物分布结果一致,脑在各时间点摄取均较低。结论1-[^(18)F]-IPA合成时间短、产率高,有望成为一种探查色氨酸吲哚代谢途径以及进一步揭示肿瘤免疫抵抗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8)F]代乙基吲哚丙酸(1-[^(18)F]-IPA) 放射化学 小动物PET/CT 分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对肺部不同大小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价值
9
作者 毛秋粉 胡斌 +3 位作者 黄诚 王锦锋 郑艳 王明军 《慢性病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74-576,共3页
目的临床中使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CT)进行鉴别,能够有效的提升鉴别的准确性、敏感度,探讨18-氟(18-F)PET/CT对肺部不同大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ET... 目的临床中使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CT)进行鉴别,能够有效的提升鉴别的准确性、敏感度,探讨18-氟(18-F)PET/CT对肺部不同大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ET/CT检查的90例肺部结节患者,并有明确的病理随访结果,其中肺癌患者有51例(腺癌32例、鳞癌8例、腺鳞癌2例、大细胞癌3例、小细胞癌1例、临床诊断肺癌5例);良性病变39例,包括腺瘤、错构瘤、肉芽肿等。根据结节大小分为3组,计算PET/CT对不同大小肺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90例患者中PET/CT正确诊断为83例,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51%、88.62%、92.21%、92.92%、91.21%。PET/CT的假阴性病例3例,假阳性病例4例。结论 PET/CT对肺部不同结节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 肺部结节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显像对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具有诊断价值
10
作者 杨易 潘博 汪世存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303-1307,共5页
目的探讨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3年3月经病理确诊的14例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患者,用手划感兴趣区法分析全身肌肉摄取程度,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14),... 目的探讨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3年3月经病理确诊的14例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患者,用手划感兴趣区法分析全身肌肉摄取程度,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14),测量对照组肌肉摄取值,比较二者肌肉摄取值的差异。结果14例皮肌炎患者,伴发胃癌4例,卵巢癌3例,淋巴瘤2例,肺癌、食管癌、鼻咽癌、乳腺癌各1例,不明来源低分化腺癌1例;以上皮肌炎患者的肌肉摄取平均值为3.5±1.8,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值(1.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不仅能通过肌肉的弥漫性摄取程度判断疾病活跃程度,为病变的活检提供依据,还能够对伴发的恶性肿瘤进行分期和评估,为临床精确诊治提供重要的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 皮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对HepG2肝癌细胞凋亡及rad5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司原 王明明 +2 位作者 张伍魁 谢强 谢吉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研究18F-FDG对HepG2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肝癌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不同浓度18F-FDG处理HepG2肝癌细胞,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与凋... 目的研究18F-FDG对HepG2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肝癌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不同浓度18F-FDG处理HepG2肝癌细胞,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活性氧含量、rad51及p53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 18F-FDG能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且随着18F-FDG浓度增大,凋亡细胞增加,活性氧产量增加,p53基因与rad51基因表达增强。结论 18F-FDG能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且凋亡率随药物活度浓度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 HEPG2肝癌细胞 细胞凋亡 p53基因 RAD5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影响HepG2肝癌细胞增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明明 司原 +2 位作者 邱俊 谢强 谢吉奎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357-362,共6页
为研究18F-FDG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以0—92.5×106 Bq/mL的18F-FDG作用HepG2肝癌细胞后6、12和24 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活性氧含量及P53... 为研究18F-FDG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以0—92.5×106 Bq/mL的18F-FDG作用HepG2肝癌细胞后6、12和24 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活性氧含量及P53基因表达。结果表明,18F-FDG能诱导HepG2肝癌细胞的凋亡,并随18F-FDG放射性浓度的增大,细胞凋亡率增大,活性氧含量增加,P53表达增强。由此可见,18F-FDG能通过诱发HepG2肝癌细胞凋亡来抑制其增殖,且抑制率呈放射性浓度依赖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代脱氧葡萄糖 HEPG2肝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2-^(18) F-氟代乙基)-L-蛋氨酸的合成及其放射药理活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刚华 王明芳 +2 位作者 唐小兰 罗磊 甘满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15-918,共4页
目的 研制肿瘤氨基酸代谢显像剂S (2 1 8F 氟代乙基 ) L 蛋氨酸 (1 8FEMET) ,评价其区分炎症和肿瘤的价值。方法 采用亲核取代反应 ,由两步法合成1 8FEMET。测定正常小鼠、肿瘤及炎症小鼠体内FEMET生物分布 ,对模型小鼠进行1 8FEMET... 目的 研制肿瘤氨基酸代谢显像剂S (2 1 8F 氟代乙基 ) L 蛋氨酸 (1 8FEMET) ,评价其区分炎症和肿瘤的价值。方法 采用亲核取代反应 ,由两步法合成1 8FEMET。测定正常小鼠、肿瘤及炎症小鼠体内FEMET生物分布 ,对模型小鼠进行1 8FEMETPET显像 ,并与 2 1 8F 2 脱氧 D 葡萄糖 (FDG)和O (2 1 8F 氟代乙基 ) L 酪氨酸 (FET)比较。结果 1 8FEMET手工合成时间约为 70min ,未校正总放化产率为 15 %~ 2 5 % ,放化纯度大于 95 %。正常小鼠中胰腺、肾脏、结肠、肝和心脏等脏器摄取1 8FEMET较高 ,且放射性滞留时间较长 ,血液和脑摄取1 8FEMET较低。肿瘤细胞可高度摄取1 8FEMET ,FDG和FET ,炎症组织也可高度摄取FDG ,但几乎不摄取1 8FEMET和FET。结论 1 8FEMET制备简便 ,能够区分肿瘤和炎症 ,可望成为一种有前景的特异性肿瘤氨基酸代谢PET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2-18F-代乙基)-L-蛋氨酸 肿瘤 炎症 体内分布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脱氧葡萄糖合成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传金 朱虹 +1 位作者 方可元 刘兵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xoxy glucose,18F-FDG)是最常用的正电子药物。对影响18F-FDG合成因素的报道尚不多。文中分析影响18F-FDG合成的因素,以期提高18F-FDG的合成效率和成功率。方法统计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合成18F-FDG... 目的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xoxy glucose,18F-FDG)是最常用的正电子药物。对影响18F-FDG合成因素的报道尚不多。文中分析影响18F-FDG合成的因素,以期提高18F-FDG的合成效率和成功率。方法统计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合成18F-FDG失败次数,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结果共合成18F-FDG 1257次,成功1228次,平均合成效率为60.5%,成功率为97.7%。未能合成出18F-FDG及合成效率不足40%的情况合计29次,占2.3%。其中18F离子未淋洗至反应管4次;传18F离子管路2位4通阀无法完全闭合,废水进入K222瓶中2次;加热器故障7次;合成时试剂加入错误6次;厂家配套试剂盒中K222含量偏低8次;试剂保存不当,导致三氟甘露糖纯度减低2次。失败原因主要与设备的稳定性、温度、试剂等因素有关。结论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养、规范的技术操作、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人员的全面培训可提高药物合成的效率及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脱氧葡萄糖 合成效率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8)F-氟丙酸在荷乳腺癌小鼠模型中的显像性能和体内分布 被引量:4
15
作者 党永红 蔡炯 +2 位作者 李欣 王玲 李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0-324,共5页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正电子显像剂2-18F-氟丙酸在乳腺癌小鼠模型中的显像性能和体内分布情况。方法于4只乳腺癌小鼠尾静脉注射7.4~11.1 MBq的2-18F-氟丙酸,分别在注射药物后60、120 min用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进行动物显像。采用Inveon...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正电子显像剂2-18F-氟丙酸在乳腺癌小鼠模型中的显像性能和体内分布情况。方法于4只乳腺癌小鼠尾静脉注射7.4~11.1 MBq的2-18F-氟丙酸,分别在注射药物后60、120 min用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进行动物显像。采用Inveon Research软件将乳腺癌病灶的单位体积放射性(Bq/ml)转化为每克组织注射剂量百分率(%ID/g),分析4只乳腺癌小鼠体内2-18F-氟丙酸的分布情况,并用同样的动物模型与18F-FDG进行对照。结果注射2-18F-氟丙酸后60、120 min,放射性主要浓聚于小鼠的膀胱、肠道和肝脏。右侧腋下乳腺癌病灶摄取明显,在注射显像剂后60、120 min的生物分布分别为(13.74±1.97)%ID/g和(14.84±1.06)%ID/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4);肌肉、背部的棕色脂肪对放射性摄取不明显。注射18F-FDG后60 min,小鼠乳腺癌病灶的生物分布是(10.27±2.34)%ID/g,背部棕色脂肪有明显的放射性浓聚。结论正电子显像剂2-18F-氟丙酸能够清晰显示乳腺癌,有可能应用于临床乳腺癌的全身无创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8F-丙酸 乳腺癌小鼠模型 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脱氧葡萄糖和^(11)碳-乙酸PET/CT显像在原发性肝癌及肝脏肿瘤样病变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裕效 朱虹 +2 位作者 卢光明 杨桂芬 栗全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3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 F-fluorodexyoxyglucose,18F-FDG)和11碳-乙酸(11 C-acetate,11 C-ACT)PET/CT显像在原发性肝癌及肝脏肿瘤样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70.2岁,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 F-fluorodexyoxyglucose,18F-FDG)和11碳-乙酸(11 C-acetate,11 C-ACT)PET/CT显像在原发性肝癌及肝脏肿瘤样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70.2岁,所有患者均为肝内单发病灶。治疗前均先行18 F-FDG PET/CT,后行11 C-ACT PET/CT检查,两次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周。其中有7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1例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CCC)、1例肝内感染性病灶,均经病理学或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7例HCC患者18 F-FDG PET/CT显像均为阴性,11 C-ACT PET/CT显像有6例为阳性。18F-FDG PET/CT和11 C-ACT PET/CT显像均未发现1例高分化胆管细胞癌。对于1例肝内炎性病灶,18F-FDG PET/CT显像为阳性,而11 C-ACT PET/CT显像为阴性。结论①11 C-ACT PET/CT显像可以用来探测那些呈18 F-FDG等或低摄取的HCC病灶;②对于高分化的CCC,18 F-FDG PET/CT显像有可能会表现为假阴性结果;③11 C-ACT PET/CT显像可以用来诊断肝内感染性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18-脱氧葡萄糖 11碳-乙酸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裕效 朱虹 +5 位作者 张宗军 常林凤 吴江 王新刚 黄红丽 卢光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评价18氟-脱氧葡萄糖(18FDG)PET/CT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8例患者被分成3组。第一组为未经相关治疗的HCC组,共13例;第二组为肝脏良性病变组,共9例;第三组为HCC治疗后疗效观察组,共6例。18FDGPET/CT影像学表... 目的:评价18氟-脱氧葡萄糖(18FDG)PET/CT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8例患者被分成3组。第一组为未经相关治疗的HCC组,共13例;第二组为肝脏良性病变组,共9例;第三组为HCC治疗后疗效观察组,共6例。18FDGPET/CT影像学表现结合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计算18FDGPET/CT对HCC诊断的敏感性,并分析标准摄取值(suv)的影响因素。结果:第一组患者Ⅰ型表现7例,Ⅱ型表现5例,Ⅲ型表现1例;第二组患者Ⅰ型表现0例,Ⅱ型表现4例,Ⅲ型表现5例;18FDGPET/CT对HCC诊断的灵敏度为:53.8%,其suv值的大小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第三组患者Ⅰ型表现5例,Ⅱ型表现0例,Ⅲ型表现1例,其suv值的大小与肿瘤残留有关。结论:18FDGPET/CT显像在HCC生物学特性评估及HCC治疗后疗效监测方面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18-脱氧葡萄糖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18)氟-脱氧葡萄糖PET/CT表现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裕效 季发权 朱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343-1344,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18-脱氧葡萄糖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探头符合线路^(18)氟-脱氧葡萄糖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术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闻瑞 郑健 +6 位作者 赵晋华 阮征 孙湘君 何之彦 车文军 汪太松 陆荣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9-352,F000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DHC)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显像与CT同机图像融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44例确诊为NSCLC患者1个月内均行^(18)F-FDG DHC-SPECT/CT显... 目的初步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DHC)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显像与CT同机图像融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44例确诊为NSCLC患者1个月内均行^(18)F-FDG DHC-SPECT/CT显像及胸部增强螺旋CT检查,2周内完成外科手术和病理学检查。^(18)F-FDG DHC-SPECT/CT显像经过全能量X线衰减校正,并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COSEM)迭代重建后,将同机CT图像与符合线路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进行图像融合,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三维断层图像。再采用视觉分析法和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的半定量分析计算病变淋巴结(L)与周围纵隔组织(N)的摄取比值R(L/N)。将^(18)F-FDG DHC-SPECT/CT显像及胸部增强螺旋CT检查对肺癌淋巴结转移分期的诊断结果均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摄取比值R≥1.5为判断标准,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5.0%(15/20例)、特异度为91.7%(22/24例)、准确率为84.1%(37/44例)、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15/17例)和81.5%(22/27例)。15例^(18)F-FDG显像为阳性的转移淋巴结的ROI分析最大摄取比值为9.4,最小为1.6。结论^(18)F-FDG DHC-SPECT/CT显像对肺癌的纵隔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和疾病分期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脱氧葡萄糖 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CT 增强CT 图像融合 肺癌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脱氧葡萄糖PET显像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咽旁间隙复发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德华 陈龙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18FDG-PET)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咽旁间隙复发或纤维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32例行CT、MRI检查后不能确定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咽旁间隙是否复发或纤维化的患者,采用18FDG-PET显像,同时行CT、MR...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18FDG-PET)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咽旁间隙复发或纤维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32例行CT、MRI检查后不能确定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咽旁间隙是否复发或纤维化的患者,采用18FDG-PET显像,同时行CT、MRI检查。所有患者于CT、MRI及18FDG-PET检查后,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观察不同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结果CT检查的灵敏度79.16%、特异度75.00%、诊断符合率78.13%;MRI检查的灵敏度83.33%、特异度87.50%、诊断符合率84.38%;18FDG-PET检查的灵敏度95.83%、特异度87.50%、诊断符合率93.75%。结论怀疑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咽旁间隙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行18FDG PET检查,免除病理穿刺活检的风险;也可通过CT和/或MRI检查,采取CT引导下咽旁间隙穿刺活检达到确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18-脱氢葡萄糖 PET显像 咽旁间隙 复发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