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旅游地区居民的语言认同——以湖南江永县上甘棠村为例
1
作者 杨依玲 苏慧 周芬芬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24期128-131,共4页
方言作为乡村文化的载体,具有地域性的审美和文化价值。维系以方言为主导的语言生态平衡,是实现乡村旅游特色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湖南省江永县上甘棠村960名常住居民为样本,多维度探究乡村旅游地区的居民语言认同与语言生态现... 方言作为乡村文化的载体,具有地域性的审美和文化价值。维系以方言为主导的语言生态平衡,是实现乡村旅游特色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湖南省江永县上甘棠村960名常住居民为样本,多维度探究乡村旅游地区的居民语言认同与语言生态现状。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地区居民的方言认同与居民年龄有着显著相关性,年龄越小的居民对方言认同表现更消极,对普通话和英语认同更积极。对此,应提升年轻人方言认同,引导年轻人树立乡土文化自信,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方言,用普通话和英语讲好方言故事,实现语言生态平衡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之间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语言认同 语言生态 江永县 上甘棠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内的汉语言认同问题研究——以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王莉 崔凤霞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6-270,共5页
本文以新时期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语言认同现象为例,分析了民族聚居区内少数民族对汉语的情感、认识评价、语用行为倾向等,研究了制约和影响汉语认同的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等因素,进而探讨了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内的汉语认同和... 本文以新时期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语言认同现象为例,分析了民族聚居区内少数民族对汉语的情感、认识评价、语用行为倾向等,研究了制约和影响汉语认同的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等因素,进而探讨了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内的汉语认同和语言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聚居区 汉语 语言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大学生语言认同调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永文 李小娟 +1 位作者 韩殿栋 大达娃次仁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18期316-318,320,共4页
语言认同是族群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卷、座谈、访谈等方法,分别就藏族大学生语言使用的基本情况,藏区教学语、标准语的选用,语言态度等几个方面探讨藏族大学生的语言认同。研究过程及结果有助于藏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 语言认同是族群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卷、座谈、访谈等方法,分别就藏族大学生语言使用的基本情况,藏区教学语、标准语的选用,语言态度等几个方面探讨藏族大学生的语言认同。研究过程及结果有助于藏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贯彻与实施,也有助于民族团结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大学生 语言认同 文化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青少年语言使用与语言认同的年龄变化——南京市中小学生语言生活状况调查 被引量:40
4
作者 俞玮奇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0-98,共9页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中小学生语言生活状况的大规模调查,发现城市本地青少年的语言使用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变化,在这一变化的背后还同步发生着语言态度与语言认同的年龄变化。随着本地青少年的成长,他们对南京话的认同感在不断地增强,对...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中小学生语言生活状况的大规模调查,发现城市本地青少年的语言使用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变化,在这一变化的背后还同步发生着语言态度与语言认同的年龄变化。随着本地青少年的成长,他们对南京话的认同感在不断地增强,对普通话的使用与认同却在下降。当前青少年在某种程度上的方言回归属于年龄级差现象,是由于语言生活环境的变化、语言社会化以及本地意识增强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研究还发现,语言选择与语言的归属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建议今后推普可以多考虑从增强普通话的情感认同入手,以更好地实现推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使用 语言认同 年龄级差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认同与方言濒危:以辰州话方言岛为例 被引量:36
5
作者 杨荣华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4-401,共8页
语言认同是近年来社会语言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文章以濒危的四川辰州话方言岛为例,通过问卷、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实证调查方言岛讲话人的语言认同状况,探讨讲话人的语言认同对方言岛生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国城市化大背景下,辰... 语言认同是近年来社会语言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文章以濒危的四川辰州话方言岛为例,通过问卷、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实证调查方言岛讲话人的语言认同状况,探讨讲话人的语言认同对方言岛生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国城市化大背景下,辰州话讲话人对区域共同语或标准语的认同是辰州话渐趋濒危的重要因素。语言认同研究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濒危语言和方言保护、普通话普及、语言规划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认同 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 语言意识 方言濒危 辰州话方言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认同与语言变化:江汉油田语言调查 被引量:25
6
作者 孙德平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7,共11页
本文认为,语言认同包括语言态度和语言行为,并以江汉油田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录音访谈等方法调查了油田居民的语言认同状况,分析了讲话人的语言认同与社区语言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讲话人的语言认同是引起社区语言变化的重要社会因素。
关键词 语言认同 语言态度 语言行为 语言变化 江汉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语言认同与民族语言认同 被引量:38
7
作者 黄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40,共5页
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工具与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双重功能。在多语社会或国家,通常是通用语言承担较多社会交际工具功能,而少数民族语言承担较多文化认同功能,二者互相补充又互相不可替代。因此在语言的工具认同和文化认同意义上,我国国家... 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工具与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双重功能。在多语社会或国家,通常是通用语言承担较多社会交际工具功能,而少数民族语言承担较多文化认同功能,二者互相补充又互相不可替代。因此在语言的工具认同和文化认同意义上,我国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没有根本的冲突。在少数民族语言内部,由于存在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主体民族语言和非主体民族语言、简单语言环境语言和复杂语言环境语言、保持母语程度不同等复杂情况,所以对于不同民族语言来说,语言的民族认同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语言 民族语言 语言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认同与华语传承语教育 被引量:31
8
作者 周明朗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5-20,共6页
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也是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语言政策问题。本文提出的"语言认同过程"理论把语言认同分解为个人多重身份库、个人语码库和身份与语码匹配过程,并认为,语码的学习、... 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也是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语言政策问题。本文提出的"语言认同过程"理论把语言认同分解为个人多重身份库、个人语码库和身份与语码匹配过程,并认为,语码的学习、储存、和使用需要与语言学习者的身份认同相匹配。根据该理论分析,华裔学生对华语的认同有别于非华裔学生对国际汉语的认同,因此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对象有重大的认知差别。本文运用该理论分析华裔学生学习华语的身份认同困惑,提出相应的华语教育理念、华语教学法、华语教材编写和华语教师培养方法,以期解决华裔学生华语学习中的认同问题,达到华人身份与华语语码的有机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教育 国际汉语教育 语言认同 传承语 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语社区内的语言认同与语言使用--以厦门、南京、阜阳三个“言语社区”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玲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30,共7页
本文以南京、厦门、阜阳三个社区为单位,以"有+VP"格式为切入点来考察言语社区内的语言认同与语言使用。调查结果显示,在言语社区形成的过程中语言认同在逐步的形成。而且,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言语社区内的语言认同和语言使... 本文以南京、厦门、阜阳三个社区为单位,以"有+VP"格式为切入点来考察言语社区内的语言认同与语言使用。调查结果显示,在言语社区形成的过程中语言认同在逐步的形成。而且,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言语社区内的语言认同和语言使用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同步的。比如,口语中"有+VP"句式使用率从高到低的排序分别是:"厦门"(77%)>"南京"(59%)>"阜阳"(32%);与此相应地,各个言语社区对"有+VP"句式的积极评价率从高到低的排序是:"厦门"(82%)>"南京"(75%)>"阜阳"(53%)。书面语中的情况也反映出同样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社区 “有+VP”格式 语言认同 语言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语言认同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樊中元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5-157,F0003,共4页
农民工语言认同指农民工共同使用普通话或当地方言的言语行为及对普通话和当地方言在态度、情感、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趋同;农民工语言认同包括语言期望认同、语言情感认同、语言行为认同及语言文化价值认同等;农民工语言认同形成的主要原... 农民工语言认同指农民工共同使用普通话或当地方言的言语行为及对普通话和当地方言在态度、情感、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趋同;农民工语言认同包括语言期望认同、语言情感认同、语言行为认同及语言文化价值认同等;农民工语言认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交际价值的促动和语言文化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语言认同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蒙古族教育中民族语言认同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7
11
作者 金志远 陈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75,共6页
当前,内蒙古蒙古族语言文字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蒙古族中学出现了"避蒙趋汉"现象。由于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所致,这种现象日趋加深和严重。具体表现在蒙古族中学师生的语言价值观的变化上,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学习和认同... 当前,内蒙古蒙古族语言文字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蒙古族中学出现了"避蒙趋汉"现象。由于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所致,这种现象日趋加深和严重。具体表现在蒙古族中学师生的语言价值观的变化上,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学习和认同汉语和外语。如何在民族教育中理性地处理好蒙古语、汉语和外语的关系,既肯定民族语言的核心价值,又不过分地夸大民族语言的价值,更不否定汉语和外语的学习和掌握,使三者处于共生共存的和谐状态,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蒙古族教育 民族语言 语言认同 调查 Area IDENTITY Language 蒙古族中学 语言价值观 外语 汉语 中学师生 语言文字 学习 现象 现实意义 文化变迁 生存环境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地区苗族的语言使用与语言认同 被引量:8
12
作者 瞿继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78,共6页
湘西地区苗族语言使用与语言认同的调查显示,苗语虽仍具活力,但苗语的使用人数不断减少,使用范围不断缩小,并出现明显的代际差异。苗族母语能力的弱化与汉语方言的广泛使用深刻反映出苗族母语认同弱化,对汉语认同的工具性、实用性特点... 湘西地区苗族语言使用与语言认同的调查显示,苗语虽仍具活力,但苗语的使用人数不断减少,使用范围不断缩小,并出现明显的代际差异。苗族母语能力的弱化与汉语方言的广泛使用深刻反映出苗族母语认同弱化,对汉语认同的工具性、实用性特点。把握语言认同的机制与特点,对于理解湘西地区苗族的语言认同与开展苗语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苗族 语言能力 语言使用 语言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语言认同与语言使用的关系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玲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7-52,共6页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调查数据,对农民工语言认同与语言使用的关系及机制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农民工语言认同和语言使用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不同步的,这种不同步现象的出现与农民工的语言认同有关。当农民工自我主观感受和外界的反馈...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调查数据,对农民工语言认同与语言使用的关系及机制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农民工语言认同和语言使用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不同步的,这种不同步现象的出现与农民工的语言认同有关。当农民工自我主观感受和外界的反馈信息出现矛盾时,就会出现语言认同和语言行为的变化趋势不一致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语言认同 语言使用 认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小学阶段的语言适应与语言认同 被引量:7
14
作者 方小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144,共7页
基于对南京某小学的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语言适应行为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发展模式:1—2年级的外地学生竭力向普通话靠齐,老师的普通话口音是其顺应对象; 3—4年级外地学生主动向所在城市的方言靠齐,本土同学的口音具有隐威望,... 基于对南京某小学的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语言适应行为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发展模式:1—2年级的外地学生竭力向普通话靠齐,老师的普通话口音是其顺应对象; 3—4年级外地学生主动向所在城市的方言靠齐,本土同学的口音具有隐威望,成为顺应对象;从5年级下学期开始,部分外地学生选择用家乡话与学生交流,"同乡会"中"明星"的口音成为顺应对象。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揭示:(1)低年级新生缺乏相互了解,对城市强势方言较陌生,且对家乡话存有自卑感,故而在语言适应中主动向教师课堂语言靠拢;(2)一些3—4年级的外地学生开始察觉城市方言的特殊功能,部分老师课后用城市方言交谈也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于是城市方言成为语言顺应对象;(3)高年级学生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和身份意识,尝试通过家乡方言"找老乡",建构校园交际聚合体,导致语言适应发生新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方言 普通话 语言认同 语言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主体性建构:语言认同的视角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01-108,共8页
主体性建构是农民工形成自我认同,嵌入城市社会结构的表征。文章通过东莞市的个案,从语言认同的视角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性建构问题。作者认为,流入到东莞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学习粤语的行为表现,不仅是一种生存策略,更是一种... 主体性建构是农民工形成自我认同,嵌入城市社会结构的表征。文章通过东莞市的个案,从语言认同的视角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性建构问题。作者认为,流入到东莞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学习粤语的行为表现,不仅是一种生存策略,更是一种建立社会关系,努力嵌入当地社会结构的自我定位。他们通过语言这个渠道进行自我包装、印象管理,克服在社会流动中遇到的文化隔阂,试图跟随社会变迁的脚步实现城市融入,完成自我的主体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主体性 语言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语言认同研究的四大转变 被引量:22
16
作者 方小兵 《语言战略研究》 2018年第3期31-41,共11页
当前,语言认同研究范式出现了4个方面的转变:(1)从结构主义向建构主义转变,开始重视认同的建构过程、机制和驱动因素;(2)从关注语言态度等主观因素向语言行为倾向等客观因素转变,开始重视认同的实践性和社区层面的他者认同;(3)拒绝将语... 当前,语言认同研究范式出现了4个方面的转变:(1)从结构主义向建构主义转变,开始重视认同的建构过程、机制和驱动因素;(2)从关注语言态度等主观因素向语言行为倾向等客观因素转变,开始重视认同的实践性和社区层面的他者认同;(3)拒绝将语言认同视作一种静态身份标识,开始关注语言认同的动态流变和认同逆转现象;(4)从单一语言认同向双重语言认同的转向,开展了双母语现象的研究。针对当前语言认同研究之范式转变,本文从方法论层面提出两个研究建议。第一,在学术讨论中将"语言认同"作为学科专业术语使用并推进其理论建构,尽量避免用"语言与认同"来代替"语言认同";同时,注意区分不同学科对"语言认同"概念的不同阐释。第二,学界尽快组织开展对语言认同评估的研究,提出既有普遍学理意义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系统、评估指标和相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认同 认同行为 建构主义 他者认同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生态视域下的语言能力与语言认同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先亮 李妙文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7-569,共3页
语言能力与语言认同是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关涉社会、国家建设与发展,受到学界的重视,但从语言生态视角去考察两者的性质、关系,特别是“语言认同”对“语言能力”的影响却鲜有关注。事实上,语言能力和语言认同也是生态语言学的构成要素,... 语言能力与语言认同是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关涉社会、国家建设与发展,受到学界的重视,但从语言生态视角去考察两者的性质、关系,特别是“语言认同”对“语言能力”的影响却鲜有关注。事实上,语言能力和语言认同也是生态语言学的构成要素,共同参与系统运转,二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弄清以上问题对如何提高语言能力,乃至对语言生态的建设都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 语言认同 语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卡力岗回族语言认同的调查报告——以化隆县德恒隆乡德一村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伟华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48-51,共4页
藏语是"卡力岗"回族族群认同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使他们与甘青一带其他回族在文化认同上形成了一定差异。藏语不仅是当地人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体现某些文化事象的重要符号与载体。尽管"卡力岗"地区的回族与藏族都说... 藏语是"卡力岗"回族族群认同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使他们与甘青一带其他回族在文化认同上形成了一定差异。藏语不仅是当地人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体现某些文化事象的重要符号与载体。尽管"卡力岗"地区的回族与藏族都说藏语,但他们之间在文化认同上仍然存在一定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卡力岗回族 语言认同 藏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认同冲突刍议——以中亚五国的国语、官方语言、通用语言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钱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135-139,共5页
文章以中亚五国为例,梳理和列举了这些国家当前的国语、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从历史的角度深入分析了造成这些国家国语地位不强、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复杂的历史原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指出了多种(民)族的国家往往双语或多语并存,各语种... 文章以中亚五国为例,梳理和列举了这些国家当前的国语、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从历史的角度深入分析了造成这些国家国语地位不强、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复杂的历史原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指出了多种(民)族的国家往往双语或多语并存,各语种之间互相竞争;国语、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的选择实际上反映的是国际性语言和地区性语言、外来语言和本土语言、大国语言和本族语言、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的综合博弈;国语、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存在着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五国 语言认同冲突 国语 官方语言 通用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是言语社区的设施——关于“语言识别”和“语言认同”的讨论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大明 《外国语言文学》 2018年第2期115-128,共14页
当前有关"语言识别"的争议可以追溯到对"语言是什么"的不同理解。将语言仅仅作为沟通工具的语言识别理论导致"过度识别"的结果。将语言作为认同工具的语言识别理论未能区分语言认同与民族认同,也常常将... 当前有关"语言识别"的争议可以追溯到对"语言是什么"的不同理解。将语言仅仅作为沟通工具的语言识别理论导致"过度识别"的结果。将语言作为认同工具的语言识别理论未能区分语言认同与民族认同,也常常将语言规划与语言识别相混淆。根据言语社区理论,认同和沟通的共构形成社区的语言;而语言和民族的共构则属于落后于时代的语言规划观。语言识别理论有必要吸取言语社区的研究成果,从动态和发展的视角来识别语言,从而使语言学更好地服务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识别 语言是什么 语言规划 语言认同 言语社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