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最后的礼物”: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沉默叙事 |
袁俊卿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2
|
《朝圣者之路》中的种族操演与身份建构 |
方奕翔
黄晖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古尔纳文学创作的“广阔世界”数字人文可视化研究 |
卢敏
姚梦婷
|
《三明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古尔纳《赞美沉默》:殖民创伤与疗愈的再叙事 |
姜贝贝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5
|
古尔纳《朝圣者之路》中的身份流变与创伤修复 |
刘兮颖
刘晨茜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
2023 |
1
|
|
6
|
古尔纳小说《遗弃》中的边缘性叙事与身份重构 |
黄晖
陈虹霏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7
|
无法登岛的“文化难民”——从《离别的记忆》到《砾石之心》跨越三十年的文化认同困境 |
马秉文
邵玉琢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1 |
3
|
|
8
|
《离别的记忆》中古尔纳的创伤记忆书写 |
张慧颖
石嵩
|
《文存阅刊》
|
2023 |
0 |
|
9
|
后殖民文学中的记忆、语言、异质性与地方性——古尔纳的创作与批评思想解析 |
张峰
|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
2022 |
14
|
|
10
|
后殖民·知识分子·身份认同:古尔纳小说的三个面向 |
韩伟
任智峰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11
|
“这片土地在人类成就史上无足轻重”——论古尔纳新作《来世》中的历史书写 |
余静远
|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
2022 |
6
|
|
12
|
视角·主旨·风格:古尔纳《天堂》的创伤叙事 |
韩伟
任智峰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3
|
跨越深海之隙——新现实主义视阈下古尔纳小说的难民主题探究 |
周博佳
|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
2022 |
1
|
|
14
|
地图的知识与政治:古尔纳《朝圣之路》中的沉默谜题 |
杨燕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