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2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动通专融合的通识课课程思政设计与创新实践探索
1
作者 周征宇 廖宗廷 孙捷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5年第3期80-83,共4页
基于通识课学生学科背景的多样化和时代发展赋予的思政育人责任,通过“挖—融—用”三步走策略,以中国玉石及玉文化鉴赏课程为例,将玉石及中华玉文化中的思政内涵融入通识课程,解决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知识点衔接难题。通过“课—室—馆... 基于通识课学生学科背景的多样化和时代发展赋予的思政育人责任,通过“挖—融—用”三步走策略,以中国玉石及玉文化鉴赏课程为例,将玉石及中华玉文化中的思政内涵融入通识课程,解决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知识点衔接难题。通过“课—室—馆”协同,拓展育人资源体系,促进理学、工学及文史哲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校企联动,组建跨院系、跨领域的专兼职师资团队,编写面向多学科的系列教材,推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创新,推动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课 程思政 专融合 玉石及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专融合”的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
2
作者 李粤 陈建斌 +2 位作者 徐红云 徐雪妙 张通 《计算机教育》 2025年第3期266-270,共5页
针对当前人工智能通识课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一套旨在打破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与“+X”专业教育之间界限的教学体系,介绍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建设等,最后说明课程建设成果。
关键词 专融合 人工智能通识课 复合型人才培养 教育 专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媒介叙事视角下科普直播课的发展路径探究——以武汉《自然通识课》为例
3
作者 黄爱武 王诗琪 《科技传播》 2025年第3期69-77,共9页
结合跨媒介叙事理论与科普直播课发展现状,构建科普直播课的发展路径模型,以武汉《自然通识课》系列直播课程为例,从系统性、互文性、多元性、参与性等维度进行个案分析。最后在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战略顶层规划,开发衍生叙事、铸就特色... 结合跨媒介叙事理论与科普直播课发展现状,构建科普直播课的发展路径模型,以武汉《自然通识课》系列直播课程为例,从系统性、互文性、多元性、参与性等维度进行个案分析。最后在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战略顶层规划,开发衍生叙事、铸就特色化内容矩阵,维稳粉丝社区、塑造可持续科普IP等层面回应新时代科普直播课的发展需求,旨在探索提升科普直播课程质量的新途径,以期为促进公众科学素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叙事 科普直播 自然通识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类通识课程研学实践探索与研究——以“城市与文化遗产”课程为例
4
作者 尚美丽 徐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5年第6期146-150,共5页
随着教育发展的不断推进,研学教育作为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以探究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逐渐成为高校通识课程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该文以“城市与文化遗产”课程为具体实例,探索历史类通识课程的研学实践教学。该文在阐述研学教育的核心概... 随着教育发展的不断推进,研学教育作为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以探究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逐渐成为高校通识课程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该文以“城市与文化遗产”课程为具体实例,探索历史类通识课程的研学实践教学。该文在阐述研学教育的核心概念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研学教育应用于历史类通识课程的重要意义,并详细展开分析“城市与文化遗产”课程研学实践的探索,内容涵盖设计活动方案、整合研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评估体系及展示实践案例等。该文旨在为历史类通识课程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推动教育模式创新,使学生深入理解城市与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助力学生实现全面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教育 历史通识课 文化遗产 教学改革 能力拓展 研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通识课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关系研究
5
作者 沈田田 张鑫 张菊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急救素养与亲社会行为间的关系,以期通过开设急救通识课来提高大学生急救素养,充实社会急救力量,为完善高校急救通识课提供思路。方法依据CIPP(context evaluation,背景评价;input evaluation,输入评价;process evaluati... 目的了解大学生急救素养与亲社会行为间的关系,以期通过开设急救通识课来提高大学生急救素养,充实社会急救力量,为完善高校急救通识课提供思路。方法依据CIPP(context evaluation,背景评价;input evaluation,输入评价;process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duct evaluation,输出评价)模型开设日常急救技能课程,面向非医学相关专业大学生进行授课,采用基本信息调查表、亲社会倾向量表及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教学效果。结果课后,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显著提升(P<0.05),匿名、利他性亲社会行为和安全与急救素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日常急救技能课程教学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有相关性,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通识课 安全与急救素养 大学生 亲社会行为 CIP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混合式教学应用于校通识课的探索与实践——以“生活中的化学”为例
6
作者 张凯文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5年第3期117-120,共4页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得知识的方式也呈现多元化,这就给了高校人才培训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更高层次的教育目的下,单纯的课堂教育已无法适应,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地获取知识正逐步地被人们所接受。此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指...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得知识的方式也呈现多元化,这就给了高校人才培训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更高层次的教育目的下,单纯的课堂教育已无法适应,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地获取知识正逐步地被人们所接受。此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使教学和学习之间的良好配合,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以“生活中的化学”为例,探索校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及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建设,助力教学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通识课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音乐通识课教师能力培养导向研究
7
作者 周龙慧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5年第3期057-060,共4页
本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教师能力的培养导向。首先,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师角色的影响;其次,提出教师能力培养的核心导向,包括技术素养、创新能力、艺术与科技融合... 本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教师能力的培养导向。首先,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师角色的影响;其次,提出教师能力培养的核心导向,包括技术素养、创新能力、艺术与科技融合能力及伦理与文化意识等方面;最后,结合国内外教育现状与政策,探讨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教师能力培养的路径,如教师培训与赋能机制、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优化以及资源共享与生态体系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音乐通识课 教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在医学通识课教学中的作用
8
作者 赵永林 魏星 +1 位作者 李维妙 刘棣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在医学通识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为更好地开展通识课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22年9月~2023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参加医学通识课“健康素养导论”的非医学背景的120名大一新生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在医学通识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为更好地开展通识课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22年9月~2023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参加医学通识课“健康素养导论”的非医学背景的120名大一新生作为对照组,选取2023年9月~2024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参加通识课“健康素养导论”的非医学背景的120名大一新生作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纸质理论考试及随堂测验对两种模式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学生最终获得综合成绩,综合成绩=纸质理论考试成绩×70%+随堂测验成绩×30%。对纸质理论考试成绩、随堂测验成绩及综合成绩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分析实验组学生对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接受度及学习体会。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纸质理论考试成绩、随堂测验成绩及综合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学生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增加学习兴趣、提升听课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在医学通识课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成绩及教学质量,可在医学通识课的教学中逐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教学法 通识课教学 联合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茶道通识课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构建——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瑕 谢凤英 +2 位作者 孙立娜 穆莹 崔立雪 《中国食品》 2024年第6期50-52,共3页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鉴于中国茶道文化蕴含的价值取向和内在精神属性对于当代大...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鉴于中国茶道文化蕴含的价值取向和内在精神属性对于当代大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众多高校开设了中国茶道文化课程,并将其作为文化素质类通识选修课程。茶道通识课第二课堂将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蕴含在各项茶道文化活动中,成为课程第一课堂育人功能的重要补充,具备对学生开展思想价值引领的重要现实意义,也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课 思想政治工作 堂育人 价值引领 教学全过程 校园文化活动 第二堂建设 能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数据素养通识课设计研究
10
作者 叶小娇 贺俊英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4年第6期728-733,共6页
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诊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医学生的数据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基于对国内外医学生数据素养教育现状及教学效果的分析梳理,提出开设医学生数据素养教育通识课的构想。在课程设计方面,围绕教学对象... 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诊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医学生的数据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基于对国内外医学生数据素养教育现状及教学效果的分析梳理,提出开设医学生数据素养教育通识课的构想。在课程设计方面,围绕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开展分析,着重探讨了数据意识、数据管理、数据技能、数据伦理四大模块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在教学模式上,创新性地采用线下通识课与线上微课包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实现数据素养教育的通识化与学科化融合,通过理论课、实践课、讨论课、汇报课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还对教师团队建设及教学评估方式进行了探讨。本研究旨在从理论层面为医学数据素养教育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期探索并构建一种更加契合医学生需求的数据素养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数据素养 通识课 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作与沟通”通识课:概念、特质与实践进路
11
作者 宋时磊 杨梦慈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7,共10页
关于“写作与沟通”课程,从概念上,该课程瞄准非文学写作,聚焦科学思维和学术表达能力的训练;从特质上,该课程呈现出主题设置本土化、训练教学实践化、班制灵活化与教学互动化,以及师资队伍多学科化四大特征;从实践进路上,该课程分为三... 关于“写作与沟通”课程,从概念上,该课程瞄准非文学写作,聚焦科学思维和学术表达能力的训练;从特质上,该课程呈现出主题设置本土化、训练教学实践化、班制灵活化与教学互动化,以及师资队伍多学科化四大特征;从实践进路上,该课程分为三大类组织模式,分别为侧重学术能力的论文写作课模式、学术写作与论文专业课结合的半统合模式,以及不以论文或学术写作为名称,但以其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写作与沟通”这一新兴课程带来的改革和新变,正在激活和重塑着论文写作教育模式,并使其价值重新得到挖掘和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与沟 通识课 说理性写作 学术写作 论文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技术与应用”通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12
作者 杨雪峰 李新国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5期25-28,共4页
面对师范大学非地理学本科生开设的无人机通识课程,如何贴近学生特点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问题。从分析课程和受众学生特点入手,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举例分析了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学案例库设计、教... 面对师范大学非地理学本科生开设的无人机通识课程,如何贴近学生特点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问题。从分析课程和受众学生特点入手,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举例分析了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学案例库设计、教学方式及教学目标,特别是结合专业知识背景,融入地理学相关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最后,提出了五个考核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方式。对提高本科通识素质培养质量,促进相关专业课程、加强科技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培养技术与思想素养兼备的人才具有积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思想政治教学 通识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线上教学在非经管类学生管理学通识课中的运用
13
作者 封雪韵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第15期186-188,共3页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需要的是既懂专业又懂经管的知识复合型人才,高校根据这一需要应该以通识教育为抓手,以线上教学为主要手段,增强人才培养效果。基于此,文章先是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开展线上教学的优势,其次以非经管类学生管理学通识课...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需要的是既懂专业又懂经管的知识复合型人才,高校根据这一需要应该以通识教育为抓手,以线上教学为主要手段,增强人才培养效果。基于此,文章先是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开展线上教学的优势,其次以非经管类学生管理学通识课为例,分析了其应用线上教学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线上教学在非经管类学生管理学通识课中的运用策略,包括学校应定期组织线上线下教研活动、提高多元化平台使用教学水平、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全新课程评价考核方式等,旨在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线上教学 管理学通识课 运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发展背景下高校通识课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以兰州大学“唐宋散文欣赏”通识课为中心
14
作者 高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2-86,共5页
“新文科”建设的开展为高校通识课的思政建设带来了新的实践机遇,借助“新文科”建设的背景助力,高校通识课的思政内容将得以进一步充实与完善。其中,主动发挥学科特色、广泛借鉴已有的经典思政教学案例、关注最新科研成果以求“学研... “新文科”建设的开展为高校通识课的思政建设带来了新的实践机遇,借助“新文科”建设的背景助力,高校通识课的思政内容将得以进一步充实与完善。其中,主动发挥学科特色、广泛借鉴已有的经典思政教学案例、关注最新科研成果以求“学研结合”,是深入挖掘高校通识课思政教育资源的三个有效路径。而要想将思政教育自然贯穿、有机融入高校通识课程内容,则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做到合理联系、及时接收学情反馈、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最后形成教材的配套建设以巩固现有的思政教学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高校通识课 思政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经类计算机通识课程团队建设与实践——以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
15
作者 徐颖蕾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4年第3期51-53,共3页
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复合型“新财经”人才培养对财经院校计算机通识课程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教学改革,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充分保障,是计算机通识课程团队普遍面临的问题。基于此,以数... 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复合型“新财经”人才培养对财经院校计算机通识课程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教学改革,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充分保障,是计算机通识课程团队普遍面临的问题。基于此,以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团队多年来的建设实践为例,对计算机通识课程团队建设中围绕师资队伍、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技术及方法、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开展的教学改革及实践进行具体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通识课 程团队建设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校通识课中国古代科技史课程思政元素与路径探索——以西藏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艳霞 周毅 《大学教育》 2024年第6期98-101,共4页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通识课作为高校公选课有着不同专业的选课学生,民族地区因多处在祖国边陲尤其有着加强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文章以西藏大学开设的通识课中国古代科技史...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通识课作为高校公选课有着不同专业的选课学生,民族地区因多处在祖国边陲尤其有着加强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文章以西藏大学开设的通识课中国古代科技史为例,凸显其通识、历史与思政课相结合的特点,挖掘课程当中显性、隐性的思政元素并运用新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编写特色讲义,总结课程思政成效,找到更加适合民族地区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为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增添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通识课 程思政 中国古代科技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文科生的通信类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7
作者 杨丽花 赵海涛 +1 位作者 齐丽娜 陈美娟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9期143-146,共4页
针对当前文科专业的通信类通识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授课目标不明确、授课内容缺少针对性,以及授课模式单一等问题,该文结合面向外语专业开设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概论课程在南京邮电大学授课的具体情况,以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提... 针对当前文科专业的通信类通识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授课目标不明确、授课内容缺少针对性,以及授课模式单一等问题,该文结合面向外语专业开设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概论课程在南京邮电大学授课的具体情况,以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文科生对通信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为目的,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研究。该文探讨针对文科生的通信类通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情况,为通信类通识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文科专业 通识课 改革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生物医学类通识课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探索
18
作者 张晶晶 刘剑利 +6 位作者 魏杰 芦秀丽 李程程 贺音 齐睿权 刘丹 曹向宇 《职业教育发展》 2024年第6期1864-1868,共5页
在当今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针对生物医学类通识课程,深入探讨了如何有效融入OBE理念,创新混合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 在当今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针对生物医学类通识课程,深入探讨了如何有效融入OBE理念,创新混合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本文以《从诺贝尔奖到人类生活》课程为例,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混合教学模式。该模式巧妙地结合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方法,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本文提出的基于OBE理念的混合教学模式在生物医学类通识课程中的应用,不仅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学习支持。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将为生物医学类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In the context of ongoing educational reform, the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 concept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biomedical general courses, exploring effective ways to integrate the OBE concept and innovate hybrid teaching methods aimed at enhancing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outcomes. Taking the course “From Nobel Prizes to Human Lif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hybrid teaching model that cleverly combines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ethods, with a strong emphasis on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support. The proposed OBE-based hybrid teaching model for biomedical general courses aligns with modern educational reform trends,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high-quality learning resources and tailored support. The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teaching model will serve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biomedical general cour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生物医学 通识课 混合教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宇宙的高校艺术类通识课在线教学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冰雁 赖灵钰 《教育文化论坛》 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元宇宙融合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具有沉浸式、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为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变革。作为教学情境的元宇宙提供了具身与分身数字交往的场域,重构了身体与审美的关系,使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审美认知上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元宇... 元宇宙融合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具有沉浸式、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为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变革。作为教学情境的元宇宙提供了具身与分身数字交往的场域,重构了身体与审美的关系,使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审美认知上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元宇宙在线教学通过VR、AR、MR、全息投影、传感技术等构建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模式,打造开放性的创造空间。在元宇宙场域下,高校艺术类通识课将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高度融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度创新,为高等教育的数字化改革提供参考。“元宇宙+教育”激发了艺术与技术的互生关系,带动元宇宙思政教育、元宇宙美育等教育范式的变革。元宇宙数据资源的动态整合丰富了艺术教学内容,创新艺术观念,在高校艺术类通识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元宇宙作为变革性的信息技术,有助于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解决传统教育的一些痼疾,但同时需要良好的法律制度和公共政策环境,及时应对教育过度信息化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艺术类 通识课 在线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