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2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化石油气(LPG)、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作汽车燃料的现状和发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文渊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3-166,共4页
本文较为全面地评述了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作汽车燃料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并就LPG、CNG、LNG作汽车燃料的技术指标及各自的优劣作了比较,指出了我国LPG、CNG、LNG汽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压缩天然气 液化天然气 汽车 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G动力船碳捕捉与余热利用的耦合分析
2
作者 赵立玉 孙瑞 +1 位作者 宋秀丽 杨泊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6,共6页
基于国际海事组织(IMO)碳减排要求,在使用LPG燃料驱动的船舶上,展开碳捕捉装置余热利用的可行性分析;设置一种新的工艺流程,选择使用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的化学吸收法进行碳捕捉,将从解吸塔返回的高温贫液与LPG低温燃料通过管壳式... 基于国际海事组织(IMO)碳减排要求,在使用LPG燃料驱动的船舶上,展开碳捕捉装置余热利用的可行性分析;设置一种新的工艺流程,选择使用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的化学吸收法进行碳捕捉,将从解吸塔返回的高温贫液与LPG低温燃料通过管壳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并将从主机返回的高温LPG燃料用于加热吸收塔出口的低温富液后重新供给主机,据此展开换热分析和仿真计算;运算结果显示,返回LPG通过三通重新供给主机的设计可行,且采用贫液加热LPG后燃料进机温度在预设区间内;分析表明,第二、第三换热器采用管壳式换热器,选择高压LPG燃料走管程,醇胺溶液走壳程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且当设定LPG初始温度≥10℃、碳捕捉率≥20%和管程数≥8(L=2 m)时,碳捕捉系统的余热可用来对LPG系统进行有效调温,并将进机温度控制在25~45℃合格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g燃料 碳捕捉 余热利用 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改性氯化合物对N2/细水雾抑制LPG爆炸影响研究
3
作者 裴蓓 胡紫维 +3 位作者 韩谕良 徐梦娇 陈立伟 邵翔宇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9-180,共12页
为了提高对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的抑爆效能,采用自主设计的半开式有机玻璃管道搭建了N2/细水雾抑爆实验平台,从爆炸超压、火焰传播速度及其峰值来临时间、火焰结构等4个方面分析含改性氯化合物N2/细水雾抑爆效果。... 为了提高对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的抑爆效能,采用自主设计的半开式有机玻璃管道搭建了N2/细水雾抑爆实验平台,从爆炸超压、火焰传播速度及其峰值来临时间、火焰结构等4个方面分析含改性氯化合物N2/细水雾抑爆效果。结果表明:含氯化合物对表面活性剂具有选择性,KCl、NaCl和NH4Cl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care2235)等2种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增效效果更优,爆炸超压峰值、火焰传播速度峰值均明显降低,且峰值来临时间明显延长;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仅与NaCl共同作用时抑爆效果有明显提升,与其他3种氯盐共同作用时没有增效效果甚至产生促爆现象;FeCl2与表面活性剂协同时会出现爆炸增强现象;含氯化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共同作用时,复合溶液的表面张力存在最佳值,即表面张力在20 mN/m时,抑爆效能最佳。化学动力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含改性氯化合物N2/细水雾能够有效降低绝热火焰温度,消耗关键自由基,中断燃烧链式反应,其抑爆的协同增效机理主要体现在N2惰化稀释、表面活性剂调控水雾粒径增加冷却效应和抑制链式反应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g爆炸抑制 N2/细水雾 含氯化合物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材料对泄爆管道LPG爆炸抑制效应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关文玲 矦逸飞 +2 位作者 任常兴 董呈杰 张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9,共8页
为探究多孔材料对泄爆管道液化石油气(LPG)爆炸传播特性的影响特征,采用自主搭建的气体爆炸测试平台,分析不同厚度及孔隙度的碳化硅多孔材料对火焰传播特性和爆炸超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多孔材料可有效阻止泄爆管道中LPG爆炸火焰的传... 为探究多孔材料对泄爆管道液化石油气(LPG)爆炸传播特性的影响特征,采用自主搭建的气体爆炸测试平台,分析不同厚度及孔隙度的碳化硅多孔材料对火焰传播特性和爆炸超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多孔材料可有效阻止泄爆管道中LPG爆炸火焰的传播;随着多孔材料孔隙度和厚度的增加,LPG火焰的传播距离、传播速度和强度均减小,其中,材料孔隙度对阻火效果的影响更大;同时多孔材料可降低泄爆管道中LPG的最大爆炸超压,当材料安装位置后端气体未被引燃时,增加多孔材料的孔隙度和厚度,材料前端(PT1、PT2)的最大爆炸超压增大,材料后端(PT3)的最大爆炸超压接近于静态破膜压力。材料孔隙度和厚度的阻火效应表明:在工程应用中,当材料强度达标后,应优先考虑增加材料的孔隙度来进行阻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泄爆管道 液化石油气(lpg) 抑制效应 爆炸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G储罐泄漏多事故场景下社区居民疏散仿真模拟与优化
5
作者 黄丽蒂 刘双双 +1 位作者 赵朝瑞 计静 《河南科学》 2024年第4期476-483,共8页
为提高社区居民在化工厂多事故场景下应急疏散效率,以大庆市某化工厂和附近社区为例,考虑当地气象环境,利用ALOHA对LPG储罐泄漏事故进行模拟,得到多种事故危害范围和社区各区域可用安全疏散时间.通过Pathfinder构建社区疏散模型,分析了... 为提高社区居民在化工厂多事故场景下应急疏散效率,以大庆市某化工厂和附近社区为例,考虑当地气象环境,利用ALOHA对LPG储罐泄漏事故进行模拟,得到多种事故危害范围和社区各区域可用安全疏散时间.通过Pathfinder构建社区疏散模型,分析了步行疏散、车行疏散和人车协同疏散三种模式下的疏散时间和拥堵状况.最后,通过路网优化和安全出口均衡分配,进行疏散优化模拟.结果表明:路网优化对步行疏散下的疏散效率提升最大为14.7%,安全出口均衡分配对车行疏散下的疏散效率提升最大为10.6%.车行疏散模式下可以在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内撤离受灾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泄漏 多事故场景 PATHFINDER 疏散模拟 车行疏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00方LPG运输船方案研究
6
作者 杨学利 夏华波 +2 位作者 韦晓强 朱永凯 齐晓亮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为满足海上油田LPG运输量增长要求,通过对比分析LPG运输船市场及行业装备状况,兼顾新建LPG运输船经济性与技术先进性,系统论证新建3700方LPG运输船技术方案及主要参数,研究方法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lpg 市场及装备 竞争力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OHA的LPG泄漏爆炸事故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利 闫熠辉 +2 位作者 江黎丽 任克京 潘太星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09-114,118,共7页
针对液化石油气(LPG)泄漏扩散和爆炸问题,以某LPG罐车泄漏爆炸为研究背景,探讨了此次爆炸事故的原因及性质,并利用ALOHA软件对此次事故泄漏后引发的爆炸后果进行模拟,考虑泄漏量、风速、相对湿度、地面粗糙度等因素对火灾热辐射范围、... 针对液化石油气(LPG)泄漏扩散和爆炸问题,以某LPG罐车泄漏爆炸为研究背景,探讨了此次爆炸事故的原因及性质,并利用ALOHA软件对此次事故泄漏后引发的爆炸后果进行模拟,考虑泄漏量、风速、相对湿度、地面粗糙度等因素对火灾热辐射范围、蒸气云扩散可燃区域范围的影响,并定量给出事故危害范围。结果表明:LPG罐车泄漏爆炸超压后果能够较好地反映爆炸中心实际破坏情况,且泄漏量越大,热辐射危害范围越大,火球直径越大;环境相对湿度越大,热辐射危害范围越小;风速越大,地面粗糙度越小,蒸气云扩散下风向最大距离越小。通过ALOHA软件再现该起事故的初期过程,以期为此类事故的防范、应急救援及事故后果反演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伤害半径 泄漏爆炸 ALOHA模拟 事故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园区LPG蒸气云泄漏扩散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8
作者 王秋红 余承凤 +2 位作者 汪雪繁 董国强 张明广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638,共12页
液化石油气(Liquified Petroleum Gas,LPG)泄漏、扩散过程中受制于诸多因素影响,但不同因素对LPG泄漏、扩散形成的蒸气云体积和范围的敏感程度尚不明确。以多种配比的丙烷/丁烷组成的LPG气云为研究对象,应用FLACS软件对气云组成、泄漏... 液化石油气(Liquified Petroleum Gas,LPG)泄漏、扩散过程中受制于诸多因素影响,但不同因素对LPG泄漏、扩散形成的蒸气云体积和范围的敏感程度尚不明确。以多种配比的丙烷/丁烷组成的LPG气云为研究对象,应用FLACS软件对气云组成、泄漏条件、障碍物及环境等4类因素对某化工园区LPG蒸气云泄漏、扩散特性的影响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丙烷和丁烷组成的LPG混合气中,丙烷占比越高,爆炸极限越大,混合气泄漏会引起该化工园区更大的潜在事故风险;Q_(9max)则与泄漏速率呈线性增长关系,泄漏速率从24 kg/s增加至48 kg/s时,二者Q_(9max)相差94795 m 3,增幅达到113.59%;Q_(9max)随泄漏源数量的增加而上升,在三源泄漏情景下,泄漏事故最佳应急处置时间在3.3 min内;当存在障碍物时Q_(9max)增长了368.9%,是无障碍物时的4.68倍,远远大于无障碍物状态;大气稳定度对Q_(9max)影响较小,但环境风速及环境温度影响较大,Q_(9max)随着环境风速增大而降低,随环境温度升高而上升。4类因素敏感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障碍物因素>泄漏条件因素>环境因素>气云组成因素。模拟结果对该园区开展风险事故防范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仿真模拟 泄漏扩散 气云组成 影响因素 敏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某油田LPG增产降碳优化与研究
9
作者 吴小路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65-167,170,共4页
海上某油田(以下简称油田)生产工艺面临产能任务重、设备负荷高、工艺变化多等多重问题,伴随着上产主力C油田逐步开井投产,某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火炬伴生气放空不仅带来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还造成火炬达... 海上某油田(以下简称油田)生产工艺面临产能任务重、设备负荷高、工艺变化多等多重问题,伴随着上产主力C油田逐步开井投产,某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火炬伴生气放空不仅带来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还造成火炬达到设计处理量,火炬放空受限也进一步影响C油田开井投产,造成油田无法完成产能目标。面对问题,本文由全工艺系统出发,对全工艺系统进行梳理、分析,通过优化全工艺系统工艺参数来实现LPG(Liquefied Petroleum Gas)产能提升,同时减少火炬碳排放量,解决油田产能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lpg 全工艺系统 参数优化 产能提升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G事故中消防救援人员伤亡案例分析及对策研究
10
作者 王媛原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232-234,共3页
LPG(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泄漏,因其本身易燃易爆,导致事故伤亡损失严重。消防救援队伍作为液化石油气事故处置的主要力量,在事故现场处置中,极易造成消防救援人员伤亡。结合典型的有消防救援人员受伤... LPG(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泄漏,因其本身易燃易爆,导致事故伤亡损失严重。消防救援队伍作为液化石油气事故处置的主要力量,在事故现场处置中,极易造成消防救援人员伤亡。结合典型的有消防救援人员受伤或牺牲的液化石油气事故案例,分析液化石油气事故应急救援中如何避免消防救援人员伤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事故 消防救援人员伤亡 案例分析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海上油田LPG罐区安全管理
11
作者 林川 李林虎 谢修龙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228-230,234,共4页
南海某深水油田群采用全水下开发生产模式,通过FPSO对油田产液进行处理、存储、外输,该FPSO工艺系统设计有一套LPG回收储存系统。主要通过故障树分析方法,全面体现海上油田LPG储罐火灾爆炸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和管理要点,从而提出更为合... 南海某深水油田群采用全水下开发生产模式,通过FPSO对油田产液进行处理、存储、外输,该FPSO工艺系统设计有一套LPG回收储存系统。主要通过故障树分析方法,全面体现海上油田LPG储罐火灾爆炸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和管理要点,从而提出更为合理、针对性更强的安全措施,以供同类型生产模式的作业人员和管理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lpg储罐区 故障树分析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G运输船升级改造LPG双燃料船方案的研究
12
作者 秦敏 阮志坚 +2 位作者 孙运强 张瑞星 戴长生 《广东造船》 2024年第4期92-95,共4页
为应对IMO船舶温室气体减排的要求,航运业寻求对现服役船低碳燃料改装,LPG运输船升级改装为LPG双燃料船是目前改装的热点。本文对LPG运输船升级改装的重点设备及系统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分析了设备的特点,选型的影响因素,关键的参数等。
关键词 lpg运输船 lpg双燃料船改装 MEC主机 燃料储藏罐 增压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G球罐定期检验常见缺陷及处理
13
作者 王春 《大众科学》 2024年第22期69-71,共3页
球形储罐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等工业项目,用于贮存气体、液体及液化气(乙烯、丙烯、丙烷、氧气、氮气、石油气、液氨、液氯)及轻烃油品等。球罐作为一种储存危险性较高的物品的设备,为了确保储存物品的安全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检验。... 球形储罐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等工业项目,用于贮存气体、液体及液化气(乙烯、丙烯、丙烷、氧气、氮气、石油气、液氨、液氯)及轻烃油品等。球罐作为一种储存危险性较高的物品的设备,为了确保储存物品的安全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检验。球罐的定期检验主要是为了发现罐体的结构问题,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球罐的定期检验涉及多个方面的详细检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描述了LPG球罐定期检验常见缺陷及处理要求,为球罐高质量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g 球罐 定期检验 常见缺陷 处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用LPG装卸臂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
14
作者 孙国宝 廖志雄 刘森祥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4年第8期68-71,共4页
鉴于陆用液化石油气(LPG)、液化天然气(LNG)等装卸臂是非标产品,且长期受风吹日晒、外界温度变化、酸雨侵蚀及内部介质、杂质腐蚀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暴露各种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在用装卸臂检验情况进行分析,发现... 鉴于陆用液化石油气(LPG)、液化天然气(LNG)等装卸臂是非标产品,且长期受风吹日晒、外界温度变化、酸雨侵蚀及内部介质、杂质腐蚀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暴露各种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在用装卸臂检验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若干问题,包括出厂质量参差不齐、雨水侵蚀严重、部件形成电偶腐蚀、安装缺陷以及现有检规对装卸臂不具有针对性等。对于装卸臂检验项目缺乏针对性的问题,本文根据装卸臂的失效特点,提出装卸臂的重点检验内容和检验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用lpg 装卸臂 隐患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G塑料内胆纤维缠绕气瓶相容性研究
15
作者 李斌 曹祖东 +1 位作者 李妍君 张晓冰 《西部特种设备》 2024年第6期8-11,61,共5页
近年来国内多家企业开展了塑料内胆玻璃纤维全缠绕液化石油气瓶的研发,考虑到国内存在将二甲醚掺入液化石油气的情况,文章采用相关试验验证了采用不同比例掺入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浸泡后PET材料的性能变化,得出了二甲醚的掺入会导致PET... 近年来国内多家企业开展了塑料内胆玻璃纤维全缠绕液化石油气瓶的研发,考虑到国内存在将二甲醚掺入液化石油气的情况,文章采用相关试验验证了采用不同比例掺入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浸泡后PET材料的性能变化,得出了二甲醚的掺入会导致PET材料性能下降的结论,并指出了目前国内相关标准存在的不足,对今后液化石油气瓶的材料选择和试验方法,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二甲醚 塑料内胆玻璃纤维全缠绕气瓶 材料性能 质量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合成气一步法合成LPG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吕永兴 王铁军 +2 位作者 李宇萍 吴创之 马隆龙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6-249,共4页
Synthesis of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LPG) from synthesis gas using hybrid catalyst consisting of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and USY or ZSM-5 was investigated in a fixed bed reactor. The composition of the hybrid cat... Synthesis of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LPG) from synthesis gas using hybrid catalyst consisting of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and USY or ZSM-5 was investigated in a fixed bed reactor. The composition of the hybrid catalyst had great effect on the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the catalyst. The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260℃~360℃),GHSV(1500h^-1~9000h^-1)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bifunctional catalyst which consisted of MeLi and ZSM-5 zeolite is 325℃, and the CO conversion achieved 72.28%. The hybrid catalyst, which consisted of ZSM-5 zeolite and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demonstrated a highly activity for the formation of light hydrocarbon and the selectivity for C3 and C4 hydrocarbons was 23.90% and 19.06%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g 催化剂 ZSM-5 US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G用于小型点燃式发动机的性能优化与稀薄燃烧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振锁 邓宝清 +2 位作者 王惠萍 肖宗成 李理光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2,共6页
介绍了将LPG应用在小型点燃式发动机上时 ,对燃烧系统参数优化和稀薄燃烧能力的影响。试验在一台四冲程、水冷 1 2 5ml单缸摩托车发动机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压缩比和点火提前角的增大有利于恢复发动机扭矩 ,火花塞间隙调整对扭矩影... 介绍了将LPG应用在小型点燃式发动机上时 ,对燃烧系统参数优化和稀薄燃烧能力的影响。试验在一台四冲程、水冷 1 2 5ml单缸摩托车发动机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压缩比和点火提前角的增大有利于恢复发动机扭矩 ,火花塞间隙调整对扭矩影响不明显 ;提高压缩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g 点燃式发动机 性能优化 稀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G与汽油燃料微粒排放的时效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振锁 肖宗成 +4 位作者 王惠萍 邓宝清 刘巽俊 李理光 李棠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62,共7页
介绍了应用液化石油气(LPG)和汽油燃料时,微粒排放时效特性的对比研究。试验在一台四冲程、水冷125mL、点燃式单缸电喷发动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两种燃料,随着沉降时间的增加,微粒排放的粒数不但大幅度下降,其粒度分布规律也发... 介绍了应用液化石油气(LPG)和汽油燃料时,微粒排放时效特性的对比研究。试验在一台四冲程、水冷125mL、点燃式单缸电喷发动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两种燃料,随着沉降时间的增加,微粒排放的粒数不但大幅度下降,其粒度分布规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LPG和汽油燃料排出的小粒径部分微粒在空气中存在时间短,在排出后15min左右即可大部分挥发或凝聚形成大粒径粒子,而挥发消失的颗粒物比率LPG大于汽油;80%以上的大粒径部分(≥0 237um)粒子是在沉降过程中形成的;在测试条件下,汽油燃料微粒排放的大粒径部分粒子比LPG燃料容易沉降或挥发,随着沉降时间的延长,LPG与汽油微粒排放物的粒度分布特性趋于同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g 液化石油气 汽油燃料 微粒排放 时效特性 电喷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FETI在LPG储罐事故后果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9
作者 梁韬 陈国华 +2 位作者 张瑞华 颜伟文 陈清光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8,共6页
分析了LPG危险特性及LPG储罐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运用SAFETI软件对某LPG储罐区的各类重大事故后果进行了定量评价,建立了针对性强的事故后果模型。该模型能客观准确地模拟与预测重大事故后果,获得事故危害程度的计算机模拟图表和报告... 分析了LPG危险特性及LPG储罐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运用SAFETI软件对某LPG储罐区的各类重大事故后果进行了定量评价,建立了针对性强的事故后果模型。该模型能客观准确地模拟与预测重大事故后果,获得事故危害程度的计算机模拟图表和报告等结果,可提供预测、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g储罐 危险性 评价软件 事故 后果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控制的LPG电喷发动机冷起动初探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振锁 李理光 +3 位作者 宫长明 肖宗成 王惠萍 邓宝清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7-344,共8页
基于循环控制策略,利用单循环和多循环燃烧分析方法研究了LPG发动机的冷起动特性。试验在一台四冲程、水冷125mL单缸电控喷射点燃式发动机上进行。通过对冷起动循环的缸压和瞬时转速的实时测量和分析,研究了LPG首次喷射脉宽及着火循环... 基于循环控制策略,利用单循环和多循环燃烧分析方法研究了LPG发动机的冷起动特性。试验在一台四冲程、水冷125mL单缸电控喷射点燃式发动机上进行。通过对冷起动循环的缸压和瞬时转速的实时测量和分析,研究了LPG首次喷射脉宽及着火循环的关系对冷起动着火特性的影响,特别对如何实现可控循环着火进行了基于单次起动喷射脉宽的单循环和多循环燃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冷起动首次着火循环对整个起动过程的HC排放及着火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起动喷射脉宽对冷起动着火特性的影响最大,合理控制起动喷射脉宽和喷射时刻,即可实现"即喷即着"的理想可控循环着火。LPG首次着火循环所需的混合气浓度约是稳定怠速时的2.2倍;单循环起动喷射脉宽起动与多循环起动脉宽起动相比,具有HC排放低和起动可靠性好的优点。在首次喷射之前空转几循环可以使发动机的首次着火循环序数提前,并能提高冷起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控制 lpg发动机 冷起动 脉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