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魏晋诗赋创作的韵式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志伟 丁宏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57,共6页
魏晋时期,汉语语音由上古音向《切韵》音的转折,对诗文创作追求“同声相应”、“异音相从”的声韵效果,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曹植等开风气于先,陆机、潘岳等继之于后,魏晋作家在诗、赋用韵方式上多有探索,不但重视诗、赋用韵表情达意... 魏晋时期,汉语语音由上古音向《切韵》音的转折,对诗文创作追求“同声相应”、“异音相从”的声韵效果,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曹植等开风气于先,陆机、潘岳等继之于后,魏晋作家在诗、赋用韵方式上多有探索,不但重视诗、赋用韵表情达意的文体功能同异,也重视诗、赋用韵与文体结构的关系。这种有益探索,深刻影响了齐永明年间沈约、周颙等人倡“四声八病”之说,提出“声律说”,使律化成为诗、赋创作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诗赋 韵式 功能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魏六朝郊祀歌辞句式、韵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敦庆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1-16,共6页
《诗经.周颂》作为儒家经典中的颂神歌辞,具有典范意义,在儒家思想规范之下,郊祀歌辞制作者们自觉把经典作为模仿对象,在使用词汇上逐渐体现出抛弃"子史浅言"而归于"典诰大语"的特点,即在创作中所使用的词汇要来自... 《诗经.周颂》作为儒家经典中的颂神歌辞,具有典范意义,在儒家思想规范之下,郊祀歌辞制作者们自觉把经典作为模仿对象,在使用词汇上逐渐体现出抛弃"子史浅言"而归于"典诰大语"的特点,即在创作中所使用的词汇要来自于儒家经典。尽管如此,若将《诗经.周颂》与汉魏六朝郊祀歌辞相比较,汉魏六朝郊祀歌辞无论是句式还是韵式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郊祀歌辞 韵式 新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绝句英译的“韵式移植” 被引量:1
3
作者 闫朝晖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0-112,共3页
诗歌的韵式是表现诗歌美学功能和表情功能不可或缺的因素。把汉语绝句翻译成英文诗时,应努力把原作的韵式移植到译作中去,实现"韵式移植"。同时,还应采取一些有效的补偿手段,以再现原作的音美。
关键词 绝句英译 韵式移植 音美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言古诗体式韵调韵式的律定
4
作者 李荀华 《嘉应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89-95,共7页
五言诗发始于先秦诗经时代,在民歌的土壤中滋生,经过两汉、魏晋、齐梁文人的研讨和实践,形成了五言古体和五言近体两大体式,二者争辉相映,各领风骚,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宝贵财富。五言近体诗是形式主... 五言诗发始于先秦诗经时代,在民歌的土壤中滋生,经过两汉、魏晋、齐梁文人的研讨和实践,形成了五言古体和五言近体两大体式,二者争辉相映,各领风骚,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宝贵财富。五言近体诗是形式主义诗歌的代表体式,它有严格的形式要求,如句字数、平仄、对仗、押韵等。这些形式要求是随着汉语音韵学的发生,经过文人不断的探索,在齐梁时期定型的,它包括了五言近体诗的体式、五言近体诗的韵式、五言近体诗的韵调等三个方面的律定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言律诗 韵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赋的韵例韵式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显 《语言研究》 1984年第1期43-66,共24页
一韵例的研究跟古韵的研究关系至为密切,孔广森说得好:"欲审古音,必先求乎古人用韵之例。但是研究古韵的人只留意《诗经》的韵例,为它写了专条或专书的论述;而对屈赋的韵例,却不见有所阐发。从段玉裁开始,人们都只把屈赋韵的分部... 一韵例的研究跟古韵的研究关系至为密切,孔广森说得好:"欲审古音,必先求乎古人用韵之例。但是研究古韵的人只留意《诗经》的韵例,为它写了专条或专书的论述;而对屈赋的韵例,却不见有所阐发。从段玉裁开始,人们都只把屈赋韵的分部摆了出来,却不谈他们是根据什么格律和格式来圈划屈赋中的人韵字,并把它们整理为不同的韵部的。直到现代,才有陆侃如在《屈原》里捎带地对《天问》一篇的韵例有所阐发,稍后冯沅君写了《楚辞韵例》一文,才有专门的论述。但他们都不是研究古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赋 韵式 诗经 屈原 出现在 段玉裁 离骚 九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顿代步 复制韵式——音乐美的英诗汉译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丹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76-80,共5页
传统的英诗汉译研究注重其形式和内容的翻译,音乐性对于中英诗歌至关重要,英语诗歌的节奏是音乐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译音乐性也是翻译时要考虑的因素,在英诗汉译时可采取以顿代步、复制韵式及双声叠韵等传译方法,以求在音乐性层面迻译... 传统的英诗汉译研究注重其形式和内容的翻译,音乐性对于中英诗歌至关重要,英语诗歌的节奏是音乐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译音乐性也是翻译时要考虑的因素,在英诗汉译时可采取以顿代步、复制韵式及双声叠韵等传译方法,以求在音乐性层面迻译原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音乐性 “以顿代步” “复制韵式 双声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裴注《三国志》韵式研究
7
作者 栾英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3期44-45,共2页
裴注《三国志》为史学之典范,其中含有大量的韵语材料。本文以裴注《三国志》韵语为研究对象,剖析了与诗歌相比,散文的韵式特点。
关键词 《三国志》 韵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段王江《诗经》韵式比较研究
8
作者 尤仙齐 张道俊 《语文学刊》 2019年第3期107-111,共5页
《诗经》用韵是有一定标准的。顾炎武的《诗经》韵读反映出他以句句入韵为《诗经》的主要韵式;王念孙、江有诰的韵式较段玉裁复杂,包含了多种句中韵的类型。我们认为四家韵式中,偶句入韵和虚实字脚不相押为《诗经》的主要韵式,其韵读为... 《诗经》用韵是有一定标准的。顾炎武的《诗经》韵读反映出他以句句入韵为《诗经》的主要韵式;王念孙、江有诰的韵式较段玉裁复杂,包含了多种句中韵的类型。我们认为四家韵式中,偶句入韵和虚实字脚不相押为《诗经》的主要韵式,其韵读为韵脚字系连的主要材料;句中韵和小停顿处入韵为次要韵式,其韵读只在出现频次较高或韵相近的情况下对韵部归纳起辅助作用。此外大雅中有部分颂诗是无韵的,不能作为韵字系连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韵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歌韵式与音乐调式的同构性
9
作者 孙则鸣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5-21,共7页
音乐美是中外古典格律诗歌有别于其他文体的基本特征,诗歌韵式与音乐调式具有同构性。本文具体分析诗歌韵式与音乐调式的组织功能、音乐调式和诗歌韵部的色彩、音乐的转调和诗歌的转韵、调式和韵式对节奏的影响、汉诗"衬韵"... 音乐美是中外古典格律诗歌有别于其他文体的基本特征,诗歌韵式与音乐调式具有同构性。本文具体分析诗歌韵式与音乐调式的组织功能、音乐调式和诗歌韵部的色彩、音乐的转调和诗歌的转韵、调式和韵式对节奏的影响、汉诗"衬韵"与西洋"ab"韵等同构关系,从中外传统诗歌韵式中为新诗韵建设提供借鉴的合理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式 音乐性 同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唐入宋词调韵式嬗变探迹
10
作者 姚逸超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1,共9页
唐五代到北宋前期,是词律逐渐形成、定型的时期,词体用韵的方式体现出文学传统与音乐元素对词体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词调初兴之时,以押平韵为主,体现着文学传统强大的惯性。而仄声韵词调与入声韵词调的增长,是由其因乐定词的性质所... 唐五代到北宋前期,是词律逐渐形成、定型的时期,词体用韵的方式体现出文学传统与音乐元素对词体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词调初兴之时,以押平韵为主,体现着文学传统强大的惯性。而仄声韵词调与入声韵词调的增长,是由其因乐定词的性质所决定的,反映出音乐元素对于词体的约束逐渐增强。平仄转韵词调于晚唐五代兴盛,于北宋前期又呈低迷之态,这与唐宋时期所流行的词调类型相关。唐代小令繁盛,宋代长调兴起,小令多受酒令令格影响,故唐词多转韵之体;长调铺陈衍展,讲求安排,于词中频繁转韵既不利于长调气势之连贯,又增加了词人创作的难度,故宋初转韵之体式微。对唐宋词调韵式嬗变生成机制的研究,对探究文体发生的一般规律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调 韵式嬗变 生成机制
原文传递
金巴扎木苏《圣主格斯尔可汗》的韵式特征
11
作者 秋喜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65-69,共5页
《圣主格斯尔可汗》是金巴扎木苏演唱的通篇韵体的长篇史诗。是迄今为止口头流传的《格斯尔》史诗之最。在蒙古族悠久的史诗传统中歌手融合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口头流传的格斯尔故事,在演唱中展示了蒙古语汇之丰富,体现了史诗语言的程... 《圣主格斯尔可汗》是金巴扎木苏演唱的通篇韵体的长篇史诗。是迄今为止口头流传的《格斯尔》史诗之最。在蒙古族悠久的史诗传统中歌手融合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口头流传的格斯尔故事,在演唱中展示了蒙古语汇之丰富,体现了史诗语言的程式化风格,形成了精巧多样的韵律艺术。《圣主格斯尔可汗》的韵式丰富,其中句首韵、尾韵和内韵是构成诗行音韵的主要技巧,使得史诗的程式化风格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巴扎木苏 《圣主格斯尔可汗》 韵式特征
原文传递
《诗经·关雎》英译中音韵美学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王丽丽 郭思文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2期83-93,共11页
许渊冲提出的“音美”原则是检视我国古典诗歌英译中音韵忠实度的重要标准。本研究借助Praat软件比较分析了《关雎》三个译本(许渊冲、Legge、Pound)与原文在节奏、声音和韵式方面的音韵差异。量化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节奏方面,三个译... 许渊冲提出的“音美”原则是检视我国古典诗歌英译中音韵忠实度的重要标准。本研究借助Praat软件比较分析了《关雎》三个译本(许渊冲、Legge、Pound)与原文在节奏、声音和韵式方面的音韵差异。量化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节奏方面,三个译本音节、字数、平仄规律还原了诗歌的音乐节奏;在声音方面,许渊冲译本和Legge译本的元、辅音比例以及超音段特征(音高、音强和音长)与原文拟合度较高;此外,三个译本均通过大量的头韵、谐元音和谐辅音还原了原诗叠词和双声产生的音乐美感。通过译本的比较尝试基于数字技术的量化分析方法,探究中国诗歌英译过程中“音美”的构建,拓展诗歌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美 《关雎》英译 节奏 声音 韵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韵式·修辞·结构:彝族古歌口头程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炜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78,共8页
彝族古歌是彝族人民用彝语传唱、内容古老、符合彝族诗歌格律且嵌合于生产生活祭祀娱乐活动中的彝族诗歌。彝族古歌至今仍“活态”传承于彝族民众生活中,为地域文化持有人提供了重要的人文精神养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 彝族古歌是彝族人民用彝语传唱、内容古老、符合彝族诗歌格律且嵌合于生产生活祭祀娱乐活动中的彝族诗歌。彝族古歌至今仍“活态”传承于彝族民众生活中,为地域文化持有人提供了重要的人文精神养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论文从彝族古歌的歌词韵式、行文特色、结构特点探讨彝族古歌的诗学意义,认为彝族古歌有着自身的格律和创作规律,句首韵、句间顶韵、句内韵、句尾韵和赋、比、兴等修辞手法的交替使用,五言三段式等较为固定的结构,使古歌唱诵起来朗朗上口。优美的韵律,婉转动人的曲调,提升了古歌的感染魅力,为彝族诗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古歌 韵式 修辞 结构 口头程
原文传递
朱熹《楚辭集注》韻式韻譜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管仁傑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17-141,共25页
朱熹所撰《楚辭集注》是楚辭學史上首次全面而系統地針對楚辭韻脚字進行注音的著述,也是繼《詩集傳》後朱熹叶韻理論的又一次實踐.本文依據《楚辭集注》中的音注材料,對朱熹所定楚辭韻式進行了推考,在此基礎上又推擬出《楚辭集注》各篇... 朱熹所撰《楚辭集注》是楚辭學史上首次全面而系統地針對楚辭韻脚字進行注音的著述,也是繼《詩集傳》後朱熹叶韻理論的又一次實踐.本文依據《楚辭集注》中的音注材料,對朱熹所定楚辭韻式進行了推考,在此基礎上又推擬出《楚辭集注》各篇的押韻情況,並製成韻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楚辭集注》 叶韻 韻譜
原文传递
壮英童谣押韵形式之比较
15
作者 覃丹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20期189-191,194,共4页
壮英童谣在历经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都形成了属于各自民族文学传统的,相对固定的韵式、韵位等押韵形式。通过对壮英童谣的韵式、韵位进行比较分析,将能更好地了解壮英童谣的语言特点和民族特色,更好地促进壮英民族文化交流。
关键词 壮语童谣 英语童谣 韵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韵式”石榴盆景
16
作者 杨英魁 《中国花卉盆景》 2010年第6期52-53,共2页
松树古朴苍劲,鳞干虬枝。根若游龙,或雄踞险峰,屹立苍山之巅;或倒挂谷壑,崖边垂秀。那与生俱来的阳刚秀逸,那逆境求生的顽强坚韧,让人不能不叹服。
关键词 "松韵式"石榴盆景 栽培管理 枝条 修剪
原文传递
赋韵考论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海鸥 张奕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7,共10页
赋是有韵之文。赋有不同体式:诗体赋、骚体赋、散体赋、骈赋、律赋。其用韵方式有同有异,律赋严格限韵,其他不限韵。赋韵源于诗歌,早期赋都用《诗经》《楚辞》的韵系和韵式。汉代散体大赋和宋代文赋用韵最宽松自由,韵位疏密和韵部转换... 赋是有韵之文。赋有不同体式:诗体赋、骚体赋、散体赋、骈赋、律赋。其用韵方式有同有异,律赋严格限韵,其他不限韵。赋韵源于诗歌,早期赋都用《诗经》《楚辞》的韵系和韵式。汉代散体大赋和宋代文赋用韵最宽松自由,韵位疏密和韵部转换皆无定式,行文中有很多无韵的散句,加之古今音韵变化,有些韵脚今人已经不觉得是押韵,因此,除了专门研究古代音韵的学者,普通读者会觉得散体赋韵若有若无。骈赋和律赋用韵整饬,通常偶句押韵,不断换韵,可称为骈排转换韵式。这种韵式对赋的文体结构、内容之铺陈罗列、诵读的感觉都有重要意义。每个时代的赋韵,使用的是当时的音韵系统,在汉赋中,甚至有少数赋韵还带有作家的方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体赋 骚体赋 散体赋 骈赋 律赋 韵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两汉散句韵语中的句首韵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承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9期57-58,共2页
先秦两汉散句韵语中的句首韵□朱承平句首韵,又称头韵,是句子首字入韵的韵式。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了句首韵①,这种情况也反映在先秦两汉散文的韵语中。先秦两汉散文的句首韵,最大的特点是不能单独应用。一个句首韵必须... 先秦两汉散句韵语中的句首韵□朱承平句首韵,又称头韵,是句子首字入韵的韵式。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了句首韵①,这种情况也反映在先秦两汉散文的韵语中。先秦两汉散文的句首韵,最大的特点是不能单独应用。一个句首韵必须在句中韵或句尾韵的伴随下,或者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句中 “天” 散句 《诗经》 “已” 韵式 左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民间童谣用韵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金禾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3-107,共5页
鄂东民间童谣兼具民间文学、韵文学、儿童文学等多重文体身份,这使其在用韵方面凸显出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韵式自由灵活,形式多样,在不换韵和换韵两大押韵形式中又衍生出众多复杂但规律性很强的具体形式;韵字的语言形式独特,不仅有一般... 鄂东民间童谣兼具民间文学、韵文学、儿童文学等多重文体身份,这使其在用韵方面凸显出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韵式自由灵活,形式多样,在不换韵和换韵两大押韵形式中又衍生出众多复杂但规律性很强的具体形式;韵字的语言形式独特,不仅有一般韵文体中常用的异字韵和单字韵,还有一般韵文体中较少使用的同字韵和多字韵;韵字的位置灵活多变,除了使用尾韵之外,还兼用首韵、腰韵及其综合形式。鄂东民间童谣这种用韵上的个性特征,使其节奏铿锵流畅,韵律回环荡漾,尽显任天而动、天籁自鸣的独特韵味和不事雕琢、自然天成的艺术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民间童谣 韵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押韵与起承转合 被引量:2
20
作者 毛翰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80-82,共3页
起承转合,关于诗文的意蕴结构或曰章法的这一术语,也可以用来概括诗歌的押韵规律。在诗歌的各种韵式中,起承转合这一韵式有着独特的优势,至今葆有顽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 起承转合 诗歌 韵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