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3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年龄队列的考量
1
作者 黄桥贤 张志遥 《福建体育科技》 2025年第1期20-26,69,共8页
本研究基于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系统探讨不同类型与向度的家庭代际支持对不同年龄段农村老人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主要发现如下:(1)60-69岁年龄段是老人锻炼行为衰退的窗口期,老人对子女的经... 本研究基于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系统探讨不同类型与向度的家庭代际支持对不同年龄段农村老人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主要发现如下:(1)60-69岁年龄段是老人锻炼行为衰退的窗口期,老人对子女的经济支持显著地正向影响其锻炼行为;(2)70-79岁年龄段,老人对子女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及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料显著地正向影响其锻炼行为,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代际情感交流则显著地负向影响老人的锻炼行为;(3)80岁及以上年龄段,老人对子女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显著地正向影响其锻炼行为,代际间接情感交流则显著地负向影响老人的锻炼行为。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建议:促进农村离退休老人角色的适应性转变;构建基于相互尊重的代际经济互动模式;实现代际支持方式的多元化转型;融入健康促进话题于家庭代际交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代际支持 农村老人 体育锻炼行为 年龄队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青少年主动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崔程洋 蒋桂黎 阮长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探究抑郁青少年主动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了解如何促进抑郁青少年主动锻炼行为,对缓解抑郁青少年疾病症状有重要意义。据此,本文将从体育运动对抑郁症的影响和促进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因素出发,综述已有研究进展并探讨抑郁青少年主动锻炼行... 探究抑郁青少年主动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了解如何促进抑郁青少年主动锻炼行为,对缓解抑郁青少年疾病症状有重要意义。据此,本文将从体育运动对抑郁症的影响和促进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因素出发,综述已有研究进展并探讨抑郁青少年主动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指出对于抑郁青少年进行非药物干预的有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青少年 主动锻炼行为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在体育锻炼行为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
3
作者 黄辰鑫 唐建倦 王锦福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探究体育锻炼行为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与影响机制。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交往焦虑量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对307名大学生(男=161,女=146)进行调查。结果:①体育锻炼行为、社交焦虑、手机... 目的:探究体育锻炼行为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与影响机制。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交往焦虑量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对307名大学生(男=161,女=146)进行调查。结果:①体育锻炼行为、社交焦虑、手机成瘾以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两两相关;②体育锻炼行为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84,P<0.001),体育锻炼行为对社交焦虑、手机成瘾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336,-0.261;P<0.001),社交焦虑对手机成瘾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54,P<0.001),社交焦虑、手机成瘾两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00,-0.386;P<0.001);③体育锻炼行为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效应值为0.284,直接效应值为0.130,总间接效应值为0.154,其均具有显著性差异;④体育锻炼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总间接效应分别由社交焦虑的间接效应(E=0.034,LLCI=0.014,ULCI=0.054)、手机成瘾的间接效应(E=0.101,LLCI=0.074,ULCI=0.132)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效应(E=0.020,LLCI=0.011,ULCI=0.032)构成。结论:①社交焦虑在体育锻炼行为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②手机成瘾在体育锻炼行为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③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在体育锻炼行为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链式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锻炼行为 社交焦虑 手机成瘾 主观幸福感 链式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质激励、目标制定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小学生跳绳运动的随机干预实验
4
作者 罗俊 石荣浩 +1 位作者 黄佳琦 刘靖姗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6,共17页
为推进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国家提出要“加强学生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本研究尝试考察物质激励、内生目标制定能否帮助个体改善体育锻炼行为中跨期选择的非理性偏好,“助推”个体增加体育锻炼行为。我们以小学... 为推进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国家提出要“加强学生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本研究尝试考察物质激励、内生目标制定能否帮助个体改善体育锻炼行为中跨期选择的非理性偏好,“助推”个体增加体育锻炼行为。我们以小学生群体为实验对象开展跳绳运动的随机干预实验,设置物质激励、目标制定干预框架,观察不同干预框架下学生运动量、目标制定及运动习惯等行为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物质激励和内生目标制定都能显著增加个体的锻炼行为,这种正向效应随着学生跳绳意愿的增长呈U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激励 内生目标制定 随机干预实验 体育锻炼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力障碍学生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体育锻炼行为的调节效应
5
作者 令狐荣丹 班永飞 +1 位作者 孙霁 孙大雄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听力障碍学生压力与体育锻炼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牛津幸福感问卷对392名听力障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听力障碍学生压力、体育锻炼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 目的探讨听力障碍学生压力与体育锻炼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牛津幸福感问卷对392名听力障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听力障碍学生压力、体育锻炼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Bootstrap法分析听力障碍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听力障碍学生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P<0.01),体育锻炼行为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体育锻炼行为的调节模型中,压力与体育锻炼行为对听力障碍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直接效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压力与体育锻炼行为对听力障碍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交互效应(P<0.01),表明体育锻炼行为在听力障碍学生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简单斜率检验显示,随着听力障碍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增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大。结论听力障碍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对其主观幸福感有积极影响,增加体育锻炼行为能够调节听力障碍学生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减轻压力对其心身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听力障碍 压力 体育锻炼行为 主观幸福感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董宝林 李鹤 刘如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4,共8页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讨青少年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锻炼行为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锻炼认同量表》中的角色认同分量表,《因果控制点知觉量表》的内部动机分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困扰...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讨青少年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锻炼行为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锻炼认同量表》中的角色认同分量表,《因果控制点知觉量表》的内部动机分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困扰分量表,以及《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等,对1091名青少年(45.28%男生)进行为期12周、两阶段的纵向问卷调查。结果:对于青少年,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和锻炼行为的性别、学段差异显著(各指标男性皆高于女性,初中生皆高于高中生);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锻炼行为皆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正相关;交叉滞后分析显示,角色认同与内部动机、角色认同与锻炼行为分别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且内部动机能够单向预测12周后的锻炼行为和主观锻炼体验,锻炼行为能够单向预测12周后的主观锻炼体验,主观锻炼体验能够单向预测12周后的角色认同。结论:在青少年体育锻炼情境中,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和锻炼行为具有性别、学段的非一致性特征;角色认同与内部动机、角色认同与锻炼行为分别存在互促、互抑关系,且内部动机是锻炼行为、主观锻炼体验的原因变量,锻炼行为是主观锻炼体验的原因变量,主观锻炼体验是角色认同的原因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角色认同 内部动机 主观锻炼体验 锻炼行为 交叉滞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变迁时代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中国实践”——基于年龄、时期、队列的视角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富百慧 赵玉峰 张现苓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以实证研究考察社会变迁进程中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多重形态。从年龄、时期和队列三维视角分析发现,队列趋势主导国民体育锻炼行为变迁,城市化水平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社会保障持续完善间接驱动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集体改变,这一特点在... 以实证研究考察社会变迁进程中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多重形态。从年龄、时期和队列三维视角分析发现,队列趋势主导国民体育锻炼行为变迁,城市化水平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社会保障持续完善间接驱动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集体改变,这一特点在“50后”中表现最为显著。在时期层面,国民体育锻炼参与程度自2010年开始持续提升,2013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除整体走向与政策实施、重大事件的发生周期基本吻合外,国民收入水平提升是重要外生力量。从个体生命历程判断,随年龄增长体育锻炼参与程度逐渐降低是一个共性规律,但下降过程中呈现2个不同的速率阶段。国民体育锻炼行为变迁呈现代际的趋同和分化,“60后”“70后”“80后”是驱动城乡趋同的主要力量,性别趋同集中表现在“50后”“60后”“75前”群体中,由高等教育福利获得的机遇差异可能是导致新老代际分化趋势扩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行为 国民 全民健身 中国实践 时代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体育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亲子沟通和锻炼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阿丽 何承龙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2,共8页
本研究主要探讨家庭体育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揭示亲子沟通与锻炼行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家庭体育教育问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亲子沟通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049名义务教育... 本研究主要探讨家庭体育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揭示亲子沟通与锻炼行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家庭体育教育问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亲子沟通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049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家庭体育教育、亲子沟通、锻炼行为和心理健康两两显著相关。家庭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显著,亲子沟通、锻炼行为以及亲子沟通和锻炼行为在家庭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显著。结论:家庭体育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可通过亲子沟通、锻炼行为的作用路径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建议:推进立法,为家庭体育教育保驾护航;“校-社”协同,助力家庭体育教育开展;反客为主,主动开展家庭体育教育活动;以研促体,加强家庭体育教育研究的全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体育教育 心理健康 亲子沟通 锻炼行为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家庭体育锻炼行为决策模型构建研究
9
作者 黄越 吴亚婷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目的:构建家庭体育锻炼行为决策模型,分析家庭体育锻炼行为决策的多维影响因素,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家庭体育行为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斯特劳斯(Strauss)编码程序,借助“Nvivo12.0Plus”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搭建家庭体育锻... 目的:构建家庭体育锻炼行为决策模型,分析家庭体育锻炼行为决策的多维影响因素,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家庭体育行为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斯特劳斯(Strauss)编码程序,借助“Nvivo12.0Plus”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搭建家庭体育锻炼行为决策结构框架;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借助SPSS24.0和AMOS24.0软件对决策结构指标进行优化,构建家庭体育锻炼行为决策模型。结果:提取410个行为决策标签化节点,抽绎30条内容相对集中的概念,归纳7个核心类属,彼此间相互关联和作用形成家庭体育锻炼行为决策结构框架;决策结构指标优化得到30个观测指标,且通过项目分析检验;探索性因素分析依次剔除3个未通过检验的观测指标,变异累积率趋于稳定,达到63.278%;家庭体育锻炼行为决策模型拟合指数为GFI=0.925、AGFI=0.911、CFI=0.919、RMSEA=0.051;项目信度大于0.3,组成信度大于0.7,收敛效度大于0.36;相关性权重法得出家庭体育锻炼行为决策权重。结论:家庭体育锻炼行为决策模型适配度高,模型拟合理想,模型具备较高的信效度;家庭体育锻炼行为决策受个体特质、家庭氛围、居住环境、家庭资本、生活习惯、时间分配和健康程度7个因子的影响,因子间存在两两配对的相关性,表现为一个七维交互影响的联动机制;决策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个体特质、家庭氛围、居住环境、家庭资本、生活习惯、时间分配和健康程度,家庭体育锻炼行为决策通过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群众体育 家庭体育 体育锻炼行为 行为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运动弱势群体体育锻炼行为与心理韧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10
作者 张开媛 王国成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57-62,共6页
为了进一步探索大学生运动弱势群体心理韧性的发展问题,文本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学生运动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与心理韧性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性别上,体育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体育锻... 为了进一步探索大学生运动弱势群体心理韧性的发展问题,文本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学生运动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与心理韧性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性别上,体育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体育锻炼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生源地上,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体育锻炼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致因运动弱势和专业背景上无统计学差异;大学生运动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行为与心理韧性的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等指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对心理韧性的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等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大学生运动弱势群体的心理韧性水平随着体育锻炼水平的增加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运动弱势群体 体育锻炼行为 心理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三地家庭体育锻炼行为的实证研究
11
作者 郝晓岑 周芮 +2 位作者 唐艳丽 毛婉晴 宋贺祥 《中华家教》 2024年第2期5-14,共10页
体育锻炼对于拓展京津冀三地体育发展空间,丰富群众生活,培养体育人才,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京津冀三地城市居民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状况调查数据,从家... 体育锻炼对于拓展京津冀三地体育发展空间,丰富群众生活,培养体育人才,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京津冀三地城市居民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状况调查数据,从家庭结构层面研究京津冀三地居民体育锻炼行为,调研论证了京津冀三地居民体育锻炼的参与方式、家庭成员锻炼程度与目的、锻炼项目与接受指导情况以及与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从实证层面检验了家庭体育锻炼各微观层面的内在联系:京津冀三地居民体育锻炼方式首选和朋友、同事一起,其次是个人锻炼,再次是与家人一起;与家人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占比87%,家庭参与正成为京津冀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父母有更多时间直接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逐渐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家庭体育 体育锻炼行为 参与方式 锻炼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视角下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姜志军 贺泽江 《体育风尚》 2024年第1期146-148,共3页
对青少年来说,体育锻炼行为有利于他们在最佳的身体发育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支持。但同样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也有很多,此次研究中,通过深入实际,开展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情况,进... 对青少年来说,体育锻炼行为有利于他们在最佳的身体发育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支持。但同样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也有很多,此次研究中,通过深入实际,开展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情况,进而得出如下一些结论:青少年体育锻炼项目多为球类运动;青少年体育锻炼场地多选择在一些免费的场所;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多在早晨和周末;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多是为了扩大人际交往、提高体育成绩和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在明确一些影响因素后,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如加强体育锻炼、积极营造全民健身氛围、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等,以助力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得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有更强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视角 青少年 体育锻炼行为 社会 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区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对日常生活压力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俞玲 《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56-58,共3页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国家健康发展及家庭的稳定,老年人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健康的有效方式,也是在进行心理治疗时经常会采用的方法。为探讨广西区老年人体育...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国家健康发展及家庭的稳定,老年人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健康的有效方式,也是在进行心理治疗时经常会采用的方法。为探讨广西区老年人体育锻炼情况及其心理状况,从而深入分析体育锻炼对于老年人身心健康促进的作用,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广西壮族自治区677名60~79岁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情况和心理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677名老年人中有72.53%的老年人有体育锻炼习惯,但进行力量练习的只有22.86%;老年人在体育锻炼项目前三名是走、武术和舞蹈;677名老年人当中大多数都是进行小强度体育锻炼,近30%的人进行中大强度体育锻炼。老年人心理状况的调查显示:有4.43%的老年人总是和经常感到日常生活压力,该部份人群是需要引起重视的群体,男性和女性分开统计的结果也存在一些差距,生活压力可能是促进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之一;有19.05%的老年人对生活非常满意,统计数据显示体育锻炼对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促进作用明显。结论:老年人的体育锻炼行为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锻炼行为既是促进身体健康,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手段,既是因也是果。建议:面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需求,我们应建立切实有效的干预策略,从体智一体的角度构建老年人身心健康干预模式,提升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国家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体育锻炼行为 生活压力 生活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际关系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黄晶 吴开霖 《体育师友》 2024年第3期72-75,共4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人际关系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具有普适性,即在性别、户籍、城乡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大家庭...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人际关系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具有普适性,即在性别、户籍、城乡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大家庭支持力度,营造家庭体育氛围;完善学校体育措施,推动同伴体育开展;构建社区支持系统,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等方式提升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育锻炼行为 人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炼意向对脑卒中患者锻炼行为影响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雨彤 朱丽丽 +1 位作者 张俊梅 孙月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5,111,共5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锻炼意向对锻炼行为的作用机制,为促进患者的锻炼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以一般资料调查量表、锻炼意向量表、锻炼计划量表、锻炼自我效能量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对29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锻炼意向对锻炼行为的作用机制,为促进患者的锻炼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以一般资料调查量表、锻炼意向量表、锻炼计划量表、锻炼自我效能量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对29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脑卒中患者的锻炼意向得分为(14.41±3.48)分,锻炼自我效能(41.68±10.95)分,锻炼计划(30.85±7.51)分,锻炼行为总代谢当量为1 108(596,1 470)MET-min/周。锻炼意向对锻炼行为有正向影响,锻炼计划在锻炼意向与锻炼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1.19%,锻炼自我效能调节了锻炼意向对锻炼计划的作用路径(β=0.124,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锻炼行为有待提高,锻炼意向不仅能直接预测锻炼行为,还能通过锻炼计划间接影响锻炼行为,锻炼自我效能在这一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可通过积极心理干预,激发脑卒中患者的锻炼意愿,提高锻炼自我效能,帮助患者制定完善的个性化锻炼计划,促进锻炼行为的产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体力活动 锻炼意向 锻炼计划 锻炼自我效能 锻炼行为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谋理论的康复指导对首发脑卒中患者锻炼行为执行意向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全伊萍 赵方方 +6 位作者 孙俊 管文娟 胡海颖 张慧 谢非 梁雨 陈霞 《现代临床护理》 2024年第4期47-53,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智谋理论的康复指导对首发脑卒中患者锻炼行为执行意向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方法借鉴。方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神经内科住院且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一、二病区设为试验组,三、... 目的探讨基于智谋理论的康复指导对首发脑卒中患者锻炼行为执行意向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方法借鉴。方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神经内科住院且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一、二病区设为试验组,三、四病区设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指导,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智谋理论的康复指导,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智谋水平、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80例患者均完成研究。两组患者的智谋水平、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得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干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智谋理论的康复指导可提高首发脑卒中患者的智谋水平、激发锻炼行为执行意向,从而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脑卒中 康复指导 智谋理论 锻炼行为 执行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研究——以聊城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敬美 赵子麒 王勇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9期171-176,共6页
目的: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运动类APP的使用形成了一种新的运动方式,该文通过调查运动类APP的使用现状及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为探讨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和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提供实践参考。方法: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运动类... 目的: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运动类APP的使用形成了一种新的运动方式,该文通过调查运动类APP的使用现状及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为探讨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和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提供实践参考。方法: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运动类APP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97%的学生使用运动类APP;使用后单次运动时长集中在30~60 min,运动频率每周多在3~4次,中等强度锻炼人数居多;57.04%的学生认为界面设计不好。结论:运动类APP的使用率较高,性别特征不明显,年级和专业上有一定的差别;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其设计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类APP 体育锻炼行为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韧性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习惯控制及抵制诱惑的视角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芳武 王伟强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1,共9页
基于习惯控制及抵制诱惑的视角,构建心理韧性对体育锻炼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解释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促进的机制,从而有效落实“健康中国2030”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在广州4所高校先发放338份预测问卷进行... 基于习惯控制及抵制诱惑的视角,构建心理韧性对体育锻炼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解释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促进的机制,从而有效落实“健康中国2030”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在广州4所高校先发放338份预测问卷进行试测,随后发放并回收659份正式问卷。使用SPSS 26.0、PROCESS 2.6.1和AMOS 24.0对新编制的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深入剖析大学生心理韧性对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结果表明:在心理韧性正向影响体育锻炼行为中,习惯控制和抵制诱惑存在链式中介效应,并分别正向影响体育锻炼行为及分别起中介作用。通过习惯控制的习惯形成、习惯评估和习惯调整,提高自我评估、自我吸引和自我效能,进而增强其抵制诱惑、维持自律锻炼行为的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韧性 体育锻炼行为 习惯控制 抵制诱惑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郭鸿 刘钊 林彦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8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究河北省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的健身自主支持感、手机成瘾、核心自我评价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借助健身自主支持感量表、手机成瘾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体育锻炼行为量表工具对439名非... 目的:探究河北省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的健身自主支持感、手机成瘾、核心自我评价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借助健身自主支持感量表、手机成瘾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体育锻炼行为量表工具对439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健身自主支持感(t=4.392,P<0.05)对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手机成瘾倾向(t=-3.568,P<0.05)对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核心自我评价(t=1.472,P>0.05)对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结论:非体育专业学生的健身自主支持感水平越高,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可能性也越大;非体育专业学生手机成瘾倾向越严重,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可能性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育专业学生 健身自主支持感 手机成瘾 核心自我评价 体育锻炼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