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DH10、Neuritin和E-钙黏附素在胃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
作者 蒲萌萌 黄立言 +1 位作者 和庆强 王子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组织中原钙黏蛋白10(PCDH10)、神经突蛋白(Neuritin)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组织中原钙黏蛋白10(PCDH10)、神经突蛋白(Neuritin)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学诊断确诊,提取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2 cm以上的健康组织)进行PCDH10、Neuritin、E-cadherin检测,比较并分析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胃癌患者的PCDH10、Neuritin、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PCDH10表达为(0.67±0.22)ng/mL,明显低于癌旁组织[(0.84±0.30)ng/mL],Neuritin、E-cadherin表达分别为(1.62±0.38)、(1.72±0.54)ng/mL,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3±0.43)、(1.38±0.4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中PCDH10阳性表达58例,占比64.44%。肿瘤≥5 cm、Ⅲ~Ⅳ期、中高分化、淋巴结转移N_(2)~N_(3)、浸润程度T_(3)~T_(4)胃癌患者的PCDH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69%、72.41%、56.90%、75.86%、67.24%,均明显高于肿瘤<5 cm、Ⅰ~Ⅱ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N_(0)~N_(1)、浸润程度T_(1)~T_(2)的胃癌患者(43.75%、21.88%、34.38%、25.00%、3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中Neuritin阳性表达75例,占比83.33%。不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胃癌患者的Neuritin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淋巴结转移N_(2)~N_(3)胃癌患者的Neurit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3%、64.00%,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淋巴结转移N_(0)~N_(1)的胃癌患者(20.00%、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中E-cadherin阳性表达69例,占比76.67%。肿瘤≥5 cm、Ⅲ~Ⅳ期、中高分化、淋巴结转移N_(2)~N_(3)、浸润程度T_(3)~T_(4)胃癌患者的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1%、60.87%、57.97%、68.12%、66.67%,均明显高于肿瘤<5 cm、Ⅰ~Ⅱ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N_(0)~N_(1)、浸润程度T_(1)~T_(2)的胃癌患者(28.57%、33.33%、19.05%、23.81%、2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PCDH10呈现出低表达状态,Neuritin、E-cadherin呈现出高表达状态,且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通过检测PCDH10、Neuritin、E-cadherin表达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提高胃癌早期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原钙黏蛋白10 神经突蛋白 E-钙黏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融合PCR技术敲除光滑念珠菌FLO8基因以及其对EPA黏附素家族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赵珺涛 袁捷 +2 位作者 刘锦燕 陈柯志 项明洁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398-404,共7页
目的:构建光滑念珠菌FLO8基因敲除株,并分析FLO8敲除对光滑念珠菌上皮黏附素(epithelial adhe-sin,EPA)家族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融合PCR技术,以光滑念珠菌ATCC2001菌株基因组DNA、带有筛选标记诺尔斯菌素抗性基因(NAT)的质粒DNA为模板... 目的:构建光滑念珠菌FLO8基因敲除株,并分析FLO8敲除对光滑念珠菌上皮黏附素(epithelial adhe-sin,EPA)家族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融合PCR技术,以光滑念珠菌ATCC2001菌株基因组DNA、带有筛选标记诺尔斯菌素抗性基因(NAT)的质粒DNA为模板,构建敲除组件。采用醋酸锂转染法将敲除组件转染入ATCC2001中,从而获得flo8△菌株。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菌株中EPA1、EPA6和EPA7基因的表达。结果:获得光滑念珠菌FLO8基因敲除株flo8△,该菌株的EPA1、EPA6和EPA7基因表达水平对明显低于ATCC2001株(P均<0.001)。结论:此法可便捷、有效地构建光滑念珠菌基因敲除菌株。敲除FLO8基因后,光滑念珠菌的EPA家族表达降低,为进一步研究光滑念珠菌毒力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念珠菌 基因敲除 黏附素 FLO8基因 上皮黏附素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滑念珠菌毒力因子Epa黏附素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鲁灵 刘锦燕 +2 位作者 赵珺涛 黄思佳 项明洁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320-324,共5页
光滑念珠菌为一种常见的念珠菌病病原体,其感染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相较于其他非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凭借其较强的适应性黏附能力和生物膜生成能力,其引发的感染往往呈现出更高的致病性。其中,位于菌株细胞壁表面的上皮黏附素(epithe... 光滑念珠菌为一种常见的念珠菌病病原体,其感染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相较于其他非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凭借其较强的适应性黏附能力和生物膜生成能力,其引发的感染往往呈现出更高的致病性。其中,位于菌株细胞壁表面的上皮黏附素(epithelial adhesin,Epa)家族发挥了关键作用,其能够介导菌株与宿主细胞及非生物表面的黏附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影响菌株的毒力表现。该文从光滑念珠菌毒力因子Epa黏附素的结构、其在菌株致病中的作用以及EPA基因相关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对光滑念珠菌Epa黏附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念珠菌 毒力 Epa黏附素 EP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性螺旋体黏附素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霍新卓 符月 +4 位作者 何宇星 李岱翰 曾梓林 刘勤 曾铁兵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73-676,共4页
致病性螺旋体的独特侵入、定植、播散和在宿主体内持续生存能力与其表面黏附素密切相关。螺旋体黏附素主要功能是介导其对宿主细胞外基质成分、细胞表面受体、宿主血清和细胞外液成分的黏附。螺旋体黏附素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包括诱导保... 致病性螺旋体的独特侵入、定植、播散和在宿主体内持续生存能力与其表面黏附素密切相关。螺旋体黏附素主要功能是介导其对宿主细胞外基质成分、细胞表面受体、宿主血清和细胞外液成分的黏附。螺旋体黏附素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包括诱导保护性免疫、激活炎症反应,以及通过抗原变异和补体抵抗,导致螺旋体免疫逃逸和形成持久性感染。本文综述了梅毒螺旋体、问号钩端螺旋体和伯氏疏螺旋体的主要黏附素在致病和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深入了解螺旋体的致病机制和设计新型螺旋体疫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螺旋体 黏附素 致病性 免疫保护性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附素HpaA B细胞表位的多抗原肽疫苗的免疫原性鉴定
5
作者 孙艳 李瑞芳 +2 位作者 格桑卓玛 冯明旨 张骏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1573-1579,I0003,共8页
目的制备以幽门螺杆菌(Hp)黏附素HpaA B细胞表位为基础的多抗原肽(MAP)疫苗,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在GenBank数据库检索Hp黏附素HpaA的氨基酸及核苷酸序列。采用表位分析软件预测HpaA的B细胞表位,以此合成8分支MAP并免疫白毛黑眼兔,体... 目的制备以幽门螺杆菌(Hp)黏附素HpaA B细胞表位为基础的多抗原肽(MAP)疫苗,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在GenBank数据库检索Hp黏附素HpaA的氨基酸及核苷酸序列。采用表位分析软件预测HpaA的B细胞表位,以此合成8分支MAP并免疫白毛黑眼兔,体外试验测定MAP与兔抗Hp多克隆抗体的亲和力,体内试验检测免疫血清抗体效价和抗体的特异性。结果HpaA的优势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其氨基酸序列的第130~142和第212~219区段,并分别以上述B细胞表位合成8分支MAP1和MAP2。MAP1和MAP2均能在体外与兔抗Hp多克隆抗体结合,且MAP1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仅MAP1能在体内诱导免疫应答,产生高滴度特异性抗体。结论HpaA氨基酸序列的第130~142区段为其优势B细胞表位,基于此合成的MAP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黏附素HpaA B细胞表位 多抗原肽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紧密黏附素与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彭丽娟 万成松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8年第2期70-72,共3页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能引起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大肠杆菌O157∶H7的主要毒力因子紧密黏附素由其毒力岛LEE岛上的eae基因编码,C末端的280个氨基酸是受体结合位点。目前发现紧密黏附素受体有紧密...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能引起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大肠杆菌O157∶H7的主要毒力因子紧密黏附素由其毒力岛LEE岛上的eae基因编码,C末端的280个氨基酸是受体结合位点。目前发现紧密黏附素受体有紧密黏附素转位受体(Tir)、核仁素和β1整合素。紧密黏附素主要与受体Tir结合,通过Ⅲ型分泌系统转位到宿主细胞,在Tir-细胞骨架偶联蛋白(Tccp)的参与下,与N-Wiskott aldrich综合征蛋白、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相互作用产生信号级联放大,导致宿主大肠黏膜上产生黏附-抹去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紧密黏附素 紧密黏附素转位受体 核仁 Β1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AlpA基因中四种黏附素基因保守区的克隆、表达、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12
7
作者 白杨 但汉雷 +4 位作者 王继德 张兆山 S.ODENBREIT 周殿元 张亚历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22-926,共5页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与胃腺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MALT)淋巴瘤的发生亦密切相关 .鉴于Hp已证实的四种粘附素保守区 (AB)是外膜蛋白 (OMP)和膜孔素 (porin)样成分 ,而...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与胃腺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MALT)淋巴瘤的发生亦密切相关 .鉴于Hp已证实的四种粘附素保守区 (AB)是外膜蛋白 (OMP)和膜孔素 (porin)样成分 ,而外膜蛋白和膜孔素样成分是优秀的疫苗候选抗原 .用PCR技术扩增AB基因 ,将其定向插入 pET 2 2b (+)载体 ,在BL2 1(DE3)大肠杆菌中表达 .测序显示AB基因长 5 88bp ,编码 195个氨基酸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凝胶扫描分析 ,AB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 2 2 5ku ,其重组蛋白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质的 2 9% ,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后蛋白质纯度达 96 % .经免疫印迹证实该重组蛋白可以被AlpA免疫兔血清所识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AlpA基因 黏附素基因保守区 克隆 表达 纯化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支原体黏附素及黏附素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武琪 张玉娟 +2 位作者 刘桐 辛九庆 徐青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06-3216,共11页
牛支原体(M.bovis)是感染牛的一种重要病原体,可导致感染牛出现肺炎、关节炎、乳房炎、角膜结膜炎和生殖道炎等多种临床症状,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M.bovis黏附素在M.bovis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病原感染、细胞入侵、免疫... 牛支原体(M.bovis)是感染牛的一种重要病原体,可导致感染牛出现肺炎、关节炎、乳房炎、角膜结膜炎和生殖道炎等多种临床症状,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M.bovis黏附素在M.bovis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病原感染、细胞入侵、免疫逃逸和毒力产生。迄今为止,已鉴定出十多种M.bovis黏附素。这些黏附素主要结合宿主细胞的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硫酸肝素(heparin sulfate,HS)和淀粉样前体样蛋白-2(amyloid precursor-like protein-2,APLP2)。本文将对目前已知的M.bovis黏附素及其宿主细胞靶蛋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M.bovis已知和未知黏附素的鉴定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oplasma bovis 黏附素 黏附素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黏附素保守区蛋白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黏附作用的体外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白杨 张亚历 +2 位作者 陈烨 王继德 周殿元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2-426,共5页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保守区 (AB)蛋白的体外安全性、免疫原性和黏附作用 ,以确定AB在Hp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 .ELISA法测定Hp感染者血清中抗AB抗体 ,四唑盐比色法 (MTT)测定T细胞对AB的增殖反应 ,流式细胞术检测AB致T细胞表达FasL的作...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保守区 (AB)蛋白的体外安全性、免疫原性和黏附作用 ,以确定AB在Hp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 .ELISA法测定Hp感染者血清中抗AB抗体 ,四唑盐比色法 (MTT)测定T细胞对AB的增殖反应 ,流式细胞术检测AB致T细胞表达FasL的作用 ,二苯胺 (DPA)法测定AB致T细胞凋亡率 ,光镜计数法研究AB抗体对Hp与胃癌细胞黏附的影响 .ELISA法共检测了 5 5份血清 ,以快速尿素酶实验 (RUT)作为平行对照 ,两法的评价判断一致性程度的指标卡帕系数为 0 76.同时 ,低剂量AB即可刺激Hp+T细胞的增殖 .体外安全性实验表明 ,AB无明显调节T细胞表达FasL的作用以及无明显致Hp-T细胞凋亡的作用 .AB抗血清能部分阻断Hp与胃癌细胞系的黏附 ,在光镜下表现为经抗AB兔血清预处理后 ,每细胞周围黏附的细菌数较免疫前兔血清预处理组显著减少 (P <0 0 5 ) .研究表明AB是安全的、具有免疫原性的Hp菌体成分 ,既可以刺激体液免疫 ,又能够提高细胞免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黏附素保守区蛋白 免疫原性 安全性 黏附作用 体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4种黏附素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序列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白杨 张亚历 +3 位作者 王继德 林焕健 张兆山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69-871,共3页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 Hp)4种黏附素(BabA、AlpA、AlpB和HopZ)的保守区,并对其进行序列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Hp黏附素的分子机制和免疫原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ANTHEPROT V4.3c 软件分析已证实的Hp4种黏附素蛋...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 Hp)4种黏附素(BabA、AlpA、AlpB和HopZ)的保守区,并对其进行序列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Hp黏附素的分子机制和免疫原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ANTHEPROT V4.3c 软件分析已证实的Hp4种黏附素蛋白序列,发现共同保守区(命名为CB),推导出其DNA序列,设计CB特异引物,将PCR产物定向插入pET-22b(+)载体,构建保守区的重组克隆。DNA自动分析仪进行序列测定,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构建了4种黏附素共同保守区的重组质粒,测序显示CB基因长588 bp,该基因编码195个氨基酸,与4种黏附素保守区的同源性均达50%以上,ANTHEPROT V4.3c软件预测其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 500,并显示出了良好的抗原性和疏水性。BLAST分析了836 767个序列,与其同源性达40%的均为Hp序列。结论Hp4种黏附素存在同源性接近的保守区,表明其黏附作用可能有相似的分子基础,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和严格的种属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黏附素 克隆 分子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保守区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9
11
作者 白杨 王继德 +1 位作者 张兆山 张亚历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3-438,共6页
为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 (Hp)黏附素保守区 (AB)的无抗性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 ,采用缺失腺苷酸环化酶基因 (Δcya)、环腺苷酸受体蛋白基因 (Δcrp)以及天冬氨酸 β 半醛脱氢酶基因 (Δasd)的鼠伤寒沙门菌 (X40 72 )作为宿主 ,将编码AB... 为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 (Hp)黏附素保守区 (AB)的无抗性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 ,采用缺失腺苷酸环化酶基因 (Δcya)、环腺苷酸受体蛋白基因 (Δcrp)以及天冬氨酸 β 半醛脱氢酶基因 (Δasd)的鼠伤寒沙门菌 (X40 72 )作为宿主 ,将编码AB的基因插入Asd+ 的组成型表达载体pYA2 48,通过两次转化引入宿主菌 ,构建了表达AB基因平衡致死的减毒鼠伤寒沙门重组菌X40 72 (pYA2 48 AB) ,采用桥联法ELISA测定X40 72 (pYA2 48 AB)培养上清液和裂解上清液中AB的抗原性 ,参照Meacock叙述的方法及重组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来确定重组菌株的稳定性 ,通过C5 7BL 6小鼠口服测定半致死量来确定重组菌的安全性。成功构建了表达AB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重组菌株S .typhimuriumX40 72 (pYA2 48 AB) ,桥联法ELISA测定表明重组菌X40 72 (pYA2 48 AB)培养上清中AB的含量高于菌体裂解液 ,重组菌pYA2 48 AB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情况下培养 10 0代 ,随机挑选的重组菌全部都能生长 ,且在ELISA测定AB抗原时均显阳性。重组菌的生长曲线测定表明 ,X40 72 (pYA2 48)和X40 72 (pYA2 48 AB)的生长状态基本一致 ;口服重组菌株X40 72 (pYA2 48 AB) 1 0× 10 1 0 cfu .3 0d后 ,C5 7BL 6存活率仍为 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黏附素保守区 鼠伤寒沙门氏菌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百日咳杆菌黏附素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抗体检测ELISA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战勤 薛云 +6 位作者 吴斌 汤细彪 陈焕春 李增强 胡睿铭 张建民 段龙川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0-336,共7页
[目的]以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百日咳杆菌黏附素(PRN)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为抗原建立检测PRN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和结果]利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表达系统对PRN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融合表达... [目的]以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百日咳杆菌黏附素(PRN)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为抗原建立检测PRN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和结果]利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表达系统对PRN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融合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证实该基因获得高效表达,产物易于纯化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通过凝血酶酶切GST-PRN并回收,获得不含GST载体蛋白的PRN蛋白片段。以PRN蛋白片段为抗原建立检测天然PRN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对猪巴氏杆菌病等7种常见细菌性疾病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敏感性比乳胶凝集试验提高4~128倍,能检测到人工感染14d后的仔猪血清抗体IgG,对临床送检的1,229份猪血清的检测阳性率为32.7%。ELISA方法对阳性猪场的监测结果预示了保育期仔猪的合群导致猪群大量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结论]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猪群PRN抗体水平监测和猪波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百日咳杆菌黏附素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隙连接蛋白43和E-钙黏附素表达与喉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孙文海 刘华敏 +2 位作者 李玉军 纪祥瑞 梁大鹏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3-297,共5页
目的 研究缝隙连接蛋白基因 4 3(connexin4 3,Cx4 3)和E 钙黏附素 (E cadherin ,E cad)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探讨喉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TM二步法 ,检测有 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 6 0例... 目的 研究缝隙连接蛋白基因 4 3(connexin4 3,Cx4 3)和E 钙黏附素 (E cadherin ,E cad)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探讨喉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TM二步法 ,检测有 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 6 0例喉癌组织和 10例癌周正常喉组织中Cx4 3和E cad的表达 ,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x4 3和E cad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 ,10例癌周正常喉黏膜组织均呈阳性表达。 6 0例喉癌患者中 ,70 0 % (4 2 / 6 0例 )的喉癌Cx4 3呈阳性表达 ,按喉癌的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喉癌复发情况分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5 11、6 4 1、3 86 ,P值均 <0 0 5 ) ,与喉癌的组织学分级差异有极显著性 (χ2 =15 0 9,P <0 0 1) ,与喉癌患者的生存期无统计学意义 (χ2 =2 6 5 ,P >0 0 5 ) ;4 1 7% (2 5 / 6 0例 )的喉癌组织中E cad表达减低 ,按喉癌的临床分期、喉癌复发情况分组及生存期分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6 0 9、5 35、5 14 ,P值均 <0 0 5 ) ,与喉癌的组织学分级、颈部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χ2 =15 0 7、6 6 5 ,P均值 <0 0 1)。同一标本中Cx4 3和E cad基因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r=0 6 3,P <0 0 0 0 1)。结论 喉癌存在Cx4 3和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蛋白43 E-钙黏附素 喉癌 生物学行为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上皮型黏附素和胸苷激酶1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锐 宋征宇 +4 位作者 孙剑经 陈文婷 吴娜 高会斌 彭昭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E-cad)、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胃癌组织和胃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河北北方学...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E-cad)、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胃癌组织和胃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经胃黏膜活检确定为胃癌前病变组织和胃癌手术标本103例为研究对象,按病理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63例),其中对照组为胃癌前病变患者,是由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病变而成,研究组为胃癌患者。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中TK1的表达水平、VEGF、E-cad的阳性表达率,以及VEGF、E-cad和TK1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TK1表达水平为(2.62±1.09)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5±0.87)pmol/L(P<0.05);研究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E-cad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EGF、E-cad、TK1联合检测对胃癌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与TK1呈正相关(P<0.05),与E-cad呈负相关(P<0.05),E-cad在胃癌中的表达与TK1和VEGF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VEGF和TK1表达均升高,E-cad表达降低。VEGF、E-cad、TK1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显著提高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上皮型黏附素 胸苷激酶1 胃癌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黏附素A基因疫苗的构建及对小鼠鼻咽部肺炎链球菌携带的防御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巧 马千里 +2 位作者 李琦 曾雪峰 王长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39-742,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表面黏附素A(PsaA)基因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其对小鼠鼻咽部肺炎链球菌携带的防御作用。方法PCR技术从肺炎链球菌R6标准株扩增PsaA基因,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PsaA,脂质体法转染BHK-21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表面黏附素A(PsaA)基因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其对小鼠鼻咽部肺炎链球菌携带的防御作用。方法PCR技术从肺炎链球菌R6标准株扩增PsaA基因,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PsaA,脂质体法转染BHK-21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质粒在BHK-21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应用PsaA基因疫苗肌肉注射免疫BABL/c小鼠,ELISA检测脾细胞上清IFN-γ分泌,特异性抗体IgG水平及其亚型分布(IgG1/IgG2a)。利用BABL/c小鼠肺炎链球菌D39株鼻咽部携带模型,鼻咽部灌洗液菌落计数观察免疫小鼠鼻咽部肺炎链球菌携带改变。结果RT-PCR及Western blot显示重组PsaA蛋白在BHK-21细胞瞬时表达,ELISA检测到免疫小鼠血清高水平的IFN-γ及特异性IgG抗体(IgG1/IgG2a<1),小鼠攻击实验证明PsaA基因疫苗免疫组小鼠D39携带菌落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肺炎链球菌表面毒力蛋白PsaA基因疫苗免疫小鼠激发了抗原特异性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显著减少了小鼠鼻咽部肺炎链球菌的携带,为肺炎链球菌DNA疫苗理想侯选抗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表面黏附素A 基因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v6和E-上皮钙黏附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谷化平 尚培中 周翠玲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2-34,38,共4页
目的 :探讨CD4 4v6和E 上皮钙黏附素 (E cadherin ,ED)表达与前列腺癌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 4 5例前列腺癌组织进行了CD4 4v6和ED蛋白检测。 结果 :在前列腺癌中CD4 4v6和ED表达阳性率为77.8%和 4 8.9%。CD4 4v6... 目的 :探讨CD4 4v6和E 上皮钙黏附素 (E cadherin ,ED)表达与前列腺癌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 4 5例前列腺癌组织进行了CD4 4v6和ED蛋白检测。 结果 :在前列腺癌中CD4 4v6和ED表达阳性率为77.8%和 4 8.9%。CD4 4v6高表达和ED低表达与前列腺癌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和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CD4 4v6表达与ED表达呈负相关 (r=0 .5 8,P <0 .0 0 5 )。 结论 :CD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CD44V6 E-上皮钙黏附素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分期 肿瘤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藤梨根制剂对裸鼠荷人肺巨细胞癌细胞E-钙黏附素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勇 戴伟春 +1 位作者 姚庆华 杨维泓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复方藤梨根制剂对荷人肺巨细胞癌(PG)裸鼠移植瘤的抗癌效应,并初步探讨其对瘤体细胞E-钙黏附素(E-cad)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PG裸鼠移植瘤模型;复方藤梨根制剂灌胃21d,称瘤重;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E-cad的表达。结果复方藤... 目的研究复方藤梨根制剂对荷人肺巨细胞癌(PG)裸鼠移植瘤的抗癌效应,并初步探讨其对瘤体细胞E-钙黏附素(E-cad)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PG裸鼠移植瘤模型;复方藤梨根制剂灌胃21d,称瘤重;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E-cad的表达。结果复方藤梨根制剂三个剂量组与对照组对比,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并提高E-cad表达。结论复方藤梨根制剂对PG裸鼠移植瘤具有的抑瘤效果,明显上调PG细胞E-cad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藤梨根制剂 肺癌细胞 抑瘤 E-钙黏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黏附素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兴树 宋金祥 石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56-5066,共11页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是导致不同日龄禽类局部和全身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也是人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coli,ExPEC)毒力基因的重要贮存库或来源。随着APEC耐药菌株的日益...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是导致不同日龄禽类局部和全身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也是人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coli,ExPEC)毒力基因的重要贮存库或来源。随着APEC耐药菌株的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开辟防控APEC感染的有效途径,其中阻止细菌感染的初始阶段便是防控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黏附素除介导细菌与宿主组织结合外,也是成功建立初始感染的第一步。因此,利用黏附素作为靶标制备疫苗预防APEC感染将是一种极有前途的策略。笔者重点介绍了菌毛黏附素、非菌毛黏附素和非典型黏附素等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有望成为APEC候选疫苗的黏附素的应用潜力和最新研究进展,如1型菌毛、P菌毛、普通菌毛、Yqi菌毛、Stg菌毛、Curli菌毛、温度敏感血凝素(Tsh)、AatA、FdeC、YeeJ、鞭毛蛋白、脂多糖(LPS)和外膜蛋白A等。黏附素疫苗一旦开发成功,将有望成为一种防控APEC感染的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黏附素 黏附素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可溶性猪唾液酸黏附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睿 陈阳 +4 位作者 何珊 王银 张鑫宇 夏晓莉 孙怀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0,共5页
猪唾液酸黏附素(pSn)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宿主的重要受体。采用RT-PCR和基因合成方法构建能够表达猪Sn蛋白前4个Ig样结构域(Sn4D)和IgG1Fc片段融合蛋白的穿梭载体pShuttle-Sn4D-Fc,利用AdEasyTMAdenoviral Vector Syste... 猪唾液酸黏附素(pSn)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宿主的重要受体。采用RT-PCR和基因合成方法构建能够表达猪Sn蛋白前4个Ig样结构域(Sn4D)和IgG1Fc片段融合蛋白的穿梭载体pShuttle-Sn4D-Fc,利用AdEasyTMAdenoviral Vector System制备重组腺病毒。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构建重组病毒rAd-Fc和rAd-Sn4DFc具有典型腺病毒形态;在重组腺病毒感染的细胞中,RT-PCR能检测到预期的Fc和Sn4D-Fc转录子;在重组腺病毒转导细胞裂解物及培养上清中,Western-blot能检测到预期的28ku Fc或72ku Sn4D-Fc蛋白;从重组病毒转导细胞培养上清中纯化的Fc和Sn4D-Fc蛋白为单一的条带,能被抗猪IgG或Sn抗体识别。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分泌表达猪Fc片段和Sn4D-Fc融合蛋白的重组腺病毒,为用Sn可溶性受体阻断抗PRRSV感染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唾液酸黏附素 重组腺病毒 分泌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纯化黏附素对ETEC和EPEC黏附肠上皮细胞的竞争抑制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钟世顺 张振书 +3 位作者 赖卓胜 王群英 杨玉捷 王继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产毒性大肠杆菌 (ETEC)和致病性大肠杆菌 (ETEC)黏附肠上皮Lovo细胞的竞争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黏附试验计数肠上皮Lovo细胞黏附的细菌数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除黏附素浓度为 1μg/ml和 5 μg/ml时不...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产毒性大肠杆菌 (ETEC)和致病性大肠杆菌 (ETEC)黏附肠上皮Lovo细胞的竞争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黏附试验计数肠上皮Lovo细胞黏附的细菌数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除黏附素浓度为 1μg/ml和 5 μg/ml时不能明显抑制ETEC和EPEC对Lovo细胞的黏附外 ,10 μg/ml、2 0 μg/ml、30 μg/ml浓度组均能明显抑制ETEC和EPEC对Lovo细胞的黏附 ,且随浓度的逐渐增加 ,这种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裂菌属 黏附素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细菌黏附 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