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神经功能早期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薛俊燕 赵鹏浩 +3 位作者 黄淮 韩文艳 张亚宁 吴宝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72-76,81,共6页
目的探讨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早期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0例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取栓治疗后72 h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 目的探讨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早期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0例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取栓治疗后72 h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并将其分为恶化组与未恶化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分析神经功能早期恶化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风险预测价值。结果480例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中,发生神经功能早期恶化的患者92例,占比19.17%;恶化组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昏迷发生率高于未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升高(95%CI:1.203~1.478)、白细胞计数升高(95%CI:1.159~1.408)、吞咽功能障碍(95%CI:7.049~31.475)、昏迷(95%CI:8.375~43.195)是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早期恶化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糖、白细胞计数、吞咽功能障碍、昏迷对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早期恶化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733、0.708、0.707、0.701];ROC曲线显示模型AUC=0.934,提示模型可靠、稳定。结论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神经功能早期恶化可能与血糖、白细胞计数、吞咽功能障碍、昏迷等因素有关,临床可早期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 高龄患者 取栓治疗 神经功能早期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检测对接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黄一苇 张昊 +3 位作者 张永宁 于广周 冯文献 高立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驻马店中心医院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 目的探讨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驻马店中心医院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的136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62例)和预后良好组(74例)。比较两组血清IL-6、sICAM-1、fractalkine水平,分析血清IL-6、sICAM-1、fractalkine水平与预后相关性,偏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检测对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结果术后1个月预后不良组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与预后情况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100.26μg·L^(-1))、sICAM-1(>45.20μg·L^(-1))、IL-6(>65.95 ng·L^(-1))水平为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预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75,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71%、66.22%,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危险度分析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的2.373、2.148、1.820倍(P<0.05)。结论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参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病情进展过程,且在预测术后预后情况方面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预后 不规则趋化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靳建华 吕寻民 《中外医疗》 2024年第9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究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46例)、观察组(48例)。... 目的探究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46例)、观察组(48例)。两组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血液指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5.83%)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0,P=0.020)。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治疗48 h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8,P=0.036)。结论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减轻神经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栓 动脉内取栓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血液指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取栓术联合血栓抽吸术对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影响
4
作者 周日成 李杨波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5期27-29,32,共4页
目的:分析支架取栓术与血栓抽吸术联合治疗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衢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支架取栓术与血栓抽吸术联合治疗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衢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支架取栓术治疗,治疗组接受支架取栓术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颈动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2)。治疗组皮下积液、脑脊液漏、颅内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手术前,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手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手术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丙二醛水平低于手术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手术前,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架取栓术与血栓抽吸术联合治疗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较好,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颈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凝血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血栓抽吸术 支架取栓术 颈动脉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桂林 杜世伟 +3 位作者 李静伟 孙力泳 张鸿祺 陈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开通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9月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模式治疗的6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4....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开通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9月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模式治疗的6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4.5 h,血管内治疗开始时间(股动脉穿刺)在发病≤6 h。根据取栓方式将其分为单纯支架取栓组(41例)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闭塞部位及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 TICI)评价血管开通效果,分析静脉桥接下两种动脉内治疗方式的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入院时、术后72 h和90 d的NIHSS评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单纯支架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37例(90.2%),后循环闭塞4例(9.8%);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20例(90.9%),后循环闭塞2例(9.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大血管均获得良好开通(m TICI分级:Ⅱb~Ⅲ级)。(2)单纯支架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6±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8±0.9)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6%(症状性出血5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1.2%(21/41)。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3±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2±0.8)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症状性出血2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9.1%(13/22)。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单纯支架取栓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均能快速使颅内闭塞大血管获得再通,并且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具有更好的再通率。但两种技术在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栓 动脉内取栓 支架取栓 支架联合抽吸技术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马修尧 刘彬 +3 位作者 任超 胡萍 范鹏坤 向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62例,按照随机...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支架取栓,观察组采用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比较两组静脉和动脉再通时间和取栓次数;术前和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颈动脉最小血流量(Qmin)和最小血流速度(Vmin)变化;以及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和动脉再通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CSS评分、BI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颈动脉Qmin和Vmin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血管、神经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支架 抽吸取栓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莉 《临床研究》 2018年第10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方式治疗的7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以取栓方式的不同将患者...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方式治疗的7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以取栓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支架取栓组(43例)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30例),分析两组患者在静脉溶栓桥接在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下血管的再通时间,取栓次数,入院时、术后72h和90d的NIHSS评分。结果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明显少于单纯支架取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NIHSS评分无差异,术后72h和90d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均少于单纯支架取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可缩短再通时间、减少取栓次数,且可加快神经功能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动脉内取栓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中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学习曲线分析
8
作者 杨军 宋广福 +2 位作者 李洪滨 张世华 杨福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中SOLITAIRE支架取栓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分析2016-04~2019-06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同一医师急诊手术的50例行SOLITAIRE支架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A组(2016-04~2018-01)、B组(... 目的:探讨在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中SOLITAIRE支架取栓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分析2016-04~2019-06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同一医师急诊手术的50例行SOLITAIRE支架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A组(2016-04~2018-01)、B组(2018-02~2019-06),每组25例。选择入院到动脉穿刺时间、动脉穿刺到首次复流时间、入手术室到出手术室时间3项指标描述学习曲线,学习曲线的描绘采用累积和(CUSUM)分析法,同时结合并发症情况对学习曲线进行探讨。结果:5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动脉穿刺到首次复流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入院到动脉穿刺时间、入手术室到出手术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1例手术后,累计求和分析法学习曲线k值为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症状性脑出血3例,B组2例,A组死亡4例,B组0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显示有增高趋势。结论:随着术者经验的积累,SOLITAIRE支架取栓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累积手术例数达到21例时能够较好掌握此项技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机械取栓术 SOLITAIRE支架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罗妙泉 黄华锰 陈连辉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采取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采取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取栓后的血管再通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的静脉与动脉血管再通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取栓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72 h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可使血管尽快再通,减少取栓次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 抽吸取栓 支架取栓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血管开通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西安 刘展会 豆涛涛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060-1061,共2页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血管开通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96例,入选者均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将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单纯支架取栓...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血管开通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96例,入选者均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将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单纯支架取栓治疗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组成对照组,将接受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的51例患者临床资料组成观察组。观察两组血管再通情况、取栓次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预后。结果两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取栓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血管开通效果良好,且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取栓次数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栓 动脉内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铭华 江顺福 吴明超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4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桥接组和对照组,各40例。桥接组首先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然后... 目的探讨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桥接组和对照组,各40例。桥接组首先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然后行桥接动脉内机械取栓术;对照组单纯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两组的其他综合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观察两组治疗14 d内有症状脑出血发生率,观察两组治疗后90 d转归,死亡率。结果桥接组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下降≥4分者24例,对照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桥接组并发有症状脑出血4例,对照组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90 d桥接组转归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90 d桥接组死亡8例,对照组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疗效显著,对降低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桥接 动脉内取栓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戴晶 刘伟 +1 位作者 胡林 白旭升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1期69-72,77,共5页
目的 分析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法为分为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30)。对照组采取... 目的 分析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法为分为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30)。对照组采取单一支架取栓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对比两组动静脉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及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脑卒中预后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波动情况、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波动情况。结果 观察组动静脉再通时间(44.78±4.68)min、(86.31±8.77)min均长于对照组,取栓次数(1.84±0.19)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7、3.601、14.060,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实施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预后良好且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抽吸取栓术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中的疗效
13
作者 林国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0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0月泉州德诚医院收治的8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0月泉州德诚医院收治的8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支架取栓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再通情况、取栓次数、再通时间、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血清神经凋亡指标[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及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结果:观察组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取栓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再通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情况、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及神经凋亡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及14 d,观察组NIHSS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48 h及72 h,观察组血清BDN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及神经凋亡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中的疗效较好,且可有效控制神经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 抽吸取栓术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神经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效果
14
作者 张宇鹏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9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字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支架取栓术治疗,观...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字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支架取栓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良好率、手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水平和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时间短于对照组,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2.50%(2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CA、PCA血流速度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术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和脑血流速度,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减少取栓次数,降低NIHS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支架取栓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栓 支架取栓术 神经功能 脑血流动力学 血管再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常成义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4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静脉溶栓,观察组实施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静脉溶栓,观察组实施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比两组的血管再通情况及预后情况、治疗各指标、NIH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90d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d、7d、90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显著,能缩短血管再通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 单纯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与直接支架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溱 周江 +5 位作者 马艳 刘亚 华赞 许泽武 周元 颜剑平 《微循环学杂志》 2019年第2期24-27,32,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与单纯支架取栓对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开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岳阳市一人民医院2016-01-2018-12治疗的29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纯支架取栓组(单纯取栓组,16例)... 目的:比较分析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与单纯支架取栓对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开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岳阳市一人民医院2016-01-2018-12治疗的29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纯支架取栓组(单纯取栓组,16例)和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组(桥接治疗组,13例)。通过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统计分析两组平均血管开通时间、平均取栓次数、术后24h以及术后7天NIHSS评分和90天改良Rankin评分(mRS)、症状性出血及其它恶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取栓治疗后血管开通情况良好,术后NIHSS评分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桥接取栓组平均血管开通时间为(95.00±15.00)min,平均取栓次数为(3.10±0.90)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90天mRS评分0-2分患者占61. 54%(8/13)。单纯取栓组平均血管开通时间为(98.00±17.00)min,平均取栓次数为(3.30±1.10)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90天mRS评分0-2分患者占37. 50%(6/16)。以上两组指标相比,单纯支架取栓组与静脉溶栓桥接取栓组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以及手术并发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二组在90天mRS评分0-2分者所占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和单纯支架取栓均能快速开通颅内闭塞大动脉,但前者在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面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内大血管闭塞 静脉溶栓 支架取栓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联合Solitaire支架对伴动脉粥样硬化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开通与病情转归影响
17
作者 高超 刘炜 +1 位作者 张换立 孔海波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451-1454,共4页
目的 探讨伴动脉粥样硬化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采用球囊扩张联合Solitaire支架治疗对血管开通与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105例伴动脉粥样硬化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 目的 探讨伴动脉粥样硬化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采用球囊扩张联合Solitaire支架治疗对血管开通与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105例伴动脉粥样硬化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与研究组(53例),对照组采用Solitaire支架治疗,研究组采用球囊扩张联合Solitaire支架治疗,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治疗后血管开通情况、并发症,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嘱咐患者入院复查,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mRS评分、GCS评分、NIHSS评分,并统计两组再狭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mTICI分级更高(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mRS、NIHSS评分更低,GCS评分更高(P<0.05)。随访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再狭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球囊扩张联合Solitaire支架治疗可促进伴动脉粥样硬化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开通及病情转归,降低再狭窄发生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内大血管闭塞 伴动脉粥样硬化 球囊扩张 Solitaire支架 血管开通 病情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第18期28-28,共1页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的88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实施研究,依据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4例,试验组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参...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的88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实施研究,依据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4例,试验组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支架取栓术,分析患者的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及神经功能.结果试验组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DNF高于参照组,NSE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较好实现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血管再通,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 抽吸取栓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急性心源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19
作者 马修尧 任超 刘彬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4906-4909,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急性心源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心源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103例,均行血管内治疗。观察血管内治疗疗效,其中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疗效良好,3~6分为疗效不良。...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急性心源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心源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103例,均行血管内治疗。观察血管内治疗疗效,其中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疗效良好,3~6分为疗效不良。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血管内治疗疗效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管内治疗疗效危险因素。收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的入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变部位、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出现出血转化。结果 血管内治疗103例中,疗效良好47例(45.63%);疗效不良56例(54.37%)。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静脉rt-PA溶栓和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和术后出现出血转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和术后出现出血转化为影响血管内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急性心源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的疗效良好,其中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和术后出现出血转化为影响血管内治疗疗效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源性内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取栓技术与接触抽吸技术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文可 张鹏飞 +3 位作者 黄昌恒 姚自同 魏孟广 于耀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388-391,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接触抽吸技术与支架取栓技术治疗发病6 h内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linical Trials.gov以及Cochrane数据库,收集支架取栓术与接触抽吸术治疗大血管闭塞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iew ... 目的系统评价接触抽吸技术与支架取栓技术治疗发病6 h内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linical Trials.gov以及Cochrane数据库,收集支架取栓术与接触抽吸术治疗大血管闭塞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共2 851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血管再灌注成功率(OR=1.17;95%CI:0.57~2.41;P=0.66)、术后24 h内脑出血发生率(OR=0.97;95%CI:0.68~1.39;P=0.89)、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OR=7.59;95%CI:1.94~29.72;P=0.82)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支架取栓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接触抽吸组(OR=7.59;95%CI:1.94~29.72;P=0.004)。结论对于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接触抽吸技术在血管再灌注成功率、术后脑出血风险、预后良好率方面与支架取栓技术相近,但接触抽吸相比较支架取栓的病死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内大血管闭塞 支架取栓术接触 抽吸技术 疗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