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9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风咳”理论运用利咽止咳方治疗感染后咳嗽(风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刘璐 董晓云 +2 位作者 赵文娟 黄志伟 王济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06-009,共4页
评价基于“风咳”理论运用利咽止咳方加减治疗PIC(风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PIC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利咽止咳方和常规西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利咽止咳方组总有效率94%(47/50)高于对照组组82%(40/50)(P<0.05)... 评价基于“风咳”理论运用利咽止咳方加减治疗PIC(风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PIC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利咽止咳方和常规西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利咽止咳方组总有效率94%(47/50)高于对照组组82%(40/50)(P<0.05)。治疗7d后利咽止咳方组证候积分、咳嗽症状积分、LCQ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风咳”理论采用利咽止咳方加减治疗可有效减轻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咳嗽症状积分,改善患者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不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咳嗽 利咽止咳方 风咳 热证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明松主任医师治疗风咳常用药对与组药经验
2
作者 廖玲玲 杨婧文 +1 位作者 刘根延 彭明松(指导) 《广西中医药》 2025年第1期41-43,共3页
彭明松主任医师认为咳嗽病机关键为“风”,治疗上主张驱外风、息内风,同时宣畅气机,使一身之气调顺而达到止咳目的,根据药物的药性特点,精研药物之间配伍以发挥最大药效。该文总结彭明松主任医师治风咳常用药对与组药经验,以期为临证治... 彭明松主任医师认为咳嗽病机关键为“风”,治疗上主张驱外风、息内风,同时宣畅气机,使一身之气调顺而达到止咳目的,根据药物的药性特点,精研药物之间配伍以发挥最大药效。该文总结彭明松主任医师治风咳常用药对与组药经验,以期为临证治疗咳嗽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咳 药对 药组 彭明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嗽散加味治疗小儿风咳临证体会
3
作者 刘杨 梁广和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6期64-67,共4页
小儿风咳与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感染后咳嗽关系密切,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伴有鼻塞、喷嚏、咽部不适等症状,咳嗽较为顽固,容易迁延不愈。该文介绍止嗽散加味治疗小儿风咳的临床体会及验案1则。
关键词 小儿风咳 止嗽散 风咳 咳嗽变异性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团营基于“风咳”理论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雪 张向峰 +3 位作者 张志英 靳秀红 王芳 熊蕾蕾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92-94,101,共4页
文章主要总结陈团营副主任医师运用中医“风咳”理论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的临床经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伴鼻塞、流涕、咽痒、咽干有异物感、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常由各种... 文章主要总结陈团营副主任医师运用中医“风咳”理论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的临床经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伴鼻塞、流涕、咽痒、咽干有异物感、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常由各种鼻炎、腺样体肥大及慢性咽炎等一系列上气道疾病引起,是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第二大原因,需要引起临床关注。临床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常合并其他疾病共同引起慢性咳嗽,所以其诊断及治疗较为困难。西医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常采用口服抗组胺药物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用糖皮质激素对症处理以及手术等治疗,但上述疗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能根除病因,疗效不尽如人意。陈师具有多年中医临床经验,认为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的病因为风邪侵犯人体,导致肺脾功能失调,痰邪内生,或素体肺脾不足,痰湿内生,复感风邪所致。病位以肺为主,涉及脾及鼻咽二窍,病机关键为风痰恋肺,肺失宣肃。方用祛风消痰方以祛风宣肺,消痰止咳,对于虚证者,兼以补虚;对于实证者,则增强祛邪之力,临床获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风咳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咳汤通过SIRT1/NF-κB/NLRP3信号通路减轻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气道炎症
5
作者 王超 唐鸿 +4 位作者 王东旭 陈磊垚 王勇 袁亮亮 翟慧媛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0期2576-2582,共7页
目的探讨风咳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大鼠气道炎症及肺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混合物1 mL皮下注射致敏后再以雾化的OVA激发哮喘建立CVA大鼠模型,分别给予风咳汤低剂量、高剂量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正常对... 目的探讨风咳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大鼠气道炎症及肺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混合物1 mL皮下注射致敏后再以雾化的OVA激发哮喘建立CVA大鼠模型,分别给予风咳汤低剂量、高剂量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生理盐水。Diff-Quick法进行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BALF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含量;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大鼠肺组织中SIRT1/NF-κB/NLRP3信号通路中的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检测肝组织中Caspase-1的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炎症细胞数量、炎症因子含量和HE染色显示的病理改变都显著升高,SIRT1表达水平下降,NF-κB、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风咳汤高剂量可以显著降低炎症细胞数和炎症因子含量,改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升高SIRT1的表达水平同时降低NF-κB、NLRP3、ASC和IL-1β的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其作用与地塞米松相当。此外,风咳汤还可以降低Caspase-1的活性。结论风咳汤可以通过SIRT1/NF-κB/NLRP3信号通路有效改善CVA大鼠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咳 咳嗽变异性哮喘 炎症 SIRT1/NF-κB/NLRP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咳浓煎剂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气道炎症的影响
6
作者 杨雯 祝宇涛 +2 位作者 马志豪 高戎 杨润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1期2291-2296,共6页
目的观察风咳浓煎剂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呼吸道PIC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观察风咳浓煎剂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呼吸道PIC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风咳浓煎剂治疗。治疗10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易咳嗽程度评分表(Cough evaluation test,CET)、莱切斯特咳嗽问卷(Leicester cough questionnaire,LCQ)、炎症相关指标[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P物质(Substance P,SP)]。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咳嗽、咳痰、咽痒、气喘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咳嗽、咽干咽痒、咳痰、气急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咳嗽、咽干咽痒、咳痰、气急及总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咳嗽VAS和CE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咳嗽VAS和CET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C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LCQ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P、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P、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8.28%(57/58)、愈显率86.21%(50/58)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52/60)、愈显率63.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8.138,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82,P=0.070)。结论风咳浓煎剂治疗PIC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气道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感染后咳嗽 风咳浓煎剂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大椎 肺俞治疗风咳浅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宁 鲍蔚敏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0期2063-2066,共4页
风咳是一种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咳嗽,《诸病源候论·咳嗽候》记载:“又有十种咳。一曰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将风咳排在首位,可见风咳的普遍性,但是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艾灸大椎、肺俞对风咳效果颇佳... 风咳是一种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咳嗽,《诸病源候论·咳嗽候》记载:“又有十种咳。一曰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将风咳排在首位,可见风咳的普遍性,但是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艾灸大椎、肺俞对风咳效果颇佳,通过对风咳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来阐述艾灸大椎、肺俞治疗风咳的机制,并结合临床有效案例,说明艾灸大椎、肺俞在风咳治疗中的价值和作用,为临床治疗风咳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咳 大椎 肺俞 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洪波教授治疗风咳的常用对药及角药拾掇
8
作者 叶付华 赵琼 吴洪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3期81-84,共4页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治疗面临病因复杂不明且涉及面广,患者重复检查,滥用镇咳药物和抗菌药物等难题。中医中药在治疗咳嗽方面则采取多靶点结合方式,治疗主证同时改善兼证,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文章总结了吴洪波教授治疗“风咳...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治疗面临病因复杂不明且涉及面广,患者重复检查,滥用镇咳药物和抗菌药物等难题。中医中药在治疗咳嗽方面则采取多靶点结合方式,治疗主证同时改善兼证,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文章总结了吴洪波教授治疗“风咳”的临证经验,吴洪波教授认为临床中表现为刺激性、挛急性咳嗽,咽痒即咳,冷风、异味、油烟、污浊空气易于诱发的咳嗽可归属中医“风咳”范畴。基于“风咳”理论辨证论治咳嗽取得良好收效,其中运用对药麻黄-杏仁、紫菀-枇杷叶、钩藤-僵蚕,角药艾叶-地龙-蝉蜕、射干-木蝴蝶-牛蒡子、银柴胡-乌梅-防风治疗“风咳”临床效如桴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咳 对药 角药 临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真教授治疗“风咳”药对浅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韩佳颖 王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551-553,共3页
[目的]总结王真教授治疗风咳的诊疗思维及常用药对。[方法]通过跟师侍诊,分析归纳王真教授治疗风咳的理论及常用药对。[结果]王师认为,"风咳"是一类表现为"风性"的疾病,以咳嗽为主,具有风证的独特表现。类似于现代... [目的]总结王真教授治疗风咳的诊疗思维及常用药对。[方法]通过跟师侍诊,分析归纳王真教授治疗风咳的理论及常用药对。[结果]王师认为,"风咳"是一类表现为"风性"的疾病,以咳嗽为主,具有风证的独特表现。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气道高反应性咳嗽,包括现代医学上的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咳嗽等。临证当采用"疏风宣肺、解痉止咳"之法,根据风咳兼证之不同,选用相应的药对。其常用药对,有"肺形草、紫草、茜草"、"桔梗配射干"、"炙枇杷叶、炙紫菀、炙冬花"、"炙麻黄配苏叶"、"杏仁配浙贝"、"生白芍配生甘草"等。[结论]王真教授治疗风咳疗效显著,其临证常用药对值得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咳 风咳 药对 王真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配合风咳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对外周血IL-13、IL-17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潘孝聪 张积友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0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配合风咳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中国海洋大学校医院收治的86例CVA患者,随机分为对...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配合风咳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中国海洋大学校医院收治的86例CV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贴敷配合风咳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咳嗽疗效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和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肺功能改善情况和血清TGF-β1、IgE和TNF-α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咳嗽疗效总有效率和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间和夜间咳嗽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NF-α、TGF-β1和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穴位贴敷配合风咳方治疗CVA可以提高治疗咳嗽疗效总有效率和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降低日间和夜间咳嗽积分,改善肺功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风咳 咳嗽变异性哮喘 疗效
原文传递
祛风止咳胶囊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咳)的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余艳林 潘勇军 +2 位作者 何功名 杨罡 董静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9期18-23,共6页
目的 观察祛风止咳胶囊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86例感冒后咳嗽(风咳)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液常规止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祛... 目的 观察祛风止咳胶囊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86例感冒后咳嗽(风咳)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液常规止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祛风止咳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两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两周后的咳嗽症状评分、证候积分、咳嗽生命质量问卷评分(LCQ)、不良反应等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在咳嗽评分、证候积分、LCQ评分、愈显率、总有效率等方面高于对照组(P <0.05,P <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祛风止咳胶囊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咳)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降低咳嗽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提高LCQ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咳胶囊 感冒后咳嗽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康教授治疗“风咳”药对探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璐 张丽婷 +1 位作者 刘贤忠 陈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5-797,共3页
目的: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宋康教授治疗风咳的常用药对。方法:随师侍诊,对宋康教授治疗风咳的理论及常用药对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宋师认为,风咳是一类表现为"风"性的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气道高反应性咳嗽,临证中当辨清内... 目的: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宋康教授治疗风咳的常用药对。方法:随师侍诊,对宋康教授治疗风咳的理论及常用药对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宋师认为,风咳是一类表现为"风"性的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气道高反应性咳嗽,临证中当辨清内、外之别。治疗上,外风宜"辛温而散"之;内风者,则应针对病机选取"平肝潜阳"、"滋阴润燥"、"凉血活血"药对以达到祛风、止咳之效,常用的药对有"荆芥-防风"、"地肤子-白鲜皮"、"蝉衣-僵蚕"、"玄参-麦冬"、"芍药-甘草"、"紫草-茜草"等。结论:宋康教授治疗风咳的疗效显著,其临证常用药对值得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咳 中医 病因病机 对药 经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冒后咳嗽从风咳论治诊治思路 被引量:27
13
作者 姚婧 谭长磊 +2 位作者 王云方 唐铖 朱佳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2期119-121,共3页
感冒后咳嗽是临床常见疾病,治疗较困难,朱佳教授发现感冒后咳嗽患者常伴有阵发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咽痒,甚呈挛急性咳嗽,每因说话、冷热空气、异味刺激、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朱师在长期临证基础上,提出感冒后咳嗽风邪致病存在... 感冒后咳嗽是临床常见疾病,治疗较困难,朱佳教授发现感冒后咳嗽患者常伴有阵发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咽痒,甚呈挛急性咳嗽,每因说话、冷热空气、异味刺激、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朱师在长期临证基础上,提出感冒后咳嗽风邪致病存在内风与外风共存为患的特殊性,此乃感冒后咳嗽难治性的关键所在。朱师以"祛风宣肺止咳"为治疗大法,拟定祛风宣肺方治疗感冒后咳嗽,重视祛外风和息内风并举,使邪尽去而咳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冒后咳嗽 风咳 诊治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咳的证因浅探 被引量:47
14
作者 史利卿 马建岭 《环球中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199-201,共3页
"风咳"病名古已有之,多种慢性咳嗽的临床表现符合风咳的特点,"风邪"为多种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本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证候表现,进而提出"风邪"又可分"内风"与"外风&... "风咳"病名古已有之,多种慢性咳嗽的临床表现符合风咳的特点,"风邪"为多种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本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证候表现,进而提出"风邪"又可分"内风"与"外风"的病因学新见解,"内风"与"外风"合邪犯肺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中当以祛风宣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咳 慢性咳嗽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行宽教授基于“风咳”理论治疗乳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经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范洪桥 刘丽芳 王行宽 《中医药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82-83,共2页
王行宽教授是第二、三、四、五批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临证50余载,对内科疑难杂症及急危重症最为擅长,对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及内分泌疾病研验尤精,精研阴阳五... 王行宽教授是第二、三、四、五批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临证50余载,对内科疑难杂症及急危重症最为擅长,对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及内分泌疾病研验尤精,精研阴阳五行学说,深谙其相互消长、生化、制约之规律,尤洞晓脏腑相关学说,治疗疑难杂症每多采取多脏调燮、综合治疗的方案,习用隔一脏、隔二脏乃至隔三脏的治疗策略,非常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十分注重肝脏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对其他脏腑的影响,倡导"杂病治肝"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行宽 风咳 放射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咳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及其对血嗜酸性粒细胞和免疫球蛋白E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颖 王雪京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风咳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及对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E(Ig)的影响。方法将CVA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予风咳方和常规西药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中嗜酸性细胞计数、IgE计数... 目的观察风咳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及对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E(Ig)的影响。方法将CVA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予风咳方和常规西药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中嗜酸性细胞计数、IgE计数、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9.2%(29/59)和91.5%(54/59),对照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0.0%(12/30)和70.7%(23/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gE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支气管激发试验转阴率为31.60%(18/41),对照组转阴率为25.0%(7/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咳方对CVA患者疗效肯定,同时能明显降低血嗜酸性粒细胞和IgE计数,其治疗机理与减轻患者高敏状态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 免疫球蛋白E 风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晁恩祥辨治“风咳”经验介绍 被引量:50
17
作者 王辛秋 张洪春 陈燕 《北京中医药》 2010年第9期667-668,共2页
临床论述外感咳嗽多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晁恩祥教授积多年临床经验,发现部分咳嗽患者具有阵发性、急迫性、挛急性等特点,以及突发、突止,咽痒等临床表现,提出咳嗽尚有"风咳"一证,从而开辟了"从风论治&qu... 临床论述外感咳嗽多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晁恩祥教授积多年临床经验,发现部分咳嗽患者具有阵发性、急迫性、挛急性等特点,以及突发、突止,咽痒等临床表现,提出咳嗽尚有"风咳"一证,从而开辟了"从风论治"的临床治疗思路,并确立了以辛平方药为主的"疏风宣肺、缓急止咳利咽"之法,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咳 论治 晁恩祥 老中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风咳汤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马士荣 王东旭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910-914,共5页
目的:探究风咳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以期丰富治疗方法,为治疗感染后咳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感染后咳嗽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风咳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以期丰富治疗方法,为治疗感染后咳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感染后咳嗽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风咳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痰上清液中P物质(SP)含量水平变化情况。治疗过程中收集不良反应资料,结束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1)2组患者完成治疗方案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IL-8、TNF-α、SP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临床控制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ALT、AST、CCr、BUN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咳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感染后咳嗽能提高疗效,降低炎性反应水平,改善症状和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咳 穴位贴敷 感染后咳嗽 炎性反应因子 中医证候积分 临床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咳”证治探要 被引量:115
19
作者 晁恩祥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9,共2页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国内外相继发布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咳嗽已成为独立病症。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该病呈显著增多之势。对于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由于其发病机制、病理...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国内外相继发布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咳嗽已成为独立病症。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该病呈显著增多之势。对于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由于其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及诊断标准尚未完全阐明,大多数患者被误诊误治,不少患者病程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目前该病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咳嗽病因复杂多端,西医强调明确病因,诊断程序较为复杂,治疗多对因对症处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中医立论咳嗽,虽似笼统,却自成体系,辨证论治,灵活多变,疗效确凿,尤其对于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极具个性化的对证治疗尤现特色和优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咳嗽是中医极具原创优势的病症之一。为了进一步总结和集成咳嗽证治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辨治特色和优势,提高咳嗽中医临床辨治水平,交流推广各地独特治疗经验,我们邀请了国内部分呼吸科专家就咳嗽尤其是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发表己见,颇多心得,其中不乏创新之处,故此结集,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咳 中医病机 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咳方与止嗽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勇 李姗 杨道文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第11期1848-1848,1894,共2页
目的比较风咳方与止嗽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40例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风咳方和止嗽散,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风咳方较止嗽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较好... 目的比较风咳方与止嗽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40例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风咳方和止嗽散,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风咳方较止嗽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风咳 止嗽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