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性酒石酸铜比色法快速测定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含量 被引量:3
1
作者 何树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463-464,共2页
药典规定,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的含量应为其标示量的90.0~100.0%,若以成人每日剂量160mg 计,则实际给药剂量的波动范围为144~176mg。庆大霉素属临床监控的药物。
关键词 碱性酒石酸铜 庆大霉素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对还原糖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建新 李诗华 +1 位作者 卿太辉 李超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考察不同厂家试剂配制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对还原糖测定的影响,确保还原糖检测的准确性。方法用不同厂家(各3个)的亚铁氰化钾、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硫酸铜、亚甲基蓝,配制成酒石酸铜甲液、酒石酸铜乙液,考察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考察不同厂家试剂配制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对还原糖测定的影响,确保还原糖检测的准确性。方法用不同厂家(各3个)的亚铁氰化钾、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硫酸铜、亚甲基蓝,配制成酒石酸铜甲液、酒石酸铜乙液,考察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检测结果是否满足t检验的要求。再选取不满足t检验要求的试剂,用多个厂家的该试剂进行对比,考察其准确度是否满足要求。结果酒石酸钾钠是唯一一个对检测影响较大的试剂,6个厂家的酒石酸钾钠只有一个厂家满足准确度要求。结论由于不同厂家的酒石酸钾钠对还原糖的检测结果有较大的影响,而且不是所有厂家的准确度都能够满足要求,因此在使用前,要对酒石酸钾钠进行验收,确保所用试剂的检测结果满足准确度要求,从而保证还原糖检测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 酒石酸钾钠 还原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酒石酸铜比色法快速测定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含量
3
作者 王雅兰 王淑兰 《河北医药》 CAS 1994年第5期294-295,共2页
碱性酒石酸铜比色法快速测定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含量164300黑龙江省黑河市药品检验所王雅兰黑龙江省黑河市中医院王淑兰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为氨基糖甙类广谱抗生素,近年来已为临床广为应用。其含量测定方法部颁标准规定用微生... 碱性酒石酸铜比色法快速测定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含量164300黑龙江省黑河市药品检验所王雅兰黑龙江省黑河市中医院王淑兰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为氨基糖甙类广谱抗生素,近年来已为临床广为应用。其含量测定方法部颁标准规定用微生物检定法[1],操作较繁琐,基层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小诺霉素 碱性 酒石酸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O_3处理酒石酸-铜络合体系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新秀 王英华 +1 位作者 孙贤波 刘勇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8-722,745,共6页
为解决含铜电镀废水中酒石酸等络合剂存在时普通氢氧化物沉淀法难以满足达标排放要求的问题,本文采用UV/O3法处理酒石酸-铜络合体系废水,考察了光照时间、反应初始pH两种因素对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酒石酸-铜体系废水(酒石酸... 为解决含铜电镀废水中酒石酸等络合剂存在时普通氢氧化物沉淀法难以满足达标排放要求的问题,本文采用UV/O3法处理酒石酸-铜络合体系废水,考察了光照时间、反应初始pH两种因素对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酒石酸-铜体系废水(酒石酸质量浓度418mg/L,五水硫酸铜质量浓度196mg/L),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为:t=120min,ρO3=19.2mg/L,QO3=1L/min,初始pH=3.0,最终沉淀pH=9.5,此条件下出水中总铜质量浓度可以低于0.3mg/L,达到了太湖流域的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O3 电镀废水 酒石酸-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NaOH沉淀法处理铜-酒石酸络合体系模拟电镀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新秀 王英华 +1 位作者 刘勇弟 孙贤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9-72,共4页
含铜电镀废水中酒石酸等络合剂的存在,使得采用普通氢氧化物或硫化物沉淀法难以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采用UV/H2O2-NaOH沉淀法处理铜-酒石酸络合体系模拟电镀废水,考察了光照时间、初始pH、H2O2投加量等因素对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含铜电镀废水中酒石酸等络合剂的存在,使得采用普通氢氧化物或硫化物沉淀法难以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采用UV/H2O2-NaOH沉淀法处理铜-酒石酸络合体系模拟电镀废水,考察了光照时间、初始pH、H2O2投加量等因素对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铜-酒石酸络合体系(酒石酸质量浓度为418mg/L,CuSO4·5H2O质量浓度为196mg/L),得出的最佳处理条件为:光照时间70min,H2O2投加量1.07g/L,初始pH 3.0,出水中铜质量浓度可以低于0.3mg/L的排放标准,为后续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2O2-NaOH 电镀废水 -酒石酸络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瘤菌S2对离子态和酒石酸络合态铜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进 彭焕龙 +6 位作者 徐海星 叶坚 徐梁 李达 李邦 梁咏梅 刘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2-1290,共9页
探究根瘤菌S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以及根据不同投菌量和pH的影响分析其对于Cu^2+及酒石酸络合铜的吸附性能;结合对吸附前后上清液及菌体进行EEM、FTIR、XRD以及XPS分析解释菌株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菌株吸附2 mg·L^-1 Cu^2+及... 探究根瘤菌S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以及根据不同投菌量和pH的影响分析其对于Cu^2+及酒石酸络合铜的吸附性能;结合对吸附前后上清液及菌体进行EEM、FTIR、XRD以及XPS分析解释菌株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菌株吸附2 mg·L^-1 Cu^2+及酒石酸络合铜均可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平衡阶段,12 h后基本达到平衡,吸附率达97%以上;温度的升高会导致吸附量增加.最适投菌量约为0.6 g·L^-1 wet cells;菌株吸附Cu^2+的最适pH值为6,而当pH值小于10时菌株对于酒石酸络合铜的吸附几乎不受影响.在吸附过程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细胞壁上的还原和官能团络合机制均发挥关键作用,吸附铜离子过程中SMP的作用更明显,而细胞壁在络合铜的吸附过程中的作用较大,其破络效率决定于细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S2 吸附行为 离子 酒石酸络合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拉定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素斌 梁巧荣 +4 位作者 钱初洪 陈文明 曾玉龙 杨北英 罗勋 《化学工程师》 CAS 2004年第8期52-54,共3页
本文根据头孢拉定在碱性酒石酸铜溶液中能形成黄色配合物 (λmax =310nm) ,建立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拉定的简便快速的新方法。在所选定的最佳条件下 ,头孢拉定的浓度在 2 0~ 10 0mg·L-1范围内与体系吸光度成良好线性关系 ,方... 本文根据头孢拉定在碱性酒石酸铜溶液中能形成黄色配合物 (λmax =310nm) ,建立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拉定的简便快速的新方法。在所选定的最佳条件下 ,头孢拉定的浓度在 2 0~ 10 0mg·L-1范围内与体系吸光度成良好线性关系 ,方法检测限为 0 .2 5mg·L-1,该法可用于胶囊中头孢拉定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头孢拉定 酒石酸铜 抗生素 吸收光谱 检测限 精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纤维在纳米催化剂上的不同生长形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乾 覃勇 崔作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850-2852,共3页
利用纳米镍、酒石酸铜催化剂,通过碳的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分别制备出并列形态和"V"形态生长的碳纳米纤维,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生长在催化剂粒子上的碳纳米纤维在初始生... 利用纳米镍、酒石酸铜催化剂,通过碳的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分别制备出并列形态和"V"形态生长的碳纳米纤维,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生长在催化剂粒子上的碳纳米纤维在初始生长时的生长方向与催化剂粒子形状之间有密切关系.我们分析认为,在碳纳米纤维的生长过程中,碳在催化剂粒子中的扩散速度是控制步骤,并且决定催化剂粒子晶面上不同生长点的纤维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镍 酒石酸铜 纳米纤维 生长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催化热解法制备螺旋纳米碳纤维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华知 陈建 +3 位作者 龚勇 谢纯 何德聪 宴建波 《弹性体》 CAS 2014年第2期27-30,共4页
采用酒石酸铜前驱体热分解得到纳米铜粒子作为催化剂,分别对250℃、280℃、310℃分解产生的纳米铜粒子进行测试分析,在3个温度下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螺旋纳米碳纤维并进行综合热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其物相组成,晶粒大小;用... 采用酒石酸铜前驱体热分解得到纳米铜粒子作为催化剂,分别对250℃、280℃、310℃分解产生的纳米铜粒子进行测试分析,在3个温度下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螺旋纳米碳纤维并进行综合热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其物相组成,晶粒大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螺旋纳米纤维的外观形貌。结果表明,310℃生长出的螺旋纳米碳纤维纯度高、外观形貌清晰,热分析质量损失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铜 纳米粒子 化学气相沉积法 螺旋纳米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比色法测定硫酸新霉素滴眼剂的含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梅凤 吴伟 +1 位作者 王延东 唐细兰 《药品评价》 CAS 2006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硫酸新霉素滴眼剂含量的方法。方法根据新霉素在碱性条件下能与Cu2+形成蓝色复合物,并有稳定的光吸收的原理,采用比色法测定硫酸新霉素滴眼剂含量,检测波长为594nm。结果新霉素在0.10万u~0.60万u/ml浓度范围内吸收度...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硫酸新霉素滴眼剂含量的方法。方法根据新霉素在碱性条件下能与Cu2+形成蓝色复合物,并有稳定的光吸收的原理,采用比色法测定硫酸新霉素滴眼剂含量,检测波长为594nm。结果新霉素在0.10万u~0.60万u/ml浓度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67%,RSD为0.74%。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合于产品中间体的质量控制和医院制剂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新霉素滴眼液 比色法 含量 碱性酒石酸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标仪在临床使用戊二醛消毒液的含量监控中的作用
11
作者 倪梦君 肖雨清 +3 位作者 朱慧 黄瑾 刘巧玲 张光辉 《中国药师》 CAS 2010年第8期1214-1215,共2页
目的:探讨酶标仪在临床使用戊二醛消毒液含量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取不同消毒液样品(约含戊二醛20μg),置于10 ml试管中,加入碱性酒石酸铜溶液3 ml,于50℃水浴加热50 min,冰水浴至室温,量取200μl,酶标仪450 nm波长测定A值,根据线性方程... 目的:探讨酶标仪在临床使用戊二醛消毒液含量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取不同消毒液样品(约含戊二醛20μg),置于10 ml试管中,加入碱性酒石酸铜溶液3 ml,于50℃水浴加热50 min,冰水浴至室温,量取200μl,酶标仪450 nm波长测定A值,根据线性方程计算样品戊二醛含量。结果:碱性戊二醛溶液的回归方程为:C=26.524A+2.009,r=0.9987;阳离子复合戊二醛溶液的回归方程为:C=25.345A+2.515,r=0.9936;"点而康"戊二醛消毒液的回归方程为:C=26.483A+2.107,r=0.9988;"活力泉"戊二醛消毒液的回归方程为:C=25.270A+2.539,r=0.9919。结论:酶标仪可用于监控临床实际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标仪 戊二醛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制备螺旋纳米碳纤维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娇 金永中 +3 位作者 陈建 附青山 周雪松 潘银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以酒石酸铜为前驱体,氮气为保护气,乙炔为碳源,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250~270℃下制备出螺旋纳米碳纤维。通过DSC/TG、SEM、SPM、XRD和Raman对反应产物的分解温度、形貌、物相结构等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酒石酸铜的热分解速率对铜催... 以酒石酸铜为前驱体,氮气为保护气,乙炔为碳源,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250~270℃下制备出螺旋纳米碳纤维。通过DSC/TG、SEM、SPM、XRD和Raman对反应产物的分解温度、形貌、物相结构等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酒石酸铜的热分解速率对铜催化剂粒径有显著影响,是控制螺旋碳纤维生长形貌的重要工艺参数。结合XRD和Raman光谱分析可知,在270℃时制备的螺旋纳米碳纤维呈现出无序结构,对其进行热处理后,可有效去除一部分铜粒子,产品的石墨化程度也随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铜 化学气相沉积法 粒径 螺旋纳米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还原糖测定的国标法的改进 被引量:14
13
作者 臧瑾康 李伯才 张朝霞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3期25-28,共4页
本文用自身指示剂即裴林试剂(酒石酸钾钠铜铬合物)的深蓝色溶液的颜色消失至呈K2FeCu(CN)6的浅黄色溶液为终点,代替国标法中直接滴定法的亚甲蓝指示剂,对标准葡萄糖及食品样品均进行了测定,结果均好.并与国标直接滴定法无显著性... 本文用自身指示剂即裴林试剂(酒石酸钾钠铜铬合物)的深蓝色溶液的颜色消失至呈K2FeCu(CN)6的浅黄色溶液为终点,代替国标法中直接滴定法的亚甲蓝指示剂,对标准葡萄糖及食品样品均进行了测定,结果均好.并与国标直接滴定法无显著性差异,该法减少了终点误差,简化了操作,节约了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糖 酒石酸钾钠 亚甲蓝 食品分析 国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芨胶的提取及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河林 悦随仕 麻学武 《西北药学杂志》 CAS 1997年第S1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理化特性 白芨胶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提取率 提取工艺 碱性酒石酸铜 水浴加热 药品检验 药理作用 特性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亚 《药学与临床研究》 1996年第3期28-29,共2页
硫酸庆大霉素(下称Ⅰ)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其原料药及注射液均采用微生物法测定含量。该法虽然准确可靠,但操作繁琐,测定周期长,不适用于注射液半成品的快速分析。本文采用铜试剂中Cu<sup>++</sup>与Ⅰ在... 硫酸庆大霉素(下称Ⅰ)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其原料药及注射液均采用微生物法测定含量。该法虽然准确可靠,但操作繁琐,测定周期长,不适用于注射液半成品的快速分析。本文采用铜试剂中Cu<sup>++</sup>与Ⅰ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在555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快速测定 光度法 微生物法 碱性酒石酸铜 标准曲线 回归方程 氨基糖甙 快速分析 标准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苓多糖静脉注射剂的研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秀 张永恒 +1 位作者 费寿耆 赵伟范 《中草药》 CAS 1980年第5期206-208,共3页
以水提取猪苓多糖得到粗品后,用1%鞣酸除去残存的蛋白质,制得纯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和纸上斑点法测定猪苓多糖含量。文章还介绍了以纯品制备静脉注射液的方法及质量标准。注射剂经三千多人次试用,疗效与文献报道大体相符,未发现明显的毒... 以水提取猪苓多糖得到粗品后,用1%鞣酸除去残存的蛋白质,制得纯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和纸上斑点法测定猪苓多糖含量。文章还介绍了以纯品制备静脉注射液的方法及质量标准。注射剂经三千多人次试用,疗效与文献报道大体相符,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纯品 含醇量 注射剂 猪苓多糖 多糖粗品 光密度 多糖浓度 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与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莉来 《食品界》 2017年第6期84-85,共2页
日常食品检测中,还原糖是一个常规理化检验项目,涉及的样品种类很广,如乳制品、肉制品、发酵酒及果蔬制品叶等。目前还原糖的检测分二大类,一类是具体检测某一还原糖含量,如葡萄糖、果糖等;一类是测定还原糖总量,还原糖总量目前应用较... 日常食品检测中,还原糖是一个常规理化检验项目,涉及的样品种类很广,如乳制品、肉制品、发酵酒及果蔬制品叶等。目前还原糖的检测分二大类,一类是具体检测某一还原糖含量,如葡萄糖、果糖等;一类是测定还原糖总量,还原糖总量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化学滴定法,食品检测中最常用的是国标GB/T5009.7-2008中的第一法:直接滴定法。本文讨论的是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糖含量 碱性酒石酸铜 滴定法测定 理化检验 直接滴定法 影响因素 食品检测 化学滴定法 发酵酒 样品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比色法测定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中间体的含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庞克坚 李永平 魏永玲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22-23,共2页
以碱性酒石酸铜(ACT)比色法测定了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的含量。硫酸妥布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100.07%,变异系数0.96%.结果表明本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制药厂对中间体的质量控制及医院药房的快速分析。
关键词 硫酸妥布霉素 比色法 含量 碱性酒石酸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糖类物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左天明 《中国检验检疫》 2012年第9期19-20,共2页
一、背景介绍糖类物质是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及其缩合物,或水解后能产生多羟基醛和/或多羟基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根据分子的聚合度,糖类物质一般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低聚糖(含2~10个单糖结构的缩合物,常见的是双糖,如蔗糖、乳... 一、背景介绍糖类物质是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及其缩合物,或水解后能产生多羟基醛和/或多羟基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根据分子的聚合度,糖类物质一般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低聚糖(含2~10个单糖结构的缩合物,常见的是双糖,如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酒石酸铜 CU 还原糖 还原性糖 糖类物质 食品 多羟基酮 计算公式 检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葡萄糖鉴别试验的商榷
20
作者 李树立 付清华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12年第4期248-248,274,共2页
葡萄糖及其制剂为临床常用药品,品种较多,应用广泛,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自《中国药典》1953年版起,葡萄糖的鉴别即采用其与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方法,并一直沿用至今。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该方法规定的试... 葡萄糖及其制剂为临床常用药品,品种较多,应用广泛,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自《中国药典》1953年版起,葡萄糖的鉴别即采用其与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方法,并一直沿用至今。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该方法规定的试验温度较低,照此标准试验,不易得到相应的结果。为此,笔者进行了实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别试验 葡萄糖 《中国药典》 碱性酒石酸铜 常用药品 实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