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周礼》和《仪礼》中贾公彦义疏的语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唐初贾公彦对《周礼》、《仪礼》所作的义疏涉及传统语言学的诸多领域,在语法方面也时有发明。贾公彦的语法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对实词和虚词的区分;二、对虚词的诠释;三、对实词活用的探讨;四、对句法的分析;五、对词序的调整。
作者
程艳梅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滁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4,7,共5页
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ty
关键词
贾公彦
《周礼》
《仪礼》
义疏
语法
分类号
H04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
孙良明,舟人.
古代汉语虚词专著规模、成就最大的一部书──评介《古代汉语虚词词典》[J]
.古汉语研究,2001(1):2-5.
被引量:7
3
[2]王引之.经传释词[M].长沙:岳麓书社,1984.
4
孙良明.
关于取消“介词省略”说以及“于”字的用法问题——答谢方平权先生[J]
.古汉语研究,2002(3):69-74.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姚振武.
先秦汉语受事主语句系统[J]
.中国语文,1999(1):43-53.
被引量:47
2
薛凤生.
试论汉语句式特色与语法分析[J]
.古汉语研究,1998(4):67-74.
被引量:12
3
孙良明.
《马氏文通刊误》省略说质疑——纪念《马氏文通》出版95年[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38(1):81-84.
被引量:2
4
孙良明.
关于古汉语V—N语义关系问题——兼谈近年来的“特殊动宾意义关系”研究[J]
.语文研究,1993(4):8-15.
被引量:7
5
孙良明.
从汉代注释书论汉语介词的表义功能——兼谈否定介词结构的合理性[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1):103-115.
被引量:2
6
孙良明.
汉语句法分析问题——兼述句结构成分分析法[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3):13-29.
被引量:8
7
孙良明.
关于建立古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意见[J]
.中国语文,1995(2):139-142.
被引量:14
8
王克仲.古汉语的“NV”结构.中国语文,1988,(3).
9
中国语文,1986,(1).
10
黎锦熙.比较文法[M].北京:中华书局.1994.
共引文献
40
1
陈志毅.
浅析文学作品中的叠词运用[J]
.电影评介,2008(6).
2
李林立.
试谈具有修辞意义的重叠[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7,22(3):1-3.
3
周会娟.
《荀子》“与”字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32-34.
被引量:1
4
聂焱.
汉语语法、语言单位研究综述[J]
.固原师专学报,2004,25(4):69-75.
被引量:1
5
罗云飞,段建勇,杨尔弘.
基于范例推理的现代汉语语素字采集[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26-28.
6
陈明富,张鹏丽.
《楚辞》的五类副词[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21(4):60-63.
被引量:1
7
王焕林.
里耶秦简九九表初探[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1):46-51.
被引量:9
8
殷伟.
论《尔雅》虚词的编排[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76-79.
被引量:4
9
谭伦华.
四川方言动词的重叠式[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2):63-66.
被引量:7
10
袁本良,刘文双.
从《史记》看古汉语的形宾结构句[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6):99-106.
被引量:1
1
裘燮君.
古书的注释[J]
.河池师专学报,1994,14(2):66-75.
被引量:1
2
程艳梅.
试论贾公彦义疏中的同义词辨析方法[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89-90.
3
沈光海.
以声求义的条例——“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卷一)札记[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0(3):68-70.
4
黄建中.
读黄侃季刚先生批改的《尔雅义疏》[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86,23(1):16-25.
被引量:1
5
子朗.
“上下文”的出处[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5):45-45.
6
任泽堂.
借助成语学文言文探析[J]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08(5):107-108.
7
王旭东.
词类活用的条件[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08(25):27-28.
8
曾昭聪,李莹莹.
桂馥撰有《说文解字义疏》吗?[J]
.辞书研究,2010(2):131-132.
9
程艳梅.
从《周礼义疏》和《仪礼义疏》看贾公彦对“六书”的分析[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13(3):27-29.
10
程儒章.
古汉语实词活用初探[J]
.绥化学院学报,1986,10(1):43-47.
滁州学院学报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