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评价
1
作者 蔡瑞强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评估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集的78例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低位直... 目的评估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集的78例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肺部感染、术后吻合口瘘及二次手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95.46±15.22)min,对照组为(181.55±18.1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65.55±18.25)mL,对照组为(155.65±19.4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为(36.55±13.36)min,对照组为(35.65±12.2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5.13%),对照组3例(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例(12.82%),对照组4例(1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2.56%),对照组6例(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二次手术0例,对照组4例(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低位直肠根治术中采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可降低吻合口瘘和二次手术的发生率,但不能作为常规性操作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 腹腔镜 低位直 吻合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进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邹丽梅 郭建辉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探究对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进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7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毕... 目的:探究对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进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7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毕,对B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毕至首次排气的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时间、住院的费用、住院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术毕至首次排气的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A组患者,其住院的费用少于A组患者,其手术的时间长于A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进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可缩短其术后康复的时间,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的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 全直系膜切除 吻合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在老年人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中的应用
3
作者 费克平 王育和 +1 位作者 任志刚 陈京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在老年人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患者25例作为A组,未行预防性...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在老年人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患者25例作为A组,未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患者28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0.7)、(3.0±0.8)、(9.0±2.0)d,均显著短于B组的(4.0±0.7)、(7.0±1.4)、(13.0±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B组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可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并可缩短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 左半结 梗阻 吻合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卫华 高愫 张松柏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4年第7期509-511,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对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109例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69例未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对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109例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69例未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造瘘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3±0.4)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1.8±0.4)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6.2±1.5)d,术后平均住院(8.0±1.5)d,治疗费用平均(3.2±0.3)万元。未造瘘组患者术后9例(13.0%)发生吻合口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5.1±0.6)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5.7±0.3)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8.3±3.8)d,术后平均住院(14.2±3.6)d;治疗费用平均(4.3±0.8)万元。两组术后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可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尤其高龄、全身情况较差等不利于低位吻合的患者。但术者应进行个体化选择,同时严格遵循无瘤原则、合理选择病例、精细操作可使更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获得保留肛门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肿瘤 预防末端 吻合口漏 腹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柏巍松 赵立志 +4 位作者 申力 应可明 王志伟 申志成 王守立 《癌症进展》 2019年第15期1832-1834,1855,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是否接受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将242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132)和观察组(n=110),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是否接受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将242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132)和观察组(n=110),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出现吻合口瘘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住院费用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永久性造瘘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并不能降低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但对具有吻合口瘘高危因素的患者,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末端 吻合口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针法手术技巧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平 蔡国豪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0期3389-3390,共2页
目的评价一针法手术技巧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二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46例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需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患者,所有患者拉出回肠肠管后,采用一针法缝合... 目的评价一针法手术技巧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二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46例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需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患者,所有患者拉出回肠肠管后,采用一针法缝合穿过回肠系膜中间于皮肤及皮下组织固定,继而开放造口。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发生造口黏膜与皮肤分离、造口回缩、脱出、造口肠坏死、造口狭窄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3个月后均完成造口回纳手术。结论本术式简单,耗时少,易掌握,易推广,并发症少,便于回纳,适合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需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针法 预防 低位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黄文伟 《现代临床医学》 2013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对22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预防性应用末端回肠造瘘,并与同期未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的56例患者比较,观察2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结果: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的... 目的:观察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对22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预防性应用末端回肠造瘘,并与同期未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的56例患者比较,观察2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结果: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发生;未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10例(17.86%)。2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低位前切 吻合口 末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肠胃功能及恢复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慧珍 许云峰 希吉日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9期4-6,共3页
目的探究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治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对其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及营养、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腹腔... 目的探究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治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对其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及营养、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和观察组(30例,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联合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3d营养指标与炎症因子,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术后补液、首次下床及住院时间均更短;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更高;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均P<0.05)。结论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治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能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营养状况影响较小,可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更高,但在吻合口瘘高危因素发生风险较小的患者中并不需要进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加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癌根治 预防末端 营养指标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的可行性及对造口还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文浩 张耀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的可行性及对造口还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0月期间院内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前者...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的可行性及对造口还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0月期间院内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前者术中经预防性回肠造口取标本,后者另做切口取标本,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延迟还纳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造口还纳时间、还纳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还纳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造口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肛门功能总分与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健康调查简表-36(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通过预防性回肠造口取标本具有可行性,相比另做切口可缩短手术时间及还纳间隔时间,便于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癌低位前切除 预防 采集标本 口还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汀江 张婷 许东波 《医疗装备》 2016年第19期106-107,共2页
目的分析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直肠癌患者,均接受保肛手术治疗,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试验组实施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照组不实施... 目的分析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直肠癌患者,均接受保肛手术治疗,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试验组实施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照组不实施,观察两组临床情况。结果在胃肠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3 d两组IL-6、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接受保肛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实施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有利于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加快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肛手 预防末端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无法回纳因素分析
11
作者 王林月 林胜红 +1 位作者 方振军 陈贵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22-424,共3页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无法回纳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直肠癌前切除后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信息。结果 187例患者中有32例未完成回肠造口回纳,未回纳率1...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无法回纳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直肠癌前切除后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信息。结果 187例患者中有32例未完成回肠造口回纳,未回纳率17.1%。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新辅助放化疗病史、低位直肠肿瘤、肿瘤分期较晚、术后有吻合口并发症、肠梗阻及肿瘤进展包括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与无法还纳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是直肠癌根治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无法还纳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对于有回肠造口无法回纳的高危因素如术后吻合口并发症、术前肿瘤晚期或有术后复发或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充分考虑到术后回肠造口无法回纳的可能性,谨慎选择手术及造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前切除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造瘘对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振伟 曹晨曦 +5 位作者 胡毕文 姚飞 李森娟 邱敏 凌怡庭 沈桂鑫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瘘对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行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85例,其中行预防性造瘘26例,未造瘘59例,分别于术后(造瘘组为造瘘回纳术后)3、6个月及1年时采用LARS评分量表评估其肛...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瘘对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行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85例,其中行预防性造瘘26例,未造瘘59例,分别于术后(造瘘组为造瘘回纳术后)3、6个月及1年时采用LARS评分量表评估其肛门功能,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术后3、6个月时,造瘘组患者LARS量表评分均高于未造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回肠造瘘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短期内有利于患者肛门功能的恢复,且远期对肛门功能亦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功能 预防 低位前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及造口方式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甫波 朱雄文 +2 位作者 吴贵阳 袁世超 范庆豪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8期14-17,21,共5页
目的研究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2例行低位吻合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其中48例采用预防性改良襻... 目的研究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2例行低位吻合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其中48例采用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造瘘组),84例未采用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未造瘘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造瘘组患者术后恢复明显快于未造瘘组,造瘘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除盆腔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未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组和未造瘘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和10.71%(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8/48)和21.43%(1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术具有造瘘时间短、造口并发症较少、造口回纳简单等优点。结论对腹腔镜直肠癌行低位吻合根治术患者施行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术,操作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 吻合口 低位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经盲肠末端回肠置管造瘘术在保护结肠直肠高危吻合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加应 蔡元坤 +2 位作者 程志俭 何秉 程明荣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5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盲肠末端回肠置管造瘘术(transcecum tube ileostomy,TTI)在保护结肠直肠高危吻合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63例有结肠直肠高危吻合口瘘因素的病人分为TTI组(32例)和造瘘组(31例),TTI组行结肠直肠原发病灶常规手术切除一期... 目的:探讨经盲肠末端回肠置管造瘘术(transcecum tube ileostomy,TTI)在保护结肠直肠高危吻合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63例有结肠直肠高危吻合口瘘因素的病人分为TTI组(32例)和造瘘组(31例),TTI组行结肠直肠原发病灶常规手术切除一期吻合后附加TTI,造瘘组行结肠直肠原发病灶常规手术切除附加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造瘘引流量、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造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附加手术时间、再手术率、造瘘维持时间及治疗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TI组和造瘘组病人造瘘平均引流量分别为(520±60)mL/d和(630±80)mL/d;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6%(5/32)和45.2%(14/31);造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4/32)和38.7%(12/31);附加手术时间分别为(25±12)min和(40±24)min;再手术率分别为0和67.7%(21/31);造瘘维持时间分别为(17.6±3.4)d和(117.0±22.5)d;治疗费用分别为(31 500±3600)元和(40 300±3900)元,两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附加TTI简单易行,转流肠内容物效果较好,对生活质量影响小,对结肠直肠高危吻合口有保护作用,且无需造瘘回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盲末端置管 高危吻合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在保护结直肠高危吻合口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培新 刘凤林 +2 位作者 沈坤堂 焦大海 高晓东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第6期774-776,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在保护结直肠高危吻合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2月—10月,对11例结直肠高危吻合口瘘的结直肠癌患者行Dixon手术+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观察手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11例患者均...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在保护结直肠高危吻合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2月—10月,对11例结直肠高危吻合口瘘的结直肠癌患者行Dixon手术+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观察手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11例患者均于术后7-10 d出院。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均为轻微瘘,患者无自觉症状,无特别治疗;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能有效防治结直肠高危吻合口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末段 结直高危吻合口 吻合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联合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后早期关闭造瘘口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马卫平 李金利 +1 位作者 程杰 宋炎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6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联合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后早期关闭造瘘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16例,将术后14 d行早期造瘘口还纳术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术后...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联合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后早期关闭造瘘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16例,将术后14 d行早期造瘘口还纳术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术后3个月行造瘘口还纳术进行瘘口关闭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L)、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造口相关并发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重度LAR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6个月LARS严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AL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整体健康状况得分均高于术前,疼痛感觉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整体健康状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感觉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联合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后早期关闭造瘘口能够降低LARS及造口脱垂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癌低位前切除 预防末端 吻合口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肠灌洗加预防性回肠造瘘对结直肠癌并肠梗阻I期切除吻合患者疗效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覃建论 陆华勇 张汉松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742-745,749,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肠灌洗加预防性回肠造瘘对结直肠癌并肠梗阻I期切除吻合患者疗效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行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43)。研究组在术中行灌... 目的:探讨术中肠灌洗加预防性回肠造瘘对结直肠癌并肠梗阻I期切除吻合患者疗效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行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43)。研究组在术中行灌肠洗加预防性回肠造瘘;对照组仅在术中肠灌洗未行预防性回肠造瘘。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前胃肠功能、肠内营养及前白蛋白量、术前及术后的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MTL及GAS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两组患者进食量总量和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功能维度评分及症状维度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吻合瘘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肠灌洗加预防性回肠造瘘对结直肠癌并肠梗阻I期切除吻合患者的疗效好,可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改善其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 梗阻 灌洗 预防 I期切除吻合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造瘘联合腹膜外引流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术后生活质量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江 李彦卿 +4 位作者 郑海军 张海霞 代建国 薛强 刘建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4期2883-2885,共3页
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中又以低位直肠癌的发病率最高。近年来,随着术前诊断手段、手术理念及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低位直肠癌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同时使得保肛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采用预防性回... 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中又以低位直肠癌的发病率最高。近年来,随着术前诊断手段、手术理念及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低位直肠癌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同时使得保肛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采用预防性回肠造瘘联合腹膜外引流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肛门功能和营养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癌保肛手 后生活质量 腹膜外引流 肛门功能 预防 癌患者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降低高风险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轶冰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2期40-42,45,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减少高风险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经肠镜取病理确诊为直肠癌且行Dixon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减少高风险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经肠镜取病理确诊为直肠癌且行Dixon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中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照组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不做造瘘。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费用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可以使患者术后肠道功能快速恢复,改善营养不良,提高免疫力,有效地降低高风险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末端 高风险 吻合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一杰 张诚华 +2 位作者 何谦 林建泉 赵利涛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311-1311,共1页
结直肠癌患者一期手术切除吻合后如何降低和避免吻合口瘘的发生仍是外科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22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的70例高危患者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治疗并与同期未行造口治疗的其他患者比较,... 结直肠癌患者一期手术切除吻合后如何降低和避免吻合口瘘的发生仍是外科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22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的70例高危患者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治疗并与同期未行造口治疗的其他患者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末端 结直 吻合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