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7年广州血液中心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统计及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罗伟峰 林永桔 +2 位作者 张旸 汪传喜 滕青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284-1285,共2页
目的统计2013—2017年广州血液中心血液制品报废量并分析主要原因,探寻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报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2017年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广州血液中心共采集制备4 777 640 U血液,... 目的统计2013—2017年广州血液中心血液制品报废量并分析主要原因,探寻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报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2017年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广州血液中心共采集制备4 777 640 U血液,共报废281 250 U全血及成分血,报废率5. 89%(281 250/4 777 640)。非检测因素血液总体报废率为3. 01%(143 821/4 777 640),其中乳糜血和破袋是非检测因素造成血液报废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非标量、过期血、溶血、纤维蛋白析出及凝块等。结论中心非检测因素造成血液报废率逐年上升后于2017年下降,应继续扩大无偿献血宣传,加强献血者健康征询,完善质量体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使宝贵血液资源得以更好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检测因素 无偿献血 血液报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检测因素所致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韩玲 何华庆 +1 位作者 黄智君 王健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192-193,共2页
血液在临床救治患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献血人数的日益增多,降低血液的非正常报废率,充分利用血液资源成为血站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保障临床输血安全[1,2],降低血液非正常报废率。我们对江西省血液中心近三年无偿献血血液的非... 血液在临床救治患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献血人数的日益增多,降低血液的非正常报废率,充分利用血液资源成为血站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保障临床输血安全[1,2],降低血液非正常报废率。我们对江西省血液中心近三年无偿献血血液的非检测因素报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废率 输血安全 非检测因素 无偿献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非检测因素报废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小敏 何博 +1 位作者 车胡毓 韩水娟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6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血液非检测因素报废量及其主要原因。方法收集广州血液中心成分血制备部2020年1—6月在广州血液中心信息系统存储的非检测因素导致血液报废的数量、原因、制备量和采血量,统计分析每月成分血制备部全血类、血浆类、红细胞类报... 目的分析血液非检测因素报废量及其主要原因。方法收集广州血液中心成分血制备部2020年1—6月在广州血液中心信息系统存储的非检测因素导致血液报废的数量、原因、制备量和采血量,统计分析每月成分血制备部全血类、血浆类、红细胞类报废量及其原因。结果全血类非检测因素报废量与月采集血量无相关性;报废原因中,外观质量异常报废量与月报废量无相关性,而渗漏、破损量均与月报废量呈正相关(r>0,P<0.05)。血浆类非检测因素报废量与月制备量呈正相关(r>0,P<0.05);报废原因中,渗漏量与月报废量无相关性,而脂血、红浆、破损量均与月报废量呈正相关(r>0,P<0.05)。红细胞类非检测因素报废量与月制备量无相关性;报废原因中,凝块、破损量与月报废量无相关性,而渗漏量与月报废量呈正相关(r>0,P<0.05)。结论成分血制备部的血液存在一定的报废率,需针对不同的报废原因制订预防方案和纠正措施,以降低血液非检测因素报废率,加强血液临床供应应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检测因素 血液报废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血站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梁洁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3期1873-1875,共3页
目的分析梧州市中心血站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情况,对报废的主要原因制订相应的策略,评价采取应对措施后的效果。方法对2015-2018年梧州市中心血站的所有血液标本按规定进行采集、制备、储存、运输,对发现的报废血液进行标识、隔离和记录... 目的分析梧州市中心血站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情况,对报废的主要原因制订相应的策略,评价采取应对措施后的效果。方法对2015-2018年梧州市中心血站的所有血液标本按规定进行采集、制备、储存、运输,对发现的报废血液进行标识、隔离和记录,同时按照相关标准对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情况和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报废原因制订相应策略。结果对2015-2018年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分析,以血浆的报废率最高,其次是全血、红细胞。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为脂肪血,其次为非标量血液、破袋漏血、血浆颜色异常、血浆偏红、凝块等。针对不同的报废原因采取应对策略,2015-2018年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该血站2015-2018年采集的血液存在一定的报废率。针对不同的报废原因制订预防和纠正措施,可明显降低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率,使宝贵的血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检测因素 血液报废 原因分析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站非检测因素所致血液报废原因及改进措施分析
5
作者 郜玮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第15期185-187,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血站非检测因素所致血液报废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改进措施,以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结合2017年~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血站采供血过程中非检测因素所导致的血液报废数据(血液采集和制备等操作均严格... 目的分析总结血站非检测因素所致血液报废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改进措施,以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结合2017年~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血站采供血过程中非检测因素所导致的血液报废数据(血液采集和制备等操作均严格按照血站相关操作规程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血液报废情况及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结果血站2017年~2020年非检测因素所致血液总报废率、血浆、全血以及红细胞报废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各年度血液总报废率、血浆及全血报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度的脂肪血、破袋渗血、非标量血液、血浆颜色异常、凝块及其他原因报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非检测因素引发的血液报废原因为献血者自身因素、破袋渗血、非标量血液报废与血浆颜色异常、血浆偏红、凝块报废等。未来需要规范相应管理措施,加强献血者宣教,以此降低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非检测因素 血液报废 改进措施 质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春市非检测因素引起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0
6
作者 袁小玲 吴立炯 +4 位作者 杨卫红 温凉 陈明 白红英 刘云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65-867,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非血液检测因素造成血液报废的原因,寻找降低此原因引起血液报废的有效措施及对策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对血站2011~2013年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数量及原因、品种进行归类、统计。结果2011~2013年报废血液的数量从多到少... 目的调查分析非血液检测因素造成血液报废的原因,寻找降低此原因引起血液报废的有效措施及对策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对血站2011~2013年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数量及原因、品种进行归类、统计。结果2011~2013年报废血液的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脂肪血、过期血、不足量、血袋破损、渗漏;按血液品种报废统计,以血浆的报废居首,血小板报废居其次,依次为红细胞制剂、全血。结论对非检测因素引起的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对策,规范采供血各部门、各个环节的操作,可有效控制血液报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检测因素 血液报废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检测因素血小板报废情况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彬 《辽宁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86-88,共3页
目的 分析驻马店市中心血站非检测因素血小板报废情况,并对报废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0年驻马店市中心血站单采血小板相关数据,并根据报废原因制定相关对策。结果 驻马店中心血站3年间9356人次参与无偿单... 目的 分析驻马店市中心血站非检测因素血小板报废情况,并对报废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0年驻马店市中心血站单采血小板相关数据,并根据报废原因制定相关对策。结果 驻马店中心血站3年间9356人次参与无偿单采血小板捐献,总报废76例,总报废率0.812%,非检测因素报废有18例,报废率为0.192%;非检测因素报废18例单采血小板中,导致报废的因素分别为非标量血液3例(16.67%),过期1例(5.56%),脂肪血6例(33.33%),采集时冲红6例(33.33%),其他(破损、渗血、保密性弃血、存放质量问题、絮状物)2例(11.11%)。结论 非检测因素导致血小板报废包括:脂肪血、采集时冲红、过期、非标量血液等,可通过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报废,且对后续血小板采集、储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检测因素 血小板报废情况 应对策略
原文传递
血站血液报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叶黎明 张春梅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临沂市中心血站2019—2023年血液总报废、非检测因素报废情况,评价采取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同时寻找持续改进契机。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对本站2019—2023年总报废血液195908.45 U、非检测因素报废血液176601 U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分析临沂市中心血站2019—2023年血液总报废、非检测因素报废情况,评价采取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同时寻找持续改进契机。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对本站2019—2023年总报废血液195908.45 U、非检测因素报废血液176601 U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趋势分析。结果血液总报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非检验因素报废血液中前三位分别是脂肪血、破袋血和少量血。其中脂肪血占比97.61%,但逐年呈下降趋势。结论影响血液非检验报废的因素主要是脂肪血、破袋血和少量血,加强对这三种因素的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提升血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检测因素 血液报废 原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地区非血液检测引起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
9
作者 刘志泉 梁丽雯 陈宝葵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0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非血液检测因素引起血液报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率,减少资源的浪费。方法:对血站2006年至2008年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进行相关统计,并对报废原因加以分析。结果:2006年至2008年血站因非检测因素报废... 目的:调查分析非血液检测因素引起血液报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率,减少资源的浪费。方法:对血站2006年至2008年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进行相关统计,并对报废原因加以分析。结果:2006年至2008年血站因非检测因素报废血液共计8915袋,报废原因前三位分别是脂血、过期、少量血;报废血液类型前三位分别是血浆、手采血小板、全血及悬浮红细胞。结论:进一步加大对无偿献血知识特别是血液生理方面知识的宣传,规范献血前征询、血液采集、制备、贮存运输及库存管理等各环节操作,可有效控制血液报废,减少血液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因素 血液报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血液中心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红芹 王庆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分析近年来血液报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为巩固措施有效性及进一步降低血液报废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采集的全血及成分血报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五年中非检测因素导致红细胞制剂的报废以不足量为主,血浆制剂的报废以脂血为... 目的分析近年来血液报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为巩固措施有效性及进一步降低血液报废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采集的全血及成分血报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五年中非检测因素导致红细胞制剂的报废以不足量为主,血浆制剂的报废以脂血为主。检测不合格导致血液的报废率分别为2.54%、2.75%、1.90%、1.67%、1.41%。献血者ALT初筛改为速率法和罗氏干化学法,同时增加献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初筛后,ALT和抗-TP检测不合格率由1.29%、0.43%分别下降为0.65%、0.18%,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献血前进行ALT、HBs Ag和抗-TP筛查,是降低血液报废的有效措施。将脂血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可有效减少红细胞成分血的报废。血站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是降低非检测因素导致血液报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报废 非检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ponse of Chlorophyll a, SPAD Values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in Leaves of Apricot Affected Some Abiotic Factors
11
作者 Adrijana Filipovic Milan Poljak and Dragan Skobic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年第1期19-24,共6页
Experimental trail conducted in Jasenica, Bosnia and Herzegovina have showed apricot (Prunus persica L) leaf injures especially on the edges in the middle of the season. Leaf edges show chlorosis starting from the t... Experimental trail conducted in Jasenica, Bosnia and Herzegovina have showed apricot (Prunus persica L) leaf injures especially on the edges in the middle of the season. Leaf edges show chlorosis starting from the tip due to lack of Chlorophyll. Affected leaves start falling and renew leaves masse as respond to stress conditions which also delay fruits maturatio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detecting the stress of high plants trough the leaf fluorescence and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have l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instruments which utilize fluorescence as a basis for determining stress level. The paper was aimed to show whether the productivity values calculated from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Fv/Fm were comparable to those produced by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in detecting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and SPAD values detected by Chlorophyll meter (SPAD-502). Measurements of nitrogen content were also provided in order to obtain accuracy of SPAD meter since Chlorophyll molecules contain nitrogen in their structure.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hree technique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was obtained. Regression coefficient between Fv/Fm values and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mg g-t was high. Also, strong regression coefficient was observed between Chlorophyll a and SPAD values indicating a good accuracy of this device which was also confirmed by good regression between nitrogen content and SPAD values. Fluorometer measurements on injured leaves samples of apricot have also reviled the Fv/Fm values below 0.83 which is in according with numerous authors who considered a line for indicating stress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stress APRICOT Fv/Fm values Chlorophyll fluorometer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SPAD valu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