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返贫致贫家庭收入特征及帮扶新思考
1
作者 刘纯阳 苏文俊 《中国西部》 2025年第1期51-59,共9页
易返贫致贫监测是保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关键举措,易返贫致贫家庭收入已成为检验防止规模性返贫工作成效的关键性指标。基于湖南省YL县、SN县的306个易返贫致贫家庭收入动态监测数据,以描述性统计为基本分析方法,从六个维度考察易返贫... 易返贫致贫监测是保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关键举措,易返贫致贫家庭收入已成为检验防止规模性返贫工作成效的关键性指标。基于湖南省YL县、SN县的306个易返贫致贫家庭收入动态监测数据,以描述性统计为基本分析方法,从六个维度考察易返贫致贫家庭的收入结构特征。研究表明:(1)易返贫致贫家庭的收入水平比当地普通脱贫户明显偏低。(2)易返贫致贫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依然是工资性收入,但转移性收入已经取代经营性收入上升到第二位。(3)户主健康状况及其劳动能力对易返贫致贫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有明显影响。(4)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总和时间越长,则收入水平越高。(5)3个及以下学龄人口对于易返贫致贫家庭收入的影响不大,“因学致贫”问题已得到较大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贫致贫家庭 家庭收入 脱贫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易返贫致贫人口的识别分解与特征分析——基于弱相对贫困线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丹 朱珠 刘生龙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108,共14页
绝对贫困消除以后,精准识别易返贫致贫人口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基础。结合绝对贫困人口和弱相对贫困人口的动态转换过程识别易返贫致贫人口,基于包容性增长理论构建“增长-分配-识别-帮扶”四成分分解框架,有助... 绝对贫困消除以后,精准识别易返贫致贫人口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基础。结合绝对贫困人口和弱相对贫困人口的动态转换过程识别易返贫致贫人口,基于包容性增长理论构建“增长-分配-识别-帮扶”四成分分解框架,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中国易返贫致贫人口的时空变化及变动原因。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全国弱相对贫困线逐年攀升,易返贫致贫人口占比由2011年的14.89%上升到2019年的19.94%;其中,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占比较城市更大、上升速度也更快。在省际差异化弱相对贫困标准下,广东、北京、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由于更高的生活成本及就业压力也会触发返贫致贫现象。易返贫致贫人口变动分解结果显示,除识别成分外,“增长-分配-帮扶”均可降低易返贫致贫人口占比,且帮扶的贡献仅次于增长成分。易返贫致贫人口呈现身体健康状况差、受教育程度低、无住房保障、家庭非农就业率低等特征,地区收入分配不平等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应将绝对贫困线与弱相对贫困线相结合来识别易返贫致贫人口,内生发展与外源扶持相结合来缓解易返贫致贫人口占比,从而防止规模性返贫,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相对贫困 返贫致贫人口 包容性增长 政策帮扶成分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承德市重点地区脱贫户和易返贫致贫户现状调研及分析
3
作者 付春正 朱炎杰 +2 位作者 王海波 高妍夏 马超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11期98-101,共4页
目前,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已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期的关键需求。本文聚焦丰宁县S乡四个贫困村的脱贫户和易返贫致贫户,从乡村人口类型、年龄结构与老龄化、文化程度三方面开展调查,发现该乡此两... 目前,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已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期的关键需求。本文聚焦丰宁县S乡四个贫困村的脱贫户和易返贫致贫户,从乡村人口类型、年龄结构与老龄化、文化程度三方面开展调查,发现该乡此两类人群存在老龄化严重、受教育程度低的问题,并提出重视老龄化问题,构建完善社会支持保障体系,打造多样乡村养老机构,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激励青壮年返乡就业、创业与定居等建议;同时,国家及各级政府应向乡村教育倾斜财政资金、资源与政策,试点乡村十二年义务教育。这对解决返贫致贫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定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户 返贫致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特别关注指数: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的识别与致贫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平卫英 王佳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133,共16页
本文以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建立需求为切入点,以西南地区某省的微观数据为样本,构建多维特别关注指数,为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的有效识别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然后通过多元分类评定(MLogit)模型分别研究两类监测对象的潜... 本文以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建立需求为切入点,以西南地区某省的微观数据为样本,构建多维特别关注指数,为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的有效识别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然后通过多元分类评定(MLogit)模型分别研究两类监测对象的潜在致贫因素,并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多维特别关注指数能够有效满足防止返贫致贫监测的多维性需求,同时重点突出收入维度的重要性;第二,收入剥夺、教育剥夺和健康剥夺是当前防止返贫致贫监测与帮扶工作需重点关注的问题;第三,边缘易致贫户的政策帮扶应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等能够长效提高收入水平的措施为主,脱贫不稳定户则需重点加强兜底保障类政策供给;第四,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和所在地区可分别通过就业渠道、产业渠道与社会保障渠道影响易返贫致贫程度。本文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特别关注指数 返贫致贫程度 影响因素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体返贫致贫风险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晗霖 蒲彦鑫 侯青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142,共12页
对低收入群众返贫致贫风险研判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但当前政策对于防止返贫致贫的瞄准办法较泛化,其识别效果有待考证。该研究综合采用了收入比例法、VEP、BP神经网络分类对西部欠发达地区... 对低收入群众返贫致贫风险研判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但当前政策对于防止返贫致贫的瞄准办法较泛化,其识别效果有待考证。该研究综合采用了收入比例法、VEP、BP神经网络分类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众的返贫致贫风险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提取出高风险群体并归纳其共性与特性,与现有帮扶政策进行匹配。研究表明,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众有20%~30%概率在未来返贫或致贫,各地区之间风险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收入、家庭内部异质性均会直接影响整体风险水平;当前我国执行的“人均纯收入低于6 600元”和“两不愁三保障”的宽口径识别标准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易返贫致贫群体的甄别是合理的,可瞄准大部分高风险群体,但还应将反映维稳能力的其他类风险、疾病风险、失业风险以及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存量情况纳入识别体系之中,并持续重点关注建档立卡脱贫户的生计状况。在相对贫困线划定方面,若参考OECD国家标准,则应将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相对贫困标准设定为居民收入中位数的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欠发达地区 低收入群体 返贫致贫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区三州”脱贫地区防止返贫致贫应对策略研究——基于脆弱性分析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鑫 苏武峥 王晓伟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止返贫致贫是脱贫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三区三州”脱贫地区长期受自然环境、经济水平、制度结构、民族文化等复杂因素多重叠加的影响,其乡村生计系统还十分脆弱... “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止返贫致贫是脱贫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三区三州”脱贫地区长期受自然环境、经济水平、制度结构、民族文化等复杂因素多重叠加的影响,其乡村生计系统还十分脆弱,返贫致贫风险较高。通过“脆弱性—抗逆力”作用机理分析,从前瞻性、预见性的动态视角探析新时期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区三州”脱贫地区乡村生计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及面临的潜在风险,分别从持续推动绿色减贫、拓展农户生计多样化、提高农户内生发展能力、加大基本公共产品均衡供给、提升乡村韧性治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开展风险监测预警八个方面,提出降低“三区三州”脱贫地区乡村生计系统脆弱性、提升抗逆力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区三州”脱贫地区 返贫致贫 乡村振兴 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苏区易返贫致贫户返贫风险评价与差异分析——基于原中央苏区X县监测对象的动态管理数据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海燕 方常远 《龙岩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0-98,共9页
基于原中央苏区X县监测对象的动态管理数据,采用熵权-模糊评价法评价其返贫风险,运用Kruskal Wallis检验不同致贫诱因、不同家庭人口数量易返贫致贫户返贫风险的差异。结果显示:易返贫致贫户的总体返贫风险、人力资本风险和家庭经济风... 基于原中央苏区X县监测对象的动态管理数据,采用熵权-模糊评价法评价其返贫风险,运用Kruskal Wallis检验不同致贫诱因、不同家庭人口数量易返贫致贫户返贫风险的差异。结果显示:易返贫致贫户的总体返贫风险、人力资本风险和家庭经济风险均为中等风险,社会保障风险为轻度风险;不同致贫诱因的家庭总体返贫风险差异明显,但人力资本风险、社会保障风险和家庭经济风险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人口数量的家庭正好相反,即总体返贫风险不存在显著差异,三种类型风险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中央苏区 返贫致贫 返贫风险 熵权-模糊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贫攻坚后返贫致贫的风险因素及其防范化解 被引量:1
8
作者 汪炯汝 《南方农机》 2022年第4期109-111,共3页
举全国之力共同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脱贫成果来之不易,但仍有返贫致贫风险存在,这些风险的产生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的主要措施:一是增强人力资本,防范化解内部风险,即健全健康保障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完... 举全国之力共同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脱贫成果来之不易,但仍有返贫致贫风险存在,这些风险的产生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的主要措施:一是增强人力资本,防范化解内部风险,即健全健康保障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完善技能培训机制、加强培育内生动力;二是防范化解外部风险,包括经济、社会和自然风险,即优化就业产业扶贫、预防解决经济风险,创新扶贫治理模式、预防解决社会风险,健全保险扶贫与后续扶持体系、预防解决自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返贫致贫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贫群众返贫致贫动态监测防控措施探究
9
作者 乔佳楠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10期177-179,共3页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部分地区由于自然禀赋差、发展底子薄,脱贫基础较为脆弱,脱贫后农村低收入人口仍然面临返贫风险。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脱贫...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部分地区由于自然禀赋差、发展底子薄,脱贫基础较为脆弱,脱贫后农村低收入人口仍然面临返贫风险。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脱贫群众潜在的返贫因素,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贫致贫 动态监测 预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因病致贫返贫研究综述
10
作者 唐淼 徐舒 +2 位作者 牟凡 李昱 曹高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8期200-202,共3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有效防范化解农村老年人因病致贫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通过文献研究和归纳总结发现,目前学术界在农村老年人因病致贫返贫影响因素、检测识别和治理对策方面已取得丰硕研究成果,... 乡村振兴背景下有效防范化解农村老年人因病致贫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通过文献研究和归纳总结发现,目前学术界在农村老年人因病致贫返贫影响因素、检测识别和治理对策方面已取得丰硕研究成果,但现有研究对农村老年人的异质性和特殊性考虑不足,未形成检测识别此现象的统一标准以及农村老年人与商业医疗保险结合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以上问题应是未来农村老年人因病致贫返贫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老年人 因病致贫返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民族地区致贫返贫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四川省甘孜州的调查与思考
11
作者 杜明义 《大庆社会科学》 2024年第5期128-134,共7页
民族地区积极推进致贫返贫治理,对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作用。以四川省甘孜州为例,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民族地区采取积极举措推进致贫返贫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但目前还存在一些治理困境,如,环境资源、自身因素等... 民族地区积极推进致贫返贫治理,对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作用。以四川省甘孜州为例,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民族地区采取积极举措推进致贫返贫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但目前还存在一些治理困境,如,环境资源、自身因素等形成的致贫返贫风险问题;致贫返贫治理体系同乡村振兴衔接以及主体共治力不足等问题。应从衔接与协调、“党建+”、智慧化方式、新质生产力等出发优化对策,以深化推进民族地区致贫返贫治理获得更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甘孜 致贫返贫 风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视域下返贫致贫风险点的监测和防范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占荣 《甘肃农业》 2022年第2期9-12,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倾力帮助下,甘肃全省上下负重前行、接续奋斗,于2020年年底如期实现了全省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艰巨任务,在甘肃历史上第一次摆脱了绝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倾力帮助下,甘肃全省上下负重前行、接续奋斗,于2020年年底如期实现了全省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艰巨任务,在甘肃历史上第一次摆脱了绝对贫困问题。现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性任务。这就要求甘肃首先要厘清返贫致贫风险点的分布;其次要健全返贫致贫风险点的监测及帮扶机制;最后要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坚决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巩固好、拓展好,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贫致贫风险点 精准识别监测 巩固脱贫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精准扶贫中构建“因病致贫返贫”治理体系 被引量:81
13
作者 林闽钢 《中国医疗保险》 2016年第2期20-22,共3页
目前,"因病致贫返贫"仍是农村贫困群体的主因。在精准扶贫中构建"因病致贫返贫"治理体系是促进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相互作用,提升整体性贫困治理效果的关键。本文认为需要构建多层次的"因病致贫返贫"治理... 目前,"因病致贫返贫"仍是农村贫困群体的主因。在精准扶贫中构建"因病致贫返贫"治理体系是促进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相互作用,提升整体性贫困治理效果的关键。本文认为需要构建多层次的"因病致贫返贫"治理体系,即医疗救助制度是基础;新农合制度是主干;医疗大病保险和疾病应急救助是补充;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是再补充,并实现有效衔接。需要构建积极、有效的"因病致贫返贫"治理体系,即"建库立卡"为重点,进行分类瞄准和管理;将社会工作引入治理体系,建立"缓医难"机制;确立农村分级诊疗模式,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因病致贫返贫 医疗救助 新农合 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蒙山云南片区因病致贫返贫农户医疗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14
作者 周兵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6期110-114,共5页
本文以乌蒙山云南片区贫困人口最多,也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会泽县、宣威和禄劝县为调研对象,通过对当地因病致贫返贫(含因家庭主要劳动力病故返贫)农户的实证分析,剖析实施医疗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 本文以乌蒙山云南片区贫困人口最多,也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会泽县、宣威和禄劝县为调研对象,通过对当地因病致贫返贫(含因家庭主要劳动力病故返贫)农户的实证分析,剖析实施医疗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部门制定医疗扶贫脱贫政策和设计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咨询,并对乌蒙山云南片区乃至国家层面的医疗扶贫攻坚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云南片区 医疗精准扶贫 因病致贫返贫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止临界贫困群体返贫致贫问题研究—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为例
15
作者 于志升 《新丝路(下旬)》 2021年第8期0023-0024,共2页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我们要进一步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尤其要防止临界贫困群体返贫致贫,让脱贫基础更加巩固、成效更可持续。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作为边疆民族...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我们要进一步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尤其要防止临界贫困群体返贫致贫,让脱贫基础更加巩固、成效更可持续。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建立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多措并举增加群众收入、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着力提升内生动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接下来仍需要在建立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完善动态监测识别和帮扶机制、适当延伸“兜底”保障政策、加快推动农村改革创新等方面继续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贫困群体 返贫致贫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治理因病致贫返贫的政策变迁及长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志鹏 高健 +1 位作者 陈玉倩 张青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39-47,共9页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的理论分析框架,从政府投入资源行动、产出政策工具、形成政策影响、促进健康结果等维度,分析因病致贫返贫的治理结构、治理过程与治理目标。我国治理因病致贫返贫的政策变迁过程从建设初级卫生保健到平衡效率与公平,...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的理论分析框架,从政府投入资源行动、产出政策工具、形成政策影响、促进健康结果等维度,分析因病致贫返贫的治理结构、治理过程与治理目标。我国治理因病致贫返贫的政策变迁过程从建设初级卫生保健到平衡效率与公平,从深化改革医疗卫生体系到推进健康扶贫再到探索普惠性长效机制,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主线。因此,要构建长效治理机制,一是要建立精准识别救助机制,实施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二是要加强财政顶层设计,形成稳定筹资机制;三是要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梯次联动衔接,提升医保扶贫政策效率;四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以初级保健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五是要强化财税政务服务引导作用,实现社会资源有序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病致贫返贫 健康扶贫 政策变迁 长效机制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冲击对中老年人家庭致贫返贫的影响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严尹 许子英 +1 位作者 蔡义国 夏昉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47,共5页
目的:分析健康冲击对中老年人家庭致贫返贫的影响路径,提出缓解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方法:从劳动、情感双重效应路径构建健康冲击对中老年人家庭致贫返贫的作用路径模型,探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和公共转移支付的调节作用。结果:健康冲击... 目的:分析健康冲击对中老年人家庭致贫返贫的影响路径,提出缓解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方法:从劳动、情感双重效应路径构建健康冲击对中老年人家庭致贫返贫的作用路径模型,探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和公共转移支付的调节作用。结果:健康冲击通过减少劳动供给和加剧情感冲击,增加中老年人家庭的医疗支出或债务总额;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能满足中老年人情感需求,公共转移支付能弥补健康冲击带来的劳务收入损失,进而改善中老年人家庭致贫返贫问题。结论:政府应坚持积极老龄化理念,发挥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心理干预效果,重视公共转移支付对劳务收入的替代效应,加强中老年人健康风险管理,转换中老年人劳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冲击 中老年人家庭 致贫返贫 劳务供给 情感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林区农村居民因病致贫返贫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自柏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7期2722-2724,共3页
目的对神农架林区农村居民因病致贫返贫的分布现状和主要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为确定精准扶贫的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神农架林区2016年精准扶贫的因病致贫返贫居民户资料,制订统一的现场调查问卷,抽取因病致贫返贫192... 目的对神农架林区农村居民因病致贫返贫的分布现状和主要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为确定精准扶贫的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神农架林区2016年精准扶贫的因病致贫返贫居民户资料,制订统一的现场调查问卷,抽取因病致贫返贫192户285人开展面访式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调查的285人贫困人口中,慢性病患者197人(69.12%)、意外伤害61人(21.40%)、先天及发育异常27人(9.47%);因病致贫返贫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劳动力丧失、防病知识缺乏、自然环境高寒、交通条件制约,直接危险因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意外伤害和先天及发育异常。结论预防和减少意外伤害,推行分级诊疗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围绕各类因病致贫返贫对象及其目标构建一个多层次的治理体系,高效实施精准扶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病致贫返贫 危险因素 分级诊疗 精准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贫攻坚背景下遏制农村天价彩礼致贫返贫的治理对策
19
作者 王晓庆 《江西农业》 2019年第12期134-134,136,共2页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日益飙升的农村天价彩礼引起的因婚返贫现象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基于此,从农户的经济心理角度探究农村天价彩礼的形成根源,提出将遏制天价彩礼政策和扶贫政策有机结合的基本思路,并提出构建城市人示范体系、身...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日益飙升的农村天价彩礼引起的因婚返贫现象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基于此,从农户的经济心理角度探究农村天价彩礼的形成根源,提出将遏制天价彩礼政策和扶贫政策有机结合的基本思路,并提出构建城市人示范体系、身边人示范体系和帮扶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天价彩礼 致贫返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病致贫返贫怎么办?托底措施有啥变化?
20
《中国报道》 2021年第12期11-11,共1页
做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是进一步减轻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防范因病致贫返贫、筑牢民生保障底线的重要举措。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减轻重大疾病患... 做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是进一步减轻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防范因病致贫返贫、筑牢民生保障底线的重要举措。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减轻重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增强医疗保障制度托底性功能等作出安排部署,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险 医疗保障 医疗费用负担 救助制度 民生保障 国务院办公厅 困难群众 因病致贫返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