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境界”与“意境”之辨异 被引量:6
1
作者 郁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37,共7页
本文认为“境界”不同于“意境” ,“境界”包容着“意境” ,并从融合西方文学思潮、抒情与叙事文学之并包、允许直抒其情、范畴内涵之演变四个方面 ,论证了“境界”与“意境”的差别 ,同时进一步探讨了王国维既主要使用“境界”范畴 ,... 本文认为“境界”不同于“意境” ,“境界”包容着“意境” ,并从融合西方文学思潮、抒情与叙事文学之并包、允许直抒其情、范畴内涵之演变四个方面 ,论证了“境界”与“意境”的差别 ,同时进一步探讨了王国维既主要使用“境界”范畴 ,同时也使用“意境”范畴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境界 叙事文学 西方文学 抒情 辨异 学思 范畴 王国维 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期刊、数字化期刊与网络期刊概念辨异 被引量:19
2
作者 郎春艳 《新世纪图书馆》 2005年第2期42-44,共3页
论文对电子期刊、数字化期刊与网络期刊三者从定义、最初形成环境、与印刷型期刊之间的 关系、类型划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各类期刊名称的规范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数字化期刊 电子期刊 网络期刊 辨异 概念 印刷型期刊 形成环境 期刊名称 规范化 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语堂与梁实秋美学观念之辨异 被引量:1
3
作者 俞兆平 王文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0-84,共5页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林语堂和梁实秋两人在求学生涯、学理观念、学术论争遭遇等方面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但他们两人在美学观念上却代表着两个悖逆的极向,前者崇奉浪漫主义,后者信仰古典主义。这种美学差异,在创作中是追寻性灵表现,还是严守...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林语堂和梁实秋两人在求学生涯、学理观念、学术论争遭遇等方面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但他们两人在美学观念上却代表着两个悖逆的极向,前者崇奉浪漫主义,后者信仰古典主义。这种美学差异,在创作中是追寻性灵表现,还是严守纪律规则;在表现对象时是强化独特个性,还是推崇"常态"人性;在文学主张上是提倡闲适幽默,还是关注历史透视等几个方面的对立中呈露出来。这种比较辨异的方法,有助于对作家的美学观念与体系作出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梁实秋 美学观念 比较辨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同”与“辨异”——以郭沫若、徐中舒中国奴隶社会形态研究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周书灿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6-144,160,共9页
郭沫若、徐中舒两位史学大家均充分肯定中国奴隶社会的存在,在"求同"与"辨异"两种不同理论思维方式主导下,分别对中国奴隶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了构建。新时期中国社会形态特殊性的研究明显呈现出"求同"与&qu... 郭沫若、徐中舒两位史学大家均充分肯定中国奴隶社会的存在,在"求同"与"辨异"两种不同理论思维方式主导下,分别对中国奴隶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了构建。新时期中国社会形态特殊性的研究明显呈现出"求同"与"辨异"两种不同理论思维方式极端化倾向,在批判继承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社会形态特殊性研究如何打破相持不下的局面,重新回归到科学理性的轨道上来,则是当前史学界更应继续深入思考的重大理论性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徐中舒 奴隶社会 求同 辨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与"中和"美学意义辨异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良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10,共6页
"和"与"中和"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审美观念,前者出现于公元前8世纪,人们用以表述听觉、视觉、味觉获得的美感;后者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是儒家学派对人的情感做出的规范。前者与西方"美在和谐"的观念相通... "和"与"中和"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审美观念,前者出现于公元前8世纪,人们用以表述听觉、视觉、味觉获得的美感;后者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是儒家学派对人的情感做出的规范。前者与西方"美在和谐"的观念相通,可确认为美的基本原理之一;后者依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政教原则,屡遭儒教反叛者的抵制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观念 中和 辨异 中国 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辞”、”赋”、“颂“辨异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宗文 《江海学刊》 1984年第6期132-136,共5页
一 对屈原等人的作品,除了被称为“楚辞”(或简称作“辞”)而外,比较有影响的说法,至少有“诗”、“骚”、“赋”、“颂”等四种。其中,“诗”是泛指概称,“骚”为特指代称,前人多所阐述,意义明了,似可不必置辨;
关键词 “辞” 辨异 “楚辞” “诗” “骚” “赋” 屈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异、求同、变异——谈翻译的思维结构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慧仁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08-112,共5页
翻译并不是两种语言的直接转换,而是需要经由中介对象的间接转换。翻译首先要把原语言转换为非语言符号,即语指对象,然后把语指对象转化为翻译语言。因而,翻译思维首先要辨异,以避免两种语言完全直接"对等"转化,导致望文生义... 翻译并不是两种语言的直接转换,而是需要经由中介对象的间接转换。翻译首先要把原语言转换为非语言符号,即语指对象,然后把语指对象转化为翻译语言。因而,翻译思维首先要辨异,以避免两种语言完全直接"对等"转化,导致望文生义、貌合神离;接着要"求同",翻译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两种语言的等值转换;但"求同"只有通过"变异"才能实现,要根据具体语境,灵活"变异"译语的字词句语法修辞形式,才能实现语效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异 求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异:想象与文学的想象——对想象作文教学目标的审议与讨论 被引量:3
8
作者 叶黎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10,共4页
在写作教学方面,语文新课标与以往大纲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对想象力和个性的强调。如小学阶段要求“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初中阶段要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高中则强... 在写作教学方面,语文新课标与以往大纲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对想象力和个性的强调。如小学阶段要求“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初中阶段要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高中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作文教学 审议 标的 文学 辨异 记实作文 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_来说”和“在_看来”的析同辨异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爱民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S1期20-21,共2页
文章通过对介词框架"对_来说"和"在_看来"的比较分析,描述了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种比较分析在学习和教学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介词框架 对_来说 在_看来 析同辨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执着与通变——屈原、苏轼文化范型辨异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念龙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5-9,共5页
对屈原和苏轼的比较研究,与其着眼于同,不如重视其异。特别是从士文化类型的角度看,研究其异,更有意义。这是因为:屈原、苏轼虽同为士人,但无论是思想特征、个性气质、处世态度和方式,还是文学创作的内涵和风格,均有很大的不同。屈原和... 对屈原和苏轼的比较研究,与其着眼于同,不如重视其异。特别是从士文化类型的角度看,研究其异,更有意义。这是因为:屈原、苏轼虽同为士人,但无论是思想特征、个性气质、处世态度和方式,还是文学创作的内涵和风格,均有很大的不同。屈原和苏轼分别是不同类型“的士”,他们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独具特色、不可更替“的这一个”;同时,他们所显示的不同的人生遭际、昭示的不同的人生道路、给后人提供的不同的士人范型,都有着深刻的文化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苏轼 文化范型 辨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四组同义词辨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怀宜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16-18,共3页
通过对《诗经》同义词实例的全面细致考察,本文归纳出四组同义词,结合历代训诂文献资料,对每组同义词内部的细微差别进行具体辨析,以准确把握每个词的表义特征。
关键词 诗经 同义词 辨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适、岑参边塞诗风格辨异 被引量:4
12
作者 庞维跃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3-76,共4页
高适、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两人历来并称。他们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同,都有多次出塞的经历,并且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高适、岑参边塞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气魄宏伟,激情澎湃,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感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种震... 高适、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两人历来并称。他们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同,都有多次出塞的经历,并且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高适、岑参边塞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气魄宏伟,激情澎湃,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感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种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形成了悲壮雄放的风格特征。但高、岑二人气质秉赋迥异,青少年时期教养、经历与生活道路各不相同,因此诗的风格也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对此从四个方面对高适、岑参诗的风格差异做一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风格 辨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三种重要参考性工具书的“条目”辨异
13
作者 崔新蕊 张宝泉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59,63,共3页
词典、百科全书和年鉴是三种重要的参考性工具书,“条目”是其反映主体内容、组成正文的主要形式。本文深入阐述了这三种工具书中“条目”的不同特征,对正确使用工具书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条目 词典 百科全书 年鉴 工具书 参考性 辨异 主体内容 主要形式 参考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核承气汤与桃仁承气汤辨异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宇琼 《北京中医》 2005年第2期111-112,共2页
桃核承气汤与桃仁承气汤二方名虽仅一字之差,但二者出处、组方、功效等方面实有差别。桃仁承气汤同名有三首方剂,但三者病因病机、药物配伍、临证主治亦有所不同。桃核承气汤到桃仁承气汤之衍化过程,体现了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对... 桃核承气汤与桃仁承气汤二方名虽仅一字之差,但二者出处、组方、功效等方面实有差别。桃仁承气汤同名有三首方剂,但三者病因病机、药物配伍、临证主治亦有所不同。桃核承气汤到桃仁承气汤之衍化过程,体现了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对祖国医学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但因方名相近,易于混淆,故辨析诸方对临床辨证用药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核承气汤 桃仁承气汤 辨异 临床应用 证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蜀词与南唐词辨异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红霞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97-99,共3页
西蜀词与南唐词均属文人词 ,虽然都具有“风云气少 ,儿女情多”的特征 ,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创作主体构成和宗教风气影响的差异 ,二者则有“艳科娱人”和“传情娱己”的本质区别。
关键词 南唐词 文人词 创作主体 辨异 社会文化背景 风气 宗教 教风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希神话英雄辨异探析
16
作者 金黛莱 吴童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5期172-174,共3页
关键词 神话英雄 辨异 文明发展 文化现象 改造自然 英雄神话 文化史 各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生理”中两个概念的辨异
17
作者 袁毅君 张敏 马纲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肺泡 “呼吸生理” 概念 辨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阳虚水停证与阴虚水停证治辨异
18
作者 黄磊 吴承玉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11期1908-1909,共2页
水饮内停在临床及理论上,对阳虚水饮不化的多为大家熟识,但对阴虚水停所涉不多。然临床上一部分肺癌胸腹水的患者,治以温阳利水,疗效甚微,甚则进一步加重病情;以滋阴利水法治之,则疗效满意。因此,对于肺癌的阳虚水停证和阴虚水... 水饮内停在临床及理论上,对阳虚水饮不化的多为大家熟识,但对阴虚水停所涉不多。然临床上一部分肺癌胸腹水的患者,治以温阳利水,疗效甚微,甚则进一步加重病情;以滋阴利水法治之,则疗效满意。因此,对于肺癌的阳虚水停证和阴虚水停证的辨异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阳虚内停证 阴虚水停证 辨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四级考试常考词辨异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井岗 《大学英语》 2003年第7期29-31,共3页
英语中有些词形相似、义不同、音有别,因此容易猜错。这些词在各类考试中经常出现,现辨析如下(前者为已学过的词,后者为常考词。):
关键词 英语 四级考试 常考词 辨异 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发法”与“助产术”之辨异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丞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82-85,共4页
孔子的"启发法"和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都以启发式教学著称于世,但二者又有一些明显的殊异,本文从内涵、认识论、师生观、方法论、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探析了二者的差异,以期加深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
关键词 孔子 苏格拉底 启发法 助产术 辨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