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SAPNet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脑电识别研究
1
作者 廉小亲 王梓桐 +2 位作者 高超 马虢春 刘春权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55-164,共10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脑电信号特征所表达的相关信息,提高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识别准确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脑电模糊熵特征和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MSAPNet)的方法,进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青少年脑电信号分类。该方法首先提... 为了更好地利用脑电信号特征所表达的相关信息,提高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识别准确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脑电模糊熵特征和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MSAPNet)的方法,进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青少年脑电信号分类。该方法首先提取脑电各节律波段的模糊熵作为特征,根据电极空间排布位置构建三维特征矩阵,并用多尺度级联模块对输入的包含原始脑电空间信息的三维特征矩阵进行特征提取。其次,通过设计的特征融合模块将不同层级的特征进行融合。接着,使用设计的多尺度降采样模块对特征图进行降维处理。最后,使用分类模块完成对病症的识别与检测。实验结果表明,MSAPNet对病症的识别准确率、敏感性、精确率、F1分数和特异性分别可以达到97.21%、97.51%、97.29%、97.40%和96.86%,和相关研究相比具有更好的病症检测性能,证明了研究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脑电信号 模糊熵 MSAP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患心理沟通技巧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韩英丽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5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护患心理沟通技巧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山东省平邑县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治疗的6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护患心理沟通技巧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山东省平邑县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治疗的6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护患心理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心理韧性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护理总依从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各项心理韧性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应用护患心理沟通技巧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韧性,提高其护理依从性,促进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患心理沟通技巧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护理依从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奥氮平、阿立哌唑治疗对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3
作者 黄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72-0075,共4页
探究并对比单一用奥氮平以及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玉林市退役军人医院于2022年4月~2024年5月收治的10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对比组间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与... 探究并对比单一用奥氮平以及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玉林市退役军人医院于2022年4月~2024年5月收治的10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对比组间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与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PANSS评分、治疗效果、代谢水平明显更高,不良反应明显更低,P<0.05。结论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单一用药效果远不如联合用药,本文采取奥氮平+阿立哌唑联合治疗,提示更优的疗效,极大提升药物利用率,改善了之前单一用药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问题,作用于患者多项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深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阿立哌唑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T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菁 周德祥 +1 位作者 徐清 陆志新 《精神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2010年3月~ 2012年12月21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MECT治疗纳入研究组,选取同一时间22例单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纳入对...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2010年3月~ 2012年12月21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MECT治疗纳入研究组,选取同一时间22例单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均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对患者的执行功能及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前PANSS、WCS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PANSS总分和一般精神病理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PANSS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 =2.07,P<0.05);研究组WCST的总应答数及持续性错误低于对照组(t=2.43,t=2.17,P<0.05).结论 合并MECT治疗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无明显损害,能提高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执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随访与社区护理干预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小青 曾云珍 +1 位作者 曾秋娜 侯嘉文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23期2184-2186,共3页
目的探讨门诊随访与社区护理干预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18周岁的患者100例,按门诊号末位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家庭护理模式中治疗精神疾病... 目的探讨门诊随访与社区护理干预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18周岁的患者100例,按门诊号末位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家庭护理模式中治疗精神疾病的封闭式护理管理,由家属负责具体的护理工作;观察组建立门诊随访档案和个性化的社区护理计划,派医生及资深护士进入社区,对患者实施生活环境、认知教育、患者行为情况等各方面的干预,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由社区人员协助家属负责具体的护理工作。在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作调查,对患者生活质量情况与社会功能的恢复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随访与社区护理干预能促进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恢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访 护理干预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毛丽 《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研究利培酮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7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及50例同期在医院进行治疗且基本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对观察组给予利培酮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 目的研究利培酮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7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及50例同期在医院进行治疗且基本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对观察组给予利培酮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病性症状,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测量表(SCoRS)评价并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情况,分析患者治疗前的认知功能与PA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认知功能各项因子评分均高于观察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前认知功能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利培酮能较好地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但患者治疗前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是一种独立性的精神病理学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影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庆方 赵来田 +1 位作者 王卫民 胡风领 《四川精神卫生》 2011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35例)和氟哌啶醇组(32例)进行对照研究,疗程8周。分别采用PANSS、BPRS、TESS及RSESE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的P...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35例)和氟哌啶醇组(32例)进行对照研究,疗程8周。分别采用PANSS、BPRS、TESS及RSESE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的PANSS、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阿立哌唑组和氟哌啶醇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8.57%和65.63%,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阴性症状分在治疗第4、8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组分值低于氟哌啶醇组。阿立哌唑不良反应为失眠、头痛、焦虑、肠道反应等,氟哌啶醇组则为嗜睡、肌强直、静坐不能、震颤等,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阿立哌唑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不良反应轻,更适合于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氟哌啶醇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郑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4例,口服利培酮治疗,对照组31例,口服奋乃静治疗。观察8w。于治疗前及治疗8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4例,口服利培酮治疗,对照组31例,口服奋乃静治疗。观察8w。于治疗前及治疗8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w末,研究组显效率82.3%,对照组为80.6%,两组显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8w末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均〈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研究组肌肉震颤、静坐不能、口干、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培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奋乃静 利培酮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副反应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派唑与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吕红霞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07X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服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服用喹硫平治疗...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服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服用喹硫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精神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精神病理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2、4、6、8周PAN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立哌唑与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喹硫平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派唑与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杨丹 李柳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6期116-117,共2页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与富马酸喹硫平在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56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患者接受阿立派唑与富马酸...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与富马酸喹硫平在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56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患者接受阿立派唑与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总结不同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DS评分与EIRT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8、8.887,P=0.001、0.001);两组患者的PANSS量表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阳性评分、阴性评分、一般病例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7、5.324、12.181,P=0.001、0.001、0.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期间,采用阿立派唑与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具有可行性,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加快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阿立派唑 富马酸喹硫平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BOLD-fMRI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伟斌 傅礼洪 +2 位作者 上官文博 陈文胜 黄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6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血氧水平依赖对比成像的磁共振功能成像(BOLD-fMRI)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目的探究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血氧水平依赖对比成像的磁共振功能成像(BOLD-fMRI)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检测其认知程度,按照结果分为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组(SIND组)、精神分裂症认知正常组(SN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匹配的50例正常自愿者,作为对照(计为NC组)。对所有患者以及志愿者均进行BOLDfMRI检查,对比相关参数。结果5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共有17例存在认知障碍、33例认知正常;SIND组MMSE以及MoCA评分小于SN组、NC组,SN组以上参数小于NC组(P<0.05)。三组BOLDfMRI参数γ值、λ值存在差异(P<0.05),而δ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ND组患者的γ值均小于NC组(P<0.05),SIND组λ值大于NC组志愿者,SN组λ值小于NC组(P<0.05),其余两组间同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ND组患者额叶上回、脑干、海马区功能连接较SN组增强,同时右侧小脑半球皮层区、左侧顶叶皮层区功能连接较SN组减弱。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BOLD-fMRI特征与其认知功能存在一定联系,认知障碍精神分裂症者的γ值显著降低,低于正常人群以及认知正常的精神分裂症者;λ值显著低于正常人群,但与认知正常的精神分裂症者相比差异不显著;同时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额叶上回、脑干、海马区功能连接增强,右侧小脑半球皮层区、左侧顶叶皮层区减弱。临床中可根据BOLD-fMRI检测结果协助诊断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者的认知功能,从而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功能成像 认知功能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发育异常与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12
作者 谭淑平 《教育家》 2019年第24期53-55,共3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人群中患病率在1%左右。该病多起病于成年早期,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其中13岁以前起病的通常称为儿童精神分裂症,13岁到16岁之间发病则称为早发性精神分裂症。而10岁以前起病极少,比...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人群中患病率在1%左右。该病多起病于成年早期,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其中13岁以前起病的通常称为儿童精神分裂症,13岁到16岁之间发病则称为早发性精神分裂症。而10岁以前起病极少,比例小于精神分裂症群体的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患者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前额叶 发育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听觉反应(ABR)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和孤独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荣琴 张少觐 +1 位作者 张广岐 陈冲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0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AS)和孤独症儿童(AC)在脑干听觉反应(ABR)检测中的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电生理仪及Click短声刺激,测查32例AS和30例孤独症(AC)和40名健康儿童(NC)的ABR。结果:AS组、AC组及NC组在绝对潜伏期波...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AS)和孤独症儿童(AC)在脑干听觉反应(ABR)检测中的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电生理仪及Click短声刺激,测查32例AS和30例孤独症(AC)和40名健康儿童(NC)的ABR。结果:AS组、AC组及NC组在绝对潜伏期波Ⅲ(Oz脑区),绝对波幅波Ⅲ(Oz脑区),波Ⅴ(Oz脑区)上有差异极显著性(P<0.01)。与NC组和AS组相比,绝对潜伏期波Ⅲ(Oz脑区)上,AC组延迟于NC组和AS组(P<0.01)。波幅分析所见,绝对波幅Ⅲ(Oz脑区)AC组低于NC组和AS组(P<0.01);绝对波幅波Ⅴ(Oz脑区)AC组也低于NC组和AS组。AS组与NC组比较,差异未达显著性(P>0.05)。结论:ABR对临床辅助诊断AC和AS有初步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孤独症儿童 脑干听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周芳珍 阮晓晶 黄尚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34-1436,共3页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安全性及其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方法将64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和对照组(单用齐拉西酮)各32例,疗程均为6周。采用阳性和...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安全性及其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方法将64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和对照组(单用齐拉西酮)各32例,疗程均为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I)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疗效、不良反应和测定心电图、血清催乳素(PRL)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第2、4、6周末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明显下降和PANSS总分减分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各个时点的CGI-SI评分下降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56.25%,对照组显效率为3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各个时点两组TESS总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第6周末心电图的QT、QTc间期及PR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效果优于单用齐拉西酮,两种药物合用未见加重QT、QTc间期延长及PRL增高现象。不良反应轻微,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齐拉西酮 喹硫平 血清催乳素 QTC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症状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群慧 黎新云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3期524-526,共3页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资料,根据用药治疗的不同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36例;甲组患者给予采用...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资料,根据用药治疗的不同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36例;甲组患者给予采用利培酮治疗,而乙组患者则给予采用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6周和8周时按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的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乙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甲组为72.22%(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甲组为44.44%(P<0.05)。结论:对于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安全性相对较高,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利培酮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BDNF、NGF、MBP水平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黎顺成 徐雪怡 +1 位作者 陈程 刘向来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髓鞘碱性蛋白(MBP)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使用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髓鞘碱性蛋白(MBP)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使用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1年后进行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DNF、NGF、MBP水平,并以同期健康体检的120例青少年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BDNF、NGF水平低于对照组,M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和随访1年后,观察组血清BDNF和NGF水平升高,MBP水平和PANSS评分降低(P<0.05)。血清BDNF、NGF水平与PANSS评分呈负相关(P<0.05),MBP水平与PANSS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BDNF、NGF和MBP联合预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预后的AUC值为0.866。结论血清BDNF、NGF、MBP水平与青少年精神分裂患者病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患者预后评价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髓鞘碱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华坤 曲志君 胡玮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9期14-16,32,共4页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脂代谢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与120例正常儿童、青少年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值、空腹血糖...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脂代谢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与120例正常儿童、青少年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值、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INS)、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胰岛素抵抗指数(IR)。将研究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个亚组:利培酮组31例、奥氮平组29例、喹硫平组30例、阿立哌唑组30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个月,比较4组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在基线时与对照组比较,BMI、腰臀比值、FBS、TG、CHO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和I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1)利培酮组INS、IR值治疗1、2、4个月后均显著升高(P<0.05),BMI、腰臀比值、TG、CHOL治疗2、4个月后均显著升高(P<0.05),FBS治疗4个月后显著升高(P<0.05);2)奥氮平组INS、IR值、BMI、腰臀比值、TG、CHOL治疗1、2、4个月后均显著升高(P<0.05),FBS治疗2、4个月后显著升高(P<0.05);3)喹硫平组INS、IR值、BMI、腰臀比值、TG、CHOL治疗1、2、4个月后均显著升高(P<0.05),FBS治疗4个月后显著升高(P<0.05);4)阿立哌唑组BMI、腰臀比值、TG、CHOL治疗4个月后均显著升高(P<0.05),INS、IR、FBS均未见明显升高(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糖脂等代谢疾病有某些共同的生物学基础。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和体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住院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付敏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34-135,共2页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住院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14例住院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精神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8周.于干预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住院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14例住院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精神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8周.于干预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人性化护理 护理干预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 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对患儿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曲志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5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对患儿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江西省精神病院收治的76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对患儿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江西省精神病院收治的76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MECT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4周,并于治疗后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再认、联想、图片、背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对患儿记忆功能影响很小,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无抽搐电休克 不良反应 记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与齐拉西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耿玉辰 耿姝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18期60-61,共2页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齐拉西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以奥氮平和齐拉西酮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评定疗效以及不良反...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齐拉西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以奥氮平和齐拉西酮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评定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和齐拉西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疗效相当,两药不良反应均较小,但奥氮平在语言表达流畅性方面明显优于齐拉西酮;齐拉西酮的体重增加方面则低于奥氮平。结论奥氮平与齐拉西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均有效,奥氮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齐拉西酮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