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uplex-phase Ti6242 alloy treated by laser shock peening
1
作者 Pu-ying SHI Xiang-hong LIU +3 位作者 Yong REN Zeng TIAN Feng-shou ZHANG Wei-feng HE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521-2532,共12页
The effects of laser shock peening(LSP)on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i6242 alloy,including the residual stress,surface roughness,Vickers microhardness,tensile mechanical response,a... The effects of laser shock peening(LSP)on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i6242 alloy,including the residual stress,surface roughness,Vickers microhardness,tensile mechanical response,and high-cycle fatigue properties,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SP induced residual compressive stresses on the surface and near surface of the material.The maximum surface residual compressive stress was−661 MPa,and the compressive-stress-affected depth was greater than 1000μm.The roughness and Vickers micro-hardness increased with the number of shocks,and the maximum hardness-affected depth was about 700μm after three LSP treatments.LSP enhanced the fraction of low-angle grain boundaries,changed the grain preferred orientations,and notably increased the pole density ofαphase on the near surface from 2.41 to 3.46.The surface hardness values of the LSP sampl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shocks due to work hardening,while the LSP had a limited effect on the tensile properties.The high-cycle fatigue life of the LSP-treated sample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more than 20%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untreated sample,which was caused by the suppression of the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fatigue cra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plex-phase Ti6242 alloy surface modification laser shock peening gradient microstructure high-cycle fatigue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涡背景下山东省“5·17”极端强对流天气环境条件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侯淑梅 朱晓清 +5 位作者 史茜 唐巧玲 孟宪贵 刘畅 高荣珍 刁秀广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8-1342,共15页
2020年5月17日,山东省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简称“5·17”强对流),冰雹范围之广为近10年之首。对流风暴高度组织化,区域性的超级单体群以及一条长度超过500 km的强飑线造成此次极端强对流天气。利用ERA5再分析、加密自动气象观测... 2020年5月17日,山东省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简称“5·17”强对流),冰雹范围之广为近10年之首。对流风暴高度组织化,区域性的超级单体群以及一条长度超过500 km的强飑线造成此次极端强对流天气。利用ERA5再分析、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剖析了此次极端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冷涡位于最有利于山东出现强对流的关键区,大尺度天气系统强迫强,对流层中层异常强的冷空气南下影响前期异常增暖的山东地区,造成“5·17”极端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异常程度更能代表动热力强迫的强度,异常程度达到2σ以上有可能造成极端强对流天气。当冷涡南下过程中强度减弱,但异常程度增加时,其东南象限仍能产生极端强对流天气。强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风暴组织化发展,飑线的长轴走向与0~6 km垂直风切变矢量方向相同,新单体发生、发展、合并的区域位于风矢量差大值中心前沿。低层暖湿平流源源不断地向山东输送暖湿空气,是CAPE重建的机制,是超级单体群和长飑线得以长时间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强对流 高度组织化 天气尺度系统异常 CAPE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社会组织方式的三次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龚维斌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60,共7页
社会组织方式变化是理解中国独特发展道路成功秘诀的重要维度。新中国70年社会组织方式经历了三次变化。1949—1978年经历了第一次变化,中国从一盘散沙状态走向高度组织化,所有社会成员按照国家意志被整合进统一的组织形态中。第二次变... 社会组织方式变化是理解中国独特发展道路成功秘诀的重要维度。新中国70年社会组织方式经历了三次变化。1949—1978年经历了第一次变化,中国从一盘散沙状态走向高度组织化,所有社会成员按照国家意志被整合进统一的组织形态中。第二次变化从1978年开始,从高度组织化转向去组织化,是对原有的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的突破,给社会成员松绑,让人们获得较大的自主权。第三次变化是在去组织化的同时,社会成员重新组织起来,进行再组织化。社会组织方式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变化,在保持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的同时,又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组织化 组织化 组织化社会
原文传递
铁军战歌震江淮——新四军的合唱活动与合唱创作
4
作者 石一冰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25,共7页
新四军的歌咏活动(合唱活动)是新四军区别于其活动区域内其他武装力量的"名片",其合唱活动日常化、仪式化,对根据地民众影响较大。新四军歌咏团体高度组织化,师属及以上合唱组织训练较严格。新四军的合唱创作具有比较明显的... 新四军的歌咏活动(合唱活动)是新四军区别于其活动区域内其他武装力量的"名片",其合唱活动日常化、仪式化,对根据地民众影响较大。新四军歌咏团体高度组织化,师属及以上合唱组织训练较严格。新四军的合唱创作具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和失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合唱 日常化 仪式化 高度组织化 专业性 群众性 阶段性 失衡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