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假性黏液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雷军 程焰红 +1 位作者 郑云 刘玉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3期2008-2009,共2页
腹膜假性黏液瘤(PMP)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其特征为腹腔内大量的弥漫性胶冻状腹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本文对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PMP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因腹痛、腹胀2个月... 腹膜假性黏液瘤(PMP)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其特征为腹腔内大量的弥漫性胶冻状腹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本文对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PMP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因腹痛、腹胀2个月余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 腹膜/病理学 病例报告 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微偏腺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悦 吴梅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形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6例子宫颈微偏腺癌的相关临床资料,病理特点,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阴道排液,不规则阴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为肿瘤细胞高度分化,异型性... 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形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6例子宫颈微偏腺癌的相关临床资料,病理特点,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阴道排液,不规则阴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为肿瘤细胞高度分化,异型性小,接近正常黏液腺上皮,腺体呈浸润性生长,肿瘤易侵犯脉管和神经组织。结论子宫颈微偏腺癌是一种较罕见的高度分化异型性小的子宫颈腺癌,子宫颈刮片及活检不易明确诊断,易被误诊为良性而生物学行为为恶性的肿瘤,早期确诊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病理学 腺癌 黏液/病理学 肿瘤分期 宫颈肿瘤/诊断 腺癌 黏液/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卵巢、子宫和子宫颈转移一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德敏吉 戴士敏 徐燕颖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62-466,共5页
阑尾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类癌、腺癌及恶性黏液囊肿即阑尾假黏液瘤[1]。阑尾原发性腺癌(prim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appendix,PAA)是较为罕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2]。阑尾原发腺癌晚期可通过种植、直接浸润、淋巴及血行常转移至盆腹腔... 阑尾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类癌、腺癌及恶性黏液囊肿即阑尾假黏液瘤[1]。阑尾原发性腺癌(prim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appendix,PAA)是较为罕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2]。阑尾原发腺癌晚期可通过种植、直接浸润、淋巴及血行常转移至盆腹腔脏器及卵巢,子宫及子宫颈转移少见。本文报道2016年5月收治的1例阑尾黏液腺癌伴卵巢、子宫和子宫颈转移患者,并作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诊断 阑尾肿瘤/外科学 腺癌 黏液/病理学 卵巢肿瘤/继发性 子宫肿瘤/继发性 宫颈肿瘤/继发性 肿瘤转移 误诊 诊断 鉴别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2和E-CD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表达与局部浸润、转移和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济安 许敬尧 +2 位作者 李怡宁 李松英 应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21-426,共6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E-钙黏附素(E-CD)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局部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黏液表皮样癌和正常腺体组织,经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MMP-2及E-CD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在黏...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E-钙黏附素(E-CD)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局部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黏液表皮样癌和正常腺体组织,经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MMP-2及E-CD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在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E-CD在8例正常涎腺组织中全部呈保留表达,而在46例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E-CD明显呈异常表达(保留表达18/46,39.1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要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E-CD异常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随着TNM分期指数增高,MMP-2表达增强,E-CD的表达减弱。结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MMP-2和E-CD表达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浸润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蛋白酶类 免疫组织化学 钙黏着糖蛋白类/分析 预后 肿瘤转移 涎腺 黏液表皮样/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仁亚 任玉波 M Joe Ma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21期1671-1674,共4页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cell carcinoma,MTSCCa)是新确定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上无明显症状。以往常被诊断为梭形细胞(肉瘤样)肾细胞癌或不能分类的肾细胞癌。大体...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cell carcinoma,MTSCCa)是新确定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上无明显症状。以往常被诊断为梭形细胞(肉瘤样)肾细胞癌或不能分类的肾细胞癌。大体肿物界限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组织学特点是肿瘤细胞排列成管状和实性梁索状漂浮于黏液性基质中,Alcianblue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显示复合性免疫表型。临床预后好,可复发并具有潜在远处转移的可能,应重视与其他肾脏良恶性肿瘤(后肾腺瘤、肉瘤样癌和集合管癌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病理学 肾肿瘤/病理学 诊断 鉴别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液样/圆细胞型脂肪肉瘤中FUS-CHOP融合基因和MDM_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王岩 魏万里 +2 位作者 张丽娟 陈芸 代自超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FUS-CHOP融合基因与MDM2蛋白在黏液样/圆细胞型脂肪肉瘤(MRCLs)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MRCLs标本25例。以非MRCLs的脂肪肉瘤及其它软组织肿瘤共18例作对照组。用嵌套式RT-PCR的方法检测FUS-CHOP融合基因mRNA并经和DNA测... 目的探讨FUS-CHOP融合基因与MDM2蛋白在黏液样/圆细胞型脂肪肉瘤(MRCLs)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MRCLs标本25例。以非MRCLs的脂肪肉瘤及其它软组织肿瘤共18例作对照组。用嵌套式RT-PCR的方法检测FUS-CHOP融合基因mRNA并经和DNA测序证实,以β-actin基因作为内对照。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MRCLs中MDM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RCLs组和对照组β-actin阳性率分别为72.0%(18/25)和66.7%(12/18)。25例MRCLs中15例检出型FUS-CHOP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率为(60.0%),去除β-actin阴性病例的阳性率为83.3%(15/18)。对照组18例标本未检出FUS-CHOP融合基因。MRCLs中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0%(14/25),在圆细胞为主的病例组阳性表达率最高,差异有显著性。FUS-CHOP融合基因与MDM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结论(1)MRCLs中FUS-CHOP融合基因与MDM2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2)FUS-CHOP融合基因在MRCLs中呈特异性表达,可作为该肿瘤的特异性标志物用于诊断。(3)MDM2蛋白过表达与MRCLs的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黏液/病理学 RNA结合蛋白质FUS 基因表达 癌基因蛋白质类 融合/遗传 诊断 鉴别 脂肪肉瘤 黏液样/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CT诊断及鉴别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建波 周建军 +2 位作者 马周鹏 章顺壮 王春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分析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CT资料。结果 5例均为单发肿瘤,中央型4例,周围型1例。中央型中1例呈支气管腔内型,表现为右主支气管内边界清楚的等密度类圆形结节,相应基底... 目的分析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CT资料。结果 5例均为单发肿瘤,中央型4例,周围型1例。中央型中1例呈支气管腔内型,表现为右主支气管内边界清楚的等密度类圆形结节,相应基底支气管壁稍增厚;其余3例呈支气管腔内-外型,表现为支气管腔内、外生长的等及稍低密度不规则结节或肿块,1例边界较清晰,2例边界不清,2例伴有点状钙化。2例肿瘤远端条片肺不张,内见支气管黏液栓,近侧支气管腔内见黏液围绕肿瘤呈液性新月征。1例周围型呈左肺舌叶边界较清晰的等密度类圆形结节,边缘见浅分叶。CT增强后肿瘤强化均不均匀,4例中央型较明显强化,1例周围型中度强化。4例中央型均继发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性改变,2例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中等量胸腔积液。结论CT对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肿瘤/放射摄影术 黏液表皮样/放射摄影术 支气管肿瘤/病理学 黏液表皮样/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二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晗 高启贤 +3 位作者 程雯 衡海艳 郭盛仁 陈光强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病例1,患者女性,48岁。2016年1月于外院B型超声发现盆腔囊肿半个月就诊,既往月经规律。妇科查体:左附件区触及一包块,最大直径约8cm,无压痛,活动度可。血常规及各项肿瘤指标正常。
关键词 黏液/病理学 黏液瘤/外科学 黏液瘤/诊断 盆腔肿瘤/超声检查 盆腔肿瘤/诊断 腹腔镜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3例乳腺黏液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锋 甘露 +1 位作者 杨得娟 任国胜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腺癌(MB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MBC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病理学特征。利用GraphPadPrism5.0软件统计分析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PMBC)和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MMBC)特征差异。结果与PMBC相比,...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腺癌(MB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MBC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病理学特征。利用GraphPadPrism5.0软件统计分析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PMBC)和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MMBC)特征差异。结果与PMBC相比,MMBC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1),但两者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和四种分子分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临床分期(I+Ⅱ期和Ⅲ期)比较时,PMBC与MM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BC的激素受体阳性率高,腋窝淋巴结转移少见,肿瘤复发率低,PMBC较MMBC预后更好。且腋窝淋巴结状况是MBC预后最为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治疗 腺癌 黏液/病理学/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强修 仲伟霞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的诊断与治疗的最近进展。方法:应用检索MEDLINE及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和深部血管黏液瘤"等为关键词,检索1998-2008年有关文献。...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的诊断与治疗的最近进展。方法:应用检索MEDLINE及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和深部血管黏液瘤"等为关键词,检索1998-2008年有关文献。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选,选择AAM有关的病史,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的文献。纳入标准:1)AA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2)AAM遗传学及基因异常的研究进展;3)AAM的鉴别诊断。根据标准,纳入分析18篇参考文献。结果:AAM是一种侵袭性的软组织肿瘤,好发于女性外阴等处。镜下以黏液背景中增生的梭形或星芒状细胞为主要特征,并出现毛细血管显著增生。目前发现HMGA2基因的重排与其发病密切相关。本病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并需与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细胞性血管纤维瘤、浅表性血管黏液瘤及神经纤维瘤等鉴别。结论:AAM是一种罕见的的软组织肿瘤,切除后易复发,目前有关的报道较少,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肿瘤/病理学 黏液/病理学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