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俄语计算机术语的语义现象
1
作者
陈雪
机构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
出处
《中国俄语教学》
2012年第1期31-33,共3页
文摘
术语中存在的语义现象一直是术语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俄语计算机术语中存在的多义、同音异义和同义现象,分析同音异义术语的来源,并对多义和同义计算机术语进行类型划分。
关键词
俄语术语理论
计算机术语
语义现象
分类号
H35
[语言文字—俄语]
题名 语义框架在词汇、语义现象中的运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杨琳琳
机构
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5X期125-126,共2页
文摘
尝试简单介绍框架语言学在分析词汇以及语义现象中的运用。框架语义学的要旨是:为了理解一种语言中词汇的意义,我们必须掌握在其中隐含的语义框架。
关键词
框架语义 学
运用
词汇、语义现象
Keywords
frame semantics
application
lexicon
semantic phenomenon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题名 从认知视角看汉语偏义复词语义现象
被引量:1
3
作者
谢薇薇
机构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10年第25期32-34,共3页
文摘
汉语偏义复词是一种特殊现象,合成词的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代表了这个合成词的意义。本文从认知完形、认知域和认知突显角度解释了汉语偏义复词的语义现象。通过这些要素对汉语偏义复词的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一是认知完形原则促成了偏义复词相近或相反词素的结合;二是偏义复词的认知突显是动态发展,这是语言历史发展的结果。
关键词
汉语偏义复词
认知角度
语义现象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题名 浅析因照应不当而引起的模糊语义现象
4
作者
朱卡德
机构
韶关学院外语系
出处
《韶关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1-45,共5页
文摘
照应或所指 (reference)是英语篇章结构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运用不当会使读者在理解篇章结构时产生歧义或误解。
关键词
照应对象
篇章结构
英语
模糊语义现象
代词
照应种类
Keywords
reference
referent
discourse.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题名 褒贬兼蓄——一种独特的语义现象
5
作者
刘全福
出处
《语言教育》
1996年第8期21-24,共4页
文摘
褒与贬是两种明显对立的概念,在褒贬意义的表达上,英语中不乏一些语义色彩分明的表现手段,比如能使表达产生反差效果的单项语义对立形式:good-bad,famous-notorious,fame-notoriety,childlike-childish 等,能使描述获得细腻表现效果的多项对立形式:slender slim lean-skinny gauntlanky scrawny,plump stout protly chubby-fat fleshy lumpish obese 等等。这些形式中的贬义词一般都具有较稳定的性质,极少因受语境的影响而发生语义上的变化,而某些褒义词则不然,它们通常虽然也具有稳定的意义。
关键词
语义现象
表现效果
语境因素
slender
OBESE
doing
ANYTHING
歧义现象
someone
HUMOR
分类号
H319.4
[语言文字—英语]
题名 探讨英语多义词和同形异义词引起的语义含糊现象
被引量:3
6
作者
胡世平
周尤亮
机构
海军工程大学基础部
出处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文摘
讨论了由多义词和同形异义词引起的语义含糊现象以及两者的区别 .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语言交际和英语词汇教学 .
关键词
英语
多义词
同形异义词
语义 含糊现象
语义 学
Keywords
polysemy
homonymy
semantic ambiguity
分类号
H313.2
[语言文字—英语]
题名 “语义重复现象”的典型错误
7
作者
吴安运
机构
安徽省泗县一中
出处
《中学教与学》
2003年第3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语义 重复现象 ”
典型错误
英语
书面表达
中学
分类号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H319.36
[语言文字—英语]
题名 汉英语义空缺现象及其翻译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双岳
机构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海外英语》
2020年第3期138-139,共2页
文摘
由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语义空缺现象在汉英翻译中普遍存在,许多词汇和表达无法在目的语中寻找到对应词或替代词,这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信息传递造成了诸多困境。该文从历史背景和生存环境、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以及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对汉英翻译中的语义空缺现象进行分类,并总结了六项可用的翻译策略,旨在为汉英翻译工作和跨文化交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语义 空缺现象
汉英翻译
翻译策略
跨文化交际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题名 古汉语语义冗余现象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方文龙
韩晓光
机构
景德镇高专中文系
出处
《南昌高专学报》
2003年第2期42-44,46,共4页
文摘
古文中存在着大量的省略现象。千百年来,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2](P12)已逐渐形成为古典诗文创作与鉴赏的审美追求。然而在这个"文贵其简"[3](P12)的总体趋势下,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古代诗文中还存在着某些语义表达方面可有可无的成分,我们称之为"语义冗余成分"。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几方面对这一问题进一步作些分析。
关键词
古汉语
语义 冗余现象
同义词
语义 表达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题名 偏正形式的中心语和修饰语语义重复现象简析
10
作者
程序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1-33,共3页
文摘
从三个角度对偏正形式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之间的语义重复现象进行了观察:从形式角度指出了字面重复的严重性;从语义角度分析了互注重复的类型,说明类型间不能同类相继;从修辞的角度探讨了强调作用和音节韵律对语义重复的影响。
关键词
偏正形式
中心语
修饰语
语义 重复现象
语义
修辞
类型
强调作用
音节
韵律
Keywords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modifier
head
semantic duplication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题名 基于现象语义观的古代茶诗英译策略探究
11
作者
段丽珍
机构
内蒙古财经大学
出处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期209-210,共2页
文摘
本文首先对现象语义观和诗歌翻译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结合具体范例对我国古代茶诗的语言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接着在此基础上结合现象语义观对古代茶诗的英译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茶诗的翻译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现象 语义 观
古代茶诗
语言特点
英译策略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题名 基于现象学语义观视域下的古代茶诗英译策略研究
12
作者
陈潇
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出处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期263-264,共2页
文摘
英语翻译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英语交流活动,在整个英语翻译活动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翻译效果,不仅要注重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重原本文学的表达。本文拟从我国茶文化体系的发展状况分析入手,结合古代茶诗的表现状况认知,通过融入现象学语义观的具体内涵,探究融入现象学语义观理念的古代茶诗英译策略。
关键词
现象 学语义 观
文化视域
古代茶诗
英译策略
应用价值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题名 从“超级女声”的语义盛宴谈翻译的不可译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卫斌
机构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28-31,共4页
文摘
从“超级女声”歌迷昵称的语义现象出发,探讨不可译现象和不可译因素,对此进行归纳,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供译界参考。
关键词
超级女声
不可译
翻译
语义现象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题名 多义词“口”的语义认知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万红梅
机构
常熟理工学院
出处
《日语知识》
2009年第1期8-9,共2页
文摘
词汇多义现象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语义现象,它是指单个语言形式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并有一定联系的义项。词汇语义分为本义和扩展义。本义是词汇的原义,是具体的、人类最初认识事物的意义,扩展义指的是从原义派生出来的词义。语义扩展主要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来实现。
关键词
语义现象
认知分析
多义词
词汇语义
多义现象
语言形式
思维方式
语义 扩展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H146.1
[语言文字—汉语]
题名 对传统语义三角理论的再思考
15
作者
赵同林
机构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基础部
出处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71-72,共2页
文摘
传统的语义三角理论对语义的解释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仍然存在局限性。对这一理论做出适当的修改后,用以解释二语习得的过程,结论是,语言习得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是能指和该指之间的虚线实化过程。
关键词
语义 三角理论
修改
语义现象
概念
思想
事物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题名 认知视角下文化差异对语义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芃
机构
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云梦学刊》
2016年第3期151-153,共3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B类社科项目(JB11244S)
文摘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英文化中存在各种文化语义不一致的现象。语言使用者对所学语言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不同会对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话语理解产生影响。因此,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应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文化语义
语义 不一致现象
语言学习
Keywords
cognitive linguistics
cultural semantics
disparity
English learning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题名 修辞手法和深层语义
17
作者
周国光
出处
《当代修辞学》
1985年第1期9-10,共2页
文摘
表层语义是语言的表层形式直接传递、人们可以从字面上直接接收的意义。深层语义是隐藏在表层语义之后、人们不能从字面上直接接收的意义。深层语义的接收,除了运用语法规则、理解词汇意义以外,还要理解语言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深层语义现象可分为如下几类:相似义,关联义、剩余义、相反义。下面我们就结合一些例子对这几类深层语义现象作一分析。
关键词
深层语义
表层语义
修辞手法
讽刺手法
刘毛妹
语义现象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题名 言语的角度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雍长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22,共2页
文摘
言语的角度性,也就是说话中的着眼点问题.这个“着眼点”,说话的人往往不会直接说出,但言语交际的双方却可以通过语境体会出来.有时,着眼点不同,会产生一种奇妙的语义现象,即正反两种说法意思一个样.比如我提着一口皮箱,问:“箱子搁哪儿?”你说:“搁地上.”也可以说:“搁地下.”“地上”与“地下”意义相反,但用在这里却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为什么?这就是“着眼点”的问题:着眼于手中提的皮箱,所以说“地下”;着眼于地面,所以说“地上”.在这种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无论说话还是听话人,
关键词
语义现象
谢朗
中国女篮
陈望道先生
随风飘扬
只缘身在此山中
时间方向
《北京日报》
古代汉语
我将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题名 浅谈泛读教学中词义辨析的一般方法
19
作者
闫慧
机构
巴盟教育学院外语系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4年第Z1期75-76,共2页
文摘
泛读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和其它专业课程一样,泛读在教和学两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泛读教学所解决的根本问题有三:了解所学语言的相关知识(包括此种语言的历史和现状);提高书面阅读能力;培养语感.其中,一般知识可以通过系统传授逐步积累而获得;书面阅读能力经过适宜的强化训练可得到一定提高;唯有语感的培养最为艰难.虽然,培养的途径和手段有许多,但词汇量的扩充却是最基本、最必要的.这也是泛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词汇量的补充,不能简单理解为学生所掌握词汇个数的绝对增加,即不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已认识了四、五千单词、上大学后,又学了几千单词,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这实际上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词汇量的扩充,还表现在学生对所学词汇各种意义的掌握数量的增加上.如appear一词,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最先掌握的词义应该是:come into view出现,显露.例:He suddenly appeared in front of us.(他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而在大学泛读课教学中.就可能接触另外的词义,如be published出版、发行,发表.例.The new book will appear next month.(这本新书下个月发行.)或,The paper will appear next month.(这论文下个月发表.)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词义的掌握过程。
关键词
泛读教学
泛读课
英语专业
学语言
suddenly
英汉词典
语义现象
使用频度
appeared
理语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题名 评Coulson的框架转换理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永生
蒋勇
徐健
机构
复旦大学
出处
《外语与翻译》
2002年第4期14-20,共7页
文摘
Coulson(2001)用框架转换理论来分析某些幽默言语的理解过程。但是框架转换理论以及它所依据的框架理论无法解释人们理解事物的能力和引起框架转换的根本原因。本文对Coulson等人提出的框架论进行评述,然后用隐性空间复合模式对其进行修正。本文以幽默话语的解释为例说明隐性空间复合模式的阐释力大于Coulson的框架转换理论的阐释力。
关键词
幽默语言
框架转换理论
语义 跃迁现象
语境
空间复合理论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