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德育评价“微创新”助力学生道德成长
1
作者 杨胜林 《文理导航》 2024年第32期76-78,共3页
随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落地,农村九年制学校的德育评价必须进行创新。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创新:“微观念”重在德育目标“细小实”的制定、“微行为”重在观察并评价学生的生活细节、“微团队”重在打造一个针对性较强... 随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落地,农村九年制学校的德育评价必须进行创新。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创新:“微观念”重在德育目标“细小实”的制定、“微行为”重在观察并评价学生的生活细节、“微团队”重在打造一个针对性较强的共同体、“微活动”重在开展切入点较小的实践活动、“微成效”重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与激励。本文通过对“微”的挖掘与实施,为德育评价创新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评价 “微创新” 道德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教师的女性气质:学生道德成长的土壤——兼论当代女教师身份认同危机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晔 魏亚平 李为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6-209,共4页
学生的道德成长是学生社会化进程的一个方面。学校作为学生道德成长的主领域,教师自然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指引者。教师,尤其是女教师,给予学生的母性关怀能够萌发学生道德意识,促成学生道德成长。女教师女性气质的遗失,是当代女教师身... 学生的道德成长是学生社会化进程的一个方面。学校作为学生道德成长的主领域,教师自然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指引者。教师,尤其是女教师,给予学生的母性关怀能够萌发学生道德意识,促成学生道德成长。女教师女性气质的遗失,是当代女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表现之一,这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影响,特别是不能满足青少年道德成长的情感需求。关怀伦理有效地弥补了女教师女性气质遗失的遗憾。女教师对学生的母性关怀不仅仅是女教师自身价值实现的途径,同时也为学生道德成长提供了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气质 身份认同 学生道德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游戏成为儿童道德成长的常规力量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淑萍 和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49-52,共4页
游戏是儿童特有的生活方式,是儿童体验和对话道德生活的天然通道,为儿童初识道德生活、发展亲社会性道德情感、生成规则意识和积累简单的道德行动智慧提供了源泉。但游戏的德育功能总是隐含于其娱乐形态之中,需要成人的适度干预,方能规... 游戏是儿童特有的生活方式,是儿童体验和对话道德生活的天然通道,为儿童初识道德生活、发展亲社会性道德情感、生成规则意识和积累简单的道德行动智慧提供了源泉。但游戏的德育功能总是隐含于其娱乐形态之中,需要成人的适度干预,方能规避游戏的消极影响,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儿童道德成长的常规力量。游戏之于儿童道德成长的价值契合了学校生活化德育的改革趋向,学校应重拾游戏资源,使其成为常态化的儿童德育途径和常规化的德育力量,真正改善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 儿童 道德生活 道德成长 适度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 被引量:47
4
作者 迟希新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75,共4页
家庭教育的缺席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的失谐、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解决留守儿童道德... 家庭教育的缺席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的失谐、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解决留守儿童道德发展问题的现实途径在于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展农村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道德成长问题 心理社会因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成长:教师教育不能遗失的伦理维度 被引量:21
5
作者 唐爱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8-82,共5页
道德成长是教师教育不能丢弃的伦理维度。教师教育中的技能主义、专业主义遗弃了教师职业的道德根性与教育的道德指向性。道德成长进入教师教育具有理论上的内在可能性与实践运行的可行性。它是教师确证生命价值、提升教育品质、成就人... 道德成长是教师教育不能丢弃的伦理维度。教师教育中的技能主义、专业主义遗弃了教师职业的道德根性与教育的道德指向性。道德成长进入教师教育具有理论上的内在可能性与实践运行的可行性。它是教师确证生命价值、提升教育品质、成就人生幸福的德性基础和基本担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成长 教师教育 伦理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秩序感是儿童道德成长中的重要情感资源 被引量:17
6
作者 易晓明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儿童教育 情感资源 自然感性教育 艺术教育 情感教育 道德成长 秩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道德成长与早期阅读 被引量:11
7
作者 许晓蓉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0-72,共3页
幼儿在不同成长期的阅读兴趣呈现年龄阶段化的特征。遵从幼儿这一阅读兴趣发展规律的幼儿早期阅读对幼儿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均具有积极的意义。为开展幼儿道德成长主题下的早期阅读,幼儿园要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方式... 幼儿在不同成长期的阅读兴趣呈现年龄阶段化的特征。遵从幼儿这一阅读兴趣发展规律的幼儿早期阅读对幼儿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均具有积极的意义。为开展幼儿道德成长主题下的早期阅读,幼儿园要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如自主读、分享读、游戏读、集体读等,同时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教师引导幼儿的阅读,为幼儿朗读故事,组织幼儿边读边演等。此外,还应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在阅读效果的评价上重视纵向评价,轻横向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坚持多元化的原则,让教师、幼儿、家长都成为评价的主体,并以鼓励为主要原则,满足幼儿道德成长的需要,提升幼儿道德成长的主动性,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健康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阅读 道德成长 幼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人际互动中道德成长和心理健康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家安 张旭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13-119,共7页
人际互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对大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互动无疑有益于大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心理健康,反之则损。为此,要立足于大学生自身实际,从多方面入手,引导大学生进行良好... 人际互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对大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互动无疑有益于大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心理健康,反之则损。为此,要立足于大学生自身实际,从多方面入手,引导大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互动,为其顺利实现社会化奠定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互动 道德成长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对预防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启示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宁娟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4-87,共4页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强调道德判断能力和发展水平在儿童道德成长中的作用。他对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家庭、学校等外在环境在儿童道德成长中的作用的强调,以及其"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对我们预防和解决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强调道德判断能力和发展水平在儿童道德成长中的作用。他对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家庭、学校等外在环境在儿童道德成长中的作用的强调,以及其"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对我们预防和解决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伯格 道德发展理论 留守儿童 道德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中制约青少年道德成长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东菊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8,共5页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标志,也是社会对一代新人教育与培养的要求。任何忽视青少年道德习惯养成的家庭教育行为,都将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家庭 青少年 道德成长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道德成长的风险及规避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俏华 姚立昕 庄秋菊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34,共8页
儿童的道德成长不仅关系着儿童个人成长的质量,也影响着整个社会道德的发展水平。但儿童的道德成长非常复杂,存在着相当多的风险。基于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探讨和分析了儿童道德成长中的风险,指出家庭父母监管和亲情关爱的... 儿童的道德成长不仅关系着儿童个人成长的质量,也影响着整个社会道德的发展水平。但儿童的道德成长非常复杂,存在着相当多的风险。基于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探讨和分析了儿童道德成长中的风险,指出家庭父母监管和亲情关爱的缺失、学校重智轻德、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以及熟人社会影响的缺失会加剧这一风险,提出了规避这一风险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成长风险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品格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学生道德成长风险 被引量:6
12
作者 蔡志良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4,共8页
十多年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缺乏对由此带来的农村学生道德成长风险的关注。儿童道德成长风险是指儿童道德发展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某种危害性后果出现的可能性。农村学生道德成长风险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与亲情的缺位、学校内部道德环境趋于... 十多年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缺乏对由此带来的农村学生道德成长风险的关注。儿童道德成长风险是指儿童道德发展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某种危害性后果出现的可能性。农村学生道德成长风险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与亲情的缺位、学校内部道德环境趋于复杂、学生易遭社区不良道德文化的侵蚀等方面。文章指出,为引导学生趋向道德成长风险的正向发展可能性,规避负向可能性,使学校撤并这一教育事件成为他们道德创生的触发点,要摒弃经济理性主义,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最终目的;加强调整合并学校后续建设,为学生道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亲子关系,增强家庭教育的道德内涵;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社区道德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学校 布局调整 道德成长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成长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兼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方式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雪霞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3-77,共5页
立德树人与道德成长是一体两面,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对应视角分别表征教育的本质功能、核心价值。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实施"立德树人"与受教育者实现"道德成长"相统一的过程。本文以受教育者道德成长为视角,从个性化... 立德树人与道德成长是一体两面,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对应视角分别表征教育的本质功能、核心价值。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实施"立德树人"与受教育者实现"道德成长"相统一的过程。本文以受教育者道德成长为视角,从个性化、社会化、主体性三个层面,探讨道德成长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寻求"立德树人"的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成长 立德树人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布局调整后学生道德成长风险探析——基于对全国9个省份的调研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志良 闫闯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8,31,共5页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促进了广大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使农村学龄儿童广泛受益,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很重要的是缺乏对学校撤并给农村学生个体成长特别是道德成长影响的关注,忽视了由此带来的学生道德成长风险。通过对全国9个省份27...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促进了广大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使农村学龄儿童广泛受益,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很重要的是缺乏对学校撤并给农村学生个体成长特别是道德成长影响的关注,忽视了由此带来的学生道德成长风险。通过对全国9个省份27所农村学校的调查发现,学校的撤并增加了学生道德成长的风险。其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学校环境的复杂导致学生道德成长的不确定性;家庭教育的缺失衍生学生道德成长的偏向性;家校合作的弱化增添学生道德成长的或然性;社区生活的疏离增生学生道德成长的偏差性。我国可以从营造和谐的学校内部环境、发挥完整的家庭教育功能、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创造良好的学校周边环境等方面着手化解学生道德成长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学校布局调整 道德成长风险
原文传递
基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道德成长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炎轩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4,共4页
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道德关系建构的载体,教师现实道德关系建构的过程就是教师道德成长的过程。教育教学活动方式限定着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之间的交往协作方式,因而也制约着教师现实道德关系的建构;传统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其稳定的程序... 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道德关系建构的载体,教师现实道德关系建构的过程就是教师道德成长的过程。教育教学活动方式限定着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之间的交往协作方式,因而也制约着教师现实道德关系的建构;传统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其稳定的程序或方法造成消极的师生关系,阻碍着积极的教师现实道德关系的建构。要促进教师的道德成长,必须由以教师需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由以应付考试为中心的教研方式转变为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教研方式,由以交易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转变为以支持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教学活动方式 道德关系 教师道德成长
原文传递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学生道德成长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香敏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34,共3页
积极心理学坚信人的道德力量来自积极的、建设性的成长潜能,教师不能像修复损伤一样对学生进行病理性的道德诊断和修复,而要通过人性本善的道德预设来建立学生与生俱来的、朝上成长和发展的心理动力,改善由消极、悲观心理带来的道德盲... 积极心理学坚信人的道德力量来自积极的、建设性的成长潜能,教师不能像修复损伤一样对学生进行病理性的道德诊断和修复,而要通过人性本善的道德预设来建立学生与生俱来的、朝上成长和发展的心理动力,改善由消极、悲观心理带来的道德盲从现象,推动学生从习得无助到习得乐观的性格力量转变,以"建构"替代"修补",从医学式的病理性矫正向积极建构的生成性道德培养取向过渡,从而增加被教育者获得优秀道德品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学生道德成长 人性本善 人性预设 习得乐观 积极建构 生成性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成长偏差之思考——以佛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环欢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7期80-83,共4页
佛山农村经济的发展较之于全国农村相对较快,但随着佛山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依然存在"留守儿童"的问题。农村越来越多的父母奔波于城市,于是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道德失范、性格缺陷、价值观扭曲等,几乎成为农村... 佛山农村经济的发展较之于全国农村相对较快,但随着佛山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依然存在"留守儿童"的问题。农村越来越多的父母奔波于城市,于是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道德失范、性格缺陷、价值观扭曲等,几乎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普遍现象。本文基于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对佛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思考,分析了佛山农村留守儿童的类型,提出了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道德问题,剖析了出现道德成长偏差的成因,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农村 留守儿童 道德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撤并:农村学生道德成长中的非连续性事件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志良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68,共5页
农村学校撤并是一次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主要因时间、地点及人物变换而引起的非连续性事件,对学生道德成长具有双向影响。这一非连续性事件给学生道德成长带来的阻碍和冲击主要表现为:造成了学生道德服从的发生条件缺失、道德宽容... 农村学校撤并是一次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主要因时间、地点及人物变换而引起的非连续性事件,对学生道德成长具有双向影响。这一非连续性事件给学生道德成长带来的阻碍和冲击主要表现为:造成了学生道德服从的发生条件缺失、道德宽容的实现机制低效、道德移情的物质对象匮乏以及道德迁移的社会基础复杂等。为了护卫学生道德良性成长,将危机化为生机,必须凝聚国家政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的力量,反思学校撤并的德育效益,创造优质的道德教育环境、适宜的道德教育内容和适度的道德规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学校 布局调整 非连续性事件 道德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生道德成长的校园文化建设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海燕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22-23,共2页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环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校园文化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具有独特的作用。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思维偏差,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的策略主要有:打造"既符合时代精神又充满正能量的校魂",制定严格而...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环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校园文化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具有独特的作用。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思维偏差,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的策略主要有:打造"既符合时代精神又充满正能量的校魂",制定严格而又人性化的"校规",以"校魂"为精魄来规划整个校园的文化建设和安排校园的各种文化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学生 道德成长 思维偏差 校魂 校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价值时代促进大学生道德成长的策略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薛桂琴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0-132,共3页
多元价值时代背景下,面对多元价值观念进行选择和比较,大学生们逐渐失去了核心价值观念的引导,导致在道德成长过程中出现茫然无措和不知所从的心理困境。文章尝试从更新德育观念、改善德育环境、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等视角,探索行... 多元价值时代背景下,面对多元价值观念进行选择和比较,大学生们逐渐失去了核心价值观念的引导,导致在道德成长过程中出现茫然无措和不知所从的心理困境。文章尝试从更新德育观念、改善德育环境、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等视角,探索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策略,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价值 大学生 道德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