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认知责备的内涵与价值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聚
-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出处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8,198,共14页
-
基金
2022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自筹项目“恶习知识论视域下无知研究的‘转型’与‘重塑’”(项目编号:2022ZZX004)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生活中,我们会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责备别人。道德责备和职业责备是最常见的责备,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独特的责备——认知责备。就认知责备的内涵来看,学界有三种竞争理论。基于情感的认知责备观对于认知责备施加了过强的情感限制;基于关系修正的认知责备观在刻画规范的理想状态时采用的客观性视角限制了理论的解释力;基于“信念—欲望”的认知责备观正确识别出责备产生的统一根源。该理论指出,认知责备来源于认知层面规范性期待的挫败。在该理论的基础上,认知责备背后隐藏着的“真之承诺”这一根基性的态度也得以浮现。认知责备具有独特价值。对于受责者来说,认知责备可以贡献于认知规范的内化,有助于塑造受责者在认知层面的能动性。对于责备者来说,认知责备展现了责备者对真理的看重和捍卫。
-
关键词
认知责备
道德责备
认知规范
认知能动性
无知
-
Keywords
epistemic blame
moral blame
epistemic norms
epistemic agency
ignorance
-
分类号
B80
[哲学宗教—思维科学]
-
-
题名“不可避免”的行动、道德责备与康德原则
- 2
-
-
作者
徐向东
-
机构
浙江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6年第1期255-291,共37页
-
文摘
哈里·法兰克福的思想实验表明道德责任并不要求可供取舍的可能性,而不相容论者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思想实验来反驳法兰克福的观点。本文第一部分考察了大卫·威德克试图按照道德责备的概念来反驳法兰克福的论证的背景和动机,并澄清对法兰克福的某些误解。本文第二部分表明了威德克对道德责备的理解就其合理性而论实际上取决于法兰克福自己提出的观点。可供取舍之可能性的原则的捍卫者可以转而诉诸所谓的'康德原则'来支持他们的观点。本文第三部分论述了这种尝试并不成功。总的来说,本文试图维护法兰克福的道德责任理论的一些核心要点。
-
关键词
可供取舍的可能性原则
不可避免的行动
道德责备
康德原则
-
分类号
B82-051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能力、责备与康德准则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徐向东
-
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43,共7页
-
文摘
不相容论者倾向于认为,为了能够对一个行动承担道德责任,行动者必须在实际上采取这个行动的时候能够采取其他可能的行动,因此道德责任预设或要求一种"反因果"的自由。哈里·法兰克福在发表于1969年的一篇著名文章中试图反驳这个观点。不相容论者已经采取了一些策略来回应法兰克福的挑战,其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旨在表明,在道德责备的特殊情形中,不相容论者的主张可以得到维护。然而不相容论者通过诉诸康德准则对法兰克福挑战的回应并不成功。
-
关键词
道德责备
可供取舍的可能性原则
康德准则
理由
-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