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学经典中的数学知识初探——以贾公彦对《周礼·考工记》“■氏为量”的注疏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一文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通过分析唐代学者贾公彦对《周礼·考工记》"■氏为量"的注疏,揭示出其数学知识与以《九章筭术》为代表的传统数学不尽相同。其不同之处体现在贾氏算法的结构、对数和图形的认识、推理的方式以及对于算筹的运用等方面。... 通过分析唐代学者贾公彦对《周礼·考工记》"■氏为量"的注疏,揭示出其数学知识与以《九章筭术》为代表的传统数学不尽相同。其不同之处体现在贾氏算法的结构、对数和图形的认识、推理的方式以及对于算筹的运用等方面。由于这些特色在贾氏其他注疏以及初唐诸儒编订的《五经正义》中亦有体现,说明其具有一般性。此外,与贾公彦一同注释儒学经典的王真儒,稍后也与李淳风等一同注释了十部算经,这一事实揭示了儒学与数学关系的复杂性。对于儒学经典中的数学知识,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公彦 周礼 儒学 数学 李淳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贾公彦的汉字学思想
2
作者 郭照川 邓红爱 王颖 《邯郸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1-48,共8页
贾公彦的汉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汉字的形义关系、职能分化状况和形体组构类型三个方面。贾氏自觉运用汉字形义统一规律作为注解《周礼》《仪礼》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工具,使汉代以来的汉字形义统一的思想更加明确和系统。他对文献材料中汉... 贾公彦的汉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汉字的形义关系、职能分化状况和形体组构类型三个方面。贾氏自觉运用汉字形义统一规律作为注解《周礼》《仪礼》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工具,使汉代以来的汉字形义统一的思想更加明确和系统。他对文献材料中汉字职能的演变情况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提出“望文为义”等概念对汉字职能的分化状况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为后世此类研究奠定了基础。贾氏首次按照部件的摆放位置将形声字归纳为六种组构方式,这是在传统“六书”之外对汉字形体结构新的分类,开启了纯汉字形体研究的先河。贾公彦对汉字的理性认识既有继承自前人的成分,又有所创新,在汉字学思想发展史上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公彦 汉字学思想 形义统一 职能分化 形体组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周礼义疏》、《仪礼义疏》看贾公彦的语境研究
3
作者 程艳梅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1-84,共4页
唐代贾公彦的《周礼义疏》、《仪礼义疏》对群书纵横涉猎,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关语境的论述颇多,主要体现在"望经为注"、"望文为义"、"望经为义"、"文势"、"上下文"、"上下篇&... 唐代贾公彦的《周礼义疏》、《仪礼义疏》对群书纵横涉猎,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关语境的论述颇多,主要体现在"望经为注"、"望文为义"、"望经为义"、"文势"、"上下文"、"上下篇"、"于义不可"、"于理不可"等术语的灵活运用中。这些术语的运用涉及到语境的诸多方面,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充分体现贾公彦的语境研究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公彦 周礼义疏 仪礼义疏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周礼义疏》和《仪礼义疏》看贾公彦对“六书”的分析
4
作者 程艳梅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7-29,共3页
唐代贾公彦的《周礼义疏》、《仪礼义疏》对群书纵横涉猎,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关"六书"的论述颇多,主要体现在对"六书"名称的说解和对形声字、会意字的具体分析说明中。文章对这些内容作一梳理阐发,借以管窥贾公... 唐代贾公彦的《周礼义疏》、《仪礼义疏》对群书纵横涉猎,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关"六书"的论述颇多,主要体现在对"六书"名称的说解和对形声字、会意字的具体分析说明中。文章对这些内容作一梳理阐发,借以管窥贾公彦文字研究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公彦 《周礼义疏》 《仪礼义疏》 “六书” 形声字 会意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贾公彦义疏中的同义词辨析方法
5
作者 程艳梅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89-90,118,共3页
唐初贾公彦在《周礼义疏》和《仪礼义疏》中辨析了众多同义词。这些同义词辨析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古代汉语同义词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本文对贾公彦义疏中的同义词辨析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和归纳出贾公彦义疏中的同义词... 唐初贾公彦在《周礼义疏》和《仪礼义疏》中辨析了众多同义词。这些同义词辨析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古代汉语同义词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本文对贾公彦义疏中的同义词辨析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和归纳出贾公彦义疏中的同义词辨析的两种主要方法:对比衬托法和语境比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公彦 同义词辨析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贾公彦《周礼义疏》、《仪礼义疏》中对修辞手法的阐释
6
作者 程艳梅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1期71-73,93,共4页
唐代贾公彦的《周礼义疏》、《仪礼义疏》对群书纵横涉猎,其内容相当丰富。其中他对修辞手法的阐释创见迭出、精彩纷呈,主要体现在对互文、倒文、省文、并提等修辞手法特点和用法的说解中。
关键词 贾公彦 《周礼义疏》 《仪礼义疏》 修辞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礼》和《仪礼》中贾公彦义疏的语法观
7
作者 程艳梅 《滁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4,7,共5页
唐初贾公彦对《周礼》、《仪礼》所作的义疏涉及传统语言学的诸多领域,在语法方面也时有发明。贾公彦的语法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对实词和虚词的区分;二、对虚词的诠释;三、对实词活用的探讨;四、对句法的分析;五、对词序的调整。
关键词 贾公彦 《周礼》 《仪礼》 义疏 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公彦《周礼疏》中的经学诠释思想探微
8
作者 丁宸娴 乔东义 《龙岩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1-67,共7页
经学诠释问题是唐代经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议题,贾公彦的《周礼疏》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疏曾被誉为“五经注疏”中最好的一部,该疏所蕴含的经学诠释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谶纬思想加以利用和重新释解;从经学的疏解理路、... 经学诠释问题是唐代经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议题,贾公彦的《周礼疏》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疏曾被誉为“五经注疏”中最好的一部,该疏所蕴含的经学诠释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谶纬思想加以利用和重新释解;从经学的疏解理路、话语体系、意义内涵等三个维度重新对“礼是郑学”的命题作出了一定的修正和义理化阐发;在诸经互释与相互证印中发明新意。故而对此相关问题的历史还原与反思勾勒,不仅是我们理解贾公彦个人经学思想的重要方面,更是管窥汉唐经学流变文脉中一个不可阙如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公彦 《周礼疏》 经学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公彦经学美学思想探微
9
作者 丁宸娴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7-113,共7页
唐人经疏中蕴含着丰沛的美学资源,作为唐代经学历史舞台上的关键人物,贾公彦在其《周礼疏》《仪礼疏》的诠解中生发了诸多审美思想,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主要包括:以气论为美学本体,将抽象的阴阳五行学说与礼制、人事、时令等感性社会... 唐人经疏中蕴含着丰沛的美学资源,作为唐代经学历史舞台上的关键人物,贾公彦在其《周礼疏》《仪礼疏》的诠解中生发了诸多审美思想,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主要包括:以气论为美学本体,将抽象的阴阳五行学说与礼制、人事、时令等感性社会生活结合,为唐代礼乐美学秩序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发扬儒家诗论传统,确立符合教化准则和道德伦理的文学规范;遍引诸家,融杂道玄,秉持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诠释学美学旨趣。这既是贾氏个人的审美追求,也体现了汉唐礼乐美学的时代因革与主流,并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对唐代审美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公彦 《周礼疏》 美学思想 经学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礼乐互动视角探究贾公彦《周礼疏》中的美学意蕴
10
作者 丁宸娴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3-119,共7页
“礼乐”互动指的是“礼”和“乐”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所形成的关联共生、相济为用的人文特质,其源于周代礼乐文明,以中和的秩序为内在精神,逐渐演变为以儒家美学为主导的审美价值体系、思维形式与意义表达。以此视角探究久为经学名... “礼乐”互动指的是“礼”和“乐”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所形成的关联共生、相济为用的人文特质,其源于周代礼乐文明,以中和的秩序为内在精神,逐渐演变为以儒家美学为主导的审美价值体系、思维形式与意义表达。以此视角探究久为经学名目所掩的唐代“九经”之一《周礼疏》,彰显经学家贾公彦在义疏中展现的儒家审美思考。其《疏》是在唐代初年以礼乐立国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中展开的,主要就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礼”“乐”关系、“礼乐相济”等论题加以继承与补充,在对律吕、礼器等的诠解中申发了礼乐“中和之美”,还就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予以探讨,是儒家美学和礼乐审美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官修科举教材,其对唐代及后世的礼乐文化建设给予影响深刻,美学意义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公彦 《周礼疏》 礼乐 美学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賈公彦《儀禮》分節探微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以恒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9年第1期49-69,73-76,共25页
研讀《儀禮》,"分節"是必由之路。歷代注釋《儀禮》者都不能繞過分節問題,分節的科學程度從一個角度反映出禮學家的學術水平高低。《儀禮》分節的開端是唐賈公彦《儀禮疏》。本文對《儀禮疏》之分節進行系統研究,論及《儀禮... 研讀《儀禮》,"分節"是必由之路。歷代注釋《儀禮》者都不能繞過分節問題,分節的科學程度從一個角度反映出禮學家的學術水平高低。《儀禮》分節的開端是唐賈公彦《儀禮疏》。本文對《儀禮疏》之分節進行系統研究,論及《儀禮疏》分節研究史、分節方式、分節結構、分節疏失、分節優長、分節價值,勾勒出《儀禮疏》分節的總體面貌。本文還提出了一些新觀點,如《儀禮疏》分節與"五經正義"之分節有相通之處、《儀禮疏》分卷主要以分節爲依據、《儀禮疏》是後代《儀禮》分節的基礎、《儀禮疏》在分節上的成績是賈公彦《儀禮》學水平的重要標誌等。應當建立《儀禮》"分節學",與已有之"禮例學"、"禮圖學"一道,構成《儀禮》學的完整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賈公彦 儀禮疏 儀禮分節 儀禮經傳通解
原文传递
賈公彦《周禮疏》義例研究
12
作者 吕友仁 《历史文献研究》 2020年第2期100-121,共22页
本文認爲,賈公彦《周禮疏》有如下七條義例:一、有所選鄭注乃謂鄭玄一家之學例。换言之,就是指鄭玄的全部著作。二、有注可破經例。三、有疏可破經例。四、有疏可破注例。五、有疏當補注之未備例。六、有"以一家爲主,旁及異聞,廣... 本文認爲,賈公彦《周禮疏》有如下七條義例:一、有所選鄭注乃謂鄭玄一家之學例。换言之,就是指鄭玄的全部著作。二、有注可破經例。三、有疏可破經例。四、有疏可破注例。五、有疏當補注之未備例。六、有"以一家爲主,旁及異聞,廣採博搜"之例。七、有旁及異聞用來作爲反面教材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賈公彦 周禮疏 義例 注可破經 疏可破注
原文传递
《儀禮》“左還”“右還”問題補釋
13
作者 華喆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58,共28页
“左還”與“右還”是《儀禮》學術中的常用語,主要表達行動者的轉身或弧綫轉向運動。經書中左右還與東漢以後天文學及術數中“左右旋”存在明顯的對應關係,可以視爲當時人的普遍知識。故此鄭玄在其經注中,對於左右還没有過多解釋。賈... “左還”與“右還”是《儀禮》學術中的常用語,主要表達行動者的轉身或弧綫轉向運動。經書中左右還與東漢以後天文學及術數中“左右旋”存在明顯的對應關係,可以視爲當時人的普遍知識。故此鄭玄在其經注中,對於左右還没有過多解釋。賈公彦開始以“左手向外”“右手向外”來解釋左右還,從而造成了後來學者如盛世佐以下對於左右還方向的誤會。敖繼公、曹元弼又紛紛根據自己的理解,製造出不同的左右還新説,從而使左右還學説變得愈發複雜。借助圖像來表示以上經説,梳理左右還發展變化的過程,可以更加直觀地把學者們對於同一經文的不同理解呈現出來,足見禮圖是禮學研究中的重要輔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還 右還 鄭玄 賈公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些遗留在岁月里的粮仓
14
作者 曹丽琴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4期55-57,共3页
对于粮仓,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无从可见,更很难有印象了。有关粮食和粮仓的记载却由来已久。《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载:“囷窌仓城,逆墙六分。”唐朝儒家学者、经学家贾公彦在他所撰的《周礼义疏》中记载:“地上为之方曰仓,... 对于粮仓,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无从可见,更很难有印象了。有关粮食和粮仓的记载却由来已久。《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载:“囷窌仓城,逆墙六分。”唐朝儒家学者、经学家贾公彦在他所撰的《周礼义疏》中记载:“地上为之方曰仓,圜曰囷;穿地曰窌。”《荀子·荣辱》又记载:“余刀布,有囷窌。”唐代学者杨倞在他的著作《荀子注》记载:“圜曰囷,方曰廪。窌,窖也。地藏曰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匠人营国 考工记 儒家学者 粮仓 经学家 荀子注 贾公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谶纬在东汉的禁毁 被引量:2
15
作者 俞林波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6,共3页
每当论及谶纬在东汉的发展,人们都知道谶纬在东汉地位崇高、影响巨大,而绝少有人注意到谶纬在东汉的禁毁。其实,东汉郑玄已开"汉时禁纬之说"的滥觞,此后唐代学者贾公彦、孔颖达都支持"汉时禁纬之说"。由于正史无载,... 每当论及谶纬在东汉的发展,人们都知道谶纬在东汉地位崇高、影响巨大,而绝少有人注意到谶纬在东汉的禁毁。其实,东汉郑玄已开"汉时禁纬之说"的滥觞,此后唐代学者贾公彦、孔颖达都支持"汉时禁纬之说"。由于正史无载,"汉时禁纬之说"被清代阮元指斥为谬论,当下更无人对其进行证实。实际上,"汉时禁纬之说"是成立的,谶纬在东汉确实曾遭到禁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时禁纬之说” 谶纬在东汉 郑玄 许慎 贾公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记正义》的修撰、审定与修订学者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陶广学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19-124,共6页
除领衔者孔颖达外,还有十余位经师先后参与了《礼记正义》的初撰、审定与二次修订工作。据有限的史料考知,诸贤的礼学思想及其礼制创见渗透在《礼记正义》之中,并对现实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他们学识渊博,多为品德贞良之士,政治... 除领衔者孔颖达外,还有十余位经师先后参与了《礼记正义》的初撰、审定与二次修订工作。据有限的史料考知,诸贤的礼学思想及其礼制创见渗透在《礼记正义》之中,并对现实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他们学识渊博,多为品德贞良之士,政治上亦卓有建树,堪称儒林楷模。遗憾的是,仅朱子奢、贾公彦、赵弘智三人生平事迹可睹,其他如李善信、范义頵、张权、周玄达、赵君赞、王士雄等,近乎湮没无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正义》 修撰与修订 孔颖达 贾公彦 朱子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儀禮》升席降席例辨證
17
作者 李旭 《中国经学》 CSSCI 2015年第3期119-142,共24页
《儀禮》所述儀節,關鍵處往往設席,而升席、降席有其正例與變例。自唐賈公彦以降,歷代禮家多以"凡席升由下降由上"爲正例,揆諸禮經、鄭注,實有未安。本文窮舉《儀禮》升席、降席之文,勾連鄭康成散見之注,對唐以後諸家異説,一... 《儀禮》所述儀節,關鍵處往往設席,而升席、降席有其正例與變例。自唐賈公彦以降,歷代禮家多以"凡席升由下降由上"爲正例,揆諸禮經、鄭注,實有未安。本文窮舉《儀禮》升席、降席之文,勾連鄭康成散見之注,對唐以後諸家異説,一一予以辨證,闡明"凡席升降皆由下"之正例及其倫理義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儀禮》 升席 降席 鄭玄 賈公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食疗当中的调味品——酱
18
作者 甄雪燕(图/文) 《中国卫生人才》 2022年第10期72-73,共2页
据《周礼·天官》的记载,周王为了过冬,足足准备了百二十瓮的酱,也就是存放了120缸酱。尽管秦汉以后,人们的饮食发生了变化,但酱一直是作为一种特别的调料出现在餐桌上。酱之用《周礼》中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记载。在... 据《周礼·天官》的记载,周王为了过冬,足足准备了百二十瓮的酱,也就是存放了120缸酱。尽管秦汉以后,人们的饮食发生了变化,但酱一直是作为一种特别的调料出现在餐桌上。酱之用《周礼》中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记载。在这里,五味被认为是醯、酒、饴、姜、盐。唐代儒学家贾公彦解释道:“醯则酸也,酒则苦也,饴蜜即甘也,姜即辛也,盐即咸也。”就是用5种不同的调味品来解释酸、苦、甘、辛、咸5种不同的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味品 饴蜜 食疗 《周礼》 周礼·天官 五味 过冬 贾公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骨卜辞中的祭祀对象“保”
19
作者 刘影 《古文字研究》 2022年第1期82-86,共5页
“保于母辛”者,“保”亦殷代之祀名;保祀,盖犹“衣祀”也;“保于母辛”犹“衣于母辛”也。所以知者,《礼记·月令》“参保介之御间”,郑康成注:“保,犹衣也。”(贾公彦疏,“保犹衣者,保即襁褓,所以衣覆小儿,故云保犹衣也。”)可证... “保于母辛”者,“保”亦殷代之祀名;保祀,盖犹“衣祀”也;“保于母辛”犹“衣于母辛”也。所以知者,《礼记·月令》“参保介之御间”,郑康成注:“保,犹衣也。”(贾公彦疏,“保犹衣者,保即襁褓,所以衣覆小儿,故云保犹衣也。”)可证。然则保祀实为衣祀之别称,其显而易知;所不易知者,乃为殷代何以而常假借此衣褓之名,以名其祀典?则尚未可解达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卜辞 殷代 《礼记·月令》 知者 祭祀对象 郑康成 贾公彦 母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孫詒讓《周禮正義》鄭非經旨、賈非鄭意辨
20
作者 葉純芳 《中国经学》 CSSCI 2017年第2期69-90,共22页
孫詒讓《周禮正義》是以乾嘉治經方法完成的晚清最後一部新疏,歷來學者對孫氏此疏評價頗高,尤其對鄭玄與賈公彦的糾謬,多以孫疏評斷爲是。本文以前輩學者對鄭玄禮學理論的研究爲基礎,以《周禮正義》中孫氏對鄭、賈的糾謬爲例,欲釐清鄭... 孫詒讓《周禮正義》是以乾嘉治經方法完成的晚清最後一部新疏,歷來學者對孫氏此疏評價頗高,尤其對鄭玄與賈公彦的糾謬,多以孫疏評斷爲是。本文以前輩學者對鄭玄禮學理論的研究爲基礎,以《周禮正義》中孫氏對鄭、賈的糾謬爲例,欲釐清鄭、孫二人對《周禮》的立場,進而探討孫氏的解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禮正義》 鄭玄 賈公彦 孫詒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